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李逵是怎样的人?瑕瑜互见更显好汉本色。

《水浒》里塑造一百单八将,虽数量众多,但作者细致入微,将每一角色都刻画至入木三分。英雄也非完人,好汉形象亦无定论。《水浒》里的众好汉,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市井小民”,有高尚的忠义者,也有“不务正业”者。

这些人物可以说无一是绝对完美,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人无完人”,所以瑕瑜互见、瑕不掩瑜之中,才能更好显现好汉本色。

原著中好汉角色性格差异跨度很大。有文质彬彬、机敏过人者如吴用,有勇武与温柔兼具者如林冲,也有直率鲁莽者如李逵。李逵这一角色性格,在现实里单看并不是非常具备好汉特质:粗鲁、冲动的彪形大汉,大多时候只会被人畏而远之。

但李逵所做之事,却非常能够体现好汉本色。李逵的形象不算复杂,却打破大众对英雄的固有印象,这也正是原著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李逵的形象加以分析,能对好汉本色有新的认知。


一、外染时局风气,内不染磊落本心

1.环境的打磨

李逵这一形象,在《水浒传》中出现的次数并不算少。他虽为作者倾力塑造的好汉形象之一,但却没有走好汉的“寻常路”。因而世人对他的看法并不相一致,欣赏者赞其敢作敢为、天真烂漫;不喜者或认为其有“粗鄙之气”,做事图一痛快,偶尔也有“颠倒是非”之举。

无论世人对李逵看法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一时代,李逵虽“大字不识”,却能脱离恣意洒脱,拥有反抗和超脱意识,只凭这一点,他就远非常人所能及。李逵的出身,在众好汉里只能算得上“下等”。

梁山泊的好汉出身尊贵者云云,身怀绝技者也是无穷。而李逵出身于社会底层,虽没有超凡技能,但善于使用板斧,拥有一身胆量和气力。李逵家中只有一眼盲的老母亲和一哥哥。李逵性子鲁莽,加之直率粗鲁、凶猛异常,故而人称“黑旋风”。他曾因打死了人而逃出家门,得到他人相助,在大牢里当“牢子”。后来与宋江结下“深情厚谊”,并且后来营救宋江上了梁山。虽然出身不够尊贵,但李逵在梁山排名二十二,也算是“翻身”了。

李逵性格的形成与当时的环境是脱不了干系的。社会的动乱使得民生不安,不安之余也必然对翻身反抗有所期许。但在当时思想禁锢下,能真正反抗者少之又少,顶多皆是“敢怒不敢言”之辈。

所以李逵的超脱在这里就显得极为不易。可又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他的反抗意识发展方向并不够科学,而更多是朝着偏激挤进的方向,这也是他鲁莽,甚至可称为“暴虐”的处事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2.自我的独特

李逵虽鲁莽,但他本质里透露出来的那份纯真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他的独到之处。《水浒传》里描写李逵初见宋江时的情景时道:“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

从这里就可以简单看出来李逵的可爱与独特之处。他虽粗鲁不堪,对人也多鲁莽直率,但面对仰慕已久的宋江时,却马上换了一副态度。目中无人,但见到宋江就要下拜。而其他闲人置之不理。

这般的“任性”颇有几分三岁孩童的意味:有一心中信仰的神一般的英雄,在自己心里,这位英雄所向披靡、无人能及。哪怕自己再“不可一世”,也始终对自己心中的英雄充满敬爱。

李逵性格中的这种独特是难能可贵的。相对于他人而言,李逵的言行多了几分纯真在里面。试想生活在那样疲于奔命的年代,生计全靠自己,底层人民处处被压迫。

而曾经作为底层人员之一的李逵,却能在这样的压迫里仍然保持内心的希望,把宋江看做心中的“大英雄”。这份不受世俗干扰的对于信仰的单纯,让李奎显得独具一格。

李逵虽外染时局风气,但内在却不改磊落的本心。这样的形象是有一定的复杂性在里边的,但即使如此,李逵身上所具有的“可爱之处”显然相比于缺点来说更为引人瞩目。也正是这样,李逵的形象更加生动,不至于呆板。



二、瑕不掩瑜、过不盖功

1.“白璧亦有微瑕”,何况当时之人

《水浒传》中描述李逵,有言:“专一路见不平,好打枪的人,以此江州满城人都怕他”,“有诗为证:天性由来太恶粗,江州人号李凶徒。

他时大展屠龙手,始识人中大丈夫”。可见李逵未曾入梁山时,在众人眼中的形象并不是十分磊落。他天性恶劣,喜欢强自打斗,以致城人闻风丧胆,并且落得个凶徒的名声。

但李逵并非是只懂得打杀的粗鄙之辈。也可以说李逵之所以能被称为“好汉”,就在于他的可取之处更有借鉴意义。人本无完人,彼此之间也绝无清晰的界限来划分好坏。那为何在众人眼中,人却分为好坏优劣呢?

其实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十足的坏,“好”者也有美中不足,“坏”者也有可取之处。好坏与否,要看所作所为偏颇如何定论。

梁山泊众好汉自然也是如此。纵观整体,好汉百余人,无明显缺点者寥寥无几。一来社会的动乱,使得人囿于局限。其实生于当时之人,或多或少都有“扭曲”之嫌。而李逵更甚,他生于底层,本就缺少知识修养,加之缺少道德管教,因而眼界相较于旁人而言难免较窄。

于是李逵就有了一系列让人感慨唏嘘的举动。他冲动,但凡遇到对自己或对亲人及兄弟不利者,就想“斩草除根”。他过于单纯,连上梁山都是因为宋江。心有城府的宋江稍一对他给以帮助,他就甘愿赴汤蹈火,可谓是宋江的一个十足的“小粉丝”。

所以说这样的李逵,性格多少有点“扭曲”。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却是一位十足的“好汉”。因为他把“瑕瑜互见”把握住一个度,在这个范围内,他永远不会“越界”。所以无论何时提起他,都忽视不掉他的好汉本色。


2.好汉本色,贵在与众不同

《水浒传》里描写李逵的外貌时写:“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这样的描写一看,就大致能对这一人物了解个七七八八。黑熊般的外形、一字眉、怒发、狰狞甚至似猛兽。读来,一个粗鲁可怖的“强盗”形象跃然纸上。

虽然李逵的外貌实在粗犷,但往往形容他时常用一词:胆大心细。这一个“心细”就尤为巧妙,这般“狰狞”的人物,却有着“铁汉柔情”的一面,实属难得。也正是这一特点,让李逵“顺理成章”位列“好汉之席”。

李逵的优点其实有很多。比如直率,有勇谋等等。但李逵最了不起的优点,大概就是他的孝顺。他与他的母亲关系素来好,所以他始终记挂其母。在摆脱了“颠沛流离”的生涯后,李逵跟随宋江前往梁山。

梁山泊好汉众多,李逵认为,在这里实在是“享福”,所以他想起了他的母亲,于是不顾路程跋涉,想要亲自背母亲上梁山。可惜没能如愿。但李逵的孝心还是天地可鉴的。

除了孝顺,李逵其实也有其他正道的方面。比如在回家途中,李逵看到一个顶着自己的名号为非作歹的地痞流氓李鬼。李逵对李鬼感到不齿,于是他想要为民除害。但李鬼一句谎言却让他为之感动,并且第一时间放了李鬼。

李鬼那句话正是在说,自己家中有老母亲需要照顾。听得这样一番话的李逵,非但没有继续“惩罚”李鬼,反而给他钱财,让他回家孝敬母亲。

可见李逵其人,虽然直率天真过了头,但内里透露出的单纯却是值得称颂的。他的“忠孝”常人难以比拟,所以他成为好汉也是不枉名声。他虽曾为狂徒,但他能够接受并稍微改正。他有“不讲道理”的行为,也有为信仰付出的决心。


《水浒传》故事的最后,李逵因为宋江而死,在梁山泊他对宋江的绝对服从,都昭示他的“忠义”之气。而孝顺他自己的母亲,更是“孝顺”的表现。这样一个粗鲁之人,却能“忠孝两全”,这般与众不同,更凸显好汉本色。

总结

关于《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分析,用一句“瑕瑜互见更显好汉本色”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李逵的形象是好汉学里“重要的瑰宝”。以他作为实例,好汉的形象就显得“鲜活”了起来,不再囿于单纯全面夸赞。

正如李逵的个性那样,他的优点和缺点是兼具的,但重在“瑕不掩瑜”,所以能达到这般程度的,便能以好汉来称呼。好汉也是人,人的本色就很难完美,好汉也定然如此。评价好汉的标准,不能单纯看优缺点,更要联系环境和社会等等其他因素,唯有如此,才能更加科学,人物形象才能更加立体,同时也更加可爱。




半桶木瓜




《水浒传》中的李逵,外表上相貌狰狞,高大壮实,皮粗肉黑如铁塔,号称铁牛。

他两眼红丝露凶光,滿脸胡须如钢刷,一言不合就动粗,声大如吼。手执两把板斧,让谁见了都会心发怵。

从内在来说,李逵是个典型的粗人,即无文化也缺教养,一根直肠不会变通。他的快乐就是喝酒吃肉打架,如果上战场拼杀,砍杀起来凶猛无人能及,甚至可到发狂的地步,想收都收不住。他身上兼备人性和兽性,正常情况下为人性,一受刺激就成了野兽,是个毫无心机可言之人,自然成了宋江极易控制使用的人。

虽然他缺少教养,但还是懂得忠孝。从孝来说他心中还是想他的娘,上梁山后感觉日子好过了就想接他娘来山上享受,虽然不慎母亲让老虎吃了,只能说他是个粗心人,其本意是还是好的。

至于忠义而言,他认定了谁即会死心塌地,他对宋江就是一昧愚忠,让他干啥就干啥,无及后果。

总的讲来他属于恶人一类,终归难逃恶报,他有孝心却让母亲惨死,他有愚忠,自己却让宋江毒死,而且至死不悔悟。




李逵对好汉的理解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先回答问题,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的回答是李逵想当好汉,但是他对好汉的理解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很奇怪。

李逵对于好汉的理解,还停留在朦胧单纯的少年时期,不够成熟。

李逵是这样理解的:兄弟们来了,我有钱请大家一起吃喝玩乐,这就是好汉。如果我没钱请大家吃喝玩乐,那就显得我很寒酸,我就不是好汉。【却恨我这几日赌输了,没一文做好汉请他。】

李逵对于好汉的理解,其实和道德啊,修养啊,武功啊,事业啊都是没什么关系的。李逵对于好汉的理解,还是停留在一群酒肉朋友整天吃肉喝酒的层次上。大家一起吃肉喝酒,这就是混江湖,混社会了。

李逵是个很单纯的人,李逵就算是去赌钱,他也是没抱着功利性的,并不像有的人一样,想要靠赌博发财。李逵很单纯,他并不是想要赚大钱,发大财。他仅仅是为了赢点钱请宋江吃饭,显示自己很豪气,是条好汉而已。李逵全都输了。

输钱了,李逵就不认账了,开始耍赖了。把赌输了的钱又抢回来了,不仅如此,还把别人的钱也给抢走了。

李逵的这种行为,不管喜欢李逵的读者再怎么掩饰,再怎么说他单纯天真豪气孝顺,也掩饰不住了。李逵的这种行为,根本就是抢劫。

李逵抢劫,别人不让他抢,他就【指东打西,指南打北。李逵把这夥人打得没地躲处。】

 输钱了,不认账,赖赌。又把别人的钱全都抢过来,人家不让他抢,他就打人,打的人家受伤。一群被打的人都大叫道:【李大哥,你恁地没道理,都抢了我们众人的银子去!】

李逵不理他们,正要走,背后一个人抓住他,问道:你怎么抢别人的钱!

李逵回答道:【干你鸟事!】

这就是李逵的逻辑,我抢别人钱,干你鸟事?

 此时的李逵,完全就是一个欺凌弱小的抢劫犯。而这个敢问李逵为什么抢别人钱的人,才是真正的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英雄好汉。但李逵的逻辑就是:我做我的坏事,管你鸟事?敢路见不平?老子弄死你!

李逵抢了别人的钱,打了别人,又跟着宋江,戴宗两个,上楼吃饭。宋江吩咐酒保道,你可去大块肉切二斤,给李逵吃。

宋江说要切大块肉,说的很含糊,没说自己具体是要猪肉牛肉还是羊肉。酒保听了,为了避免客人买错东西,他就要介绍一下,自己店里卖什么,不卖什么。这个,就是介绍菜单了,很正常。

酒保介绍道:【小人这里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要肥羊尽有。】

旁边李逵听了,一下子跳起来,便把鱼汤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

这鱼汤是刚做好的麻辣鱼汤,类似于酸菜鱼,水煮鱼之类的菜。宋江才吃了两口,还没凉。整个鱼汤又热又辣,李逵毫无理由的,一下就把一盆子又热又辣的汤泼人一脸。看样子,这酒保绝对是烫伤了。

李逵为什么要莫名其妙泼别人一脸鱼汤呢?李逵说道:【这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吃。】

你看,这李逵,他的逻辑,怎么说呢?我也有点搞不懂了,完全无法用常理来推理。

人家说店里没有牛肉,只有羊肉,要肥羊尽有。李逵却硬要说人家不卖羊肉给他吃,然后打了人家。

人家酒保都说了店里没牛肉了,又不是故意不卖给他,没什么错啊。而且你看啊,过了一会人家切了二斤羊肉上来,李逵不也瞬间吃了个干干净净吗?

你怎么理解也理解不了,李逵为什么要莫名其妙泼人家一脸鱼汤。

为什么你理解不了呢?大家理解不了李逵的思维,不是因为大家没看懂水浒传,而是因为大家都是成熟的成年人了,所以,大家理解不了李逵这个单纯小孩的思维。

李逵的思维,几乎可以等同于一个小孩。你不能用成熟的成年人思维去看待李逵,你要把自己的思维,降低成一个小孩,你才能看懂李逵的行为。

 看不懂李逵,是因为你成熟。

李逵为什么要打酒保呢?理由你让他自己说,他都说不出来,只能颠三倒四的说什么吃牛肉不吃羊肉。

实际上他之所以要莫名的打酒保,是因为:他在装逼。

我说过,李逵这个人是比较幼稚的,他对好汉的理解,就是大家一起吃吃喝喝。既然李逵的思维这么幼稚,那么我们就可以假设:他在装逼,他希望在宋江面前,给宋江留下一个我很牛逼的印象。

就像很多小男孩喜欢在小女孩面前打架斗殴,好勇斗狠一样。并不是因为我殴打的对象得罪了我,仅仅是因为我想在别的小女孩面前显摆一下我很牛逼,展示一下我很厉害而已。这种事儿,我小时候也做过,很正常。任何人都希望在自己喜欢的,崇拜的人面前展示自己最强大的一面。

这一面,可以是事业,可以是修养,可以是口才,可以是智慧,这几样东西李逵都没有,李逵只会打人,所以他就只能靠着打人,在宋江的面前展示自己。

之前李逵心里寻思:【却恨我这几日赌输了,没一文做好汉请他。】这就证明,李逵是想有点钱请宋江吃饭,让宋江把自己当成好汉的。

既然没钱请客吃饭充好汉,那么李逵就只好用另一个方法充好汉了——莫名的打人,莫名的欺凌弱小,以此来获得快感,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力量。

李逵莫名的打了酒保,他就会感觉:你看,我在宋江哥哥面前多么厉害,多么好汉!那酒保,被我打的跟孙子一样!李逵不好理解吧,因为我们都是成熟的人!




憨厚,忠实,认死理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李逵   水浒传   忠义   瑕瑜互见   梁山   形象   酒保   鱼汤   鲁莽   直率   粗鲁   好汉   羊肉   本色   牛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