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很多人都认为西汉的灭亡,王政君难辞其咎?

历史这东西,有时候我很想砸烂它,因为它很不公平,比如它对王政君就太过于恶毒了。历史虽是个爱打扮的小姑娘,但它可以粉饰却很难篡改,比如王政君,她的原貌就放在那里,就看你有没有“剥落脂粉”的功力。

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王政君的出生很神奇,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预言,她家这个地方645年后会出现一位“圣女”。王政君刚出生就有人旧事重提,宣称这位圣女就是王政君。

果然,645年后的公元元年,汉哀帝驾崩,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之身垂帘听政,圣女预言成真了。

不过,王政君在当“圣女”之前却差点成了“剩女”。

原来,圣女的命太硬,早年她连续聘了几位未婚夫,结果都等不到进洞房,男方全都被阎王爷收走了,其中一位还是大名鼎鼎的东平王(汉元帝的弟弟)。

连王爷的命都镇不住她,这种女人谁敢娶?于是王政君一直熬到18周岁都没能嫁出去。

眼看女儿就要砸手里了,她老爸王禁愁死了,找了个算命的给她卜了一卦。结果瞎先生道破天机:此女大贵,哪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

王禁一听大喜,看起来俺闺女真的是“圣女命”啊,于是将她送入宫中为“家人子”。

“家人子”就是备选的秀女,有可能被皇帝相中,大多数会沦为宫女,王政君差点成了后者。

又一件神奇的事发生了,无心选秀的汉元帝随便在一排女人中指了一下,无意中指上了王政君。就这样,“圣女”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神奇继续,当时汉元帝宠幸了十几个妻妾,七八年没生一个儿子,王政君却一枪中的,给汉元帝生下长子刘骜。

母以子为贵,占了先机的王政君被立为皇后,刘骜当上了太子。

不过后来汉元帝后悔了,他一点不喜欢王政君,而是宠爱宫女出身的傅昭仪。于是他绞尽脑汁,企图废了刘骜,改立傅昭仪的儿子刘康为太子。

傅昭仪是王政君一辈子的克星,这个女人是个心机婊,狠毒、自私、无知、霸道。王政君母子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岁月,那时候汉元帝眼看着就要驾崩了,却不让皇后和太子接近,天天跟傅昭仪母子腻歪在一起。

后来,大臣史丹拼死闯宫,以出色的说话技巧警告汉元帝,如果他要是想易储,包括他在内的大臣们将不奉诏。

奄奄一息的汉元帝被迫低头,打消了易储的决定,汉成帝刘骜才在最后一刻惊险登基。

其实那都是汉元帝和傅昭仪利令智昏,此时王家的势力已经非同寻常,王政君的哥哥王凤就掌管着卫尉,假如汉元帝易储,他的圣旨都出不了皇宫。

让人感动的是,汉成帝即位后,王政君对傅昭仪母子采取了以德报怨的态度。她丝毫没有追究傅昭仪的恶行,还给予了他们母子最高的待遇。汉成帝还把刘康留在京城生活了很长时间,甚至一度打算立他做皇储。

因为汉成帝无子,所以刘康死后,汉成帝最终还是决定立刘康的儿子刘欣为太子。

等到刘欣即位后,老妖婆傅昭仪仗着孙子是皇帝,竟然不顾王政君的恩情,反过来对王政君进行各种迫害。

首先,王家人全部被逐出朝廷、赶出京城。当时王莽已经是大司马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王政君为了不与傅昭仪产生冲突,勒令王莽主动辞职,王家人全部退出朝堂。

接着,傅昭仪破坏礼法,企图压王政君一头。按照古代礼法,汉哀帝已经被过继给了汉成帝,王政君就是他的亲奶奶,而傅昭仪只是藩王的母亲。

王政君仁慈,特批傅昭仪进京。结果“农夫与蛇的故事”上演,傅昭仪进京后就逼迫汉哀帝反咬王政君。在祖孙俩的联合运作下,刘康被加上了“皇帽子”,傅昭仪也被册封为“皇太太后”,傅氏子弟全面掌控朝政。

更来气的是,傅昭仪居然当众称呼王政君为“老妪”(老太婆)。

汉哀帝在位的六年时间,王政君可谓受尽了世态炎凉,她过着半软禁的生活。但年近七旬的她却表现出了超然的生活态度——不争不抢,唾面自干,如同得道的高僧大德。

大概是连上天都看不下去了,终于收了这对祖孙,汉哀帝驾崩时才24岁,没留下一儿半女。

当时满朝恐慌,汉哀帝不光无后,还把大权给了一个叫董贤的男宠,并承诺把皇位传给他。

大臣们谁也不敢做主,只好请求王政君出来主持大局。

王政君这辈子从来不干预政治,这会儿被迫走到前台,她能怎么办?于是老太太一边收缴董贤的大印,一边令大臣们推举一人代替董贤执掌朝政。

结果大臣们众口一词:王莽。

就这样,王莽又回到帝国的统治中心,从此走上了权力的顶峰,最终在举国拥戴下完成了代汉。

当王莽称“假皇帝”的时候,王政君才预感到大事不妙,她虽有心阻止,但却回天无力。王政君最后唯一的抗争,就是将象征皇权的玉玺生气地摔到王莽的面前。

王政君的晚年有点悲凉,尽管王莽对她这个姑姑竭尽讨好之能事,也给予了她最高的尊崇,但大汉帝国毕竟亡在她手里。就这样,她在对王莽的无尽诅咒中离世,终年84岁。

表面上看,是王政君一手摧毁了大汉帝国,著名的思想家王夫子甚至大骂王政君是“老妖”。

不过我认为,这些评价很不公平,西汉帝国的灭亡跟王政君没有一毛钱关系,相反她是一个值得后人尊敬的伟大女人。

  • 一,王政君原本就不是政治家,也从来没有政治野心,她无需对帝国的灭亡负责。

纵观王政君的一生,除了汉平帝即位后她有短暂的垂帘听政外,她从来没有涉足政治,也从来没有干预政治的图谋,尽管她有这个条件。

汉哀帝即位后,如果不是她主动退让,以王家的势力,完全具备架空汉哀帝的实力。事实上,汉哀帝清洗王家的时候,连傅家人都看不下,朝中有很多人公开指责汉哀帝太过薄凉,对不起汉成帝。

所以无论凭实力,还是凭德道制高点,王政君都可以压制住汉哀帝。她却令王莽辞职,令王家人全力配合,主动退出。

汉哀帝却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这是王政君的责任吗?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被迫主政,她没有贪恋权力,而是让大臣们推选执政大臣,之后她就握在橡皮图章退养,从来没有干预过朝政。

你能把国家败亡的责任,推给这样一位女人吗?

  • 二,王政君的个人品行无可挑剔,她的善良、谦让、谦虚值得我们尊敬。

事实上,我每每读到王政君的事迹,除了感动就是敬佩。这个女人的胸怀博大到让那些争权夺利的大人物、蝇营狗苟的小人物,甚至为一毫一厘争得面红耳赤的普通老百姓都汗颜。

她这辈子真的很像一位修行的高僧,傅昭仪给她带来太多的痛苦,她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原谅。

有人说,老太太为她的弟弟们没少争利益,要不然哪来“一日五侯”的咋舌之举?没错,王政君确实也替娘家人争过利益,但那是她应得的。

给舅舅封侯是西汉的传统,不是王政君发明的,不能因为王政君的弟弟太多就认为她自私,相反,她已经很节制了。

首先,她的八个兄弟分了三批才全部封侯。第一批两人,是她的同母兄弟;第二批五人,是她的异母兄弟;第三批一人,是已经故去的弟弟(即王莽的父亲),历时7年。

其次,她还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苟宾,王政君曾经试图也给他封侯,却遭到了汉成帝的拒绝。王政君不服:当年汉武帝不也给母亲的同母异父弟弟田蚡封侯了吗?汉武帝可以封田蚡,你怎么就不能封苟宾?

汉成帝说:汉武帝这么做本来就不合法。王政君一听“不合法”,只好就认了,没有为难儿子。

汉成帝有个嫔妃叫班婕妤(班固的祖姑),当时遭到赵飞燕姐妹的迫害。王政君无力干涉儿子的私生活,但却将班婕妤接到自己身边,替她充当了保护伞。

翻看史书,王政君一生没有任何污点,她一生简朴,为人和善,这样的女人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 三,汉帝国的灭亡是历史的潮流,王莽代汉绝非王政君的责任,甚至跟王莽无关。

如果有人非要把王莽篡汉的责任推到王政君身上,只能说这是历史的无知!

首先,外戚政治是西汉的政治模式,怪不得王政君。

确实,如果不是因为王政君,王莽不可能掌握帝国最高权力,也就不可能篡汉,但这怪得了王政君吗?

其次,王氏家族轮流执掌最高权利,责任在汉成帝。

汉成帝是个懒政的皇帝,他自幼就形成了对舅舅们的依赖。从骨子里讲,汉成帝对大臣们并不信任,他虽然与舅舅们也有矛盾,但总的来说,他就像个没断奶的孩子,始终离不开舅舅们。

其三,王莽上位有身份原因,更是士族阶级力推的结果。

外戚身份对王莽来说是一块敲门砖,不是全部。事实上,王莽这个人确实太牛叉,他有能力、有德行、有理想,所以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追随者。

在王莽被贬出京城的六年里,全国众多的读书人跑到他的封国,不离不弃。所以汉哀帝驾崩后,以孔光为首的朝廷老牌政治家们都一致推选王莽出山主政。

王莽代汉,是全国的士族阶级、汉家的宗室子弟、普通老百姓一致推崇的结果。所以我一直认为,王莽是唯一一个被选举的皇帝,说他篡汉不准确。

这些跟王政君有关系吗?事实上王政君是不赞成王莽代汉的,姑侄俩为此几乎势不两立。

其四,西汉灭亡,士族阶级的沦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西汉末年,作为中流砥柱的士族集团未老先衰,他们集体进入学术怪圈,集体腐化堕落。

我举个例子,我们熟悉的凿壁偷光的主角匡衡,这人信谶纬学术,迷信得很,常常用一些云山雾罩的思想指导政治实操。

比如黄河泛滥,他以及一批人都认为,水灾是因为咱们德道滑坡了,不用治理黄河,只需要修德水患自然消除。结果导致黄河连续十几年多次决口,搞得民不聊生。

当时有个民族英雄陈汤,以一己之力,千里奔袭干掉了匈奴单于郅支。但他此举并未得到朝廷的认可,属于矫诏行事,因此产生争议。考虑到陈汤的壮举太伟大了,所以朝廷还是打折奖励了陈汤。

这位匡衡先生,居然一直咬住陈汤不放,十几年不停地弹劾他,最好终于把陈汤搞得流放了才安心。这位自诩道德高尚的伪君子,最后因为投靠宦官、非法侵占土地4万亩而被废为庶人。

这就是西汉末年士族集团的真实写照,孔光这种推卸责任,不敢担当的人都算是好人了。

所以,西汉的灭亡跟王政君毫无关系,它是士族集团分化历史中的必然环节,把责任推卸给王政君,我只能说很无知、很无聊!




王政君就是王莽的姑姑,从良家子一直做到太皇太后,历经七任皇帝。早年王政君两次订亲,结果未婚夫都在成亲之前死了,自己也落了个“克夫”的名声。

王家也是名门,祖上是齐国的王族田氏,秦统一六国,怕招来杀身之祸,改姓王。王政君的爷爷王贺是汉武帝的绣衣御史,负责司法工作,父亲王禁也是子承父志。

王政君的第一门亲事是许家,第二门亲事是东平王要娶她为妾,结果没过门,未婚夫都暴病而亡,这也影响了一个姑娘的名声。父亲王禁没办法找个相士给王政君算算,相士却告诉王禁她女儿是“当大贵,不可言”。

比嫁给东平王还贵?那就剩下皇帝了。不管怎样,相士的话让王禁有心培养王政君,教她识文断字,琴棋书画。王政君18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多才多艺,温婉懂事的姑娘,被父亲送进宫,当了良家子。

此时西汉的皇帝是汉宣帝刘询,国力也达到了巅峰,可以说王政君看到了西汉最为强盛的一段时光。王政君进宫后的一年多太子刘奭宠爱的司马良娣突然暴毙。太子觉得司马良娣死因蹊跷,有可能是其他姬妾下得手,所以对身边的女子一个也不见。

汉宣帝得知消息,就让第三任皇后王皇后从新来的良家子里选一些陪伴太子。王皇后挑了5个美女,王政君就是其中之一。皇后的面子不能驳,刘奭随口说了句:其中一个还行。于是离太子最近,穿着艳丽抢眼的王政君被送到太子宫门口。

刘奭礼貌性的接受了,巧的是,那么多姬妾七八年没有一个人生育,而王政君很快就怀孕了,还生了一个儿子。汉宣帝对这个皇太孙那是宠爱有加,亲自取名刘骜,字太孙。王政君立刻晋升为太子妃。

刘奭和王政君看上去也是十分般配,兴趣爱好也相投,但是感情的事很难说,刘奭一生都没怎么喜爱王政君,也可能是皇后挑的原因,如果两人偶遇,也许就不一样了。

刚当太子妃3年,公元前49年,汉宣帝刘询驾崩,汉宣帝生前已经不满意,认为太子太柔仁,甚至明言:乱我家者,太子也!但是刘奭是他和结发妻子许平君所生,不忍心废掉。汉宣帝要是像康熙活的那么长,结果也不好说。

刘奭有惊无险的继位,王政君顺理成章被封为皇后,儿子刘骜被封为太子。王政君当皇后时,有一件非常出名的喜事:昭君出塞。

说王政君难辞其咎,应该从教育儿子说起,刘骜喜爱饮酒作乐,已经到了被刘奭厌弃的地步。汉元帝刘奭当上皇帝后十分宠爱八面玲珑的傅昭仪,并生育一子刘康,对这个儿子是十分宠爱,也动了废太子刘骜的心。

王政君一直都不得宠,儿子如果被废就真的完了,她找娘家人商量,王家找来一个人帮忙,这个人叫史丹。

史丹是谁?他祖父的妹妹就是卫太子刘据的史良娣,汉宣帝刘询的奶奶,史家对汉宣帝有养育之恩,有了这层关系,刘奭继位后也是非常信任史家。

在汉元帝病重之时,史丹甚至以死谏保住了刘骜的太子之位。但是刘骜爱喝酒宴饮的毛病一直没有改,不得不说缺乏管教。

王政君第二个责任就是,过度提拔娘家人,王家兄弟都封了侯。公元前33年,刘奭病逝,王政君终于不用过着谨小慎微的日子,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太后。更幸运的是,汉成帝刘骜宠爱的班婕妤也是一个贤淑的女子,王政君对这个儿媳十分满意,平静的日子过了好些年。

然而随着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进宫,后宫那是变天了。班婕妤是抗击匈奴名将班况的女儿,一个大才女,什么都会,就是不会赵氏姐妹的那套风情,她是淑女。

多年后,班婕妤的侄孙班固写《汉书》用“骄妒”形容赵氏姐妹。被迷得神魂颠倒的汉成帝刘骜没几年就让图谋皇后之位的赵飞燕得逞,许皇后被废,聪明如班婕妤直接搬去太后宫里居住。

幸好赵氏姐妹没有生育,省了一场夺嫡大战。整天纵情声色的刘骜也死在了声色上,刘骜可能没有汉武帝那样的天赋异禀,但也曾想平衡各方势力,管理好朝政,奈何母亲把娘家看得比他还重。

王家一门七侯,儿子刘骜成了摆设,无所事事,更加沉迷酒色来打发时间。王政君最小的弟弟英年早逝,出于怜爱,王政君请封弟弟的儿子,这个孩子就是王莽。这也打开了西汉灭亡的阀门。

刘骜没有子嗣,王政君的老情敌傅昭仪又杀回来了,傅昭仪的孙子刘欣被立为皇帝,史称汉哀帝,贡献了有名的“断袖之癖”典故。

王政君是太皇太后,傅昭仪是帝太太后,赵飞燕是皇太后,刘欣的亲妈丁姬是帝太后,这后宫关系是相当复杂,傅昭仪见到王政君就喊她老太太,这让王政君非常难受。

然而,刘欣仅仅做了7年皇帝,25岁就去世了,傅昭仪也先后去世,长寿的王政君借着娘家的权势,对后宫也来了一遍大清洗,清理了太后赵飞燕、哀帝傅皇后以及傅昭仪和丁姬娘家势力,直接冲进未央宫拿走传国玉玺,把丈夫的另一个孙子9岁刘衎(kàn)立为皇帝,自己垂帘听政。

可以说太皇太后王政君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可是她资质平庸,绝不是吕后、窦漪房之辈,所以朝政大事小事都听大司马王莽。王莽谦恭待人,让很多人觉得他是汉室的救星,是“周公转世”。谁知小皇帝长大了根本不听王莽的,对他着实反感。结局就是小皇帝暴毙,司马光《资治通鉴》里说是王莽在皇帝酒里下毒。

此时王莽已经不再需要姑姑王政君,他立2岁的刘婴为帝,自己是“假皇帝”,王政君不肯把玉玺给王莽,恨命一摔,玉玺碎了一角,毕竟是姑姑,王莽捡起来,又拿去补了补。3年后,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王政君亲眼看着侄儿灭了西汉,内心可谓五味杂陈。为了讨好姑姑,王莽给她修建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王政君内心自责,在忧郁中度过了5年去世,享年84岁,遗命是与丈夫汉元帝刘奭合葬。

王政君死后10年,王莽被杀。再过两年,刘氏子孙建立东汉。王政君在汉宫66年,没有像班婕妤、赵飞燕那样被爱过,没有像卫子夫、上官皇后那样远离朝政,也没能破茧成蝶成为吕后、窦漪房那样的主政太后。可是她还是想去碰一碰,谈何容易。




历史上的太后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没能力也不想干政的,比如汉文帝的老妈薄姬。第二种是有能力却不想干政的,比如顺治皇帝的老妈孝庄太后。

第三种是没能力却想着干政的,比如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太后。第四种最可怕,那就是有能力也想着要干政的比如武则天、邓绥、慈禧、刘娥等等。

其中第三种是最可恶的,为什么?因为她们没什么能力,却偏偏要想着干政,这不是瞎胡闹么?结果导致自己和王朝都没有好下场,王政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王政君是三朝老太后,资历没的说。

汉宣帝刘询我们非常熟悉,就是乌龙闯情关里的刘病已,这大兄弟做了皇帝以后,的确有一套,成为了西汉少有的明君圣主。

可是在教育儿子方面,刘询却有些不太给力。刘询的儿子刘奭,是他和民间的结发妻子许平君所生,许平君被霍光的老婆毒死以后,刘询为了纪念许平君,便将刘奭立为太子。

刘奭成为太子以后,一口气娶了十几个老婆,他最宠爱的司马良娣死前告诉刘奭,是他的其他老婆诅咒了她。为此刘奭再也没有碰过这十几个小妾。

无奈之下刘询只好又给刘奭找了一个媳妇儿,那就是王政君。此前刘奭一直生不出儿子,老婆再多也生不出,可是王政君一来就给刘奭生了个大胖小子。

刘奭还没来得及高兴,刘询倒是乐开了花,亲自给孙子取名为刘骜,并且时常带在身边。很显然,刘奭这个太子的位置是稳稳当当的了。


汉宣帝刘询死后,汉元帝刘奭登基称帝,他媳妇儿王政君便被册封为皇后。刘奭本来不喜欢王政君的儿子刘骜,可是想起汉宣帝对刘骜很好,也就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1. 汉元帝刘奭去世以后,汉成帝刘骜登基称帝。从此王政君开始了自己的太后生涯。汉成帝刘骜在赵合德和赵飞燕姐妹俩混合双打之下,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儿子。
  2. 王政君只好做主将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哀帝刘欣。这是她第二次做太后,汉哀帝讨厌王家人,所以汉哀帝时期王家的势力是低落到谷底的。
  3. 此后汉哀帝早逝,王政君果断再次夺权,将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立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平帝刘衎。这是她第三次做太后。

如果再加上王莽后来立的孺子婴,那么王政君可就是正儿八经的四朝太后。但是越往后,王政君越觉得不对劲,因为老王家在王莽的带领下,走上了不归路。


王政君在汉哀帝死后夺权,葬送了西汉王朝。

早在汉成帝刘骜称帝以后,王政君作为太后,便将自己的哥哥王凤弄到朝中,成为了大司马大将军,大权在握。此后又将弟弟王崇封为安成侯。

此后王政君又加封了一系列老王家的子孙后代,比如著名的五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此外,王政君的弟弟王曼死的太早,没有封侯,所以她就把王曼的儿子王莽封为了新都侯。

一人得道全家享福,老王家在西汉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可是大司马王凤过于霸道,似乎认为天下就是他们老王家的了,

可惜汉成帝早逝,汉哀帝刘欣上台以后,老王家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因为刘欣不是王政君的子孙,所以他更加希望把自己的外戚力量扶植起来。


为此汉哀帝开始打击老王家,他将自己的祖母傅氏和母亲丁氏都加封为太后,俸禄待遇和王政君相同。此外又将老傅家和老丁家的外戚弄到朝中做官,以此来排斥老王家的人。

岁余,成帝崩,哀帝即位。太后诏莽就第,避帝外家。哀帝初优莽,不听。莽上书固乞骸骨而退。上乃下诏曰:“曲阳侯根前在位,建社稷策。侍中太仆安阳侯舜往时护太子家,导朕,忠诚专一,有旧恩。新都侯莽忧劳国家,执义坚固,庶几与为治,太皇太后诏休就第,朕甚闵焉。其益封根二千户,舜五百户,莽三百五十户。以莽为特进,朝朔望。”又还红阳侯立京师。---《汉书》

当时大司马已经是王莽了,果断被汉哀帝给驱逐了。此后汉哀帝也早逝,王政君果断夺取了朝中大权,让王氏子孙纷纷掌管各处机要,并且将兵权给了王莽。

王政君的这一操作,还是比较老辣的,当然了她是三朝太后,这么做自然不会有人反对。可是王政君万万没想到,王莽这家伙也有称帝的野心。


王莽称帝,完全是王政君一手促成的。

王莽掌握了兵权以后,哪里肯随意放手呢?于是他一面把王政君的马屁拍足了,一面开始培养属于自己的力量。

等到汉平帝死了以后,孺子婴被王莽立为皇帝,可是他岁数太小了。于是大臣们纷纷劝谏王莽学习周公辅政。

王政君虽然觉得不妥,可是已经没有本事阻止王莽了。王莽手握兵权,在朝中又有那么多党羽,王政君显然是控制不住他了。

明年,哀帝崩,无子,太皇太后以莽为大司马,与共征立中山王奉哀帝后,是为平帝。帝年九岁,当年被疾,太后临朝,委政于莽,莽颛威福。红阳侯立莽诸父,平阿侯仁素刚直,莽内惮之,令大臣以罪过奏遣立、仁就国。莽日诳耀太后,言辅政致太平,群臣奏请尊莽为安汉公。---《汉书》

此后王莽果然篡位登基,建立了新朝。他派人去向王政君索要玉玺,结果王政君把王莽臭骂了一顿,甚至将玉玺扔在了地上,摔掉了一个角。后来三国时期,孙坚从洛阳枯井里找到的传国玉玺,就是缺了一个角的。

虽然王政君一再反对王莽称帝,可是王莽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王政君十分孝顺。84岁的王政君去世以后,王莽给她好好料理了后世,将她与汉元帝合葬在了一起。


总结:王莽明白,没有王政君就没有他王莽。

王政君的例子,给了武则天很大的启发,她明白侄子不可能像儿子一样亲密,而且侄子也不会承认姑姑在本朝的地位。

王政君做太后,本身是没错的,人家凭本事生出了皇帝,自然可以做太后。可是他在汉哀帝死后,带领老王家的人夺权,这件事却造成了王莽乱政的结局。

所以说西汉的灭亡,王政君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因为是她们家的外戚,灭掉了西汉,建立了新朝。

参考资料:《汉书》




当然,孝元皇后王政君难辞其咎!选两位史学家对她的评论:

  1. 汉朝史学家班彪:孝元后历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2. 近代史学家蔡东藩:孝元皇后无傅太后之骄恣,又无赵氏姊妹之荒淫,亦可谓母后中之贤者,乃过宠王莽,使其罔上行私,得窃国柄,是则失之愚柔,非失之骄淫。莽知元后之易与,故设为种种欺瞒,牢笼元后于股掌之中。迨弑平帝而元后不察,迎孺子而元后不争,称摄皇帝,假皇帝而元后不问,徒怀藏传国玺而不欲遽给,果何益耶?要之妇人当国,暂则危,久则亡。元后享年八十有余,历汉四世不自速毙,宜乎汉之致亡也。

都是说王政君妇人之愚柔,过宠王莽,对朝政实则不闻不问,汉室已经易位,光是抱着玉玺不给有何用。蔡东藩说的更尖酸刻薄,活了八十多,还不知早早地去死,致汉天下亡!

其实我认为是王政君性子过于平和,换句话说就是懒惰,麻木不仁,只愿享受不愿操心,对自己亲生的儿子汉成帝刘骜尚且如此,何况后来的几个小皇帝跟她更没什么血缘关系!

先说说王政君的来历:父亲王禁(后追封阳平侯),是一个廷尉史,贪杯好色,姬妾成群,所以王政君有兄弟八个,姐妹四人,王禁共有十二个孩子。母亲李氏为正妻,生子王凤,王崇,王政君。李氏好妒,不堪忍受王禁姬妾众多,与王禁离异,改嫁苟宾,生一子苟参。

李氏怀王政君时梦月入怀,及政君长,聪明漂亮,十四五许婚,未嫁夫亡,东平王欲纳为妾,又是还未嫁东平王即死。其父王禁惊异,请人为之算命,言贵不可言。王禁乃让政君习学各项才艺,十八岁送入宫中,为家人子。

当时皇帝是汉宣帝刘询,太子为刘奭。刘奭最宠爱的司马良娣病故,临死时,告诉他自己是被刘奭其他姬妾诅咒而亡,刘奭恨这些姬妾,从此不亲近她们。

宣帝刘询见儿子如此很着急,就让皇后从家人子中选几个美女让刘奭挑。皇后宫中设宴,安排了五个美女让刘奭挑,刘奭心不在焉随便指坐的最近的王政君。

王政君当晚便送入太子宫中,一幸而孕(福泽深厚之人往往如此),生下一子。宣帝非常高兴,亲自为皇长孙取名刘骜,经常带入宫玩耍。

宣帝崩,刘奭即位,就是汉元帝,立刘骜为太子,王政君为皇后。可是王政君为人中规中矩,汉元帝并不喜欢她。生下刘骜后,基本无宠。

汉元帝宠爱的是傅昭仪,喜欢的儿子是傅昭仪生的定陶王刘康,汉元帝认为刘康类己。

太子刘骜本来勤谨好学,后来贪恋声色,汉元帝几欲废刘骜立刘康。这时刘骜的大舅舅王凤,找到大臣史丹进谏,不可废长立幼。汉元帝又考虑到刘骜是先帝最喜欢的孙子,王政君也确实没什么过错,才放弃废刘骜的念头。

看,外戚势力也是少不了的,没有王家出力,刘骜想保住太子之位都难!

元帝驾崩,刘骜即位,就是汉成帝。成帝即位后更加耽于酒色,建造霄游宫,飞行殿,云雷宫,供自己淫乐!

我认为这是王政君犯的第一个致命错误,刘骜就因纵情声色,差点被废,作为母亲难辞其咎,而后为什么还不加约束,放任自流呢?

刘骜刚即位时,有个男宠叫张放,′少年殊丽,性开敏'。刘骜与他行坐一处,还封为中郎将,后来大臣们,包括刘骜的舅舅们纷纷上书,放逐张放,成帝放他出去就想他,召回京,大臣们又上书,又放逐,反反复复。放逐时成帝还经常给他写信,直到赵飞燕姐妹入宫,成帝才彻底放弃他,张放思慕哭泣而亡。

成帝后宫,刚开始独宠许皇后,生有一子一女,俱早夭。后来宠爱班婕妤,生有一子,也早夭。这也是汉家气数将尽,人丁不旺。

现在回头说说那个汉元帝宠爱的傅昭仪,元帝死后,傅昭仪随子定陶王刘康到了封国,就是定陶傅太后。其实傅太后与王政君在没出嫁之前就有仇,后来同为汉元帝的后、妃。汉元帝虽然宠爱傅昭仪,刘康还是没能继承帝位。

但傅昭仪并未死心,她处心积虑地要对付王政君母子。她把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先后送入汉成帝宫中,汉成帝果然为之着迷,赵飞燕用尽手段扳倒许皇后,成帝立赵飞燕为后。

赵飞燕为何身轻如燕,赵合德为何肌肤胜雪,靓丽动人?就是傅太后从小就给两人服用息肌丸,那息肌丸主要成份就是麝香,她们姐妹俩自然不会生育。

赵氏姐妹不会生育不打紧,关键是成帝只宠她二人,尤其是赵合德把成帝迷的神魂颠倒,成帝对她言听计从,赵合德不允许他亲近别的女人!

但汉成帝太好色,无孔不入,后宫中还是有别的女人怀孕了。有个女官曹姬生下皇子,就被赵合德毒死了,婴儿下落不明。后来许美人又产下一子,赵合德撒泼打滚不依汉成帝,非逼着汉成帝掐死自己的亲生儿子!虎毒不食子,汉成帝连禽兽都不如。

这里才是要追究王政君责任的地方,你作为皇太后,皇帝的母亲,你是干什么吃的?成帝没有儿子你不着急吗?天天睡大觉去了,你关心关心后宫的动静好不好,曹姬怀孕了,许美人怀孕了,你能把她们接到你太后宫中,好生保护起来吗?汉成帝没有儿子,国本不固,这才是重中之中。

成帝无子,傅太后贿赂成帝的舅舅王根,还有赵合德,想立她的孙子刘欣为太子。刘欣就是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康已经病死,唉,刘邦的子孙都是短命鬼。

汉成帝终于死在了赵合德的床上,说她们姐妹罪该万死也好,千刀万剐也好,但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汉成帝绝后是事实。刘欣即位了,就是汉哀帝

汉成帝在位时,沉溺声色,他的舅舅们是更替轮流掌朝中大权,王氏一门五将十侯,权倾朝野。哀帝即位后,扶持祖母傅太后与母亲丁太后两家的势力,尊傅太后为帝太皇太后,与王政君待遇一样,尊丁太后为帝太后。王家势力暂退一射之地。

哀帝即位不久,就与汉成帝一样的毛病,沉溺声色,有龙阳之好。哀帝的男宠董贤,′断袖之廦‘,这个典故就是说的哀帝与董贤。哀帝甚至让董贤做了大司马。之前的大司马是王莽

该说说这个王莽了,王莽是王政君二哥王曼的儿子。王政君的兄弟个个封侯,想着死去的二哥可怜,就追封为新都侯,由王莽袭爵。王莽善于伪装,深得他的叔伯好评,姑母王太后也很喜欢他,让他官至大司马。哀帝即位后,男宠董贤做了大司马,王莽卸任,回到他的封地南阳。

哀帝二十四岁短命而亡,王政君命王莽立即进京。王政君问董贤如何治理哀帝的丧事,董贤就一男宠,况且年轻,什么也不会,答不上来。王政君就说王莽办理过先帝的丧事,让他帮你操办吧,随后罢免董贤大司马之职,王莽继续做他的大司马,王氏子侄也相继官复原职,朝政大权又回到王氏一族手里。

随后,王莽野心澎涨,先后立了汉平帝,孺子婴两位幼帝,而王莽也从摄皇帝,假皇帝,到真正称帝。

当王莽派人来找王政君要传国玉玺时,王政君气的把玉玺砸在地上,崩坏一角,可是,有什么用呢?汉家天下已经易主!




当然不是。

西汉被王莽取代是偶然。因为没有王政君还会有李政君,孙政君。

但西汉出现问题,被取代是必然。

必然在哪里?

因为公羊学派占据统治地位。

公羊学派代表人物董仲舒:

公羊学派是儒家中最激进的团体,号称要不断为华夏族寻找圣王,而且要扩张,散播华夏文明到周边。

公羊学派战斗力强悍,汉宣帝公然在石渠会议上偏袒《谷梁》学派也无用。

石渠会议:

汉宣帝之后连续几个皇帝表现太差,公羊学派最终认定伪装的王莽是道德大儒,符合自己的圣王标准,发动48万人联名上书,要求重用王莽来革新朝政。

知道汉代读书很难嘛?

王莽:

48万士子官员,可以说已经代表天下几乎一半以上的士绅,这个炸弹,炸得朝中大臣勋贵、刘姓宗室话都不敢说。王莽也正因为这个背书才获得了代汉的政治基础。

王莽获得政权后,被迫进行改革,试图贴合公羊学派的理论,结果全面失败。也就被公羊学派所抛弃了。但代汉之初王莽可是众望所归,天下都在敬仰,等待王莽创造奇迹出来,没人敢于反对。

东汉之后公羊学派逐步式微,主要原因就在于王莽改革失败,古文学派《左传》开始崛起,到东汉末期,公羊学派基本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西汉   定陶   王莽   公羊   哀帝   婕妤   玉玺   朝政   学派   太后   大臣   太子   皇后   皇帝   儿子   财经   王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