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战斗机可以正常飞吗?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一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下雨天起飞战斗机,这有点困难吧?

按照生活中的常识,有这么个疑问实属正常。

不说别的,就拿汽车为例,雨水哗哗地下着,雨水汇聚到低洼地区。

如果汽车不小心进入这些低洼地段,发动机进了水,汽车大概率会直接趴窝了,再想往前走,别想了,不可能的。

那么飞机也有发动机,挺大一个喷孔,还有进气道,遇到雨水天气,不管怎么看进去一点雨水实属正常,这要灌到发动机里边,会不会造成空中停车呢?

再有就是雨水太大把驾驶舱的玻璃给遮蔽的啥呀看不见,造成飞行员视觉上的麻烦。

这件事,在生活当中也遇到过。

比如,作者在上高中的时候住宿在学校里,有一次终于熬到回家日子,结果就遇到了乌云滚滚的天气。

别人一看这天气,就都缩了,打算过了这个时间段,或者干脆第二天再回去。

可有些人就是不信这个邪,硬着头皮非要回家,太想家了,想家里的饭食,想家里的被窝。

不小心作者也是其中之一。

于是就蹬着两轮的自行车玩命地往回家骑车,赶巧了骑到半道上这雨就下来了。

那真是倾盆大雨啊,感觉这雨水不要钱似的被老天爷端着盆子往地上倒。

大马路两侧无遮无拦,还要过马路钻桥洞,所以停下来避雨是不现实的,只能过了马路进入桥洞下避雨

结果自行车骑到马路中央,骑不了了,不得不停下来。

怎么回事呢?

戴着眼镜,雨水将眼镜片子整个就包裹起来了,顺着眼镜片哗哗地往下流,就看到一片片的水流了,路都看不见,耳边就能听到,一辆车一辆车,唰唰的过。

当时真吓坏了。

将自行车停在马路中间,摘了眼镜推着自行车过马路。

进入倒桥洞底下,这颗扑通扑通跳的小心脏才安稳下来。

以后打死也不敢这么干了,看到快要下雨了,先找个地方避一避。

那么战斗机呢?座舱盖的大玻璃上可没有雨刷器,所以也要面临这么个问题。

也就是说在,一般人眼里飞机遇到雨水天气,想要起飞,这难度可想而知,对于飞机能正常起飞,心里难免会打一个问号。

毕竟民航在遇到雨水天气的时候,也会停航的。

怎么说呢?战斗机可不是民航飞机,也不同于小汽车,在如今的作战环境中,一定要做到全天候作战,随时随地的可以投入倒战斗。

绝对不能让对手钻了空子。

所以如今的战斗机在遇到雨水天气的时候,其实也是可以投入倒战斗的。

那么我们就解释一下,如今的战斗机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首先第一点,发动机进入雨水的情况。

战斗机的发动机和汽车的发动机,虽然他们都叫发动机,但在本质上他们就是两个不同东西。

飞机使用的那叫涡扇发动机,而汽车使用的是活塞式发动机。

活塞式发动机,初中物理就学习过,一个气缸,一个飞轮,加一个活塞,利用火花塞点火,进行工作的一种装置。

那么这种装置一但进了水,空气能不能进入倒发动机里就不说了,水肯定灌倒了气缸里,发动机直接就罢工了,说不准连杆直接都能给你顶弯了。

发动机报废了都有可能。

那么飞机发动机就不一样了,它叫涡轮发动机。

按照书面解释,这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属于内燃机的一种。

涡轮发动机分为三个部分,压缩机,燃烧室,涡轮机。而压缩机又分为低压压缩机和高压压缩机。

压缩机的作用有两个,第一增加进气量,第二将进入的气流压缩成高密度,高压,低速的气流,目的是增加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气流经过压缩机压缩之后,就被送入到燃烧室,供油嘴在燃烧室里喷点燃料出来。

燃料和压缩空气混合一下,随后就燃烧起来。

而燃料燃烧以后就会产生大量的高热废气,这些高热废气就会推动涡轮机进行旋转。

高热废气在完成这项工作之后,就会从喷嘴或者排气管排出。

从这个工作过程中,不难发现,雨水想要进入到发动机,有两个地方可以钻空子。

第一个就是进气道。

飞机发动机一开始工作,就会从进气道吸入空气,提供给压缩机来使用。

在这个地方,军工人员其实已经想到会出现雨水或者异物进入进气道的事情。

毕竟飞机在作战的过程中,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发生,所以在制造飞机的时候,就会将一切能考虑到的妨碍因素全部剔除掉。

怎么处理的呢?

在进气道这里,被分成了两个气道,一个叫外涵道,另一个叫内涵道。

而内涵道是和发动机相连接的,外涵道相当于过滤异物的一个通道。

那么要把空气和混合异物的空气分开,这就需要装在进气道口的风扇了。

风扇在旋转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离心力。

离心力其实就是一种惯性力,是一种人们想象出来的虚拟力(注:惯性不能称作力,为了方便理解使用了一个错误的词汇)。

所以离心力和密度有一定的关系,密度越大的东西,在被旋转起来之后,首先被丢出来,分离出来。

那么经过进气道进来的空气,被风扇这么一旋转,空气是密度最轻的,其他异物包括雨水就会被甩入外涵道,大部分的雨水是进入不了发动机的。

当然世界上就不能说绝对的话,总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会随同空气进入到内涵道,从而进入到燃烧室里。

那么这一部分水又如何处理呢?

这部分根本就不用处理,首先压缩机压缩空气的这个力度相当大,这里边还有一个原理。

压缩机在压缩空气的时候,这就相当于对空气做功,那么空气不仅被压缩了,温度还会上去。

这些带有少量雨水的空气,在飞机内部是要经过二次压缩的。

所以这个时候进入到内涵道的雨水,在从压缩机里出来应该是气态的,而且是相当均匀的。

说到这里,必须再说一个技术。

现在有一种叫做雾化水燃烧的技术,就是把水雾化之后,变成水分子,送到发动机燃烧室里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和燃料产出反应,从而提高燃料效率的。

水在极端的条件下反应,是会产生氢气的,尤其是和燃料反应,会有一氧化碳产生。

其实这种状况,在生活中应该经常遇到,比如做饭的时候,少量的水滴在煤气灶上,会窜出一些很高的火焰。

当然如果水多了的话,会剿灭煤气灶喷出的火焰,这个时候应该赶紧的关闭开关。

所以这部分雨水进入到压缩机之后被雾化,再送入到燃烧室,其结果就是增加了发动机的动力,而不是像小轿车一样熄火造成空中停车的。

至于尾部的喷射火焰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温度高达上千度,什么雨水到这里都气化了,根本进不了飞机内部。

比如在沙漠地区,明明看着乌云滚滚的过来,也看到了黑色的雨丝从云里掉了下来,但奇怪的是,地面上还是落不下一滴水。

原因是沙漠的温度直接让雨水在下落的 过程中,气化了。

沙漠的温度再高也高不到一千摄氏度吧?

接着就是雨水太多,把座舱盖的大玻璃给遮蔽了,影响飞行员的视线。

这个其实不用担心,虽然战斗机的座舱盖没有小汽车那样的雨刷器,但架不住座舱盖的大玻璃的材料好,表面都用一些排斥水的材料处理过。

毕竟飞机在空中飞行,什么状况都会遇到,比如穿越一片白云。

看着白云飘飘得挺好,谁也没法保证,飞机进去了座舱盖的表面挂不挂水珠。

以防万一,都处理过的。

再说如今的战斗机,已经不是依靠目视飞行得了,各种先进装备都有,什么导航啦,雷达啦,甚至是地面还有雷达可供使用,为飞机指引方向的。

那么雨天起飞战斗机就没有问题吗?

有!至少有三怕。

第一怕,战斗机最怕碰到雷雨天气。

雷电这种东西,对于飞机上的电子设备的伤害是最大的。

在雷电的天气下,一道闪电劈下,会产生众多的电磁干扰,如果飞机上的电子设备,承受不住这种电磁干扰,就会发生混乱。

别的不说,雷达这种装备,不说坏不坏的问题,单单它的探测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果雷电不小心,劈中战斗机,虽然这个过程只有0.01秒或者更短的时间,但结果会很严重的。

毕竟雷电的电流可以高达几万安,甚至是几十万安,这种强大的电流会轻而易举地摧毁飞机上的各种电子设备。

这个时候,飞机起火爆炸都有可能。

说道这里,很多人都会认为,飞机通常情况下都之平流层,或者平流层以上飞行的,这也能遭遇到雷电?

怎么说呢?战斗机是一种军事装备,不能拿一般的眼光来看待它,使用的时候,它不一定就得在平流层之上飞行。

万一战术需要,或者别的什么情况,就得在平流层之下,在云间飞行呢?

所以下雨的天气下,飞机最害怕的其实是雷电。

当然目前也有技术防止飞机被雷电劈中,比如贴防雷条。

那么防雷条是如何防止雷击呢?

这个东西其实相当于给飞机制作了一个法拉第笼,而法拉第笼的特点就是,几十万伏特的电流靠近这个法拉第笼的时候,虽然看起来惊心动魄,到处释放电火花,但内部的表演者或设备却不会受到触电的影响。

说道这里,问题就来了。

既然有防雷条制作的法拉第笼来躲避雷电,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怎么说呢?任何防范措施,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保证。

防雷条虽然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但这种作用有没有漏洞呢?这件事还真不好说。

第二怕,怕雨水中的各种灰尘。

话说如今的空气中,并不是很干净,自然形成的灰尘对战斗机的影响不大。

最麻烦的是,如今工业所形成的各种灰尘杂质,这些东西进入到雨水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可以形成各种酸性不同的雨水。

也就是通常说的酸雨。

遇到这种雨水,对于飞机的蒙皮来说,是有损害的。

不说别的,就说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各种隐身飞机。这些所谓的隐身飞机,说到底其实就是在飞机的表面涂抹了一层涂料而已。

这些涂料遇到这样的雨水会怎么样?这就不用多说了吧?

要知道B2在天上飞上一个小时,落到地面还需要长达七十二小时的后续保养。

这还是普通情况下的保养。

其实就算是普通的雨水对于飞机的侵蚀也是有的,只不过这种侵蚀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的。

比如飞机遭受到雨水的冲刷,虽然飞机可以说是密封的,但蒙皮进入一些水分是绝对无法避免的。

当然这种水分会很少,但别忘了日积月累,飞机内部就会出现一些水蒸气,或者水分。

而飞机作为一种精密装备,到时候就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找都找不到原因。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对飞机进行清洗,没听错,被雨水冲过的飞机,落在地面上要进行清水的冲洗,把混合着尘土的雨水彻底清洗掉。

为了保证水没有过多挂在飞机上,还要对飞机进行擦拭,其中人工擦拭是最好的选择,能照顾到不易探寻到的边边角角。

第三怕,就是飞行员的素质一定要高。

要知道飞行员飞到天空中,本身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什么麻烦和困难,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自己来处理。

虽然地面上有各种方式和方法能照顾到在雨天飞行的飞机,但大多数情况还是需要飞行员自己来处理的。

最简单的说,雷雨天气,一个雷电打过来,法拉第笼的效果出现,到处都是电火花。

不说别的,感觉一下,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心境是怎样的?

那么在雷雨天气中,飞机的各种装备性能如何?比如雷达的功效比平时要低,这对飞行员是不是有影响等等。

所以雷雨天气起飞战斗机,同样是对飞行员的一个考验。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不能飞还要它们干什么?难道下雨天就不打仗了?不管是民航客机还是战斗机都不怕雨,设计时都是可以抵御大雨的侵袭,在雨天飞行是很常见的事情。下图为雨天起飞的F-22战斗机和雨中降落的A330型客机,结果很明显,只是有时候为了安全尽量降低极恶劣天气下飞行的频率而已。

很多朋友觉得飞机这个东西非常“娇贵”,这也不能飞那也不能飞,这个问题我知道大家的关注点在哪:雨天是不是会让发动机熄火?雨天能见度低是不是飞行员看不见跑到就无法观察和降落?那么飞机雨天飞行到底怕什么?下面我们一一解释一下。

解释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概念:全天候。全天候是指所有复杂气象在内的各种天气的总称,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XX飞行员具备“四种气象飞行”能力,这个就是指昼间简单气象、昼间复杂气象、夜间简单气象、夜间复杂气象,具备这四项的飞行能力就可以称这个飞行员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除了飞行员之外,飞机本身也要具备全天候能力以应对不同的气象环境,光靠飞行员是不行的。事实上,现代战斗机都是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的,包括这次讨论的雨天,所以不存在雨天后战斗机就不能飞行了。


第一个问题:雨天是不是会让发动机熄火?

很多朋友觉得汽车发动机过水之后就会死火甚至直接报废,所以联想到飞机发动机,但是正常的下雨根本不会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的问题。一般来讲涡轮风扇发动机在雨中工作时,被吸入发动机的雨滴以及其他异物会因为风扇的离心作用而直接从外涵道甩出,基本不会进入到内涵道当中。

即便有进入内涵道的雨滴,那么由于压气机流到或燃烧室进口处的水在高温下会迅速变成气态,这样水在由液向气的转变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空气热量,这样压气机前空气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密度会增大,这样就等于增加了流入发动机的空气质量。另外,水吸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后体积迅速膨胀数百倍,膨胀做功增加推力。所以适量的雨滴进入内涵道不仅不会熄火反而会增加发动机5%-15%推力。所以有些在高原机场起飞的飞机会人为进行喷水(喷甲醇或乙醇)进行增推。2010年11月4日澳大利亚航空32号班机A380型客机起飞后1号发动机起火且无法正常关闭,迫降后地面消防车用高压水枪强行向受损的1号发动机内注水谁企图强制关闭发动机。但是由于Trent发动机具备抗暴雨的能力,连续注水根本无法关闭发动机,最终改为注入消防泡沫,在迫降后3小时才成功关闭失控的发动机。

事实上,每种发动机都要进行一个所谓的“吞水”实验,也就是短时间内向工作中的发动机内注入大量的水,一般来讲军用航空飞机发动机的吞水量要达到吸入空气总量的4%以上不停车,民用航空发动机达到5%以上不停车才算是合格,而这个等级的吞水实验基本就是在模拟大暴雨级别的降水。下图为GenX发动机的吞水实验,每秒钟向发动机注入1270千克的水及冰水混合物

第二个问题:雨天能见度低是不是飞行员看不见跑到就无法观察和降落?

这个更不用担心,现代战机不像二战飞机那样只能靠目视观察和操作。即便有大雨,但是由于战斗机座舱盖都是弧形,加上表面有斥水材料,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水就会被气流带走,基本不会影响完全遮蔽飞行员视线。那些没有战斗机座舱盖的飞机(比如客机、直升机)一般也会配备雨刮器,短时间内消除雨水对飞行员视线的影响。

另外即便雨水真的影响视线或者遇到大雾天气,现代战斗机和客机都是带有GPS导航、惯性导航、无线电导航系统,高度也有雷达高度计、地形跟踪雷达等等,所以不用担心导航问题。另外飞机降落时也有仪表着陆系统辅助,如果机场能够达到三类盲降标准(能见度小于200米),在极端情况下系统可以引导飞机将决断高度控制在15米左右,然后再由飞行员手动操作着陆。

第三个问题:那么飞机雨天飞行到底怕什么?

那么飞机就能百分之百的在雨天或者极端天气飞行?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虽然雨水对发动机影响不大,但是我上面也说过是“适量”雨水。一般来说,如果降雨量是在太大或者发动机风扇实在无法将雨滴由外涵道甩出而流入内涵道(发动机设计存在缺陷),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水汽含量过大会导致发动机无法承受而停车。CFM56-3发动机在1987年-1989年曾经发生过4次大暴雨停车事件。

另外,吸入坚硬异物会导致发动机本身结构就出现问题,极端天气中暴雨掺杂冰雹是非常危险的事情。2002年1月16日嘉鲁达印尼航空421班机5400米高度遭遇暴雨+冰雹天气,2台CFM56-3全部停车并重启失败(重启失败与飞行员操作也有关系),最终无动力迫降水面。

还有雷暴雷电天气,飞机怕遭雷击,除了对本身结构的损伤之外对机上电子设备也是严重破坏。虽然现在飞机上都有专门的避雷,但是不能保证不会100%成功。所以如果机场上空出现雷电,不管是战斗机还是客机都最好避免升空,已经在天上的飞机需要绕飞。




一旦发生战争,不要说是下雨,就是下刀子,战斗机也要升空作战,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享受假期,打仗是要死人的,打仗是要拼尽全力争胜的,比起下雨天升空作战那点风险,战败的风险是更加难以承受的。

图为踏浪起降的米格-29战斗机。


战争是残酷的,如果想要绝对安全的打仗,那是不可能的,哪有打仗不死人的道理。如果说战斗机可以下雨天不升空作战,那是不是步兵可以在敌人有重机枪时不冲锋呢?反正冲锋的危险更大;如果战斗机可以下雨天不升空作战,那是不是在青藏高原4500米海拔的班公湖周围,就不需要部署兵力了?反正也可能会冻死。如果战斗机可以下雨天不升空作战,是不是海军也不能在风浪太大时不出击呢?如果战斗机可以下雨天不升空作战,那是不是我们应该祈祷敌人在晴天进攻呢?

图为雨中起飞的F-22A战斗机。


海湾战争中,美国发动的空袭阶段持续了38天,在38天里,美军出动了上万架次的飞机进攻作战,难道美军在攻击之前,还得先看看是不是38天的晴天?美军在空袭南联盟时,连续打击了99天,这99天在东欧地中海沿岸,可是经常下雨的,美军不也照炸不误吗?所以说,从来不会有人考虑雨天不起飞战斗机,除非是一群“老爷兵”。

图为雨中起飞的歼-11B战斗机。


当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军无法在低空进行空降,空降兵在5000米高空跳伞落地,这不但是危险的,更是违反军事条令的,但是为了人民的安全,为了国家的安危,战士们可曾有过一丝犹豫吗?今年武汉疫情时,解放军大型运输机列队武汉天河机场,卸下了急需的救灾物资,是不是我们可以因为有感染疫情的风险,就不去派遣运输机进入了呢?枪林弹雨都要挺胸冲锋,还能因为下几个雨就让空军退缩了?

图为雨中挂弹准备作战的歼-11战斗机。


在苏联海军编制中,有一个集群叫做侦察-突击群,这个舰艇集群以现代级驱逐舰和无畏级驱逐舰为骨干,和平时期负责跟踪美军航母编队,战时就近开火,以凶猛的4管130毫米舰炮压制敌人舰队,然后把敌人的防卫报告给后方的苏军导弹-突击群,并且引导导弹攻击,在苏联的解读中,侦察-突击群的第一要务就是:坚持足够长的时间不被击沉。反正肯定是要被击沉的,因为在视距内和美军航母编队作战,只是抵抗时间长短的事情,只是要在这点时间里完成对美军编队方位的报告,以及对己方导弹的引导。就为这个,苏联要搭上那么多驱逐舰、那么多海军官兵的性命,几乎100%要送死,苏军也依然毫无怨言的执行任务,试问如果下雨战斗机不能起飞,是不是苏联海军也应该先考虑军舰的浮尘了呢?

图为进行进水试验的涡扇发动机。


说了这么多原则问题,我们就知道战斗机是必须要适应“全天候”作战这个要求的了。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用哪些技术可以满足战斗机全天候作战。首先,下雨天一大危险就是可视度低,飞行员无法依靠目力和地面标志物来判断方位和方向,也无法精准的判断自己的飞行姿态和速度,这就需要用到现代化的导航技术。这是全天候作战的第一要务。当年,德国在二战中对英国首都伦敦发动了大轰炸,其中大部分飞机是在伦敦附近投弹,而没有进入伦敦市区,这就是导航不够精准导致的结果。


解决导航问题,现在并不困难。首先,中美俄英法等大国,都可以利用卫星进行精准导航,卫星导航的精度极高、速度极快,比如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可以实现“秒级”反应,在几秒时间里,就可以更新出飞机的全新方位,笔者也曾经试过在飞机上开启卫星导航,在飞行模式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手机里的卫星导航软件,就能精准测得飞机的航向、方位、速度,每秒更新一次位置,笔者甚至凭此可以判断飞机下面的山是哪座山、湖是哪个湖、城是哪个城,一点误差都没有。

图为雨中起降的阵风M战斗机。


其次,可以依靠地面雷达的导航。这个限于国土防空作战,在地上遍布己方雷达、指挥设施的情况下,确实可以依靠地面雷达的指挥来确定自己的航线,就算是自己不知道,也可以询问,要方便很多。这在过去没有卫星导航的时候是常用的手段。那如果是在敌人境内怎么做呢?那就要用到预警机了,预警机可以提供精确的位置和航线,甚至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开启雷达,什么时候关闭雷达以保持静默。


其次要解决的就是探测问题。在下雨天,雷达的波束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雷电天气,还会形成电磁干扰,影响战斗机的雷达探测能力。这在二战时期是没有的,因为二战时期的飞机也很少有雷达的,现在的解决办法一是不断增加雷达的功率,提高雷达信号的强度,再一个就是提高雷达的增益效果,降低噪音、杂波的干扰,还有就是使用多种探测手段结合,比如光电雷达的帮助,来确定敌机的方位。

图为在海上风雨中起降的F/A-18E/F舰载机。


最后一个就是要解决防雷的问题。毕竟战斗机也并非都是在平流层以上飞行,在云端下方飞行,或者在云间穿梭,就有遭遇雷电的风险。雷电的风险是战斗机遇到的最大困难。一旦被雷电击中,轻则电路短路、雷达失效、失去联系,重则飞机失火,总之不是什么好事。现在的战斗机也在雷达罩上贴有防雷条,目的就是在雷击后保护好雷达等电子设备。

图为飞越龙卷风的俄罗斯客机。


当然,发动机进水也是挑战之一。现代战斗机大都是涡喷、涡扇发动机,进气口需要吸入大量的空气来满足飞机的动力所需,而在吸入空气后,就需要在压缩机里进行空气压缩,然后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产生动力,如果其中混入了大量的水,轻则造成进气量降低、进气不均匀,造成飞机发动机喘振,重则直接导致发动机熄火、故障,因此现代战斗机都需要对自己的发动机进行进水试验,测试他到底能进多少水还能正常运转。

图为雨中起飞的客机。


所以说,战斗机必须要实现全天候作战,雨天升空作战几乎是必须,做好技术保障也很重要,也不能因为战争肯定死人就不重视生命,毕竟士兵都是宝贵的财富,都是有生力量,尤其是飞行员更是需要悉心培养的特殊技能士兵。因此,雨天升空作战,技术和勇气缺一不可,而对于现代化的空军来说,这也都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不要一上来就先下个结论,谁说战斗机下雨天不能飞的?难道没有听说过“全天候战斗机”这个词么?对于现代战斗机来讲,“全天候”的意思就是指:能保证战机在各种天气、气候条件下正常飞行。比如普通的昼间、夜间飞行,以及在简单或者复杂气象条件下的昼间、夜间飞行,在这些天候条件下正常起飞作战是现代战斗机的基本要求,如果战斗机下雨就不能起飞的话,那是不是打仗时一遇到下雨就得先休战了?反正飞机都飞不起来,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战斗机在雨天起飞是很常见的事情,比如下图所示,就是在雨天紧急起飞的歼-11:

▲下雨天紧急起飞的歼-11战机
所以,“下雨天战斗机不能飞行”这个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现在的主流战斗机哪一个不是有着全天候作战能力的,下图中的就是一架在大雨中起飞的F-22。其实别说是先进的三代机、四代机了,就是以前那些二代机,比如我们“八爷”,在现代化导航系统(战机导航雷达、天气预测雷达、着陆系统等)的加持下同样具备一定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如果一架战斗机连全天候作战的能力都没有?那还谈什么现代化作战能力?

▲雨中起飞的F-22

“全天候战斗机”这个概念最早是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也被叫做“夜间战斗机”,指的是那些经过特殊改装后能够在夜间执行任务的飞机,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夜间战斗机要么是专门建造的,要么就是改装一些重型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通常是采用雷达或其他辅助系统来给飞机提供在低能见度下的探测能力,比如下图就是一架加装了机载雷达的德国空军JU-88R夜间战斗机:

▲JU-88R夜间战斗机

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用在飞机上的航空电子系统的体积和重量也随着减小,允许在飞机上增加更多的设备,例如雷达高度计、地形跟踪雷达、改进的仪表着陆系统、微波着陆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LORAN接收器、惯性导航系统、GPS定位系统等,大大改进了着陆系统、导航设备和雷达系统之间的结合,导致后面的战斗机不仅仅具备在夜间操作飞行的能力,在其他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也同样可以起飞战斗,所以,因此“夜间战斗机”一词就逐渐被“全天候战斗机”取代了,其实雨天飞行能力别说是战斗机了,就是一些民航客机也同样可以做到,只要不是极端恶劣天气,雨水对飞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下图就是一架在大雨中起飞的民航客机:

▲大雨中起飞的民航客机




战斗机也不是下雨天就一定不能飞,这还要看当日的具体天气情况,这就是所谓的最低气象条件(航空术语)。下雨天,飞机能不能起飞主要受制于四个要素:能见度、侧风、道面积水,以及雷电情况。如果上述指标符合最低气象条件,即使你感觉在下大雨,飞机也照旧起降,没有问题的。

能见度:一般来说,水平能见度不小于800米,可以降落;水平能见度超过500米,可以起飞,当然还要根据具体飞机型号确定具体数值。此外,还与机场的配套设备有关,如果配备盲降系统的机场,即使因为下雨大雾等原因,能见度只有200米时,飞机也能勉强起降。

侧风:下雨天往往伴随着侧风,有时能见度很好,雨也不大,但是你看不见的侧风却是很致命的。飞机就像高速奔跑的人,突然有人在侧面推你一下,很容易失去平衡。

跑道积水:积水会导致地面摩擦系数降低,容易导致飞机侧滑,或刹车失效。跑道积水超过13厘米时,飞机就不得起飞了。飞机跑道道面有两边低中间高,有一定的弧度,两边有排水暗沟,雨水会被很快排出。如果雨下得不是特别大,就不会到导致道面大量积水。

雷电:机场附近空域有大量积雨云,尤其在夏天,就有可能存在雷电。面对几百万伏的雷电,那飞机肯定不能飞了,而且空旷的机场很容易成为雷电触地的区域。机场一般都有个白色的大球形多普勒雷达,它就是用来探测积雨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法拉第   战斗机   下雨天   能见度   作战   客机   飞行员   雷电   雨天   雨水   发动机   空气   飞机   天气   能力   财经   常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