教师在学校,中层干部与职称晋升如何取舍?

做老师,别说什么中层干部,给我做副校长甚至是校长,我都不一定看得上,为什么?

教育系统任何干部都不算干部,就一拉磨的命,尤其是中层干部,这几年疫情之后,上面压下来的各种表格,资料多如麻,一件接一件,累得你半活不死,搞得你眼花缭乱,还费力不讨好,责任重大,负重前行,图个啥呢?图名气?就学校的主任副主任崽,算个啥?在公务员队伍里面,你连个副股都不算,哪有职称晋升来得实惠?

90年代那会,能做个中层干部,还真的可以考虑考虑,但到如今的形势,许多以前的老中层干部纷纷辞掉不干了,为什么?只有做过中层干部的人最清楚。

反过来说,中层干部总得有人去干,否则学校工作谁来负责?那就让那些喜欢干和愿意干的年轻人去干,70后的就不要闹腾了,让80后或90后的年轻一代带出来,他们年轻有精力,熟悉自媒体计算机,手脚麻利,给你个职位,他觉得上面很器重他,拉磨也动力十足,出校入校都有同事“主任”叫个不停,很新鲜还倍有面子,挺香的嘛。

但是,还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干同样的一件事,目的不同,选择就不同,效果也会不同,喜欢干中层干部的,领导看上谁就是谁,机会给你了,看你怎么选择?如果你是个普通老师,还没有达到评职称的条件,甚至连个县级荣誉都没有,这个时候你得考虑先做中层领导,因为普通老师拿个荣誉难于上青天,中层领导拿到县级市级荣誉的机会大得多。这就是领导干部的实惠,人家领导干得多,你也没办法,你备好课,上完课,改完作业试卷就可以跷二郎腿,人家可能半夜还被电话叫醒随时待命。

再说,年轻人,有提拔的机会还是要抓住,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除非你确保自己一定职称晋升没问题,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成功晋升呢?

快结束了,突然发现:中层干部和职称晋升,二者可以同时存在呀!矛盾吗?冲突吗?

傻,熊和鱼掌兼得。




中层干部更容易晋升职称,这是两个并不冲突的问题。提这个问的人,根本不熟悉学校的情况,有点外行。干部提拔,与晋升职称完全是两码事,只能说进入中层干部队伍,晋职的概率更大,机会更多,何谈取舍?

如果要硬谈取舍,我宁要晋职也不愿当中层干部,因为晋职与收入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种收入关系是永远的。




谢谢悟空诚邀。

教师在学校的“表现不错”与“很好”以及“一般化”等是有区别对待的考核等级,特别是当面临着中层干部与职称晋升的“双重标准”机会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需求”选择,“中层干部”与“职称晋升”是互不干涉而相提并论的自然而然机会,但这两者之间的区分与选择是“物不由己”,经过学校校长与考核领导小组考察评估而逐级上报批示的“决定”。

一,教师在学校的“中层干部”选择,是通过自己的“实绩表现好”而在校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名推荐的后备人选,并不是“我想当一个中层干部”,“我愿意舍弃职称晋升的名额”。在某种意义上,这两个选择都是通过组织机构考核,校长办公室研判而下文通知的原则性人选,教师没有资格任意取舍,更不能选“中层干部”而放弃“职称晋升”,或者说选“职称晋升”而放弃“中层干部”。

二,教师在学校的表现,是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在教师群体中的“考核排名表”模式下的“认定书”决定。如果一个教师有机会“双项选择”,那个人就可以不用“任选一个”,一箭双雕,两全其美;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资格竞选“中层干部”,也没有条件“晋升职称”评审,这个人就不能以各种理由,选择其一或者说样样都要。所以说“中层干部”与“职称晋升”的取舍,是有组织原则的,更有绩效考核的“成绩单”,取舍存疑的个人私利。




当然是当中层干部。当了中层,就有可能进一步进入高层。有了官阶,职称晋升就顺畅多了。我们学校的干部,哪怕是个干事,一个备课组长,都有管理分,这对升职称是有很大帮助的。有的老师到了快退休了,还竞争不过那些有一官半职的中青年老师。有的老师退休还是个一级,人家当了官的,三十多岁就已经是高级了。

所以,一定要当官,当官,当官,重要的事说三遍。




赶紧撤,别入坑,我就是干了中层,现在后悔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职称   教师   中层   校长   荣誉   主任   指标   政教处   干部   领导   老师   档案   机会   学校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