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平洋战争连最强大的美国都打日本打的那么艰辛?

如果说,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难度在白银级别;那么在欧洲战场上要比太平洋战场上艰难两倍不止,直接上升到王者级别的难度。

先来看一个美军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的伤亡数据。

二战期间美军在欧洲战场共投入61个师,伤亡人数高达60万,其中阵亡的就有25万。

而在太平洋战场上总共部署了21个师,伤亡人数也就只有15万,阵亡的只占一半,约为7.5万。

即是,美军在欧洲战场的投入的兵力,是在太平洋战场的3倍。

但是伤亡人数却是太平洋战场的4倍左右,其中阵亡人数是太平洋战场的3.3倍。

而且欧洲战场还是在英国和苏联的支援下的取得的伤亡数据,德军大部分都在与苏军作战,分出抵御美英的军队就不会太多。而美国在太平洋上就只有他自己同日军进行作战。

即便如此,欧洲战场上的伤亡都要比太平洋战场上高不少。可见欧洲战场更让美军难受,毕竟面对的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德军,又岂是日军可比的,日军充其量也就在亚洲横横,放到欧洲实力也不咋样。

通过对比可知:美军在欧洲战场上的伤亡,要比太平洋战场上多得多。

那也就可以说明:在太平洋上美军的压力要比在欧洲小多了。

欧洲战场

在欧洲战场上,比较惨烈的战役有阿登战役,诺曼底登陆,莱茵兰战役,罗马阿诺战役,法国北部战役,中欧战役。

在以上的战役中,美军陆军的伤亡都超过了万人,可以说是相当的惨烈和艰难。

如,在莱茵兰战役中美国陆军战斗阵亡5万多人,受伤16.5万人,被俘1.8万人,共计23.5万人 。

在罗马阿诺战役中,美国陆军战斗阵亡1.1万人,受伤2.8万人,被俘5300多人,总计4.4万人。

在法国北部战役中,美国陆军战斗阵亡1.7万人,受伤4.7万人,被俘4800多人,共计7万多人。

在中欧战役中,美国陆军战斗阵亡1.5万,受伤4.2万人,被俘3700多人,总计6.1万人 。

可见,在欧洲战场上,美军的伤亡也相当大。主要是其海空军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毕竟在陆地战场上,空军想要发挥出作用,还要依赖陆军开辟出机场。这样一来,陆军的伤亡就注定不会小了。

太平洋战场

美军的压力主要就是集中在太平洋战争前期,那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拥有着优势。

到了战争后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就不行了,在航空母舰被击沉几艘之后,再也无力与美海军抗衡,只有固守待机。

再来看美海军和日本联合舰队,在太平洋战争前后的对比数据。

太平洋战争发生之前美日海军实力对比

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拥有8艘,日本海军拥有10艘;

战列舰

美国海军拥有17艘,日本海军拥有10艘;

重巡洋舰

美国海军拥有18艘,日本海军拥有18艘;

轻巡洋舰

美国海军拥有19艘,日本海军拥有20艘;

驱逐舰

美国海军拥有172艘,日本海军拥有113艘;

潜艇

美国海军拥有111艘,日本海军拥有65艘。

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美日海军实力对比。

日本海军

日本海军拥有10艘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38艘巡洋舰,113艘驱逐舰,65艘潜艇。

美国海军

美国海军拥有3艘航空母舰,9艘战列舰,22艘巡洋舰,驱54艘逐舰54艘,52艘潜艇。

可见,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要比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强太多了,尤其是航空母舰。

如此来看,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占据较大的优势。

那么,美国海军打得自然就比较艰难了。

当然,除了海战以外,在太平洋战场上,还有多次夺岛战役。

也就是说,美国在欧洲方面主要进行的就是陆战,而在太平洋上主要出现的就是海战和夺岛战役。

相对而言,陆战会更加的惨烈。

而打得比较艰难的也就是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硫磺岛战役,塔拉瓦战役,吕宋岛战役,萨沃岛海战。

在贝里硫岛战役中,美国陆军战斗伤亡1.5万多人。

在冲绳岛战役中美国陆军战斗阵亡2.2万多人,受伤5.5万多人,总计7.7万宇余人。

在硫磺岛战役中美国陆军战斗阵亡6800多人,受伤2.1万多人,共计2.7万人。

在吕宋岛战役中美国陆军战斗阵亡1万多人,受伤3.6万人,共计4.6万人。

可见,二战时期,在美军与日军的进行的战役中,美军伤亡人数超过10万的是没有的,而在欧洲战场上,随便拿出一场战役的伤亡人数,都要比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多,由此可见,那必然是欧洲战场的难度更加巨大。

而在海战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前期占据着装备优势,往往打得美海军措手不及,伤亡也有点大。可自当美海军反应过来之后,再加上其国内强悍的工业生产能力,海军舰艇的下水速度可以说碾压日本,没有了装备优势,日本海军自然就会被平推。

就像是萨沃岛海战,这就属于美海军自己训练不精了,分明占据绝对的装备优势,被日本海军从夜间偷袭给摧毁了很多军舰。

在夺岛战役中,日军都会采用地形优势,夜间偷袭,深挖地下碉堡等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的伤亡,增加美军的伤亡。

毕竟当美军占据了海空优势之后,日军也只有龟缩到暗堡内,伺机而出,从而重创美军登陆部队。

另外,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也深深地被武士道精神所影响,宁死不降或者诈降,这一切都让夺岛战役中的美军每前进一公里都会付出较大的伤亡。

综合来看,在二战期间,美军在欧洲战场上的伤亡更大。




感觉艰辛而已。

美国从对轴心国宣战,到日本投降,近三年半时间,总伤亡累计数字也就101万。

其中战场阵亡29.1万。

因病死等原因而死亡的人数约11.5万。

累计受伤50.8万。(包含了重复情况,有的人会几次受伤)

注意,这是包含了美军在欧洲和北非战场损失的数字。

除去在欧洲伤亡的人数,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损失还能有多大?30几万死伤而已。

都不说相比于中国和苏联了,即便是与法国相比,美军的伤亡情况都算是极好的了。

网上经常“辱法”。

给人一种好像德国没死几个人,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法国的印象。

但实际上,从德国入侵低地三国开始,到法国宣布投降,德军也死伤了近15.7万人。

另外还有1236架飞机和822辆战车被击毁。

这只是46天的损失。

相当于德军一个月就损失了近十万人。

欧洲战场的烈度可见一斑。

相比较而言,美军士兵在太平洋战场,确实是遭了罪。

毕竟打仗不是打游戏。在战场上,子弹嗖嗖地飞,炮弹呼呼地炸。大头兵,又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一个不小心,小命就没了。

况且东南亚的气候,就算不打仗,让人只待在那旮沓,也难受。

所以对于一线战士而言,即便战争是一边倒的碾压,也让人感到很绝望。

但从国家层面而言,美国打日本,碰到的困难程度,远美国电影宣传的那么大。

大家之所以感觉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打的很艰辛。主要是因为美国前期不给力,很被动,被日本压着打。再加上日军后期的疯狂抵抗行为给美军造成了巨大伤亡,导致出的一种错觉。

太平洋开打之前,美国陆军才几十万人,且装备比较落后。海军方面,虽然舰艇总吨位是日本的1.5倍左右。

但由于美国要维持两洋舰队,既要在大西洋部署舰队,也要在太平洋部队舰队,所以即便美国海军吨位远多于日本,但是用在太平洋方向上的兵力,却是不如日本的。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军有限的兵力,又遭受重创,这就导致在其后半年时间里,美军都是被日本压着打。直到珊瑚岛海战和中途岛海战后,双方才勉强回到同一起跑线。

然而日本压着美国打的时间,只有一年。

进入1943年后,美就反压着日本打了。

由于双方国力悬殊(美国的经济体量是日本的七倍),靠着综合国力优势,美国很快就把拉锯战,演变成了一边倒的形势。美军一路向西推进,日军则只有后退的份了。

到了1945年,当菲律宾被美军拿下后,太平洋战争已无悬念。

日本高层也知道自己将必败无疑,但为了有条件的投降,比如保住日本本土。日本高层喊出了“一亿国民总玉碎”的口号。号召日本炮灰与美国死战到底。

为了彻底打败日本,美军只能死磕。连着在硫磺岛和琉球与日军肉搏。直到此时,美军才体会到了什么叫地狱模式,什么叫活着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

没有捷径可走,不能投机取巧。只能靠孩子们的生命与日本疯子死磕。

经常看美国战争片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

美国拍的知名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多数都集中美军在参战初期和最后决胜阶段。

如《细细的红线》、《中途岛之战》、《血战钢锯岭》、《父辈的旗帜》等。

这些二战电影,比较为人熟知,有市场。

夹在中间阶段的电影,比如吴宇森导演的美军1944年在塞班岛的《风语者》,既没热度,也没有名气。

让一个人经常看《血战钢锯岭》之类的好莱坞电影,他自然会产生美军当年在太平洋遭了牛鼻子老罪的感觉。以为美军在太平洋经历的所有战争都是如琉球岛那般的人间炼狱。

然而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相比于二战主要参战国,美军承受的磨难算是极小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1942~1945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总计死亡约138万人。是美英澳联军的近五倍。

然而,由于日本高层拿士兵当畜生看,经常在没有准备充足食物的情况下,就硬逼着士兵上战场。

所以在太平洋战场死掉的日军,也不都是被盟军打死的。

其中近四成日军,也就是大约60万人,是饿死或病死的。

比较典型的是瓜岛和吕宋岛战役。

日军在瓜岛总计投入了3.6万地面部队,死亡人数1.9万。

这其中真正阵亡的只有约1.2万(含海军阵亡人数),其余都是死于疟疾、腹泻、脚气病和饥饿。

吕宋岛战役,当美军登陆后,28.7万日军龟缩在吕宋岛的南部山区,负隅顽抗。最后活着走出来向美军投降的人,还不到7万。

大部分日军都病死或饿死于山上。

总的来说。如果要问美国士兵在太平洋战场艰不艰苦?那得承认,确实艰苦!

战争对于个人来说,即便规模再小,也是一场磨难。

但要说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承受的压力大不大?这就只能说,不大。也就那么回事吧。美国只用20%的物资就把日本海军和一部分陆军打趴了。(日本当然也不是以全部实力应对美国,它还要在中国关内留兵,也要在中国东北留兵防备苏联)

美国拍的战争片,喜欢通过渲染对手的厉害来反衬自己的强大。这是对待历史和英雄,正确的态度。

但渲染过头了,过分吹嘘自己在二战中的贡献了,那就不好了。

就像咱们的神剧,走入另一个极端。为了在战略上藐视对手,把敌人渲染的像傻子似的,这就是丢脸丢到了国际上的拉跨表现。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二战那会美国人打日本人艰辛?你可拉倒吧!说道根子上,这仅仅是您自己的错觉而已,相比较欧洲战场,太平洋战争也就那样吧,他就算是搁小巫而已。

最简单的给您列一组数字,您吧嗒吧嗒其中的味,也就明白了。

战争打的是啥?说到跟子上,打的就是物资。咱老古人都说透了,兵马未动,粮草他就得先行不是?

大家伙都知道,美国人在二战那会对欧洲的投入,可要比对太平洋战场投入多的多,说道根子上,这都是利益驱使所为。

欧洲算是全世界最为发达的地方,为了战后瓜分利益,美国自然要投入多一点才成,到时候做个领头羊,你得有威望不是?威望哪里来的?还不是提供的帮助有多少,看提成吗?

那么您知道美国人,给欧洲的投入比太平洋战场上的投入多多少吗?

美国人生产的各种物资,往太平洋上投放也撑死了他也就是个20%左右,吓到了吧!

20%的物资就把日本人给打哇哇乱叫,蹲在他们的岛子上可劲的吼吼一亿玉碎,一亿玉碎,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别人不知道,到是把美国人吓一跳。

就说这物资吧,他还有新旧之分,高低之分。咱别的不说,太平洋上美国的军队还在用一战时候的春田步枪,而美国陆军已经全面换装了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还有各种冲锋枪配发到了班组里头去了。

所以您要说美国打日本很艰苦,这事您真心说笑了。

那么这说也干巴巴的,小编给您详细的唠叨唠叨这事。

大家伙都知道,战争这东西,他不是说你扛着枪开打就完事了,打仗最根本其实打的后勤,打的是物资。

那么咱就先来看看日本人的后勤和物资,在当时又是一个啥样的情况呢?

咋说呢?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您摊开地图上来看,就一个巴掌大个地方,开着咱国产小汽车,这要是快的话,他一天就能打个来回。

地方不大,资源多了,那才叫见鬼了,日本那小岛又不是啥聚宝盆不是?

所以日本建军的时候,对于海军特别的重视。

那么日本人对海军又是如何建设的呢?咱把这事搞明白了,您就知道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人,表现出来的那种歇斯底里到底是咋回事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小编你这说的有毛病吧!这聊的是日本人的后勤和物资,你聊这个?注水呢吧?”

这您就不知道了,海军的建设,他关乎的是海权,你没有海权,打那来的物资啊,而这海权分为两个职能。

这其一是海上力量,啥意思呢?简单的说,他的大概意思就是搞海上运输,这其中包括保障商船的海上贸易,对这些贸易进行支援等等。

这其实也好理解,如今您瞅瞅美国人全世界的驻扎自己的军队,那那都能瞅见他的军事基地。

这些军事基地他是干啥用的,就为了彰显美国人的肌肉吗?不是的,这其中一项最根本的职能就是保障贸易的畅通。

没有利益,跑哪里干亮肌肉,这不有毛病吗?

这其二就是海军的攻击性和防御性。关于这一条,小编就不用给大家伙解释了吧!

那么当时日本人又是如何理解这海权的呢?

说道这事上,咱就必须来说一人,他是美国海军学院的院长,名叫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这人对于海军,海权那是有相当的研究,写了不老少的书籍,阐述自己的理论。可以说在海军理论这个圈子里,他是有一号的。

当时日本人拿到马汉这些个书,那是如获至宝,就连他们家天皇,有段时间,手里都揣着马汉的一本书,没事就翻一翻,读一读,那是奉为经典啊,读起来如饥似渴。

那么日本人真的读进去了吗?小编觉得没日本人至少没有读懂。

因为书好不好,您得看疗效。书是死的,读的人是活的,一百个人能读出一百个不同的味道。

这就如同西瓜搁棉被上用西瓜刀切,有的人注意到了西瓜,有的人注意到了西瓜刀,还有人注意到棉被。

结果日本人,研究来研究去的,这就给整劈叉了。

人家马汉论述的海权,贸易和海军是互补的,海军保护贸易,贸易反哺海军,这就跟人的两条大长腿,缺一不可的,不然这就得瘸了。

结果日本那帮子精英,看完之后:“呦西!海军!一支强大的海军!大大的好!大大的OK!”

好吧,日本人打开始研究海权,他们就瘸了一条腿,他们只注意到了海军,至于贸易,见鬼去吧。于是日本人靠着这一条腿,撒欢的跑,一路狂奔,这就奔到二战。

要不说日本人那小岛子就孕育不出什么战略家呢?给了图纸照着画,都能给你画偏了,这都不带重画的。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人打明治维新那会就开始研究了,咋到了二战还没弄明白海军这中间还有贸易呢?

日本人赶上的国际环境太好了,那会世界的矛盾在欧洲,但凡有一个利益分配不均这地方的人就得互掐,不然就不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了。

所以欧洲人互掐,这就让日本人在二战之前,享受了海上贸易的和平。

那么这事发展到二战中后场了,日本人的这条瘸腿就被彻底的暴露在阳光之下了,日本人才知道:“吆西!海权里头居然还有一个贸易!啊!大大的坏了!”

说道这里,咱还得插一个小段进来。

大家伙都知道,日本人之所以打太平洋战争,根子上日本人他打甲午海战开始,积攒的那点子家底,已经被日本人给祸祸完了。

基本上就到了,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地步,还做生意,钱都没有了,美国人也不想看他了。

于是美国人一瞅日本:“呦吼!没钱了,那还谈啥贸易呢?”

回过脸来,立马就给他掐了,而这个点上赚够钱的美国人,开始琢磨咋下场,收获二战红利了。

日本不干了,没钱就没生意?这哪行啊!战争没有物资,还打个毛线啊!日本人打下大半个中国,他也不甘心不是?

于是日本人北进去打苏联,结果苏联人的肌肉都是拿钢铁包括起来的,没啃动,还把一口钢牙给啃崩了。

那么面对这种结果,可不就剩下打东南亚的美国人和英国人以及法国人殖民地可以打主意的了,则自然而然的偷袭珍珠港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这算是日本人开始饮鸩止渴,挖坑仅仅是为了续命而已。

好了,小段就说道这里,咱书接上回,接着说。

那么东南亚的地盘拿下来之后,日本人就得把这些个掠夺来的物资,从东南亚这些地方运回本土,利用他们的手工作坊,消化吸收变成他的战争潜力不是?

所以在历史上,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这一年里,他们就开始征用了将近四百万吨的船只来搞运输。没法子以前日本人的海上运输,依赖的都是其他国家的商船。

战争打到现在,日本人把美英法都得罪光了,还给他搞运输,这不有毛病吗?

那么这些征用的船只,最后的结果呢?翻过年来1942年被打爆了六十万吨,1943年被打爆了八十九万吨,到了1943年的是一百六十七万吨没了,最后到了1944年的时候,近四百万吨,直接被砸沉到了海底,喂鲨鱼去了。(中间他们还有建造,但无奈建造的速度,压根就赶不上被打爆的速度)

日本人蹲在东南亚抱着一堆物资,哭的心思都有了,是那种贴在门板上哇哇嚎啕大哭的那种哭泣。

所以到了1945年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没有能力把这些原料物资运回到本土了。

最后,把日本人坑的,异想天开的就想把石油灌入到橡皮袋子里,然后一扎口子,顺手就丢到大海里头,就想着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让老天爷开开眼,将石油带回到日本。

您就说吧,这是吃了多少蜡烛,烧了多少纸钱才能想到的主意。也真没谁了,这要是能飘过去一口袋石油,这都得挂上多少主角光环形成的运气?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都说了日本人有强大的海军,难道他们不保护自己的商船?”

您还真就说着了,日本人的商船出海还真就这样,他们和海军压根就没有直接联系,蒙头只管出去,海军傻呵呵的蹲在基地,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该去保护这些商船。

就这俩他都没有一个互相协调的机构,真可爱!

于是,您就在历史上看到了日本人更加怪异的举动。他们压根就没弄明白,潜艇的职能是什么?

日本人被逼急眼了之后,居然想到用潜艇去给孤岛上的日军运粮食,这潜艇一回头,就被日本人整成了一艘艘躲在海里的运粮船。

潜艇变成运粮船,这也就日本人能干的出来。日本人就重来没有琢磨过,他自己的运输线,为嘛老是被美国人的潜艇给炸掉的原因。

日本人打的都没有物资了,您自己说说,美国人搁太平洋上打仗,辛苦吗?至少没有您想想的那么辛苦。

其实日本人更多的战斗力,应该表现在初期。

美国人在开战初期装备是落后的,就拿日本人的零式和美国那F2A水牛比较,美国人只有挨打的份。

还有战备上的仓促,拿麦克阿瑟防守的菲律宾来说事,他就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解释。

开战的时候,罗斯福都警告麦克阿瑟,要注意日本人,要注意日本人。

麦克阿瑟把胸脯拍的啪啪啪响,保证他的菲律宾固若金汤,如同一只大铁桶一般,如何如何坚固,如何了得。

结果日本人偷袭完了珍珠港,回头就偷袭了他的菲律宾,把个麦克阿瑟打的找不到北,最后带着家人坐着小快艇跑了,捎带脚的还留下一句脍炙人口的话:“我还会回来的!”

那气势毅然决然,没谁了都!

结果倒霉的是,接受了这副挑子的温莱特将军,光靠坐牢就把二战给坐完了,坐牢期间被日本一个普通士兵打耳光,这都是稀松平常的。

咱接着说美国人打日本人辛苦不辛苦的事。

话说物资这块,日本人被掐的死死的,他就算是蹦跶,那也只能称得上是秋后的蚂蚱,看着蹦跶的挺欢的,也就那两下子了,蹦跶完了,自己就能把自己个耗死了。

这突出的表现就是孤岛海战和后来的冲绳战役。

这其实就算是日本人最后的垂死挣扎,兔子搏命,还会蹬鹰呢?

但搏命也就那几下,这几下不管用,也就成了鹰爪下的食物而已。

接着就是日本人要面对的兵力不足的问题。

兵力不足,这一直是困扰日本人的问题。这事不是光说招兵就完事了,每个士兵要配备武器装备,这就给日本人弄了一个难题,您就是让日本人集体去偷井盖,他也弄不出再多的武器了。

咱就说,日本人后期在本土紧急招兵,应对美国人登陆作战。

兵是招到了,结果这些个新兵蛋子,武器也就装备了20%而已。这些人,新兵训练的时候,还能摸到枪,到了正式入伍,指不定就是一把刺刀而已。

这种事,您在看二战日本兵回忆录中,总能看到的。

咱接着说。

整个太平洋战场上,最为激烈的时候,日本人的兵力,一部分在中国战场,另一部分被投入到了太平洋战场上,最后一点被塞到了日本本土作为防御部队使用。

说个具体的数字,您就明白了,1941年的时候,日本人有二百四十万人的部队,海军有三十万。

这其中日本海军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太平洋战争当中去了,留下一些老破小的军舰留守中国海岸线。

剩下二百一十万陆军,四十万被塞到日本本土,能投入到太平洋的陆军只有四十万。

所以美国人要面对的日本军队,仅仅是日本军队的三分之一。当然这个数据是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处。但就算是后来增兵了,中国战场上的兵力始终都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

您以为二战结束后,中国为什么能进入到联合国?就算是有人力挺,你没点可以拿上台面说道的功劳,能有资格进去吗?

不能够啊!为了这一条,中国人死了几千万人,二战中全世界伤亡最严重的两个国家,一个是苏联,另一个就是中国。

回头咱在说说,题主为什么会说美国人打日本人很辛苦。

其实这都是荧幕效果所谓。

咱别的不说,一场敦刻尔克大撤退,明明是一场超乎寻常的败仗,可在欧盟人的手下,这就变成了史诗般,波澜壮阔的胜利。

最艰难的战场是在东线,是德国人和苏联人之间发生的交战。苏联人顶住了德国人80%的进攻,而美国人带着英国还有法国人,甚至是其他国家的人,仅仅顶住20%的德国兵。

但您看他们的电影,感觉整个就翻过来了。

这就是美国人对外输出的价值。

好了,今天咱就写到这,有喜欢的朋友您可以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美国打日本艰辛?为了强调你还加了个都字和那么,感觉象真的似的,快别扯了!

美国人强大,这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您要说他打的艰辛,俺是头一个不相信。

咱别的不说,在太平洋战区,美国人战死的人也就十来万,就这点死亡人数,您拉到苏德战场上试试,那一场战役双方至少得死个十几万,多了的时候几十万都有。

这才叫艰辛,别的不说到现在俄罗斯的人口比例都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

您要是按照人口比例算的话,俄罗斯女光棍可多了,现在他们为这事都挠头。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这么比不对,苏德和美日对象都不一样没有可比性!”

好,没有可比性,那咱说说美德之间,这有可比性了吧。

整个二战欧洲战场上,美国人和德国人较量死了二十五万左右。

咱就拿这二十五万和太平洋战役当中的十来万做个比较,您自己就能知道这艰辛还真就谈不上。

美国人和日本在太平洋上作战,说好的惨烈,整个战役下来也就几千人而已。

珊瑚海海战,美国人有伤有亡五百来人;中途岛战役阵亡三百出个头;瓜岛战役这在太平洋战役当中出了名的硬骨头战役,美军阵亡的也就是七千来人;硫磺岛战役这够硬吧,也就是六千八百来人;最惨烈的就是冲绳岛战役,毕竟日本人要给美国人表演一个啥叫一亿玉碎不是?所以这一仗美国人死了也就两万出个头。

好艰辛啊!当然咱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说,美国人搁太平洋上打日本人真没有题主说的艰辛。

那么为嘛咱就有印象,感觉太平洋战役打的相当惨烈?

首先一点,日本人是一群被军国主义武装起来的疯子,他们狠起来连自己都坑。

您比方说,为了方便狙击怕从树上掉下来,把自己和树枝捆一块,就蹲一个点上射击,要么把一个人封在一个地堡里头,丢一把机枪进去,把这地堡当成了这日本人的棺材,就是为了绝了这人活的希望,多杀一些个人。

所以日本人的战斗力,那是被同样凶残的自己人给逼出来的,他们的战斗力是依靠野蛮和血腥堆砌起来的。

对自己都这么残忍,那么他们在战斗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凶残就会让人震惊,不可理喻的感觉。

但他们这股子狠劲,面对美国人的炮管子,机枪,喷火坦克这都白给。只要找到针对他们的方法,那推进速度是相当快的。

您比方说日本人钻到地洞里头,美国人直接开着谢尔曼改装的推土机过去直接就给填平了,要不直接往里头灌水泥。

您要说所谓的艰辛和惨烈,您要是搁到欧洲东线战场上,苏德之间的战争,那真叫是不死不休。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时候,一个客厅就分成两个阵地,那才有多大距离,就这么的大,一户人家卧室是你的,厨房是我的,就为了争夺这点阵地不死上几个人你也拿不下来,就算是拿下来了回头又让夺了回去。

苏联部队要冲锋了,各级政委那都是带头冲锋:“跟我上!乌拉!”第一个就跳了出去,冲锋的路上政委往往都是第一波战死的。

打到最后,苏联人的政委都补充不上去,明令禁止政委带头冲锋,但那又如何,还是禁止不了,这才叫杀红眼了。

而德国人抓到政委之后,也不用押到后方啥的,只要确定了是政委的身份,直接就枪毙了。

小编看过一个德国人拍的电视剧,名字忘记了,其中有一集,一个政委带着几个人防守一个大楼,周围区域其实已经被德国人肃清了,这就是一个孤独的阵地。

但那又如何,这几个苏联人的核心就是一个二十来岁的政委,战斗打到最后,德国人冲了进去,把这几个人俘虏了。

最后拉出这个政委给枪毙了,而这个政委在死的时候,反而一脸的嘲弄看着德国人。

双方痛恨都痛恨到了一个职务上了。

咱别的不说,就说欧洲战争都要结束了,双方在帝国大厦的战斗。

几百人在一个大厅里头互殴,有刺刀双方互捅,苏联人通过楼梯往上一层冲锋的时候,双方互掐的士兵时不时的从楼梯上一块掉下去,用于野战的重机枪对着一堵墙进行射击,就是为了打击躲在墙后边的敌人。

都打疯了。

咱别的不说战斗打到最后,就帝国大厦这块,你就是围上去,围个十天半个月,饿也饿死他们了。

但双方还是采用了这种惨烈的方式,不屈服,打的你屈服!

这叫艰辛。

所以日本人被自己人施加的残忍和凶残逼出来的战斗力,和这就没法比的。

那么还有那个方面让咱感觉到了太平洋战役的艰辛呢?

这其实还在一个宣传,很多好莱坞拍摄的电影惊心动魄的。咱别的不说就拿敦刻尔克大撤退来说事,这明明是一场大溃败,可您瞅瞅电影看完之后呢?只感觉溃败有那么一丢丢,但更像是一场胜利。

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他这电影直接给你升华了,这你就没法说。

说真格的,美国人的战斗力和苏联以及德国,抛开武器装备来说事,他真就差一截。

当时80%的德国人顶着苏联人打,剩下不满员的部队,装备不全的部队顶着美国人带着的英国人,法国人,比利时人等等打的,就这还被打死了二十五万。

哎!

所以美国人的强大是建立在大腰子上的毛毛钱多,手里的装备多的情况下实现的。

您自己想想,二战结束之后,苏联为嘛能成为世界的一极呢?您要知道整个二战的主要战场就是苏德之间的战斗,苏联家里头的那些个瓶瓶罐罐早就被打破了,啥都没有剩下。

要啥没啥,光剩下一堆残垣断壁,但就算是这样,欧洲那帮子人还是害怕,害怕苏联人的钢铁洪流。

这种害怕那就是打出来,还必须是在相当艰苦的环境中打出来的才成。

你像法国,德国人还没看到巴黎铁塔呢?法国就投降了,那小白旗摇的哗啦哗啦的,这要不是戴高乐组织起来的自由法国顶在哪里,你说尴尬不?

咋说呢?日本人的威胁在二战那会,还真就没有被美国人搁到眼珠子里头。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小伙伴要说了:“你快拉倒吧,偷袭珍珠港那会,美国人被日本人掐着脖子打,这难道不是威胁吗?”

这您说的,咱不否认太平洋战争最开始那会,日本一个偷袭珍珠港,接着偷袭麦克阿瑟防守的菲律宾,那打的顺风顺水的,可以说是如履平地。

但您记住一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德国人在二战那会同样是偷袭,左偷袭一个右偷袭一个,那闪电战打的咔咔的,可以说一个扫堂腿下去,整个西欧全跪了。

接着是偷袭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那打下去,苏联是一路溃败啊,看起来连个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但就是因为这个,苏联人依托城市,对德国人的装甲部队进行的防守,硬生生的顶住了,直到一步步的消灭了德国人的有生力量,才走到了反攻的路上了。

而日本人呢?说道根子上,你别管什么麦克阿瑟啥的,这些个部队其实是美国人和英国人搁在殖民地的二三流部队,甚至于是一些个跑出来镀金的少爷兵。

别的不说就说英国人这块,在缅甸的表现,啥战斗力,那大长腿长的就剩下跑路了,动不动就被围住了,咱救他出来,连停下来顶一下的意愿都没有,掉过屁股就跑,好几次把咱救援的部队给丢在了坑里。

就这?有啥子战斗力。

后来英帕尔战役,英国人终于缓过来了,抽过来真正的部队和日本人杠了一下,结果日本人那会也菜了,后勤不足,被血孽了,再也不敢对印度有啥想法了。

你看日本和德国同样都是偷袭,结果却没法看。

您要是还没有啥感觉的吧,咱列几个数据,你吧嗒吧嗒这味道来。

咱都知道二战以来战争的一个胜利标准,有一个数据就是弹药的消耗量。

您比方说美国人在欧洲这块丢下去的弹药快到七百万吨了,但您看看太平洋上的战争,美国人丢下去的弹药也就三百来万吨,这差一半都不止。

而德国人在战场上消耗的有八百五十万吨,当然他这点东西要顶着苏联人的一千万吨和美国人的七百万吨来消耗的,而且大多数都得打到苏联人的身上。

那么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上他们的消耗是多少呢?几十万吨吧!

看就是一个零头,您说说,就这点东西就一塞牙缝的感觉,您说说艰辛在哪里了?还真就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的感觉。

人家为了宣传的需要,把日本人拔高了一点,这才能体现出美国人的厉害。不像咱神剧把个日本人拍的跟个傻.子一样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美国在太平洋作战,确实打的非常艰辛,甚至大大超过欧洲战场很多战役。

萨沙前几天得到一个有趣的资料,是分析太平洋战争美军伤亡原因。

在欧洲战争,英美苏德各国士兵基本有七八成是被炮弹、航空炸弹炸死炸伤的。

北非战争爆炸性弹片伤亡为75%,子弹伤亡不到20%。整个地中海地区,子弹伤亡不到14%,更低。

换句话说,欧洲战场主要是重武器杀伤敌人,飞机、坦克、大炮。

士兵需要进行的激烈战斗,其实并不多,并不算惨烈。

相反,太平洋战争很多战役,美军的伤亡就完全不同。


其中一些战役,美军被爆炸物弹片杀伤,也就是重武器只有50%,其余都是轻武器的伤亡,包括37%子弹伤亡,12%手雷伤亡,还有少量诸如刺刀、地雷之类伤亡。

大家由此看出了什么?

不错,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主要是惨烈的步兵近距离作战,而不是欧洲那种距离几公里用重武器对轰。

仅仅子弹和手雷伤亡高达49%,也就说明美军几乎始终都在和日军近战。

这种近距离作战,本来就是非常惨烈的,谁死谁活都难说。

同时,欧洲战场的特点是,一旦被敌人包围无法抵抗或者抵抗没什么意义,军队往往会成建制投降。

比如基辅会战,苏军有60多万人投降,参战为85万,等于大半投降了。


德军也有大量投降的记录,美军虽然一路顺风,在阿登反击战等少数战役也有不少士兵投降。

但日军不是如此。

以硫磺岛战役为例,日军参战23786人,在弹丸小岛上激战了1个多月,最终22703人阵亡,战死率超过95%,欧洲战场是没这种情况的。

而美军仅仅俘虏日军1083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伤员,主动投降的只有几十人而已。

而参战的11万多美军,也有 6821阵亡、21865人负伤,伤亡接近3万人,也就是四分之一。

为什么打的这么惨烈?

主要二战进攻性武器还是不行,不如防御性武器的威力大。

对于美军重武器来说,不能精确制导,所以步兵只能依靠手中的武器一寸一寸争夺日军阵地。

但是当时美军步兵武器也很烂,巴祖卡火箭筒是反坦克的,对于坚固工事没什么用处,才有这么大的伤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太平洋战争   日本   美国   苏联   太平洋   欧洲   美国人   日本人   日军   德国人   伤亡   战役   海军   美军   战场   艰辛   强大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