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规定秦国士兵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那秦国爵位含金量如何?

商鞅无非就是想用军功提高士兵的积极性,他毕竟不是皇帝不能保证每句话都能兑现。好比现代战争,你杀一个敌人也不能保证能升一级




砍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那只是诱惑小白的“新手大礼包”而已,等你来了,你就会发现,想要领到手,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想要再往上晋升,更是难上加难。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会止步于四级,因为五级以上,就是“中层领导”了,需要的不仅仅是匹夫之勇,还有领导能力。

商鞅,可以说是中国“KPI绩效考核”第一人,“通关游戏”的最早设计者,“拼团玩法”的老祖宗。

他在秦国搞的“变法”顶层设计中,“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凭借着这个制度,秦国士兵才变的勇猛无比,秦军,也才成了可以灭掉六国的虎狼之师。

在先秦时代,中国是一个“身份制”社会,贵族和平民之间是有严格区分的,贵族身份世袭,平民永远是平民。

那是一个不看脸,也不看才华的年代,唯一看的就是你的“血统”,说白了,就是“拼爹”,你有一个当诸侯的老爹,你就有可能继承诸侯之位,最次了也得弄个“卿”。

贵族内部的“爵位”等级也很简单,最大的是周天子,其次是诸侯,在诸侯内部又分为卿,大夫,士。这五个等级,就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身份等级制度”。

商鞅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就是对这五级爵位进行了细化,同时打破了“阶层固化”,让人才充分流动起来,让寒门也可以出贵子,给予每一个人充分的“人生逆袭”机会。

而这个机会,就是“军功”。

想改变命运,想改变身份,想加官进爵,想光耀家族,没有别的途径,只有一条:参军,打仗,多砍敌人的头。

在秦国军队中,敌人的人头就是“硬通货”,人头可以换爵位,爵位就是“身份+利益+权力”的综合载体,人头可以抵罪,人头可以抵徭役。

你参军后获得的第一颗人头,含金量最高,斩获一颗,就能获得良田1.5顷,宅子1.5宅。

秦汉时期的一顷,相当于现在的100亩,一宅相当于现在的2.5亩,500平方。这个标准,放到那个年代,就是妥妥的地主。

古代的平民,绝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土地,都是给贵族打工,所谓“身无立锥之地”。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会有卖身葬父,因为即便你死了,你也没地方埋,不是随便挖个坑的事儿,因为所有的土地,都是地主和贵族的,平民连挖坑的地方都没有。

所以,秦国的士兵参军最踊跃,别人参军,媳妇都是哭着不让走,秦国的男人参军,老婆都是敲锣打鼓的欢送。

但是,这个奖励,仅仅是“新手大礼包”而已,就是各种APP 里跳出来的“你有大红包未领取”,一旦你点击领取,你就会发现,这个红包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他会不断的有任务让你去完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就像“拼刀刀”,你永远都会差那么一刀。

好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打怪升级,秦国的军功爵有多难拿

我们先来看一下,二十等级都是什么,从低到高分别是:

1 公士 、2 上造 、3 簪袅 、4 不更 、5 大夫、 6 官大夫 、7 公大夫 、8 公乘 、9 五大夫 、10 左庶长 、11 右庶长 、12 左更 、13中更 、14 右更 、15 少良造 、16 大良造 、17 驷车庶长 、18 大庶长 、19 关内侯 、20 彻侯(列侯)。

在这个等级系统中,1-4级,对应原来的“士”,属于基层小领导序列,5-9级,对应原来的“大夫”,属于中层领导序列,10-18级,对应原来的“卿”,属于高层领导序列。

至于“关内侯”和“彻侯”这两级,你就别想了,能到这个级别的,都是公司有股份的人,打工人是永远不可能到这个级别的。

白起牛不牛,商鞅牛不牛,王翦牛不牛,这都是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功勋级人物,他们的爵位,也才是“大良造”,16级,基本上就是打工人的天花板了。

而秦宣太后芈月的弟弟,魏冉却可以直接封彻侯,根本不需要从新手开始打怪升级,所以,公平,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商鞅到秦国开始变法的时候,秦孝公给他的身份是“左庶长”,他也没从基层开始干,因为人家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另外,“左庶长”属于“卿”,位居高层领导,相当于排名比较靠后的“集团副总裁”,有这么一个身份,便于他开展工作,能够发号施令。

至于普通草民,只能从零开始,先想一想,怎么样才能领到新手大礼包—“公士”。

公士,是第一个等级,也是众多的秦国士兵为之奋斗的目标,看着很简答,只要砍一个敌人的脑袋就行。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商君书》

注意,这里的要求是砍“甲士”的脑袋,而不是普通小兵的。

古代上战场打仗,分为“甲士”和“徙兵”两种。

甲士,是穿有盔甲的士兵,可以上战车上打仗,这种人,一般都是有身份的人,体制内的人,有级别的人。盔甲,是古代的重要武器,比刀剑还宝贵,不是什么人都能穿的。为什么努尔哈赤是“十三副遗甲起兵”,而不是十三把刀起兵。

徙兵,是没有穿盔甲的士兵,没有资格上战车,只能用两个大脚板跟着跑,冲锋的时候也是他们冲在最前面,用血肉之躯去战斗,能不能活下来全靠命,这些人,主要是由奴隶和囚徒组成。

甲士,是有身份的人,所以,他们的人头值钱,但是,甲士因为有盔甲保护,而且他们可以乘战车,逃跑的时候就跑的比较快,所以,在战场上,你砍一个“徙兵”比较容易,砍一个甲士,就很困难了。

所以说,商鞅的“新手大礼包”,可不是那么好领的!

当然,既然是游戏,那就得有成功率,没有榜样的力量,谁来玩,因此,能砍下甲士首级的,还是有的。但是,大多数都止步于4级,能上5级的屈指可数。

因为,随着等级的提升,游戏难度也会增加,不再单纯的考核你砍头的数量了,而是要考核你的“领导能力”和“团队意识”了。

在秦军中,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级别提升了,官职就大了,那就要带团队了,领导考核的,就是你团队的绩效了,如果一场大战下来,你没有砍敌人一个脑袋,不好意思,那领导就要砍你的脑袋了,但是,如果你的团队能集体砍敌人33个脑袋,那么,恭喜你,你不仅不用死,还能加官进爵。

是不是和拼团有点像,团长开团,33人成团,团长买不买没有关系,最后还能得团长佣金。

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

古代的平民,都是大字不识一个,哪有什么管理能力和团队意识,只有那些贵族们,才能接受军事文化教育,他们更容易成为领导,爵位也会更高。

那么,有没有人从零干到二十级,打到了“终极老怪”那里呢?还真的有。

秦末,刘邦在沛县起兵后,接受了张良的建议,放弃楚国的军事制度,全盘采用秦国的军事制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也被刘邦给搬运过去了。

垓下之战时,刘邦为了尽快杀掉项羽,喊出了一句:“有能得霸王人头者,封万户侯”,万户侯,属于彻侯,而且是级别最高的彻侯,刘邦为了除掉项羽,也是下了血本了。

这简直是一步登天,从普通员工直接晋升为有股份的集团副总裁,这种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因此,手下人是嗷嗷叫的往前冲。

当时项羽已经自杀,有5个人同时冲到了他面前,这5个人活生生的把项羽的尸体给分成了5份,一人拿一份去刘邦那里邀功了。

其中有一个叫“杨喜”的,原本只是刘邦的马夫,因为捞到了项羽一条大腿,最终被刘邦封为“赤泉侯”,成就了一个大家族的崛起。据说隋唐的杨坚,杨贵妃,都是他的后人。

光宗耀祖,秦国军功爵位的含金量有多高

爵位,是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象征,它有两个最大的附加品,那就是财富和权力。

从古到今,土地和房产都是最大的财富,因此,秦国军功,主要的财富奖励的就是土地和房产。

公士,奖励1.5顷耕地+1.5宅房产,上造,奖励2顷耕地+2宅房产,簪袅奖励3顷耕地+3宅房产,以此类推,最高的列侯是105顷耕地+1.5宅房产,另外,关内侯和列侯还有“食邑”,可以享受一定户数人家上交封赋税,比如,万户侯就可以享受一万户人家上交的赋税。

当然,这里的房产,不是直接盖好的房子,而是宅基地,1宅9亩,相当于现在的2.5亩。

秦汉时期,是中国的“爵本位”向“官本位”的过渡,官职和爵位是相互对应,相互挂钩的,没有一定的爵位,根本不会给你任何官职,而官职,就是权力。

刘邦统一天下后,将手下所有的将领,士兵统一封为五级“大夫”以上,爵位大于“大夫”的,直接晋升一级。

也就是说,在楚汉大战中,只要你跟着刘邦混,只要你能活到刘邦称帝,你就可以晋升为五级“大夫”。

“大夫”就跨入中层领导序列了,大概率能出任地方的县令,即便不是县令,也会是同等级别的官职。

刘邦称帝后手下所有的将领,基本上就构成了大汉帝国的基本官场结构。

这样看来,秦国的军功爵位,还是有非常高的含金量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你领到“新手大礼包”后,就直接可以回家享受生活了呢?

当然不是,你走了,谁打仗?

秦国的兵役时间很长,要服役到60岁,你在战场上杀敌所得到的奖励,全部都是给家人的,秦国办事效率很高效,一场仗打下来,该给谁记多少功,该奖励多少土地,当地县令会及时的送到你家人手中。

如果不幸战死了,也不用担心,你所获得的爵位,会给你儿子继承,不过,是逐级递减的继承,如果仅仅是“公士”,那么战死了,儿子就没啥可继承了。

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彻底改变了春秋战国时代的“贵族世袭制”,把大量的财富,权力拿出来进行二次分配,充分的发掘人才,使用人才。

它是秦国强大的动力源泉,也是底层平民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斩获一颗首级就晋升一级爵位,那砍20个脑袋岂不是直接满级了?别净想美事,商鞅的“套路”,远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多。


商鞅前后共进行了两次变法,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56年,当时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其上任之后,展开了第一次变法。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349年,在第一次变法已经取得明显的初步成效后,再次展开了内容更为详尽的变法行动。

而关于军爵晋升制度,则是第一次变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爵位都是世袭的,也就是说,父亲是什么爵位,将来儿子还是什么爵位,这就造成许多世家子弟,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靠着血统获得常人得不到的高官厚禄。

而那些平民就比较悲催了,即便是再奋勇杀敌,表现再优异,到死也只能是平民,根本没有任何逾越的可能。

而商鞅通过变法,破除了西周以来,凭血缘继承爵位的体制,他想打造的,就是一个功绩制社会,一切都靠功绩来说话,不管你的出身是什么,只要奋勇杀敌,就都有成为贵族的可能。


而其中,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就是整个军爵制度中,最大的亮点。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想要往上一步,那就去看战场上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商鞅的这种军爵制度,缔造了一个新社会。

在商鞅的规定中,爵位一共分为20等,从最低的“公士”开始,逐一上升,那么,获得这些爵位,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相应的爵位,都有相应的土地赏赐

以最低的“公士”为例,其能获得的,是田一顷(等同于1714平方米),另外再加宅基地一处,这一处宅基地可不小,足足有九亩之多。

再往上一级,就是“上造”,田地就变成了1.5顷,而宅基地,同样也变成了1.5。


以此类推,越往上,获得的田地和宅基地的面积就越大,要知道,赏赐土地,可要比赏赐别的东西实在得多,尤其是在古代,不是谁不谁都能拥有土地的,很多平民终其一生,都只是给别人种地。

要不那句“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怎么来的,许多人一辈子的目标就是,能够有一块安身立命之所。

而现在,不需要你拿天价的钱去买,也不需要你花一辈子的时间,只需要上战场杀敌,砍掉敌人的脑袋,就能够完成祖上几辈子都可能完不成的梦想。

最重要的是,没有身份门槛限制,任何人都可以。

你说,如此条件,怎么能不让那些身无长物的平民们,犹如打鸡血地去报名参军?怎么能不让他们在战场上嗷嗷直叫,看见敌人犹如饿虎扑食的杀敌?

其次,拥有爵位的人,可以申请一名“庶子”

这个“庶子”不是儿子,而是类似于仆人一样的身份,说白了,就是朝廷允许获得爵位的人,拥有一名仆人,并且,还是不用发工资那种。


这个“庶子”都需要干什么呢?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没有战事的时候,那么这名“庶子”需要每个月有六天的时间,来伺候自己的主人,做一些端茶倒水,捏腿捶背的服侍工作,但如果有战事的时候,那么这名“庶子”,就需要跟着主人行军打仗,不仅要鞍前马后,还要护卫主人周全。

也就是说,这名“庶子”,不管是尊严地位,还是人身安全,都是没有保障的,一切都要以主人为重心。

“庶子”的拥有数量,与爵位高低直接挂钩,低等的“公士”可以拥有一个,同样也是以此类推,越往上越多。

可别小看这名“庶子”的作用,关键时刻,他就相当于主人的第二条命。

另外,有爵位的人,还能获得不同的食邑以及其他福利

根据部分史料记载,秦国的20级爵位,配置的有不同户数的食邑,这就相当于,有几十到上百,甚至上千户平民,用他们所缴纳的税,来供养这个相应爵位的人。

比如,第九级的“五大夫”这个爵位,其所能拥有的食邑,就达300户,换而言之,就是300户平民,供养他一人。

而到了能拥有600户食邑的时候,就可以组建属于个人的团队了,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门客。


这个待遇,比赏赐土地更具诱惑,试想一下,到了某个级别的爵位,除了拥有大量的土地之外,出门还有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帮助你打理产业,出谋划策,这该是多么风光的一件事。

不仅如此,升级到不同的爵位,朝廷连身后事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秦国规定,从“公士”爵位开始,每一级可以在死后,坟墓前栽种一棵树,往后级别越高,就能种的树越多。

这个福利,在“事死如事生”的古代,也是一种很高的荣耀,并且,当时秦国规定,墓葬必须按照要求来,不得僭越,这样一来,谁的爵位高,死后坟墓上的排场就越大。

因此,死后能种一排树,那绝对是倍儿有面子的事。

上述只是秦国军爵奖励制度中的一部分,还有不少其他的各种福利,总之,只要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就有极大地可能晋升爵位,今日之小兵,明日之将军,这在当年的秦国并非不能实现,因此,在这么多实实在在的赏赐之下,秦国的士兵才会在战场异常英勇,之所以大秦军称之为“虎狼之师”,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如此。


同样,问题就来了,既然爵位赏赐如此之丰厚,那么参与其中的人自然不少,按照斩获一颗首级的规定,是不是斩获20颗,就能直接满级呢?

如果真的这样想,那只说是想瞎了心,一旦如此,秦国的爵位别说有含金量了,直接都是注水了。

商鞅在设计军爵晋升制度的时候,已经同时设置了要求和标准,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爵位泛滥,以及部分投机取巧的人通过滥杀,来冒领军功。

要求一,斩获的首级有具体要求

在《商君书》中,提到商鞅的军爵记功标准,是要求斩“甲首”,何为甲首?简单点来说,就是小头目、小军官。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商君书》

也就是说,不是说上战场后,随便拉一个人将脑袋砍下来就算军功的,至少得是对方的一个低级军官才行。

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完成此项任务的难度,毕竟能在当时混上低级军官的,大多都是一些有真本事的人,最起码也是那种孔武有力的,要在乱军中,成功击杀这么一个人,还要把脑袋切下来,还真是有些难度。

这样设置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防止有些人滥杀,如果没有身份限制,那么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可能就会杀一些平民来充数,如果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

想蒙混过关?大秦的军法可不是吃素的,很少有人能在这上面作假。

所以,拿不到“甲首”,就没有办法晋升,想晋升,那就只能玩命儿,寻找机会干掉对方的低级军官,别无其他选择。


要求二,一甲首升一级不错,但只针对首功

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从普通士兵升级到最低等的“公士”爵位,只需要斩获一颗“甲首”即可。

但若是从“公士”再往上升,那就可不是斩获一颗“甲首”这么简单了。

这就像我们在玩那种打怪升级的游戏,从新手村出来的时候,可能只需要杀掉两三只怪物就能升一级,但越往后,所需要的经验值就越多,这就逼迫你不得不寻找那些经验值高的怪物击杀。

但同样的,经验值高的怪物所蕴含的风险也就越大,随时随地都可能让你GAME OVER,而在战场上,游戏结束就意味着失去性命,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所以说,秦国的士兵,崇尚“首功”,因为这个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再往上的爵位,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还需要运气,一个不慎,就会战死沙场。

因此,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想晋升?加倍努力吧。


要求三,强调团队作战,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

按照秦国的军制,会将数量不等的士兵编成各种作战单位,并且,大小作战单位,都有一个长官,如每五人就设置屯长一名,每百人则设置将一名。

这样的编制,便于进行管理,号令也能做到快速的上传下达,同时,也能有效地考核军功。

假如进行一场战斗,身为长官的屯长或者将,没有斩获敌人首级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因此被斩首,并且,该作战单位之下的士兵,也不能进行爵位晋升。

除非这个作战单位,从上至下,尤其是军官,都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斩首任务,那么才能让所有兵士跟着晋级。

这就相当于,你自己完成还不行,还需要帮助别人完成,这样大家伙才能都加爵一级。

团队作战,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这个理念即使放在现在,也是相当有用的,因此,古人的智慧,真的不容小觑。

通过以上种种条件,就会知道,在秦国想晋级升爵,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仅需要有真材实料,还需要付出极大地勇气,以及一定的运气,才会达到目标。

因此,秦国的爵位含金量,才会这么高,赏赐才会这么丰厚,实在是获取它太不容易了。

但即便是如此不易,还是有不计其数的秦国勇士们,亲赴后继地冲上战场,拼了命地奋勇杀敌,因为这已经是当时最容易让一个平民一步登天的途径了,不管是土地,还是荣耀,或者是其他福利,如果没有军爵晋升制度,这些东西,是普通百姓做梦都不敢想的。


小结:

商鞅规定秦国时并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其实还有不少相应的条件,并非简单的杀一个人就完成任务的,这里面包括杀敌的对象、杀敌的数量以及协同作战等多个要求,一颗首级就能升级,只是针对低级的爵位,越往上要求就越高,也越复杂,因此,秦国的爵位含金量,一点都不低。




如今有个玩笑话,说商鞅才是是现代“游戏晋升机制”的鼻祖,因为秦“二十等爵制”,口号也是说得好听,如果用现在的广告口号来给商鞅变法来个广告,那大概就是:

“想脱离平民之身吗?想改变命运吗?想获得无尽的良田和忠诚的仆人吗?加入大军吧,只要拿下敌人的首级,就能不断晋升,最低门槛一个起”!

但真进入了这个晋升的体系内,那才知道套路深。

而且跟玩游戏不一样的是,玩游戏需要氪金,“玩”商鞅的二十等爵制,是要氪命的。

二十等爵制,根据后世的史学推断论证,在最初的时候,只有“十六级”(另一说十八级),因为二十等爵,最高的两个等级“关内侯”和“彻侯”,都快赶上了秦国的最高统治者“公爵”秦孝公了,这种爵位,不是没称王的秦孝公敢乱制定的。

这个爵位体系的魅力在于,可以“抑贵扬平”,也就是打压已经腐朽的贵族,拔高想要改变命运,摩拳擦掌的平民的地位,说句哲学一点的话,就是在重新调整分配,调动社会潜在的、沉寂的积极性。

根据《商君书》的多次描述,二十等爵制最吸引百姓的就是“第一级”爵位,乃为“公士”,因为这个爵位的门槛最低,只要拿下一个敌人的首级就可以获得,拿下一个敌人的脑袋,家族命运立即改变。

这个原理就跟超市搞促销时,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奔着平价鸡蛋去是一个道理的。

那有的人就起了心思了,我力气大,我手臂粗,我有祖上秘传迷药,一撒倒一片,然后再一个个收割敌人脑袋,砍上几十一百个,我岂不是就位列“将相”了?

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商鞅更残酷。

商鞅制定的规则是有“壁垒”的,或者说是需要质变的功劳才能跨越的界限。

二十等爵制,前四级被称为“玩命级”

第一级:公士。

第二级:上造。

第三级:簪枭。

第四级:不更。

为什么叫玩命级呢?

因为这四个等级,的的确确就是可以靠杀敌人,取得敌人首级升上去,而且是杀几个升一级,升级速度堪称“飞快”,秦国士兵那是越杀越开心,觉得再努力一把,自己都可以去洛阳跟周天子一起吃饭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很浓重的网游风格,前期升级丝毫不讲究逻辑,爽就完事了!

但严肃地说,不得不说,这基础的四级,其实也是秦国战斗力爆增最根本原因和底层逻辑,也是秦国战斗力的根本(将强能领兵,兵强才致胜)。

可惜若是有志气的人,想用这种方式继续往上爬,那对不起了,新手福利结束了!

从第四级到第五级,你就算再砍十个人都没用了,因为“壁垒”出现了。

被网游坑过的朋友看到这里,肯定有点不妙的预感了,咱们继续。

第五到第九级,可以称之为“玩计级”,这几个几乎都有一个很显眼的后缀:大夫。

第‬五级‬:大夫。

第‬六级‬:官大夫。

第‬七级‬:公大夫。

第‬八级‬:公乘。

第‬九级‬:五大夫。

咱们以前说周代的等级制度,常说的就是: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其实二十等爵制,也没有背离这套等级逻辑,前四级,就是“士”,而第五到第九级,就是“大夫”。

因此,第五级起,商鞅就暴露了他的真实“规则”了,再怎么单打独斗,终究是勇夫罢了,勇夫固然可取,但也是“重赏”之下才冒出头来的,而商鞅想要在勇夫中选“将”,率领勇夫。

换句话说,你干基层再厉害,也就是在基层里玩,一定要通过某种“考验”晋升,如果还是那些古板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

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

商鞅给出的标准也很简单,想要升入“大夫”,就要开始率领军士集体作战,这个时候讲究“集团军功”,不再是个人军功了,屯长也好,百人将也好,他们自己砍了敌人,只算“团队”军功,标准是“净歼敌”三十三人及以上,也就是杀敌53,自损20这才符合标准。

有的人直接就拍桌子了,这不是坑人吗,怎么一开始商鞅没有把话说完呢?

不然为什么说商鞅是现代“游戏晋升体制”的鼻祖,有时候语焉不详,对什么群体说什么话,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和艺术。

到了大夫级,难度就几何上升了,除了用这种方式选拔将军以外,这里面还涉及了“责任制”,基层士兵可以拼命,砍下了敌人头颅,那是他的本事。丢了自己的头,那是他的造化,所以基层军士只需要保护自己,这次没杀敌,下次再接再厉。

将军不一样,他们治下的士兵阵亡得多了,他要被牵连,治下的士兵全部摆烂或者摸鱼,他也要被牵连,可能士兵偷懒士兵没事,但将军一定会出事。

这就导致了到了大夫这个层级,晋升的“功勋”有时候还会被“倒扣”,玩着玩着回到刚开始的时候,可想而知,白起那样杀敌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不屯多一点,后面完全不够造的。

不过若真的有人才从第一级一直爬上来,然后爬到了第九级,那不得不说,他的确是个人才了,到了五大夫,一般都是个分水岭,再往前进一步,就是“卿”了,卿这种存在,是足以“名留青史”的,不仅仅是吃饱饭那么简单了。

所以到了卿这个层次,又可以叫做“玩脑级”。

卿仅次于诸侯,也就是各国君主,一般来说,国家的真正统治阶级,都是“卿”,相国是卿,御史是卿,史官是卿,就连商鞅自己刚开始变法,也都给予了“第十级”的爵位:左庶长。

十左庶长

十一右庶长

十二左更

十三中更

十四右更

十五少上造(少‬良‬造‬)

十六大上造(大良‬造‬)

十七驷车庶长

十八大庶长

显然商鞅自己也有“晋升”的精神,没有让秦孝公给他直接登天的机会,但他也表示了,一定要给他“卿”的资格,不然的话,就不是晋升与否那么简单了,而是“有没有资格”在政治上发表意见,此乃阶级的桎梏和习惯。

因此卿已经是一种新的层次了,想到这一步,不是愣头青杀敌人就能做到了的,商鞅后来靠变法之功,征战之功被封商君,爵位升至“大良造”,后来也还是被针对逼得谋反,最终被处刑而死。

跟商鞅一样的,还有战功赫赫的白起,白起也是爵至大良造,被封为武安君,最终却落得被“赐死”的下场,他们到头来的荣耀,一个不留神,也会是一场空,跟那些在战场上征战的士兵实则无异。

如此说起来,“二十等爵制”更像是虚无主义,因为除了统治者一直永恒长久,其他人晋升来晋升去,到头来很容易就是一场空,可话说回来,自古以来君臣之间不都是如此这般的不平等吗,回头看看,还是“玩命级”的四个爵位最轻松。

虽说“晋升”到大夫不容易了,可这四个初始爵位带来的“福利”,是实打实的。

为了激励士兵,商鞅的“新手大礼包”也是准备得很给力的。

比如某士兵拿下了一个敌首,那么他就可以升为“公士”,成为公士之后,他就能够获得封赏,奖品是“一顷田”、“一处住宅”(可能是给地)、“一个庶子”

这个“一顷”田可是厉害了,按照现在的计算,一顷田大概有6万多平米,虽然秦时期跟现在的计算单位不一样,但仍旧有“一万平米”左右,再加上住宅给的地,而且还配有一个“仆人”(庶子是指仆人),这生活妥妥的人生赢家。

第二级的上造、第三级的簪枭、第四级的不更,田地的封赏都是在公士的基础上依次加一,所以上造就是二顷田,两处宅子,簪枭就是三顷田,三处宅子,不更是四顷田,四处宅子。

这样看起来,二十等爵制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多的什么名份、精神层面的奖赏暂且不说,这物质是最重要的,虽然商鞅这套路不浅,但对基层的爵位还是算厚待了,也难得基层士兵愿意那么拼命。

除了这些基础的赏赐外,这些获得了军功的士兵还可以拿自己的功劳给“亲人”顶罪,而“罪”这种东西,在秦国堪称是烂大街的存在,商鞅的核心思想里有一个“弱民之术”,就是制定大量的法律,让百姓动不动就犯错,甚至是犯罪,他用这种方法,推着百姓们上战场。

很多秦国士兵,一开始都是为了“抵罪”或者是给家人“赎罪”才上场杀敌的,所以这又是一个套路,看似是福利,实则是商鞅和秦国统治者制订出来的“套娃游戏”,他们将获得勇往直前的士兵,但后来秦朝崩溃,这些将士也没有多忠诚,就因为他们对“暴秦”的确没啥感情。

话题扯远了,再说回秦国爵位的“大夫”、“卿”阶级的含金量有多高。

到了大夫开始,基础的赏赐在第八级和第九级的“公乘”、“五大夫”开始,第七级还只是赏田九顷,宅子久处,可公乘却直接被赏赐了“二十顷”田,二十处宅,五大夫则是有二十五顷田,二十五处宅。

这个时候,质变就开始了,这还不算完,这个等爵制还有点“阶级性”,越高级,差距越大。

因为第十级的左庶长,赏赐的田就有74顷,宅子74处了,第一级的卿尚且如此,更别说后面的高等级卿的待遇了,这凸显了在二十等爵制中,差异奇大的阶级性。

讲完了这些“赏赐”,最后让人关心的,无非就是“继承”问题了,有的人会问了,这些东西能不能留给后代?

虽然商鞅变法打击“世卿世禄制”,但二十等爵制中,仍旧是可以“世袭”的,但这个体系内的世袭跟清朝的爵位世袭很像,要“降级继承”,这个意思就是,公士在去世后,他的儿子就没有资格享用他的田地了,又要继续自己奋斗了。

即便是如此,二十等爵制还一直发展到了“汉朝”才被终结,之所以会被结束,还是因为这套等爵制后面越来越泛滥了,人是存在“心理追求”的,刘邦时期分封功臣就开始直接大量赏赐“关内侯”,完全破坏了这个制度的自洽性,导致后来没得玩了。

总结:

二十等爵制,是秦国变法中最核心的一环,秦国能六世剧变,横扫天下,跟这种军爵制度的底层逻辑有着很密切的关联,没有二十等爵制,就没有悍不畏死的战斗精神,秦人的基础本就比赵国弱,后来得以长平一战比狠获胜,盖源自这个精神。

而二十等爵制,是更早的“晋升”天梯,有效地打破了秦国时期的社会固化,突破了壁垒,虽然最顶尖的爵位还是只能贵族获得,但却也造成了中低层的社会阶级的流动竞争,对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爵位都是世袭的。换而言之,团长的儿子将来是团长,师长的儿子将来是师长,将军的儿子将来也是将军,这些贵族子弟不需要靠任何军功,只需要靠血统和家世就可以获得这些令人羡慕的爵位。

相反,对于广大平民百姓而言,不论你在战场多么英勇杀敌,也不管你斩首多少敌人,你的平民身份永远无法改变,平民想获取爵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但是,等到商鞅变法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换而言之,爵位不再世袭,只能靠军功来获取,无军功者不能封爵。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那些贵族子弟强烈要把商鞅车裂的缘故,因为商鞅实实在在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当时,商鞅在变法中,将秦国的爵位设为二十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

1 公士 、2 上造 、3 簪袅 、4 不更 、5 大夫、 6 官大夫 、7 公大夫 、8 公乘 、9 五大夫 、10 左庶长 、11 右庶长 、12 左更 、13中更 、14 右更 、15 少良造 、16 大良造 、17 驷车庶长 、18 大庶长 、19 关内侯 、20 彻侯(通侯)。

在这二十个爵位中,最低一级为“公士”,根据《商君书》中所记载:在战争中,秦国的士兵“能得爵(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简单翻译下就是,秦国士兵只需要在战场上斩杀一个敌人的首级,就可以获得“公士”的爵位,并赏赐耕地1公顷(约我们现在的15亩地),宅地9亩,除庶子1人外,其余儿子都可以到军中担任低级官职,类似于我们现在军中班长或者副班长的职务。



从这里可以看,秦国的第一个爵位,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获取的,而且含金量也不差。毕竟在古代,一个出生底层的平民百姓可以得到15亩的耕地,还有9亩的宅地,自己和儿子们也可以到军中担任班长或者副班长的官职,这份待遇,客观来说已经算很不错。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秦国用来晋升爵位的首级并不是普通士兵的首级,而是敌国有爵位的长官首级。换句话说,至少要是敌人班长的首级,这也就决定不是每个英勇杀敌的士兵都能够获得爵位。但总的来说,这个要求不算太过分,对于广大士兵来说,通过努力还是能够实现的。

然而,根据商鞅所规定的爵位晋级制度,靠斩敌方长官首级晋升的爵位,最高只能达到第四级“不更”。再往上,就不允许个人斩首,而要以团队斩首33个以上才算达标。

并且这个33还必须是秦国士兵斩首数多于自己的阵亡人数至少33人以上,也就是如果自己阵亡100个士兵的话,那就必须斩首敌人133人以上才行,这样才能再授爵一级。

当然,这个也能理解,因为当一个士兵的爵位达到“不更”级别时,他在军中的官职至少已经时屯长和百将级别,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排长级别,这个时候他们属于是带团队作战,自然要考核他的团队军功,而不是他个人的斩首数量。



从这层意义上说,“不更”这个爵位相当于是大多数士兵的天花板,是士兵最高所能够获取的爵位,再往上的“大夫”爵位,一般都只有军官们才能够得到。

也正因为此,人们又习惯把前面四级爵位统称为“士爵”;第五个爵位到九个爵位称之为“大夫爵”。大夫爵不仅可以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还都有税邑可食,一般是可以享受300户到600户百姓的租税收入。

至于再往上,那就属于是卿爵和侯爵,绝大部分士兵和军官都已经是很难再获取,比如战功赫赫的白起,他的爵位也不过是第16级的大良造,可见对于军人而言,大良造基本上就是最高的爵位。

据统计,在秦国历史上,得到大良造爵位的人,一共也只有三人:司马错、白起、王翦。像大家熟知的蒙恬、王陵、李信、樊於期等,爵位都再大良造以下。

至于秦国最高的四个爵位:驷车庶长 、大庶长 、关内侯 、彻侯(通侯),基本上都是王室成员才能获取,比如秦宣太后芈月的弟弟魏冉就曾获取过彻侯的爵位。

最后,爵位还有一个非常有用的作用,那就是可以用来抵罪,也能给家人取消奴隶身份,代价就是把自己获得的爵位再交出去。这对于广大百姓来说,也相当于是一次免罪金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秦国   首级   爵位   含金量   士兵   庶子   军功   作战   赏赐   刘邦   大夫   平民   敌人   身份   制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