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完成作业后,还需要大量练题吗?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孩子回家说,妈妈,我们校长说您特别棒!我很吃惊,连忙问,怎么这么说,孩子说今天校长给我们上课,她让我们自由发言,讨论学习的事情。我说,我妈妈说大量刷题是不对的,不仅浪费时间,还在做重复的工作。当时我真的是要哭的心都有了,孩子在有点断章取义,但也确实我不主张刷题,学校有练习册、有单元测,题目够多的了,没有必要做额外的题,只要把错误的题目整理出来弄清楚就好。

不过过了半学期,孩子的成绩应该还是可以,但是不是我理想的成绩,尤其是数学做题量太少的缘故,她的思路并不清晰,只是会做,可能稍微变化一下就糊涂了。三年级下半年,我在自省的同时,觉得孩子其实不是不努力,我的思路也不是不对,但是需要一个过程,我引导的过程,于是开学,我依旧坚持不大量刷题,学校有练习册、单元测,额外我们只增加了提优的单元试卷,但是我们坚持使用错题本,针对错题,缕清思路,首先每一道错题明确“考的是什么”再答题,其次引导孩子改进解题思路,比如应用题“画图+倒着写”,在单元复习的时候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并把典型例题绘制出来,并写出解题思路,这样一单元一张图。

所以我的感觉就是,市面上的试卷大同小异,其实都差不多,孩子的学校的练习其实基本满足需要,想要拓宽知识面的可以适当提优,不用太多,重要的真的不适刷题多少,而是不会的题是否真的明白理解了。




我是小学老师,教书28年,听我一句忠告——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后,不要再大量练题,反复重复做试卷。


反复做试卷练题的孩子,确实可以提高几分,甚至十几分。


其实小学阶段,就成绩而言考九十来分和一百分没有多大差别。


关键是让孩子保持学习兴趣。小学靠挤压业余时间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将来一定没有发展潜力,一定会厌恶学习,甚至一生痛苦。


孩子做完作业,业余时间可以让孩子发展特长,可以培养兴趣爱好,没有特长爱好,可以阅读,可以运动,甚至是出去跑一跑,玩一玩。


小学逼着孩子,大量做题的家长,你的虚荣心满足,也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了。


让孩子大量做题的家长,其实是在转移自己的焦虑,让一个孩子来承担成人的焦虑。你想想孩子,能承担你都承受不了的压力和焦虑吗?


孩子用一生治愈童年的压力和焦虑,他一生能幸福吗?


















这个得看学校给的作业量再做决定哟!

记得不少家长跟我说过:一到期末的时候,每天孩子写作业都要写到11点。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再让孩子大量练题,估计不久孩子就会厌学了。

这是一个循环:

学习越好的孩子,写作业越快,越可以完成更多的练习。

学习不好的孩子,写作业越慢,即便是写到半夜也无法很好的完成作业。


教育最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状态。如果孩子已经非常疲劳了,再大量刷题的话,实际上的效果并不大。有一个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数学都能考100分,到了二年级老师每天让孩子大量刷题,结果这个孩子很快就扛不住了。他非常痛苦,有时候回到家会说自己想吐。这实际上和运动是一样的,一旦过量的话,可能对我们会造成伤害。


不管是什么阶段,练习都是必要的。但是也要注意练习的质量,有些作业是没有太大好处的,这些作业我们称为无效作业。我们应该尽量给孩子减少无效作业,而不是认为作业越多越好!

小小吐槽一下,现在即便是考试的题目或者学校布置的作业,不少都是没有太大营养的。但是没有办法,你还是得完成。

回到正题,解决作业问题,最关键的还是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我给您提供几个建议,可以快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方法一:错题记录本

小学阶段,家长一开始要帮助孩子整理记录错题。家长要有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孩子的错题或者是掌握不好的题,这些材料可以从每天的作业和平时的考试中收集。

如果遇到难题,当天解决不了的话,可以让孩子先把答案写上,然后家长把这个题整理到本子上。如果是时间比较紧,那么就可以用拍照的方式做记录。

到了有时间的时候(一般是周末),集中把当周的问题解决了。

方法二:让孩子有参与感

孩子有了参与感,ta的大脑就会活跃,思考问题也会更快。

比如计算的练习,如果一直让孩子做书面计算,孩子很容易疲劳。家长换一种方式和孩子练习,比如口头练习,或者是在小黑板上练习,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因为这会给孩子一种玩的感觉。

大部分孩子都会喜欢用小黑板来写题,因为这让ta感觉自己就是个小老师。家长如果这个方法用得好的话,孩子会更加爱上学习。

比如孩子的退位减法做不好,那么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讲一遍要领,然后让孩子自己到黑板上练习,边讲边写。还可以让孩子给你出几道退位减法的题目,你试着做出几道,让孩子给你点评。你会发现孩子一下似乎对方法和步骤清晰明了很多。

方法三:多在生活中使用知识

知识是拿来用的,如果孩子感觉到可以在生活中用到,那么ta就能感受到知识的价值。

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一是因为好奇(有趣);二是因为希望获得大人的认可(成绩和排名);三是有掌握的感觉(我能学会);四是认为知识有价值(有用)。

只有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以上四点,那么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就会变得越来越大,ta的大脑才会打开,学习效率也会变得越爱越高。

比如一年级学习人民币,平时我们带孩子上超市的时候就可以顺便教孩子。1.99元代表什么意思?这个不难解释。然后试着让孩子自己读一下商品的价钱,分辨一下是几元几角几分,对比一下两个商品的价格,这些都是常考的题型。我们不要觉得孩子学到这个知识我再教,而是需要打一个提前量,把概念提前悄悄地告诉孩子,孩子会很轻松地掌握,而且ta不会认为自己在学习。


方法四:让孩子多体会,而不是盯着文字题死学

人民币、钟表、面积、周长、长度、重量等等,都应该让孩子实际去体会,否则孩子很容易犯错。因为没有感受的知识是死的知识,而孩子有了切身的感受,印象才会更深刻。

我让孩子学习长度的时候,孩子兴奋地把家里ta喜欢的东西都量一遍。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会经常跟我说不同物体的长度。用这种方法,孩子就能对长度有很强的直觉,而不是靠死记硬背瞎想。而且,孩子平时慢慢就能用上,越用就越有体会。


以上就是在刷题之外,我们可以使用的一些辅导孩子的方法。当孩子学习能力提升了,你会发现孩子的作业量似乎也没有那么大了。孩子理解力强了,ta就没有那么排斥写作业了,你让ta刷题ta也就不会那么排斥了。

这是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我是翼翔老师,关心教育。如果感觉有用,麻烦点个赞吧!这是我在悟空问答的第1074个回答,欢迎您的关注!




在小学学习中,在完成作业后需不需要去做一些练习题呢?个人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在数学方面,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需要在计算方面多去下一些功夫。

为什么要练习计算呢?

计算很简单,可是在每次考试后分析学生的数学试卷时都会发现,计算题目的失分率很高,很少有学生在计算方面不丢分。


为什么计算题比较容易丢分呢?是因为太难吗?肯定不是的,相对应用题来说,计算题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的计算题只需要去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和顺序,然后去练习即可。可是正因为计算题目看起来比较简单,很容易被学生所轻视,容易出现一看就会,一算就错的情况。


计算题目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计算题目是比较注重细节的,在其中任何一步骤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整个题目的错误。很多同学在计算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小错误,如数字看错,符号看错,顺序错误,计算方法错误等等,看起来是小问题,如果不去重视和克服,是很难去改变和提升的。


计算能力的提升需要靠练习,在不断的重复练习中去提升做题的熟练度,进而提升准确率和速度。在练习中不断去总结和思考,重点去理解和掌握计算的要点和易错点,特别是易错点,在自己出现错误后要多去总结,在每次做相关的练习题时首先去把易错点再在脑海中过一遍。


在教学中发现计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数学成绩都很不错,在数学学习方面也比较具有潜力,很有可能能一直在数学方面保持一个不错的水平和成绩。


计算的练习,提升的不仅仅是运算能力,对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应变力和做题速度的提升都是有帮助的。在计算练习中,一般速度都是比较快的,这对学生的专注度有很高的要求,长期坚持练习计算,对学生注意力和专注度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中发现,运算能力,特别是口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反应力更快,长期进行计算练习,可以提升反应力和思维力,在做题的准确率和速度方面会表现的更好。


经常给很多家长建议,给孩子去买口算题卡来练习,要求孩子每天完成一些口算练习题,坚持下去,慢慢的养成习惯。在练习中,家长做好记时和批改,从速度和准确率方面去评判和考察,争取通过不断练习在速度和准确率方面能有所突破。


分享一些给自己学识整理的计算题:




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这段时间一直在提倡减负,我自己也感觉孩子的课业负担减轻了不少,但是问题在于是不是课业负担减少甚至没有了课业负担,对孩子就一定好呢?我可以肯定的说,现行的高考制度下,没有一定数量的大量的练习,孩子的成绩想要提高基本不大可能!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控力相对较差,没有硬性的规定,靠自觉不靠谱!但凡是孩子在小学阶段的都深有体会,尤其男孩子,别说加点练习了,就是正常的作业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可能都很费劲,这就足以说明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约束意识还是很差的,他们的年龄阶段决定了自身还不足以有效的管控和约束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小学阶段家长陪读还是有必要的最根本原因,毕竟这是个打基础的阶段,如果任由孩子自己发展,那很可能在未来的初高中阶段就会吃大亏!

2、老师课上以讲解为主,而是否理解和能否把握当然离不开大量的练习!我们都上过学,应该很清楚,仅仅是课本内容掌握了,或者是上课听懂了才仅仅只是第一步,因为在考试过程中,绝对不是单纯的考察某一个知识点,而往往是对所有已学过的知识点的综合考察,所以很多时候这个里面就要涉及推理、逻辑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不是靠课上就能解决的,应该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接触各种不同的题型,找到不同类型题目的解决措施,才能形成做题的能力!因此,课堂讲解是基础,课下练习是关键!

3、作业往往是对基础概念的把握,而真正的考试需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表现为,孩子能通过分析题目,把平时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甚至会出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运用,比如地理学科有可能会用上数学里的内容;而各个学科都要用到语文当中的理解运用能力,所以孩子仅仅是把课堂上的内容听懂了,还只是非常浅显的第一步,包括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也多是为了让孩子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而布置的,所以这离形成综合能力还有着非常大的距离!


小学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至关重要的阶段,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孩子的成绩到了初中以后分化就会特别严重,实际上这种分化不是进入初中才出现的,而是早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注定了的,很多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难点积累的越来越多,最终就会造成后续连贯性学习的障碍,因此小学阶段除了做作业,辅以相当数量的练习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作业   准确率   知识点   小学生   题目   家长   速度   成绩   阶段   能力   数学   孩子   小学   方法   知识   财经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