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刑是把全身的毛剃光,具有侮辱性,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好的,主妇来答!

首先要搞明白:髡(kU∩)刑是种侮辱性惩罚不假,却并不是把全身毛发剃光!

朱元璋对他的一个儿子施以髡刑的同时,对他那个儿媳妇却以凌迟处死。相比之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吧?

之所以如此处罚,是因为他这个儿子过于荒唐,否则的话,后人也不会称他叫荒王——我们邹城市北郊12公里处,有一座规模宏大、气势庄严的古代陵园,里面埋着的就是朱元璋这个不着调的儿子!

他的这个儿子叫朱檀,是朱元璋的二十六个儿子中排行第十,他的母亲是朱元璋的宠妃郭宁妃——妃子里的老大,地位仅次于马皇后。

爱屋及乌,老朱宠爱郭宁妃,自然对她所生的儿子也非常疼爱。他有26个儿子,其中他最喜欢的,恐怕除了朱标之外,就是第十子朱檀了。后来成了明成祖的朱棣,在朱元璋的眼里可以说比朱檀逊色不少。

据《明史》记载:“(朱檀)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所以也得到了父亲的喜爱。

朱元璋分封诸子时,封朱檀为鲁王,16岁让他去兖州就藩。接着,老朱又让他迎娶了开国功臣、信国公之女汤氏为王妃。

一对小夫妻来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封地,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王、地方上的老大,小日子原本应该过得有滋有味儿。

可没想到,年纪轻轻的他,却偏偏喜欢上了追求长生不老,觉得这么好的日子不活他个千儿800年,太吃亏了。于是,他到处寻找道士,让这些人给他炼长生不老药。

朱元璋苦农民出身,靠实干一步一步打出来的天下,向来不信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真不知道他这个儿子朱檀啥时候信奉了这些东西。后来的明世宗朱厚璁,估计就是受了他的启发吧?

朱檀一开始吃了丹药,觉得还挺舒服,就增大剂量。可吃多了就不对劲儿了,年纪轻轻开始出现头晕眼花、掉头发的症状,比普通百姓还显老。

现在的人都知道,所谓的丹药,里面含些重金属物质,比如汞、铅等,这些化学元素对身体极其有害,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才活到49岁,就是因为吃这东西吃的。

可朱檀哪里懂这个?再说了,那时候的人还不了解重金属,他压根就没想到是因为吃丹药才让身体不适的,于是就接着吃。长此以往,他感到浑身乏力,甚至还腹泻尿血,这才害怕了。

朱檀没有寻求正规渠道医治,而是让炼丹师给他想办法医治。这些江湖骗子哪里有什么办法呢,就糊弄他说:有一个绝佳的药方,吃了绝对可以治好王爷的疾病。

他们告诉朱檀的“偏方”是:找到九十九个男童子的下体为药引,以此炼制丹药,保准药到病除。

其实那些骗子认为,朱檀不敢真的去找如此多的男童子入药,毕竟有国法在上,朱元璋向来严苛,身为皇帝的儿子,鲁王绝对不敢去抓那么多的孩子来炼药。

这样一来,即便是朱檀的病治不好,他们也有了借口了。

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鲁王两口子把这个“药方”很当回事,王妃汤氏立刻派人四处抓捕男童。在不长时间内,就有十几个男童被抓到王府,然后被割掉了下体。

接二连三有男孩失踪,兖州一带的民众人心惶惶,很多有男孩的百姓都不敢让孩子出门了。兖州官府很吃惊,但又查不到(或者不敢查)真凶,就上报朝廷。

朱元璋接到奏报,整个人惊呆了,立刻派锦衣卫去山东调查。

锦衣卫是朱元璋独创的一个机构,直接受命于朱元璋本人,可以说权力大得无边儿。这些人到了山东之后,没费多大功夫,便调查出了事情的真相。

朱元璋这个人虽说对官员特别严苛,又是扒皮又是抽筋什么的,可是他对待平民百姓是真的很爱护,毕竟他也是苦娃娃出身。听说儿子跟儿媳妇干了这等残害幼儿的事,立刻震怒,把鲁王与王妃召回了皇城。

他亲自过问此案,将鲁王妃凌迟处死,而鲁王朱檀被施以“髡刑”。

什么叫髡刑呢?

就是指剃光人的头发和胡须,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者所实施的惩罚。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所以剃光头发是对他的一种羞辱。

曹操在一次行军中,因为一只雉从地里飞出,结果马惊了后践踏了麦田。按照曹操定的法律,这种行为该当死罪。

曹操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种重罚了。

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朱元璋也不舍得杀掉他,小惩大戒了之后就把他放回了鲁国,希望他能改过自新。

其实在明代,这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惩罚,并非像某些人说的受刑之后就生不如死。朱元璋这样做,也只不过是做给人看,做做样子而已!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朱元璋杀掉了鲁王妃汤氏,却又把汤氏的妹妹许配给了朱檀这个儿子,让她接替其姐姐之位。不知这个小汤氏在和丈夫共生活时,心里会不会产生阴影呢?

然而朱檀回到封地之后,仍旧痴迷丹药,结果“饵金石药,毒发伤目”,还不到20岁就中毒身亡。朱檀的长生之梦,就此破灭!

儿子死后,朱元璋着实伤心了一阵子,可打心眼儿里也恨这个儿子,因为他败坏了皇家的名声。因此,太祖以其荒诞不经,给他了个谥号:“荒”。

因此说,后来都称他为鲁荒王。

主妇一家之言,文中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正,谢谢!




600多年前,朱元璋下令将儿子朱檀全身毛发剃光。一年后,朱檀双眼被毒瞎,19岁就痛苦死去。朱元璋对朱檀的嫌恶世人皆知,可是一座墓地的发现,显示了朱元璋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1969年,山东邹城在九龙山开挖防空洞,意外挖出一条墓道。顺着墓道进行抢救性挖掘,长眠于地底600年的鲁王朱檀墓重见天日。

金银珠宝、文房字画、豪服金冠……一个凝滞的奢华时空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也将一个误入歧途的青年展现在众人面前。

01、朱元璋也是个打了鸡血的父亲

朱元璋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的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幼时就曾为地主放牛。

公元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母及大哥就先后去世。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外出逃生。

第二年,朱元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皇觉寺出家做了僧侣。可是,寺庙里也粮食短缺,17岁的朱元璋被迫外出化缘。

在云游四方的三年多时间中,朱元璋走遍了淮西各地,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

朱元璋25岁的时候,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了提升。

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正因为自己少年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青年时期行军打仗的戎马生涯。朱元璋失去了读书和受教育的机会。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朱元璋有26个儿子,跟现在所有的父母都一样,他想让儿子们弥补自己的遗憾。因此对他们的教育非常重视。

他希望儿女们能够知书达理,通晓古今。请了博学大儒来教育儿子们,除了诗词歌赋,历史典故,儿子们还得学习琴棋书画。

为了督促孩子们读书,他还特地在公里建了座皇家图书馆,搜集古今各类图书存放在其中。

《明太祖实录》:上建大本堂,取古今图书充其中,直选才俊之士充伴读。

在众多的子嗣中,除了太子外,朱元璋对第十子朱檀也非常偏爱。一方面是因为朱檀的母亲不是普通人,很得朱元璋的欢心。另一方面,朱檀本身也极为出色。

朱檀的外祖父叫做郭山甫,善于相面。当年朱元璋还在落魄的时候,两人无意中见过一次。

郭山甫看到朱元璋后,大呼他的面相贵不可言,对他十分恭敬。

郭山甫不仅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追随朱元璋,还将女儿嫁给朱元璋,叮嘱她好好伺候朱元璋,日后一家子定可飞黄腾达。

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朝后,郭氏被封为郭宁妃,很得朱元璋宠爱。

公元1370年,朱檀出生,刚刚满月就被封为鲁王,有了封地。

朱檀自幼非常聪明好学,为人也谦恭谨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均有所精通,实乃一个风度翩翩的贵公子。

《明史》中对朱檀的描述为:“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

朱檀墓地中,有一件堪称千古绝唱的唐代古琴--天风海涛琴。为唐代名家雷威亲手制作,堪称举世罕见的传世极品,正是朱檀生前所爱。

墓中众多的书籍字画,包括宋高宗题跋金粉“葵花蛱蝶”扇面、元代画家钱选《白莲图》、元朝刻本的《杜工部诗史》等等。

这些随葬品无不说明朱檀并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个饱读诗书的青年才俊。

02 朱檀的堕落之路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大封藩王,以藩王镇守边疆和地方,守护领土,拱卫中央,尽快巩固大明政权的统治。

儿子们成人后,就到朱元璋分给他们的封地上做藩王。

鲁王朱檀的封地在山东兖州附近。因为深得朱元璋的宠爱,朱檀的封地范围很大,可以统辖多达4州23县的领土

公元1385年,开国功臣汤和之女被册封为鲁王妃,同年鲁王朱檀夫妇赴封地上任。

此时朱檀只有15岁,在现在看来,他只是一个正在青春期,有叛逆心的少年。

朱檀来到自己的封地后,最初还非常勤政爱民,将一干事务打理得有模有样。治下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对鲁王颇有赞誉。

可是,小小年纪忽然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拥有诺大的权力,金银财宝取之不尽,周围阿谀奉承之辈数不胜数。

朱檀渐渐开始在封地内胡作非为。他在兖州城外建了一座园林,与汤王妃在里面居住,常常夜不归宿,不回鲁王宫。

鲁王妃对此并无异议,和朱檀一起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

这事传到朱元璋耳中,让他非常不满。朱元璋曾经吸取历朝历代的经验,制定了一部《皇明祖训》,其中有非常严格出行的制度。鲁王夫妇到城外居住,公然挑战了朱元璋的权威

更为严重的是,一群信奉道人方术的人聚拢在朱檀身边,耳提面命给他传授长生不老之术,怂恿他修炼丹药,以求美好的生活永无止境。

曾经弥漫着书香的王府内飘起了炼丹的烟雾,清朗的琴音被日日川流不息的嘈杂所代替。

道士们还提议用童男补阳,朱檀不仅不反对这样荒唐的建议,还欣然采纳。鲁王妃积极为朱檀“排忧解难”,安排人暗中抓了很多男童做药引。

一时朱檀的封地上很多男童莫名其妙的失踪,引起老百姓的担忧和恐惧。

朱元璋派人细查后,最终查到始作俑者是鲁王夫妇。他大为震怒,急招鲁王和鲁王妃入京,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因为鲁王妃不仅不规劝朱檀,反而还怂恿他违法乱纪。朱元璋将鲁王妃赐死。

至于儿子朱檀,朱元璋的失望与心痛交织。为儿子定制了髡(音同“昆”)刑,令人将他按倒在地,用小刀将他全身上下的毛发全部剃光。

这种刑罚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却极强。古人相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剃光朱檀毛发是斥责他的所作所为大不孝,不配拥有父母亲情。

朱檀经此侮辱,郁郁不安。而他体内的丹药渐渐毒发,使他神疲力弱,精神颓靡。严重时,朱檀的双目因为毒素侵袭而失明。

一年后,朱檀身亡,年仅19岁。

03、结束语

朱元璋虽贵为帝王,却也与普通的父亲一样。内心虽然憎恨朱檀的荒唐,却又心疼这个儿子。

朱檀的所作所为,狠狠地扎在了朱元璋心里,因此,他将恶谥“荒”赐给了朱檀,称他为“荒王”,葬在了鲁地。

可是,作为父亲,他又总是怀念起儿子曾经承欢膝下的快乐时光,那个翩翩佳公子在脑海中时隐时现。

于是,朱元璋又忍不住在墓地中放入无数的奇珍异宝,在内心深处,朱檀仍然是一个亲王。为此,他将亲王九旒冕放入墓中。希望儿子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深埋地下几百年的冰冷珠宝,却承载着脉脉温情,一点一滴透露出帝王和父亲的矛盾心情。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荣华富贵、爱恨情仇仿佛在时间的脚步下凝固。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要先来解释下什么是髡刑?髡刑不是死刑,更不是把人弄死,而是把人全身毛发给剃光。这是一种耻辱刑法,古人好面子,特别是那些王公贵族,富家子弟,达官显要,一旦髡刑加身,真是生不如死。

更何况,古人早就有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的说法,一旦让人把全身毛发剃光,那更是对祖宗的不敬,甚至有可能被逐出家谱。所以在中国古代,髡刑对人的伤害甚至要大于肉刑。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就动用了髡刑,话又说回来,他的儿子能犯多大的罪过,竟惹得朱元璋如此动怒?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在大明王朝建立以后,他把这些儿子都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成为当地的藩王。出事的这个儿子是第十子叫朱檀,封地在山东,所以也称他为鲁王。每个儿子外出就藩的时候,朱元璋都会找他谈话,告诉他们在当地要爱民如子,守土有责,切不可率性而为,更不能胡来。

每个儿子都会点头称是,可是真到了藩地,有些儿子就把朱元璋的教诲给扔到了脑后。尤其是鲁王朱檀,他就藩的时候才16岁,一出京城,就像脱离了笼子的金丝鸟一样,再也没有人能约束他了。

如果他只是在藩地吃吃喝喝,小打小闹倒也罢了,可问题是他做了一件极为荒唐的事情。什么事情呢?就是请术士来炼丹,而且炼丹这个事情还得到了鲁王妃汤氏的支持。这个汤氏是明初大将汤和的女儿,汤和为人忠正,却不知道为什么教出了这么个不懂事的女儿。

汤氏跟鲁王建议,要想炼好丹药,需要取100个8岁以下男童的生殖器为引子,并且这件事由自己亲自去办。结果命令一出,导致山东境内顿时人心惶惶。

事情很快就到了朱元璋那里,朱元璋十分震怒,这个朱檀是他最宠爱的郭宁妃所生,出生不满半岁,即被封为王,是朱元璋诸子中最早被封的,可见朱元璋对此子的爱护有加。如今朱檀做出了这么荒唐的事情,朱元璋无法容忍。

同时他认为,鲁王妃汤氏,没有尽到妻子的义务,不仅不加阻止,反而助纣为虐,必须严惩。最后的处理意见就是将朱檀行髡刑,其妻汤氏处决掉。至于为什么没有处死鲁王,一是因为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二是这个事情还是处于开始阶段,受害男童并没有那么多。

尽管如此,朱元璋给儿子用的髡刑也是前所未有的重罚,一直以来,中国就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朱元璋的儿子们也一直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父亲顶多就是骂自己两句,严重点再削减些封地,其它也就没有什么了。

但这次朱檀的遭遇,给诸皇子如当头一棒,朱元璋在原则问题上是不会让步的。他是穷苦人出身,知道水能载舟,更能覆舟,大明初建,就肆意迫害百姓,他还要不要江山社稷了。朱檀不到20岁就死了,不过还好,他没有绝后,鲁王一脉也就这样传下来了。




首先科普一下什么是髡(kun)刑?

所谓的髡刑是指剃光犯人头发和胡须。有人可能要问了,这也算刑法?现在的犯人不是都要剃光头吗?

现代人拿着头发和胡须不当回事,想剃就剃,想剪就剪。古人则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

意思是说,古人轻易的不能剃头发和胡须,否则就是大不孝。如果犯罪被剃光头发和胡须,就叫处以“髡刑”。

这种刑罚具有侮辱性,可见头发和胡须在古人眼里是很重要的标志。比如曹操打仗时,自己的马受惊践踏了老百姓的庄稼,曹操“割发代首”作了自我惩罚。



了解了这一切,咱们说说朱元璋为何对亲生儿子处以髡刑?

朱元璋至少有40位妃子,这些女人为他一共生了26个儿子。

有道是:“皇家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朱元璋除了喜欢长子朱标外,再就是喜欢第十子鲁王朱檀,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朱檀的母亲是老朱喜欢的郭宁妃。郭宁妃是老朱的“淮西二十四功勋”郭兴、郭英的妹妹。

当初她的父亲郭山甫善相,在朱元璋还没有发迹时,看出老朱将来“贵不可言”,于是让儿子追寻老朱而去,并把女儿遣往侍奉朱元璋。

有以上这层关系,老朱能不喜欢第十子朱檀吗?

朱檀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生下两个月后被封鲁王,14岁时娶汤和的女儿为妃。



老朱的儿子大多是和“淮西功勋”的女儿联姻的,这是老朱巩固权利的一种办法。

比如四子朱棣娶了徐达的女儿为妃;太子朱标娶了常遇春之女为妃,五子朱橚娶了冯胜的女儿为妃,第十子朱檀也不例外,娶了汤和的女儿为妃。

话说洪武十八年(1385年),16岁的朱檀带着王妃汤氏到山东兖州就藩。

临行前老爸叮嘱说:“你也长大了,到了自己一亩三分地儿好好干,做一个好藩王”。朱檀点了点头,然后依依不舍带着一行人上路了。

朱檀和汤氏到达兖州后,刚开始还行,勤政爱民,艰苦朴素,到后来夫妻二人慢慢变了。

汤氏变得整天涂脂抹、粉妖里妖气的,朱檀则迷恋上了炼丹养生之道,小小年纪开始追求长生不老,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呢?

有一天,汤氏描眉画眼打扮完毕后,发现朱檀愁眉不展的样子,于是问:“夫君为何闷闷不乐?”



朱檀长叹一声道:“别提了,炼丹我遇到了一道难关,缺一种原料”。

唐氏笑问:“什么原料啊?我们所辖范围没有吗?”。

朱檀苦笑道:“这种原料有倒是有,但人家不卖给我,有钱也白搭”。

“什么原料这么金贵呢?”汤氏关心问。

“童子肉”,朱檀说道。

原来朱檀听从一个道士之言,要炼仙丹必须用36名童男童女的肉做原料,朱檀为此而发愁。

也确实,谁家能舍得把自己的孩子卖给他炼丹呢?朱檀虽富甲一方,但有钱买不来。




唐氏却不以为然,笑着说:“我以为什么事呢!小意思,买不来还不会偷吗?

以兖州之广,36名童男童女不是问题,这事交给我吧。”朱檀感激的望着妻子,心想,“还是我老婆有办法”。

汤氏说干就干,让王府的家丁四处去偷小孩,一时之间鲁地到处传出丢小孩的消息,恐慌的老百姓四处告状,消息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老朱派“钦差大臣”亲自到鲁地查案。

通过蛛丝马迹的追查,目标最后锁定到了鲁王府,等“钦差”命手下一搜,发现了许多儿童的尸骨。夫妻二人无法自圆其说,只好竹筒倒豆——痛快的招了。

鉴于案情重大,钦差大臣把夫妻二人押回了南京城。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命令刑部马上砍了儿媳妇,为死去的儿童讨一个公道。当时汤氏大呼冤枉。

朱元璋勃然大怒道:“你害死了那么多的儿童还有脸喊冤枉”,随即处死了汤氏。

对于儿子,虽然他很失望,但舍不得杀他,只是把他处以“髡刑”,即剃光了他的头发和胡须。

说实话,老朱对待儿子和儿媳确实有区别,儿媳妇死了还有其他女人补充进来,儿子死了就永远没了。

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老朱饶过了儿子,但老天却没有把他饶过。4年过后,即1389年12月,朱檀因服食金丹毒发身亡,终年20岁。

文/秉烛读春秋




明朝洪武二十年,山东兖州大批男童无故失踪,物议如沸,引起朝廷注意。

经过调查发现,所有的事情都与鲁王朱檀夫妇有关。

得知此事内情的朱元璋勃然大怒,一道圣旨押解鲁王夫妇入京受审。

朱檀夫妻俩在封地胡作非为荼毒百姓,让朱元璋动了真火,但朱檀终究是自己的亲儿子,朱元璋不忍将其处斩,因此下令施以髡刑,鲁王妃汤氏则被凌迟。



年少时期堪称完美,深受疼爱荣宠的皇子

朱元璋是明朝皇帝中寿命最长、子嗣最繁盛的一个,其共有26个儿子却大多数都顺利长大成人,后来的明朝皇帝都不能与之相比。

在诸多的子嗣之中,第十子朱檀算是比较受宠的一个。

朱檀是朱元璋第十个儿子,其生母郭宁妃,在朱元璋尚未发迹的时候就侍奉在侧。

与大多数的故事一样,也是因为郭宁妃的父亲当初觉得朱元璋贵不可言,有天子气象,所以把女儿嫁给了他,郭宁妃为朱元璋生下了两女一子,儿子就是朱檀。

郭宁妃也的确比较受宠,在马皇后与李淑妃先后离开人世以后,曾一度代理内廷事务,代为行使皇后之权,其恩宠可见一斑。

郭宁妃的娘家满门尊贵,父亲封国公,兄弟都因为功劳而得以封侯,子凭母贵,既然有了如此得宠的母亲,朱檀当然也受朱元璋的重视。



而年少时候的朱檀,也的确值得朱元璋疼爱。

按照史料记载,朱檀“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不仅很聪明,而且乖巧懂事有礼貌,各方面都是个好孩子,朱元璋当然宝贝得不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无视先秦诸侯混战、汉朝七国之乱、晋朝八王之乱的教训,仍旧施行分封制度,将诸子分封到各地为王。

朱檀年纪尚轻,而且是个比较斯文的皇子,当然不适合分封去北疆去做塞王,所以朱元璋将这个宝贝儿子分封到了非常富裕的山东兖州一带,封号鲁王。

此外,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为朱檀迎娶了信国公汤和的女儿为正妃,两年以后前往兖州就藩。

到这里为止,朱檀年轻时候在父母身边的岁月,都是顺风顺水的,而且从朱檀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都是个儒雅正值的人,看不出任何的问题。



就藩后开始乱来,竟然伤害无辜的鲁王

朱檀抵达封地之后,一开始也还是很靠谱的,所有的一切都妥妥当当,兖州没有出现任何的岔子,朱檀在封地也乐得逍遥自在。

如果日子一直这么下去,也没什么,关键是可能朱檀觉得日子太无聊,加上远离了父母的管教约束,十几岁的年纪尚且还在叛逆期,终归可能弄出些幺蛾子。

在南京的时候,朱檀谦逊有礼勤奋好学,可到了封地没人管了,估计本性暴露了,愈发懒散沉溺于享乐,而其王妃也都顺着他来,不仅不劝,还跟着一起胡闹。

时间一长,朱檀变本加厉,其行为也是越来越过分。

他在封地修建园林道观,沉迷于修道炼丹之类的方术,常常夜不归宿,豢养宠嬖于私禁,终日狎戏流连,鲁王府也弄得乌烟瘴气。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但更令人发指的事情出现了。

由于朱檀爱好修道炼丹,所以除了一些真道士之外,也有不少招摇撞骗之徒混入其中,他们只知道讨好朱檀,所呈上的所谓仙丹都是些古里古怪的玩意儿。

朱檀胡乱服药,自然引起不良反应,不停掉头发、终日神思倦怠喜怒无常,他盛怒之下,命令道士们炼制出能够治疗这些病症的药。

本来就是假的,哪儿来真药呢?可为了保命,妖道们提出要用九十九个童男下身炼丹,才能够治疗鲁王的病。

本来他们是想让鲁王知难而退,没想到鲁王的确是犯愁了,他那不靠谱的混账王妃汤氏却真的命人去安排,一时间兖州屡有童男丢失,这件丧尽天良的事很快就被朱元璋知道了。



不肯赐死亲子,因而处以髡刑

朱檀与其王妃汤氏,从小就受尽父母家人的疼爱,加上身份高贵,所以任性妄为其实也并不算是奇怪的,如果仅是寻常荒唐胡闹也就算了。

可是,这回的事情非同小可,身为亲王,竟然伤害无辜百姓,听信妖道之言,拿孩子去炼制什么所谓的丹药,实在罪不容赦。

朱元璋是穷苦出身,其虽朱戮功臣,但对百姓却向来很好,朱檀夫妇的这种行为,毫无疑问触动了朱元璋的底限,了解此事前因后果的朱元璋,忍不住了。

朱檀夫妇被押解回应天府以后,经过审讯定罪,原本都应该处以极刑,但朱檀毕竟是朱元璋疼爱过的孩子,他实在下不去手。

再者,朱檀虽然荒唐,但伤害无辜性命的事还是鲁王妃汤氏与那群妖道弄出来的,因此,朱元璋下令将汤氏凌迟,而朱檀,则处以髡刑。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古人爱惜头发,极其重视,任何人随意损毁头发都是不孝的行为,而所谓的“髡刑”,就是将全身的毛发剃光,在今人看来,这种刑罚有点奇怪。

事实上,髡刑乃是上古五刑之一,从先秦已经出现,实际的肉体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髡刑与在脸上刺字的黥刑一样,都极具折辱。

一旦受了髡刑,很多人因为受不了其他人异样眼光与侧目对待,终日活在痛苦与折磨里,最终往往会选择自我了断性命,在当时来说,朱元璋下令处以髡刑,也不算轻了。

处置之后不久,朱檀被发回封地软禁,但他却不知悔改,继续乱服金丹,在洪武二十二年突然暴毙,仅二十岁,朱元璋恨铁不成钢,丢了个“荒”的谥号,是为鲁荒王。

说到底,朱元璋还是疼爱朱檀,不愿将其诛杀,只可惜朱檀自己不争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兖州   大明   明朝   侮辱性   封地   头发   男童   王妃   胡须   山东   毛发   全身   儿子   父亲   事情   女儿   父母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