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个怎样的人?汉文帝刘恒真的很宠她吗?

窦漪房是一个起点很低,但结局特别幸福的女人。

窦漪房出生在河北清河观津县的底层家庭,从小父亲意外身亡,母亲一人拉扯3个孩子,十分贫苦。


但经不住命运翻云覆雨的那双手,窦漪房后来成了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太后,汉武帝的太皇太后


小富靠勤,中富靠运,大富靠命。窦漪房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老天爷究竟是如何把一个吃不上饭的小姑娘,变成权倾朝野的太皇太后呢?面对命运的厚礼,这个女人是感恩接受,还是有恃无恐?


我们先从少女窦漪房进宫说起。



少女窦漪房,被命运拉着起飞


秦朝末年,窦漪房的父亲为躲避战乱,来到观津县隐居。平时,他以钓鱼为生,来养活一家五口人。可很不幸,一次意外坠河,窦漪房失去了父亲,从此母亲带着小窦,还有两个儿子艰难度日。


有一年,朝廷来民间选拔良家子入宫,窦漪房凭借不错的美貌,很快入选。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家人是路人。进宫的窦漪房,很想念家人。


很快,她的好运开始降临。只是得到好运到手之前,有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


当时掌权的吕后,为了拉拢刘邦成年的儿子们,给他们每人都配了一个吕氏女子,但吕家女儿不够,所以吕后也会安排一些宫女。


窦漪房听说可以离开皇宫,于是去贿赂了管花名册的太监,她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求太监把她安排去赵国,因为她的家就在赵国


可太监不讲“武德”,收钱不办事,最后窦漪房被安排去了代国。窦漪房走之前哭得梨花带雨,最后还是被强行拉上了车,和其他4个宫女一起去了代国。



没想到,代国的国王刘恒一见到窦漪房,仿佛看到了真命天女,眼里发光,从此看不进其他任何女子。


至此,窦漪房升级成为窦姬,完成了从麻雀变孔雀的历程。


14岁的刘恒不是一般宠她,从窦姬的肚子就可以看出来,先是生了长女刘嫖,接着是儿子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接着又是儿子刘武,后来成了梁王。


短短几年时间,刘恒和窦姬真的是情投意合。可这只是好运的开始,窦姬很快又要升级了。



公元前180年,吕后下世,功臣集团经过一番斗争,决定提议刘邦第四子刘恒为皇帝。


这又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刘恒要当皇上了!而窦姬也跟着沾光,当了皇后。


窦姬成为窦皇后,出奇得顺利。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


当时,原本的代国王后,疑似吕氏家族成员,很早就过世了,而这个代王后的4个儿子也相继暴毙。


刘恒当皇帝才3个月,大臣就联合上书尽快立太子,而此时小窦的儿子刘启是年龄最大的,他就这样当上了太子;


又过了3个月,大臣又上书立皇后,母凭子贵,窦姬成为窦皇后


至此,窦漪房完成了从孔雀到凤凰的转变,完成人生逆袭!



她的顺利,不是因为她一切都好,相反,就是她的一切都太普通了,没有好的出生,没有权势大的母族,看起来特别“安全”,绝不会成为下一个吕后。


所以,不管是功臣集团,还是刘恒,都对窦漪房很放心。


中年窦漪房,失明又失宠,但瑕不掩瑜


人生完成三级跳的小窦,自己富贵了,但绝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人。


在老家的小弟弟窦少君,很小的时候被拐走了,后来几经周折了解到姐姐可能当皇后了。于是,上书给官员,官员没怠慢上书给朝廷。


姐弟相认的时候,模样已经变了很多,汉文帝问他有什么证据,窦少君说:姐姐离开我西行入宫时,和我在一个驿站里告别,还借来洗澡用物给我洗澡,讨来食物给我吃,然后才离开。”


窦少君话音未落,窦皇后就扑上去,紧紧抱住弟弟。姐弟相认的场景,连周围的侍从也跟着哭泣。



汉文帝在一旁也看着很感动,很快,他赐给小舅子窦少君很多房子、田地和金钱。同时,窦氏同族的兄弟也得到了封赏,并在长安落户。


故事到这里,小窦的人生经历犹如童话一般,从低到高,从吃不起饭到锦衣玉食,从家人离散,到全家享富贵,不过十几年的功夫。


可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损。窦皇后生病了,紧接着就失明人到中年,又落下眼疾,作为普通男人的汉文帝,也对她失去了兴致



当初,刘恒看上窦漪房,或许只是看上了她年轻时的容颜,而现在,皇宫里又多了邯郸来的慎夫人和尹姬。


特别是这个慎夫人,专宠程度和当年的窦姬不相上下。


汉文帝有多纵容慎夫人呢?每次皇宫里举办宴会,安排位置的宫人都会把窦皇后的位子,和慎夫人的位子并排放。


面对这种待遇,窦皇后在汉文帝面前从未抱怨过。可窦皇后运气就是这么好,她不出气,自然有耿直的大臣为她鸣不平。



一次,汉文帝带着窦皇后和慎夫人去上林苑打猎,晚上吃饭,宫人按照以前的样子,把她俩的位子并排放。


可没想到,这一幕被大臣袁盎看到了,他没说话,径直走上去,把慎夫人的位子稍微往后拉了一下。


慎夫人看到后,很生气不肯坐。汉文帝也不爽,起身回宫。


袁盎立刻追上去,说:皇上,听说只有尊卑次序分明,才能和睦。您已经立了皇后,慎夫人不过是姬妾,如果您宠她,多多赏赐即可。您刚才这样宠她,恰恰是害了她,您难道忘了当初的‘人彘’吗?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汉文帝一听,这才反应过来,是啊,当初高祖刘邦就是太宠幸戚夫人,才惹得吕后把她变成“人彘”。


这事儿就这样过去了,在整件事中,窦皇后一句怨言也没有,而她肯定不会变成吕后,因为她除了小时候苦一点,真的没碰上过什么大坏人。


老公汉文帝虽然不再深爱她,但她皇后的地位没有变。


慎夫人和尹姬虽然得宠,但她们生不出孩子,所以没有人会和窦皇后的儿子竞争皇位。


直到中年,窦皇后的人生可以说还是十分顺利的。要说有什么不如意,那就是在汉文帝面前,她还是放不开手脚。


但只要活得长,碰到的好事总会更多公元前157年7月,汉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窦皇后升格成为窦太后



窦老太太,凡是插一脚,有点烦,但不坏


没有了夫君的管束,只有皇帝儿子的尊重,窦太后到了50岁左右,总算可以随心做自己了,她在朝野的影响力这才开始。


窦老太太一向崇尚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所以汉景帝,汉景帝的太子刘荣都要一起学《黄帝》《老子》这些书。


但当时,儒家势力已经开始崛起,朝廷里也有很多儒生博士。其中一位叫辕固生的儒生,就因为得罪了窦太后,被罚去刺杀野猪。


一次,窦太后想宣传道家思想,就把辕固生叫过来,可辕固生缺说“《老子》里的言论不过是一些平常的话而已,没什么了不起!”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作为道家铁杆粉丝的窦太后,她下令让辕固生去杀野猪。汉景帝知道后,偷偷给辕固生一把宝剑,让他刺杀野猪顺利一点。


《汉书·儒林传》:窦太后好《老子》书,召问固。固曰:“此家人言矣。”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人圈击彘。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


这件事虽然有点闹剧,但看得出来,窦太后的控制欲非常强,而此时,她不要再看别人的脸色,她想做的,基本都能实现。


但她的固执到了一定程度,甚至开始干预皇位继承人了


窦太后还有个小儿子刘武,刘武特别孝顺,每当听到母亲生病,他就吃不好睡不安,经常想留在长安照顾母亲。所以刘武也特别受窦太后喜欢,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


窦太后对小儿子的爱,真的是很深沉。



她曾对汉景帝说:我听说殷超人爱自己的亲属,所以传位给弟弟,周人尊重祖先,所以传位儿子,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到我百年以后,我就把梁王托付给你了。”


景帝大脑警铃一响,瞬间明白母亲的意思,他只是含糊回了一句:“诺!”


褚少孙补《史记·外戚世家》: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


窦太后从小家庭悲苦,因为穷,她们全家分离过,所以窦太后对家人的重视,是刻在心里的。


如今,自己的大儿子已经是皇帝了,那么小儿子将来也得当皇帝,这样才算爱家人。


可这只是窦太后的一厢情愿,在她眼里,这只是爱儿子的表现,可在大臣们眼里,这就是外戚干政,后果十分严重!



面对母亲的要求,景帝这个孝子没有反抗,但自有人替他说理,这个就是袁盎。对,又是袁盎,曾经替窦漪房出头的是他,如今反驳窦漪房的也是他


袁盎这次准备的反驳也很充分,他举例了从前宋宣公的案例。


宋宣公死时,把王位传给弟弟,这个弟弟做了国君,后来死了,又把君位重新传给哥哥宋宣公的儿子,结果这个弟弟的儿子就觉得不公平,认为自己应该继承父亲的王位。


这样一来一去,国家就出现了动乱。


窦太后一听,觉得似乎不妥,后来也不再提让小儿子当皇帝的事情了。


可以看出来,窦太后虽然有时不明白朝野大事,但她听得进别人的话,她的确恃宠而骄,但她的眼里还有法,还有祖制,这样的女人有权力欲,但不会造反。



总结:


窦漪房的好运是难得一遇的,好在,她没有辜负自己的好运。虽然她也经历过失明、失宠这些事,但童年的经历告诉她,这些和吃不起饭、与家人分离的苦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老天没有给她一个物质丰富的童年,她的内心始终缺了一道口子,所以她发达后,就用尽全力给家人最好的一切:


给兄弟们封侯,建议让小儿子当过皇帝,临终前把所有长乐宫的金银财宝,全部留给长女刘嫖。


她的一生,都在为了家人付出,也许某些方式干涉了政治,但她的出发点从不是扰乱朝纲,而是拼尽全力让家人过得幸福!


家人的幸福,才是她的圆满。

关注我@夜深人物,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




人到中年的窦漪房双目失明年华老去,汉文帝渐幸慎夫人与尹姬。

年轻时的窦漪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上了年纪之后就被汉文帝扔到了一边。

窦漪房,就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她乃汉景帝生母,窦氏身世坎坷,悲剧与幸运同在,从孤苦无依的宫人,再到大汉朝的皇后、皇太后与太皇太后,窦氏的人生也是传奇。

感情方面,窦漪房曾与汉文帝刘恒鹣鲽情深,但随着年华老去,她也失去了文帝的欢心。



从家人子到大汉朝的皇后,窦漪房的确曾经盛宠

窦漪房出身清河,从小就失去了母亲,而其父亲也在钓鱼时落水离世,成为孤儿之后的窦漪房又跟两个兄弟失散,辗转之下进入了汉宫侍奉。

吕后称制时期,将大量的家人子作为礼物赏赐给各诸侯王,窦漪房也在其中。

为了离家乡更近一些,窦漪房塞钱给内侍,希望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去赵国的家人子名单里,没想到她的钱实在太少,内侍根本没放在心上,最终窦漪房被送去了代国。

但窦漪房没有想到,这一次的阴差阳错,却成就了她的命运。

当时的代王刘恒,乃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其生母薄姬并不得宠,母子俩在汉宫谨小慎微行事低调,在刘邦驾崩后被吕后善待,得以全身而退。

刘恒与其母薄姬都是温和宽厚之人,窦漪房也的确是幸运,因为早年经历的苦难,窦漪房心思缜密温婉贤淑,加上容貌出众,很快就得到了刘恒的欢心



尽管被送去代国的家人子不止窦漪房一个,但她却是最得宠的,可以说是专宠。

《史记》记载:窦姬至代,代王独幸窦姬。

在窦漪房来之前,刘恒就有自己的王后,并且与王后生下了四个王子,这也看得出原本的王后还是很得宠的,可窦漪房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

刘恒的心思,几乎全都在窦漪房的身上,对别人根本就没有兴趣,之后,窦漪房连续生下馆陶公主与刘启刘武,一共两子一女。

不过,这里有个很怪异的事情,那就是刘恒的元配代王后。

刘恒毕竟是个诸侯王,但他的王后却没有留下任何姓名家世的信息,只是称作代王后,并且馆陶公主出生时,刘恒才13岁。

窦漪房在代国是专房之宠,那代王后的四个孩子自然是在此之前出生的,倘若这么说,那刘恒的初次为父年龄,实在是有点雷人。

不管怎么样,窦漪房在代国的时候虽然是个侧室,却深受刘恒的宠爱,刘恒的母亲薄姬也很疼爱窦漪房,年幼成孤的窦漪房并不识字,都是薄姬后来所教授



吕后崩逝之后,刘氏宗族与吕氏之间积累许久的冲突彻底爆发,由此引发诸吕之乱,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刘恒的王后意外离世了,刘恒也就没再册立王后。

不仅如此,在诸吕之乱基本平定时,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也纷纷夭折,窦漪房所生的刘启成为了刘恒实际上的长子。

刘恒最终被长安的群臣迎立为新帝,也就是汉文帝,在即位后不久,刘启被册封为太子,而窦漪房作为刘启生母,从代王侧室,直接成为了大汉朝的皇后。

与影视剧中描述的不同,窦漪房从没做过代国的王后。

窦漪房成为皇后,也算是母凭子贵,因为先是刘启被册封为太子,然后在薄太后的建议之下刘恒才让窦漪房以太子生母的身份入主椒房殿。

既然成了皇后,窦漪房的娘家也得以尊宠,其双亲被追封厚葬,而窦漪房的兄弟也被寻回加以厚待,窦漪房的封后经历,真的是灰姑娘逆袭的故事



人老珠黄色衰爱弛,窦漪房也不例外

在代国的时候,还有刚做皇后的时候,年轻时的窦漪房在刘恒眼里,就是人生挚爱,两人之间的感情也的确非同一般。

然而,刘恒并非专情之人,而窦漪房也无法青春永驻,时间改变了一切。

随着年纪渐长,窦漪房不再年轻美丽,她逐渐失去了刘恒的心,而刘恒终究也是个男人,他对窦漪房也没有那么专情,慢慢的,他喜欢上了别人。

尤其是后来,窦漪房双目失明,又因为长时间生病容颜憔悴,不复当年。

在典籍记载之中,文帝之后最宠爱的嫔御有两人,即尹姬与慎夫人。

刘恒对于慎夫人等的宠绝非是一时兴起,因为之后的刘恒出入宫苑,身边都带着慎夫人,甚至在宴会上让慎夫人的座次与皇后窦漪房对等。

若非盛宠,刘恒断然不会公然逾越礼法,让慎夫人与窦漪房平起平坐,而这也反映出了当时窦皇后的真实处境,那就是她已经失去了刘恒的宠爱



不过,比起当年的吕后,窦漪房也是幸运的,因为刘恒也没那么绝情,而慎夫人也不像戚夫人一般不识好歹,还算是比较识趣儿,何况慎夫人没有子嗣。

尽管失了刘恒的宠,可窦漪房毕竟有两个儿子,还有个女儿,刘恒膝下子嗣不多,窦漪房凭借着这几个孩子,地位也算是无可撼动。

更重要的是,刘恒虽说不爱了,可薄姬还是非常宠爱这个儿媳妇的。

薄太后非常喜欢窦漪房,而汉文帝刘恒又是出了名的孝顺儿子,窦漪房有婆婆庇护着,刘恒就算后来不喜欢了,也不可能将窦漪房怎么样。

面对刘恒的变心,窦漪房也坚持着自己的黄老之思,不争也不抢,毫不在意。

虽然被刘恒冷落,但窦漪房好像也根本不怎么在乎,或者说她也觉得没办法,而这样就一直熬到了汉文帝驾崩,窦漪房成为了皇太后



偏宠幼子,辅佐三朝的汉家守护者

文帝时期,其实窦漪房并没有发挥什么重要的作用,毕竟窦氏也并非什么大族,窦漪房也不是什么强势之人,所以窦漪房真正权倾朝堂,还是在景帝登基以后。

景帝继位后,窦漪房的弟弟窦广国与侄儿窦彭祖都被封侯,窦漪房成为皇太后。

相较于长子刘启,窦漪房格外宠爱女儿馆陶公主与小儿子刘武,尤其是刘武。

文帝时期,刘武改封梁王,作为皇帝唯一的亲兄弟,梁王极其富有地位尊崇,而窦太后还是觉得不够,最终竟然想让景帝册立刘武为储君,将来兄终弟及。

其实这也正常,虽然皇家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可窦漪房也是贫苦出身,刘武年少分封离开了母亲,窦漪房心里自然很思念。

对于刘启,由于母子俩在很多朝政事务方面意见不一致,常有冲突,所以感情比较淡。

偏宠溺爱幼子,算是窦漪房人生之中一个很大的不好的地方,尤其是窦漪房迫使景帝传位梁王刘武的事,但好在最终群臣反对,窦漪房也没有继续坚持下去



文帝时期,窦漪房如同花瓶,就算是在后宫,毕竟薄太后还在,窦漪房也不是说一不二。

到了景帝时期,窦漪房开始发光发热。

汉朝又尊母崇孝的传统,所以新帝登基太后监政非常正常,窦漪房也因此开始走向汉朝的权责中枢,这一时期的窦漪房,才真正发挥出在朝堂上的影响。

窦漪房崇尚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非常厌恶儒学,景帝虽然很想奋发有为,但因为窦漪房的存在也不好太过明显。

终景帝一朝,由于窦太后的缘故,深受景帝宠爱的诸位儒家博士没有被重用的。

景帝驾崩后,继位的汉武帝刘彻尚且年轻,因此成为太皇太后的窦氏实际掌握了朝堂,朝中大事都由长乐宫进行决策,武帝根本无法悖逆祖母的意思。

直到建元六年窦漪房驾崩,汉武帝才真正掌握朝政。

整体来说,窦漪房更像是汉王朝的守护者,辅佐了文帝景帝,又帮助年轻继位的汉武帝度过了最不安稳的交接时期,是个相当了不起的女人。





在西汉近两百年的历史上,有过两个非常有名的太后,一个是吕太后,一个是窦太后。其中这位窦太后,就是窦漪房,汉文帝刘恒的皇后。

虽然窦太后的知名度远远赶不上吕太后,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却要比吕太后厉害太多。因为,在吕太后去世后,她的吕氏家族就被人屠戮干净,而窦太后的窦氏家族,一直到东汉后期,都还是非常显赫的外戚。

最初,窦漪房只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在她14岁时候,因为面容姣好,被朝廷招募为宫女,后来分配去侍奉吕后。后来,吕后成为太后之后,欲将一些优秀宫女赏赐给各诸侯王,窦漪房恰好就在这其中。

当时窦漪房通过贿赂宦官,想分配到离家乡清河近的赵国,宦官得了好处满口答应。谁知道等到分配结果下来,窦漪房却被分配到代国,为此她悲伤难过好长一段时间。



但是,有些事往往就是让人意想不到,等到窦漪房到达代国后,代王刘恒一眼就看中她,随后把她封为美人。 不久,窦漪房就给刘恒生下一女两男,分别是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

不过,当时刘恒有自己的代王王妃,这位王妃还给刘恒生下四个儿子。所以从当时的情况下,窦漪房不要当皇后,就是当代王妃,都是遥不可及的事。至于她的儿子,就更没有希望成为世子。

但是,老天似乎特别眷顾这位农家女孩,先是刘恒的王妃突然病逝,接着她的四个儿子也全部都夭折,再接着就是吕后病逝后,功臣集团趁机诛灭吕氏,然后拥立刘恒为皇帝。就这样,刘恒成为大汉朝第三位皇帝。而在刘恒当上皇帝后的第二个月,大臣们上书请立太子。

因为代王妃的四个儿子都先后夭折,于是窦漪房所生长子刘启自然而然成为刘恒的长子,再加上刘启本身就聪明伶俐,所以他毫无悬念的成为大汉朝太子,而窦漪房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大汉朝的皇后。

从这次意义上说,窦漪房的成功,与其说是刘恒宠爱她的结果,还不如说是她的命好。



等到窦漪房坐上皇后位,她的好运似乎也就此走到尽头。她先是因为一场病导致双目失明,接着汉文帝又有了新的宠妃慎夫人和尹姬,从此对她愈发冷淡。

此时的窦漪房,只能孤苦伶仃的呆在自己的后宫中,哪里也去不了,汉文帝也是一连数月都不来看她一眼。唯一的慰藉,就是她的三个孩子经常来陪伴她,尤其是她的小儿子梁孝王刘武,几乎是天天服侍在她身边。

当然,还有更可怕在后面,当时慎夫人因为受到刘恒得宠爱而愈发骄横,甚至到后来她开始处处压制窦漪房,并要求在后宫中与窦皇后并起并坐,她得所有待遇都按照皇后标准,而刘恒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直到后来,大臣袁盎看不过去,他就以吕后和戚夫人的事情来劝谏刘恒,让他管一管慎夫人,否则后宫的尊卑很快就会乱套。而经过袁盎的解释劝导,刘恒也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错误,所以他及时纠正了这种现象,这才让窦漪房不至于更惨。当然,也避免了慎夫人的悲剧。

此后不久,汉文帝就因病去世,窦漪房的长子刘启即位,即汉景帝。窦漪房也由此成为皇太后,而此后22年,大汉帝国的真正掌权者,实际上就是窦漪房。




这天,吕后送了5个美女给代王刘恒。刘恒将他们上下打量一番后,便将目光看向容貌娇美,身姿婀娜的窦漪房。窦漪房被这炽热的目光羞红了脸。晚上,刘恒便召窦漪房侍寝。从此,窦漪房便圣宠不断!


说起窦漪房,那可是一个厉害的女人,她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生母,汉武帝的奶奶。也因为有她,得以让“文景之治”延续了足足39年。才能让汉武帝有足够的实力征伐四方。



那么这么厉害的一个女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她又是怎样从一个贫家女,一步步变身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的呢?


1“家人子”窦漪房

其实,在早年,窦漪房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子,父母去世得早,而长姐如母的她,便担起了照顾两个弟弟的责任。

年幼的窦漪房去了大户人家做丫鬟,干最苦最累的活,只为养活两个弟弟。

后来,皇上刘邦要充实后宫,13岁的窦漪房便以“家人子”的身份入宫。但却被分配到了吕后身边。

后来,吕后要送给各个诸王美女,窦漪房也在其中。本来窦漪房买通宦官将自己送去离家近的赵国,却被收钱不办事的宦官送去了代国。

为此,窦漪房郁闷了许久。

但有句话说得好,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当时,吕后送了5个美女给刘恒,但刘恒却偏偏看中了窦漪房。



她为什么会受到刘恒的喜爱呢?

其实,可能跟窦漪房当时的心境有关。当时,窦漪房因为被宦官坑了,不得已才来的代国。

而加上窦漪房本就没像其他女子一样,有那么强的上进心。

就如她选上“家人子”去伺候刘邦一样。窦漪房本就没有想着要去做刘邦的小老婆,只是想好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每月领银子养好弟弟就行。

而正是因为她当时的这种不争不抢,才让刘恒选中了她。

毕竟,吕后送来的人,有太大的可能是奸细,但刘恒又不能拒绝,所以只能宠信一个,选个没什么野心的,总比野心太大的要好。

而窦漪房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在得到刘恒的宠爱后,她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主动地去伺候婆婆薄姬。

不得不说,窦漪房这一步走得很漂亮,因为刘恒是一个很孝顺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以皇帝身份载入“二十四孝”的人。

所以,只要刘恒的母亲薄姬喜欢自己,那么刘恒那里就事半功倍了。这就是窦漪房的智慧。

很快,窦漪房就拿下了薄姬的芳心,薄姬很喜欢窦漪房,经常在刘恒面前夸她。并且当薄姬知道窦漪房不认识字后,还亲自教她写字。



而在一年后,窦漪房就生下了一个女儿,馆陶公主。几年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从生孩子的速度来看,能看出刘恒当时很宠窦漪房,但窦漪房却经常劝刘恒不要总是待在这里,要懂得雨露均沾。

薄姬听到这话后,更加喜欢窦漪房了。

吕后去世后,刘恒的王后和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离奇死亡。

这时,刘恒被长安的大臣们请去做皇帝。而窦漪房的孩子刘启就成了长子,被立为太子。当时,刘恒并不想立皇后,但在薄太后的劝说下,窦漪房母凭子贵,成为了皇后。

其实许多人都猜测,刘恒的王后是吕后的人,所以吕后倒台,王后就死了,而且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一个不剩。

其实想一想,还是细思极恐的。但为什么窦漪房也是吕后派过去的,她却没事,还成为了皇后?

其实这就是窦漪房的智慧,她知道,吕后这个老板只是暂时的,而刘恒是自己的老公,他好,自己才能好。

所以,在吕后活着的时间里,她并没有胡作非为,而是处处小心,处处讨好




2皇后窦漪房

窦漪房当上皇后,刘恒后宫的人也多了起来,对她也并没有以前那么宠爱了。但是窦漪房却并没有任何不满,反而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的所作所为,婆婆薄太后都看在眼里。薄太后念窦漪房的父母去世得早,便下令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且还她双亲建了园邑,一切礼法皆按薄太后父亲灵文侯的制度执行。

可见,薄太后有多喜欢她。

后来,窦漪房的两个弟弟找到了。姐弟相认后,抱头痛哭。刘恒也赏赐给窦漪房的两个弟弟许多财产和田地。

官员们见窦太后突然冒出两个年轻力壮的弟弟,怕她走了吕后的老路,便朝廷上奏,让皇上只给窦皇后的弟弟们赏赐田地金银,让他们做个富贵闲人就好。

当时,刘恒并没有表态,而是回去问窦漪房。想看看窦漪房的反应,窦漪房听后,没有表现出一丝生气或不满,而是笑着说:“这个建议很好啊!”并且,窦漪房为了防止弟弟们仗着自己的关系胡作非为,还请了两个德行很高的老师和弟弟们一起住。

而皇上赏赐给弟弟们的东西,窦漪房也尽量用自己的首饰月钱补上。

不久后窦漪房生了一场大病,导致她双眼失明。而这时候,刘恒却对她不闻不问,还有了一个新宠,慎夫人。

史书上记载:慎夫人,有美色,能歌舞,擅鼓瑟。


刘恒有多宠爱慎夫人呢?无论去哪里,刘恒都会带着她,并且还允许慎夫人和窦皇后平起平坐。

窦皇后也知道自己年老色衰,留不住帝王的心。对于刘恒的喜新厌旧,窦漪房看的很开,对于慎夫人的恃宠而骄,窦漪房也只是淡然处之。

一天,刘恒又带着慎夫人去游玩,官员按照惯例,把慎夫人的座位安排在和窦皇后对等的上席。

但中郎将袁盎见到,却立刻让侍从把慎夫人坐的座位撤至下席。见此,慎夫人不愿入坐,刘恒也当场甩脸,拉着慎夫人拂袖而去。只留下尴尬的兜漪房。

还是后来,袁盎私下找到皇上,告诉他,应该尊卑有序。并反问皇上,皇上难道忘了吕后是怎么处理那些夫人的?

刘恒听了这话,心里一惊,才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便将这话说给慎夫人听,慎夫人也害怕了,毕竟她无儿无女,也怕窦皇后秋后算账。

从此,慎夫人见了窦皇后表现的毕恭毕敬!

而对于丈夫的不喜欢,窦皇后始终表现得很淡然。因为婆婆喜欢自己,而自己的儿子又是太子,未来的皇上。所以皇上如果宠她,那是锦上添花,不宠她,也无所谓。

公元前157年7月6日,汉文帝刘恒驾崩。太子刘启上任,而窦漪房也成了太后。

说刘恒真的很喜欢窦漪房吗?其实我感觉并没有。因为刘恒对窦漪房始终是有猜忌的。

而就算刚开始的宠爱,也是碍于吕后的面子,不得不宠信一个人,而窦漪房就是那个幸运儿。

但从后来,刘恒对窦漪房所做的事,却看不出半点宠爱,让窦漪房当上皇后,是薄太后的提议,封窦漪房父母的,也是薄太后。

而刘恒对窦漪房却始终是试探,和怀疑



什么是真正的宠爱,就如刘恒对慎夫人,走哪里都带着她,并且还给她皇后的待遇。虽然最后收回,那也是为了慎夫人的安全才如此。

而窦漪房能够成为皇后,成为太后,主要也是因为她自己懂事。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太后窦漪房

而当窦漪房成了太后,便开始她的作妖之旅了。

可能是刘恒在的时候,她被压的太狠,当老公去世后,儿子成了皇上,她终于放飞自我了。

都说皇上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而窦漪房就是从一个老百姓成了太后的,她也爱自己的幺儿。

幺儿刘武要什么,窦漪房就给什么。甚至连皇位,窦漪房都让刘启死后交给刘武。

刘武因平定七国之乱有功,景帝摆酒席为他庆祝,而窦太后趁机逼景帝,将来把皇位传给梁王。刘启不敢违逆母后,只得嘴上答应,而大臣窦婴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让窦太后心里很不开心,并因此给窦婴小鞋穿,窦婴以生病为由要辞官。窦太后二话不说,直接在进出宫的名册上把窦婴的名字删了。

有一次,窦太后又提出景帝死后,让他传位给幺儿刘武。但这次提议又招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窦漪房才作罢。

刘武却因此恨上了那些反对的大臣,还派自己的手下杀了十多个反对的官员。

刘启查出来后,刘武忙找人去窦太后那里求情。而疼爱幺儿的窦太后丝毫不追究刘武的过错,并且让刘启也不要追究了。

注重孝道的刘启也没办法,只好答应。

没过多久,刘武上京请罪,又怕被刘启责备。便私下逃离队伍,躲去了姐姐刘嫖家里。

思念幺儿心切的窦漪房,没见到自己的幺儿,直接指着刘启的鼻子,哭着说道:“是皇上杀了我儿子阿!”

弄得汉武帝诚惶诚恐,连忙解释自己没有,但窦漪房却不相信他。后来,刘武背着刑具俯伏在宫廷门下,认罪自请处罚。刘启才松了一口气。

如果刘武真的出了什么事,那刘启真的就成了背锅侠了。

出了这些事后,兄弟两的感情已经出现了裂痕。

后来,刘武请求长久留在京城,而刘启不同意。刘武回到封地后,不久便郁郁而终了。

听到这消息,窦漪房倒地大哭,说道:“果然是皇帝杀了我的儿子啊!”并且不吃不喝,整天哭泣,弄得景帝也很头大。

后来还是刘嫖给景帝出主意,把梁国分为五个国家,刘武的5个儿子都封为王。窦漪房这才破涕为笑。

面对如此偏心的母亲,刘启心里也委屈(宝宝心里苦,但宝宝有苦说不出啊!)

等到景帝临终时,想要见自己亲娘最后一面,但窦漪房却不愿意去见他,原因竟然是窦漪房一直认为是刘启害死了自己心爱的小儿子。所以不愿意相见。

直到景帝驾崩,都没能如愿见到自己的母亲,真是可怜!

从这些事情里,可以看出,窦漪房很偏心幺儿。而且,还有点“作”,利用刘启的孝顺,胡作非为。

可能,是因为在自己老公刘恒那里过得太压抑,所以当有人愿意无条件包容自己时,就开始变得作了起来。

也不知道后来,她有没有后悔这样对待如此孝顺自己的大儿子。


4太皇太后窦漪房。

景帝刘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刘彻继位,这时的窦漪房,也不怎么作了。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但是朝廷大权却在太皇太后手里。

汉武帝想要推行新的政策,但窦漪房却不愿意,她很喜欢老子和皇帝的无为而治。所以对于汉武帝的新政总是被打压。

并且命令汉武帝,不论什么事都必须要告诉自己。

汉武帝很不愿意,便私下告诉官员,不要把朝廷上的事情告诉给太皇太后。

窦漪房听后非常生气,暗中收集推行新政的主要官员的错误,并将他们关进监狱,最后导致那两个官员自杀。

而一些参与新政的官员,都被免职,窦漪房还任命自己信任的人补位。并且将武帝推行的新政策全部废除。

有些人会认为窦漪房的做法太过激进,对汉武帝太过打压。但是对于当时来说,可能正因为窦漪房对汉武帝的新政的打压,才成全了更好的汉武帝。

因为,窦漪房知道,刘彻的新政是需要许多钱财去维持的。汉武帝想要扩张国土,攻打匈奴,但是那时候国家的经济只能打个平手。

而打个平手并不算胜利,所以窦漪房才一直压制着汉武帝。因为她知道,自己死后,汉武帝肯定会实行他的新政。所以窦漪房能压几年就压几年。

就如被雪压的松树,只有压得越狠,才能反弹得越高。

换种方法来说,也就是窦漪房对汉武帝新政的打压,而成就了汉武帝。

所以,总结窦漪房的一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精明的女人,总是能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而她也有自己的任性妄为,但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那都无伤大雅。

窦漪房的成功,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的运气,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她很清楚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并且能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




窦漪房即西汉的窦太后,汉文帝刘恒之妻,汉景帝刘启之母,汉武帝刘彻的亲奶奶,算得上是一代传奇女子。从身份卑微的宫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她只用了16年!

窦猗房也是平民皇后的代表,她的出身并不好,穷苦人家出身的窦猗房,能够一生平顺,受人尊敬,全因自己不争不抢!

窦猗房踏入皇宫的第一步,身份是宫女,那个时候的她只有13岁,因为人长得讨人喜欢,再加上小姑娘非常地机灵,所以当时的吕雉看中了她,成了太后的贴身侍女。

宫女如此之多,能够有些机遇,并不是窦猗房走了狗屎运,而是这个小姑娘脑子聪明,一副能够帮主子办事的模样,所以吕雉才让给予她机会。

吕太后将身边的宫女送到诸侯王身边之时,窦猗房也位列其中,窦猗房心想自己如果可以被分配到赵国的话,那么,自己就可以有机会找一下两个弟弟的下落,这两个弟弟在她入宫时就已经失散了。

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她被太监分配到了代国,邂逅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人刘恒。幸好窦猗房没有被分配到刘如意身边,不然的话,人生可就惨兮兮了。

窦猗房跟刘恒,从相遇到相爱,那是一段美好的爱情。

那个时候刘恒身边的女人并不多,算是没有那么地复杂,虽说代王妃被他冷落,不过,窦猗房并没有趁势爬上代王妃的头上,这样子的一个女人,因为自己心思比较温顺而单纯,所以自己没有给自己添麻烦,也正是自己的这种性情,使得当时的薄王太后对她印象相当不错。如果这个窦猗房恃宠而骄的话,薄王太后当时肯定不会让她那么顺利地登上皇太后这个位置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猗房得宠之后,失散的两个弟弟,最后也自己找上门来认亲姐姐。这对于从小缺乏亲情的窦猗房无疑使一件好事儿,窦猗房是个好姐姐,对弟弟们都很不错,一家人很幸福。

当窦猗房很幸福地享受这一刻之时,朝堂上有大臣向刘恒建言,说要派人管教跟监督皇太后的这两个弟弟,避免再一次发 生象吕雉干政的事情出来。刘恒只是觉得很为难,窦猗房是聪明人,她主动建议刘恒要听从这些臣子的建议,并约束自己的弟弟们。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窦太后蛮横一点霸道一些的话,这些大臣可就得倒大霉了。当然,她让自己的老公派人去管教自己的两个弟弟,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老公放一百二十个心。

很多人在羡慕这个窦猗房之余,都会说这个穷苦人家出身的女人,能够一生平顺,全因自己不争不抢。如果当时的窦猗房玩弄小聪明,处处为了争夺权利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有当时百姓心中的贤德美誉了,更不可能会得到刘恒的专宠,夫妻感情如此之好,全因窦猗房懂得经营自己的婚姻,这一点是值得人们去关注到的。

当然,后来在汉景帝死后,汉武帝刘彻年少无权,窦太后掌握过朝政大权,当时的窦氏家族也一度成为朝堂之上最有权势的外戚集团,汉武帝的新政也因为窦太后的阻挠一度进展缓慢,但毕竟是亲孙子,窦太后没有过分为难。

最终窦太后于汉武帝建元六,与汉文帝合葬霸陵,夫妻团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汉武帝   王后   长子   太后   皇上   大臣   太子   皇后   夫人   皇帝   弟弟   家人   儿子   母亲   两个   财经   刘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