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风靡东北的“大车店”究竟是一个什么店?

大车,就是生产队时期,生产队用来出差运输和农业生产的马车。大车店,就是为路途中来往的马车,打尖住宿提供的专业场所。

开大车店,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开设的,必须附近要有交通公路,也就是说,经常有来往的大马车经过,否则的话,你开大车店也白费心思。

大车店,属于当地本土企业,但不是个人的,也有很少是国营的。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大队,一个公社政府,只要所占地理位置适宜,经有关部门批准,就可以经营大车店。

大车店都是地房,车店门旁有门卫,进大门要先打招呼,进院后卸完车栓牢马,接着就是进屋办理住店手续。

大车店屋内设计比较简单,一进屋门,门旁有办理手续的窗口,也就是写店薄的小窗口,也叫住店登记。

跟车人自报家门,需要登记的有姓名人数,车辆数,马匹数,窗口人员根据这些数字,进行收费。并且开两或三联单据,其中一联交住店人管理,留作回程后像生产队会计交账。

大车店屋内有四五铺相连的长火炕(没有单间),并且屋内南北都是炕,一夜可容纳几十号人住宿。睡觉时大车店不提供被褥,由住店人自己携带。住店人们吃饭,店内设有专用的火房,还为住店人提供菜类,主要有土豆白菜或大豆腐,住店人员根据需要,自己选择。

大车店,院四周有围墙,院内设有多个马槽和栓马桩,另外大车店夜里还设有打更人员。

那时候生产队大车出差,要带在本大队开据的介绍信,还要带小马槽和马草马料。人要带行李和玉米面,当然做饭时,用菜大车店是没有免费的。

生产队派大车出差,大多都是在冬天,比如进城卖谷草,卖羊草或进城里马市卖马等等。

生产队赶车的车老板儿和跟车的,每日除了要挣工分以外,每人每天还要补助八角钱,也就是出差费。

那时候,尽管冬天很冷,车老板儿也都愿意赶马车出差,不但能挣双分工,还能借机进城里溜达溜达。

我家这里距离省城长春有二百里地,往返一趟要七天时间。

我在生产队当社员的时候,也当过几年跟车的,冬天大车出门确实很遭罪,坐在车上感觉冻脚了,就得下车跟着马车跑,一直跑到不冷了,再坐上车,有时候一次要跑上一二里地。

跟车的人啰嗦事也挺多的,住店时,要写店布,做饭,夜里还要喂马。

尤其是进城办完事返回的途中,跟车人更不轻松,住店时,根本就睡不好觉,担心卖草的钱被盗。

自从分田到户以后,生产队解散了,农村也没有赶大车出差的了,大车店也无生意可做,最后只能倒闭。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我回答的,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实,欢迎条友留言。




这个物件已经消失了30多年了吧?

小时候,乡间公路边上就有开大车店的。什么是大车?可不是现在意义的烧柴油的大车,那是马拉胶皮轱辘车。有个老电影叫《青松岭》,里面就有大车,是个围绕着大车产生的阶级斗争的故事。得有二到四匹或马或骡子,一匹作为驾辕马,由它来掌握马车的平衡和后退,另外一到三匹马拉套,是车前行的动力。大车店就是为这些马车的赶车人和拉车的牲口服务的。

记的集市上有两家大车店,一个开在村头,一个开在村尾。土墙围起来的大院,里面盖着马棚,棚里是一溜的石槽,供拴牲口喂草用。再就是人住的屋子。人住的屋子没有隔间,进去就能看见两排火炕,一排能睡几人到十几人不等。火炕挨着前后墙,中间是过道儿。赶马车拉脚的车,施行农业合作社后,都是集体所有,没有私人的。当农闲的时候才出去拉脚挣钱,不能白养活着骡马。因为离家远,车老板儿才会住大车店。他们自己带着行李,大车店是不管的,但得负责烧炕。冬天里,炕烧得热不热是大车店好不好的硬指标。

那时候老家的大车店几乎都一个模式。饮食都是小米掺玉米做的煎饼。大车店的老板或老板娘都会摊煎饼,家里都置有磨浆的石磨,养活着拉磨的驴。

除了车老板住店,也有远方的客人来大车店住宿。节俭的,要几张煎饼几棵葱,抹上酱用煎饼卷着葱吃,就着碗热水就是一顿饭。也有奢侈的,让店老板炒个鸡蛋下个手擀面捂的,再复杂的就得去饭店了。

极寒的北方,风雪里,远远地看见大车店的幌子在寒风里摇晃,心里会立刻有了希望。大车店一般不会拒绝行人到店里暖和暖和,喝碗热水,烤烤冻僵的脚的。

大学第三年冬季,爷爷病重,我赶着回家,从县城下火车已经是傍晚。借了辆自行车连夜赶路。走到半路,冻得骑不动车了。正绝望的时候,依稀看见亮灯的大车店和门口的幌子。

店老板给我做了一碗热汤,又吃了几张煎饼卷大葱,暖和过来后,很快地走完了另一半路,见到了等着我的爷爷。那一次耳朵差一点儿保不住,多亏了大车店。

大车店,记忆里温馨的地方,怀念你!




大车店自从有人烟的时候就有了,可不仅仅是生产队时才有的。大车由于走得慢,一天走不上一百里,到晚间就得找店住下,人要吃饭睡觉休息,马也要休息吃草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过去土匪横行,不能走夜路,更不能野外露宿,容易遭土匪劫持或野兽攻击,另外东北冬天晚上也太冷,必须住在店里。所以一些大车店应运而生。从现在的地名来看,不少地名都是带店的,这个店都是指大车店,而不是卖货的商店。如果是郭家开的,就叫郭家店,韩家开的就叫韩家店,这些店都在大车道边。在四平东五十里处,有家川心店,大车店的围杖把大道四下包围起来,大车行人路过此地,要从店心穿过,故称川心店。如果天不早了,有门能进店,出店的大门是关着的,你不想住也过不去,再加上店家巧舌如簧,软磨硬泡,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一般也就住下了。我就在这个屯里住过,不过是解放以后了,有火车,有公路,时过境迁,徒有虚名而无其店了。

据开过店住过店的老年人说,在店里食宿一体化,有类似现在自助餐的,饭菜广够吃,钱额是固定的,所以有“要开店,就别怕大肚子汉”之说,遇到少数能吃的能叫店家挣不着钱。也有主食随便,吃油饼,炒菜吃完店家数盘子,按盘子算账。啥时候都有爱占便宜的客人,趁店家不注意偷偷把饼或盘子带到外面放到草料袋子里。

现在交通发达了,有火车,汽车,公共汽车,出租车,个人私家车,大车店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一排大炕,能睡二三十人。脚底下写着号。有身板宽的都翻不了身,掌柜的戏称“一拃零一跪,足够你老睡”。




当时运输主要是马车,马车是要喂马休息的,同时干活人一般要两个人,这样就要有一个大院提供休息吃饭住宿,又是多个车辆所以就诞生了,大车店,提供住宿,就是一个大长炕,然后就是一个车挨着一个车的人住下,同时喂马的东西也是一并放好,一般都是有一个专职的喂马,也给老板子和跟车的做饭。当时收费很少,还是非常方便的,一个大的镇基本都有一个。距离一般都在50.60华里。




那时哪有公路之说,都是土路,大车店主要是为来往的大车服务的旅店,但也有旅客住。一般开在路边,城边,马车速度很慢基本50里路远就得有大车店!




印象中的大车店,没有亲眼见过,但是一件难忘的事却和大车店有关。

记得是自己十岁左右,上小学二年级,一天放学回家,家里爸爸妈妈二哥都不在家,邻居告诉我说,爸爸在50里外的镇上发病,家里人都去医院了。

当时爸爸是生产队的车老板,前一天和队里的其他车一起拉了一车矿石去镇上,晚上在大车店住宿时,突发抽搐不能进食说话,送到镇里的医院治不了,赶紧找车送到县城大医院,诊断为破伤风。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这个病几乎就是绝症。好在送医及时,诊断治疗准确,四十多天后,爸爸康复了。俗话说大难不死 必有后福,老爸直到离世,95岁高龄,很少再有病,连一次感冒都没有。

当年若不是在交通方便的镇上发病,而是在乡下家里发病,在那交通不便的年代,很可能就会因为抽搐时间太久而出现生命危险。所以我们家人都很感谢大车店,因为镇上大车店离县城近,交通便利一些,找汽车方便,否则在乡下只能眼睁睁看着爸爸发病没有一点办法。

后来离开家去外地求学,还曾经在大车店附近住了一宿,观赏体会了一下大车店的风采。




六、七十年代用来接待生活水平差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普通旅店,到城市叫旅社或旅店,农村有的叫招待所,房间大小不一定,最大的住几十个人,例如上海市的黄埔旅社最大的房间内是三十张上下铺,一共住60个人,最小的房间内是两个上下铺住四个人,也是我去上海的住处。




1955年我十岁,正月初二,从宝坻县八门城随家父到唐山去看望我姑姑。家父推着一辆独轮车,我大部分时间坐在车上,少部分时间跟在后面小跑。记得到韩城时天色已晚,离唐山还有二十里路,于是决定找一个大车店住下。过去的大车店都有一个很宽大的门,马车(很多都是骡子拉的)是以前的主要运输工具,可以直接进到院子里。我记得那个大车店大门两侧各有一排平房,室内墙壁很黑,点着火苗只有黄豆大小的煤油灯,沿着东边和北边有一条曲尺型的大炕,坑上铺着芦苇织的炕席,烧得很热,没有被子,也没有枕头。吃了点儿自已带的干粮,喝了点儿白开水,找了块木头枕着,和衣而卧,度过了一夜,次日天刚蒙蒙亮就起来,也没有洗嗽的地方,更没有吃饭处,印象中每人住宿费一毛钱,独轮车寄存一夜也收費一毛。在街上吃了些早点就往唐山赶路去了。我工作后虽然也多次去过东北,但没住过大车店,听家父说东北的大车店与唐山的相似。




所谓大车店古已有之。做知青时,听生产队里的车老板回忆,在解放前农村的冬季里,家里养活大牲畜的富裕人家,会接受跑行商的买卖人的雇佣,套上自家的骡马车,给这些商人运输货物。从辽宁的岫岩运到海城,沿途二百多里,大马车一天只能跑六七十里,于是沿途就滋生了方便行旅住宿的大车店,那个时候物价便宜,一挂马车连人住一宿才收一两毛钱,而且晚上还要免费供一顿饭食。大车店里来往的旅客行行色色,有好多说不完的逸闻趣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大车   唐山   火炕   板儿   生产队   家父   煎饼   镇上   店家   旅店   马车   店里   当年   爸爸   老板   交通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