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没风扇,是怎么熬过炎热的?

的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电,没有空调,更不用说电风扇了。那个时候的三伏天就是在阴凉处,大树下消暑纳凉。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汽车,空调,柏油马路,水泥马路等不吸热的物品。基本上都是土路,草地,庄家覆盖地面,吸热很强。

晚上吃了饭,都是在大街上消暑纳凉,十点后基本上就降下温度来了,睡觉还要盖点小薄被子。尽管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电器,晚上是很凉快的。这就是温室效应的问题。一有点小风就感觉非常凉快,不像现在马路水泥路,晒得非常热,一夜之间也降不下来。所以,那个时候没有空调等降温设备可以,现在是不可以的。因为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已经改变了。




特地问了下我的老爸,那个年代有个神奇的东西,甭管多热的天都能瞬间清爽!

一件神奇的物件!

六七十年代的确没有空调,即便有电扇那也是极少数的人,我家里面买电视好像都到了90年代了,如果我老爸记得没错的话,我老爸刚出生的时候,好像也就是七八十年代家里刚刚安上灯泡。所以从这个逻辑点往前推的话,六七十年代还有一部分人的家里面是没有电的。

连电都没有就更不用说电扇了,那个时候的夏天也不比现在凉快多少,该热的时候还是很热的,天气动不动就跑到了35度以上,而且那个时候夏天你还要去做农活,甭管天多热,该干活的时候就得干活,不干活你吃什么?喝什么?人家都干活去了,自己在那偷懒肯定是不像样子的。

但是当我问老爸在那个年代里面没空调、没电扇,甚至都没有个纳凉的地方,夏天太热了,你们怎么办呢?老爸神秘地一笑,然后告诉我:在那个年代,我们有一个特殊的物件,你们现在年轻人都没有见过,那就是水井。

什么是水井呢?一部分人可能压根就没有接触过,我先简单讲几句,前一段时间比较爆的一个热点:北方一个人打井结果呢,打到了泉眼里面,那个水咕嘟咕嘟的往外喷,类似于这种东西都可以称之为井。

而我们这边称之为水井的,一般情况下是在从地面往下挖,挖5米到10米左右就能够形成一个小的蓄水池,然后这个蓄水池里面呢就会有很多的水,因为地面和地下的位置差以及水井的独特构造,那么就能够保证这个水特别的清凉。

说句不太夸张的话,夏天的时候如果天气特别热,你拿着一个桶在水井里面舀上两桶水,然后往自己身上一泼,浑身都得打哆嗦,那个清凉感,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压根没有接触过。

水井的三大功效

水井的第1个功效肯定是喝水的,这一点咱们就不多讲了,讲多了反而显得有点絮叨。

第二功效:冰镇西瓜。大家现在吃过的冰镇西瓜,是不是感觉口感非常不好呢?把一个西瓜放到冰箱里再拿出来吃的时候总感觉有点味,对不对?那么如果大家家里有条件或者家里面原先就有水井的,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把这个西瓜放在桶里面,把桶拿绳系着,然后顺在水里面让水浸泡过西瓜,等上一两个小时再把西瓜给打捞上来,切开之后直接吃,那种冰凉的口感比吃雪糕还要爽上很多倍。

而在我们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家里面你说吃个菠萝、吃个香蕉可能很困难,但是吃个西瓜还是没问题的。不能说家家户户都种西瓜吧,但是绝大多数人他们都有种过,尤其是玉米地里面,玉米地里面不是有那种间隙吗?棉花地里面也有,然后趁着这个地方,给它插上秧苗,每亩地差不多能收获10个到20个西瓜。

一部分人把这个西瓜吃了,尤其是家大业大的,一个家里面有20多口子的人,这种情况之下,这个西瓜就只能吃掉了。你要是不吃西瓜,孩子在一旁嗷嗷叫,谁也受不了?如果家里面人本身就比较少,比如两口三口或者5口7口的,然后有这样一些西瓜,还可以拿出一部分西瓜直接给卖掉或者来换馒头、换粮食吃。

第三功效:洗澡。

年纪大的人不敢这样,直接从水井里面拿出水来往自己身上一泼,一般人也不敢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年纪大的人突然之间受了凉就很容易激着了,但是那个年代的一些小朋友,他们很愿意拿这些凉水往自己身上泼,一来清凉;二来这种感觉特别的爽。当然每一次这样做之后,十有八九会让一部分家长拿着个笤帚疙瘩满街乱打。

除此之外的纳凉方法

蒲扇法

这个蒲扇是什么我也说不出来,但是我们小的时候家里一些老人他们都会做,类似于把一些破纸壳子或者某些树叶、某些木棍通过某种方式把它打造成一个类似于扇子的东西,然后给自己扇风。扇出来的风非常的大,哪怕是再热的天,你随便扇上两下,都能够感到清风徐来。

游泳法

但是拿扇子使劲地给自己扇风也有一些难题无法解决,那就是天气特别特别的热,温度达到40度左右,这个时候整个空气都是热的,你扇出来的风也是热的,就跟蒸桑拿一样,这种天气在我们这边不多见,一年下来有那么两三天也就差不多了。

现阶段的话空调电风扇都有了,这种热的天气也不怕了,但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遇到这种天气,那就只能抓瞎了,家里有井的还好能够喝点水,如果家里没有井又没有西瓜,那怎么办呢?那就是去河里游泳。

那个时候的河里面还没有这么多的玻璃碴子呢,而且游泳的时候也比较安全,底下是厚厚的淤泥,也不会伤着脚,不像现在某些河里、某些沟里面都是很多很多的碎玻璃碴子,或者某些不明物体,这些物体非常的锋利,容易把脚划伤。

不过即便如此,在那个时候在河里游泳也要小心,有一种虫子它可能会往皮肤里面钻,一般情况下撒点盐或者拿小火烧一下那虫子就出来了,实在再不济的话,就得抓紧时间找个乡村医生拿镊子给它夹出来。

最后再说一点:因为古代的特殊,往往也就让一部分人压根不会感觉热或者不会感觉很热,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忙着农耕,都在忙着干活,一忙下来哪有什么心思去想这些东西。充其量到了晚上,大街小巷里面大家都走出来,一人拿个大蒲扇给自己扇一扇,拿个毛巾挡在自己的肩上,说话说累了回家喝口水再接着侃大山。

相比于六七十年代的纳凉的条件而言,现阶段简直是舒服的不要再舒服了,有空调吹着,有电扇吹着,偶尔还来个凉席再吃根雪糕,这个日子那可当真是美滋滋了。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快乐、开心,也诚挚的期望您在阅读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趣谈唐宋元明清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还真是经历过这些。

想想,好象也没感觉多么难熬,相反,倒是现在,又是电扇又是空调的,总觉过个夏天,反倒十分不好过。

我老家家乡小村的西边有条小河,河水清清亮亮的,经年不息。

平日里,水深刚没脚脖儿,河两边是些高大茂密的树林子。

一到夏天,特别是中午头,河里面,河沿儿的树林子里,全是人。

我们这些六七岁七八岁的“小八幺儿”们,那是全脱光的,在河里戏嘻打闹;河沿儿上则是坐满了手拿蒲扇的大人们。

也有些耐不住热的大男人,只穿个裤头儿,加入到我们小孩儿的队伍里,泼水打闹。

挺凉快的。

晚上,河里就是大人们的天下了。

但都是找些远离人群的旮旯,用锨挖个深窝儿,脱了洗。

记得母亲常常说这么句话:心静自会凉。

教我们学会放松,说,天再热,那是天的事,只要人不烦不燥,心平稳下来了,就不热了。

唉,说不热全是假的。大一点的时候,跟大人去地里干活儿,看看谁也是汗流如雨浇,那些不怕晒的大人们,只穿个裤头儿,浑身水光发亮,裤头儿权当刚才水里捞出来……

那年头喊热,现如今条件这么好,扇着风扇,吹着空调,也还是喊热。

看来,人就是要适应自然,六七十年代在农村,没条件,人们也适应,也没觉着就热得怎么了。

想想,也怪有意思的。




首先确定:人类是随合自然环境和条件所慢慢产生的。其它有生命的动植物都不例外。受环境条件突然改变所灭绝的物种举不胜举,优胜劣汰。是地球自然条件创造了现在的人类。

现在人类有能力改变地球的自然,把不利于人类的自然环境逐步的科学演化,使人类走上了神仙般的享受巅峰。

生命的抵抗力就是随着环境而改变,过去我们生存需要在烈日炎炎下劳动,对这样的辛苦与痛苦就有抵抗本能。现在的三伏里都跑到空调下尽情享受舒适,彻底步入了反自然的生活时代,把对自然的抵抗能力不知不觉的失去了,也就丧失了前人固有的英雄气概。

为什么各国部队不只是练武,还要到最艰苦的环境中揉练,就是为了在实战中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国家再富有总不能每个人都背个空调上战场吧?

总之什么环境就造就什么样的人,富裕追求享受的家庭就没有能吃得苦的人 ,贫寒家庭的人都能经得起狂风暴雨,不惧苦累 ,乞丐的灾难抵抗力远远大于娇子 。拙眼偏识,诚接指教




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过来人,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

所以,一看到题主的问题,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过往几十年前的好多事情。

题主说的一点没错。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的日子,确实是最难熬的。

天气真的很热,真的不是一般的热。在我的老家,白天的温度通常都在37、38℃左右,整日里基本上很少有风,连微风都少有,树叶、小草几乎总是文丝不动。

那个年代,真的是没电、没空调、没电风扇。然而,在我的记忆里,人们的生活和日子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一样过得很好、很自在、很惬意。除了肚子经常填不饱、咕咕叫之外,别的也没什么。

尽管说没电、没电风扇,但人们有蒲扇,大大小小的蒲扇,家里几乎是人手一把的。大家除了吃饭、干农活的时候不用蒲扇之外,其它时间基本上都是扇不离手的。

说实话,过去那老式的蒲扇,扇起来风也是不小的,反正咱农村人有的力气。晚上睡觉都是自己手拿蒲扇不停扇风,然后慢慢地进入梦乡,停止扇风。

个人觉得,这样也挺好的。甚至觉得还好过电风扇整夜不停地吹,下半夜后,寒风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内,并不利于身体健康。

没有电、没有空调也没啥。我们有水、有天然的、用之不竭的井水。

天天晚上天黑了,三五个小伙或老爷们,每人自己带上手提水桶,一起来到井水旁,然后一个个脱光了,提着井水一桶桶地冲淋,那18、20℃左右的冷下冲下来,全身都爽快得不行。比大澡堂舒服多了。

还有,每天旁晚时分,朝院子里的地面一次次泼冷水,晚上水干了,搬出家里的草凉席铺在地上,然后,只管躺在上面数星星、想嫦娥。整个三伏天的日子,天天如此,是不是也蛮令人遐想的呢?!

这么一说,年轻一代的网友们可能会觉得,那个没电、没风扇、没空调的年代,似乎比现在还好。这当然不是的。现如今的美好日子,当然不是那个年代能比的。

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和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无论条件多差,也无论条件多好,人们的日子总是在过,一天也总是二十四小时。说的那么好,是因为六七十年代的时间印记,真的太特别,真的很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水井   风扇   天气   空调   蒲扇   电扇   河里   炎热   西瓜   家里   夏天   晚上   年代   条件   日子   农村   感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