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的人早上走路一小时,晚上饭后走路一小时,对身体有帮助吗?

邻居胖胖的王姐为了减肥早上走路一小时,晚饭后不但走路一小时还扭秧歌一小时,最后,肥没减下来,却把自己减到医院里去了。

王姐年轻时就是微胖身材,一辈子口头上说减肥,行动上跟不上,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的。

等老了老了这肉儿是越来越多了,身上的毛病也多了起来。最终让她决定减肥的是她体检时发现自己有三高了,就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一个也没落下。


这让她有点害怕了,那搞不好可是会得脑血栓的呀,她可不想自己走路拐小筐,一瘸一拐的呀,那一向好美的王姐可打死也接受不了。

她决定加入暴走团减肥去。所谓的暴走团,就是一帮自发的老太太老太太早上晚上走路,它不是散步的那种,是快走,近乎小跑的节奏。

这在我们东北不少见的,太稀松平常的事儿了,无论公园还是浑河边到处可见这些老人的身影,迈着整齐的步伐跟着音乐暴走的。

可是,走了一段时间以后,王姐发现自己的体重没下去,左腿膝盖开始有点儿疼了,她起先也没在意,继续跟着大部队暴走着。

直到有一天早上起床发现左腿彻底不能走路了,这腿一落地就疼。

这就马不停蹄地去医院检查,又是拍片子又做核磁共振的,结果显示就是老年性骨退化了,左膝盖骨关节炎。

于是就开始了长达半年之久的治疗,什么红外线,紫外线,红光,超短波的,做着理疗外加针灸敷药……

坐上轮椅的王姐多亏有个身体硬朗的老伴儿,整天推着她来回穿梭在医院和家里。

治疗了大概一个多月吧,才稍微有点儿好转,后来就自己在家烤电理疗,直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了,王姐走路还一瘸一拐的呢!

所以说,老年人不要迷信什么暴走,什么早晚各一小时走路的,什么每天必走一万步的,无论哪项运动都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记住这种老年人运动造成的膝盖损伤那可是不可逆的呀,是永远都无法治愈的,运动一定要因人而异。

有的人运动是为了减肥,有的人运动是为了强身健体,你可别像王姐这样,既没有减肥也没有强身健体的,反倒有害无益这就得不偿失了。

最好的运动是走步,这个千真万确的,但决不可暴走哈。

也没必要早晚都一定要走路一个小时。可以选择晚饭后走路一个小时,身体微微出汗就适度了,这比较科学。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倒不一定非要活到九十九呀,最起码通过运动后提高了免疫力,少生病或者是不生病,这样自己就少遭罪不是吗?

适当走路,肯定是对身体健康有益处的,你看那些农村老太太老头为啥长寿,除了遗传基因以外,大多数不都是不停地劳作吗?我家邻居张大妈,今年都92岁了,还在轮饭锅做饭呢?

她媳妇啥也不管,整天就知道打麻将,她也不管张阿姨做的饭菜合不合口味儿,干不干净。因为,张阿姨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使,两眼一马虎的,掉个头发,是落个树叶的,人家儿媳妇选择看不见,所以,就倒逼着张阿姨一直干到现在。

身体一直很硬朗,肯定与张阿姨的不间断的运动有关。


所以,适当运动的人,一定对身体有好处的,预防三高,减轻体重,你看那些长寿的老头儿老太太不都是我们说得干瘦干瘦的吗?

不得三高,那些突发疾病就少了很多,人只要一胖就麻烦了,管住嘴迈开腿就是这么个道理。

只要掌握好运动的度,早晚走路半个小时就是有益无害的,反之亦然。

所以,我理解的六十岁的人早上走一个小时,晚饭后走一个小时,只要掌握好运动的节律,把握好那个度,最好早晚走路半个小时,我觉得这样比较合适。

只要坚持下来,一定能预防三高,减轻体重,保持身材,增强信心,提高免疫力,延年益寿的!

不知道我回答得有没有道理?还望友友们继续来评论区里补充补充。




我一亲戚50岁,身高163,体重76公斤,认为“有钱难买老来瘦”,加入小区组织的“暴走团”,每天晚上围绕小区走一个多小时。

坚持一个多月时间,确实也瘦下来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感觉自己的膝盖疼,到医院一查,医生说膝盖过度劳损,虽然她现在只有50岁,但是磨损已经达到七十岁年纪的程度。

六十岁以上的人,每天早晚各走1小时,首先问问自己的膝关节受得了吗?身体吃得消吗?切不可盲目跟风!

很多人都喜欢通过走路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在我所住的北方城市,每天晚上各种健步走的大部队也是随处可见。

他们着装统一、步伐一致、音乐亢奋,快速地从身边经过。有时候我也跟着大家走两部,走一段后才发现这并不容易,他们的速度真的很快,一般人不通过系统地训练,很难跟得上。

而在这些快步走的人群中,不乏一些六十多岁的老年人,他们紧握双拳,汗流浃背,不时要通过小跑来追赶大部队,搞得异常疲惫。

当然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会选择快步走这样高强度的方式来锻炼身体,在公园里和观景湖边,还有一些老年人三五成群,悠闲地散着步,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

那么对于六十岁以上的人来讲,早上晚上各走一个小时的路,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帮助呢?

六十岁已经进入老年人阶段

在我国,60岁被称花甲或耳顺之年,是进入老年阶段的开始,这一年龄后就是不折不扣的老年人了,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已经明显变得迟缓,各项抵抗力也开始下降,毕竟一台运转60年的机器,也会慢慢老化。如果不注意身体健康,时刻保护自己,就很容易造成身体问题,严重者还会危及自己的生命。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所以很多人希望通过增加走路或者跑步这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式来提高身体抵抗力,延缓身体衰老的速度,但是决不可操之过急。

毕竟,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存在差异的,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是因人而异,每天早上晚上走路一小时是否合理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确认。

早晚各走1小时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古语有云: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走路,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运动方式,加之各种计步器的软件以及社交平台的统一排名,已经成为最火爆的全民运动。

现在大家见面不再是问“吃了吗?”而是“走了吗?”、“走了多少步?”可见大家已经将走路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许多研究表明,走路对身体的确有一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老年人发生意外的罪魁祸首,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走路,能够有效的加快血液流动的速度,增加血管的弹性,预防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的血管疾病的发生,给身体带来积极的改变。

第二、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疾病的发生。

走路可以使心脏得到充足的氧气,特别是在树多,绿化好,负氧离子含量高的地方,既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肺部细胞的弹性,又能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疾病的发生。

第三、促进消化吸收,提高身体免疫力。

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只要运动,都能够促进胃肠道内的食物消化吸收,降低脂肪堆积。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肠胃蠕动,有效防治便秘,告别便秘疾病的困扰。

虽然走路有很多好处,但绝不是每天早晚各走一小时或者更多就对身体越有好处。运动,绝不能一味追求长时间、日行万步,恨不得走着走着就跑起来。这些都不是合理的,更是在透支着自己的身体健康。

如果走路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出现过度运动,不但对身体有任何好处,反而会造成身体上的损伤。

第一、加重心血管疾病

如果运动过度,每天早上晚上都要走上一小时,走路速度又不适当控制,不但不会预防心血管疾病,反而会造成心血管压力过大。

特别是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早晨的血压都比较高,这个时候选择出门走路一小时是十分危险的,很容易发生意外。

第二、造成膝关节损伤

人体60%的体重是由膝关节来承载的,很多人不知道,体重每增加1斤,膝关节所要承受的压力将会是体重增加的4倍,也就是4斤!

60岁的年纪,身体的很多关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如果长时间地走路,加之某些人体重过大,会大大增加膝关节的磨损速度,走得时间过长则磨损越大。

每天早晚一小时,这种长时间走路下,容易引起关节疼痛,严重者会发生关节炎、跟腱炎等疾病。

人到六十,不再是上蹿下跳的年轻人,膝关节等关键部位都已经进入衰老阶段,对膝关节的使用要讲究动静结合,绝不能过度使用,毕竟膝关节事关大家的日常生活行动,一旦过度使用,将直接影响后半生的生活质量。

锻炼身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人老体衰,这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虽然运动健身能延缓衰老,但也要讲究因人而异,适度即可。

1.60岁老年人每天走路多久最合适?

一般来说,每天走路锻炼半小时,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否则追悔莫及。

一次走路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为宜,对于患有关节炎等疾病的人,每天有20分钟的低强度、间断性、有节奏的走路最合适。

而且,所有的运动都要循序渐进,由短到长,每当增加走路的速度时,锻炼的时间也要适当地减少,做到此消彼长。

2.每天走多少步更合适?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对60岁以上年纪的人走路的范围,给出一个大概的推荐:每天控制在6000~8000步即可。

况且美国人是吃牛排长大的,我们是吃猪肉长大的,所以,每天控制在8000步左右的步数对普通老百姓的身体来讲已经足够了,不要盲目追求步数排名。

社交软件计步器的排名再高都没有用,适合自己才是最好!

3.患有疾病的老年人走路锻炼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傍晚走路更合适:高血压患者在早晨起来后和用过晚饭后的血压都会较高,如果紧接着进行走路锻炼,很可能会发生危险。

所以,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傍晚进行走路锻炼,能够有效预防意外的发生。另外,建议高血压患者能够结伴同行,相互照应。

冠心病患者走路要慢行为主:该类人群不适合剧烈运动,容易诱发心律失常,一般进行慢步走即可。

结语

人从60岁开始进入老境,尽管走过60年风雨,但对于六十岁之后的生活,很多人也是一无所知,摸着石头过河。

虽然走路能够很好地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一定要适度适量,切不可一味追求时长和步数,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进入60岁,一切要顺其自然,保持良好的心态,吃吃喝喝,退休后有时间就外出旅游,领略祖国河山。没时间就在家照顾孩子,颐养天年。

一定要记住,生死有命,不可强求!




人老体衰,这是身体发展的必然规律,且大多数人的衰老进程是差不多的。当然,运动健身有助于延缓衰老,保持健康。但这只是宏观上的规律,具体到像“走路”这样的运动上,效果又会如何呢?

运动健身对身体有帮助的几个基本前提

有些不明就里的人会认为,只要运动了,对身体健康总是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有几个基本前提,必须满足:

(1)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达到3次,才能累积运动效果。

(2)运动时长。如果将有氧运动用于减肥,则最好每次时长超过30分钟。

而且要注意,一天之中零散运动时间的总和达到30分钟以上,和一次运动达到30分钟的运动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说,除了有利于消耗掉一点热量,没有什么运动效果。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必须对身体产生足够的刺激,才能让身体产生积极适应。不过,运动强度具有相对性。比如同样是快走,对于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可能挺费劲的,但对于一个小伙子,简直称不上是运动。也就是说,运动强度必须打破身体的适应,否则运动效果就不明显或者无法再提升。

再来看,六十几岁的老年人,早晚各走路1小时,情况如何?

按照前面说的几个前提,我们可以预见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1:对于从不运动的老人,管用,但作用有限!

普通的走路速度,其运动强度非常低,因此身体就无法形成一定程度的运动刺激,身体也不会产生重新适应的过程。

不过,由于运动频率较高,每天早晚各安排一次,且每次达到1小时,这对于从不运动的老人,仍旧是较大的运动量。对于消耗热量、提升下肢肌肉的耐力,还是有好处的。

尽管如此,它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因为强度太低,锻炼者的身体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

御行君曾遇到过两个例子:

例1,女性,六十余岁,坚持饭后散步十余年,每天从不间断,每次约40至60分钟。然后体脂率仍旧高,体形一看就属于超重类型。

例2,男性,五十岁不到,坚持每周四至五次游泳,每次至少60分钟。我问过他,游泳的强度如何?他说,不考虑强度,能游就游一下,觉得累就靠边休息,属于佛系游泳。同样属于超重类型,体形肥胖。

上述两种情况,都属于运动频率足够、运动时长足够,但运动强度过低。虽然坚持运动,却始终在“运动舒适区”徘徊,因而无助于改善体形和健康状况。

情况2:对于有长期锻炼习惯的老人,不管用!

本文开头就说了,“人老体衰”是必须规律,但也是宏观规律。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可以延缓衰老。这部分人的运动能力,远超普通老人的平均水平,比如六十几岁还去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男人,或者仍旧坚持力量训练的老人。

对于这部分老人来说,每天早晚各一次的走路,由于强度太低(远低于他们平时的运动强度),甚至可以说连“热身运动”都称不上,顶多只能算是“身体活动”。因此,不会产生什么运动效果。

如果一定要让“走路”,对于这部分运动老人产生积极的作用。那么,就必须提升运动强度,比如将走路的速度至少提升到慢跑的速度,且这个速度接近或超过他们平时跑步的速度才行。道理前面已经说了,很简单,要产生足够的刺激,让身体开始新的适应过程。

到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若想通过“走路”锻炼身体,在确保足够的运动频率、每次足够的运动时长的前提下,必须确保运动强度(即应限定最低步行速度)足以对身体产生足够的刺激,才能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

具体怎么做呢?给几个参考方法

方法1:匀速快走。通常可将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10至150之间。即虽然是匀速走,但不能用日常步行速度或散步的方式去走。

方法2:变速快走。比如30分钟较高强度的快走,让心率接近前述建议运动心率的上限,即每分钟150次。注意,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当时的运动感受而定,不应“教条式地”坚持达到每分钟150次。

方法3:斜坡往返。可以找住家附近的有坡度的地段练习,比如大桥的引桥、隧道的上下坡段、公园里的斜坡、自然的小山坡等。上坡阶段,同样的步行速度,会产生更大的心肺压力。此外,这个办法对于下肢力量的锻炼也很有益,特别适合缺乏运动的老人。

事实上,上述原理和方法,不仅适合老人,也适合其他年龄段的人。只不过年轻人或中年人,体能状态比老年人好,需要更大的运动强度,因而走路锻炼时的速度要更快、坡度应更大(选择坡道锻炼时)。除此,并无差别!




六十岁的人,是一个刚刚迈入老年的年龄,其新陈代谢和机体免疫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个时候的营养吸收状态和健康维护都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是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晨练和晚饭散步的队伍中去,那么,对于六十岁的人来说,早上走路一小时,晚饭后走路一小时,对身体的帮助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分析一下。

好处:

一、增加新陈代谢,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不管是清晨还是晚饭后散步,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增加活动量,有利于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是机体进行消化吸收的最主要原动力。打个比方,一个整天睡着的人和一个整天在忙碌的人,其新陈代谢率是完全不同的,正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很多营养机构都建议人们要积极锻炼的原因也在于此。

走路能够增加肠道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这对于食物的分解和消化吸收都十分有好处,就避免了食物消化不良,出现胃肠道不适和大肚子,影响健康。

二、控制体重

老年人最担心的就是体重和三高,这两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体重高了,心肺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十分容易造成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以及呼吸道问题。因此控制体重是老年人“义不容辞”的任务,而走路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一个能够承受,简单易行的减轻体重的好方法。

在健康管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门管理就是体重管理,现如今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水平也是不断提升,因此体重成为了日益严重需要迫切解决的一大健康隐患。老年人因为活动少,体重也就成为了最主要的健康“杀手”。但是通过走路,长期坚持的走路,能够很大程度上控制体重,减少能量转化为脂肪的转化率,更大程度上消耗脂肪,增加能量消耗,也就避免了体重过分的增加。因此,走路对于体重管理十分有好处。

三、提高心率,增强免疫力

走路属于运动的一种,既然运动了,那么心率肯定会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够增加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活性。老年人最担心的一个健康问题就是心肌的问题,例如因为心肌问题出现的心绞痛、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肌断裂等等问题都是十分危险的心脏疾病,时刻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通过走路,增加心搏出量,增加心肌的活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心肌的活性十分有帮助,提高心率。

心率的提高能够增加靶器官的灌注,比如肾脏、肝脏的灌注。而肾脏和肝脏的功能,直接影响代谢废物的清除率。其主导分泌的各种激素能够调节内分泌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愉悦心情

老年人通过三三两两的好友一起,早晨和晚饭后一起散步走路,能够及时释放内心的压力,交流生活经验,唠叨生活中的烦恼,对于心情愉悦十分有帮助。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子女们都忙着工作,陪伴老年人们的时间十分有限,老年朋友们难免会空虚寂寞。而通过走路可以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一起走路也增加了户外活动量,因此,对于老年朋友来说,走路于心情来说是十分有好处的。

那么,前面我们说到了,对于六十岁的朋友来说走路利大于弊,那么弊端在哪里呢?

最大的弊端我觉得就是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随着老年人的骨骼再增殖能力大大下降,随着骨质的流失,很多老年朋友都有骨质疏松的毛病,长时间的行走会加大磨损,对于半月板、膝关节、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都是压力剧增,这是一个安全隐患。二是走路时候的鞋具选择。如果长时间的穿用不合适的鞋子加上长时间的行走,易导致骨骼的畸形和意外的发生,例如严重的足外翻。三是有很多老年朋友的心机耐受力不足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长时间的行走对于大部分老年朋友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于少部分心肌不能耐受的人则容易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是猝死。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六十岁的朋友,早晚各走路一小时,对消化系统、心肺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着十分大的好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隐患。运动要适量,至于多大的运动量比较合适,则因人而异,朋友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耐受力去选择。

我是全科周大夫,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科普健康知识!分享健康故事!

纯手工打字,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不错,感谢您的点赞!

如果您有什么健康方面的疑问,欢迎关注我,我将努力为您解答疑惑!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幸福安康!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还有一句话说,走路是百炼之祖。可以说,走路是最廉价和最简单的一种运动方式,不需要特定的场所,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关键是,走路确实也是极有效的运动方式。虽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种说法不太科学,但不可否认的是,走路确实好处多多。

六十岁的人早上走路一小时,晚上饭后走路一小时,对身体有帮助吗?

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一位老人到100岁的时候,还要每天步行两个多小时。而他不是特意在锻炼,而是到4个儿子和孙辈家里去看一看、坐一坐、聊一聊。这则新闻足以回答上述的问题,60岁的老人每天坚持走路,绝对获益良多。

中医上讲,人体各个器官都可以在足底找到相对应的神经反射部位,可以说,足底与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息息相关,所以走路可促进全身经络通畅。有人说,走路是摆脱打针吃药的良方,走路多了,身体好了,疾病少了,吃药也就少了。这一点不可否认。

60岁的老人,正处于慢性疾病高发期,也是动脉粥样硬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像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以及脑梗、脑出血、心梗等危急重症很容易找上老年人。而一直以来,对于三高症的防治,运动疗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走路作为最简单的运动方式,绝对是有助身体健康的,不仅帮助强身健体,控制体重,关键还能预防三高症、冠心病、脑中风等老年人高发疾病。

走路的好处远比你想象得好要多!

曾有研究表明,运动与不运动的人,最大的差异会体现在人生的最后10年!研究显示,运动的人与不运动的人相比,发生心脏病、高血压的几率减少了十几倍,患肥胖症的概率更是减少了200多倍。最重要一点是,运动的人比缺乏运动的人平均延长寿命11岁。

而健步走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中医认为是“百炼之祖”,是人类最好的医药。这并非谣言,后续的大量研究证实,有规律的健步走有助全身健康。比如,走路会帮助放松大脑神经,降低血压,加强心功能等。对于60岁的老人来说,每天适度的走路,绝对是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良方。

正确走路才能获益!

走路虽好,但要注意有个度。对于老年人来说,适度的活动有助身体健康,但若是剧烈的高强度运动,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反而得不偿失。

1、注意走路的速度:一般来说,对于年老体弱者,保持每分钟50-80步左右的步速即可,这样算下来,每天两小时的话,也就差不多是6000-9600步,这也正好是在世卫组织规定的健康步数范围之内的。老年人的走路应该量力而行,千万不能为了追求步数或是速度,而超出自身承受范围来进行锻炼。

2、注意走路的时间:走路最好是形成规律,像是题目中所述每天早晨和晚饭后一小时运动,是很好的选择,可帮助提高主动性,持之以恒进行。另外注意不建议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运动,可先从散步开始,循序渐进。

3、注意走路的方式:走路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注意控制好速度即可。不过,走路也可以不同方式走,比如倒着走,可帮助缓解腰酸背痛;踮着脚尖走,可帮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边走边拍,可帮助锻炼肺部;走路跑步交替,可帮助增强体质等。总之,走路也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

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老年人走路相关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身体   膝关节   心率   心肌   老年人   饭后   早晚   强度   老年   体重   早上   好处   老人   晚上   速度   疾病   小时   时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