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能写出那么优秀的诗词,现代人却不能?

就是文采不够。不需要什么好词的组合,辞藻华丽堆砌是没有水平的吊书袋。不信你看黄霑。


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这个问题,过于厚古薄今了。我的格律词,有很多作品,是大部分宋代词作者比不了的。下面贴几首我的作品,以佐证。


01、《春词》

春雨春风春气寒,春花春草春阑珊。

春啼春柳春江外,春望春山春意绵。

咏春诗词,能达到我这水平的,翻遍唐宋,也鲜有其人其作吧?我这首诗,罗列了十二个带春字的名词,仅仅加了“寒”、“阑珊”、“外”和“绵”五个字,就将春境界给写活了,不仅有静态,也有动态;有视觉,也有听觉,还有感觉;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情思绵远婉约。一首二十八个字的诗,光“春”字,就有12个,几乎占了一半,却毫无累赘之感。




02、原创《行香子 》

春雨绵绵,如梦如烟。望归魂、犹在天边。不曾理会,仍上眉尖。笑有时痴,有时痛,有时欢。

竹弄轻寒,叶舞翩跹。动离情、风满人间。个中况味,别样酸甜。问几分辛?几分苦?几分咸?

这首《行香子》,是我婉约风格的代表作。翻遍两宋明清,该词牌的词作质量,以我这首为冠,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的皆不行。唯有晏几道的,庶几可以与我这首相媲美。这首作品,是我新婚不久,因为外地工作,与妻子分处异地时,由简单的离愁别恨,上升到对人生的苦和愁追本溯源,进而产生出的无奈和无力之感叹。其中“笑有时痴有时痛有时欢”与“问几分辛几分苦几分咸”,并不输于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吧?

3、原创《满江红•代拟辛稼轩》

十论中兴,天心怯、靖康情结。堪恨也、一隅偏乐,更无豪杰。光影陆离迷醉眼,画船摇荡氤氲月。不堪听、铁骑正猖狂,胡尘阔。

旌旗折,强弓歇。晨风劲,寒光彻。痛驱的卢快,镆铘空拔。气盖世兮时不适,志平胡也词尤烈。今世愿、回马啸中原,英雄血!

这首《满江红》,是我豪放风格的代表作。除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再无作品可与我这首《满江红》相媲美。这首作品,以辛弃疾自诩,借辛弃疾之口,抒发抑郁不得志之感慨。其中有些评者说我的词作无意境、无境界,请问“晨风劲,寒光彻;痛驱的卢快,镆铘空拔”句,把辛弃疾不能上阵杀敌,收复中原,只能在荒山中宝剑空拔,徒自虚拟冲杀练习的抑郁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知他们是选择性失明?还是真的没有这个文化底蕴,懵然看不懂?我没用什么晦涩难懂的词吧?不知他们所要的意境是什么?是否真的理解意境二字?

如果以上作品还不够直观,下面我贴出宋代词人的同词牌作品,与我的作品相比较。下面这首《唐多令》,是我步韵南宋词人刘过的作品,客观地说,我的应该略微胜出一点点。

4、《唐多令·步刘过韵》

白鹭落沙洲,绿鸭逐细流。正斜阳、怅倚西楼。望里渚烟空缱绻,深梦醒、正清秋。

雁过柳稍头,月明沉醉否?叶纷飞、洒遍闲愁。独自黄昏凭玉笛,曲未尽,已神游。

下面是南宋刘过的原玉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原本只贴了以上四首作品,被很多读者批评没有现代感。其实,很多反映现实的作品,众多自媒体平台是不让发的。下面我补贴出来的几首,已经被“审核未通过”一次,再修改,应该能审核通过了吧毕竟没有非“非正量”的东西和敏感的字眼。不让通过,说不过去吧?

5、江城子

千金难买举家欢。望乡关,盼团圆。望断经年,未卜何时还?惯似风花难自主,瞒病苦,报平安。

人生十事九难全。为长欢,暂离欢。惟待功成,不再负家园。设若荣身无后患,同皓首,共婵娟。

6、江城子

经年离散梦中人。恨沉沉,怅难分。方自归来,何忍又出门?只是冗躯非己属,难自主,不由身。

乡关梦断最消魂。日纷争,夜伤神。劳力劳心,独自苦沉沦。任是有悲无诉处,除远祝,未则声。

7、江城子

为图生计苦奔忙。日东方,夜西方。花好月圆,可怜了新娘。含恨含娇谁会理?惟独自,守空房。

人生苦短几星霜?欲担当,怕思量。发秀颜红,空掷负衷肠。自是无能耽日月,说甚事,误还乡。

这三首《江城子》,作为农民工的代言词,应该没问题吧?

8、民间情态

长恨膝前难尽孝,顾得老来难顾小。

山重水复水苍茫,柳暗花明花缥缈。

(后面还有四句,写出来恐审核通不过)

这首古风,写的是当前的实际情况,很多人也可能都有顾幼顾不了老的力不从心之感吧?

9、空巢老人

身影茕茕步蹒跚,终年陋室一人还。

欣逢暖日如特赦,枯守寒雨似参禅。

搭讪路人无回应,寒暄空气若攀谈。

免提原是录音放,人前强笑不孤单。

这首《空巢老人》,是不是反映出了当前空巢老人的真实情态呢?当然,留守儿童也差不多,只是题材相似,没有重复写而已。无论哪朝哪代,都存在孤寡老人的问题,可就连有着诗史之称的诗圣杜甫,都没有写出类似“对着空气寒暄”,用事先录制好的来电提示音,通过免提播放出来,以向经过身旁的路人,强装自己并不孤单,这样一种近乎被遗弃的凄凉情状,更别说古代的其它诗词作者了。还能说我没有创新吗?

本来还贴了一些关于时事政局社会现象的一些诗词,无奈审核通不过,只能删除。

希望提出批评的读者,能够有理有据,而不是空口白牙、说些空洞的没有佐证的胡乱打击的话。打字不易,既然无益,何必为之?既然为之,必应有益。本人不介意有理有据的批评,但介意谩骂。用文字与我对战,我相信大多数人是班门弄斧、以卵击石!




1.古人心静,不浮躁;

2.古文人才艺多,琴棋诗画样样行;

3.古文人学业专一,只学国学,其他门类较少;

4.古文人赶考均步行,一路可以感受生活,了解民情,看山望水。

等等……




之所以古人能写出这么优秀的诗词,而现代人很难写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读书多少不同。古人读书多,读书深,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多少都能来两句;而现代人也读书,只不过读的不够深入,经典也少。第二,生活境遇不同。古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大多经历丰富,甚至坎坷,面对不同的境遇,感受也不同。现在的人生活水平高了,很少有人再有那么深刻的感慨了。第三,重视程度不同。古代识字的人少,文人尤其受尊重。解放初期,俺村一个小学毕业的人都能当会计。那时候的文人越受尊重,是不是越要摆出一副酸样?现在有文化的人多了,知识也就不那么受尊崇了,大家反而喜欢上快餐文化了,经典文学也就丧失了土壤。第四,古时候小孩学的科目比较少所以他们背的经典多,现在的孩子,科目很多,却很难做到学精。




诗歌的发展由吭唷开始,到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到元曲。今天到什么了?这是关键!还在原来的样式上打转,缺乏创新,一是很难突破,二是人们不认可。自以为超越的,没人认可等于零。朋友们,明白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满江红   镆铘   诗词   春雨   乡关   词牌   有理有据   中原   江山   情态   词人   文人   意境   古人   优秀   作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