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不放一个篮子”,特斯拉“中国二厂”为何还是选在上海?

特斯拉中国工厂选择上海,后面扩厂基本上就不会换地方,上海是全球最适合特斯拉建工厂的地方,理由四点

1、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电池上面有宁德,其他配件也非常完整,即便是需要从海外进口,港口优势也体现出来。

2、性价比高的高级人才,汽车虽然是制造业,但是还是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在美国人力成本高,在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不够。目前的中国最适合发展高端制造业,再者就是上海人的契约精神,能力够又守规矩,生产效率高。

3、上海市政府支持,不单单是税收土地优惠,主要是政府的工作效率高,大家都可以看到德国工厂审批程序已经把特斯拉搞蒙圈了,一拖再拖。环保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非常严格,甚至有些教条,国内虽然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尺度还算合理,会在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做一个平衡。

4、目前特斯拉全球各地的工厂还没有完全建起来,出口还得指望中国工厂,内陆合肥、郑州由于没有天然的港口,特斯拉基本上不会考虑,广东离上海太远,这样供应链需要重新整合,成本太高。

特斯拉二厂建设压根就不会换地方,这个时候宣布二厂建在上海,是对于上海市政府最大的支持。疫情过后,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不敢说优先特斯拉,至少不会让特斯拉吃亏,这就是特斯拉的远见和格局。

特斯拉二厂选择上海之所以会被热议,无外乎大家觉得上海这次疫情,政府表现得拉胯。其实是大家对于上海的不理解,上海一直以来强调市场化,很多事情交给市场来做,政府只是出台大方针,不用实操。就拿最简单的发放物资来说吧,如果没有疫情,都是直接包给企业,让企业弄,最后只需要核对数据。疫情发生的时候,把平时干活的人关在家里,让这帮擅长管理的人亲自干活,出现点差错是必然的,不过这种情况是短暂的。现在供应正常之后,有些街镇物资的供给已经交给企业来做了,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上海又恢复到了上海人习惯的模式。

上海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家来说是效率最高的,而且后疫情时代,上海市政府也会优化自身的流程,后疫情时代上海的城市治理会更加的好,而不是像某些人口中那样会垮了。大家觉得呢?




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人,说明其走路一直摔跤,不要惦记着鸡蛋了,把路先走稳吧!




鸡蛋不放一个篮子是不放心篮子。鸡蛋放在一个篮子是篮子太好。其实不言自明,中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当然是上海。人文环境最好的也是上海。




国家把航母、075、055、052d、054等最先进舰艇放在上海,大飞机等国之重器放在上海生产,难道中央没有你聪明吗




有些人看到上海疫情了,就会说不要把产业都放在上海。事实上呢,这些外资心里比谁都清楚,搬到国外也不基本不回去其他城市,别人能不清楚哪个位置更适合他们吗。

有人可能会说,上海外资这么多,让他们滚蛋,我们自己发展不好吗。然后是当前发展阶段,我们还真离不开这些外资




你好!该新闻结合特斯拉在德国建厂的艰难经历,充分证明了一件事:

  • 即使是目前被很多人诟病的所谓严重影响了经济和产业的严格防疫措施和时不时封城的风险,其对产业发展的危害程度和对企业造成的困扰,和欧洲白左的瞎折腾比,都是毛毛雨啦。

一、实际上,特斯拉要设立第二工厂的传闻,两年前就已传出,据说最多的时候,有9座城市加入了竞争

这9座城市遍布大江南北,包括广州、深圳、重庆、青岛、西安、合肥、宜宾、沈阳、武汉。其中最早传出绯闻的城市是重庆。

  • 两年前,特斯拉高管集体前往重庆,当时就有人说,特斯拉第二工厂准备落户重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反而传出来有更多城市在积极争取。

其实,对于第二家工厂的选址,据说马斯克开出7个条件:

1)必须有大片土地以供建造工厂,而且土地须无偿提供;

2)提供数百亿元的优惠贷款;

3)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

4)完备的汽车上下游产业链;

5)大量高素质技术汽车产业工人;

6)工厂距离大型国际港口,不超过300公里;

7)当地有美国领事馆优先;

  • 要知道马斯克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苛刻,但特斯拉工厂及其相应配套体系,能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这让许多城市都趋之若鹜。

当时有分析师认为,能满足以上条件的城市并不多,但其中大热门是广州,候选是沈阳、武汉和青岛。当年特斯拉为第一家工厂选址时,广州就是少数热门候选之一,但可惜最终花落上海浦东。

  • 后来,广州将那块预留给特斯拉的土地,给了恒大的汽车项目,结果是一步错步步错。上海特斯拉去年生产了48万辆车,而恒大汽车才刚刚下线了,还不是在广州,而是在天津。

据说广州这次期望很大,希望可以抓住翻身的机会,不过其它城市并不介意在别人伤口上撒盐,压根没有礼让的想法,都卯足了劲争抢。

有意思的是,由于大伙都过于激动,沈阳一不小心,手滑就搞了一个大乌龙。

今年2月12日,辽宁省通过官方微信发布的最新消息,介绍了沈阳市大东区振兴发展的“五个抓手”。结合文官片区城市更新,拉开工业发展空间,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这篇文章当时引发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都说特斯拉的第二家工厂将设在沈阳。

  • 不过,特斯拉很快回应此为不实消息,而相关消息源“辽宁发布”也将文章删除了,所以特斯拉第二工厂选址依旧悬在半空。

紧接着,谜底在2月底被揭开了一半,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第二工厂依旧设在上海,将在原厂附近建设新工厂。当时,这消息并没有得到特斯拉和上海的证实。

本月,特斯拉将建设第二工厂的消息,依旧是路透社透露的。

据说,特斯拉向上海发出了一封感谢信,恰巧被路透社的知情人士看到了。在这封感谢信中,除了感谢上海帮助运送了 6千多名工人,协助特斯拉在上海封城期间尽早复工外,感谢信还提到了建造第二工厂的计划。

  • 如果只是这点小恩小惠肯定不足以留住马斯克的芳心,毕竟business is business,实际上特斯拉选址上海根本原因还是上海自身的硬件条件确实比较过硬。

不过,这就像2月的消息一样,这封感谢信的内容,同样没有得到特斯拉和上海的证实。

二、我要给大家纠正下认知:这不是第二工厂,而是应该说是工厂二期

其实,我们不应该说它是Tesla的“第二工厂”,而是Giga Shanghai的二期工程。这里面还是有微妙的差别的,比如工厂二期过环评之类的手续,简单很多。

此前就有消息称:2021年11月,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第二阶段产线优化项目刚刚进行了环评公示,投资总额12 亿,预计今年4月完工。

  • 新工厂将主要生产Model 3和Model Y,年产能45万辆,主要出口,特斯拉在信中表示:该工厂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

其实去年Musk就透露: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已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市的工厂, 特斯拉已将中国工厂作为新的主要出口枢纽。要是等二期工程完工,上海超级工厂将能达到100万辆年产量。

说到环评,刚刚在3月正式投产的Giga Berlin(柏林超级工厂),估计已经让Musk心有余悸。

2020年6月,特斯拉柏林厂破土动工,原预计2021年7月中旬启动运营,主要生产Model 3和Model Y车型,成为tesla敲开欧洲市场的重要一步。

  • 但在勃兰登堡州冗长的工业项目审批程序以及当地环保组织人士的阻挡下,特斯拉的建厂进度缓慢,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合规、投诉、抗议,一直拖到了今年3月,8个月的拖延,按照45万的年产量来算,是不是可以算是损失了小30万辆的产量?

在这八个月里,tesla靠着上海工厂的产能输血欧洲。2021年全年,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Giga Shanghai出口车辆超过16万辆,而2022年1月,上海出口数量40500,占当月产能八成。而即便如此,欧洲官网上订购Model 3还是需要13个月之后才能提车,当然在中国本土订车的等待周期也大概是半年左右。

而且,中国制造的model 3在德国钙版售价也要42990欧元了,大概30万人民币出头,这还是bev普涨之前的数据,不过柏林工厂也不生产Model 3,3还是要靠中国生产了进口过去。

  • 柏林工厂用了21个月投产,作为对比,上海的超级工厂只用了10个月就投产了。有人指出上海疫情影响,tesla产线停工。但是在这之中也看到了政府对tesla的支持。比起德国,想来Musk还是觉得上海更像亲人。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是,上海给tesla的贷款,据说也已经去年年底提前还清了。对!有钱就是任性啊。

三、最后,上海的地位得天独厚:供应链、供应链、还是供应链!

上海扩建工厂,可以说是预料之中:2021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全年一共交付了48.4万辆新车,而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量则约为93.6万辆。一半新车本来就是made in Shanghai。

另外,上海和长三角是特斯拉在国内的第一大市场,如下图所示,特斯拉在上海一个地方的销售量,比深圳、广州加起来还多。

  • 如果以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为圆心,350公里为半径,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南京+温州都在这个范围内,这6个城市特斯拉2021年的销量总共106549辆,几乎占了特斯拉全国销量的1/3。

不过,你以为销量就能确保特斯拉“第二工厂”选址上海,那就太天真了,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上海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核心。上海区域存在大量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全球超过半数的零部件巨头中国总部和部分工厂都位于上海,其中前十大零部件集团中国总部有9家在上海,包括博世、采埃孚等,可以说江浙沪几乎拥有汽车全产业链配套能力。

要知道,一辆汽车三万个零组件,每个零组件可能又有不同的零部件构成,每个零部件背后都是供应商,汽车工业基本上可以说是目前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业体系。

  • 汽车产业链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精益生产模式生产:终端市场向整车企业报订单,整车企业根据订单安排生产和运输,零部件一级向上一级采购。任何一个环节不畅,都会导致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中断,这就是余承东、何小鹏说的,一辆车差一个零件就没法生产。

同时,特斯拉落户上海的对赌协议有一条是3年内国产化率达到100%,也就是截止到今年,特斯拉中国工厂的零部件完全由国内企业生产,而特斯拉的供应链坚持“4小时朋友圈”战略,说是在美国,特斯拉电池厂Giga1到加州Fremont汽车制造工厂,地图导航车程4小时10分。

  • 在中国,对应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好把江浙沪包邮区圈在里面:零部件工厂离上海工厂不会太远,大部分为江浙沪汽车产业链集群,所以让特斯拉第二工厂离开长三角去别的城市,工厂的产能越大,其增加的物流成本也就越高。

第二,临港片区是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目前消息指明特斯拉第二工厂定位主要是出口,那么就需要靠近大型港口,距离临港30KM以内的洋山港经常霸榜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港口。从工厂下线的车子从装上平板运输车,到跨过东海大桥进入洋山港集装箱不会超过1个小时。

第三,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当初特斯拉在国内建第一工厂建立时,上海给出了其他地区都难以提供给的政策,这种政策包括是土地和资金方面史无前例的扶持,这一切都离不开上海和浦东新区在经济建设方面被赋予的特殊地位,以及由此被授予的政策自由度。

  • 所有这些,都能成为马斯克选择继续在上海建厂的原因。有人说这次上海疫情会让马斯克顾虑再次停产可能带来严重的损失,换一个城市防止增加安全系数,要知道,特斯拉的许多关键供应商都在上海,如果上海再次停摆了,那么即使第二工厂选在他地也避免不了停工的结果。

最后,截至目前,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官方并未就该条消息是否属实做出正式回应,所以这条消息是否属实并不能尘埃落定,不过从理性分析角度来看,上海赢面还是比较大的。

其实,从投入成本的角度考虑,特斯拉将第二工厂设在上海,一点也不奇怪。毕竟上海已有成熟的上下游配套,在建造第二工厂过程中,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 如此看来,我推断:按照马斯克吹牛都能实现的性格,特斯拉要有10-12座超级工厂的话,中国可能得有三座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没什么内幕,也没什么没在逻辑。从全球视野来看,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国城市的评价就是“Big two”,北京上海,因此这两个城市被国际大资本的青睐属于先天优势。而对于特斯拉这种以制造为主的资本选择上海,主要还是港口的加分。

其实,还有更简单的原因。打开上一年的Gawc,看看排名最靠前的中国城市,答案不言自明。




因为看来看去,只有这一个篮子不漏,不至于走着路都要砸鸡蛋……╮(╯▽╰)╭




这貌似是路透社5月4日发布的独家消息吧?传的真够快的。在特斯拉的官网上却啥都看不到。不过按路特社一贯的作风和手段,消息来源的可靠度较高。估计马斯克也不是个傻子,考察了整整两年,一圈儿下来还是觉得上海可能靠谱点。说是打算放在上海临港新区,周边供应链配套齐全,近水楼台。上海政府重视程度高、优惠政策多、人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稳定。。。。。。反正吧啦吧啦一大堆理由。感觉鸡蛋放一篮子是巧合也是无奈。




上海特定的政治氛围,有利于特斯拉这样的美国企业的生长,另外,也许特斯拉怀有另外不可告人的目的。个见,见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特斯拉   篮子   中国   路透社   欧洲   疫情   广州   上海   港口   零部件   鸡蛋   工厂   消息   财经   城市   汽车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