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百强海航债务危机爆发,它会成为下一个乐视吗?

乐视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太想做生态了,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目前生态做的最好的其实可以说是腾讯了,但腾讯从没有说过自己要做生态,而是从单点突破之后再渐渐的由点到面,这也是一个公司成长为一个集团的过程。而乐视在自己的视频、影视等业务尚未发展健全,市场占有率还没有答到垄断地位时就开始为下一步做准备,开展线下店,造车等等,这个步子扯的有些大了,说汽车是导致乐视资金链断裂的最大原因也并不为过。

而海航也是一个体量很大,涉及多行业的集团,但是他们的航空业务做的非常好,他们如果出现危机对于民生的影响将会非常大,所以海航的债务危机即使爆发,也不会像乐视一样整个业务接近于停摆状态,只会把不挣钱的地产业务渐渐抛售,来保证集团当中的流动性,目前就判断海航会渐渐倒台为时尚早。他们的核心业务仍在继续进展当中。




海航债务危机的爆发,并不是一两天发生的,而是积蓄已久。

实际上,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海航集团的利息支出就已经达到创纪录的156亿元人民币,其短期债务达到1852亿元人民币,长期债务达到3828亿元人民币,净债务达到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6.5倍。而半年之后,华尔街日报在2017年11月报道中称,海航集团债务总量达1000亿美元左右,其中四分之一是短期借款。在此巨大的债务堆积下爆发财务危机是迟早的事情。

然而海航即使债务危机爆发也与乐视不同,海航与海南政府的切身利益紧紧相扣,2017年12月中旬,国开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八家银行会齐聚海口力挺海航,声称要落实海南主要领导“海航好,海南好;海南好,海航更好”的精神。况且,海航的实物资产较多,相较于乐视的纯互联网公司,它的抗风险能力就要高出很多。对于纯互联网公司来说,只要资金断裂,运营跟不上,则公司的所有估值都将化为乌有,这也是海航与乐视在负债的情况下最本质的区别。

因此海航虽然债务危机爆发,但是前路还依旧未卜。




海航和乐视虽然都经历了泡沫化的疯狂扩张,但,海航的根基毕竟比乐视要硬,海航的底蕴毕竟比乐视坚实,海航手里的资产毕竟比乐视值钱。因此海航还会有挣扎和重生的资本。但接下来的1年,对海航而言非常关键,负债率如果不能实现根本性的下降,那么海航很可能会步安邦和乐视后尘,在破产边缘沦为他人的囊中之物。

笔者2009-2011年期间曾经在海航集团某下属航空公司工作过,因此对海航集团的文化和运营还是有一定了解。海航的危机本质上就是杠杆太高,下属刻意隐瞒事实、时任高层过度自信后决策失误造成的。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海航在资本化运作方面确实已经登峰造极,集团负债和资产规模实现了巨变。

但即便如此,海航赖以生存的根基板块还在,依然是立足实业的四大航空集团之一,虽然未必盈利,但是航空板块可以作为集团很好的背书,通过机场、机队、基础设施等,很快实现新的融资。

当然,融资也是有上限的,如果玩的太大,太过火,现金流出现了断裂,那么即使有着航空类实体产业做背书,也依然会走火入魔。

而海航当前,就确实是走到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盲目的扩张、收购、投资,确实帮助海航实现了成为世界500强的夙愿,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信贷和外汇政策的管控,海航的海外扩张战略一下子马失前蹄,不得不仅仅改变了战略开始收缩回撤,可一旦开始收缩,本身就紧绷的资金链问题一下子就显得越发严重。

2018年,海航的董事长王健意外身亡,这起扑朔迷离的事件更加打乱了海航的战略脚步。

要知道,王健正是海航全面扩张战略的总掌门。他的离世,让海航一直被虚假繁荣所掩盖的债务危机彻底暴露出来。庞大的债务真的可以用“债可敌国”来形容。

随后,在海航内部已经失去控制权,本来已经决定闭关隐退的海航真正大当家——陈峰,不得不再度出山,重新执掌海航,并大刀阔斧的对此前的扩张战略进行了改革。

简而言之就一个字,卖!

于是,近乎一年时间里,我们能看到的所有海航新闻,均是和变卖资产有关。

而变卖资金毫无意外的全部用于偿还债务。

经过一年多的辗转腾挪,目前,海航的债务危机正在渐渐地平息。虽然,海航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毕竟海航的核心业务,航空板块还在稳健的发展着。

另外,此前一段时间,陆续传出了海航航空欠薪的风波,但是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和人才流失。目前,欠薪基本已经得到解决。


而海航旗下的信托及资本平台逾期问题,也在积极地和投资人进行协调解决,予以分期兑付。

但是海航的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这种不断变卖资产清偿的债务,仅仅是一小部分比例,后续的偿还压力仍然巨大。

近期,有一种坊间的传闻不胫而走 ,即:海航将通过转让股权给海南省政府等方式,进行破产重组,届时会将资产和债务全部转移。

这也就意味着:

海航今后将回归为真正的海航,海航今后将不再是如今的海航。

至于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种结果,还要看海航在吃斋礼佛的陈老板引领下能否渡过此劫。

如果挺过去,只要后续海航不再作,那么慢慢的回血还是可以活过来的。

而至于像乐视这种完全是泡沫堆积起来的企业,还是早点刺破比较好。




我有很多的朋友在海航,而且是做财务融资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海航跟乐视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乐视是纯炒概念,都有点涉嫌诈骗了,所以贾不敢回来。但是海航其实是实体和金融两条腿走路的,很多人只看到了海航的债务高,没有看到这些贷款都用去干嘛了。其实都去买实体资产了,而且很多优质的资产,比如希尔顿酒店的股权、德意志一行股权等等,当然海外房地产也很多。

其次就是海航的业务其实是比较稳健的,尤其是海航吃过2次现金流差点断裂的亏,基本接入的行业都属于高现金流的行业,可以亏损,但是必须有大量的现金流。比如航空、商超、酒店、物流、金融等等,都能提供大量现金流的企业,而且运营的都很不错很多都是世界范围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企业,比如飞机租赁、集装箱租赁公司、IT分销公司等等,具体产业就不一一细聊了。

再次,海航的危机和乐视很像但是本质是不一样的,都是现金流危机,但是海航靠出售优质资产可以缓过气来,无非是卖资产降低点规模。乐视是业务彻底废了,给他钱也不可能再活过来,商业模式就不对。

最后,强调一下,海航其实遇到的这次危机更多的是政策层面的问题,信贷收紧,对外投资转向,没有给海航这样的民企太多的反应时间。再健康的人突然让你10天不吃饭,你也得挂,要挂的人,给你山珍海味补着还是救不回来。




一键代偿观点:海航和乐视完全是两种类型的公司,海航不会落得乐视最终的结局。

自从乐视债务危机爆发,贾跃亭跑路美国之后,很多人就开始吧债务危机和企业倒闭划等号了。而前一段时间海航的债务危机爆发后,也引起了社会上很多怀疑,不少人都认为海航会步乐视的后尘,这就有点杞人忧天了。

首先,我们要先分析一下乐视为什么会倒。乐视之所以会倒,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银行抽贷,资金链断裂。而银行之所以会对乐视抽贷,则主要是因为乐视的估值完全是基于一个商业概念和模式方面,而不存在什么实物资产。

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则是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乐视成功或者乐视失败。因为贾跃亭所宣传的生态模式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并且世界上也没有成功的先例。另外,再加上乐视也没有什么实体资产作支撑,所以银行指定是要做最坏的打算的。

并且,你会发现,乐视宣城做要做的生态其实是和全互联网行业为敌,别人做的,他都想做入自己的生态系统里。所以,你会发现,乐视出问题以后,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出来帮他,最后出手的也就是融创和恒大这两家地产行业。

因此,从风险把控的角度考虑,银行自然很难去选择支持乐视。

不过,海航则和乐视是完全不同的公司,相比较于乐视,海航的抗风险能力则是要高出无数的档次的,比如海航旗下有酒店、商超、航空等实体资产,并且这些领域也都是属于高现金流行业,本身就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说现实一点,就算是真的遇到了危机了,顶多就是出售一些实物资产,缩小一下企业规模就是了。就好比之前万达卖给融创酒店一样,这些实物资产是真真实实可以换成钱的。但是,这些互联网公司就不一样了,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公司运营跟不上,那么之前所有的估值都将化为泡沫,这些风险对于任何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一样的。

所以,同样是负债,但是本质上可能完全是两码事,对于乐视来说可能是生死存亡,对于航海来说就是规模的扩大与缩小。




虽然对海航的财务没有仔细研究过,但是听朋友讲到过海航的投资扩展!就单从医疗这个行业来说,就可以看出海航的发展是有问题的。海航大肆收购民营医院,而且从现在来看,发展比较稳定,能够盈利的民营医院实在是比较少,其实就是借助财务杠杆买了一堆不挣钱的资产,最后借的那些钱它要还呀,但是买到的资产却不能给他产生预期的收益!

本质上来说他就是一味的跑马圈地,不注重发展的质量,最后导致自己出现债务问题!

其实这种事情在我们投资企业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有些企业比较注重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企业发展的质量,而有些企业则比较注重大而全,或者跨越式前进。但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差劲企业的敌人!当危机来临,只有那些稳健经营的企业才能够屹立不倒。正所谓只有当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航空公司本身就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整体毛利润和净利润都比较低,所以也经常有债务。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大肆扩张,显然是不明智的。而且海航他的主业是航空运输,集团进行盲目的多元化,涉足多个领域进行投资,就会造成一味贪多的局面!虽然整体风险程度赶不上乐视网,但是他们本质上是如出一辙的,这也是一部分大型企业的弊病,日子过的太好了,总想浪一浪╮( ̄▽ ̄)╭

关注我!




国人对海航的认识和理解,只是表面上。在这个问题了,相信也没人可以解答清楚和解释明白。或者说,知道了也不会在海航问题上关于敏感问题解释给所有人。


海航的发家是奇迹也不是奇迹


懂得人都可以了解,可以做航空生意的,那绝对不是一般人。为什么说是奇迹呢?因为,在几个月开一家航空公司,几年内上百亿美金甚至更多的资产位列世界500强,长期债务高达上千亿。这是奇迹吗?如果个人的真实成就,那么怎么都得被世界所景仰!!


是国企还是私企?


我觉得问出这个问题,其实对于老百姓并没有什么意义。它复杂的控股企业的关系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身价上亿的控股人,都不是我们可以了解的。海航的债务问题是次要问题,而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此, 海航的事多说无益。


海航和乐视完全是两个世界


乐视对海航,那能量就如大海和小河流一样,性质也完全不是一回事。明面上看看债务啥的,也就是饭后闲余的一个谈资而已。大海的水,太深了。




最近,海航出售资产的新闻,再次被爆出。

最新的是10月8日的一则新闻—— 10月8日,海航基础发布公告称,出售坐落于海南省海口市金融大厦部分商品房,总房款为人民币1.78亿元。

甩卖上市公司,卖飞机,卖房,近年的海航,自从债务危机爆发之后,一直处于甩卖的状态。

为什么要从这个地方先说起,因为这个举措,和一个人相关,也和你这个问题的答案相关。

所以,我们还是先从这个人,海航董事长陈峰说起。

陈峰担任董事长,算是复出,因为在去年7月之前,他还处于退隐状态,当时的海航董事长,是王健。

2018年7月3日,王健在法国意外跌落、不幸去世,陈峰复出担任董事长。

陈峰和王健是海航的联合创始人,两人一起创办了这家后来的巨无霸企业,王健去世,陈峰复出,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背后的争权夺利,触目惊心。

海航曾是他们两个人的海航。

陈峰和王健之前在民航局一个办公室工作,之后陈峰南下创办海航,王健追随其后。

聚光灯下的,总是陈峰,王健则是海航资本运作的操盘手。这种搭档让海航,迅速膨胀成为一家总资产1.5万亿的庞然大物。

戏剧性的一幕,在几年前发生。这对黄金搭档的权力平衡,被悄然打破。在2012年海航完成“创业20年资产增长3.6万倍”的壮举后,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斗悄然发芽了。

两位创始人之间的斗争,在2016年9月以海航绝对领袖陈峰本人的淡出而收场。

先是海航实业高管签发了一份《阳光宣言》,向王健表达绝对忠诚。一个月后,海航集团下发口头通知,要求对董事局主席陈峰执行“三不政策”:

不执行他的任何指令,不回答他的任何问题,不给他任何解释。

陈峰在海航被“退休”了。

在王健的带领下,海航开始了大跃进,主要是通过收购的方式。

海航的收购,开始是沿着航空产业链展开,但后来摊子越铺越大。

据说进入500强名单后,海航管理层不断修改小目标。最后,甚至提出要进入世界10强,资产30万亿的小目标。

30万亿,差不多相当于六个苹果的市值。中国2018年GDP为90万亿。

与此同时,海航负债率却从五年前的79%降到了59%。

2017年年底,海航危机爆发了。两个月后,海航的“局外人”陈峰面对媒体,正式承认公司陷入危机。

随着王健的去世,陈峰的复出,海航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救,其中陈峰自救的一个最主要的举措,是出售各种资产,不断进行瘦身,回到主营业务上来。

所以我们会看到各种新闻不断爆出,海航又卖地了,海航又卖公司了。

其实,这是好事,因为正在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

那么,回到你最初的问题,海航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乐视呢?

笔者窃以为,不会。理由如下:

1、人的因素非常关键。王健治理下的海航,在扩张的道路上突飞猛进,结果负债累累,而陈峰正在瘦身,拨乱反正,他正带领着团队驾驶着这架庞然的飞机,力图驶回正确的航道上来。
2、地方政府的态度很重要。为什么海航能度过两次偿债高峰?用陈峰的原话是:这显示国家对海航的态度,不能允许海航这个改革开放的民企旗帜,中国人打造的世界级品牌出问题。
其实不仅仅国家层面,就海南地方政府层面来说,也绝对不会允许海航出问题,这其实和乐视网有着天壤之别,乐视是没有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背书的。
3、自救的希望有多大?据媒体披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海航已经甩卖了3000多亿的资产,但负债依然有几千亿。陈峰则表示说,严格算起来有几百亿。海航有一万多亿资产,现金流极好,就是银行抽贷抽死了。

现在的陈峰正在对症下药,效果到底如何,仍然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无论从那个情感上来说,都希望这个民族企业不要就此轰然倒地。




海航债务危机和乐视债务危机本质是相同的。海航系盲目扩张,从银行取得很多贷款变成资产后,再把资产抵押,继续贷款。银行贷款到期后,海航无足够资产抵押,获取现金的流动性,面临破产境地。乐视也是如此。但海航和乐视稍有不同。乐视亏掉的钱中,银行贷款不是大头,而是一些外国基金。海航亏的,则大量是国有银行的贷款。所以,相较于乐视的危机,海航的债务危机给普通大众带来更大的风险,或许没有直接体现,但事实上,危机一旦爆发,我们都将为海航买单。




在A股上又10只海航系控股的上市公司,他们的经营业绩多数处于亏损状态,他们共同的实际控制人都是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



的确,海航和乐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问题都出现在“债务”上,其实很多公司之所以出现问题也都是出在债务这个问题上。


海航是因为前期的疯狂扩张,导致整体债务水平不断上升,最终出现债务违约,一环扣一环导致整个大厦出现问题。


乐视则是因为大股东贾跃亭为了造车掏空公司资产和现金流,导致上市公司乐视网无法按期还债及供应商货款。


虽然问题相似,但笔者认为不能同等视之,其实很具有性质上的不同。海航为了扩张自己业务导致财务安全问题爆发,至少还是为了发展公司吧,乐视呢,则是大股东自己为了造个破车,硬生生把一个好好的上市公司现金流给掏空了,这件事本质上应该是违法的。


所以,笔者认为海航不会成为下一个乐视,海航最后有可能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来解决自身债务问题,但是乐视呢?贾跃亭现在人在哪都还不知道!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们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海航   和乐   债务   危机   现金流   海南   航空   资产   资金   业务   银行   集团   财经   行业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