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石头“青芝岫”,乾隆在上面题过字,导游为何不让合照?

这块石头位于北京颐和园乐寿堂,整块石头长八高二宽四,好似一块屏风横卧在那里。如果单纯的一块景观石,没有什么特殊。关键是上面有乾隆的题字——青芝岫。

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米万中的人。别人喜欢金银财宝,他偏偏喜欢石头。经常搜集天下各种奇石,然后放到自家庭院观赏。偶然间有人跑来告诉他个消息,说是在房山上发现一块奇石,~就是后来的这块“青芝岫”。因为太大,最后倾家荡产,也没搬到家。

等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的时候,在祭祖回来的路上,乾隆看到了这块石头。感觉其造型奇特,因此也想把它运回皇宫。米万钟破产,但是乾隆皇帝肯定不会。最后这块石头顺利地到达了清漪园。

太后听说后,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说他是败家子。这个时候刘墉出来解围说:“这块石头外形酷似灵芝,意味着延年益寿”。太后一听非常高兴,乾隆顺势把它作为太后的贺寿礼物,并且给它起了一个名字——青芝岫。

导游之所以不让拍照,是因为现在还没有几个人的钱多到像乾隆这样。乾隆能败得起,但是普通人就不一样了!~也是一种迷信!~不吉利!~所以游客大都不拍。




这块石头位于北京颐和园乐寿堂,整块石头长八高二宽四,好似一块屏风横卧在那里。如果单纯的一块景观石,没有什么特殊的。关键是上面有乾隆的题字——青芝岫。

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米万钟的人。别人喜欢金银财宝,他偏偏喜欢石头。经常搜集天下各种奇石,然后放到自家庭院当中观赏。

偶然间有人跑来告诉他个消息,说是在房山上发现一块奇石,让他赶过去看一下。等他跑过去之后,发现果然符合自己的胃口,于是就想先把它运回去。

但是由于这块石头太大,无论是牛拉还是马驮都搬不动。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有人给他提出建议。当年秦始皇修建长城的时候,就曾经修建水道搬运石头。

听了这个消息后,米万钟先是修了一条从山上到山下的路。然后每隔三里打一个小井,五里一个大井。等道路也修成了井也打好了,时间也来到了冬天。

米万钟让人从井里面打水,然后铺在路面上。有一天比较冷,路面上直接结了冰,终于造好了一条冰路。又雇佣了大批的工人,把石头从山上滑到了山下。

到山下还不算完,从山下到家里面还有一段距离。然后又雇了很多工人,没日没夜的拉着个石头。还没拉到一半,米万钟就花光了所有的家当。

最后一气之下,把这块石头扔在了半路。因此人们就把这块石头称作是败家石,就这样一直放了上百年。

等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的时候,在祭祖回来的路上看到了这块石头。感觉其造型奇特,因此也想把它运回皇宫。米万钟可能破产,但是乾隆皇帝肯定不会。

最后这块石头顺利的到达了清漪园,当时想把它运进乐寿堂,但是乐寿堂已经完工。由于石头太大,想要进去必须把门拆了。

乾隆心想既然已经运到这里,难不成因为一个门而半途而废。等他把门拆了的时候,太后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说他是败家子。这块石头刚运来的时候,他早就听说了这块石头的故事。

这个时候刘墉出来解围,这块石头外形酷似灵芝,意味着延年益寿。太后一听非常高兴,乾隆顺势把她作为太后的贺寿礼物,并且给它起了一个名字——青芝岫。

导游之所以不让拍照,是因为现在还没有几个人的钱多到像乾隆这样。乾隆能够败得起家,但是普通人就不一定了。(只不过是迷信的说法,大家切勿当真。)




【败家石】

乐寿堂前这块巨石,宽两米,高四米,重达20多吨,它产自北京房山。最早是明代官吏米万钟发现了它,决定不惜成本把它搬运回家。结果石头刚运到半路,米万钟就耗尽了所有家财。因此人们称它为败家石。后来乾隆皇帝也看中了它,要把它作为乐寿堂前的屏风。由于石头太大,为了把它搬进来,乾隆甚至不顾太后反对拆掉了院门。后来这块巨石重新被命名为“青芝岫”。意思是青色的灵芝形状的石头。从房山搬来的青芝岫成了清漪园(颐和园)中最有故事的一件摆设。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怎是中国人的耻辱,我们要雪耻。你认为呢?




谢邀!祝大家阅读愉快!

青芝岫:色泽青而秀形似灵芝的石头。

中国四大名石之一(苏州冠云峰、上海玉玲珑、杭州皱云峰)。

其实并没有不让大家拍照,导游一般会说等我讲完这个石头的来历,最后拍不拍照你们自己决定,其实这块石头分两个故事。

故事一:富豪米万种运“败家石”

明朝有个富豪叫米万种,他是个收藏家,喜欢收藏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一次他在房山郊区的山里看到这块大青石后,极其喜欢,于是和随从说要搬回去,可是这么大这么重的石头怎么运回去啊?他先是把村里的人和马匹全部顾来,足足有两百匹马和几百个工人,奈何这是在山上,抬又抬不动,拉也不好拉,突然有个人就说“听以前人说修建皇宫的石头也是用马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推,但是他们会先把这段路修好,再隔几百米挖一口井,等到冬天就把水泼在上面,结冰后就可以运输了”。米万种决定这样做,可是当这块大青石运到良乡时,工人早已经催了好几次工钱了,管家之前也说资金不够了,米万种就把房子卖了把工钱还了,等自己有钱时再来运,之后还帮这块石头盖了个棚子,就出去挣钱了。附近的邻居知道后都说这是个“败家石”,连米万种这样的富豪都被它败光了,都是有多远躲多远。

故事二:乾隆改名“青芝岫”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一次乾隆皇帝祭祖路过良乡,他见这块石头甚是好看,就派人才运到乐寿堂,没想到石头太大,要拆了乐寿堂的院墙才能搬进去,皇太后知道这是败家石,没想到还没运到家就要拆院墙了,就不让乾隆运,她说这是不详之物。大臣刘罗锅出面解围,说这块大青石长得像灵芝,有人寿年丰的象征,放在乐寿堂前正好可以给皇室增添瑞气。没想到皇太后听后举手赞成。最终这块石头就到了颐和园。


乾隆一时兴起就给这块石头赐名“青芝岫”,又挥笔题写了“神瑛”和“玉秀”四个大字,大臣们也纷纷在大青石上题字写诗。据说这也是乾隆给太后的寿礼。也成了“长寿石”,要知道乾隆的母亲活到84岁。

所以说,话是人说的,你相信第一个故事就别拍照,相信第二个故事就拍照。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颐和园   乾隆   刘墉   房山   寿堂   寿礼   明朝   石头   富豪   青石   灵芝   太后   合照   屏风   导游   喜欢   故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