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穿刺的检查会影响癌细胞扩散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是我们临床经常反复跟患者和家属交待的问题。下面我就以胸部穿刺活检为例,为大家详细介绍穿刺活检的定义,适应症,禁忌症,风险等。本文相对专业,不感兴趣者可直接跳转文章末尾。

一、定义;活检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已有百余年历史。根据取材方法不同,胸部肿瘤活检可分为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经胸腔镜活检和开胸性活检。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完成的活检操作。

二、简介:随着影像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从最早的病理诊断扩大到组织亚型分类、基因诊断,临床需求日益增多。经皮穿刺活检在肺、胸壁、肺门和纵隔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活检针类型不同,经皮穿刺活检可分为细针抽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和切割针活检(core needle biopsy, CNB)两大类。前者采用抽吸针,可获取高质量的细胞学标本用于疾病诊断;后者采用切割针,其直径一般大于抽吸针,用于获取组织学标本。

三、影像引导方式胸部肿瘤经皮活检的影像引导方式包括X线透视、C形臂锥束CT、CT或CT透视、超声及MRI。

(一)X线透视

X线透视是传统引导方式,主要用于周围性肺病变和较大病灶的穿刺活检,对病灶周围血管解剖显示欠佳,逐渐被CT引导所代替。

(二)C形臂锥束CT

C形臂锥束CT也可用于经皮胸部肿瘤活检的影像引导。其优势在于辐射剂量低,可模拟实时引导,但其图像密度分辨率不如常规CT。

(三)CT

CT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应用广泛。胸部CT扫描可清晰显示病灶大小、深度,以及病灶与肋骨、纵隔、叶间裂和血管的关系,有助于设计安全的穿刺路径,同时早期发现并发症,已成为PTNB优先选择和最常用的引导方式。增强CT检查有助于鉴别肿物内坏死与实性区域,明确病灶周围血供情况,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活检阳性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CT透视近乎实时成像的能力有助于操作医师随呼吸运动调整穿刺针,还有助于穿刺移动的结节和避开肋骨,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或配合度较差患者具有优势,但可明显增加患者和操作医师的辐射剂量。CT引导下活检的学习曲线较短,但是,熟练取到足量有病理诊断价值组织,尤其是小病灶、移动病灶,则需更注重细节、掌握相关技术和进行大量实践。

(四)超声

超声可实时监控穿刺针进针过程、角度和深度,能准确定位针尖位置,避免损伤邻近结构,通常用于邻近胸壁的浅表病灶活检。增强超声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和坏死病灶,一定程度上减少穿刺活检的假阴性率。

(五)MRI

与其他影像设备相比,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平面成像能力,近实时成像,无辐射,使用呼吸门控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采集图像,在明确胸部血管和引导纵隔、肺门及胸壁肿物活检中有其独特优势,已有MRI引导下胸部肿瘤经皮活检的文献报道。但术中相关耗材及设备需磁兼容处理,成本费用较高,操作耗时较长。MRI引导下穿刺活检可在有条件开展的单位进行。

四、适应证

1.需明确性质的孤立结节或肿块、多发结节或肿块、肺实变等。

2.支气管镜、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无法明确诊断的局灶性肺实变。

3.怀疑恶性的磨玻璃结节。

4.已知恶性病变但需明确组织学类型或分子病理学类型(再程活检)。

5.疾病进展或复发后局部组织学或分子病理学类型再评估(再程活检)。

6.其他如支气管镜检活检失败或阴性的肺门肿块、未确诊的纵隔肿块、怀疑恶性的纵隔淋巴结等。

五、禁忌证

(一)绝对禁忌证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如严重肺动脉高压)。

2.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

(二)相对禁忌证

1.解剖学或功能上的孤立肺。

2.穿刺路径上有明显的感染性病变。

3.肺大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纤维化。

4.机械通气(呼吸机)。

六、手术人员配置

经皮穿刺活检应由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或在其指导下完成,并由接受过系统训练的医护人员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细胞病理学家在场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配合困难时,可考虑请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干预,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七、活检操作

(一)术前评估与管理

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并进行体格检查,注意患者心肺功能、配合能力(如屏气呼吸、制动能力)。术前需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或增强MRI检查明确病灶部位、形态、大小、与周围脏器、血管和神经的关系,设计穿刺入路。疑似包虫囊肿或血管畸形者不宜进行活检,应行胸部CT检查加以确认。所有患者术前推荐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感染筛查(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心电图、血生化、血型检查等,特殊人群建议做血管弹力图。对于合并基础肺疾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等),推荐肺功能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氧合能力和肺功能储备能力。术前建议停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并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具体如下:(1)术前1周将华法林改为低分子肝素,术前24 h停用低分子肝素;(2)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前至少停药7 d[28];(3)复查血小板计数>50×109/L、INR<1.5可行活检操作。对使用抗血管生成类药物的患者进行活检时,建议按照药物体内清除半衰期酌情停药,如贝伐珠单抗,建议术前停用6周。

二)术前制定活检计划

术前必须仔细查阅患者影像学资料,并根据病灶大小、部位、解剖学关系、影像引导方式及工作经验制定活检方案。存在相对禁忌证或病情特殊情况下,建议多学科专家参与讨论。穿刺路径应在避开重要脏器和肋骨、肩胛骨等骨性结构前提下,同时避开肺大泡、大血管、气管和叶间裂,尽可能使病变与胸膜穿刺点间的距离最短,尽可能减少经过正常肺组织。

(三)知情同意

术前应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委托代理人手术的目的、益处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法,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四)术前准备

术前建议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宣教,以减轻患者焦虑紧张情绪;训练患者平静呼吸及术中呼吸配合;术前应常规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心电监护。

(五)麻醉与镇静

PTNB需要患者维持适度的意识水平以便配合手术和监测,常规选择局部麻醉。对于焦虑或术中配合困难者可考虑给予基础麻醉和镇静,但要保持患者足够清醒,能够配合手术完成相关指令。

(六)活检步骤

1.选择穿刺点:

术前根据CT或其他影像设备先行定位扫描,在避开骨骼、血管、气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的前提下,选择最短穿刺路径。

2.局部麻醉: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1%~2%利多卡因溶液逐层浸润麻醉,根据患者反应、麻醉效果及进针深度,适时调整麻醉剂量。

3.穿刺及获取标本:

以CT引导下穿刺为例,建议采用分步进针法,根据CT定位,先将穿刺针穿刺至壁层胸膜外进行局麻,再将穿刺针置于肺组织内,扫描确认。如进针路径正确,则可将穿刺针直接穿刺到病灶。需根据病灶的性质来选择活检取材的部位,病灶体积较大时,应避开中央缺血坏死区域;空洞性病变应在实性组织部位取材。

4.应用同轴技术:

一次穿刺即可多次活检取材,创伤较小。在出现气胸或血胸时,可以利用同轴通道抽吸积气或积血、注射药物等,有助于即刻处理并发症。同轴通道的保护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针道种植转移的风险。

(七)术后观察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后,建议即刻行全胸部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必要时进行处理。无需处理的患者可转运至病房或观察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嘱患者尽可能避免任何增加胸腔压力的活动,如咳嗽、说话等。建议术后24 h内完善胸片检查。病情变化者及时复查胸片或胸部CT检查。

八、日间/门诊活检

术前评估认为穿刺活检风险较低的患者,可以考虑在日间或门诊完成活检。门诊活检术后观察4 h无异常,复查胸片后可离院,术后必须随访至少24 h,嘱患者一旦出现异常不适或症状,及时入院就诊。

九、并发症及处理

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最常见并发症是气胸、出血、胸膜反应等,系统性空气栓塞、心包填塞和肿瘤针道种植等相对罕见。PTNB的死亡率为0.02%~0.15%[31],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急性大出血或肺出血、心脏骤停、空气栓塞等。

(一)气胸

气胸是PTNB术后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气胸发生率为2.4%~60.0%(平均为20%),5%~18%的气胸患者需要胸腔置管引流。导致气胸发生率和(或)置管引流率增高的因素包括:患者体型高瘦、高龄、吸烟、基础肺部疾病(如肺气肿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灶位置较深、病灶直径小、穿刺针与胸膜切面不垂直、多次经胸膜穿刺、穿刺路径跨肺间裂或肺大疱、手术时间长等。气胸多在术后1 h内发生,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气胸(24 h以上)。气胸治疗效果欠佳,可能出现皮下气肿。处理原则:少量气胸、无症状和稳定性气胸无需特殊治疗。气胸超过30%或气胸范围持续增大或患者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应置管抽吸或行胸腔闭式引流。

预防: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说话、咳嗽;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减少穿刺次数。通过外源性注射生物胶、注射用明胶海绵糊、无菌生理盐水等封堵穿刺针道是否可有效减少气胸发生尚无定论。

(二)出血和咯血

出血(伴或不伴咯血)是PTNB另一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出血发生率为5.0%~16.9%,咯血发生率为1.25%~7%[6,25,49,50]。通常具有自限性,但也有肺内大出血导致死亡的病例报道。导致肺内出血风险提高的因素包括:病灶距胸膜的距离、活检次数、活检针类型(切割针活检)、病灶位于纵隔内或心脏纵隔旁、富血供病变(如转移性肾细胞癌)、靠近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分支(慢性空洞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等。

处理原则:少量咯血、肺实质内出血、针道出血以及少量血胸等不需特殊处理,可以自行吸收。咯血量较大时,建议患者患侧卧位(穿刺侧朝下),防止血被吸入健侧支气管,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可用止血药物、输血等处理。血胸量大时则推荐胸腔置管引流。出血量大、持续出血时,及时采用介入手段或外科干预,并组织相关科室参与救治。

三)胸膜反应

胸膜反应是指胸膜腔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连续咳嗽、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大汗、甚至晕厥等一系列表现,可能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导致胸膜反应发生的可能因素包括患者体型偏瘦、情绪紧张、基础血糖偏低、多次经胸膜穿刺等。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可自行缓解,无需处理;严重者可出现大汗、血压进行性下降、甚至休克、晕厥,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给予肾上腺素或葡萄糖溶液对症处理,同时予以氧气吸入并注意保暖,监测生命体征,注意预防休克。

(四)系统性空气栓塞

系统性空气栓塞分为静脉系统性空气栓塞和动脉系统性空气栓塞,发生率为0.02%~1.80%[31,49,61,62]。其中静脉系统性空气栓塞多无明显症状,而动脉系统性空气栓塞则为肺穿刺活检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休克、心脏骤停、偏瘫等严重后果。虽然罕见,但因其可导致致命性的临床后果,应当引起术者的足够重视。

目前认为动脉系统性空气栓塞发生的机制为空气沿同轴套管直接进入肺静脉或穿刺损伤造成医源性支气管/肺泡-肺静脉瘘,气体进入肺静脉进而回流至左心,通过体循环进入到冠状动脉、颅内动脉等血管。发生诱因包括:活检空洞性病变或血管炎性病变(如磨玻璃影)、咳嗽、正压通气等。如进入左心腔的空气量较少,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患者可以没有症状,发生冠状动脉空气栓塞时可以表现短暂意识丧失和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颅内动脉空气栓塞则可以导致癫痫发作或者意识丧失。CT扫描可以在栓塞器官或血管内看到气体征象,这也是诊断空气栓塞的客观依据。

处理原则:迅速识别空气栓塞并且立即实施治疗十分重要,部分患者可以改善预后。一旦怀疑空气栓塞,应立即撤针,患者应被置于头低脚高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如果左心腔内气体量较多,应将患者置于右侧卧位,此时左心房位置高于左心室,可防止气体通过位于左心室底部的流出道进入体循环从而引起前述严重并发症。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积极给予面罩吸氧及其他抢救措施。如发生颅内动脉空气栓塞,条件允许时,可转运至高压氧仓接受治疗。

预防:(1)谨慎选择空洞性病灶、血管炎性病灶等类型的病灶进行穿刺活检;(2)避免直立体位进行穿刺活检;(3)避免正压通气状态下进行穿刺活检;(4)避免同轴套管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注意随时插入针芯;(5)术中减少出血等医源性损伤,如反复穿刺等;(6)术中减少咳嗽、深呼吸、说话等行为。

五)其他少见、罕见并发症

针道种植转移非常罕见,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012%~0.061%,同轴技术可以减少针道种植转移。其他罕见并发症包括:心包填塞、肋间动脉假性动脉瘤、房颤和胸部感染、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和胸膜转移等。

希望以上分享对您有所帮助。




我不是医生,但这个问题我绝对有能力回答,因为我有经历,有实例。两年半以前,我父亲咳嗽带血,于是赶紧去市医院检查。当时,医院的医生有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我父亲是肺癌,一种认为我父亲是肺炎。其中,认为我父亲是肺癌的是个老医生,我们比较信任他,但在检查中,一直没有查出癌细胞,包括做了支气管镜检查,这也是有医生认为我父亲是肺炎的原因。保险起见,医院决定先给我父亲当炎症治疗,一连打了十天吊瓶,我父亲肺部的肿块却仍然没小。于是,那个老医生坚持让我父亲做肺穿刺,即使如此,还是没有检查出癌细胞,这病就感觉有点儿邪乎了。但那个老医生非常坚定地认为我父亲得的是肺癌。多年前,我有个弟妹就是得肺癌死的,虽然是去北京301医院进行的治疗,但也没活过半年,死时才42岁。因为是我陪着弟弟、弟妹去的北京治疗,所以对肺癌这病我非常害怕。为此,我们决定听老医生的,以防万一。老医生说,为了保险,必须做手术,于是就给我父亲做了手术,切下了一片肺叶,并把切片送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做的病理化验,结果很快就来了:果然是肺癌,而且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既有鳞癌细胞,也有腺性细胞。当然,这都是我记忆中老医生的说法,不知医学上是不是严谨,我就有啥说啥吧。我父亲是农民,没文化,也很胆小,得这病时又七十多岁了。我和家里人商量,就不给他做化疗和电疗之类的了,那样他就立刻明白了自己的病,吓也把自己吓死了。术后,我和家人又以给他恢复元气的说法,带父亲看了几个中医,吃了一些中药。如今,快三年了,我父亲的病并没有复发,也没有转移,除了呼吸比过去感到有点气息不足外,其余身体指标都非常好,一直侍弄着两三亩菜园地,不让他干他还给我们发脾气。说这一些,就是想说,我父亲做过穿刺,应该就是题主的活体穿刺吧,并没有导致癌细胞的扩散呀,至少目前没有。




我虽然不是医生,但是我姥爷还有别的亲属以及我朋友的母亲和爷爷都是死于肺癌,经常和肿瘤科的主治医生还有护士打交道,对于这个穿刺有没有必要做,我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有这方面顾虑的病友,其实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经历。

我姥爷是2016年发现患有肺癌的,当时已经在肺里扩散了3个阴影,基本都是鸡蛋那么大了,我二姨家的妹妹是医院的护士,是烟台解放军107的,这个医院的是全军级肿瘤无创诊疗中心,主任的技术非常牛,人家直接就定性了,说肯定是恶性的,而且这么大岁数了,80多岁没有手术的必要了,害怕走不下手术台。

主任确诊了以后,并没有做穿刺,但是过去了大半年,我姥爷除了咳嗽一点别的症状都没有,有的时候打了消炎的针就好了,这个时候家里人就怀疑是不是误诊了,有没有可能是肺大泡引起的。

然后家里人这个时候就有两种考虑,第一种就是这样继续保守治疗,第二种就是做穿刺,当时我们的顾虑是,如果真的是恶性的,做了穿刺手术会不会被扩散了,毕竟现在维持得挺好,要是扩散了跑到背别的地方加重了病情,那就得不偿失了。然后我妹妹就带着我们去了医院找到了主任,询问一下有没有做穿刺手术的必要。

主任说,咱们也都不是外人,我就实话跟你们说,老爷子的病我这么多年的经验一看就是肺癌,之所以扩散的比较慢是因为他岁数大了,但这种情况基本上就是晚期了,没有什么折腾的必要,穿刺手术可以做,理论上针头肯定会带一些恶性细胞出来,因为有实验检查过针头上确实有少量的恶性细胞。

但是实际上,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会消灭这种少量的细胞,另外老爷子这种情况了,血液中都会存在少量的恶性细胞,所以穿刺可以做,没有什么危险。而且现在做穿刺也有好处,就是可以鉴定能不能做靶向药,如果可以匹配上的话,吃靶向药可以大大地延长老爷子的寿命。

主任还说,穿刺手术确实有一定扩散的风险,但是一般检查以后是恶性的,都会快速进行治疗,所以后期的治疗也会抑制扩散的情况出现,因此穿刺手术完全不需要考虑危险。

听完主任的话,我们回家合计合计就做穿刺,告诉我姥爷是看看什么炎症,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对我姥爷说实话,就说他肺有炎症,需要治疗。

穿刺以后,靶向药的基因匹配成功,可以吃靶向药,因为姥爷是建国前的干部,住院的钱都是报销的,所以吃靶向药并不会增加什么负担。

也正是有靶向药的存在,我姥爷的肺癌一直都控制得不错,但是在2020年末,84岁的姥爷还是因为身体衰老的原因去世的,癌细胞扩散让他吃不下东西,几乎吃什么吐什么,又一次我去医院看他,我在吃苹果,我舅妈问我姥爷你想不想吃,我姥爷说我完蛋了,这辈子吃不下了,下辈子吧。

姥爷的肺癌,我认为就是他年轻的时候没有节制地吸烟引起的,我亲生的姥姥就是肺癌去世的,我姥爷也是,我家就是有癌症家族史的,所以我告诉我大舅不要吸烟了,可是他不听,还说谁谁家抽了一辈子的烟,活到100岁。

总而言之,如果情况不太好,我个人建议想要治疗的话还是及时做穿刺的手术,现在靶向药的技术还是非常成熟的,如果真的匹配成功,存活的时间会大大延长的。如果过几年能够治愈了,岂不是天大的幸事。

还有就是,必要的时候其实也可以吃中药,我姥爷肺癌最后住院小半年,吃中药一直不怎么疼,我觉得癌症患者其实晚期就是疼痛是真的难忍,看别的屋子的病人因为疼哀嚎,其实挺庆幸我姥爷吃中药的,最后走得也挺安详的,我非常欣慰。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活体穿刺,专业说法应当叫穿刺活检,它是利用穿刺针,取得部分人体病变组织后,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的简称,是临床常见的操作之一,主要用于明确诊断经其他检查方式不能确诊的占位性病变。

穿刺活检不仅可以对人体多个脏器、骨骼明确确诊;而且也可以对软组织占位性病变进行明确诊断,甚至对疾病的预后评估,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前临床使用穿刺活检,对疑似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肺癌、骨肿瘤、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最终确诊,均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那么,对于肿瘤明确诊断的穿刺活检,会导致肿瘤扩散吗?下面我就和大家伙儿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仅供参考。

哪些人可以穿刺 ?哪些人禁止?

1.哪些人可以穿刺活检?

一般来说,临床穿刺活检肿瘤诊断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2种情况:

(1)经其他检查手段,如CT、超声、磁共振等,仍然不能进行明确诊断占位病变的性质。

(2)经其他检查已经明确为肿瘤,但仍需要通过穿刺活检,来进行病理分型。

2.哪些人禁止进行穿刺活检?

(1)有严重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异常症状。

(2)在行将穿刺路径的皮肤部位,发现有急性皮肤感染。

(3)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穿刺的患者。

(4)身体素质较差或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用穿刺。

(5)婴儿、儿童、老人,要慎用穿刺。

(6)备孕期、孕期患者禁止穿刺。

穿刺活检的主要操作过程

1.定位:如果浅表组织活检,可通过查体了定位;如果深部组织、骨骼或脏器的穿刺活检,需要通过超声、X线、CT、磁共振等方式引导下,进行定位。

2.麻醉:一般在合适的体表位置进行局麻。

3.取材:局麻成功后,进行无菌穿刺取材。

4.送检:将取材组织,收集在固定溶液中,送医院病理中心或病理科,等待结果。

穿刺活检会导致肿瘤扩散吗?

首先,临床穿刺活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相对安全、操作简单的诊断性操作,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导致肿瘤扩散的。

其次,任何一项技术都没有绝对安全,穿刺活检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也有可能会出现肿瘤扩散并发症,尽管它的发生几率很小。

最后,目前临床使用的穿刺针,一般分为内外两个部分。

穿刺针的外部仅为通道,它不会进入到可疑病灶内部;操作时,只有内部的取材针,才会深入病灶内部进行取材。

这样的结构特点,使得在穿刺操作结束后,首先是将内部取材针缩回进外管,然后才会将外部穿刺针取出。

这时肿瘤穿刺部位的通道,已经闭合,最多只会有极少量的肿瘤细胞外渗,而且这些外渗的少数肿瘤细胞,又会很快被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杀灭。

所以,穿刺活检通常不会出现人们想象中的肿瘤扩散情况发生;退一万步说,即使极少数患者真的发生了穿刺道转移,肿瘤扩散的情况,下面的后续补救措施,早已准备好了。

穿刺活检导致肿瘤扩散怎么办?

如前所述,随着穿刺针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因为穿刺活检而导致肿瘤扩散几率已经很低了,即便是穿刺过程中,有少量的肿瘤细胞渗出,通常也不会导致肿瘤扩散。

如果确定出现了穿刺针道的肿瘤扩散,那么医生也会通过外科手术或放疗的方式进行后续处理。

总结:活体穿刺极少会引起肿瘤扩散,即使发生,也会通过外科手术或放疗的方式进行后续处理。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特别提醒:本文仅供参考,应用需遵医嘱;评论区中推荐的用药,均需谨慎试用,切勿打款购买!




我是@王教授谈健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题主说的“活体穿刺”实际上说的是人体通过穿刺针穿刺取活组织病理检测。一般活检病理检查用于对肿块或结节的定性诊断。

对疾病的诊断需要医生对患者病史、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但这只是对疾病作一个大体判断,包括目前先进的辅助检查手段,比如X线、彩超、CT、核磁共振等等,都只能定位和观察周围及血管情况,而不能定性,定性诊断也就是最后确诊要靠病理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金标准。

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对患者整个治疗方案的确立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包括手术方案和手术方式、方法的制定等。所以,手术前应该做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方式有手术取活检和针穿刺活检。针穿刺活检具有微创、简单、易操作、可重复等优点。理论上讲穿刺是有可能导致癌细胞扩散可能的,但目前只证明穿刺有针道种植的可能,没有证明穿刺会导致癌细胞远处转移。更谈不上穿刺是转移的罪魁祸首。

但是临床上要求穿刺要与手术紧密结合起来,尽量缩短穿刺与手术的时间,并且要把穿刺的针道切掉,以策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胸膜   气胸   栓塞   病灶   活体   癌细胞   姥爷   肺癌   并发症   术后   病理   肿瘤   胸部   血管   患者   手术   空气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