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些老人说在生产队时,一餐吃2斤大米,信吗?

这个提问令人悲哀的答复是:

有的,在极端困难的时候,能够放开肚皮吃顿饱饭,那是为了欲望不会顾及所谓的“健康饮食”的,问题是时人很难体会到当时的切身处境。

举一个空洞遥远的例子,诗圣杜甫据传就是吃多了涨死的;

又举一个我身边的真实例子,曾经有一位十分侠义令我倾佩的老人,在饥荒的时代,与屠夫打赌能吃五斤牛肉,他老人家确实吃完了,但不知染上了什么病,反正不久便逝世了,浇薄的人说是被牛肉涨死的……,祝老人在天安息!

再来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五八九年吧,父亲不知在什么地方搞来了五斤糯米,叮嘱妈妈一次煮了,晚上等他老人家下班回来饱食一顿。

当初姐姐有八九岁了,我有六岁上小学一年级了,弟弟57年的有一两岁吧,加上父母亲五人,每人一斤糯米应该会吃个半饱吧?

哈哈,当初情景历历在目。

晚上六七点,饭煮熟了,单等父亲下班回来,但是父亲有事不能及时回来,那个时候没有电话手机,不象今天这么方便,在等候时,香喷喷的米饭诱惑着姐弟三人的味觉神经,时间一长便不安份起来,我跳起来,揭开热腾腾的锅盖,像《林海雪原》中描写,只要许大马棒一抽鸦片,挤在房门口的大小匪兵便拼命地狂吸着从许大马棒呼出的二手鸦片烟气,姐姐跳了起来,“我要吃一半”!

我欺负弟弟太小也立马跳起来响应:“我也要吃一半”!

可怜一两岁身虚体弱的弟弟信以为真,马上就哭了起来……

父亲久等不回,母亲见我们喉咙里伸出手来,更兼弟弟的哭声与他那弱小的身躯相反,哭声益发宏亮,一一真是要吃得哭了。

母亲无奈,把已逐渐冷却的糯米饭分成大小不等的五等份,分别盛出来打发这群嗷嗷嗷待哺的饿猪,三人风卷残云,不曾细嚼如猪八戒吃人参果般,霎时下肚,还不知放在哪个角落,围着还剩下父母双亲的那两份又喧闹起来:

“没吃饱没吃饱!”姐姐权威发言;

“没吃饱还不如不吃”!我立马跟进;

“还要还要吃,呜呜……”弟弟生怕不发言不哭泣就失去了分食的机会。

可怜老母亲!把剩下的再分成三份:

“尽你们这些小畜生吃一个饱”!

万事大吉,连锅带碗都不用洗,望着空空如也的饭锅,心想有神笔马良那样一支神笔,会有多么幸福呀!

连想到今天,网上对莫言先生言及当年饥饿又难奈,大有否定不相信之诽论,我不知道莫言先生所说的真假,反正我经历过,七十岁了也不会昧着良心乱说什么。

万幸的是,人生不受老来穷,……,万语千言:知足吧!感恩吧!

我要把这个分发给我的姐姐和弟

弟,让他们共同回味一下,这个记忆他们不会忘却。





我是60后,不但想信,而且还是亲眼所见。

那时乡政府叫公社,村委会叫大队,大队下面就是生产队,村民叫社员,干活记工分,凭工分分配粮食。

生产队由社员组成,大的生产队有一百多号人,小的生产队有三四十号人。不管生产队大小,每个生产队都有生产队队长、副队长、生产队会计、粮管员、记工员,作为生产队的领导班子。生产队队长主管全面,副队长分管生产,会计负责结算,粮管员负保管粮食和分配粮食,记工员负责每天给出勤的社员记录工分。

那时,我年纪尚小,初中读毕业没能考上高中,到生产队担任记工员。白天和社员同工同劳,晚上给社员记工分,生产队一天补贴我一分工分。记工分按天记,满勤一天记10分,半天记5分。

那时生产队干活都很苦,劳动强度也大,不是改田造地兴修水利建水库,就是抢收抢种,社员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个个瘦的都像猴子。不过也挺能干,也挺会吃。那时生产队干活都是派人送饭的,每家的饭几乎都一样,红薯饭、苞谷饭,说是饭其实都是红薯苞谷多。可是没有一个人是吃饱的,吃个半肚就会把碗放下,留下一点休息的时候充充肚饥。

生产队吃饭是社员们最开心的时候,劳累了一上午终于能吃上饱饭了。吃饭时社员常常会开玩笑,甚至打赌吃饭。生产队有一个二愣子,人老实,傻不拉叽干活挺买力,自己的饭吃光了,还总是盯着别人吃。队长看不下去就和二愣子打赌说:你如果把我的饭也能吃下,我给你加工分。二愣子二话不说,说赌就赌,端起队长的饭碗就是一阵子扒拉,队长的一筒饭就剩下个空筒子。说实话,队长的这筒饭足足有五斤,那是他一家人的口粮。

说实话,那时的社员会吃饭不是极个别的,其实人人都会吃,就是没有这么多的饭给你吃,粮食少孩子多,每家都是上顿不接下顿。哪那时的人为什么就这么会吃呢?主要是生活艰苦,劳动强度大,一年几乎吃不上猪肉,肚子里空空的没油水啊!

有人会说:那时农民不也是养猪养鸡的吗?为什么就吃不到猪肉呢?实活告诉你吧,那时农民养猪也是要卖给国家的,那是有任务的跟交公粮一样。即使母鸡能下个蛋,也要拿到大队代销店换个盐巴酱油的。如果你私自养猪养鸡卖,那会割了资本主义的尾巴,让你连盐巴都换不成。

总而言之,那时的农民是世界上最苦的人,农民会吃主要是饿得慌没油水。但农民又是最坚强的,就是自己吃不饱也要水库建起来,把生产搞上去。那像现在的年轻人,天天有白米饭吃还嫌弃菜不好,那才是真正的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大家认同吗?




不但信,而且这是真事。当年在生产队时,莫说一个人一顿吃2斤大米,就是2斤白面包的饺子,同样不在话下。当时听队里的老人说,在解放前和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期间,一个人一顿饭能吃100个水饺,还有的人一顿能吃一挎杠子面火烧,一挎也就是一个人伸直手臂,从手掌一个个干面火烧直立的摆到脖子,一般来说要有三四十个。试想需要几斤面粉?虽然吃火烧只是听当时的老人说,可吃两斤白面包的水饺我是亲眼看到。

现在说起当年的情形,大家都不相信,也不敢相信,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总认为是天方夜谭。现在的生活好了,两斤大米一个人够吃三、四天,甚至更多。岂不知在当年,尤其是农村生产队里的农民,吃的基本上全是红薯、薯干和野菜,玉米饼子都很少,饭菜里面还缺少油脂。那时候人人都能吃,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两斤大米或者是两斤白面,一个人一顿能吃完的太多,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那时候是吃得多,一是活儿累,二是人们普遍吃不到油水,吃不到肉蛋等副食,一年到头吃粗粮,吃细粮基本忽略不计,那时候的人沒有胖的,寿命没有现在的人长,现在的人可以天天吃大肉大鱼,生产队的时候是没钱吃得。

偶尔一顿饭吃二斤米饭是有的,但不是常态




生产队时期,是农业建设的高峰时期。为了改变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近快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毛主席号召全国农民“大力兴修水利”。于是,在全国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活动,干群们齐心协力,拦河阻坝,兴修水库,开沟修堤,引水灌溉。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战,彻底解决了水乡洪水患难,高乡严重缺水的问题。农业达到了稳种稳收的良好效益,基本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今日头条》有楼主提出:“农村一些老人说生产队时期,一餐吃2斤大米饭,信吗?”,在生产队时期,这个问题却实有。下面我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一下:农民“一餐吃2斤大米饭”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七十年代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比较落后,农业各项劳动完全是靠传统的手工。农忙季节,生产队社员你追我赶,抢种抢收,靠的是手割肩挑。农民们天天如此,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不仅流汗多,而且体力、精力消耗量也非常大。为了补充体力的消耗,身体里时常会发出饥饿的信号,肚子里叽叽咕咕的摧您要吃饭。由于那时候的荤菜吃得少,加上吃的油量又少,社员们几呼都是瘦瘦的,见不到一个大胖子。可社员们吃饭的胃口特别好,欲望特别强,特别能吃。

在生产队时期,社员们几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忙。在每年的阴日十月份,农民忙完了秋收秋种之后,还没有等喘匀口气来,全村男女老少又要投入到紧张的兴修水利战役中去,全公社的所有劳动力集中到一处挑堤阻坝。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来来往往的挑土人群,远远望去,十分壮观。

社员们天天如此,每天早上四点半在家吃完早饭,赶紧步行去工地。早上六点之前由组长点到,六点钟正式开工挑堤。若迟到不但要扣工分,而且还要受批评。中餐由生产队派人做饭做菜,12点钟准时开饭,每人一斤米饭,一份盒莱。

这天壮汉高强早早就吃完了本份的饭菜,感觉肚子还没有吃饱,就闲敲着碗,信好他的妻子今日味口不算好,只吃了本份饭菜的一半。把剩下的一半给了丈夫高强。他拿着妻子送来的饭菜,三口二口就把它吃完了。

由于队长在大队指挥部开会,也在指挥部吃中餐,那么我们生产队的厨房里就多出了队长的一份饭菜。厨师老高在社员吃饭处“叫买”:“有谁没有吃饱的,加餐吗?”。人群中,有个喜欢开玩笑的,名叫高云峰,他开玩笑的指着刚洗完碗的高强说:“高强,如果你还能把队长这份饭菜吃掉,下午照常干活,我赠你新买来的二包‘欢腾’牌香烟。如果是没有吃完,或是吃完了下午不能干活,你就应该给我二包新买的‘欢腾’牌香烟。”话音刚落,高强不服输地对着高云峰说:“是真是假,说话算数吗?”高云峰心理清楚高强现在已经吃下了1.5斤米饭(自己本身1斤米饭和菜,还有老婆剩下的一半饭和菜),觉得他现在已经吃饱了,如果再吃1斤米饭和菜,认为他肯定吃不下去。高云峰斩钉截铁地回答说:“算数,你能算数吗?!现场这么多人作证,输者当场兑现。”

于是,厨师把队长没吃的那份饭菜端到高强边,高强信心十足的接过厨师端来的饭菜,面带微笑地吃着,不到五分钟时间,他就把饭菜吃下去了。高强微笑着拍拍肚子说:“里面还能装一碗饭”,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高强一餐整整吃下了2.5斤米饭,另外还有两盒多菜,都觉得他的饭量却实大。高强洗完碗,力直气壮地对高云峰说:“云峰,二包‘欢腾’牌烟拿过来,”大家都见高强吃完饭无任何反应,并且精神十足的。在众目睽睽之下,高云峰服输了,心甘情愿的拿出了自己刚买的二包‘欢腾’牌香烟给高强。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的就到了中午一点钟,正是社员们下午开工的时间,一直要干到下午六点才收工,大家都很自觉地向工地走去。高强个子高,他能吃,也能做,是个生产队的挑担能手。工地上天天挑堤坝,许多人挑了几天,会感到肩膀痛,需要同铲土、挖士的调换。可高强却天天挑担,也从不跟谁调换。是生产队劳动能力强,工分10分底分的强壮劳动力。

生产队时期,由于体力劳动繁重,出汗多,体内消耗大;每餐的食品单调,全都是农业生产的土产品;荤菜吃得少之又少,体内严重缺少脂肪。这是造成那个时期人饭量大的主要原因。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生产队   指挥部   工分   白面   社员   油水   红薯   米饭   工地   大队   大米   饭菜   队长   弟弟   时期   农民   农村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