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成立的新公司注册资本为五千万元,实缴资本为零,进行股权转让是以注册资本作计算吗?

举例说明如下:

甲公司注册资本100万,股东为张三、李四,出资方式为现金,认缴期限10年,股权占比张三40%,李四为60%。

公司注册后,张三转让自己的40%股权给王五。

转让价格假设分为折价、评价、溢价三种情况,都涉及股权转让印花税,溢价涉及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为张三、扣缴义务人为王五。

在张三与王五确定股权转让价格时,需要明确是净得还是全部

如果是净得价格,则出资义务转成王五承担认缴义务;如果是全部,则张三需要将原始出资额留给王五,由王五成为注册主体的认缴义务人;或者是张三自己把40%的投资款打入公司账户,注明张三投资款,剩下的归自己。

因为王五属于股权转让扣缴义务人,则王五需要为张三申报个人所得税,为了保险起见,平价转让时,做零申报;溢价转让时,按照(张三转让收入-张三取得成本-合理费用)*20%=纳税额,

合理费用主要包括股权转让过程中按规定支付的税金、资产评估费、中介服务费等。其中不含本次转让的印花税。

假设张三转让40%股权给王五的价分别为1000*40%*50%=200万、1000*40%*100%=400万、1000*40%*150%=600万,该价格为张三净得。

那么转让收入200万、400万、600万,因为是净得,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20%;有王五作为扣缴义务人向税务局申报交款40万、80万、120万。

200万、400万、600万得转让收入,张三、王五都需要缴纳0.05%印花税。

同时,张三还需要认缴出资额400万(注册资本的40%)。


假设张三转让40%股权给王五的价款为全部,则张三必须完成出资义务,将400万打入公司账户,注明投资款。

但是,一般200万转让款的情况很少出现,除非有其他特殊情况。


通常的做法,如果实缴资本为零,即未实际出资,大家不会去纠缠实缴问题,只谈转让价格;然后由受让人继承出资义务。


单纯从成本角度考虑,大家不会去收购一个刚成立,未实缴的企业的,不如来个重新注册更干净,更省事。除非是有特殊要求,卡在哪里,如成立时间,获得某项资格等等。




要是一个公司刚刚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块钱,其中认缴5000万,实缴0元,在转让的时候如果按照认缴资本进行转让,那些干中介的人早就发大财了。

注册资本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太大的价值。

以前我国在注册公司的时候都是采取实缴制,也就是说你在注册公司的时候选择多少资本,你就必须经过银行验资,只有拿到验资报告之后,你才能够正式成立公司。

但是为了鼓励大家创业,目前我国已经对公司注册流程进行改革,现在注册公司根本不用实缴资本,只需要认缴。

在认缴制实行之后,大家可以任意选择注册资本,即便你身无分文,你仍然可以注册一个几千万的公司,看起来好像自己很有钱的样子。

但实际上注册资本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并不能真实代表一个公司的实力,在实行认缴制之后,认缴的资本随时是有可能出现变故的,比如一个公司认缴期还没到期的时候,他注销这个公司了,那么这个注册资本就不用出了,由此可见,认缴资本更多的只是一串数字而已,并不能代表什么。

公司转让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公司的估值,而不是注册资本

如果你打算把公司转让出去了,别人在接手的时候,更关键的是看你公司的资产,你公司的业绩,以及你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然后在综合各项因素给出一个估值。

如果你公司资产比较多,或者成长性比较好,能够得到资本的认可,那么即便你的注册资本只有10万块钱,你有可能估值达到5000万甚至上亿。

比如之前有些人就注册了10万块钱左右的小公司去玩自媒体,在公司经营过程当中,不小心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假如他的公司名下有500万用户,每个用户估值3块,那么他的公司就可以卖有1500万,这时候如果大家转让50%的股权,就可以获得7,50万的资金。

假如你公司注册了5,000万块钱,表面看起来很有实力,很有面子,但你业绩经营一般般,只有几个员工,一个月收入只有几万块钱,弄不好还有一些债务在身上,那么不要说卖5,000万,有可能50万块钱别人都不愿意接手。

所以决定一个公司股权转让价值的并不是你的注册资本,而是你公司本身存在的价值。

而一个公司价值的高低跟他的注册资本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注册资本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工商注册资料而已,它不能代表任何东西。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它的资产、市场、发明专利、员工、品牌等等,没有这些东西做支撑,再高的注册资本都只不过是打脸充胖子而已。




你这个新公司没有转让价值

虽然你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由于是刚成立估计也没投入运营,也未实缴一分钱的资本,如果你这个公司的成立既不需要事前行政审批,注册完也不需要报备后才能经营,你这个公司是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

股权全部转让,受让人还不如自己注册方便、省事,认缴制后注册个公司(成立公司时,法律或法规不要求注册资本实缴)太容易了,资料搞全,网上提交,不用去现场公司就注册下来了。

如果是部分转让,你可定个价格,只要受让人同意,毕竟注册个公司尽管容易,还是消耗一点精力的。

注册资本并不是股权转让定价的基础

转让价格的计算或确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注册资本的实缴会影响股权的定价,但完全未实缴的注册资本对股权的定价不构成实质性的影响。

(一)根据公司的净资产为基础确定转让价格

公司的净资产为公司的全部资产扣除公司全部负债后的金额。

1、公司的净资产高于股东实缴的资本

在这种情况下,股权的转让价格应当高于实缴资本(包含实缴资本为0的情况)的金额,股权只能是溢价转让。

即使转、受让双方协议为折价或平价,但在办理股权变更或税局查账时,无论市场监管局,还是税务局都不会认可。不认可的直接结果,就是缴纳涉及到的相关税金。

2、公司的净资产低于或等于股东实缴的资本

这种情况下,只能平价或溢价转让。根据资本不变、资本维持原则,折价转让实务上不会被认可。

(二)根据其他方式确定转让价格

根据其他方式确定转让价格的,以上述1、2为原则处理。

另外,进行股权价格确定的时候,会考虑实缴资本的情况、负债的情况,资产的增值、品牌、内涵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管理层、盈利模式等等诸多情况。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股权转让价格并不是以注册资本来计算的。

对于股权转让,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相关的涉税问题和转让后所涉及到的债权债务。以下分别来进行探讨。

1. 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

目前,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一般有几个常用的方法。

(1) 根据工商登记材料中所记载的股东持股状况出资数额。

受让的股东在转让方出资未到位的情况下,要看公司章程所约定的出资期限,如果出资期限已过,但老股东还是没有出资,这种情况应该要求老股东将出资实缴到位后再转让;如果约定的出资期限还没到,那么要与老股东协商确认该部分出资义务由谁来完成,并明确约定在股权转让协议中。

所以,没有实缴出资,要进行协商,而不是按照注册资本来确定转让价格。即使是已经实缴了资本,也可能出资额与公司当前的实际价值存在很大的差异,还要进行评估或者协商。

(2) 根据公司的净资产。

这个在实际的小股东转让股权时有用得挺多。公司的净资产一般包括初始投入的成本和后期经营中的留存收益。由于公司后期的经营中会产生盈亏,所以,与最初的投入资本也会有差异。

(3) 根据评估价值。

这是以审计、评估的价值来作为依据。需要对公司的会计账目、资产、负债进行清理,体现出较为准确的资产状况。再根据现在的资产状况,未来的盈利预测,通过价值评估模型,来判断企业的价值。但一般聘请外部机构需要一定的费用,小股东的股权转让可能不会用这个方法。

(4) 协商定价。

在协商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以,在协商之前,要充分了解拟转让企业的情况。当然,协商的时候也不能故意做低价格,对于价格偏低,又没有合理理由的,最后税务要进行核定价格来纳税。

2. 转让中的税务问题。

转让中涉及到的税费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和印花税。

个人所得税,按照转让所得的20%征收,转让所得=转让收入-股权原值和合理税费。

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印花税为协议所载金额的万分之五。

3. 股权转让后所承担的债权债务。

在股权转让之前,要充分了解所承接的债务问题。也不能在转让协议中约定这些债务归原股东,因为你们之间的约定,对债权人无效,债权人来找新股东追债,新股东也只能先偿还,再去找老股东追索。

所以,搞清楚股权转让的问题,才能合理确定价格,合规纳税和避免陷阱。

以上财会小童观点,欢迎评论补充。




提这种问题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真的不懂,二是想搜集套路。一般真正做事的公司会少报注册资本,因为注册资本意味着你的有限责任上限,而有些轻资产公司反而会申报巨额注册资本,为的是给人实力强大的感觉,因为它不怕破产,反正没资产赔不起。注册巨额资本不注资,摆明了就是要操作,而且是用来转账、洗钱,多半是为了卖空壳。这种操作在上市公司转移资产时常见。明星成立个公司,马上就有人上百亿买走,就是这种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注册资本   资本   印花税   溢价   净资产   块钱   个人所得税   股权   股东   义务   资产   价值   情况   价格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