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不能做太子,康熙帝听了为什么高兴?

太子与后妈私会,被康熙当场捉奸,老十四和老八随后也搞了大动作,用一张假的调兵符陷害太子调兵造反,一场云谲波诡的夺嫡之争正在悄然上演……


胤礽自掘坟墓前途尽毁,加上矗立在一旁的老八对太子之位又是虎视眈眈,太子这一次是在劫难逃,“废”位之事已成定局,小命也悬在了线上,最后装疯卖傻才保下一命。


太子一废莫过于烧心的就是康熙,儿子众多,皇位却只有一个,从内心的真实想法来讲,他压根就不想废除太子,无奈于这小子不堪重用,太不争气,

太子险些丧命

让人失望至极,也实在是被逼之下的无奈之举,因为太子一旦被废除就有可能让朝局陷入动荡,迎面而来的是满屏风雨,


太子在位时,老八一党就鬼鬼祟祟地搞了很多阴谋诡计,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储位的争夺,这下太子一废不仅他会跃跃欲试,


其他的皇子们也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和皇权带来的诱惑,各个心怀鬼胎,九子夺嫡大战因太子被废一事正式拉开了序幕。

康熙搞投票选举

康熙并没有明确立谁为太子,而是让大臣们推举太子,投票选举,这种选举方法看似公平而又民主,可是我们知道,


在古代封建社会下,向来就没有选举这回事,谁来当这个太子关键还得看康熙的意志,他设计这一出选举大戏不过是在试探皇子们的心罢了。


老十三因为太子之事受到牵连,被圈禁在宗人府,此时的朝局形势就如同笼罩了一层烟雾,康熙的内心也十分的矛盾和复杂,

太子连累老十三

也就是在大臣们投票选举太子的过程中,康熙找张五哥谈了一次心:


康熙:朕那么多皇子中间,你认为谁最好?

张五哥:十三爷最好。

康熙:因为他救过你的命?


张五哥:是,也不是。

康熙:嗯!怎么说?

张五哥:奴才绝不是因为十三爷救了奴才的命,奴才才会说十三爷好的,因为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来不暗中算计人,所以奴才才说十三爷最好。

十三爷不适合当太子

康熙:不,你认为他最好,那么也就是说你认为他最应该当太子了。

张五哥:人最好,并不一定就应该做太子。

康熙:嗯?这又是什么道理?


张五哥:就拿十三爷来说吧,他人太直,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

康熙:你这个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你怎么敢这么跟朕说话?

张五哥为十三爷求情

张五哥:回皇上的话,奴才不知道哪些话当讲,哪些话不当讲,奴才只知道应当对皇上讲真话。不讲假话。

康熙:对!对!对……朕要的就是真话,比如说王擅,当着满朝文武说朕的不是,但说的是真话,朕不难为他 ,你今天敢对朕说真话,朕要赏你。


张五哥:皇上要赏,就赏奴才一个天大的心愿,除此以外,奴才不敢受赐。

康熙:你说,说,朕答应你!

张五哥:奴才恳求皇上放了十三爷。

康熙:好个张五哥,你小小一个侍卫保起皇子来了,面子不小啊你,朕答应你!

康熙为选太子一事忧心忡忡

康熙为选太子之事一筹莫展开问,收到张五哥的答案之后,康熙舒展了潜伏在脸上的愁绪,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欢悦的神情。


张五哥的话大致有两点主要内容,第一个是肯定十三爷的为人,第二个为十三爷求情,这两件事不仅没有惹怒康熙,反而让他十分高兴,是为何呢?


一、张五哥句句真言,正好落到了康熙的心坎上


作为九王之尊的皇帝,那是高处不胜寒,孤家寡人一个。有几人敢在皇帝面前剖开心思说真话,康熙点了名字,

十三爷对张五哥有救命之恩

朝中除了王擅敢仗义执言之外,就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真要说第二个人就只有张五哥了,张五哥虽然和十三爷关系不错,


二人之间不仅是郎舅关系,而且十三爷对张五哥还有救命之恩,所以张五哥为十三爷说话,无可厚非,康熙也心如明镜,


自己的儿子什么性格,什么为人,在康熙的心中有一杆衡量的称,张五哥对十三爷的评价句句属实,并不夸大,

康熙听了张五哥的话龙颜大悦

让康熙心里最为高兴的点就是张五哥不仅讲了优点,还讲了缺点,优点是人最好,缺点是人太直,不会拐弯,不宜做太子。


作为一个小小的侍卫,能够真实地在皇帝面前评价皇子,实乃胆大包天。幸运的是,他的每一次答题都落到了康熙心中的正确答案之上,


答案中保持了一种态度,那就是两个字“真实”。十三爷是出了名的侠王,讲忠义仁孝,疾恶如仇,看重兄弟情谊,从不计较利害得失。

康熙认为老十三不适合做太子

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也正是康熙曾对这个儿子的评价。既然十三爷这么优秀,那么又适不适合做太子呢?康熙心中的答案是不适合,


张五哥的答案也是不适合,这与康熙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不适合的主要原因是性格。但是对于皇子适不适合做太子,


就算是康熙身边的宠臣张廷玉也未必敢照实说真话,如果说了就有可能惹火上身。自古帝王多疑,说十三爷不适合,那就有站队其他皇子的嫌疑。

张五哥说了真话

为了规避风险,一般人不会在康熙面前讲真话,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张五哥就照实说了,不仅没有偏私,


还句句落到了康熙的心坎之上,所以康熙甚为高兴,终于遇见了第二个敢在他面前讲真话的人。看来还是真话最能打动人心。


二、张五哥的话中埋了大bug


康熙问张五哥朕的这么多儿子中,谁最好!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十三爷最好”,按这种套路走下去,以他和十爷的各种捆绑关系,

康熙与张五哥谈心

接下来康熙继续发问:“你认为他最好,那么也就是说你认为他最应该当太子了?”,这一问张五哥肯定会站在适合当太子的角度作答,


我是这么认为的,当时的康熙也一定这么想,可这一次张五哥小子却没有按套路出牌,给出的答案让人大为惊讶,


那就是十三爷不适合做太子。皇子们已经在为争储暗流涌动,说得严重一点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皇位谁不想争一争呢,

老十三是张五哥的大舅子

再加上十三爷是他的大舅哥,张五哥难道就不想贪个国舅爷做一做么?只要有贪心和欲望张五哥就不可能讲真话,


所以张五哥在这里埋的大bug是什么?那就是让康熙看到了他是一个清醒的人,他答案的反转,触到了康熙的心弦。


张五哥虽然是一个小小侍卫,此番关于十三爷的作答,也算是表明了对康熙的忠心。一个人能不被形势所迷惑,不被诱惑所屈服,

张五哥做到了独善其身

不被欲望所左右,方能做到独善其身。在朝局并不明朗的局势下,张五哥可谓是给了康熙一剂强心药。对于太子的选择也有了更清晰的决策。


真是小小的人物心中有大大的能量啊!康熙能不高兴吗?有如此头脑清醒的一名侍卫陪伴在他的身边,当然是幸事一件。


三、给康熙送了梯子,下了台阶


康熙带着儿子们在热河围猎对于太了来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他与后妈的私情被康熙撞破;二是老十四和老八一伙人陷害太子造反。

康熙废除太子

这两件事叠加在一起,太子还有活路吗?太子陷入困境,只有老十三不怕受到牵连,仍然支持太子,并在老爹面前为太子说话求情。


而其他皇子则诬陷他和太子一起造反,康熙也以此圈禁了老十三。老十三会不会和太子一起造反,康熙心中早就知道正确答案,


他相信这个儿子的清白,太子也是被人陷害。只是碍于当时局势复杂,老十三那受不了冤的脾气必会硬杠到底,

老十三被圈禁


康熙只能选择暂时将他圈禁。从热河回到皇宫,太子被废,造反虽然是被诬陷,但他和后妈有一腿的行为却是事实,这样的结果也是咎由自取。


老十三被关才是真正的冤枉,可康熙一言九鼎,不能说关就关,说放就放。正在康熙犯愁之际,张五哥却很主动地给他送来了梯子,


他先是肯定十三爷的为人,然后又给出了不能做太子的真话,最后自己向康熙求情,希望赏他一个天大的心愿,

康熙实现张五哥心愿

康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让张五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愿,这个心愿的胆儿也真的是有点肥,居然是让康熙放了十三爷。


康熙听到张五哥的真话高兴,听到这个心愿就更为高兴了。这是给他搬来了梯子让他好下台阶啊!否则矗在那里,


无论是作为皇帝,还是老爹都下不来台。张五哥的话从侧面证明了十爷不可能参与造反,一个是十三爷的为人不允许,另一个是也确实做不了太子。

康熙想找台阶下

这些话康熙心里知道,但是必须借别人的嘴说出来,自己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所以康熙与张五哥的这一次谈完心之后,


十三爷就立刻被放了出来,真的是成全了张五哥的心愿,但事实上这也是康熙的心愿。他只是借张五哥的手放了儿子而已。


张五哥和他无缝对接,既聪明,也深懂圣心,解了心中的难题,康熙当然是笑逐颜开!张五哥真的是没有让他失望。

张五哥懂康熙心意

写在最后


张五哥对康熙的提问,称得上是优质回答,可以够得上满分100分。特别是那句“人最好,并不一定就应该做太子。”


这一句最为出彩。因为这一句话抛开了私情,抛开了贪欲,而是站在一个真诚的角度给予的真实评价,这也是康熙最欣赏张五哥的一点。


“真”在皇帝面前,是一种十分难得的表现,因为在朝廷中戴着面具的人太多了,敢于说真话的人屈指可数,张五哥耳目一新,

康熙发现张五哥与众不同



皇帝发现了新大陆,焉能不高兴乎!再加上说得既真又实,没有一点虚夸的成分,十三爷就是一个忠厚但又做不了太子的人,


张五哥的最大优点是在康熙面前不装,知道真相,还敢直言真相。在康熙的身边正缺少这样的人,发现了一个比较另类的品种,康熙高兴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可别小瞧张五哥说的这句话,这句话为康熙以后的一系列决策埋下了伏笔,康熙和张五哥这段对话是整个《雍正王朝》中最温情的一幕,看似一段很家常的对话,却道出了真实情感,皇帝和侍卫在宫禁森严的大内,拉着家常话,这是很少见的,因为从没有人敢跟皇帝说掏心窝子的话,其他的人更多都说的是颂圣话,比如皇上英明睿智自有主张,堪比尧舜,千古一帝之类的……

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这正说到了康熙的心坎上,十三爷本就是忠厚侠义之人,是有名的侠王,康熙还曾经亲口封十三爷为“拼命十三郎”呢,这个称号可以说是御赐的,十三爷也是康熙众多儿子中唯一一个敢对他说真话的人。康熙从和张五哥对话中回忆起了十三爷的很多好处,他也从张五哥身上看到了十三爷的影子。

张五哥本身就是一个忠厚老实重情之人,为了年迈的老父亲甘心被“宰白鸭”,结果幸运之神眷顾了他,十三爷和康熙在法场上救了他,他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他知道此刻应该对康熙说真心话,首先是报答十三爷的救命之恩,其次是为了报答康熙的知遇之恩。康熙正是看中了了张五哥的老实忠厚才把他选在身边做侍卫的,他身边需要对他说真话的人。

张五哥一个小小的侍卫为什么敢说这样的话呢?康熙听了为什么会非常高兴呢?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

康熙为什么囚禁十三爷

十三爷是和太子胤礽还有大阿哥胤禔一起被囚禁了,那么十三爷为什么要被康熙囚禁呢?我们来回顾一下整件事情的脉络。

话说康熙带着成年阿哥们还有一众大臣们会同蒙古王爷们来到了热河行宫狩猎,开始狩猎之前,康熙拿出了之前属于太子的一柄如意,这柄如意颜色接近明黄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康熙说了谁获取的猎物最多,那么这柄如意就赏给谁,这时候众位儿子们的眼睛都直了,太子的脸色很难看,四阿哥胤禛还是比较清醒的,他跪下对康熙说:这柄如意原本是属于太子的,儿臣们承受不起,可否另外拿出一件物品?

康熙似乎没有想到这一点,是真的没有想到吗?我看未必,这只是他对儿子们试探的一种手段罢了,四阿哥说完以后,康熙补充说了一句:我和太子不争这件物品,这样君臣分开,就没什么大碍了。

紧接着各位阿哥们展开了角逐,说话间,便见东边数十骑,北边一百余骑冲过来,马蹄在秋草间践踏着,掀起的枯草败叶,在半空中飞舞。东边是十三阿哥胤祥,北边是大阿哥胤褆,大阿哥胤褆带着儿子们和门人,一个个都挽弓搭箭,挥刀挺枪杀得浑身是血。草间的走兽有的血肉模糊,有的躺在草间挣扎、哀鸣,草地上汪了一摊摊血泊。

东北边是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二人,胤䄉疯了一样的在前头赶杀;胤禟在后堵截,收拾猎物,将野兽耳朵割了,挂在马屁股上。其中有不少猎物是胤褆和胤祥砍倒在地的,自然不少也成了他们囊中之物。

只是西边老八胤禩、老三胤祉毫无动静,野兽们乱过一阵灵醒过来,都发狂地向西逃窜。四阿哥胤禛信佛,守定了不杀生。只带着儿子弘时、弘历和家将牢守西北,闯入圈子的,一概生擒;逃掉的各听天命,绝不射猎。

一场围猎好似风卷残云,未末时牌便见分晓。通算下来,胤祥第一,胤禟次之。胤褆、胤䄉杀得精疲力竭,平分秋色各得第三。胤祉、胤禛得的最少,却都是些活物,缚成串儿献上。惟独老八胤禩一无所得。

八阿哥胤禩真的一无所获吗?显然不是,有老九、老十两个替他争呢,表面上老十三获得猎物最多,自然该是他得如意了,可蒙古王爷和其他人认为老八不杀生,应该得到如意,十三阿哥不服了,认为他偷奸耍滑,这时候机灵鬼四阿哥的儿子弘历站了出来,说道:猎物本来是让我们射杀的,我们是马上得的天下,所以十三叔应该得赏赐,并拍马屁说康熙是第一巴图鲁,最终这柄如意属于机灵鬼弘历了。

一场狩猎就这样收场了,但后续的角逐才刚刚开始,康熙因为白天的事睡不着觉,便翻了个牌子,一看是郑春华,于是准备去郑春华那里下下棋聊聊天,结果到了那里,发现郑春华屋里居然有男人,经过侦查得知原来是太子胤礽,气的康熙差点晕了。

接着康熙让人封了郑春华的住处,停用了太子印玺,并且召见所有阿哥到戒德居候旨,更蹊跷的事情出现了,凌普带着几千兵马擅闯行宫,康熙当机立断,命狼覃进驻八大山庄,经调查得知,原来凌普是奉了太子的手谕而来,这时候太子胤礽不知道跑哪去了,十三阿哥胤祥也不见了,于是康熙让其他阿哥辨认笔迹,众人一看不像太子的,老八一伙平时就不怎么待见老十三,老十首先说像是十三阿哥的字迹,他这么一说众人跟风似的都说是老十三的字迹,四阿哥胤禛双拳难敌四手,只能干瞪眼。

大阿哥胤禔乘着其他弟弟们不在的时候开始献殷勤了,他认为废了太子胤礽就该立他这个长子了,他提出所有事情都是因胤礽而起,干脆自己来动手替康熙除掉胤礽这个祸源,一切就平息了,康熙说你见识不凡啊,不怕后人说你残忍吗?大阿哥胤禔仍然不知天高地厚接着进言,康熙听不下去了骂道:就你这样的蠢猪也想当太子?

之后太子胤礽和十三阿哥胤祥出现了,康熙随之下令囚禁了老大胤禔、太子胤礽还有十三阿哥胤祥,囚禁老大、老二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囚禁老十三呢?

这其实也好理解,这是康熙的平衡之术,此时事起仓促,难保后面还有什么变数,他也知道那份手谕绝对不会是出自十三阿哥之手,很可能就是八阿哥一伙干的,但此时不能细查,得先稳定局面,并且十三阿哥此时是众矢之的,康熙派人问他话的时候,他还说了句:无情最是帝王家!

既然大家都说是老十三的手谕,并且老十三还陪着胤礽出去了一会儿,那么此时只能先囚禁了老十三,掩住众人之口,待回京再做处置。

康熙和张五哥对话背后的深意

回京以后,康熙正式废了太子胤礽,太子的师傅王掞不能够理解,王掞在朝堂上说话了,他说废太子的理由过于模糊,不能服众,请皇上明示之类的话,这康熙能明说吗?宫闺秘事,天家惨变怎么能明说呢?王掞据理力争,康熙还是没有明说,于是王掞言语间说康熙是昏君,但康熙并没有处理王掞,他知道王掞是个方正君子,所以选他给太子胤礽做师傅,并且王掞也敢于说实话。

后来就有了康熙和张五哥在雪地中散步聊天的对话,两个人就像在大街上聊天一样说的很随意,一问一答。

康熙道:朕这么多儿子,你看哪一最好呢?

张五哥脱口而出:十三爷最好。

康熙道:何以见得?

张五哥道:十三爷为人仗义,他能体恤下情,是好样的。

康熙道:就因为他救过你的命?

张五哥道:是,也不是,奴才绝不是说十三爷救过我的命就说他最好,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来不暗中算计别人,所以奴才才会说他最好。

康熙道:哦,你认为他最好,那么也就是说他最适合当太子喽?

张五哥道:人最好并不一定适合当太子。

康熙迟疑了一下道:嗯?这又是什么道理?

张五哥道:就拿十三爷来说吧,他人太好,不会转弯,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最好,却当不好太子。

康熙道:你这个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你怎么敢跟朕这样说话?

张五哥道:回皇上话,奴才不知道哪些话当讲那些话不当讲,奴才只知道对皇上说真好,不讲假话。

康熙一口气连说了四个“对”字,接着说:真话,朕要听的就是真话,比如王掞敢当着满朝文武说朕的不是,但他说的是真话,所以朕不为难他,你几天敢跟朕说真话,朕要赏你。

张五哥此时表情要注意了,显得很激动,快要哭出来了,说道:皇上要赏就赏奴才一个天大的心愿,除此以外奴才不敢受赐。

康熙双手放在袖子里问道:你说,说,朕答应你。

张五哥道:奴才恳请皇上放了十三爷。

康熙低头道:好你个张五哥,你小小一个侍卫居然保起皇子来了,你面子不小哇你。张五哥又磕头喊了一声皇上。康熙道:朕答应你。

张五哥道:真的?

康熙道:朕为什么要骗你,朕是天子,干脆就赏你一个天大的面子,你去放出十三阿哥。并且把随身的一个玉佩让张五哥交给十三阿哥。

康熙放十三爷真的是给张五哥面子?与其说是给张五哥面子,还不如说是顺水人情而已,他从和张五哥的对话中感受到了温情,作为帝王他是孤独的,很久没听到过这么温暖的话了,他其实也很重视这种温情,儿子们闹的不可开交,君臣相疑,父子相疑,兄弟相疑,此时张五哥说出了他最想听的话。

康熙也从之前的乱局中理清了思路,最重要的是他知道十三阿哥并没有犯什么错,只是无端被牵连,他最了解十三阿哥的为人,之前囚禁他是不得已,是一种平衡之术。

之后在朝堂上康熙和佟国维和演了一出双簧,狠狠的坑了夺嫡心切的老八一道,康熙当着众臣说要放了十三阿哥,佟国维说是不是要说个理由呢?康熙说:老子心疼自己的儿子要什么理由呢?这出双簧演的好啊。

佟国维是个老狐狸,表面上自己帮着八爷联络,暗地里让侄子隆科多去理藩院当差,就是为了接近十三爷好靠近四爷,这就是他的“热灶冷灶”一起烧的原理,凭借着这个原理,他们佟家一直保持着高贵的地位。

写在最后

康熙听了张五哥的话之所以高兴,是因为他听到了真话,感受到了温情,已经很久没人跟他说过这么家常温暖的话了,跟他亲近的人越来越少,以前的孝庄太后、苏麻喇姑、伍次友、魏东亭……一个个离他远去,现在面对着儿子们夺嫡的激烈场面,听到这样的话实属不易。

对于张五哥这样一个从平民做到侍卫的人来说,通过他的求情,康熙放出了十三爷确实是天大的面子。但康熙真的是给他面子吗?未必,这只不过是康熙高深莫测的帝王心术罢了,他给张五哥的只不过是个顺水人情罢了,他了解十三阿哥是怎么样的人,他曾经说过,如果自己有难,十三阿哥肯定是第一个出来救自己的人,所以,并不是张五哥的面子,而是他疼爱自己的儿子的缘故。

康熙和张五哥道这段对话也为他以后的决策埋下了伏笔,第二次废太子胤礽的时候,他一并囚禁了十三阿哥,就因为那句:十三爷为人太直,不会转弯,容易轻信别人。他第二次圈禁十三阿哥就是一种保护措施,这个他在临终前对四爷说过,其他人别没有猜透过他的这种心思,包括邬思道在内。




张五哥的一番话,其实是解开了康熙心中的一个心结,所以康熙听了张五哥得一番话,就赏给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答应张五哥的请求,释放因为受太子牵连正在被囚禁的十三阿哥胤祥。

康熙的心结,其实是一个“关于好人”的心结或者纠结。这个“心结或纠结”是因为康熙在第一次废黜太子之后下旨“公开推举新太子”,在面对新太子的“选票”一边倒的局面下产生的。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结或者说是纠结呢,我们还是从“推举新太子”说起。。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康熙四十七年,那个已经让康熙越来越失望和不满的太子胤礽终于被康熙废黜,在废黜太子之后,康熙下诏“公开推举新太子”。

康熙的这个决定,不仅是电视剧当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在正史上康熙在第一次废黜太子之后的确授意过上书房讨论推举新太子。

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立储制度一直存在,尽管这个制度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立嫡,立长,立贤”,但是历朝历代,立储的决策权一直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属于“圣心独断”,绝不徐其他任何人染指。康熙的这个做法实属罕见。

能够遇到这种“千年不遇”的绝好机会,康熙的皇子们都觉得自己的运气不错,大臣们居然有了决定储君归属的权力,那么皇子们就必然要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如何争取更多的选票上,而不可避免的忽视康熙皇帝的“圣心”。

康熙的皇子们当中,最兴奋和得最意的应该就是那个人称“八贤王”的八阿哥胤禩。以“仁德”著称的的廉亲王(当时还是郡王)在朝中大臣们当中有着非常好的口碑。这位亲和,儒雅,干练,沉稳的“八贤王”在相当数量的文武大臣的心目当中,就是一个“宽厚仁和”的皇子,也是他们心目当中最合适和理想的太子人选。

对于自己的人气指数,八阿哥胤禩还是有相当的自信,事实上他的确比其他的皇子在人气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志在必得的八阿哥胤禩绝对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各种活动。

八阿哥胤禩的功夫没有白费,他在推举太子的“选票数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皇子,形成这个优势的原因除了八阿哥胤禩的人气和口碑之外,他演的一出“江湖术士道破天机”和争取到了时任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顺便说一句,在正史上,八阿哥胤禩在康熙朝只是一个贝勒而非郡王,直到雍正登基之后,胤禩才得到“和硕廉亲王”爵位。而江湖术士的“预言”这出戏其实是大阿哥一手导演的,佟国维倒是真的死心塌地的支持八阿哥胤禩。

这个局面是康熙没有想到的。他本来对自己“公开举荐”新太子举措的掌控能力很有自信,同时认为已经做了近四十年的储君的太子胤礽应该口碑不会那么不堪,但是事实证明康熙的这两个判断都出了问题,首先,他发现自己对立储的决策权正在逐步的失去控制,同时让他更加紧张的是他对朝廷百官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正在被八阿哥胤禩逐步侵蚀。

康熙决定必须迅速的恢复对立储的决策权的绝对控制,同时也要迅速的打击八阿哥在朝廷上下官员当中的人气。

但是,康熙在下手之前还是感到了纠结,由纠结而产生了一个心结”——这个八阿哥胤禩在很多的大臣们的眼里是一个“贤德的好人”,是一个理想“皇位继承人”,并且在所有的阿哥当中,八阿哥胤禩的“好人”口碑是独一无二的。他在纠结,一旦处理了这个经过“民主选举”的“新太子”,向大臣们怎么解释?为什么“好人”就不能当太子?

在一次独自散步的过程中,他和贴身侍卫张五哥聊起了“好人”这个话题,他问张五哥在他眼里谁是“好人”。张五哥的回答很真实:十三阿哥胤祥是好人。

张五哥这么说,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十三噶胤祥救过他的命,说起来张五哥也算十三阿哥胤祥的“舅子”,所以康熙会这么理解:你说十三阿哥胤祥是好人是因为他就过你的命?张五哥的回答却是出乎康熙的意料:

十三阿哥的确救过我的命,但是并不是因为救过我的命我才说他是好人……接着张五哥历数十三阿哥胤祥的忠心,侠义,正直。康熙问到:你说十三阿哥胤祥是好人,那就是他最适合当太子了?

张五哥的回答更加让康熙感到吃惊:好人不一定都适合当太子,十三阿哥是好人,但是他太讲义气,太过刚直,容易得罪人也容易被人利用,所以十三阿哥是好人但不适合当太子。

康熙对张五哥的回答非常的赞赏!他觉得张五哥无意间解开了他的一个很大的心结,那就是究竟要选什么样的皇子来当未来的皇上。当然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人才是最佳人选,所谓“宽厚仁德”也只能是“哗众取宠”,最终无法解决他已经非常清晰的感觉到的“吏治腐败,弊政积累,国库空虚,税收不畅”的根本问题。估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康熙决定了立即结束“推举新太子”这个闹剧,同时复立胤礽为太子,让局面趋于稳定之后,有利于他对他的这些个皇子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度观察,但是通过张五哥的话,他已经在内心坚决的否定了那个“宽厚仁德”的“八贤王”胤禩。

康熙高兴之余,就赏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答应了张五哥的请求,让他去亲自奉旨释放正在被囚禁的十三阿哥胤祥——一方面他本来就挺喜欢这个“有情有义”的儿子,另一方面也是释放一个信号:废太子胤礽已经得到了自己的原谅。

但是,八阿哥胤禩此时正在兴头上,得意之余对于这个重要的信号,居然视而不见,按照九阿哥胤禟的话:放出来又怎样?还不是八阿哥遥遥领先?但是,老奸巨猾的佟国维却敏锐的感觉到了“风向”的根本变化,当他试探性的问康熙:释放十三阿哥胤祥总得有个理由吧?康熙回答:朕心疼儿子了,这个理由行吗?

佟国维觉得大事不好,自己已经掉进了一个大坑,估计十有八九爬不出来了。但是佟国维的老谋深算还是让他很快的在不利的局面下,迅速的和康熙达成交易,用配合康熙打击八阿哥胤禩为条件,通过退出权力中心的代价保住佟氏家族的地位和荣耀——他的侄子隆科多上位替代他成为佟氏家族的代表。

张五哥尽管是一个佃户出身,机缘巧合做了康熙的贴身侍卫,但是此人却不简单,见人见事看得很透,他说十三阿哥是好人,同时说好人不一定能当太子,其实是想尽力的保护他的这个恩人,他在康熙身边耳濡目染,对“推举新太子”的险恶看得还是比较清楚,因此本能的想让十三阿哥胤祥远离这个险恶境地。

然而,康熙却在张五哥的话当中感受到了另外的一层意思,那就是“好人不一定能当太子”——这个心结算是打开了。




多智多妖的邬思道都赞赏张五哥为人,毫不夸张的说,张五哥是一个最纯净的人,重情重义犹如一股清流一般的难得。康熙是一代帝王,对人性的把握早已炉火纯青,张五哥的直言不讳说中了康熙的下怀,更是敲醒了康熙做出一个“政治表态”。

《雍正王朝》中,张五哥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和图里琛一样,都是康熙皇帝身边的一流高手。张五哥为人忠孝仁义,有胆有识。为了父亲牵扯到“刑部冤案”,本是一个将死之人,却被忠厚侠义十三爷救下,保住了自己的小命,就是因为张五哥的这份孝心,康熙留他在身边当侍卫。

康熙曾说了这样一句话,十三爷古道热肠,侠义豪爽,为人太单纯没心机。所以张五哥的一番真话说到康熙心坎上去了,康熙从张五哥身上,也正看到了十三爷胤祥的影子。其次,张五哥是忠孝之人,当然不会忘了胤祥曾经救过他的命,能在皇帝面前为十三爷胤祥“美言”,就是在报恩。康熙大为震惊,张五哥小小侍卫,竟然有这么高的见解,正是他的一番话帮康熙解开了这一大心结。

有何心结?当然是暗里涌动的皇位之争啊!

在张廷玉的明示暗示下,康熙总算完成“刑部冤案”的处理,更是完成对太子胤礽的保护。于是,康熙决定带领所有皇子前往热河狩猎。

在热河行宫,康熙就对外宣布太子病了,这次来热河觐见的蒙古王爷由八阿哥胤禩接宴。老八胤禩此时从未像现在一样,距离太子之位如此之近。

看似一场平常的秋狩,其实一场暗斗即将发生。蒙古王公给太子进献宝物,太子却称病不出。而本该由太子代替皇帝赐的宴,也改由八皇子胤禩代赐,对于局势敏感的王公自然会认为太子即将被废,而八阿哥是众大臣看好的一位皇子。

围场上,诸位皇子使足了劲万马奔腾,为了争夺那把明黄如意,八阿哥虽不善于涉猎,但他功于心计,将猎到的猎物全部活捉,不予杀生,想在康熙那里博得一个“仁慈”的美誉。

康熙默不作声,听着侍卫汇报的狩猎情况。他问这把如意应该赏给谁?一位蒙古王公说应该赏给八阿哥,八阿哥宅心仁厚,非其他阿哥所能及的。这番话一出,众臣都一一附和,此时康熙不置可否,有点把控不住局面,这时弘历用他的稚嫩的抗议反驳了蒙古王公,更是替康熙解了围,深得康熙龙心大悦,最后把如意赏给了弘历。

一场秋狩,一把如意,百官们与众多皇子展现的淋淋尽致。看似演如意,实际上康熙开始试探这些皇子对储位的看法。

这次秋狩太子也意识到康熙对他的失望和不满。太子胤礽始终没有反省,又开始“作死”,在和郑春华幽会时,还被康熙撞个正着,太子自从出事后,情急之下立马逃走,并没有跟康熙解释和忏悔,而是第一时间找四爷和十三爷胤祥帮忙,胤礽知道他的太子之位已经是岌岌可危。

这不但给了十四爷胤禵有机可乘,还仿造太子调兵手谕调来热河驻军,给太子背上“行宫”罪名,也几乎同时坐实了胤礽的调兵事实。

十三爷卷入太子风波被囚禁

为了避免皇子夺嫡之争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康熙对于太子胤礽的保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朝局稳定。太子出事那晚,这个消息尽管康熙已经做了封锁,但是有些皇子还是得到了消息,在这时候对太子落井下石,为了扳倒太子。

首先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就在这时候对太子落井下石,并用手谕调凌普两千人马前来八大山庄“护驾”,这就成为了压垮胤礽太子之位的最后一棵稻草。对于凌普带兵“护驾”,康熙十分震惊,拿到调兵手谕后,康熙想着,太子会不会因丑事暴露,来一次“背水一战”?这时也不容康熙再三思索,必须当机立断。

除了太子和十三阿哥胤祥,其他的皇子都跪在戒得居门前互相观察,凌普的兵也要妥善控制,八大山庄的防务也必须可控可靠。在此时,心细的张廷玉暗示康熙,这张调兵符有可能是假的,康熙也心领神仔细看了看,果然这调兵符是假的。

调兵符是借太子名义发起的,那么这个造假的人想必就是其中一个。所以康熙叫诸位皇子都跪在戒得居门前保护他,就算谁想谋反,想必也是按捺不住,早晚都会显露出狼子野心。

康熙知道这些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灯,查也查不出,跪久了,必定狗急跳墙互相揭发。果然,大阿哥胤褆急不可耐跳出来了,这时还故作献殷勤,嚷嚷着要代康熙杀了太子胤礽,康熙瞟了一眼老大胤禔说:“就你这蠢猪还要当储君?”老大胤禔瞬间就地蒙圈了!

这次热河之行,正给康熙敲响了警钟,知道这帮如狼似虎的儿子不好对付,觉得有必要狠狠教训一下他们!首先众多的人矛头都指向十三爷胤祥,理由是依附太子谋反。就这样十三爷也被牵连圈禁,此时的康熙是如何想的?

这就是康熙皇帝的制衡之术!

胤礽马上被废,十三爷胤祥仗义舍命相陪,康熙要是下令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以胤祥的个性,肯定会据理力争,为其打抱不平,证明胤礽没有调兵谋反,有可能再次引起混乱。

康熙关押胤祥,是为了平衡局面,并不是因为他参与过“调兵”,康熙出于对局面稳定的考虑,谁也不能相信,要隐藏自己的所有心思和打算罢了,更出于对皇权稳固的考虑。稳固了自己的皇权,才能让自己理清思路调查这“调兵”事件背后的真相,所以必须先控制住诸位皇子的活动范围,等回京了再慢慢收拾这帮儿子。

张五哥的一语点醒康熙

回京之后,康熙宣布废黜太子,把三个皇子:废太子、十三爷、大阿哥都圈禁起来。重新推选新的储君,在举荐新太子的过程中,康熙差不多成了孤家寡人,对于满朝官员都一致推举老八,康熙更对八阿哥反感,想必“调兵”之事一定跟八阿哥脱不了干系。帝王最害怕的就是皇权被人架空,胤禩的影响力让康熙有点忌惮。

后来,康熙理清思路后,觉得他做出废黜太子之事过于草率,发现下面儿子野心勃勃,有些阿哥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择手段,觉得很寒心。就在康熙为此心事重重和张五哥散步的时候,张五哥的一番话点醒了康熙的一大心结。

康熙问张五哥:“诸位皇子中,哪个最好?”这种问题,即便是换了张廷玉和佟国维也是赶忙揶揄过去,想必也不敢正面回答。

但是张五哥毫不犹豫地说:十三爷!

康熙把头转向他问:因为十三爷曾经救过你?

张五哥也很诚实的说道:是,也不是。

康熙便问:“那你的意思太子之位最适合十三爷了?”

谁知道张五哥说:“十三爷为人忠厚,直来直去,又容易轻信别人,容易被人利用,好人不一定能做好太子。”康熙对张五哥的回答颇为满意,在这个关键时刻,能这样和他说实话的人太少了。

在九个皇子中,十三阿哥胤祥是一个心怀坦荡行侠仗义的人,侠王的这一称呼可谓是实至名归了!之所以被康熙下令圈禁起来,是因为帮助太子说话。胤祥是一个孝子,康熙内心也很喜欢这个十三爷,就是十三爷不理解他的用心。所以为了平衡当时的局面,只暂时将他圈禁起来。

张五哥并没有因为胤祥的圈禁就过河拆桥,对十三爷感恩戴德,关键时刻还想着救下胤祥,康熙见张五哥这么重情重义,龙颜大悦说,要赏赐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

皇帝要赏天大面子,张五哥眼珠子都亮了

张五哥说:既然要赏,就赏奴才一个心愿吧。其他的奴才不敢奢求。

康熙道:好,朕答应你。

张五哥:奴才唯一的心愿是,恳求皇上放了十三爷。

康熙:好大胆子张五哥,竟然打起保皇子的主意来了?

一脸懵逼的张五哥:皇上,奴才?

康熙:朕答应你!

张五哥一脸的质疑:当真?

康熙:朕是天子,为何要骗你?干脆赏你亲自去接十三爷。(然后把玉佩交给张五哥。)

张五哥激动流涕:喳。

康熙:嗳,嗳,嗳,快去办差,哭什么?

张五哥激动的边哭边退。

康熙能够给张五哥的一个天大面子,是因为康熙皇帝身处高位,最难听到的就是实话了,所以在高兴之余也就想要奖励他,也顺着张五哥的心愿,趁着这个时机放了被圈禁的十三皇子。其实也是给自己台阶下,做一个顺水人情。

佟国维见康熙要放十三爷,有点措手不及,质问康熙,以何种理由放了十三阿哥胤祥?康熙狠狠甩出一句:朕心疼自己的皇子受委屈,这个理由足够了吗?由此可见,康熙借张五哥的实诚,借坡下驴放出十三爷,要了康熙天大的面子的,不是张五哥,而是康熙真心喜欢十三爷胤祥。

结语

康熙皇帝非常欣赏张五哥,自古以来,无孝子不忠臣,犹如一股清流一般的张五哥,对老十三的重情重义让康熙很满意。康熙看到自己的儿子们相互争斗,非常的寒心,张五哥能站在他的立场跟他说真话,对于晚年的康熙当然是求之不易。可以说,张五哥跟图里琛一样,都是康熙皇帝身边的一流高手。

—END—


(图片来源网络)




答:真话,康熙帝听到了真话!

作为一代帝王,整天在深宫大院很难听到真话,看到真情。

四阿哥胤禛曾经向自己的父皇康熙帝表示过想当一个孤臣,那么在太子失德的这个节骨眼上,康熙对未来的皇储问题已经有了打算。

那康熙帝心目中的皇储到底是谁,那就是皇四阿哥胤禛,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又要做孤臣,正合父皇康熙帝的心意。

为此;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因为他与四阿哥胤禛走的太近了,要成全四阿哥这个未来的孤家寡人的孤臣,康熙帝暂时把十三阿哥圈禁。

下面有康熙帝与张五哥在散步的时候对话,康熙帝听到了真话:
康熙帝问张五哥:朕那么多皇子中间你认为谁最好?
张五哥答到:十三爷最好了!

张五哥接着说道,因为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忠厚讲真话!
张五哥亦步亦趋的说着:
人好不一定最应该做太子,张五哥这真是讲了心里话。
这也是张五哥说的!
张五哥对皇上是绝对忠诚的。
张五哥没有想到,康熙帝就要真话
借此,张五哥他向康熙帝求情了!
康熙帝感觉到张五哥的幼稚与真情,更感到今天听到的不易。
张五哥干了一件大事,胆大包天!
康熙帝心痛儿子,借张五哥的话,又送张五哥一个好大的人情。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面子,小小的张五哥哪里懂得帝王心术。
这真是让张五哥措手不及。
张五哥激动了!康熙帝竟然答应了

这就是帝王心术,就是康熙帝高兴以后做了让你想不到的事情,让你惊讶之余还有惊魂未定。

老皇帝的心不是哪一个人能猜得出来的!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圭海四记 @石头有话说 @史论纵横 @炒米视角 @历史茶坊 @剧作家会文 @颍州小史官 @杨角风发作 @车逻辑的逻辑 @论史 @老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热河   太子   雍正   王朝   阿哥   如意   皇子   忠厚   奴才   侍卫   心结   皇上   真话   康熙   皇帝   好人   面子   儿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