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国人民大多讲方言,但人人都能听懂普通话?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各地语音不一,从五、六十年代从小学就

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了,时至今儿已六、七十年了。所以基本上人人都能听懂普通话了(上海还有及个别没上过学的老人听不懂普通话)。




这就是全国普及普通话的好处。

早在秦朝,秦始皇就统一了文字——小篆,后又推出了隶书,大大加强了国人思想上的统一,弥补了各方方言不通的障碍,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载体,在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而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2005年,由全国推广普通话领导小组办公室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实行和推广普通话。

因此,全国各地多数地区虽然常使用方言交流,但在官方及主流媒体都是统一的汉字和普通话(或带有方言的普通话)来工作和交流。所以,即使许多地区的人说不好普通话,但仍然能听得懂普通话的重要原因。




我国地方方言多而复杂,五十年代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使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投身到这一伟大的建设中来,毛主席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两大活动,一是扫除文盲活动,解放后当时全国不识字的文盲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二是结合扫盲识字学汉语拼音当推广普通话,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大创举,功在当时利在千秋!




国家推广普通话

我们的祖国,地域广阔,幅员辽阔,有五十六个民族,不但方言繁多,而且还有许多少数民族语言。这些语言之间,互相不一定能听得懂,但全国人民人人都能听懂普通话。

这是为什么?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是难以普及的,也没有必要去进行普及工作。但是,普通话是必要普及的。普及普通话,便于全国人民进行交流,利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正是因为这样,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的党和政府,很早就开始了扫盲运动,提倡全民学文化,努力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这过程中,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开始,在许多公共场所都有“请讲普通话”的提示牌。还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作品和话剧表演、开会演讲和干部下基层工作,用的都是普通话。这样,就到了目前的状态:全国人民人人都能听懂普通话!










普通话

功劳大

能听懂

意义大

共产党

真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方言   普通话   党中央   标准音   北方话   小篆   文盲   少数民族   语音   语言   我国   小学   国家   财经   全国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