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津湖》结尾不能对美国那个将领补一枪?

在真实历史当中,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并不是被立刻击毙,而是重伤昏迷倒下,虽然他伤势很重且不久就死去了,但是这并不能说他当时就被击毙了。对于志愿军而言,如果能俘虏这样的美军高级军官,能够产生重要的政治意义、宣传价值、国际影响,这远比把他击毙更有意义。


况且,在真实历史中,出现在长津湖的并不是第31团,而是第31团级战斗群,该战斗群指挥官麦克莱恩是在29日凌晨指挥部队撤退突围时重伤被俘的。当时,美军要求第31团级战斗群负责断后任务,麦克莱恩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面对开始进攻的志愿军部队,还以为是美军前来增援了。作为指挥官,他主动上前询问情况,结果身中数弹昏迷不醒,志愿军将其俘虏后进行了救治,但是他伤势过重,不治而亡。


在我军的历史当中,对于被俘或者昏迷倒下的敌军军官,是不会补枪的,我军深知将其俘虏的意义重大,对于俘虏军官的士兵而言,是要专门奖励立功表现的。对于这些被俘虏的军官,他们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和作战意志,补枪杀死的无关大局,但是如果进行一些宣传和政治活动,那么足以打击敌人的士气和国内民意,还是很有价值的。


至于在长津湖参战的美军不是第31“北极熊”团,而是第31团级战斗群这件事情,也不能说电影就错了。因为虽然参战的不是北极熊团本团,但却是以其为基础主力,编制了其他加强部队组成的团级战斗群。因此要说北极熊团在此役损失惨重也是正确的。


根据美军记录,第31团级作战部队隶属于联合国军第10军,其基本的作战编成是:部署在内洞峙的陆军第7师第32团第1营,以及第31团的重型迫击炮连;部署在新兴里的陆军第7师第31团第3营,以及第57野战炮兵营所属的A连、B连及第15防空炮营所属的D连。整个团级作战部队共有人员3200多人,其中韩国军队有500余人。由此可见,参战的主力虽然是第31团,但其实,当时参战的部队是由美军第31团、第32团以及部分韩军组成的混合部队。


另外,还有说法认为,当时美军第7师第31团的第2营,也派出了2个步兵连参加了战斗,因为当时情况紧急,美军感觉需要加强一下第31团级战斗群。但是根据美军当时的部署记录来看,第2营的部队不在长津湖附近,对于其是否参加了当时的战斗,目前还不好说。换言之,当时的第31团级战斗群,能确定参加战斗的只有2个满编制的步兵营,以及一些加强的炮兵、防空炮兵配置,算上韩军在内也就3200多人。至于第31团本身的编制,一共有3个完整的步兵营,兵力为3700多人左右。


长津湖一役,北极熊团损失很大,只有1600多人突围出来,这其中大部分还是伤员,没有负伤的只有380多人,而且两任指挥官都被志愿军打死或俘虏。按照部队伤亡超过8成算是全歼,那么可以说美军的第31团级战斗群被全歼了。此役,虽然志愿军击败了第31团级战斗群、打残了美军第31“北极熊”团,也确实缴获了其团旗,但是“北极熊”团此后依然在朝鲜战场上存在,并且迅速补充了兵员,参加了后来发生的上甘岭等著名战役。


那么,为什么美军的第31团级战斗群内,会有这么多韩国军人呢?这是因为,美国陆军的第7师并非美军的主力精锐部队,他们长期驻扎在日本,作为美国驻军来维持美军在日本的存在,显示美军的影响力。这支部队在日本期间,虽然征召了一大批新兵,但他们也把二战老兵全部退役或者调到了其他前线部队,因此缺员非常严重,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只能依靠在韩国拉壮丁来补充兵员。


据统计,第7师的韩国士兵,最多时有8000多人,竟然占了一大半,到长津湖作战时,依然有27%的兵员是韩国士兵,于是第31团级战斗群内有大量的韩军也就不足为奇了。长津湖作战后,美军深刻感受到韩军的不靠谱,于是开始在自己的部队中大量裁剪韩军。而第31团,也就是“北极熊”团,则一直存在到了1963年,才被改编为其他部队,在历史中彻底消失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真实历史中,第31战斗群指挥官艾伦·麦克莱恩上校,在29日凌晨指挥部队突围的时候,重伤被俘。

当时麦克莱恩负责点后,误以为一股志愿军是增援而来的美军,主动迎上去询问的时候连续中弹倒地重伤昏迷,志愿军将其俘虏。不过麦克莱恩伤势很重,没多久就死了。

为什么对于倒下的美军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不补枪,这是因为俘虏他们的意义更大。

解放军很强调歼敌人数,但也重视俘虏敌人,尤其是敌人高级军官。

只有能够俘虏敌人军官,解放军士兵一般都是立功的。

就政治上来说,俘虏美军也便于进行宣传活动,打击敌人士气。对于这些敌人官兵来说,俘虏他们也就让这些人失去战斗力,杀不杀无关大局。


另外,北极熊团这个概念,其实是不对的。

北极熊团应该指的是 美军第31步兵团,但长津湖的并不是第31步兵团,而是第31团级战斗群。

为什么这么说?

在11月26日,联合国军第10军第31团级作战队部署如下:

内洞峙,陆军第7师32团第1营、31团重迫击炮连;

新兴里,陆军第7师31团第3营、第57野战炮兵营A连B连及第15防空炮营D连。

战斗群的总兵力有3200人,其中南韩军人500多人。

一种说法是第31团2营也有2个步兵连参战,但美国人认为2营根本不在这一线。


第31团级战斗群并不是第31步兵团。

第31团级战斗群只有2个完整的步兵营和配属部队,总兵力为3200人。

而真正的第31团为3个步兵营,兵力为3700人到3800人。

同时,第31团级战斗群也不算是加强团,美军加强团兵力一般在5000人左右,配属大量重武器。

同时,第31团的第1营远在沿海一线,距离长津湖很远,没有参加这次战役。

所以,第31团级战斗群只能说是以第31团骨干编组的作战部队,不能等同于北极熊团。

此战中,第31团级战斗群伤亡很大,最终只有1600人突围成功,但只有380多人没有负伤或者冻伤,连续两任指挥官都被打死。

如果按照3200人来计算,第31团级战斗群伤亡冻伤超过八成,可以视为全歼。

但是,北极熊团也就是第31团没有被全歼,这不是一个概念。


有人奇怪,为什么美军第31团级战斗群,里面会有500多南韩军人?

这是因为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的战斗力,同海军陆战一师是不能相比的。

陆战一师因为是美军常备部队,也是精锐主力,常年保持齐装满员的水平,时刻备战。

而第7步兵师当时和平驻扎日本,二战老兵基本全部退役,目前士兵全部是征召的新兵。

至于军官和士官倒是有一些参加过二战的,但数量也有限,毕竟战争结束大部分军官都回家过和平生活去了,不愿意做这种危险的职业。

所以,第7步兵师官兵都有很大缺员,开战后只得紧急从国内补充兵力,仍然不够使用,只能用南韩士兵暂时顶替。

第7步兵师曾有8000多名南韩士兵,长津湖战役之前还有27%的南韩士兵。

这些韩国人大部分是从城市和农村抓来的壮丁,并不是自愿参军,素质低下,士气低落,只能打顺风战,不能打逆风战。此战遭遇志愿军袭击后,南韩士兵仍然占到第31团级战斗群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他们毫无斗志,想方设法丢掉武器逃走。

南韩士兵如此,刚补充的美国新兵素质也高不到哪里去。

此战结束以后,美军撤销了第31团级战斗群这个作战单位,但第31团也就是北极熊团却始终存在,第32团更是没有撤销。

北极熊团在朝鲜战争随后战役中参与了老秃山战斗、石岘洞北山战斗与上甘岭战役。第32步兵团参加了在石岘洞北山战斗和上甘岭战役。

这两个团直到1963年美国完全废除陆军团级作战单位,改编为旅级和营级,才彻底消失。




正义之师,最可爱的人不是屠夫!是为了和平而战!指导员梅生“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




《长津湖》电影中,不能将这个“北极熊团团长”开枪击毙,开了就是篡改历史!

而在实际的战斗中,碰到对方受伤的团长,也尽量选择不开枪,应直接俘虏,开了就违背了“原则”。

为何如此说呢?

你了解了北极熊团的真实历史,就会明白一些;你了解了当时的我党我军的做事方式,你会全明白了。

1、真实的“北极熊团”的历史,“团长”麦克莱恩死亡的前后

北极熊团,全名叫美国陆军七师三十一步兵团。

因为在十月革命后,入侵过西伯利亚地区,战绩显赫,因此被当时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的称号,并被授予了一面“北极熊旗”。

在二战中,该团表现也是不俗的,获得了不菲的战绩。

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国陆军七师的31团做了调整和改编,全称为“第31团战斗群”,为何要这样称呼呢?

因为这支安营扎寨在新兴里一带的队伍,虽然主要的人员都是31团的,不过,还有另外部队的,其部署如下:

内洞峙:陆军第7师32团第1营、31团重迫击炮连;新兴里:陆军第7师31团第3营、第57野战炮兵营A连B连及第15防空炮营D连。

总共3200多人。

就这人数,志愿军前期都估计错了,以为是一个营呢,导致攻击成本提高,牺牲的志愿军数量不小。后来知道实情后,就加强了火力。

朝鲜战场的长津湖,美国第31团战斗群的指挥官名字叫麦克莱恩,是个上校。

1950年11月27日,在新兴里一带,该战斗群先是和志愿军20军80师硬干,且不落下风,不过,“团长”麦克莱恩重伤在运送到东京治疗后,四天死亡。也就是说,这个“团长”不是当场被击毙。(原27集团军编史办主任张克勤同志如此说)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麦克莱恩是被俘虏后,很快死去的。

两种说法,不管哪一种,都不是现场直接击毙的。

接下来,31团战斗群的指挥权就有费斯上校来掌控。

本来以为新兴里一带是一个营,没想到这里是一个团,有着3000多人,于是,20军又调来了81师,两个师一起进攻,“北极熊团”基本被歼灭。费斯上校也死了,“北极熊团旗”也被中国志愿军给“没收”了,现在仍然在中国的某军事博物馆里。

最后,经过各方统计,详细比对,31团战斗群有1500人左右脱身,大多都是负伤或冻伤的,而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这1500人中有很多是缴械后被释放。

而最近几年,对长津湖战役有一种争论,一是认为基本歼灭了,一是认为有40%左右脱身了,应该不算。那么到底算不算歼灭呢?

我们先看看歼灭的意思。

歼灭,基本意思是全部消灭 (敌人),但不一定是全部杀死。在军事战役中,歼灭指成建制地消灭对方部队,同时包括但不限于杀死、俘虏、击伤(毙伤)、接受投诚(投降)、改编。

也就是说,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对方基本失去战斗力,可以称之为歼灭。

因此,可以说“北极熊团”被歼灭。

好,我们看完了这段“北极熊团”的历史,得知他们的“团长”麦克莱恩是受重伤后,过了一段时间才死的,并不是现场被击毙。

而长津湖电影中,如果伍千里允许伍万里现场射杀麦克莱恩,那就是篡改了历史。对于这种主旋律片子来说,对于实际存在的主要人物的生死,随意改编,那就是对战争的亵渎,误导本已存在的事实。

所以,编剧设计场景时,没有安排伍万里射杀麦克莱恩。

这片子的编剧是兰晓龙,而军事顾问则是大名鼎鼎的军旅作家王树增,目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仍然供职于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

2、如果实际发生类似的事情,也不能开枪

在战场上,面对敌人已经重伤失去了作战能力,一般来说,不需要枪毙,俘虏就行了。

但是,怀着对敌人的仇恨,激情之下枪杀了对方的大兵,好像也能说的过去,上级也并不会追究什么。

但是,如果对方是个军官,俘虏的意义大于击毙的意义。

首先,俘虏了对方的军官,可以获得更多的军事信息。

一个军官掌握的重要信息要比大兵多多了。

其次,俘虏了对方的军官,对外宣传后,会对敌人造成一定打击,造成一定国际影响力。

第三,俘虏了对方的军官后,在后期的谈判中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筹码,可以用来交换我方被俘虏的重要人员,占据一定主动性。

“尽量擒获,而不是击毙受伤军官”的意识,往往是军官们更具备,而底层的大兵缺乏这种意识,杀红了眼,管他是谁,就想开枪,为死去的战友们报仇。

《长津湖》电影中,当伍千里和弟弟伍万里同时碰到受伤的“团长”麦克莱恩时,作为连长的哥哥伍千里,第一时间就是会想起组织的一些做事方式和原则,擒获为主。

而作为弟弟的伍万里,他只是个普通战士,只想杀死对方更多的人,保护自己的安全,为死去的人报仇。

位置不同,决定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完全不同。

如果,伍千里不在,伍万里单独射杀了麦克莱恩,会不会受到组织的处理?当然不会,还会受到嘉奖,因为那是战斗现场,士兵枪杀任何一个敌人都没有错。如果是在战俘营开枪射杀俘虏,那是一定会被处理的。

所以说,因为伍千里的在场,麦克莱恩多活了一段时间,否则一定会成为筛子。

还是开头那句话,《长津湖》电影中,伍千里必须阻止伍万里,否则就是篡改历史。

如果在实际战斗过程中碰到了敌人受伤的军官,第一选择是俘虏,而不是枪杀。




如果你看过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第二任指挥官李奇威写的《朝鲜战争回忆录》你就会发现,对于此举李奇威是非常的不理解,但是非常的尊重。他写到中国人既是勇敢的斗士,可怕的对手也是值得尊敬的敌人,在这一点上他着重写了志愿军不虐杀战俘,甚至将仅有的干粮让美军战俘吃而自己饿着,在他的不理解的语气中却充满了尊重。

让所谓以屠杀起家建国,却自诩为绅士的敌人,能够尊重的真正的绅士行为, 更凸显了中国军人的伟大。




第一,团长级别的大官,如果不死留着当俘虏有价值。

第二,他已经中弹了,从人道主义和尊重对手来说,都不应该开枪。

第三,从人性角度来说,他已经是将死之人,多那一枪只会让人养成嗜杀之性。




千里不让万里补枪 刚好呼应了在乱石堆的时候 美军飞机没有看到人 对着一堆尸体也要扫射一通的做法 证明我们的志愿军只是要保家卫国 不是为了寻仇抱恨 这部电影里面太多的细节了 第九兵团出征前 到处都是打台湾的标语 因为第九兵团是准备打台湾被临时调配去朝鲜的 列车门打开看到长城的画面 说明志愿军战士们只是想保卫这美好的河山 第一次正面战斗 拿一头死牛当掩体 说明当时的战斗有多惨烈 雷爹快要死的时候说不要把他一个人留在那 说明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并不想当什么英雄 值得一看




①北极熊团长已经中枪,奄奄一息,没有还手的余力,注定是死亡,给他留下最后一丝尊严。回顾以前的胜利,看看现在的败北,认清中国军队是才是真英雄。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正义之师,不是杀人的魔鬼,与前面两架美军机扫射“死人”形成对比,讽刺美帝国主义的不人道。

③让弟弟保持理性,战争会使人疯狂。中国的战争是止战,不是发动战斗。

④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既然已经使其丧失战斗力,应该把有效的时间用在其它方面,防止被偷袭。




最近很多人也都说这个长津湖战役中的一些比较细节的事情,就好比这个长津湖战役中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倒下的事情,其实当时大家也看到了,这个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倒下后,伍千里的弟弟是要补枪的,但是被伍千里阻止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吧。

在真正的历史当中,当时的第31战斗群指挥官艾伦·麦克莱恩上校,并不是这个北极熊团团长,这个大家要清楚了。当时的艾伦·麦克莱恩上校是第31战斗群指挥官,并不是这个北极熊团团长了。

当时这个艾伦·麦克莱恩在29日凌晨的时候指挥这个部队突围,艾伦·麦克莱恩复杂断后,突然来了一股志愿军,但是艾伦·麦克莱恩以为是美军,就主动迎上去询问,结果连续中弹倒地重伤昏迷了,然后被志愿军俘虏了,但是当时志愿军没有选择直接杀掉艾伦·麦克莱恩。虽然最后艾伦·麦克莱恩因为伤势过重死了。但是其实志愿军没有选择杀他,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艾伦·麦克莱恩已经中枪了奄奄一息了,也没有还手的余地,最后反正也是死,不如留他最后一丝尊严。让他认清了,现在谁是英雄。

2、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正义之师,不是杀人的魔鬼,这和美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在讽刺这个美国帝国主义了。

3、还有就是这个伍千里让弟弟保持理性,战争会让人疯狂的,但是中国是战争是止站,不是发动战争,所以这个事情要清楚了。

4、战场太复杂了,与其纠结这个杀人不杀,还不如不管这个已经没有战斗力的人了,把时间用在其它的地方了。

5、艾伦·麦克莱恩是美国高级军官,不杀他,俘虏他产生的这个政治意义、宣传价值、国际影响都远远要比直接击毙更加有意义了。




人道主义,我军没有补刀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麦克   志愿军   北极熊   南韩   指挥官   美国   将领   团长   俘虏   军官   重伤   战役   美军   结尾   士兵   部队   敌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