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为何要废原配皇后?孙贵妃是如何当上皇后的?

明宣宗朱瞻基废胡皇后,立嫔妃孙氏为后,唯一的原因是孙氏生了第一个儿子,并没有其他原因。

明宣宗朱瞻基深受明成祖朱棣的喜欢,在他爹朱高炽还没登基当皇帝的时候就被朱棣封为皇太孙,朱瞻基很早就被朱棣确定为接班人。永乐年间,朱棣就给朱瞻基定下了婚配。

永乐十五年,朱瞻基大婚,胡善祥胡氏为太子妃,孙氏(正史里没有名,电视剧里叫孙若微)为嫔妃。她们两人都没有深厚的背景,却都非常的贤惠、聪慧、漂亮。

胡氏是山东济宁人,他的父亲胡荣是锦衣卫的百户,而她的出名却是因为漂亮温顺贤惠,后来被选为太子妃的备用人选。

孙氏是山东邹平人,永城县丞主簿孙忠的女儿,她是被朱瞻基的外婆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发掘出来的,因为彭城伯夫人也是邹平人,她发现孙氏容貌俊美,特意把他带到宫里。

据史料记载,孙氏和朱瞻基认识得更早,毕竟孙氏在自己外婆家,朱瞻基也没少往她家跑,这样一来二往就认识并熟悉了,可以算得上青梅竹马。

胡氏和孙氏都不错,背景都很一般,一个是百户之女,一个是主簿之女,选谁当太子妃都很正常,谁都可以做决定,唯独朱瞻基不成,谁当老婆,谁做侧室,由朱棣说了算。

朱棣选了胡氏为太子妃,孙氏为嫔妃。命运似乎就此决定,却没想到未来会有巨变。

朱瞻基登基当了皇帝后,太子妃胡氏就荣升为皇后,嫔妃孙氏荣升为贵妃。此时真正的比拼才刚刚开始。

朱瞻基在当皇太孙期间就有了家室,两个明成祖选的老婆和侧室,却没有儿子;朱棣死了,明仁宗朱高炽当皇帝的时期,朱瞻基成太子了,依然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两个是太子妃胡氏所生,一个是侧室孙氏所生。

朱瞻基当了皇帝了,还没有儿子,就说不过去了,国之根本,要人继承。

宣德二年,孙氏终于生了朱瞻基的第一个儿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瞻基非常的高兴,就是一般百姓人家生了儿子也要摆三天酒席,何况是皇帝。

朱瞻基有了儿子很高兴,对生了儿子的孙氏就宠爱有加,这其实并不妨碍皇后胡氏的地位,更何况皇后胡氏和贵妃孙氏都以贤明著称,两人并没有现代狗血宫斗剧里面的争风吃醋与抢班夺权。

两个女人虽然贤明不争斗,但朱瞻基却有想法,宗法制度确定了嫡子继承的法统,孙氏所生的朱祁镇只能算是庶子,他不具备继承皇位的权力。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1、皇后胡氏生个儿子,那么就有嫡子;2、把孙氏立为皇后,那么朱祁镇就是嫡子。

朱瞻基选择了后者,他与皇后胡氏商议后,胡氏自己上表由于自己多病无子,辞去皇后,隐居长安宫为道姑,称静慈仙师,明宣宗立孙氏为皇后,长子朱祁镇为太子。

胡氏与孙氏的地位发生了巨变,都因为儿子引起的,母凭子贵。平心而论她们两人并无任何关于皇后之位的争夺和嫌隙。

胡氏虽然被废,但是还是得到了很大的优待,其实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对胡氏被废很是后悔,称自己年少不更事,做事太过冲动,伤害了胡皇后。

“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此朕少年事”——《明史 后妃列传一》

胡氏在正统七年过世,葬于北京金山,并没有入葬皇陵,因为她的身份此时已经是道姑。

明英宗朱祁镇二次登基,年号天顺,在天顺六年,朱祁镇的亲身母亲孙氏过世,葬入景陵与朱瞻基合葬。

天顺七年,明英宗朱祁镇在自己皇后钱氏(朱祁镇非常宠爱钱皇后)的劝说下,给予了前废后胡氏追封,甚至还与此事和当朝首辅李贤商议过,追封其皇后尊号,并重修了胡氏的陵寝。

“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李贤

朱瞻基的两任皇后胡氏和孙氏都让人唏嘘不已,在封建皇家里,这样的子凭母贵的例子比比皆是。




朱瞻基与原配皇后胡善祥的婚姻,就像是一段孽缘,原本不应该在一起的两个人被强行安排在一起,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永乐八年,朱棣在内部放出消息要挑选未来的太孙妃。第一时间得知这一消息的宫外人,是太子妃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


彭城伯夫人的老家在永城,而永城主薄孙忠的女儿孙氏聪明伶俐,肤白貌美,彭城伯夫人便将他的女儿介绍给张氏,张氏又介绍给朱棣。


毕竟太孙朱瞻基是张氏的儿子,作为母亲没有任何理由害儿子,所以朱棣答应将孙氏接进宫,由张氏抚养。


当时的孙氏年仅十岁,与朱瞻基的年龄相仿。


孙氏由张氏抚养,自然是住在张氏的住所太子宫,而朱瞻基也是住在太子宫,对于新来的孙氏,朱瞻基非但没有反感,反而特别有好感,两个人天天在一起玩,培养了浓厚的感情。


在朱瞻基看来,孙氏就是他未来的太孙妃、太子妃、皇后。如果不出意外,孙氏肯定是一直居于正宫之位人。而人算不如天算,偏偏发生了意外。


永乐十五年,到了正式挑选太孙妃的时候,朱棣突然间发现了一个问题,孙氏是永城人,张氏也是永城人,一个地方出现两位后宫之主,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纵古至今有多少后戚乱政的事情历历在目,他朱棣可不想走这一趟浑水。


于是司天监在朱棣的暗令下,表示夜观天象,太子妃应当出现在济河间一带。



当时的锦衣卫指挥胡荣就是济河间一带的人,而胡荣的大女儿胡善围早就在洪武年间便已经在宫中担任女官。


胡荣与女儿胡善围暗箱操作,将小女儿胡善祥送进皇宫,经过朱棣的验收,胡善祥成功替代孙氏成为太孙妃,而孙氏则成为太孙嫔。


到这时,胡家人肯定认为他们家离飞黄腾达不远了,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家飞黄腾达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个能够定义他们一家子命运的人,对他们产生了极其厌恶的情绪。


这个人就是朱瞻基。


朱瞻基与孙氏青梅竹马七年,早就认定了孙氏,可是胡家人却横插一脚,打了朱瞻基一个措手不及,被迫性的做了一件违心的事情。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继位仅十个月就驾崩,年仅二十八岁的朱瞻基继承皇位,同时提供了一个明显的政治信号,那就是废后。


按照规定,只有册封皇后才能够赏赐金宝、金册,而专门负责此事的礼部尚书胡濙察觉到朱瞻基内心的想法,以孙氏贤惠为由,应赏赐金宝、金册。


关于这一点,朝中有不少大臣提出反对意见,但奈何不了身为皇帝的朱瞻基。


朱瞻基坚决认为可行,胡濙也坚决认为可行,大臣们只能无话可说。


毕竟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礼部尚书。



胡濙的这次试探以胜利告终,变得更加卖力,在上报礼仪的时候,竟然敢以皇后的礼仪上报,朱瞻基照单全收,既然你敢上报,我就敢做,反正我也想做。


倒霉的胡善祥虽然作为后宫之主,却阻止不了朝廷发生的事情。


朱瞻基册封孙氏以皇后的礼仪册封,已经在向天下人表明,朱瞻基喜欢的女人不是胡善祥,而是孙氏,废后一事迫在眉急。


当时有一个地位极其重要的人,察觉到了废后一事的苗头,向朱瞻基提出意见:


胡善祥并没有做出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情,如果说你敢废后的话,到时候生出什么事端,你得解决得了,别闹出笑话,让全天下人耻笑。


这个敢向朱瞻基提出意见的人就是朱瞻基的母亲,现已经成为皇太后的张氏。


对于母亲的意见,朱瞻基明显不当一回事,因为在宣德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孙氏生下朱瞻基的第一个儿子朱祁镇不到十天,朱祁镇便立为太子。


胡善祥虽然依旧是皇后,但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胡善祥明明没有去世,她生下来的儿子必然是嫡子,也就是太子,可是朱瞻基却拿她当空气,笃定她生不出儿子,众目睽睽之下,将孙氏生的儿子封为太子。



如果说在此之前,以皇后的礼仪册封孙氏为贵妃的政治信号不够明显的话,那么到此时,信号已经非常明显,胡善祥的皇后之位必废无疑。


随着太子的出生,朱瞻基开始以胡善祥生不出儿子为由,三番五次游说大臣,希望大臣们能够同意他废后。


在众多大臣中,以内阁首辅杨士奇的态度最为坚决,并不是坚决废后,而是坚决不废后。


胡善祥虽然生不出儿子,但是人家贤惠,在宫中生活了十年,从未出现任何的把柄,如果有的话,说不定她早就被废了。


杨士奇以此为由据理力争,但是孤木难支,别的大臣在朱瞻基地游说下,就算一开始不同意,后来也变得的同意,他要再争下去,说不定会落得个身败名的下场。


倒不如识趣一点,不但同意,而且献出一条计策。


当时的胡善祥恰好卧病在床,趁着这个时候劝她主动将皇后之位交出,成功的几率不是一般的大。


朱瞻基欣喜若狂,不是高兴杨士奇给他献出的计策高明,而是高兴杨士奇同意他的所作所为。



胡善祥卧病在床,按道理来说,朱瞻基应该进行照顾才对,可是朱瞻基非但不进行照顾,还劝说其交出皇后之位。


这让原本就对朱瞻基心灰意冷的胡善祥变得绝望,这样的夫妻生活再过下去也没有任何的意思,倒不如远离这是非之地。


宣德三年三月一日,朱瞻基册封孙氏是成为皇后,而作为废后的胡善祥,不能够与平常百姓家的女人一样再嫁,而是到长安宫当起尼姑,号“静慈法师”。


大明王朝自从朱元璋开创以来,从未有过废后的举动,朱瞻基算是头一例。对于胡善祥的被废,史载:“天下怜之”,因为胡善祥是没有任何过失被废的。


可能是朝廷与民间舆论的原因,朱瞻基后来曾经对废后一事作出表示,之所以废后是因为年少无知。


这明显是托词,要知道他废后的时候已经三十岁出头,哪里有三十岁出头还说自己年少的。


胡善祥虽然已经被废,但是却有一个人可怜她,这个人就是太后张氏。



张氏时不时的就把胡善祥叫到宫里嘘寒问暖,有的时候开宴会,还特地把胡善祥的位置安排在孙氏的位置之上,可见胡善祥是实打实的贤惠,都已经离婚了,婆婆还对她礼遇有加。


张氏的行为引起了孙氏的极度不满,虽然孙氏想发作,但是却不敢,毕竟自己虽然是皇后,但人家是太后,压自己一头,皇后与太后作对,无异于找死。


在胡善祥的晚年,张氏成了她唯一的依靠。


正统七年,张氏去世,胡善祥彻底没有了任何依靠,仅一年就跟随张氏的脚步,驾鹤西去。


胡善祥毕竟是做过皇后的人,在商定葬礼的时候,杨士奇建议用皇后的礼仪埋葬,可是孙氏却不乐意,强烈反对。最后,当过皇后的胡善祥以“嫔”的礼仪埋葬,连妃都不如。


有的人或许好奇,朱瞻基对此事的态度。


当时朱瞻基已经去世,继承皇位的是孙氏的儿子朱祁镇,所以朱瞻基对于此事并不知情。


但基本上可以肯定,就算朱瞻基还活着,胡善祥都不可能以皇后的礼仪埋葬。毕竟如果说胡善祥以皇后的礼仪埋葬的话,孙氏算什么?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胡善祥以妃的礼仪埋葬。



结语


在封建社会,像朱瞻基与胡善祥这样强行被长辈安排在一起的夫妻屡见不鲜,但敢于做出反抗的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选择妥协。


毕竟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敢于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去违逆长辈安排的婚姻,则代表着对长辈的大不敬,会招来邻里邻居的鄙视,甚至唾骂。




向敬之

明宣宗朱瞻基废原配胡后,而改立孙氏,关键点就是胡后没有生儿子,而孙氏弄出一个儿子。

为何说“孙氏弄出了一个儿子”?孙氏并没有生育,但她让宫女上床,替换了自己怀孕,然后假怀孕,称自己为朱瞻基诞下了皇长子,即那位在土木堡之变沦为瓦剌俘虏的主——明英宗朱祁镇。

孙贵妃阴取宫人子为己子,朱瞻基应该是知情的,不论是哪个女人生出的,都是自己的种。然而,孙氏玩小动作,朱瞻基默认,并以此命只生了两个公主的原配胡后请辞。因为他与孙氏为青梅竹马。孙氏十多岁入宫,妩媚可人,又与朱瞻基朝夕相处,成为初恋。

只是朱瞻基的祖父永乐帝,喜欢这个好圣孙,早早地册立为皇太孙。但在给孙子选择媳妇时,却将忠厚端庄且有贤名的胡氏定为皇太孙妃,即为正妻,而孙氏则为嫔,即为小妾。仁宗即位,朱瞻基成为皇太子,而胡氏也就成为了太子妃,孙氏仍为嫔。朱瞻基即位,胡氏成为皇后,孙氏被封为贵妃。

朱瞻基对胡氏只有尊重,而对孙氏却是宠爱。孙氏有了一子,母凭子贵,加之朱瞻基的操盘,成功取代元后胡氏。传闻朱瞻基后来懊悔少年荒唐事,也是不了了之,毕竟他与胡后的缘分尽了,他只是没把胡后赶出宫而已。

胡氏废居长安宫为道姑,或宣宗赐号静慈仙师,于正统八年病逝,英宗按孙太后的意思,以嫔妃的规格下葬。天顺六年孙太后去世,英宗对胡后恢复名位,谥为恭让皇后,颇合乎其形,但不祔庙,亦不系宣宗之谥“章”,也就是说明宣宗只有唯一的一任皇后孙皇后。




首先要说一下,用明史后妃传所谓的“此朕少年事”这句话,来说明宣胖朱瞻基后悔废后是大错特错的,这句话很明显是杜撰的,宣胖朱瞻基到死都没后悔废后,如果他后悔废后,不会留下那样照顾孙皇后的遗诏,而对胡皇后却没有只言片语。

朱瞻基临死前留下遗诏:家国重务必须禀报皇太后和皇后之后再实行。临死前授予妻子这样的权力,足可以证明朱瞻基对孙皇后的真爱,那是爱她就要给她最好的,要给妻子留下最好的保障。

宣德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乙亥臣曰朕疾今不复起盖天命也其命长子皇太子祁镇嗣位诸王宗室悉遵祖训谨守藩国嗣君年幼惟望圣母皇太后朝夕教训尔文武大臣尽心辅导 家国重务必须上禀皇太后皇后然后行 丧礼以日易月上崩遗诏天下
诏曰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惟不能光承列圣之洪业终奉圣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虽殁弗宁长子皇太子祁镇天性纯厚仁明刚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协心辅佐务以安餋军民为本毋作聪明以乱旧章 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 中外大小臣僚各敬乃职效忠嗣君毋忝朝命丧制悉遵皇考洪熙元年五月遗诏毋改山陵务俭约宗室亲王藩屏任重谨守封国各处总兵及镇守官及卫所府州县悉心尽力安抚军民勿擅离职赴阙进香者令佐贰幕职或遣官代行两广四川云南贵州七品以下衙门并免进香故兹诏谕咸使闻知(明宣宗实录)

朱瞻基为何要废皇后和孙皇后怎么当上皇后,这两个问题其实算是一个问题,因为胡氏被废和孙氏被立的原因是一样的,她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关于朱瞻基和孙皇后的爱情故事参见文章 爱她就要给她最好的,宣胖朱瞻基和孝恭皇后孙若微的爱情传奇

朱瞻基废后的原因有三点: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孙氏生了一个儿子,终于让他有后;

其二,就是孙皇后他俩的青梅竹马情义;

其三,是胡善祥并不合他的意。

在孙氏生子之前,朱瞻基还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公主,他已经二十八岁了,在古代,在皇室,这个年龄还没儿子,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都要开始着急了。

还好在宣德二年,孙贵妃怀孕,并在当年十一月十一生下大皇子朱祁镇,朱祁镇的出生让朱瞻基欣喜若狂,对儿子好好的表现了他慈父的一面。

而有了儿子,孙贵妃则更有底气,不但拥有皇帝的感情,还有帝国的继承人,当然,她对皇后的渴望也就不用遏制。

相反,后来者居上的胡善祥却失去了她的优势,婚后十年,只生了二个女儿,没有诞育嫡子,对皇后来说,也不一定就有倾覆的危险。

但是,胡善祥的对手是和皇帝有感情基础的贵妃,更不妙的是,后宫妃子再没有生育的来分薄皇帝对贵妃母子的宠爱,对胡善祥来说,有野心,还和皇帝青梅竹马,现在又生了儿子的孙贵妃,怎么会愿意屈居人下?

所以,废后也是水到渠成的。胡善祥有贤名,但是她遇到的是爱玩的帝三代宣胖朱瞻基,胡善祥或许有做贤后的想法,但也要考虑宣胖爱不爱听人啰嗦,我在外朝听大臣唠叨,回到后宫找点小开心还要被皇后唠叨,这日子没法过。

宣胖是个多才多艺又聪明能干的皇帝,有很多小情调,爱画画,爱斗个蛐蛐,本来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就是爱玩,但人家没耽误学习啊!他又不是那种自控能力差的皇帝,偏偏胡善祥成天像个教导主任似的在他耳边念经败兴,时间久了,宣胖怎么可能会待见。

再看看青梅竹马的小孙,两人是情投意合长大的,还能一起玩耍,小孙也不在宣胖耳边唠叨这样那样的,耳根别提多清静了,如果问宣胖喜欢去谁哪里,自然首选小孙。

这就是区别,也是废后的根本原因。宣胖本来就腻歪胡善祥,你不活泼也就罢了,还啰嗦,还不会生儿子,要你作甚?亲亲儿子出生了,当然要给儿子最好的,庶长子自然没有嫡长子好听,为了儿子,也为了青梅竹马的感情,废后撒!

胡善祥是婆婆喜欢的儿媳妇,却不是丈夫喜欢的老婆,虽然张太后在大事上能管着儿子,比如宣胖继位后,立胡善祥为后,那其实就是张太后的压力,如今,小孙生儿子了,宣胖执意废后,张太后也的确没理由再拦着,她只能提高胡善祥的地位,来给孙皇后找点不痛快,其他的也没办法。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无谓脑补解读过度。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重孙,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


朱瞻基可以说从生下来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深受爷爷朱棣喜爱。据说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后觉得这个梦不错,有大吉之兆。正好突然有人报告说世子朱高炽的儿子出生了,朱棣很是高兴去看望孙子,一看孙子很像自己眉宇间有一股英气,所以朱瞻基从小就受到朱棣的重点培养,很是器重这个好圣孙。

后来朱高炽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挂了,朱瞻基成功继位。朱瞻基是明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英明神武,多次御驾亲征蒙古,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加强中央集权彻底解决了藩王作乱的隐患。朱瞻基还比较重视农业生产,了解民间疾苦,减免赋税,他和父亲仁宗在位期间被称为“仁宣之治”。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朱瞻基确实是个不错的皇帝,但是朱瞻基也有过一次污点,那就是朱瞻基把原配胡皇后给废了,立了他最喜欢的孙贵妃为继任的皇后。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废后的不止朱瞻基一个人,但是像这样皇后无错的情况下,仅仅凭借各人喜好而废后的皇帝确实不多。

先来介绍一下朱瞻基的两任皇后

1、原配皇后胡善祥


胡善祥,山东济宁人,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明朝的皇后很多都是地位比较低的官员之女,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胡氏也不例外,她是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因为贤良淑德就被朱棣选中给朱瞻基做了正室。后来朱瞻基登基后,胡氏就成了皇后。

由于胡氏没有为朱瞻基生下皇子,只生了两个女儿,所以胡氏并不得宠。恰恰这时候朱瞻基宠爱的孙贵妃生下了皇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因此,宣德三年春,宣宗以胡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胡氏废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然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2、继任皇后孙氏

孙氏,她是山东邹平人,她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孙氏出身也不高,倒是符合明朝选皇后的要求。因为明仁宗张皇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她听说孙忠的女儿很漂亮也很贤德,她就向女儿推荐孙氏入宫。

孙氏入宫的时候很小,朱棣就让儿媳妇张氏(明仁宗的皇后)教育她宫中礼仪,等到朱瞻基大婚时,由于朱棣已经相中胡氏为朱瞻基的正妻,所以孙氏只能做朱瞻基的妾。朱瞻基登基后,孙氏理所应当的变成了孙贵妃。

因为朱瞻基从小就和孙氏认识,两个人可以说是两小无猜,再加上孙氏也确实甜美漂亮,朱瞻基很喜欢她。朱瞻基登基后,孙氏先生下一女,后来又生下皇子,朱瞻基就更加宠爱孙氏了,所以就动了废后的念头。胡氏被废后,孙贵妃终于成为了正宫皇后。

朱瞻基废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因为朱瞻基宠爱孙贵妃,而对胡皇后没有感觉。当初朱瞻基和胡皇后结婚完全是遵从爷爷朱棣的要求,而孙贵妃则是十岁就入宫了,朱瞻基从小就和孙贵妃认识,可以说是青梅竹马,朱瞻基一直都很喜欢孙贵妃。所以朱瞻基对孙贵妃的喜爱是废后的主要原因。

第二,那就是胡皇后没有为朱瞻基诞下皇子,而孙贵妃则为朱瞻基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所以这给了朱瞻基废后的借口。

当然有人说明史记载孙贵妃的儿子还不是她自己的呢,是宫女生的,孙贵妃来了个偷梁换柱假怀孕。楚风觉得这个应该不是真的,试想一下孙贵妃有多大能力瞒得住所有人。即使有人说朱瞻基知道,但是由于宠爱孙贵妃而故意不这么说的,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要忘记张太后当时还健在的,作为朱瞻基的母亲会允许儿子这样做吗?所以孙贵妃应该确实生下了皇子,也应该是朱祁镇的亲生母亲。

综上所述,朱瞻基之所以把原配皇后废掉就是因为不喜欢,朱瞻基为了让自己宠爱的孙贵妃上位,不惜把没有任何过错的胡皇后给废掉,由此可见朱瞻基废后只是因为胡皇后不是他的菜,再加上胡皇后又没有产下皇子,更是给了朱瞻基借口。而孙贵妃凭借的也是皇帝的宠爱和生下皇子成功上位当上了皇后。当然其实朱瞻基虽然废后,但是胡氏过的还可以,毕竟张太后喜欢,有大型的家宴胡氏还是居孙皇后之上。

朱瞻基为了爱情而废后成为了一生的污点,就连宣宗自己都说,“此朕少年事”可能朱瞻基也觉得当年自己太过冲动了吧!。




即是无爱何必勉强,朱瞻基对胡皇后根本没有感情,且胡皇后接连诞下两个女儿,并未曾给朱瞻基诞下一儿半女。胡皇后虽贤良淑德,当皇后期间更没有做过什么错事,但是,朱瞻基就是对她不感兴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一、原配胡皇后


胡皇后原名胡善祥,锦衣卫百户胡荣第三女,其以贤闻名,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在朱瞻基还是皇太孙的时候,朱棣便将胡善祥钦点为太孙妃,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为帝后,为太子妃,那么等到朱瞻基登基为帝之时,胡善祥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

不过在封胡善祥为皇后的期间,发生了一件有违旧时宫廷礼制的事情。按照旧时宫廷祖制只有皇后被册封才可赐金册宝印,贵妃及以下有册无宝。但,就在册封之时,明宣宗却额外制作一份金宝赐予孙贵妃,张太后则是出于对朱瞻基的溺爱也就同意了,有了朱瞻基开了头,接下来明朝历代皇帝册封贵妃时册、宝俱备。

二、两小无猜孙若薇


我们从朱瞻基违古制,赐金宝予孙贵妃就能看出朱瞻基对孙贵妃之感情。那么是什么力量让朱瞻基如此深爱孙贵妃呢?甚至为之逆古制。

原因在于孙氏年幼之时便进入了皇宫,由当时还是太子妃的张太后(朱瞻基之母)教导宫中礼仪。所以,年幼的朱瞻基与孙氏便成为了两小无猜的玩伴,也就是说朱瞻基与孙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青梅竹马。但在朱瞻基嫡妻的问题上朱棣选定了胡善祥,那么无论朱瞻基多么爱孙氏都只能为嫔。这也解释了为何朱瞻基登基之时为孙氏赐宝。


三、时机成熟,废黜胡氏改立孙氏

朱瞻基登基三年后,随着孙氏为朱瞻基诞下了长子朱祁镇,而胡皇后仅有两女并无儿子,与朱瞻基大权在握后,胡皇后的地位显得岌岌可危,朱瞻基逼迫胡皇后辞去皇后之位,改立孙氏。

虽说胡皇后自入皇室,就小心翼翼的伺候公婆,为朱瞻基把后宫管理的仅仅有条,以博取朱瞻基的喜爱。但,她的所有努力都没能换来朱瞻基的宠爱,没有感觉就是没有感觉。

好在张太后十分喜爱贤德的胡善祥,时不时召她居住于清宁宫。每每内廷朝宴更是命她位居孙皇后之上,算是给了胡皇后一个工单。而天下臣民们知晓胡皇后无过被废,亦是非常同情这位品德高尚的废后。

四、宣宗年进,悔之晚矣

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随着明宣宗的逐步成熟,每每想起自己发妻胡皇后被废之事,亦是后悔不已,只是废立之事已成既定事实,且孙皇后任在,又怎能在随意在行废立。

在明宣宗去世八年后,胡皇后也随着撒手人寰,她得到的也只是一个嫔位被草草安葬。

直到后来英宗复位,孙太后病逝后,朱祁镇在钱皇后劝说之下,下令恢复胡善祥的皇后之位并为之另起陵园,这一刻距离在胡皇后去世已经整整20年。




这个问题从最近的热剧《大明风华》可以了解少许情况,孙贵妃就是剧中的孙若薇,原配皇后就是女官胡善祥,当然这都是按照真实历史改编而来,既然是改编姑且看个热闹即可,作不得准。

从根本而言,明宣宗朱瞻基废胡后与立孙贵妃为后其实是一码事,且来慢慢分析。

朱瞻基两任皇后之出身

剧中所演,胡善祥与孙若薇皆是建文朝御史大夫景清之后,但真实历史绝非如此。景清此人因图谋刺杀朱棣被实行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瓜蔓抄”,即“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攀染,村里为墟”,那有可能两个女儿逃出生天?明人曾记述了当时的惨状。

所居之地,在府城西隅硕铺坊,一路无人烟。雨夜闻哀嚎声,时见光怪。尝有一猿,独哀鸣彻夜。东西皆污池,黄茅白苇。少夜,人不敢行。

这个过程进行了十年之久,就算景清真有后人当时逃脱,十年也足够把她揪出来了,所以剧中所演是编撰的故事而已。

恭让章皇后胡氏出身

胡善祥真实身份是锦衣卫百户胡容之女,山东济宁人,永乐十五年,朱棣命各宫推举皇太孙妃人选。胡善祥大姐胡善围当时是宫中女官,便推荐以贤惠闻名的三妹胡善祥入宫备选,太子妃张氏见其忠厚善良,举止庄重,便选定其为皇太孙妃。仁宗即位后,皇后张氏再次亲点胡善祥为太子妃,宣德元年,胡善祥被立为皇后。

孝恭孙皇后的出身

孝恭皇后孙氏,山东邹平人,其父为永城县主簿孙忠,当时正在明仁宗张皇后母亲的家乡为官,孙氏少年时期就颇有美色,于是永乐八年被张皇后母亲送入宫中。与《大明风华》中演绎不同得是,孝恭皇后少年入宫,与剧中胡善祥角色反而相近。永乐十五年,胡善祥被朱棣立为皇太孙正妃,而孙氏被封为嫔。宣德元年,朱瞻基即位后,被封为贵妃。明宣宗更是对其大加赞扬:“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

从以上可以看出,胡氏与所氏皆是清白人家出身,并非建文旧朝景清之后,再加上太祖皇帝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擅政,规定皇子们选妃必须从民间家世清白之人中选起,故二人都是绝非剧中所演。

那么为何朱瞻基要废胡后而立孙后呢?

这还是要从明宣宗朱瞻基与孙氏青梅竹马的感情说起。说来奇怪,总管明朝,大多皇帝都专情的很,比如太祖马皇后、成祖徐皇后、仁宗张皇后以及后面的钱皇后、万贵妃等等,宣宗皇帝自然也有所爱之人,他对孙氏也是情有独钟。

宣宗皇帝在登基之初便不准备立胡善祥为后,只不过在太后张氏的一再要求下不得已立刻胡氏为后,孙氏为贵妃,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让孙氏上位。宣德二年,孙贵妃为宣宗皇帝诞下长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朱祁镇,这一来他终于找到机会,但又苦于皇后胡氏素来贤德无过,遂把众大臣叫来商议废后之事。

朕有一大事与卿等议,固出不得已,然亦决矣。朕三十无子,而中宫屡身不得育,顷且病。日者言中宫禄命必无子,今贵妃有子,当立为嗣。夫母以子贵,礼也。特何以处中宫。

杨士奇答曰:“臣事帝后,犹子事父母也。宁有为人子而言废母者”?接着又说“宋仁宗废后,至今史册尤讥之”。宣宗皇帝见说服不了众臣,于是让他们回去考虑好再说。出大殿之后,杨荣对众大臣说“皇帝废后之志久矣,与其君臣失和,不如让皇帝决定,此乃皇帝家事。”众人皆称善。

还是杨士奇最后拿了主意,既然说服不了皇帝废后,那最起码为皇后争取一些利益总是好的,于是第二天觐见宣宗皇帝曰:“愿陛下待两宫均等,无厚薄、无崇庳,终之始之。昔宋仁宗废郭后而恩意弥笃,可监也。”这就定下了废后的基调。宣德三年二月,宣宗皇帝让在病中的胡善祥上表辞后,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改册孙贵妃为皇后。

皇后胡氏,自惟多疾,不能承祭养,重以无子,固怀谦退,上表请闲。朕念夫妇之义,拒之不从。而陈词再三,乃从所志,就闲别宫。其称号、服食、侍从悉如旧。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馀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实生长子,已立为皇太子。群臣咸谓《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宜正位中宫。今允所请,册妃孙氏为皇后。

就这样胡善祥被废后的同时,孙贵妃为成功上位,终于坐上了皇后之位,这就是宣宗皇帝后来被人们诟病的“无过废后”,终明一朝,废后之事常有发生,就是源于宣宗皇帝,罪过大也!

再来说说大明奇女子孝恭孙皇后

孙皇后一生中历经七朝六帝,在大明后妃中这是头一份,历史评价对其也多有褒贬不一,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孝恭孙皇后对大明有两次再造之恩,委实功劳不浅,仅仅争夺后位那些后宫龌龊是抹杀不了她对大明的功绩。

  • 首先是在土木堡之变后,她摈弃南渡主张,支持郕王朱祁钰即位,并且“太后知于谦能任难,即以侍郎升本兵”,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 其次,景泰末年,鉴于朱祁钰病重,英宗被囚禁,国本不定时,“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然后归政于英宗,避免了明朝的又一次动荡。
  • 再次,英宗之谥号得益于其废止了残酷的“人殉”制度,但其实真正提议废止此制度的是太后孙氏。
  • 最后,太后孙氏有权而不擅权,问政但不干政,体现了其良好的政治素养。

总之她并非一般女人,她具有开明且远大的政治眼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孙后两度救大明于水火已足以在历史中的“贤后”中占有一席之地。

结语:在残酷的后宫争斗中,胡后终于还是败下阵来,被孙氏取而代之,但不可否认的是,孙后在后来的表现远超一般皇后。虽然明宣宗废后成为其污点,但从现代观点看来,这又何尝不是宣宗皇帝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礼教的一种反抗呢?




朱瞻基的原配皇后就是胡善祥。

她是明朝的第一位废后,下场极为凄惨。朱瞻基废后的原因,可以说是埋藏了十几年,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个雷。

永乐十五年(1417),来自山东济宁的少女胡善祥因为贤德的名声,被明成祖朱棣选为爱孙朱瞻基的皇太孙妃。

胡善祥满心满意地期待着未来的宫廷生活,却不知道这桩婚姻对她来说是个雷。

原来,早在胡善祥入宫前,朱瞻基就已经有心仪的太孙妃对象了,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孙贵妃。她被朱瞻基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推荐入宫,由太子妃张氏亲自教导宫中礼仪,但现在只能让位于胡善祥,孙氏屈居于嫔。

这个时候改变婚姻对象,无疑是让朱瞻基不快的。在朱瞻基看来,胡善祥就像是朱高煦那样,都是祖父难为他们太子东宫的象征。

宣德元年(1426)朱瞻基即位后,胡善祥被封为皇后,孙氏成为贵妃。

按照宫廷制度。皇后有金册金宝,贵妃有册无宝。朱瞻基为了弥补孙贵妃,特意破格,制金宝赐与孙氏。

因此,朱瞻基其实早就想要废后了。由于胡善祥长期无子,且孙贵妃这个时候生下了皇长子(一说为隐取宫人子),给了朱瞻基废后的借口。

宣德三年(1428),朱瞻基以胡善祥无子多病为由,命其上表辞去皇后之位。胡善祥被赐号静慈仙师,居住于长安宫,孙贵妃终于成为了皇后。

总而言之,这桩无爱的婚姻或许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古人的婚姻都有规矩可循,没有当代人那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也任性不得。即便两个人一见钟情,那么该走的程序一样都不能少,什么裸婚,什么生米煮成熟饭,想都不要去想。

如果到了婚嫁年龄依然没有心仪的对像,那么更得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此一来,两个人之间就没有爱情可言,或许过了一辈子,最后才感觉找对了人,当然更多的人觉得自己这辈子白活了。

皇家的婚姻也是如此,没等儿子成年,就早早的物色上了合适的儿媳人选。年龄小也没关系,皇家会召进宫里先养着,养熟了也就真正了自家人。所以即便是贵为一国之君的明宣宗朱瞻基也不能免俗,他的婚姻经历也如同寻常百姓人家。

朱瞻基的发妻是山东济宁胡氏,父亲胡荣是锦衣卫百户。永乐十五,明成祖朱棣下令为时年十九岁的孙儿朱瞻基选妃,胡荣祖坟上冒了青烟,女儿胡善祥被选为太子妃,由此胡家一步登天。仁宗病逝后,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作为太子妃的胡氏自然就成了皇后。

如果从表面上看,胡皇后锦衣玉食、雍容华贵,其实内心有讲不完的苦楚。胡氏与朱瞻基结婚九年,也没有生下一个儿子,只是象征意义的生了一个女儿,原因很简单,朱瞻基不喜欢胡氏。那么是因为胡氏不漂亮吗?当然不是,因为朱瞻基有自己的青梅竹马的姑娘孙氏。

孙氏祖上世代为农,10岁时被朱瞻基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发掘,从而被选入宫,当年朱瞻基14岁。两个人从懵懂少年,一路相伴成长为相互依恋的知心爱人。因此,尽管明成祖及仁宗张皇后都喜欢胡氏,但是怎抵得过孙氏和朱瞻基早于胡氏五年而建立的革命友谊呢!

那么朱瞻基为什么要废胡皇后,孙贵妃又是怎么当上皇后的呢?

其实这个结果毫无悬念,因为皇帝不宠幸的女人,总会有许多被抛弃的理由。而皇帝喜欢的女人,自然也会不费吹灰之力将其捧上天。孙贵妃妖娆聪慧,工于心计,自然也不会屈居人下。为了得到皇后之位,于是孙贵妃演了一出瞒天过海大戏。

朱瞻基继位三年,依旧膝下无子,不免忧心忡忡,长吁短叹。孙贵妃看在眼里,计上心头。一日,朱瞻基又在落落寡合,孙贵妃突然给了朱瞻基一个惊喜,说自己怀孕了。朱瞻基大喜,一把将孙贵妃揽入怀中,然后深情款款地许诺孙贵妃,只要她生下儿子,一定将其立为皇后。

八个月后,孙贵妃给朱瞻基抱来个孩子,于是朱瞻基废胡立孙。那么孩子真的孙贵妃生的吗?当然不是,其实孙贵妃虽然备受宠幸,但不会生育,所谓的孩子只不过是朱瞻基临幸别的宫女所生,而朱瞻基自己装了一回掩耳盗铃罢了。

这就是两个女人,两种不同的命运,虽然号称“蟋蟀皇帝”的朱瞻基本就演义了一场荒谬绝伦的传奇,但是在感情方面他并没有马虎,因为他知道自己心里爱着谁。不过朱瞻基死的早,因此身为她的女人也是另一种悲哀!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胡善祥,明朝宣宗皇帝朱瞻基的元配皇后,也是明朝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按照典籍记载胡善祥被废位的原因是“无子而多疾”,所以在宣宗的授意之下,胡善祥主动“请辞皇后之位”出家为尼。

当然,“无子而多疾”是事实,但却并非是胡善祥被废的最主要最真实的原因,当年宣宗不顾皇太后张氏与朝臣强烈反对,执意要废了胡善祥,更多的还是因为宠爱贵妃孙氏,所以才有了废嫡这么一出。胡善祥被废之后,皇贵妃孙氏成为宣宗的继后。

按照明朝的相关规制,后妃们的家世不能太过显赫,即便得宠,其娘家受到的恩赏也不能太过,以免造成外戚干政,所以明朝除了成祖皇后徐氏之外,出身基本上都不高,胡善祥自然也不例外。胡善祥的父亲在锦衣卫任职,虽然因为女儿成了皇后升职为正二品,却也就是个寄禄的虚职,胡家地位并不算很高,但也是清白门户。

胡善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家教森严,素来以贤而出名,所以朱瞻基还是皇太孙的时候,成祖朱棣与太子妃张氏,就挑中了胡善祥作为朱瞻基的正妃。胡善良宽厚仁慈,性情也非常柔顺,在后宫之中很得人心。但朱瞻基却并不喜欢这个老实巴交的皇后,而且胡善祥伴驾多年,膝下只有两位公主,始终没有生育皇子。

古代正妻没有生育男嗣继承人,的确是个大问题,历史上首位废后,汉景帝薄皇后就是这么被废掉的,然而唐朝以后,由于继嗣规制的变动,即便是民间因为正妻无嗣而被休弃的事也大量减少,更何况是皇家。皇后乃是后宫之主,所有皇嗣都要认其为嫡母,所以皇后到底有没有生育并不什么大问题,不足以成为被废的正当理由。

“无子多疾”,除了无子之外胡善祥被废的主要原因是“多疾病”。现代人看来感觉匪夷所思,妻子若是有疾病,不是更应该好好照顾么,怎么还变成将其休弃的理由了?可在古代,“恶疾”甚至是七出之条之一,当然,这里指的是病重到无法参加家族祭祀的地步。而胡善祥就算多病,也没到那种地步,而且尴尬的是,胡善祥活得比明宣宗还久些

明宣宗当年执意废后,引发前朝后宫的一致反对,包括其生母张太后在内,都不同意废黜胡善祥,可见明宣宗废后,必然是没有正当理由的。而让明宣宗执意如此,非要做出这种给自己留下污点的举动的理由,还是因为对于孙贵妃的宠爱

孙氏,也就是宣宗后来的继后,自幼入宫陪伴还是皇太孙的朱瞻基,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胡善祥被册立为皇太孙正妃的时候,孙氏只能为太孙嫔,可虽然低一等,朱瞻基对其却非常宠爱。孙氏与胡善祥对朱瞻基意义不同,胡善祥就好像空降兵,是家里挑选来的正妃,而孙氏却是陪伴自己长大的人,感情自然不一般

宣宗登基是时候就像废了胡善祥,让孙氏做皇后,可毕竟初登大宝说话没啥分量,失败了。但朱瞻基还是为了显示对孙氏的宠爱,破格在其贵妃衔前加上“皇”字,称皇贵妃,让其同时拥有金册金宝,而这原本是只有皇后才能享有的。可以说,朱瞻基对孙氏、胡善祥之间的感情,完全就是天差地别

而彻底打败胡善祥的,还是后来孙贵妃率先生育了皇长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宣宗膝下本来就子嗣不多,孙氏生育皇嗣自然也是母凭子贵,而这时候,没有生育男嗣就成为了胡善祥的致命缺陷。即便有皇太后与前朝的支持,胡善祥还是保不住自己的后位,更何况胡善祥本身就不是个好斗之人,在宣宗的逼迫之下,她直接“主动请辞后位”,成了道姑

朱瞻基因为个人的好恶,废胡立孙,这也成为其晚年非常后悔的一件事,好在孙氏并非谄佞,没有祸害明朝江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原配   永城   贵妃   皇后   金宝   大明   生下   明朝   宣德   长子   后宫   太后   青梅竹马   皇帝   儿子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