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懒这种防御能力较弱的物种,为什么没有被灭绝?

2016年,哥斯黎加车的公路上发生了堵车,后面的司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焦躁不安的等着。有人还以为是前方发生了事故,焦急的等待事故解决。

堵在前面的司机也在四处张望,想要知道最前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人等的实在是着急,于是走到了最前面,观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

原来,导致公路堵塞的元凶, 并不是交通事故,而是一只正在横穿马路的树懒,这只树懒正在以每小时奔跑2.5米的速度“全速奔跑”中,一条并不算宽的马路,硬是花费了半个多小时还没走完。

最后,等待已久的司机们,实在是等不下去了,等它自己爬过去,怕是车子都要堵好几公里了吧!

一名司机轻轻将它拿起来,放在了路的对面,这才缓解了公路堵车危机。

没有什么比树懒防御能力更低的动物了,它们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如果发现它的不是司机,而是食肉动物,那么食肉动物根本不用费吹灰之力,甚至吹一觉醒来还能看到它在不远处“逃生”。

更绝的是,它们行动速度都已经慢到这个份上了,还特别讲究,非要下树拉粑粑。

如果它们老老实实待在树上,食肉动物也很难发现它,可它偏偏要每周都下树拉粑粑,而且还老是在同一个地方拉粑粑。

要知道,下树拉粑粑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树懒死亡案例中,60%都是在下树拉粑粑期间死亡,但它们仍旧冒着生命危险拉粑粑。

可即便如此,树懒仍旧没有灭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树懒为什么这么懒?

其实树懒的懒,是一种生存策略。

如果我们把自然界看作是母亲的话,那么地球母亲对子女的要求只有一个:活着。

就好像是我们从家到学校一样,不管是你走路,还是开车,亦或者是坐船、坐高铁、坐飞机,只要你能到达学校就是胜利。

地球母亲也是如此,不管你勤奋也好,懒惰也罢,只要能活着就是胜利。

和绝大多数动物不同,树懒的生存策略就是“懒”,它们可以趴在树上一动不动,行动速度也慢到出奇,1小时甚至仅仅能移动2.7米;有时候,连孩子掉下去都不会捡,因为仅仅是来回爬树,就占据它们每天耗能的8%了;甚至连遇到天敌也懒得跑,只要被天敌发现,基本上就必死无疑。

树懒的懒,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时候,能够确保它们生存下来。

树懒因为极度的懒,以至于每天消耗的能量非常少,每天仅仅吃大约60克树叶就能够活下来。

要知道的是,地球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现如今地球很繁荣,但在大冰期、小行星撞地球、超级火山爆发时,地球生态会被破坏,以植物为基石的生态系统会遭到重创,届时对能量消耗较大的动物更有可能灭绝。

比如: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恐龙称霸,几乎垄断了地球陆地上主要的生态位,就连哺乳动物都只能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之下,难以交锋。

但是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还引发了超级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激荡起的灰尘覆盖到了地球上空,阻碍了太阳光线进入地球表面,造成地球大降温。

一系列的环境变化使得地球生态链遭到重创,植被大量死亡,对食物需求量较大的恐龙没能撑下去,其中主龙类恐龙全部灭绝。

相反,因为体型较小,对食物需求量较小的哺乳动物却活了下来,在之后不断繁衍生息,崛起之后取代了恐龙成为地球霸主。

树懒对食物需求非常小,意味着当外界食物变少时,对它们的影响不大,或能帮助它们抵挡灭绝危机。

树懒虽然懒惰,躲避能力差,但是它们也有生存技巧。

伪装:平时树懒躲在树上,身上还生长着绿藻,在树上趴着时,犹如植物的一部分,如果天敌眼神不好,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常年生活在树上:树懒除了下树拉粑粑之外,常年生活在树上,并且是生活在十几米高的树上,陆地食肉动物想要上树攻击树懒,难度重重,从而躲避了大部分天敌。

栖息地未被破坏:许多生存能力强的动物,因为栖息地的丧失而灭绝。树懒虽然懒惰,但它对食物的要求小,对栖息地的要求不会太高,也从侧面提高了它们的生存能力。

树懒为何要坚持下树拉粑粑?

树懒虽然非常懒,但它们也是有生存智慧的,否则早就灭绝了。

树懒每周会下树排便,下树排便并不是因为它们爱干净,而是它们身上生活着一种蛾子,名叫“树懒蛾”,树懒蛾和树懒共生,树懒蛾会以树懒毛发为田,饲弄绿藻,绿藻会让树懒和树融为一体,躲避天敌的攻击。

必要时候,绿藻还可以当作树懒的食物,这种食物既有营养又好消化,非常适合树懒。

但是,树懒蛾已经高度退化,难以飞行较远距离,而它们产卵有需要在地下,为了帮助树懒蛾产卵,树懒就会下树拉粑粑,在拉粑粑过程中,树懒蛾会趁机产卵,等到下次树懒再次拉粑粑时,树懒蛾幼崽羽化后,又会飞到树懒身上,帮助树懒继续耕种绿藻。

虽然树懒的行动能力非常慢,但是在交配季节时,它们可是会为爱“狂奔”,不辞辛劳的从远处赶来与妻子见面,约会,繁衍后代。

这可能也是因为,如果树懒连交配都不积极的话,或许早就会因为后代数量不足而灭绝了。




2018年,动物学家们在野外观察美洲狮时看到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一头美洲狮在觅食时发现了一只挂在树上睡觉的树懒,作为美洲灵活性最强的猫科动物,美洲狮用了几秒钟就爬上了大树咬住了树懒的后腿,结果,这只树懒依然在睡觉,连头都没回,最终这只树懒被美洲狮拖下树吃掉了。

作为世界上最慢的动物,树懒可以说是将“懒”发挥到极致了,即使在面对危险时,它拼尽全力地“奔跑”速度也只有10米每分钟左右(网上传言树懒一小时跑2.5米,简直离了大谱),这对于美洲狮来说仅仅是一个助跑跳跃的距离,这是因为树懒的前肢比后肢明显的要粗长,前后不成比例的四肢,让树懒爬行时只能靠两条前肢拖着后肢向前移动。

除了移动速度超慢外,树懒甚至连吃饭都懒得吃,它们在树上吃着唾手可得的树叶,但是树叶放到嘴里它们甚至都懒得嚼,让唾液将树叶消化的差不多后再咽下去。

不过,作为一种高度树栖动物,树懒一生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树上度过的,但是你可能没想到这货竟然有“洁癖”,每次拉粑粑它都要费力的怕下树,排在事先挖好的一个坑里,好在它运动量小,消化缓慢,平均4-8天才会下树一次。这比起同样高度树栖的考拉来说要讲究得多了,因为考拉除了在育儿期会将粑粑分出一部分来给小考拉外,其他都以“空投”的方式解决了。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种移动速度缓慢的食草动物,树懒凭什么活到了今天呢?我们一起来深入地了解一下树懒以及它们的生存之道。

树懒靠什么活到了今天?

树懒是一种纯正的食草动物,在它们的食谱中,只有低热量的树叶,而且移动缓慢的它们,即使被食肉动物捕杀,也不慌不忙,那么它们是如何活到今天的呢?有以下六个原因

01 偏安一隅。在自然界中,物种会有迁徙的习性,还有一些物种活动的范围非常广,而迁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尤其是对食草动物来说,因为它们要集群,更容易被食肉动物发现和捕杀,而且长距离的迁徙是会导致动物死亡率大幅度提升的,比如燕子每年的迁徙至少有1-2成死在了路上,而树懒就不同了,它们仅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一生不会出雨林,这就避免了因为迁徙所造成的损耗。

其次,如果一种动物的活动范围很大,那么自己暴露的风险也高,但是树懒就不一样了,它们一生只会在附近的几个树上生存,走的最远的路就是两棵相邻的树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大大减小了与食肉动物碰面的机会。

所以,树懒的偏安一隅是它们能够存活至今的一个“法宝”。

02 生存习性。树懒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树上度过的,除了一个星期左右一次的拉粑粑,树懒几乎是不会下树的,而树懒栖息的树并不是普通的树,而是一些平均高度在十几米的大树上,并且树懒通常会在树靠近顶端的位置。这种生存习性,避开了大部分地面上的捕食者,这也是它们存活至今的“法宝”之一。

03 伪装。作为一种食草动物,尤其是偏独居的食草动物,懂得如何隐藏自己才能更好地活下来,而在这一点上,树懒就表现得非常的好。由于树懒生活在潮湿、炎热的热带雨林中,再加上它们又很少的移动,所以,一些藻类得以在它们的身上附着和繁衍。

绿色的藻类布满了树懒的全身,给树懒提供了很好的伪装色,再加上它们通常是不动的,所以在树上与树皮、树叶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很难让猎食者发现。

其实藻类与树懒属于互惠互利的,因为正是有了绿藻在树懒身上,树懒才不容易被发现,而正是树懒身上的树懒蛾死后的尸体能给绿藻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绿藻才能在树懒身上生存。

04 不嫌难吃就来吃。人类是唯一一种吃遍了“山珍海味”的动物,只要是被人类发现的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就没有人没吃过的,这个现象不仅仅是在我国,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同样的,在南美洲雨林中的土著也吃过树懒肉,据土著的表述,树懒肉非常的难吃,又腥又臭,肉质又柴。

其实对于这个口感,我一点也不意外,作为一生处于能不动就不动状态下动物,而且还是一种以单一食物为食的,并且除了偶然在雨季泛滥时下个水其他时候一律不洗澡的动物,它的肉好吃才怪呢!所以,肉难吃让食肉动物极少会将其当成主要猎物,这也是它们能够存活至今的“法宝”。

05 投入产出比。食肉动物在选择自己的猎物时,投入产出比是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因为食肉动物捕猎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而且失败的几率还在50%以上,所以,食肉动物尽可能在选择体型较大或者获取相对容易的猎物。

而树懒绝对不是食肉动物猎物理想的选择对象,这不仅仅是它们的肉不好吃,还因为它们的捕猎难度和肉的多寡。

树懒喜欢栖息在高大的树上,所以想要捕猎树懒要么会爬树,要么会飞,这就劝退了许多陆地上的食肉动物,毕竟爬树可是比奔跑还要消耗体力的,而且湿滑的树干一不小心还会摔下来。当然,美洲豹和美洲狮都是爬树高手,按理说它们捕杀树懒难度应该不大。

但是,一只成年的树懒体重仅有5公斤左右,去除掉占比超过一半的厚长的毛发和骨头,剩下的肉也就只有1-2公斤了,费力的去爬树去吃一坨“小肉”,这显然是不划算的,因此,树懒对于美洲狮和美洲豹来说只是看到了,很饿的时候会去捕杀的对象,而不是主要猎物。

在树懒生存的空间中,能够称得上天敌的只有角雕和森蚺,但是树懒很好的伪装,除非在移动时,否则角雕是发现不了它的,而森蚺的主要猎物在陆地和水中,树懒也是个“加餐”而已。

所以,缺少针对性的天敌,也是树懒能够存活至今的“法宝”之一。

06 防御。虽然树懒移动缓慢,但是它也是有一定的防御能力的,那就是它四肢上尖长的爪子,树懒的前肢上的爪子长度可达10厘米,经常性的抓握树干,让它的爪尖磨的比较锋利,当遇到天敌时,它们会用“慢动作”挥舞着爪子去反击,别看这个慢动作不起眼,一爪子抓伤也是会受伤的。

树懒的现状

树懒是一种古老的哺乳动物,它们早在几千万年前就开始了演化,到了如今它们凭借着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巨大差异,自成一个亚目树懒亚目(披毛目下两个亚目之一,另外一个是蠕舌亚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蚁兽)。

虽然如今的树懒亚目下仅有2科2属6个不同的物种,但实际上除了树懒科树懒属下的侏三趾树懒为极危(CR)外,其他树懒科的3个物种以及二趾树懒科的2个物种不是易危(VU),就是无危(LC),所以从整体上看,树懒家族在如今还活得挺潇洒的(树懒科和二趾树懒科最大的区别就是趾的数量,前者前肢三趾,后者二趾)。

总结一下

树懒虽然是出了名的慢性子,而且还是一种食草动物,但其实它们是有自己的生存法则的,它们能够存活至今靠的不仅仅是高度树栖、还有伪装色、肉少且难吃、捕猎消耗较大以及爪子的防御等等。

所以,作为一种古老的物种,如果不是人为的对雨林的破坏,如今的树懒依然是无危物种。




2017年,经美国科学家“皮尔斯”研究发现,在所有树懒的“死亡事件”中,超过50%都发生在上厕所的时候。

因为树懒是一种很有仪式感的动物,它们每次上完厕所都会围着粪坑不停地“跳舞”,因此经常暴露在蟒蛇、美洲豹等天敌的视线中,并惨遭杀害。

毕竟以树懒每秒0.2米的移动速度,一旦被天敌发现,根本无法逃走,只能任其宰割,成为敌人的腹中餐。那么,像树懒这么懒惰的动物,为什么要围着粪坑跳舞呢?为什么生存到现在还没有灭绝呢?

树懒到底有多懒?

树懒是一种外型类似于猴子的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热带雨林,它们终年栖居树上,平均每天要花10个小时睡觉,而不睡觉的时候,一般在发呆。

树懒的菜单上永远只有一种树叶,而且一吃就是一辈子,不过树懒的食量并不高,每天吃60克的树叶就能维持生存,忍饥挨饿也很强,就算一个月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

而且为了减少活动,树懒就连牙齿都懒得动,只用口水去消化树叶,甚至7-10天才会上一次厕所,有时候就连自己的娃从树上掉下来,它们都懒得去捡。

不仅如此,树懒还是真正的佛系大师,它们半聋半瞎,就算你站在它们面前大吼,它也懒得搭理你,而且树懒的移动速度也奇慢无比,每秒只能移动0.2米,凭着这个速度,树懒毫无悬念的成为了地球上最慢的哺乳动物。

树懒对自己的外表也十分放纵,甚至连梳理行为都没有,要知道苍蝇都会洗脸,而且长时间不动,让树懒身上长出了很多苔藓和小动物,这些动物甚至还在树懒身上打造了一个生态系统,可见树懒是多么的懒惰。

不过树懒虽然又慢又懒,但它们在找老婆这件事上还是很积极的,有时候为了寻找配偶,雄性树懒甚至可以跑上几千米,令人刮目相看。

那么,树懒为什么如此懒惰呢?

野外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每种动物都会努力进化出更强悍的生存技能,但树懒却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它们行动缓慢,而且懒惰无比,只喜欢过着无忧无虑的肥宅人生。


1.树懒是为了保存能量,会减少移动

常年的树上生活,让树懒可选择的食物非常稀少,而且这些食物都不能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热量,因此树懒只能通过减少移动的方式,缩减能量消耗,从而让自己留存更多能量,以维持生命。

不仅如此,树懒的新陈代谢也极其缓慢,进食一次,一般需要50天才能消化干净,这种速度根本不需要树懒迫切地进食、移动,因此可以说,懒惰是树懒的生存策略,是它们在千百年万年来的自然选择。


2.树懒奇异的身体构造,导致行动极其缓慢

树懒是哺乳动物中的奇葩,因为大多数哺乳动物的颈椎骨都是7块,而树懒却有8-10块,这对树懒来说是一种基因突变,会导致胸廓突出,而一旦树懒的速度过快,突出的胸廓就会压迫血管,导致它们出现生命危险。

除此之外,长时间的树上生活,导致树懒的肌肉组织严重退化,一点爆发力都没有,甚至连体温都无法保持恒定,只能缓慢移动,维持基本的生活。


3.倒挂着生活,让树懒失去了在地面活动的能力

树懒喜欢倒挂在树上生活,而倒立生活不仅会阻塞呼吸,还会额外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树懒便在内脏表面进化出了一层结缔组织,把内脏黏在肋骨和盆骨上,这样就不会阻塞呼吸了,但也导致它们的行动能力大大降低。

而且,不仅行动能力非常缓慢,就连进食、消化、排泄也非常慢,甚至连在地面活动的能力也失去了,久而久之,树懒就变得越来越懒惰了。


那么,树懒为什么要围着粪坑跳舞?

一般来说,像猴子、考拉等树栖动物,都是直接在树上排便的,唯独树懒是个例外,它们总是费力地爬到树下,然后在同一个茅坑里方便,十分讲究。

但上厕所对树懒而言,也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因为地面到处都是凶猛的捕食者,随时都可以秒杀树懒,所幸树懒的新陈代谢很慢,便秘对它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因此它们7-10天才上一次厕所。


不过树懒每次排便的数量都非常多,而且缓慢的速度,让它们在排便这件事上可以从天亮一直持续到天黑,耗费很长时间,而且树懒每次上完厕所,都会在粪坑上铺一层树叶,然后围着粪坑慢悠悠的“跳舞”,看起来十分滑稽。

那么,树懒为什么冒着被天敌捕食的危险“跳舞”呢?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这是树懒的一种求偶方式,因为树懒是独居动物,而下树排便,可以让它们与雌性树懒产生更多的接触,相当于征婚启事。


第二,树懒身上栖息着一种树懒蛾,它们与树懒是一种共生关系,可以帮助树懒清理身上的寄生虫,而树懒为了帮助它们繁衍后代,就会通过“跳舞”的方式把虫卵放到粪便中,可以说是“互利互惠”。

那么,树懒为什么还没有灭绝呢?

很多人都认为,树懒是懒惰的代名词,而且行动迟缓,智商也不高,但其实树懒深谙大智若愚的道理,它们又慢又蠢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智慧的心。


1.树懒虽然懒惰,但天赋技能有很多

树懒的速度虽然极度缓慢,但一旦到了水里,瞬间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游泳健将,尤其是雨季的时候,树懒经常跳到水里,然后把前肢伸得很长,不断向后划水,以此快速移动。

这是因为树懒长期食用树叶,导致胃部产生许多气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气球,相当于救生圈,使得树懒的游泳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不仅如此,树懒的爪子也非常锋利,呈现倒钩型,而且力量十足,一旦有动物被它们抓到,必定血流不止,而且树懒的颈椎也十分灵活,可以旋转270度,这让它们的观察力非常出色。

除此之外,树懒的毛皮也很厚实,防御力十足,一般的动物根本没有办法破防,而且树懒的食量也非常小,不需要经常进食,这减少了它们觅食的烦恼,让它们的寿命非常长,最高可达25年,可谓动物界的大寿星。


2.树懒长时间在树上生活,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

树懒是一种中型哺乳动物,成年后体长可达50-80厘米,而且它们长期待在树上,吃饱了就会倒挂在树枝上睡觉休息,这不仅可以节省能量,还能避免很多食肉动物的追捕。

因为树懒栖息的树木,一般都枝繁叶茂,既不会被捕食者轻易发现,也让美洲豹这种猛兽鞭长莫及,而且根本无法追踪,所以只要树懒不下树,一般是不会生命危险的。


最重要的是,树懒的爪子不仅可以攻击捕食者,而且还可以牢牢抓住树干,就像吊环上的体操运动员一样,而食肉的猛禽短时间根本无法将树懒直接抓走,这极大地提升了树懒的生存几率。

3.树懒的伪装能力极为出色

树懒之所以能活到现在,主要归功于它们强大的伪装能力,因为它们的身体是灰褐色的,和南美洲的树木非常像,而且又是唯一一种身上长有植物的野生动物,因此只要树懒把眼睛闭起来,一动不动地待在树上,是很难被发现的。


毕竟从外观上看,浑身长满绿色的藻类的树懒,颜色与树皮极为相近,隐形能力独一无二,因此就算遇到天敌也能顺利逃生,而且树懒的皮肤上的植物,还可以为它们承受一定的伤害,简直就是“神器”。

4.树懒的肉很难吃,很多食肉动物不愿意捕食它们

树懒虽然看起来有些蠢萌,但它们的肉质奇差无比,非常难吃,而且长时间缺乏运动,导致它们的肉又柴有硬,口感十分差,因此很多食肉动物都不愿意捕食它们,除非是饿极了,否则根本不会把它们当成午餐。


一些南美的土著,还说树懒的肉比鳄鱼肉还腥,比枯木枝还硬,可以想象树懒的肉是多么的难以下咽,而这么难吃的肉,根本不值得捕食者耗费经历去捕食,所以树懒才能一直活下去,不会灭绝。

那么,经常捕食树懒的动物有哪些呢?

1.角雕

角雕又名哈比鹰,是南美洲最大、最强壮的猛禽,也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鹰,它们是树懒的天敌,因为角雕食量惊人,而且毫不挑食,就算是难吃的树懒也会毫不犹豫的捕捉。


2.蟒蛇

蟒蛇是一种大型爬行动物,栖居于热带雨林中,成年后体长可达5米,它们十分擅长攀援,而且吞食的进食方式,也让它们毫不挑食,因此经常会捕食移动能力极差的树懒,是树懒最大的天敌。

3.美洲豹

美洲豹又叫美洲虎,是南美洲最凶猛的捕食者,它们身手矫健、身强力壮,善于使用偷袭战术,而且在食物匮乏的季节,经常潜伏在树下,等待树懒自投罗网。


总之:

树懒的战斗力虽然很差,但它们常年在树上生活,而且伪装能力极强,因此可以避开很多食肉动物的捕食,而且树懒的肉质极差,普通的动物根本难以下咽,因此树懒的族群数量一直很稳定,并没有灭绝的危机。

那么,你对树懒这种神奇的动物有什么看法呢?




你知道树懒有多懒吗?懒到被猎食者咬住吃掉都懒得动!

2018年,动物学家在野外观察美洲狮时看到了非常搞笑的一幕,一只美洲狮寻找猎物时发现树上有一只树懒正在睡觉,美洲狮很快就爬到了树上,一口咬住了树懒的后腿。跟其他被咬的动物不同,树懒不仅没有激烈反抗,反而继续闷头睡觉,连头都懒得回,结果被美洲狮拖到树下吃掉了!

树懒是出了名的“慢性子”,《疯狂动物城》中的“闪电”让树懒家喻户晓,它夸张、搞笑的慢性子其实一点都不夸张,现实中的树懒就是一种将“懒”发挥到极致的动物。

那么树懒究竟有多懒?它们这么懒,为什么能存活至今?被天敌吃掉都不知反抗,为何还没有被灭绝?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树懒究竟有多懒?

树懒共有2科2属6种,主要分布在中美和南美的热带雨林,形状似猴,动作迟缓。它们是高度树栖的动物,已经丧失了地面活动能力,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因此得名树懒。

树懒究竟有多懒呢?

在行动方面,树懒的地面移动速度只有0.2米/秒,哪怕在面临危险时,它们也只会慢悠悠地爬。这主要是因为树懒的后肢严重退化,前肢比后肢粗壮得多,前后不成比例的四肢,让树懒爬行时只能依靠两条前肢的力量拖拽着整个身体向前移动。

树懒到了树上也灵活不到哪里去,事实上,它们更喜欢待在树上某个位置一动不动,以至于身上竟然长出了绿藻和小飞蛾,绿藻与飞蛾之间甚至形成了一个微小的生态系统!

在吃食方面,树懒也把“懒”这个字发挥到了极致,它们的食谱上永远只有一种树叶,而且一吃就是一辈子。它们只吃附近唾手可得的树叶,放到嘴里甚至都懒得嚼,而是让唾液将树叶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咽下去。

好在它们的食量很小,每天吃60克树叶就能维持生存,忍饥挨饿的能力也很强,即使一个月不吃东西也不会被饿死。吃得少有个好处,就是拉得少,树懒通常一个礼拜才上一次厕所。

不过树懒在拉粑粑方面特别讲究:如果说什么事能让树懒运动起来,那恐怕就是拉粑粑这件事了。树懒不会在树上“空投”粪便,而是费劲巴拉地从树上下来,在树底下解决,这似乎跟它们“懒”的特质十分不匹配。

树懒大概每隔7~10天时间,就会从树上爬下来,用仅余残迹的尾部结构在地面刨出一个小坑,将粪便排入其中,完成以后用落叶掩盖,满满地仪式感。

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也是为了方便自己“懒”!

树懒身上生活着一群叫螟蛾的小飞蛾,螟蛾成虫可以给树懒的皮毛上带来大量的绿藻,这些绿藻可以为树懒提供伪装,而且当树懒清理自身皮毛时,还可以从这些绿藻的藻华中汲取相当多的营养物质。

树懒下树拉粑粑其实是为了让螟蛾产卵,在树懒排便过程中,雌性螟蛾飞离树懒,将卵产于树懒的粪便之中,螟蛾幼虫以粪便为食,几周后化蛹并羽化为成虫,随后飞入树冠,寻找可以寄生的树懒。

树懒与螟蛾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树懒爬到树下排便看似违反了“懒”的准则,但实际上是为了让自己在“懒”的过程中增加一层伪装,让自己更加安全地偷懒。

不过树懒下树排便十分危险,根据美国科学家皮尔斯的研究结果显示,50%以上的树懒“死亡事件”都发生在拉粑粑的过程中。树懒下树将自己暴露出来,被正在附近觅食的蟒蛇、美洲豹和美洲狮等天敌发现,成为了它们的食物。

就整体而言,树懒下树排便的冒险行为是值得的,螟蛾成虫带来的绿藻让树懒在树上可以长期处于隐蔽状态,躲避大部分天敌的捕食。

2、树懒这么懒,为何没有灭绝?

一般而言,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策,有躲避天敌的手段。面对天敌的捕猎时,它们或逃跑、或反抗、或装死,总归有自己的逃生方式。但是树懒这个慢性子,在面对天敌时竟然无动于衷,甚至都懒得反抗,那么这么懒的家伙究竟是如何存活至今而没有灭绝的呢?

其实树懒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首先,树懒活动范围较小

很多动物都有迁徙的习惯,有些动物的活动范围非常广,这是为了寻找更加适合生存的环境,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活动。大规模长距离迁徙,很容易被天敌发现,而且迁徙过程本身也会提高动物的死亡率,比如燕子每年因迁徙而导致死亡比率的占到了10%~20%。

而树懒则不同,它们没有迁徙的习性,终生待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一生都不出雨林,不仅如此,树懒的活动范围甚至仅限于附近的几棵树。这不仅减少了迁徙过程中的死亡,也大大减小了与食肉动物碰面的机会。

其次,树懒生活在大树顶端

大部分食肉动物都不具备爬树能力,即使能爬树,也爬不了太高,因为它们的体重太大,无法在树上较高的细枝上站立,掉下去死亡率也很高。

树懒除了拉粑粑的时候会下来,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树上,而且它们栖息的树也不是普通的树,而是一些平均高度在十几米的大树上,并且树懒通常会在树靠近顶端的位置。这让树懒避开了大部分地面上的捕食者,树懒的天敌并不多。

第三,绿藻为树懒提供伪装

树懒冒着生命危险,打破自己“懒”的原则也要下树拉粑粑,为的就是与螟蛾互利共生,螟蛾带来的绿藻为树懒提供了一层很好的伪装色。

在密林丛生的热带雨林里,树懒挂在树上十几个小时一动不动,身上的绿色与雨林融为一体,让那些从雨林上空飞过的鹰类很难发现,从而躲避了来自天上的天敌。

第四,树懒的肉口感很差

虽说自然界中的动物们很少挑食,有些甚至会吃腐肉,但大部分食肉动物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都不会选择口感较差的猎物。树懒的一生都很少活动,而且只吃树叶,吃得还非常少,身上还长满绿藻,这样的动物肉质口感非常差,差到连食肉动物都没有捕食欲望。

根据当地吃过树懒的土著居民描述,树懒的肉非常难吃,又腥又臭,肉质又非常柴,难以下咽。所以树懒能存活至今,跟它们的肉味道差也有关系,起码少了“吃货”这一大类天敌。

第五,树懒的肉较少

食肉动物在选择自己的猎物时,通常会考虑投入产出比,比如狮群通常会捕食较大的食草动物,否则不够群体成员分食。美洲狮、美洲豹这些猎食者想要捕食树懒的话,除了树懒下树拉粑粑的短暂时间,其他大部分时候需要爬到很高的树上捕食,这是极其冒险的行为。

而一只树懒总体重大约只有5公斤左右,去除掉占比超过一半的皮毛和骨头,剩下的肉也只有1~2公斤了,猎食者费劲巴拉并冒险爬到树上,捕获的猎物只有一点点难吃的树懒肉,这对它们而言显然是不划算的。因此除非十分饥饿,大部分猎食者都不会捕食树懒。

第六,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

说树懒不具备防御能力其实是不准确的,它们的移动速度虽然很慢,但是它们四肢上长有又尖又长的爪子,长度足足有10公分。树懒平时用来抓住树干,但在遇到危险时,它们也会挥舞着爪子去抓猎食者。别看树懒的动作缓慢,一旦爪子抓到猎食者身上,锋利且有力的爪子会给猎食者带来伤害。

所以说,树懒虽然懒,但它们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其实“懒”的生活习性恰恰是它们可以存活至今的生存策略。它们懒得动,猎食者就很难发现,树懒是靠“懒”来生存的。

3、结语

树懒是一种古老的哺乳动物,至今已有几千万年的历史,它们是将“懒”发挥到极致的动物,懒得动、懒得吃,甚至被猎食者撕咬都懒得反抗。

不过它们并没有因为懒而灭绝,“懒”反而成为了它们的生存策略,既可以节约能量,又能让自己长期处于隐蔽状态,避免被猎食者发现。

树懒不仅没有灭绝,它们当中除了侏三趾树懒是极危物种外,其他五个物种不是易危就是无危物种,可见其生存之道是十分有效的。




只要你变得足够柴废,就没其他物种想吃你,树懒这种浑身毛发长青苔生虫,屎尿全拉身上臭气熏天的家伙,不是饿的实在找不到东西吃,狗都不愿意吃它,而且因为基本不运动,浑身没几个肉,而且肉和内脏也超级臭,能爬树的食肉动物没愿意吃它的,就算掉地上,也没几个愿意吃的,看看海蜘蛛就知道啥叫真正的柴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树懒   物种   螟蛾   美洲狮   绿藻   能力   粑粑   哺乳动物   天敌   爪子   树上   树叶   身上   动物   发现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