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亲眼见过最能喝酒的人是哪里的?喝了多少?

黄山归来不看岳 邯郸回来不思酒

《活着从邯郸回来,是一件值的庆幸的事》

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张海斌副教授到邯郸出差期间,遭遇无数酒场后,发表了一则感慨饮酒文化的《邯郸归来不喝酒!》引爆网络,让我们见识一下来邯郸做客的友人了解一下邯郸酒场风俗吧。

以下为原文:

总算从邯郸回来了,而且是活着回来。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说起这次旅行印象最深的事,我想除了古香醇厚的风景,恐怕便是邯郸人的喝酒了。邯郸人善饮,这是众所周知的。这些天来,我们便亲见其酒桌上的海量与风范了。邯郸人不但善饮,而且善劝,其劝酒的水准达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却是我们意外的发现了。不讳地说,邯郸人的劝酒已骎骎乎形成一套精致且精湛的技艺了。这种技艺只有亲临邯郸并亲炙其味的人,才能窥其纤毫,并为之叹为观止。

首先,邯郸人的劝酒浸染着一股艺术的气质与善良的霸气。有板有眼,循循善诱,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恍如软刀子杀人,于温藉融和之间,让人酩酊大醉。而且,其敬酒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套论证,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成语故事,燕赵风云,深文周纳,无所不包,对被敬者构成了强大的论证,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简直枉披人皮矣。我的朋友彦新教授便极善劝酒,每次端杯,老兄都先要充分论证满饮的意义,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理由,引经据典,勾古稽今,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文化享受。这种劝酒的艺术与一些地方动辄"不喝此杯,便是看不起兄弟"之类的做法,自是另出机杼棋高一着矣。尤其可爱的是,劝到高潮时,老苏还能即兴背一首情诗,讲个笑话助兴,声与情并茂焉,其情之真意之切,让人觉得不喝此杯简直有愧列祖列宗,即便手里端的是断肠散鹤顶红,也决不皱皱眉。

邯郸人喝酒的规则,有一种属地主义的色彩。无论是席位的安排,敬酒的顺序,动箸之先后,都有一套细致的规矩。这些规矩皆是属地法,解释权都归主人,上海的习惯法自不能适用。于是乎,在邯郸这些天,我们一干人在酒桌上动辄得咎,犯规不断,而每次犯规,都有相应的"惩罚",端的叫天天不应,只好认罪伏法,推杯换盏,以致醉卧沙场。记得有一次清蒸鱼端上酒桌,鄙人率先夹了一小块,尚未入嘴,便被当地的朋友逮住,他断喝一声:"鱼头酒三杯"。闻得此言,不禁肝胆俱裂,只好入乡随俗,浮三大白。这就是邯郸人喝酒的"霸道"。众所周知,法理学上有个推定,即所有人都被预设知晓法律之全部内容,故而不承认所谓"不知者不为罪"之说。邯郸人喝酒的规矩,似乎也有如是之效力。所谓不知晓当地饮酒习惯的说法,在那里是没有抗辩之效力。

而且,邯郸人喝酒有一种严格的程序主义的色彩。每次敬酒与被敬,都有着具体而微的程序,有板有眼,敬者与被敬者都深谙其味,行动如仪。这种仪式背后隐藏着深厚的礼俗文化,古朴凝重,令人肃然起敬。印象深刻的是陈景良教授之敬酒,其做派巍巍然有古风。陈教授向每个人敬酒时,一定要与之攀谈几句,内容因人而宜,一丝不苟,诚挚澹定,有首长之风。这种做派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实在罪孽深重,于是个个三仰其脖,喝得面如桃花不吐人言。在我看来,这种精致的程序似乎又是一个"陷阱"了:开席之际,先共饮三杯。三轮轰炸下来,酒量不佳的便开始目光游移脸上做可爱状了。接下来便是东道主挨个敬,敬酒动辄三杯,前两杯他是不喝的,直到第三杯才陪你一道干。这道程序完毕,菜鸟们自是神智模糊东倒西歪了。不消下道程序,个个便如斯诺克桌上的色球,被人笃定地收拾。

在邯郸喝酒一般都是白酒,倘若哪位年兄一上桌,便叫嚣着上一杯酸奶,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矣,按照古罗马的法律,恐怕就要人格大减等了。在邯郸人的酒桌上,白酒好像已经成为桌子的一部分。即便入席前主人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喝白酒,只是意思意思。但一旦酒席摆上,白酒照旧巍然矗立,让人触目惊心。邯郸的白酒性极烈,即便是好酒佳酿,入口亦不醇,一杯下肚,恍如生吞下一块木炭,腹中如灼,一时龇牙咧嘴,五官挪移。回想在邯郸的这段日子,每当走进酒店,看到热情好客的主人,我们在深切感激之余,总要胆战心惊,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感。记得从开封到邯郸前一夜,有人告知邯郸乃赵国酒文化最盛炽之地,唬得我们一行个个战战兢兢。便是用午餐,负责接待的同志宣布,因近来当地政府严令中午喝酒,因之憾不能上酒。听到这个消息,大伙个个笑逐颜开弹冠相庆,恍如过年过节矣!

古有 ‘黄山归来不看岳’ 之说,今有‘邯郸回来不思酒’ 之慨。‘巍巍然,大哉、壮哉’ ——邯郸




我一直认为酒量大与酒瘾大是两回事。生活中不乏这两种人。酒量大的,一顿喝个半斤八两的,正常,潇洒自如,没有什么酒后无德的言行表现,是谓量大品端之人。而酒瘾大的则不行,半斤就到头了,再喝就犯迷糊。且喝的时间偏长,慢饮浅酙式。你急他不急,这种人一天两顿酒,有的甚至早,中,晚三顿都要喝。酒不多,以三两不到为顶。就是酒瘾难过关,到时就要喝。其实酒瘾大的酒量比酒量大的能喝,当然要看场合,时间,临场情绪发挥,不能绝对化。我目睹过一个两者同时具备者,那是几十年前我插队时的事了,我应邀赴街坊弟兄插队的生产队玩,午间备席,当然有酒,当地农村酿制的土酒,醇而香,有些许辣味。有一近六十老农来"帮灶",上桌时,我们几个则大呼小叫,推杯换盏的"豪饮"着,而那农民则似乎悄无声息地陪我们悠悠喝着,我们碗干,他则碗尽,没有一点滞后感。我惊奇他的酒品与酒量,一点不显山露水的。吃饭时,我们各人碗中都剩些酒,实在喝不下了,午间每人也就喝了三,四两酒。而那老农也喝了近六两。最后吃饭时,他将我们三人碗中剩的酒,统统倒入他已装好饭的碗中,酒泡饭,划拉划拉就吃完了。当时吓我一跳,世间席上只有汤(卤)泡饭的,那有酒泡饭的?后打听得知,此人一天三顿酒,不在乎莱肴,酒瘾大,酒量也大,酒后从不乱来,农活照干。这可能是我这一辈子所目睹的酒量最大的人了,至今印象深刻!




有一次和山东的一个亲戚唠起他的一个朋友,喝酒就象喝水一样。早年间,国家的某个部门到山东招陪酒员,这个朋友感觉自己不含糊一口气喝了九斤二两白酒,但是在他之后有一位伙计喝了九斤八两,最后喝九斤八两的那个人被招去做了陪酒员,这是几十年来听说过的喝酒喝的最多的一个人,记录从来没有被打破。无法想象这么多的酒是怎么喝下去的。




我见过不少能喝酒的,东北这里都喜欢喝“小烧”。可能南方的朋友不明白,“小烧”其实就是散白酒~六十度的,但是这种酒基本都是农村酒坊自己酿制的纯粮白酒。就是这种烈性白酒,我见过一次喝三斤半的,而且是一口一杯,那个杯大概能有二两半。他喝完后,还不耽误干活。我当时真的很吃惊,那可是六十度的烧刀子啊!喝到嘴里,那可是一条线似的,从嗓子~胸腔~一直到胃里,我只喝过一小口,那股子冲劲实在是享受不了!那次看过那个能喝的酒仙后,我就和一个朋友说起了这件事,我那个朋友说~我领你去看看真正能喝的,这个老兄从来没喝多过。我也是好奇,我们俩开车来到他说的那位老兄家,这个人是他的选房亲属,寒暄了几句,我俩把带来的酒菜都摆到桌上,开始他还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我说明了来意后,他先端起碗,一饮而尽!我去!!那可是一斤的碗啊!一斤烧刀子就这么进堵了?我当时买的是十斤一桶的小烧,没想到,我两瓶啤酒下肚,他已经喝了半桶了,也就是五斤烧刀子,我当时真的是吓到了。连忙摆手不让他喝了。他吃了口菜,笑笑~没事!放心吧!还没尽兴呢!最后在我的极力劝阻之下,桶里可能也就剩下了不到二斤,关键是~我俩走的时候,他还面不改色的一直给我俩送下楼,还叮嘱我俩小心!唉!这就是我遇到最能喝的,难怪我同事说,没见到他喝醉过!




青海藏民,他们一大盆手抓羊肉,三四袋青稞酒,不一会就干完了,要知道可是近两斤白酒。一般人最多喝两袋斤吧酒就不得了,他们喝哪么多酒面不改色心不跳,照样干活劳动,但危险地方还是不能去,毕竟高度酒后劲很大,风一吹可能就疯疯癫癫。

有一次夜间,我们几个喝酒归来路上,碰到两个藏民东倒西歪走过来,看到我们却挡住路不走了,我们几个搞的莫名其妙,好半天才会过他们意思,就是要我们手里两个大半瓶白酒,后来给他们高兴转身走开了,观察一下好象他们三下五去二又喝光了。

最能喝酒而又富有刺激场面,要数公社大队干聚餐景象了。44个行政大队,100多大队干支书村长会计,10来桌酒席,荤素搭配二三十个菜,酒是三年老陈酿黄酒。大家吃肉喝酒,猜枚划拳,热火朝天,热闹非凡。

席间有一位大队支书,五十多岁,身材健壮,冬天带个雷锋帽,声若洪钟,穿个军大衣勒个草绳。他用老黄酒挨桌敬酒猜枚划拳,好多不胜酒力者早已被干翻在地,他却若无其事,泰然自若。喝到高兴时,他把军大衣一脱光着膀子干。他只所以喝不醉酒,巧道全在后背上。只见他后背蒸腾云烟,喝的酒一部分蒸发跑了,还有一部分顺脚跟流走了,你说这样酒仙,谁还敢与他较量一下比一下高低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老农   邯郸   酒瘾   酒场   黄山   做派   有板有眼   泡饭   酒量   老兄   刀子   白酒   大队   程序   朋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