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谁将继续盘踞十大城市?

青岛




城市发展与城市的区位条件、产业特征、人才和科技状况等有密切关系,其中,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支撑条件,产业的变动和节律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增长与衰退、扩张与收缩、资本的流入与流出,也决定着城市的地位。因此,城市要想确保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唯有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引领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一是要有足够强大的产业基础,支撑城市居民就业和财税收入,确保城市正常运转;二是要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体系中拥有引领性行业,因此,扶持发展一流的企业或行业是确保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三是要有完善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包括产业投融资、人才培育、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这一点对于城市发展更重要;最后是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包括营商环境、产业管制等。

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十强城市的变化,在1978年,前十位城市是上海、北京、天津、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广州、大连和武汉,不难看出东北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分量很重,排前十位的城市东北就占了4个,这几个城市在当时也是中国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30年过后,到2009年前十位变成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天津、重庆、杭州、无锡和青岛,东北的四个城市全部掉出了前十位,深圳、苏州、杭州、无锡和青岛成为进入前十位,这几个城市也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到今年即2018年上半年,前十位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和杭州。无锡和青岛被掉出了前十位,而成都和武汉进入了前十位。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所致,如果能及时转型,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就能稳定城市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否则就会掉队。未来十年哪些城市还能盘踞前十位,同样与这些城市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有关。我认为未来前五位变化不会太大,但后五位变数较大,还有希望挤入的城市有郑州、青岛、西安等。




十年之后,中国将发生巨变!我就现在的发展趋势预测新十大城市将是;一,京津加雄安新区将连为一体,而成大京都,冠不可撼。二、粤港澳将无缝对接,只因一国两制而分四地,强者恒强,其中香港、深圳和广州三市仍列在十大内之四五六。三、沪苏通也将浑然天成,上海大亚坚不可摧。四、武汉将因开发中西部而异军突起,升居第三,最具想象力。五、台北新北将不分你我,将是中国事实上的十大之一,只因统一之期和人口之限,而暂憾列十大之外。六、成都因人口剧增,开发西部战略彪炳史册而排第七。七、重庆也因人口和三峡及开发西部和链接西安而可居前十。八、西安将因开发西部,西咸合一,重振雄威亦可位傍前十。九、南京、杭州、长株潭和郑州将平分秋色而角逐。如果南京和抗州因为再次腾飞很可能同时胜出,重庆和西安就要竞争最后一个名额了。有实力问鼎的还有青哈大沈四城,就看变数了。十年之期毕竟不短,一个马云就足以提振杭州,难说大连万达们和青岛青啤们就不能再创辉煌!只图个精彩纷呈,热闹非凡。盼大伙们都来懂景未来。




一座大城市的综合实力靠的是软实力与硬实力,评比的指标有政治地位,GDP总量与人均,产业,科研创新,城市规模,基建设施,教育,交通枢纽,卫生环境,医疗,人文历史,军事地位,旅游,金融,人均收入与消费。

中国现在的经济结构正在逐步转型,由以前的外向型对外经贸为主转变为拉动内需消费和产业升级为主,一旦中美贸易战全面开打,沿海城市经济会受到影响GDP增速放慢。沿海很多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快要发展到头了,这些发达地区的高房价都是人口增长与其他因素推动的,所以未来一段时间中西部是中国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美国只有2%的人口从事农业确滋养全国3.25亿人并且还多余农产品可以出口赚钱。中国只有再多发展建设十几座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才能完成五六亿的农村人口转移,整个中国只有走完城市化进程全部人口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我们国家的人均GDP才会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明年会实行GDP统计新政,国家统计局会用新的计算方法统一进行核算统计,明年GDP挤完水后各城市的排名还会有变化,浙江和湖北今年就已经开始实行统计新政试点了。

香港暂不排列也许十年后都会超过香港。北上广就不用说了。定位决定地位,深圳未来多少年都会是中国前四,深圳的发展就是中央zf全力支持的结果,设立进出口海港及保税区,设立深交所,还有国家投资建设带动港澳投资以及招商(华侨城 招商局 中信集团 保利 华润 中集集团 中海外发展集团等等太多的央企和国企)。如果这些政策和资源放到厦门或汕头一样可以进中国前十。天津是老牌城市底子好政治地位和工业基础好,但经济结构转型还没完成,未来几年经济增速不会太高,不会挤出前十,但会退后。重庆在没有分离四川省从新中国成立到至今都是中国前十城市,直辖市的地位加上《长江经济带规划发展纲要》确立的龙尾地位(龙头上海 龙腰武汉 ),实力一直靠前。武汉经济结构基本转型成功,经济不在主要依赖传统的钢铁汽车,已经布局了各种高端附加值产业,各种实力下面有数据自己看。因为西部地区还落后许多,成都有国家政策支持今后扶持力度还会加大,人均GDP低,人口多,近年的增速很快,所以今后的增长空间非常大。南京是科教强市,在十大城市里人均GDP很高,人民收入也高,人文历史与城市建设都很好,依据各方面综合实力还是可以进前十的。最后一个名额竞争者非常多不确定,因素太多无法判别。

我认为十年后的中国十大城市如下,和国家发展战略定位有很大关系,华东两个,华北两个,华南两个,华西两个,华中一个。不能满嘴喷粪,用数据说话直接上图。

1北京

2上海

3广州

4深圳

5重庆

6武汉

7天津

8成都

9南京

10的竞争者有 杭州 郑州 长沙 青岛

武汉各项指标均排名靠前,在北上广深后,综合成绩应该在第5或6名。非要找一项那就是武汉进出口贸易不行。

1 武汉人均GDP 12.4万和北京上海出不太多超过天津。人均GDP比南京杭州低。人均收入还比不上长三角与珠三角发达地区。今年预计增速8.4%,未来几年GDP增速不会低于8%。

2 科技创新教育 各类科研实验院所121家,武汉高校89所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比c以上有288个 超过南京上榜的280个 西安上榜240个学科。大学生数量130万左右。(客观来讲武汉和南京不相上下,都排第三或四)

3 人文历史 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文明城市 海绵城市示范试点 全国园林城市 全国湿地公园数量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第一声枪响,成功推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汉口江滩租界区20世纪建筑博物馆,汉阳兵工厂汉阳造和汉阳铁厂,抗日战争武汉保卫战奸敌25万人有余,是抗日战争时期杀敌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也是对日军全面反击的开始。

4 医疗 武汉有三甲医院33家以上,人均住院医疗床位数量全国前三,全国100强医院武汉有5家上榜。

5 交通枢纽 天河国际机场,武汉阳逻国际港,武汉站武昌站汉口站,还有建设中的武汉光谷火车站(2019年投入使用)与新汉阳火车站(2022年投入使用),现在是高铁时代飞机运力有限成本高,武汉火车可以通达所有省会城市海口也能到,铁路客运量前几年就超过上海北京排第一,离武汉65公里航空物流顺丰机场 2020年投入使用。

6 政治地位 副省级城市, 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城市, 国家发改委《长江经济带规划发展纲要》列为超大城市,国家发改委支持武汉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 中国制造2025战略国家首批试点示范城市。

7 城市规模与基建 建成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中国基建狂魔的代表就是武汉,港珠奥大桥60%工程由武汉国家队完成。建筑工程国家队企业有(每年签的工程合同做不完)中建三局 中交二航局 铁四院 中铁大桥局 中铁大桥院 中铁十一局 中南设计院 葛洲坝。

8 产业 武汉是全国工业基地拥有钢铁 汽车 激光技术 光电子通信 化工 冶金 纺织 造船 装备制造 生物制药 食品加工和重工业,现在还发展了信息网络安全基地和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60家科技大咖第二总部或华中总部(华为 百度 腾讯 联想 小米 360 小红书 今日头条 海康威视 科大讯飞 滴滴等)。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刘经南院士团队发布北斗导航精度即将进入厘米级,绝大部分核潜艇,驱逐舰,护卫舰都是武汉中船重工下属研究所和海军工程大学设计研究的,还有航母。就在这个月一家武汉企业成功发射一枚民用航空航天火箭卫星,国际市场价格一公斤4万美金,武汉企业只要1万美金。武汉布局的还有长江存储的芯片,京东方与康宁等企业的屏幕产业链,深圳天马,TCL华星光电,这些都是投资几百亿的产业。

9 旅游 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7年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 武汉第七名。

10 消费 20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武汉6196亿第六名。

11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发布 2018城市社会资金总量榜 武汉排名第六名。(85268万亿在四大城市和重庆之后)

12 联合国人居署 评选武汉为中国第四个世界设计之都城市。(其他三个北京 上海 深圳)

13 军事地位 武汉是中央军委联勤保障中心总部。

14 人口 现在常住人口超过1100万,每年新增至少20多万人以上。





要判断十年以后的十大城市,首先要看目前的十大城市是谁,然后看看他们的地位是否稳固,也就是说有没有可能被排在后面差距不是太大的城市超越。一,目前十大城市(不计算市辖区,只计算市区人口)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天津武汉南京沈阳。二,2011年到2017年人口净流入前十,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郑州杭州成都武汉东莞。一般来说,这种趋势不会轻易改变。除了上海北京因为城市太大要控制人口流入。不过因为规模在那里,原地不动十年,后面的城市也赶不上。所以北上广深无论如何地位稳固。天津沈阳估计退出前十的概率很大。杭州郑州会进入前十,因为他们目前已经进入千万门槛。杭州已经变成深圳之外的另一个创业之都,再加上城市形象上佳,吸引的是全国的人才。郑州背后是一个亿人口的大省,又是单核城市,再加上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加持。令人意外的在过去几年的人口净流入名列前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城市   青岛   成都   南京   武汉   天津   杭州   重庆   深圳   上海   北京   中国   人口   地位   产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