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正在蔓延,父母毫无察觉,而以为子女很孝顺,怎么看?

我的堂弟结婚时,二伯给他准备了婚房。但他结婚后,还是要和二伯二婶一起住,说是好照顾父母。他的做法,让家里的亲戚们认为他很孝顺。现在,看了这题,我才发现,他这样做,就是在变相地啃老,俗称“新型啃老”。

我二伯年轻时在工地上做工。因为他脑子灵活,慢慢把工地上的活都学了个透,后来成为了工地上的监理员,也找了一些钱。

男人有钱就变坏,我二伯也不例外。在堂弟堂妹10岁左右,二伯的思想抛锚,出轨了,找了一个年轻漂亮的服务员。

二婶发现后,坚决和二伯离了婚,并带着一双儿女回了娘家住。

或许是在外面玩够了,或者是年纪大了,二伯还是觉得二婶好。在他们的孩子成年后,二伯和二婶复婚了。

那时,堂妹已经大学毕业,结婚在外地。只有堂弟跟着他们一起生活。

堂弟从小到大学习就不好,勉强读完了职高。二伯回归家庭的时候,堂弟正好在家待业一年多了。

抱着以前对孩子的愧疚之情,二伯对于堂弟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虽然堂弟没有工作,但二伯还是为他买了一辆十几万左右的轿车,让他出行方便。

接下来,二伯通过关系把堂弟安排进一个县政府开车。

其实,当司机不算累,但是没有自由。对于堂弟这样一个年轻小伙子来说,自由等于一切。干了不到一年,堂弟就辞职了,说再干下去,连女朋友都耍不到了。

堂弟辞职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后,又决定和朋友开酒吧。二伯拿了钱给他投资,生意没有做起来,女朋友倒耍了不少。

那些女孩子全是酒吧的服务员,没有一个让二婶满意。

酒吧关门后,二伯本来打算让堂弟去学修车,想他掌握一门手艺,以后不愁生计。

可堂弟却认为修车很累,而且天天身上很脏,会被人看不起。

二伯没有办法,只能让他自己选择。

堂弟耍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能力只能是开车。这一次,他自己去找了一份开救护车的工作。

这份工作,让他遇到了他的老婆小蕾。

小蕾是那家医院的护士,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医院的。

她是外市人,父母都是小学老师。小蕾的家世清白,人也长得乖巧可爱,二婶觉得这个姑娘比堂弟以往所有的女朋友都靠谱。

为了让小蕾能安心嫁给堂弟,二伯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堂弟在市中心买了一套新房,加上装修,一共花了100万。

二伯的大手笔,让小蕾很满意,也让她的父母很安心,所以,堂弟如愿和小蕾结婚了。

结婚后,两人在新房单独生活了一段时间,刚开始,还相处得很和睦。时间一长,就相互抱怨,谁做家事多一点,谁没有做。

二婶害怕他们为了这些事闹得矛盾越来越深,就开始每天去堂弟的新房帮他们买菜做饭、洗衣收拾,天天早出晚归的,弄得比堂弟结婚前还忙。

二伯看了,心疼二婶,就发话让堂弟他们两口子回家吃饭,免得二婶每天那么操劳。

就这样,堂弟他们每天回家吃饭,然后再回他们家里住。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小蕾怀孕。

小蕾怀孕后,孕期反应很强烈,堂弟看她每天这么痛苦,就让她辞职不干了,好安心在家养胎。

他们也没有再回家去住,就一直住在二伯家里,好方便二婶照顾小蕾。

小蕾从医院辞职后,堂弟也不想在那里待了。他觉得开救护车,没有什么前途,工资也不高。

堂弟和二伯商量,想去当驾校教练。要当教练,得先考证。二伯花钱让他去学习,然后考下了教练证。

学成回来后,又帮他买了一辆教练车,然后进去一个驾校当了教练。

堂弟的女儿出生后,他们一家三口一直住在二伯家,生活上所有的开销都是二伯在负责。

堂弟虽然当了教练,但他不努力、不勤奋,其实挣不了多少钱。

因为小蕾生完孩子后,就一直没有出去工作。堂弟每个月挣的钱,除了他自己的日常开销,剩余的,都拿给小蕾买衣服、买包包、买化妆品了。

他们女儿从生下来,到现在读小学二年级,所有的费用,都是二伯在负担。

二伯只比我爸爸小2岁,现在已经是66岁的人了,还一直在工地上干着,不敢退下来。我想,如果堂弟但凡争气一点,二伯应该早就回家颐养天年了。

不知道二伯的身体还能支撑多久,也不知道堂弟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打算?

但我始终认为,这样大的人了,还靠父母挣钱来养家,肯定要不对的。

希望堂弟能早一点领悟,担当起一个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

大家觉得我说得对吗?




星期天的时候,我去公园跑步,当我路过一个凉亭时,忽然看到60岁的李阿姨,正坐在里面大哭,看到这个情况,直接让我皱起了眉头,心中觉得不对劲。

于是,我直接走上前,一脸疑惑地对她说:“李阿姨,你家里是不是遇到事情了?怎么自己坐在这里哭泣呢?”

没想到,李阿姨听到我说的话,慌忙用手擦了一下眼角,随即一脸尴尬地对我说:

“哎!我没事的,只是想起了一些伤心的往事,这眼泪就不由自主的落了下来。”

当时我一听这话,心里就更加疑惑了起来。

因为我知道李阿姨这几年帮儿媳照顾孩子,虽然表面上看着挺幸福,其实她过得一点都不开心。

于是,他一脸严肃地对她说:

李阿姨,你就别瞒我了,咱们都做了5年的邻居,我还不了解你吗?你肯定是遇到了事情,不然怎么可能自己坐在这里大哭,你还是赶紧给我说说吧!我看看能不能帮你解决。

结果,李阿姨一听这话,对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随即就慢慢说起了她的事情。

原来李阿姨出生在农村,曾经是一个小学老师,在她25岁的时候,家里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

这个对象叫王铁柱,比她大三岁,虽然长得黑黑胖胖的,但是他性格憨厚,一看就是老实人,而且还会一门修理果树的手艺。

所以当时的李阿姨一眼就相中了他,后来在媒人的撮合下,没过多久,李阿姨就嫁给了他。

结婚后,王铁柱也特别疼爱李阿姨,从来不让她下地干活,几乎把家里所有的活都包了,所以两个的感情很牢固。

不过,李阿姨的肚子也很争气,当他们结婚2年后,她就为王铁柱顺利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直接把她公公婆婆都乐坏了。

就这样,李阿姨为王家生了一个儿子,成为了一个功臣,所以王家人都对她特别重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找她商量,毕竟她也算是一个文化人。

然而,李阿姨因为身体原因,导致了不能再 生孩子。

所以他们夫妻俩对这个儿子特别宠爱,不管儿子想要什么,都会想办法得到,为此,这个儿子也养成了一个骄傲自满的性格,经常到处和同学打架,让李阿姨也操了不少心。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就过去了20多年,李阿姨的儿子王小伟也终于大学毕业了。

没想到,这个王小伟因为自身实力不强,没有什么特长,始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无奈之下,李阿姨只好托熟人找关系,终于让他进入了一家广 告公司,成为了一个业务员,虽然每月工资才5000块钱,但是他也很知足了!

王小伟在公司里谈了一个农村女朋友。

这个女朋友叫刘梅,虽然是一个农村女孩,但是长得肤白貌美,性格也温柔体贴,对人说话总是笑眯眯的,所以这个王小伟一眼就被她迷住了!

后来王小伟为了追求刘梅,那可是费尽了他所有的心思,不但每天下班后送她回家,而且只要发了工资,就会给她买各种礼物。

所以这时间久了,刘梅自然就被感动了,成为了他的女朋友。

当他们交往三年后,就要准备结婚了。

没想到,当王小伟上门提亲的时候,刘梅的父母却提出了可以不要100000的彩礼,但是一定要在城里买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

王小伟一听这话,瞬间懵了!

因为他这些年为了追求刘梅,工资几乎都花光了,也没有攒下什么钱,现在人家要求自己买房子,看来只能找父母求助了!

于是,王小伟回到家里后,立马找到了李阿姨,一脸尴尬地说:

“妈,今天我去女友家里提亲了,没想到她父母不要100000的彩礼,但是一定要求在城里买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不过你也知道,我自己哪有钱啊!所以只能求你给我买了。”

结果,话音刚落,就听到王铁柱瞬间愤怒了,直接一拍桌子,对着儿子大喊:

你这个败家子,自己都上班5年了,居然一点钱都没有攒上,不行你就分手吧!找一个农村女孩结婚,这才是正路。

当时李阿姨一听这话,立马瞪了他一眼,随即没好气地对他说:

“你这是怎么跟孩子说话呢?咱们当父母的,不就是为了孩子而活吗?再说了,我们将来还要靠儿子养老的,你赶紧把那500000的存款拿出来。”

王铁柱一听这话,更加着急了,立马气得大喊:

“这怎么可以啊?这500000可是咱们一辈子的积蓄,我还指望用这些钱养老的。”

王小伟一听父母有500000存款,立马眼睛一亮,然后笑眯眯地说道:

“爸,没想到你还这么有钱啊!不过你放心,等我将来有钱了一定会还你的,再说了,你总不能看我打光棍吧!我可以你唯 一的儿子啊!你可别忘了,等你老了还需要我给你养老啊!”

王铁柱一听这话,心中虽然还有些不满,但是他也很无奈,只能答应了,毕竟这些话都是很现实的啊!

就这样,王小伟拿到了父母的500000存款,直接二话不说,就在城里买下了房子,自然也就顺利地结婚了。

李阿姨看到自己的儿子结婚了,这肩上的责任也消失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她认为自己的晚年生活终于可以开始了!

没想到,有一天中午,李阿姨正在家里做饭时,她儿子突然慌里慌张的跑进了家门。

随后,他一脸急切地对她说:

“妈,你可要一定帮我啊!现在我媳妇正在家里坐月子,可是她也没有带孩子的经验,这孩子一到晚上就会大哭,弄得我们都三天没有睡好觉了,所以我想请你住到我家里,帮我看孩子。”

李阿姨一听这话,本来是不想去的,可是,当他看到儿子一脸期待的样子,这心里一下子就软了下来,不管怎么说,那照顾的也是自己的小孙子啊!

于是,李阿姨只好简单收拾了一下衣物,就坐着儿子的车出发了。

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李阿姨这一去就是五年。

在这五年里,她每天都过得很不开心,不但每天要照顾小孙子,而且还要负责一家人的所有家务活,就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免费的保姆。

记得有一次,李阿姨在厨房做饭时,突然感到自己头很晕,片刻之后,就直接倒在了地上。

幸运的是,当她儿媳妇下班回家后,看到这个情况,二话不说,直接就把送到了医院。

当李阿姨醒来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随后,她转头一看,只见自己的儿媳妇,正坐在床边看着她。

当时她儿媳妇看到李阿姨醒了过来,立马激动地说:

“妈,你可算醒了,都快把我吓死了,不过你放心吧!医生说你这是劳累过度,好好休息几天就没事了!”

李阿姨一听这话,心里就发酸,于是,她无奈地说道:

“小梅,现在我身体不如以前了,要不还是回农村吧!我不能给你添麻烦啊!要不你就雇一个保姆吧!”

没想到,她儿媳妇一听这话,顿时急了,一脸急切地说道:

妈,你可不能走啊!现在孩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我和小伟都要忙工作,哪里有时间接送孩子啊!再说了,现在的保姆都不可靠,我怕孩子会受委屈,所以现在正是需要你的时候,你可不能不管啊!

李阿姨一听这话,顿时无语了,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后来她儿媳妇为了留住李阿姨,经常给她买新衣服,有空的时候还帮她做家务,总之就是对她特别好,让她也不好意思离开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天上午,李阿姨突然接到了老伴的电话,得知他老伴的胃病犯了,需要她回家去照顾。

可是让她无奈的是,她儿媳妇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让她一时也不知怎么办了!

于是,无奈之下,李阿姨只好来到了公园,坐在凉亭里急哭了。

当我听完李阿姨说的事情后,心里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可怜天下 父母心,也许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啊!

随后,我组织了一下语言,一脸严肃地对她说:

李阿姨,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不过,我认为你一开始就做错了,俗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作为一个老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能再这样惯着他们了,不然的话,他们永远也长不大,现在你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回家照顾老伴。”

李阿姨听完我的话,顿时眼睛一亮,随即笑着对我说:

“小赵,你说得有道理,我现在明白了,都是我平时顾虑太多了,现在我就回家照顾老伴。”

说完后,李阿姨转身就离开了。

看到这个情况,我的心里也很开心,希望李阿姨可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吧!

原本我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简单地过去了。

谁知到了晚上,我正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突然听到对门的王小伟正在和妻子吵架。

随后,我也没有多想,就站起身来去劝架了,毕竟都是多年的邻居,这关系处得还不错。

片刻之后,当我走进他们家里后,一脸不解地说:

“小伟,你们这是为什么要吵架啊?我在家里都听到了。”

结果,小伟气愤地对我说:

“赵哥,你有所不知,今天我下班回家后,突然发现我妈竟然不见了,只在桌上留了一个纸条,我看完后这才知道,原来我妈回老家了,这肯定是被我老婆气走了,所以我就跟她吵了起来。”

话音刚落,就听到小梅瞪着大眼睛,气愤地大喊:

“王小伟,你说话可要凭良心,我平时待你 妈不薄吧!她身上穿的衣服,哪一件不是我给她买的,你凭什么说我把她气走了?”

我听到这里,实在是听不下去了,随即一脸严肃地对他们说:

行了,你们不要吵了,到了现在都还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你们只觉得是自己付出了,难道就不能理解老人的想法吗?

实话告诉你们吧!李阿姨突然离开,那是因为她老伴的胃病复发了,需要人照顾,你们到现在都没有给她打过一个电话,真是太不孝顺了,你们自己好好想想吧!”

当我说完后,就看到他们脸色一红,全都羞愧地低下了头,一时愣在了原地。

看到这个情况,我叹了一口气,转身就走了!毕竟我作为朋友,这该说的话都说了,剩下的就看她们自己了!

三天后,他们小两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竟然把李阿姨和老伴,从农村老家全都接到了家里一起住。

让我意外的是,李阿姨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每天都是扶着老伴一起去公园散步,终于过上了她向往的晚年生活。

回到主题:“新型啃老”正在蔓延,父母毫无察觉,而以为儿女很孝顺,你怎么看?

我认为“新型啃老”就像是一个隐 形的陷 阱,他让你明明知道这件事情是错的,可是你已经深陷其中,却无法自拔,让自己的感情一点点变冷。

就像文中的李阿姨一样,她原本是一个小学老师,到了晚年的时候,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然而,她为了帮助儿媳妇照顾孩子,居然成为了一个免费的保姆,不但每天要做各种家务活,而且还受尽了各种委屈。

没想到,当她坚持不住想要离开的时候,谁知她儿媳妇为了留住她,却是很有诚意的给她各种买衣服,结果让李阿姨有苦难言!

我的结论:

所以在生活中,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女,一定要懂得理解父母,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要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而不是,把自己的负担强加给父母,让他们有苦难言。

而作为一个老人,想要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那就要懂得取舍,不要为了自己的一时心软,就一直惯着儿女,不然的话,你的儿女也永远都不会成熟,更不会懂得感恩。




父亲进城办事在我家住下了,乡下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晚上九点多,我已经休息了,手机忽然响了,号码是母亲的,我立刻接听,母亲说:“赶紧让你爸回来,老马家出事了。”

父亲住在客房里,我过去叫醒了他,把手机递给了他,父亲问:“老马家怎么了?”

母亲说:“一两句话说不清,你赶紧回来就是,我先挂了。”

我站在一旁也听见了手机话筒里,不只有母亲一个人的声音,很嘈杂,母亲应该不是在家里,她周围是有好多人。

父亲一边穿衣服一边说:“我现在就回去,你开车送我。”

我跟妻子打了一声招呼,开着车就往乡下赶去。

用了半个多小时,我开着车进村了,走到老马家附近的时候,看到老马家的大门口站着十几个人,我母亲也在其中,她看到了我的车,就走了过来。

我停好车,和父亲下了车,见到我们,母亲对父亲说:“你快去劝劝老马的媳妇,她非要和老马离婚,我们谁劝她她也不听,非要回娘家,明天就和老马办理离婚手续。”

父亲说:“这么多人站在大门口干嘛?”

母亲说:“有看热闹的,有怕老马媳妇真的回娘家,在大门口等着拦住她的。”

父亲说了一句“老马就是作,过几天好日子就不知天高地厚了,我真后悔给他介绍对象。”

老马的对象叫秦桂玲,是我父亲介绍她和老马认识的。

老马属于晚婚,他31岁那年才与秦桂玲结婚。秦桂玲是外地人,在镇上一家饭店当过服务员,饭店老板与我父亲认识,两个人的关系不错,通过老板我父亲才知道,秦桂玲是离婚的,她丈夫不学好,不但不挣钱,秦桂玲辛苦打工挣来的钱,都被丈夫花天酒地给挥霍了。

离婚后,秦桂玲回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她兄弟媳妇对她不怎么好,有点嫌弃她,秦桂玲就出来打工了,离婚的时候,秦桂玲还没有孩子,一个人无牵无挂,父母也不怎么惦记她,她挺可怜的。

老马是我家邻居,他父母早亡,没有兄弟姐妹,因为老马家境一般,又不善言辞,30多岁了,还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

我父亲就通过饭店老板,让老马与秦桂玲认识了。秦桂玲一个人在外面打拼,其中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也希望有个家,与老马认识后不久,两个人就结婚了。

结婚那年,老马31岁,秦桂玲26岁。

婚后第二年,秦桂玲就给老马生了一个儿子。老马高兴地不得了,给儿子起了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马秦。

第四年的时候,秦桂玲又怀孕了,但不知怎么搞得,流产了,以后,秦桂玲再没怀过。

转眼,二十几年过去,老马已经50多了,秦桂玲也步入中年。马秦有出息,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县城工作,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处了个女朋友,半年后就结婚了,婚礼是在乡下举办的。

结婚后,马秦与妻子还没有楼房,在县城租房住。老马去过儿子家,不但距离工作单位远,家里也没有像样的摆设,看着有点寒酸。

回到家,老马问秦桂玲:“媳妇,咱家还有多少存款?”

老马与秦桂玲结婚后,秦桂玲就从饭店辞职了,家里的几亩地主要是秦桂玲打理,老马外出打工,他不去太远的地方,就在镇上和附近县城打零工,也挣不了多少。

秦桂玲说:“还有八九万,你问这干嘛?”

老马说:“我想给儿子买个楼,我在县城看过了,也去过房屋中介所,二手楼房首付十几万就能买一个,咱儿子现在住的地方,我看着心疼孩子。”

秦桂玲也觉得对不起儿媳妇,儿媳妇叫王玉洁,她知道老马家的情况,可以说是一分钱没要就嫁给了马秦。

结婚前,老马问王玉洁:“闺女,你父母想要多少彩礼?”

王玉洁说:“我父母说了,这件事他们不管,我愿意要就要点,要了也归我,不想要他们也没意见,我是看中了马秦这个人,和她结婚不是图钱,彩礼就算了。”

老马十分感动,他准备了五万彩礼钱,王玉洁说一分不要,如果自己真的一点不表示,老马也下不去,他拿出三万给王玉洁,王玉洁只要了一万,买了点结婚的用品。

遇到这样好的儿媳妇,老马和秦桂玲心里面高兴也安慰。

眼见着儿媳跟儿子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家不像个家,他们心里也难受。老马有了要给儿子买楼的打算,秦桂玲没有反对意见,她说:“行,玉洁是个好姑娘,我们不能让这样的好姑娘跟着儿子吃苦。”

第二天,两口子把钱从镇上的银行支出来,就去了县城。

马秦和王玉洁,听说父母要给他们买楼,高兴又感动,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事情,他们也想改善一下居住条件,有朋友同事想来家里看看,他们都不好意思答应。

下午,一家四口就开始选楼,最终,他们选了一个二手的楼房,80多平,原房主又买了更大的新楼,才要卖掉的。楼房装修得不错,打扫打扫卫生就可以住进来。

原房主要价50万,经过讨价还价,46万成交,可以办理分期,首付要13万。

老马给了八万,王玉洁回娘家借来了一点,马秦和朋友同事借了一点,把首付凑齐了,就办了过户手续。

儿子儿媳妇有了楼房,老马和秦桂玲高兴,马秦和王玉洁高兴,王玉洁的父母也高兴,他们老两口也赶了过来,帮着一起打扫卫生。

打扫卫生的时候,老马对儿媳妇有了新认识。

大家都在打扫卫生,只有王玉洁一个人,坐在凳子上玩手机,好像这个家与她无关,她是局外人。

秦桂玲看见儿媳妇置身事外,一开始她没有多想,以为儿媳妇是身子不舒服,怕挨凉水,打扫卫生难免要用到自来水。

但过了一会儿,王玉洁玩手机玩够了,她喊马秦:“老公,刚才我在手机上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冷饮店打七折,我们去尝尝,据说味道不错。”

马秦扔下手里的扫帚,洗了洗手,就要跟妻子一起出门。

秦桂玲提醒儿媳妇说:“要是你身子不舒服,可不能吃凉的。”

王玉洁说:“你放心吧妈,我没事的,还有几天才到日子。”

王玉洁和马秦,手拉着手出门了。

看着儿子儿媳妇走了,老马有点不高兴。他去儿子租住房子的时候,看到家里乱糟糟的,还以为是地方狭隘,东西没处放,才显得又脏又乱,现在他有点明白了,是王玉洁不爱打扫卫生。

双方老人不但出钱还出力,为的就是让儿女过得舒服点,可小两口却走了,尤其是王玉洁,一把手没帮,就坐在一旁玩手机,让她父母在亲家面前很没面子。

王玉洁的母亲对老马和秦桂玲说:“你们别笑话,我女儿哪点都好,就是不爱做家务,你们多担待点。”

王玉洁的母亲说,女儿没结婚前,一次她婆婆生病住院了,她去医院伺候了一个星期,吃住都在医院,等她从医院回来,家里乱得像猪窝,脏衣服堆满了洗衣机桶,地板上落了一层灰。

王玉洁除了上班,回到家根本没什么事,可她就是不把家里打扫一下,这一点随她父亲,她父亲在外面挣钱不辞辛苦,回到家却懒得不行。

老马和秦桂玲听亲家母说完,虽然对王玉洁有点失望,但他们也没有多想,毕竟王玉洁年龄还小,刚刚自己挑家过日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以后会慢慢改掉一些不好的毛病。

王玉洁和马秦去了一个多小时后回来了,她手里拎着两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冷饮还有面包。

王玉洁把塑料袋打开,拿出冷饮和面包,分给了双方老人,然后,她又坐到凳子上玩手机。她母亲看不下去了,跟女儿说:“你把手机放一放,我们四个老人干活,你年纪轻轻,却坐在一边像个监工的,你好意思?”

王玉洁倒是不生气,她笑呵呵地拿起了抹布,擦了几下电视柜,然后就又坐到一边玩手机去了。

她母亲尴尬地看了看老马和秦桂玲,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管怎么说,王玉洁和马秦有了楼房,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也是了却了双方老人的一桩心事。虽然王玉洁不爱做家务,却也不是啥大毛病,谁没有缺点呢?老马和秦桂玲对王玉洁还是和以前一样,把她当成闺女一样疼。

王玉洁和马秦搬到楼房的第二年,王玉洁生孩子了,秦桂玲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儿子家,伺候儿媳妇月子。

伺候月子期间,秦桂玲对王玉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王玉洁不爱做家务一点没有改变,家里到处都是乱糟糟的,本来挺不错的楼房,装修得也像回事,但到处都推着杂物,卫生间里,有好大的异味,厨房的橱柜里,碗和筷子没有一个是干干净净的。

秦桂玲打扫了两天,才打扫得差不多了,看起来像个人家。

秦桂玲跟儿子说:“你媳妇怀孕的时候,她不方便行动,你就不能把家里的卫生搞一搞?好好的一个家,霍霍的不成样子,你看得下去?”

儿子说:“没什么呀,我们住着挺好的,没觉得家里有多脏啊,是不是媳妇?”

王玉洁说:“是啊,家是让人放松休息的地方,能住人,有地方吃喝拉撒就行了,我们觉得这样挺好。”

秦桂玲伺候儿媳妇月子的这一个月多,不但要照顾大人孩子,还要洗一家人的衣服,有时间了,还要搞家里的卫生,一会儿也闲不住。有时,她儿子马秦在家休班,也不帮手,秦桂玲实在忙不过来了,说儿子两句,儿子会帮忙干一会儿,但三分钟热度,没有一次能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完成。

好不容易儿媳妇出月子了,秦桂玲回家了,她想好好休息休息,可谁想到,第三天上午,儿子儿媳妇抱着孩子就过来了。

儿子说:“妈,我和玉洁不会照顾孩子,我岳母这段时间身体不好,帮不上忙,孩子还得你带,你和我爸放心,照顾孩子的钱我们出。”

马秦和王玉洁吃完中午饭就走了,给留下了两千块钱。

就这样,儿子儿媳妇把孩子又交给了秦桂玲。

孩子在乡下爷爷奶奶家一住就是三年多,只偶尔被父母接回县城几次,住不了几天,就被送了回来。

乡下的孩子到了四五岁,家里有点条件的,也都送到了幼儿园,学学认字,学学画画,与同龄人在一起,对孩子也有好处。

一次,儿子儿媳妇回乡下看望孩子,老马就跟儿子说:“孩子也不小了,你们该考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有句话叫什么来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让孩子将来有出息,就要早做打算。”

儿子说:“镇上不就是有幼儿园吗?离家里也不远,送到那里就行。”

这次,王玉洁没有站在丈夫一边,她说:“我们把孩子带回去吧,县城的幼儿园还是更好点,爸爸说的在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儿媳妇说了,把孩子接回去,秦桂玲就收拾孩子的东西,王玉洁一起帮着收拾,收拾完孩子的东西,秦桂玲要做饭,王玉洁说:“妈,你有什么要带的?收拾完再做饭也不晚。”

秦桂玲说:“我也去吗?”

王玉洁说:“妈,你不去怎么行,我和马秦都要上班,接送孩子没时间,还要靠你。”

秦桂玲说:“有的幼儿园不是一天管三顿饭,早送晚接就行吗?”

王玉洁说:“万一我和马秦都有事,晚上不能准时接孩子,孩子一定会着急的,再说了,孩子是你拉扯大的,突然离开你,他也不习惯。”

秦桂玲只好跟着儿子儿媳妇,又去了儿子家。

儿子家真是乱得不成样子,一点不像一个人家,秦桂玲一刻没闲着,一个人忙到后半夜,家里才勉强看得过去了。

第二天,秦桂玲跟着儿子儿媳妇给孙子找幼儿园,为了接送方便,他们找了一个离家近的。

在儿子家,秦桂玲早晨做完饭,就送孙子去幼儿园,回来再招呼儿子儿媳妇吃饭,吃完饭,儿子儿媳妇去上班,她就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有时还要洗衣服,忙完要十点多,稍稍休息一会,又做中午饭,下午,她清闲点,就倒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然后去菜市转转,买点便宜菜,回来就做晚饭。

晚上,孙子不在幼儿园吃,秦桂玲还要去接孩子。

孙子是和秦桂玲住在一起的,孩子能闹腾,睡前总让奶奶给讲故事,孩子不入睡,秦桂玲也别想睡,夜里,只要孩子有事把她吵醒了,秦桂玲想再入睡就非常困难了。

在儿子家,秦桂玲白天黑夜都不得清闲,有时,秦桂玲心里想“要是儿子儿媳妇嫌弃我多好,把我撵回去多好。”

可是,儿子儿媳妇一点不嫌弃她,尤其是王玉洁,给婆婆买好吃的买好穿的,隔三差五就给婆婆钱,对婆婆就像亲妈。

有时,看到儿媳妇对自己这么好,秦桂玲才安慰一点,苦点累点也少了许多怨言。

转眼,孙子就上了小学,秦桂玲遇到了她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时,孙子做作业,有的题不会做,就来问她,秦桂玲没有多少文化,她也不会做。等着儿子儿媳妇下班回来告诉孩子,可有时儿子儿媳妇下班后又是和同学聚会,又是和同事联络感情,要很晚才回来,孩子等不起,秦桂玲只好问邻居,幸好邻居热心肠,不看笑话,帮孩子解决了难题。

有时,儿子儿媳妇回家早,孩子有不明白的问题问父母,父母说:“让你奶奶带着你去问邻居阿姨,阿姨就是老师,她讲的你听得更明白。”

秦桂玲只好带着孩子,去问邻居。

秦桂玲的年龄也不小了,在儿子家不但闲不住,压力也大,唯恐孙子有个闪失,自己被埋怨,唯恐孙子学习不好,被外人笑话。

一天夜里,孙子口渴了,让秦桂玲去给他倒水,秦桂玲倒在了厨房里,孙子很长时间不见奶奶回来,出去找奶奶,才发现奶奶晕倒在了厨房的地板上。

马秦和王玉洁把秦桂玲送到了医院,医生说:“老人是长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又长时间精神紧张,才导致她忽然晕倒的。”

马秦和王玉洁这才意识到,他们忽略了老人的健康。

秦桂玲在医院住了一晚,第二天她就没有大碍了,但医生不让她出院,让她再住两天,等情况彻底稳定后再医院。

下午一点多的时候,秦桂玲趁儿子去交住院费,身边无人,悄悄离开医院,打了一辆车回乡下老家了,路上,她怕儿子儿媳妇联系她,把手机关机了。

儿子交完住院费,回到病房,不见了母亲,他急忙给母亲打电话,但怎么也打不通,问医生和护士,都不知道秦桂玲去了哪,儿子吓坏了,他给王玉洁打电话,王玉洁赶紧来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王玉洁问马秦:“你给咱爸打电话了吗?”

马秦这才想起来,他急忙给父亲打电话,这才知道,母亲已经回家了。

马秦让父亲把电话给母亲,他想问问母亲为什么私自出院?是不是怕花钱?

但秦桂玲接过电话就挂了,她不想和儿子说话,她担心听到儿子让她回去。

马秦和王玉洁都要上班,明天是礼拜日,他们想第二天回家看望母亲,问问母亲私自出院的原因。

可谁想到,当天夜里,秦桂玲就和丈夫老马发生了口角,秦桂玲还提出了离婚。

我妈也不知道,秦桂玲为什么提出和老马离婚,她才给我父亲打电话,让我父亲回来劝劝秦桂玲。

秦桂玲和老马过了大半辈子,夫妻感情也好,她提出离婚为哪般?我父亲是媒人,不管不问不合适。

我和我爸一起进了老马家,秦桂玲见到我父亲,她哭了。我父亲问:“你哭啥?老马把你怎么了?”

秦桂玲说:“他打我。”

我父亲问老马:“你是打她了吗,为什么打她?”

老马说:“她在医院住的好好的,儿子儿媳妇对她也好,给她治病也不怕花钱,她竟然自己私自出院了,我让她回医院,没事后就回儿子家,继续照顾孙子,她说不想回儿子家了,她在儿子家住够了,儿子儿媳妇对她没得说,她身在福中不知福,你说她是不是欠揍?”

秦桂玲说:“我就是不想回儿子家去了,你愿意去你去,你认为他们孝顺我,我在儿子家是在享福,你去住几天就知道,我是不是在那里享福了。”

秦桂玲终于说出了,这几年她在儿子家过得是什么日子,看着儿子儿媳妇对她好,实际上她是一天好日子没过过。

老马也是第一次听妻子说儿子儿媳妇的不好,他目瞪口呆了。我爸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劝秦桂玲,要说马秦和王玉洁对秦桂玲不好,那是委屈了他们,要说马秦和王玉洁对秦桂玲好,那是抬举了他们。

马秦和王玉洁是孝顺的孩子还是不孝顺的孩子?无法定论。

没办法,我爸给马秦打电话,让他带着他妻子马上回来。

马秦和王玉洁回到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因为他们,父母要离婚,母亲还要回娘家。

我父亲把秦桂玲的话,原原本本的学给了马秦和王玉洁听。

马秦和王玉洁面面相觑,他们低头不语。两个人沉默了半晌,王玉洁才说:“妈,这几年你受累了,是我不好,我忽视了你的感受,我以前太大意了,以后,我和马秦一定改,我知道了怎样做才算是个好儿媳。”

有了儿媳妇这句话,秦桂玲就不好再闹下去了。

秦桂玲还是不放心孙子,当天夜里,就跟着儿子儿媳妇回城了,又担起了照顾孙子的任务。

但马秦与王玉洁变了,他们有时间就帮着秦桂玲一起照顾孩子,一起干家务,一起打扫家里的卫生,相互帮助,彼此心疼。

秦桂玲在儿子家舍不得走了。有时老马给她打电话,让她回去住一晚,秦桂玲说:“想我了你也来儿子家,我不回去,孙子舍不得我。”

老马只好来儿子家。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父母毫无察觉,而以为子女很孝顺,怎么看?

“新型啃老”啃的是父母的健康,啃的是父母的感情,啃的是父母的耐心,这种啃老有一定的隐秘性,子女不容易察觉,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已经被他们“啃”得体无完肤了。

不是父母没有察觉,而是父母没有说出来,就像秦桂玲,儿子儿媳妇对她不嫌弃,也给她钱花,她也觉得儿子儿媳妇有工作,帮助他们是应该的,自己照顾儿子儿媳妇和孙子,如果有怨言,不知情的外人,可能说她不识好歹。

秦桂玲有什么办法?只好独自默默承担。

孝顺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以为让他们衣食无忧就是孝顺了,远远不够,让父母有心情快乐,让父母有足够休息的时间,让父母没有心理负担,让父母没有后顾之忧,这些与衣食无忧同样重要。

常回家看看是孝顺,常问问父母的心情可好,更不应该被子女忽视。




过去是儿子女儿啃老,现在新型啃老是儿子女儿让老人去给看孩子,做带薪保姆,现在是孙子儿子一起啃老。


我的大姨先给大儿子看孙子,看了四年,后又去给小儿子看孙子,看了七年,前后11年,退休金花光,房子卖了,钱也都填补儿子了,最后,大姨回到老家,租个车库过日子,晚年夜雨敲窗,无比辛酸。


我大姨原本应该55岁退休,但是在她50岁那年,大儿媳生孩子了,生了个大胖小子。大姨有孙子了,当时大儿子和大儿媳都希望大姨去给他们看孙子。


一开始,大姨没去给大儿子看孙子,大姨想等到55岁再退休,一是再上班五年,还能挣五年钱,二是五年后退休,退休金能高很多,大姨想多攒点养老钱。


那时,我大姨夫已经过世5年了。大姨夫脑溢血过世的,当时送到医院,在ICU病房抢救了好多天,没有抢救过来,大姨夫还是走了。我大姨伤心难过,老来无伴,感觉有些凄凉。



那时候,大儿子还没大学毕业呢,小儿子刚上大学,正是爬坡阶段,

当时,大姨给大姨夫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大姨就剩下了一个两室一厅的楼房。


好在第二年,大儿子就毕业了,顺利地找到工作,并且还交了女朋友。小儿子成绩也非常优异,获得了奖学金,大姨每月的工资再填补一点小儿子,小儿子的学费就够了。


又过了两年,大儿子结婚了,大儿媳恨快怀孕,转过年,大儿媳生了个大胖小子。大姨很高兴,她也想看孙子,但是大姨还想多挣几年前,等到55岁退休,退休工资也能高很多。


大儿子和大儿媳只好雇个保姆看护孙子,可孙子却总是有病,大儿媳认为保姆看护孩子不得力,所以孩子才老生病。


无奈,大姨就办理了退休,到大儿子家带孙子。自从大姨到了大儿子家,大儿媳就辞退了保姆,每月要给大姨2000元零花。大姨没要这个钱。


因为大儿子和大儿媳结婚,大姨只拿出两万块钱的积蓄,因为她只有这些钱了。大儿子买的房子都是贷款,每月还房贷就是4000元。大儿子的工作还算不错,在小城工资每月是6000元,就是比较高的。儿媳妇每月工资是3500元。小两口每月工资加起来将近1万元。



大儿子的工作单位在新城区,上班太远了,就贷款买了一辆车。每月还车贷就要2000元。两口子每月去掉房贷车贷的钱,就剩下3000多元。同学结婚的、生孩子的也多,两口子每月随礼的钱也不少,每月再买点衣服物品,他们的工资根本就不够花。


这种情况下,大姨没法给儿子儿媳要生活费,所以,大姨自从到了大儿子家带孙子,不仅不跟儿子儿媳要生活费,她还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全部投入到这个四口之家里。


孙子的尿不湿,孙子的衣物,都是大姨花钱买。三个大人的吃喝,也都是大姨从超市往回买。大姨不仅掏钱支付生活中的各种花销,还在大儿子家拳打脚踢,啥活都干,撂下耙子就捡起扫帚,收拾房间,洗衣,做饭。


儿子儿媳中午在单位吃饭,晚上回来吃饭。大姨趁着孙子睡着的时候,赶紧做饭,等儿子儿媳一起回来吃饭。饭后,儿子手边有忙不完的工作,儿媳也做兼职,所以,晚饭后,大姨还要收拾碗筷,还要给孙子洗澡,哄孙子睡觉。


三年的时间,大姨熬过来了。大姨原先是丰满型的女人,三年后,大姨瘦了一圈。好在儿子儿媳对大姨都不错,逢年过节,儿媳都给大姨买衣服,大姨过生日,儿子儿媳给大姨摆酒席,请老亲少友来热闹。大儿媳也经常说:“妈,你对我们付出这么多,等你老了,我和你大儿子给你养老。”大姨很欣慰。


这时候,大姨的小儿子早已大学毕业,留在沈阳工作,结婚了。结婚不长时间,小儿媳就生了一个女孩,大姨有孙女了。一天夜里,小儿子给大姨打电话,亲亲热热地说:“妈,你已经给我大哥看了三年孩子,行了,别再给他当保姆了,妈,你到我这里来享福吧,顺便看看孙女。”



小儿子还说:“妈,你这些年吃了很多苦,将来就跟我归火吧,别回老家了,你把老家房子买了,来沈阳住吧,我和你儿媳妇给你养老。”


大姨就跟大儿子和大儿媳说了,要去沈阳给小儿子看孙女。大儿媳说:“妈,你孙子现在也离不开人呢,你让我老弟他们雇个保姆吧,我们给他们出保姆费也行。”


大姨说:“我给你们看了三年孙子,我再去给你老弟带三年孙女,这样也算不偏不向。”大儿子和大儿媳怎么劝大姨,大姨也还是决定去沈阳给小儿子带孙女。


大姨先去了一趟沈阳,在小儿子家住了两个月。小儿媳特别会说话,把大姨哄得很高兴,说将来不让大姨回老家了,就留在沈阳,把孙女伺候大,他们小两口给大姨养老。


两个月后,大姨回到老家,把自己住的两室一厅卖了。大儿子知道后,不同意大姨卖房子,但大姨说:“你老弟的房子全是贷款买的,沈阳的房子比咱们小城的房子贵很多,要靠他自己,什么时候能还上啊?我将来跟他们住一起了,房子卖掉,替你老弟还点房贷。”


大儿媳不高兴,认为房子卖了,不应该都给小叔子,怎么也应该给孙子留一半。但大姨认为房子是她自己的,她想给谁就给谁。况且她已经看护孙子三年了,她觉得自己对得起大儿子和大孙子。


大姨觉得自己亏欠小儿子,因为小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基本上都是靠奖学金。小儿子结婚,她也没拿什么钱,所以,她想把房子卖掉,替小儿子还一部分房贷,她早晚将来要跟小儿子一起过,自己留着房子也没有用了。她就把房子卖掉了。


当时大姨卖房子的时候,我妈知道了,我妈还劝说大姨,不让大姨卖掉房子,让大姨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我妈说:“万一你到了小儿子家里,跟小儿子和小儿媳处不到一起呢?到时候你回到老家,连个窝都没有了。还是别卖房子了。”


大姨说:“我这次到沈阳,小儿媳对我可好了,不让我回来了,将来就留在沈阳养老了。再说我房子都卖了,替他们还房贷,他们不会那么没良心的!”


大姨没有听我妈的劝阻,执意把房子卖了,带着卖房款去了沈阳,把卖房款交给了小儿子,替小儿子还房贷。



大姨在沈阳帮着小儿子和小儿媳带孙女。小孙女小时候总有病,都是大姨带着小孙女去医院看病。


大姨刚去小儿子家的时候,小儿子给大姨拿生活费,大姨也要。不过是一千两千。可在沈阳生活费是很高的,尤其孙女去兴趣班学习,学费也是高昂的,小儿子给的一两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家里的开销,大姨就把自己的退休金都花了。


大姨每天的生活,就是重复在大儿子家的生活,给孩子喂饭,帮孩子穿衣,接送孩子去幼儿园,洗衣,做饭,打扫房间,每天忙得像个陀螺。


转眼,孙女七岁了,大姨也60岁了。有一天,小儿媳的父母来到沈阳,来到小儿子家里。大姨忙前忙后地招待亲家。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亲家没有走的意思。大姨却累坏了。


这天晚上,小儿子忽然对大姨说,岳父岳母不走了,要留下来看孙女。小儿子说“妈,你这些年也累坏了,回去休息几年,等我岳父岳母不愿意伺候了,你再来。”


大姨怎么都没有想到,小儿子就这么轻描淡写地撵她回老家。大姨伤心极了,对小儿子说:“我老家的房子都卖了,钱都贴补给你了,我回家之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小儿子说:“妈,你先在我大哥家住些日子,你也给我大哥看孩子了,我大哥不会不孝顺你的。等过两年,我再接你来沈阳。”


大姨明白,孙女大了,容易带了,亲家就来了,撵她回老家,自己再硬待在儿子的家里也没什么意思了,于是,买了第二天的火车票,她就伤心地回到老家。


老家的房子已经卖了,大姨后悔当初没有听我妈的话。她也没法跟大儿子说,她小儿子把她撵回老家了,当年大儿媳无论怎么留她,她都没有留下,而是义无反顾地去了沈阳,现在回到老家,她没法去找大儿子。



怎么办呢?总得有个住的地方。可是,大姨的卖房款都贴给了小儿子,这些年的退休金都花得干干净净,都在小儿子家当生活费了。大姨手里没有一分存款,买房子是不可能了。


好在大姨每月还有退休金,她想租个两居室的楼房居住。可是7年的时间,楼房的租金都涨起来,两室一厅的楼房一年的租金要1.2万元。大姨每月不到2500元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000元租房子,太贵了,她舍不得。


大姨现在已经老了,这些年看孙子看孙女,落了一身毛病,吃着降压药、治疗心脏等各种药,她不敢浪费一分钱呢。


最后,她看到小区里有车库出租,一问价格,一年租金6000元。大姨就把车库租下来,决定住在车库里生活。车库是一楼,大姨腿脚不利索了,爬楼梯爬不动了,租电梯楼也租不起,索性就租一楼的车库吧。


车库不到20平米,大姨找水暖工安装了水龙头,又找瓦工隔出一个小小的卫生间,剩下的空间,放一张床,还要搭一个灶台,放餐具。车库的地面没有处理,大姨就买了一块地板革,铺在地上。


车库太小了,但是大姨觉得这毕竟是个家啊,总算有个落脚的地方了。冬天溯雪纷飞,车库里没有安装地暖,有些冷,大姨就插上电暖气,白天太阳升起来,大姨就不插电暖气了,费电呢。


大姨的大儿子得知大姨被老弟从沈阳撵回来了,他开车来看大姨,看到大姨居住在狭小的车库里,就落泪了,要接大姨回他家居住。


大姨没去大儿子家,她现在想明白了,在哪个儿子的家里住,都是儿子的家,不是她自己的家。万一哪天儿子或者儿媳翻脸了,就可能撵她出门。


大姨想,车库再小,也是自己的家。她哪也不去了,就住在车库了。


大儿媳想起大姨曾经给她看过三年孩子,也来接大姨去家里住,大姨都没有去。并对他们说:“你们有时间就来看看我,没时间,就忙你们的吧。妈老了,帮不上你们了。”


大儿子后来给车库里安装了地暖,铺了地面。要是想给大姨买楼房,大儿子的积蓄也不够。况且大姨不住高楼,她现在就想居住在车库里,出来进去方便。还有一点,她没对别人说,但对我妈说了,她说,将来有个病灾的,救护车来了,医生也好往外抬。这要是住高楼,往下抬也费劲。



写在最后:

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没毛病,给自己的子女看孙子,也没毛病。


但是,父母跟儿女在一起居住,说不上哪天闹矛盾了,不是儿子撵你走,就是你生气了想回自己的家。


请你,无论对儿女多么好,都要给自己留足养老钱,都要给自己留下养老的窝。




现在确实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啃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孩子该娶就娶了,该嫁就嫁了,他们也组成了一个小家庭,而且还有了第3代。同时孩子这一家也分开住了。按道理说已经成为了两家,怎么还可以来啃老呢?但其实新型的啃老方式就是借着孩子来啃老。

最典型的做法,那就是将孩子抛给父母,既不给奶粉钱,也不给生活费,也不给照顾费,孩子的吃穿用行其实都是父母来承担。如果父母不掏钱,那就任由孩子那样发展着。孩子该哭就哭,该闹就闹。最终谁会心软呢,肯定是老夫妻会心软,又一次掏钱将抚养孩子的重任扛了起来。

而此时小夫妻号称要过自己的二人世界,他们平时又号称自己要工作,又号称自己在外面很忙。平时父母都见不到的人。做得好的小夫妻,到了晚上还会将孩子带回来一家三口回自己的房屋。做个差的小夫妻,只有到周末才会带孩子回家,平时孩子都会在父母家里。

对于父母来说,有可能对自己的儿女还可以狠下心来让他们独自去生活,不让他们去啃老,但是面对自己的第3代,没有人能忍下心来。只要自己的身体还能承担,有可能不需要小夫妻进行请求,自己就会主动地承担了下来。

但是第3代孩子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只要接到手中就很难把它抛出去。那么想想,假如一直管下去,等到孩子可以成功脱手的那一天,其实老夫妻两个人已经垂垂老矣。但即使这样,有时候小夫妻还是会响应国家号召,要生第2胎第3胎。

确实小夫妻俩没有坑了,他们没有向父母要钱,他们也不住在父母的家中。但是他们将家中花费最大的那一块开支全部抛给了父母,而且将家中责任最大的那一部分也抛给了父母,这就是照顾第3代。第3代不仅仅是需要花钱,而且还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讲,对于第3代的投入确实更是一个无底洞。这就是爱的甜蜜陷阱。

这种新鲜的啃老,其实最早是在乡村中出现的,那时候小夫妻都要出去打工,孩子只能交给父母。但是目前这种现象已经在城市中普遍出现了。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到了上下学时间,都是在校门口接孩子。因为他们要接了孩子送到补习班,学完课回家去吃饭,吃完饭还要监督学习,最后到晚上再送回给小夫妻家庭。

子女认为,老人有了第3代很甜蜜,自己也不属于啃老族。但是却不知其实他啃了最大的了,而且将责任也过渡给了父母。这个社会问题应该予以解决,让父母减轻压力,让他们可以好好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父母   孙子   堂弟   大姨   儿媳妇   大儿子   小儿子   儿媳   阿姨   子女   家里   儿子   父亲   母亲   房子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