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时,如果慈禧太后不挪用水师经费过生日,如果北洋舰队弹药充足,战争能胜利吗?

打不赢




关于题主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的是北洋水师大部分主力舰光从炮弹数量来说,并不缺乏。

在黄海海战以后,因为所用炮弹存在很多问题,负责北洋水师后勤的天津军械局遭到很多指责。不过单纯从炮弹数量来说,北洋水师大部分火炮的炮弹并不缺。特别是北洋水师装备数量最多的210毫米克虏伯炮和150毫米克虏伯炮因为各炮台也普遍装备,因此天津军械局的还备有相当数量的炮弹。

像到1894年10月,天津军械库还存有210毫米克虏伯炮弹609发,150毫米克虏伯炮弹24966发。因此在海战时,这两种炮弹肯定不缺。

而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的305毫米炮弹虽然库存已经为零,但是在黄海海战前“定远”和“镇远”上大约有217发开花弹,另有相当数量的穿甲弹。按照“定远”、“镇远”8门305毫米主炮,每门备弹50发算,炮弹也应该是备足了。

炮弹真正连一个基数都不足的,主要是“平远”的260毫米主炮和“超勇”、“扬威”的两门10英寸大炮。

所以单单从炮弹数量来说,北洋水师并不是非常匮乏。

但是数量够不等于炮弹就没问题,北洋水师最大的问题是炮弹质量太差和缺乏新式的穿甲弹。

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使用的炮弹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国产的炮弹质量比较差。像丁汝昌曾经抱怨请领的三十七毫里哈乞开士开花子里面居然没装炸药,“定远”枪炮大副沈寿堃也提到国产的炮弹中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的,此外还有铜管轧火放时窜火,影响大炮发射等等。

显然这样存在质量问题的炮弹在实战中会影响北洋水师的发挥。

而且北洋水师使用的旧式穿甲弹没有引信,在实战中哑火率很高。特别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都是防护力较差的巡洋舰,旧式穿甲弹的爆炸率更低,很多时候直接穿透舰体掉在海中,造成的破坏非常有限。

至于榴弹也就是开花弹这爆炸率倒是有保证。不过榴弹的引信在弹体前部,一旦接触到目标就爆炸,很难击中有装甲保护弹药库、机舱等重要部位,无法对敌舰造成致命打击。

比如在海战中,日本的“西京丸”号巡洋舰先后中了4发305毫米炮弹,1发210毫米炮弹,2发150毫米炮弹,3发120毫米炮弹,最后却只是轻伤而已。就这样的破坏力,显然北洋水师的炮弹数量再多一些,也不可能改变海战结果。

北洋水师最需要的是新式穿甲弹

在甲午战争时期,列强的海军已经普遍开始使用带引信的新式穿甲弹。和旧式穿甲弹相比,新式穿甲弹爆炸率提高了很多,而且可以穿透一定的装甲再爆炸,对舰体破坏更大。

在黄海海战时,中日双方只有日本新装备的阿姆斯特朗中口径速射炮大量使用了新式穿甲弹。也正是这些新式穿甲弹对北洋水师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如果说北洋水师在战前也购买了足够数量的新式穿甲弹,那么确实可以在海战中对日本海军构成更大的威胁。不过考虑到北洋水师装备的都是射速较慢的架退炮,火炮发射速度慢,因此要击沉日舰还是有很大难度。所以不会对海战结果有太大的影响。

而更重要的是清政府始终把海军当做一支守备力量。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光绪就下旨要求丁汝昌严守威海到旅顺一线,防止日本海军突入渤海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即使难以在海上击败北洋水师,也可以以快速巡洋舰进行袭扰,牵制北洋水师,使其不能主动出击,从而保证海上运输线的稳定。

由于清军和日军的战斗力差距太大,如果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陷入僵持局面,那么日本完全可以从陆上击败清军,从而迫使清政府投降。

因此即使购买一些新式穿甲弹,也不可能真正改变甲午战争的结局。




这个问题首先得看慈禧太后过生日花费了多少钱,然后再看这些钱用在海军上会产生什么结果。

那就需要弄明白三件事:

1.慈禧太后过生日花了多少钱?

2.把慈禧过生日的花的钱都投给北洋水师,能添置多少武器弹药?

3.如果北洋水师弹药充足,是否足以打赢甲午海战。

那么我们逐个问题分析。

一、慈禧太后花了多少钱?这个其实是很清楚的,主要是分以下几项:

1.服装费用23.1万两。

慈禧太后为了准备自己的寿宴,光是做的新衣服,就花费了231000多两白银,其中各种龙袍锦缎多达数百件。

2.戏台牌楼费用240万两。

为了庆祝太后寿宴,紫禁城到颐和园的道路两侧全部设戏台、牌楼,大约有60多处,花费240万两白银。

3.车辇费用18.3万两。

慈禧乘坐的轿舆金辇轿舆是60大寿专制的,共耗银76913两;加上慈禧备有的各类乘轿8乘,耗银12500两;还有光绪帝、后妃嫔乘坐的各式乘轿,耗银15000余两;再一个就是慈禧乘坐的黄漆车,光绪帝乘坐的朱红漆车,后妃嫔乘坐的黄油车共11辆,以及慈禧的役使宫女使用的青车30辆,修理旧车90余辆,耗银78900余两。以上共计耗银183000余两。

4.宫殿装修费用215万两。

紫禁城的所有装饰全部更换,各处张灯结彩,花费了90万两白银。颐和园装修花费近50万两白银,各处宫殿的修复花费40万两白银,慈宁宫修缮花费35万两白银。

5.赏赐礼物玩意儿100多万两,

为庆祝慈禧60大寿,专门打造的赏赐礼物等各项费用又是100多万两白银。

这样算下来,仅为慈禧过生日的中央财政各项拨款,就是大约596.4万两以上。地方督抚的花费和寿礼等物还不算。

但是这并非慈禧过生日的所有花费。在这以前,还修建了颐和园,准备慈禧过生日后颐养天年用。至于颐和园的修建费用,一图流说明问题:

楼上的图非常清楚了,颐和园共花费11079218两。

也就是说,慈禧为了过她的六十大寿,竟然总计花费了至少1703万9218两白银!

二、如果把慈禧太后过生日这1704万两投入到北洋水师,能买多少军舰?

这个是有记载的,以北洋水师主力舰为例:

定远级两艘,花费3399241两

致远级两艘,花费1697453两。

也就是说,每170万两,可购买定远级一艘,或者致远级两艘。

修颐和园这1704万两,全部用于买船的话,理论上说可购买8艘定远级铁甲舰花费1360万两,剩下的钱还可以购买4艘致远级巡洋舰护卫。

但是这个算法其实不准确,因为首先一个是汇率变了,1886左右银子兑换英镑是4.73两兑换1英镑,到了1894就是6.21两兑换1英镑,银价贬值约25%。

而新式军舰价格也贵,以日军吉野号为例,价格高达206万两,另外北洋水师的维修费、备件,和新式炮弹钱还得付。

所以,维修费这块儿首先要弥补至少约210万两。

杂七杂八加起来,七年先补欠账300万两比较合适。

然后,1704-300=1404万两。

这1404万两也不能全部买船,买船后,增加了人员和维护成本,按照年增加60万两运行费用,约三年计算,减去180万两。

剩1224万两买船,基本上就是增加6艘吉野,或者4艘涨价后的定远改进型的水平。而如果要买大船,如日本在英国订购的两艘前无畏舰,富士八岛号造价就是2088万日元,相当于1575万两,那这个买船的钱是不够的,还需要努力的再去找351万两才行。而光绪帝大婚是花了大概400万两如果能把这个钱也省下来,海军实力是差不多能赶上日本的。

也就是说不仅慈禧太后不能过生日,不能修园子,光绪也得把自己结婚的钱拿出来才行!

三、添置的这些军舰武器,能否打赢甲午海战:

应该说要是单纯史实那些海战,比如黄海大战,我军添置4艘定远级,那么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但是,问题是这就是日军的实力吗?拜托,日军还有:

第二游击队:金刚、大和、武藏、葛城、天龙、高雄、6艘

第三游击队:筑紫、爱宕、摩耶、大岛、鸟海、天城、磐城、八重山、8艘

鱼雷艇队全部。

真正的解决办法:组建陆军新军。

甲午之败,其实是败在陆军。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购买多少新军舰,而在于组建新式陆军。

如果要是按照新军建制组建现代化军队,那么组建费用大概是150万两银子一个师,然后再加上一年约130万两银子(约180万银元)的费用的武器弹药训练费用。合计大概一个师280万两银子,就差不多了。

日军有7个师团,平时7万人战时20万人。

中国当时有能战陆军53281人。如果能用这笔钱中的1400万两,提前训练出5个精锐师,平时5万人战时扩充到15万人,那么加上原有的能战陆军合计20万大军,那么陆战在中朝边境甚至平壤,挡住日军是可以的。

海军这边,以300万两把平远级后续两艘建成,加上维修船只,采购新式速射炮和炮弹,那么海上维持个不败也可以指望。




甲午海战,如果慈禧太后不挪用经费,给足北洋舰队弹药,那么北洋舰队有胜利的可能,有人认为北洋海军最终的失败是全方位的,包括军事训练、军事体制和战略思想等,武器落后只是一方面,但是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如果经费充足,那么北洋海军也能完成更新换代,更新作战思维和理论。

图为定远舰结构图,可见其船腰部位巨大的305毫米架退火炮,射速极慢,全舰都没有速射炮。


慈禧太后修园子花的钱可是不少,这些钱如果投资到北洋海军,那么北洋海军完全可以在战前购买到新型的高速4000吨级防护巡洋舰,甚至可以买下全新的前无畏战列舰,而如果清朝海军装备了这些武器,那么对于日本海军威胁是很大的。北洋海军被日本舰队击败,归根结底各种原因的作用结果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造成了北洋海军的装备落后。

图为日本的吉野号,采用了高速舰型设计,而且装备有大量的速射舰炮。


日本海军当时虽然总吨位弱于北洋海军,但是日本舰队的平均航速基本是北洋海军的2倍,而且日本海军的速射炮装备数量是北洋海军的数倍。虽然北洋海军装备有大口径舰炮,但是那些舰炮射速很慢,在当时中口径速射炮是强于大口径慢速火炮的。速射炮是较早的管退火炮,可以快速复位,日本海军装备的150毫米和120毫米速射炮比比皆是,一分钟可以发射炮弹近百发,而清朝的大口径舰炮,一分钟,甚至数分钟才一发。

即便是北洋海军比较先进的致远号巡洋舰,也只有两门中口径速射舰炮。


甲午海战后,管退火炮全面取代了老式的大口径架退火炮,管退速射炮的口径也发展的大了起来,最终开辟了一个战列舰时代。要知道,北洋海军当时完全可能购买到吉野同型舰、埃斯梅拉达等新型的,装备大量速射炮的高速巡洋舰,然而就是因为经费不足,被日本海军抢了去。

图为老式的大口径架退式舰炮,他们移动缓慢,射速也很慢。


而且,李鸿章早已经看出速射舰炮的发展趋势,提出要给定镇二舰添置速射炮,但是因为慈禧太后修园子,最后计划也落了空,北洋海军甚至想过要购买前无畏战列舰,但是连速射炮都买不起的海军,买战列舰就是笑话,可是如果慈禧不修园子,那么战列舰是一定买的到的,一旦买到,纵然日本思想先进,战法厉害,也无济于事了,战列舰刚刚诞生的时候,可是那时候海上无法战胜的霸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北洋   水师   海战   定远   颐和园   光绪   穿甲弹   舰炮   战列舰   巡洋舰   甲午   火炮   弹药   日本   炮弹   舰队   经费   慈禧   海军   充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