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线城市读普通大学,还是去三线城市读211大学好?

你好,我是一名一线大学的高校教师,关于你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看城市。如果普通大学所在的一线城市,是你喜欢的/离家乡比较近的/就业前景更广阔的,那就选择一线城市的普通大学。因为大学四年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有社会实践。一线城市有更丰富的专业资源、教育文化资源,并且相比较于三线城市,有着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所以,在一线城市读大学,能让你眼界更开阔,社会实践经历更丰富。而且,如果你有想要进一步深造的愿望,一线城市可供选择读研的大学更多。

第二,看专业排名。如果三线城市的211大学,你选择的专业在全国范围内能排到前五,或者能够排到前十,也可以选择三线城市的211大学。专业排名靠前的211大学,可以弥补一些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当然,这是以你准备走科研路线为前提的。

第三,看未来规划。如果想要继续科研之路,一线城市的普通大学,方便了解自己心仪的考研大学,可以近距离接触导师。专业排名靠前的211,有利于学术论文的发表。如果毕业之后就想立刻投入工作,一线城市的优势远大于三线211大学。




去一线城市读普通大学,还是去三线城市读211大学好?

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回答三线城市有哪些211大学!

具2019年数据,三线城市共有70个,具体为:

2019城市最新分级名单

一线城市4个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新一线城市15个

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

二线城市30个

无锡、佛山、合肥、大连、福州、厦门、哈尔滨、济南、温州、南宁、长春、泉州、石家庄、贵阳、南昌、金华、常州、南通、嘉兴、太原、徐州、惠州、珠海、中山、台州、烟台、兰州、绍兴、海口、扬州

三线城市70个

汕头、湖州、盐城、潍坊、保定、镇江、洛阳、泰州、乌鲁木齐、临沂、唐山、漳州、赣州、廊坊、呼和浩特、芜湖、桂林、银川、揭阳、三亚、遵义、江门、济宁、莆田、湛江、绵阳、淮安、连云港、淄博、宜昌、邯郸、上饶、柳州、舟山、咸阳、九江、衡阳、威海、宁德、阜阳、株洲、丽水、南阳、襄阳、大庆、沧州、信阳、岳阳、商丘、肇庆、清远、滁州、龙岩、荆州、蚌埠、新乡、鞍山、湘潭、马鞍山、三明、潮州、梅州、秦皇岛、南平、吉林、安庆、泰安、宿迁、包头、郴州

其中有211工程大学的城市只有5所,即: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新疆大学(乌鲁木齐)、内蒙古大学(呼和浩特)、宁夏大学(银川)、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

知道了三线城市的211大学有哪些,我们在回答这个具体的问题。

我以甘肃2019年理科投档分数线为例进行说明:

华北电力大学(保 定):561分,位次:6897;

东 北 大 学(秦皇岛): 557分,位次:7577;

宁 夏 大 学(银 川): 522分,位次:15498;

新 疆 大 学(乌鲁木齐): 513分,位次:18284;

内蒙古大学(呼和浩特): 506分,位次:20725;

就题主的问题来看,能够判断出两点:一是北方学生,二是应该还不能就读华北电力大学和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应该在宁夏大学、新疆大学和内蒙古大学之间;

我们再看看宁夏大学、新疆大学和内蒙古大学的投档分数所涉及的一线城市的大学:

宁 夏 大 学(银 川): 522分,位次:15498;

分数相近的一线城市大学:

新 疆 大 学(乌鲁木齐): 513分,位次:18284;

分数相近的一线城市大学:

内蒙古大学(呼和浩特): 506分,位次:20725;

分数相近的一线城市大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果:

1、如果分数线达到宁夏大学的522分,则建议你尽量考虑一线城市的一本院校,主要是基于能够选择的学校和层次相对比较好。因为大学四年的时间是大学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去一线城市可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特别是对北方学子而言;

2、如果是分数能够达到新疆大学的分数,对西北五省的学生来讲可以优先选择新疆大学。毕竟新疆大学是双一流高校,在保研的资源上是有优势的。

3、如果是达到内蒙古大学的分数,除非你是内蒙古的学生,其他省份不建议去就读。毕竟内蒙古的学生将来本地就业,内蒙古大学的211的名头会有加成的。而其他省份的孩子能出去就出去吧!特别是没有背景和资源普通家庭的学生!

仅为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欢迎交流!




每年在高考前的几个月里,有很多家长都会焦虑一个问题,是让孩子选报一线普通大学呢,还是到三线城市读重点大学呢?之所以出现这种纠结现象,还是鱼和熊掌想兼得的思想在作怪。有很多时候,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条件,并且要与将来的就业联系起来。但是有一个前提家长必须要考虑,那就是你的孩子有没有实力考上重点大学。现在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学首选985,而后才是211,家长必须要清楚这一点。

一线城市普通大学容易就业,因资源丰富,可以优先考虑。

一线城市的里的普通大学,师资力量往往并不差,因为拥有地域优势,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你可以和孩子来协商优先考虑。这主要是考虑到将来大学毕业后,孩子要择业,而在一线城市读完本科,或者再继续深造,空间非常大。同时,在一线城市上学的几年时间里,可以有更多时间去了解所在城市,掌握更多为将来就业所需要的信息。

三线城市读211大学,虽然是重点大学,毕业后不一定在当地好找工作。

三线城市资源有限,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大学读的是211大学,可能在毕业后,还得奔赴一二线城市去找工作。但是对于三线城市的211大学来说,在省内可能相对有名气,但是出了省,名气也就一般了。比如我身边有几个熟悉的朋友,孩子上大学时在内蒙古大学,毕业后由于找专业对口工作很难找,最后没办法只好去一二线城市。当然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我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在哪上大学就在哪就业,只是强调就业容易否。

如果毕业后想考公务员,倒不需要考虑是一线还是三线城市的大学。

每年国家机关和各省都会招考公务员,如果你的孩子在高考之前就打定主意,大学毕业后就想考公务员,那反而是好办了。有了超前的职业规划,那就不要太考虑一线还是三线城市,这时要考虑的反而是重点大学是否比普通大学更具竞争力。从我身边不少朋友孩子考公务员来看,几乎没什么区别,因为公务员招考,只看学历层次,还有你是否有那个能力考上,并不是重点大学就优先照顾你。

还要看孩子的意向性选择,读大学的是孩子,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有些家长操心太多,甚至还特别强势,非要让孩子遵从于父母的决定。有些孩子多年在父母的强制管教之下,考大学时特别想远离父母,离的越远越好。如果你的孩子有这种心理想法,我还是建议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其选择的权利。只要孩子考虑好了所选报的学校和专业将来好就业,或者有较好的就业前景,都可以支持孩子。否则,把自己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将来可能会埋怨父母太不通人情,容易造成难以调和的矛盾。

总之,报几线城市大学,还是要围绕孩子的选择进行,尽管孩子社会经验还少,考虑问题还相对不全面,但是家长必须要正视孩子迟早要走属于自己的路这一结局啊。因此,家长可以收集一些资料,供孩子参考,并把你们的想法讲给孩子听,看看孩子对你们的建议是否愿意采纳。如果不采纳,家长也不必生气,理解孩子就行了。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十分经典的问题,城市 学校 专业如何选?正好今年家里小孩参加高考。我们本身就在一线城市。孩子从小就是在一线城市长大的。由于我们的高考分数只是上了一本线,超一本线一点点。如果在本地读的话,只能去一个二本的学校。这些学校我一个都看不上。最后选了一个边远地区的211。专业也是孩子喜欢的专业。没办法,只能用距离换分数。争取以后考研的时候考到一线城市的985去。家本身就安在一线城市,所以地域的问题我们不用纠结。孩子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同学都在这里,朋友圈还在。4年本科毕业以后,拿着211的毕业证回来就行了。也没打算留在三线城市工作。

当时刚拿到分数的时候。一看就超一本线一点点。心情真的很糟糕。手脚都发软,然后心里不停的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这个高考志愿怎么填啊?

很快我们就想出了三个办法。第1个办法是花钱请教辅机构帮我们填志愿。结果教辅机构填的志愿太差了,根本就看不下去。孩子只管学习填志愿这件事情,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学习好,做好这个准备工作。教辅机构给我们的方案完全被推翻,太不了解我们的孩子了,最了解孩子的还是父母。第2个办法是我们两口子亲自上阵。一个看志愿填报指南,另一个就看2020年的招生专业目录。轮流看,一个角落都不放过,还在网上购买了智能挑选大学的那种软件,几十块钱的那种作为辅助手段提高效率,锁定目标院校。第3个办法是直接在网上报考澳门的三所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理工大学。这个是统招之外的升学途径,不占用高考统招名额的。结果被澳门科技大学录取了。后来我们还是想走国内的升学路线,就把澳门科技大学给放弃了。




这个话题没有绝对,只在于你个人怎么想,你更看重什么?


一、211院校能给你带来什么?


1、

当你准备择业的时候就能明显的感受到,很多名企会对外标明:985、211院校的同学优先,这就是现实,这里不管你在几线城市,这个门槛就是学历;而普通本科的学历在这时候就显得没有竞争力了;


2、

就算你短期内不就业,准备考研提升学历后再就业,那也很遗憾的告诉你,研究生导师也会很看重你的本科学历,就算你硕士毕业再就业,HR还是会很看重你的第一学历,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的高考成绩是最能反映你的学习能力的。


3、

部分211院校,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国家政策支持都会比普通学校好一些,更甚着你朝夕相处的同学,也就是决定你未来人脉圈的同学,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4、

也许去211要花3、4年的时间呆在二三线,但是211或许能让你未来在一线城市扎根;普通院校能让你的大学四年在一线城市享受,但未必能保证你走出校园还能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生活。


二、一线城市能给你带来什么?


1、

一线城市为什么吸引这么多年轻人不顾一切的冲去,必然有它的魅力,不仅仅是城市的繁华,更有更宽广的眼界,你生活的环境会影响你一辈子,在大城市的日益熏陶,会对你整个人的气质、想法、观念都有影响;


2、

一线城市上学的几年时间里,可以有更多时间去了解所在城市,掌握更多为将来就业所需要的信息,对未来在一线城市就业也是有好处的;


3、

一线城市即便再普通的院校,有这地理优势的支持,学校其实都不会太差,也不见得所有的普通院校都不抵二三线的211。


我是应届生求职网,是你职场路上的明灯,更多职场问题欢迎关注我~




三线城市读211大学好!在学校和地域二者中我认为学校真的比地域重要,让我选肯定会选211大学,因为学校名声在外,即使地理位置偏僻,也是会有好的企业来招聘。以下是我个人一些看法。

一线城市985、211重点大学真的很多 ,尤其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些特大级城市,可以说去那上个普通大学真的不值得,不仅分数高,连学校自身发展都会受限。

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一线城市,它们的高校资源非常丰富,985、211大学云集,普通一点的高校我们听都没有听过,所有的风头都被那些名校抢去了。每座城市为了提高自己的名望,在教育方面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如此情况之下普通大学拿什么去和985、211大学去争取资金投入?即使有资金的投入和它们相比也是少得可怜。如此一来,没有了资金的投入学校自身还如何发展?这时候选择一线城市的普通大学真的很不值。

两年前高考完也想过去一线城市读大学,但是那些地方稍微好一点的高校分数线真的很高,超出本省一本线40分的我在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找一所能被录取的普通一本学校都困难,即使录取了也是非常的不值得,后来果断放弃了一线城市选择了二三线城市的211大学。

有人会说一线城市发展的机会多,这点我不清楚,也不反对,只能说一线城市的机会确实会比三线城市多,但是那些机会也不是为普通大学的你准备的。这个社会是看学历的,好的企业招人都是往好的学校走,然后剩下的才是普通的高校,像一线城市,世界500强企业校园招聘哪个不是往985、211学校跑,说不定还没到你学校来人家就已经招满了,剩下的要么是些没人做的工作,要么是不好的企业。

好的高校不会因为所在城市所在地域而影响企业来招聘。这两年关注过本校很多校园招聘信息。发现即使你地理位置不好,但是你学校是985、211,学校名声在外,好的企业都会组团来招聘。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建三局,中建系统里的排头兵,他们的招聘范围覆盖全国,但是不是任何学校都会去的。最主要的一点是人家招聘只认准985、211和传统建筑类高校。普通大学人家根本不去。一个建筑类国企是这样,那那些世界500强企业又会怎么做?那么多的重点大学不去而选择普通大学?所以说选择学校还是要选对。

很多人分数够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所985院校而不报,却选择一二线城市的普通大学。很大的一方面因素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不好,事实也确实是如此,该学校位于陕西杨凌,杨凌连个地级市也不是,不知道多少线城市。但重要的一点是:人家是985,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每年国家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学校建设,这一点很多普通大学都是比不了的,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每年前往招聘的企业也不少。

总的来说,211大学真的比普通大学好,地理位置不应是让你放弃211大学而选择一线城市的普通大学,当然决定权在你手中,别人无法干涉你。最后再说明自己看法:去三线城市读211大学好,一线城市固然好,但那并不一定适合你!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果有其它问题,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我们先把77所高校按综合实力分成三档:

第一档,24所高校

北邮、央财、贸大、北外、法大、华电、北京交大、上财、上外、西电、北京科大、北京工大、北京化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理工、上海大学、东华大学、南航、南京理工、苏州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西南交大、哈工程

第二档,44所高校

武汉理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师大、华中师大、东北师大、华南师大、陕西师大、湖南师大、西南大学、郑州大学、福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大学、合工大、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北大学、南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华中农大、南京农大、华南农大、四川农大、天津工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辽宁大学、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三档,9所高校

石河子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石油大学(东营)、宁夏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实力处于第三档的211大学大多处于边疆地区或者是三线城市或者是本身是冷门专业学校但实力又在同行业院校中落后,虽然是211高校,但性价比太低,很难吸引外地的考生。

我们再看一下一线城市的双非院校,北京的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上海的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市的深圳大学,南京的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武汉的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西安的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杭州的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成都的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的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以上这些大学都位于一线城市,学科实力都不弱,其中很多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跟第三档的211高校录取线相近,但性价比超高。

我们上大学就是为了就业,如果你的家庭条件不好,而你的成绩又上不了好的211大学,不如就务实选择以上一线城市实力较强的普通大学,毕竟这些大学本身的学科实力并不弱,大城市城市平台资源丰富,就业机会众多,企事业单位更看重个人的能力,薪资待遇远强于二线城市。你在一线城市的这些双非大学努力学习四年,你的视野会变得更宽,格局变得更大,实践创新能力变得更强。综上所述,果断选择一线城市的实力较强的双非高校。




记得四五年前,我之前的老师咨询我说,女儿要上大学了,报考哪座学校好?如果就专业、所在地和学校名气看,你更看重哪个。

今年,我姐的女儿也高考了,现在正选学校呢。

要我说,首先考虑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或者杭州,然后考虑具体专业,最后再看学校。

当然,特别优秀的比如去北大清华,或者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之类的除外,如果是分数很高,能去这些一流院校,就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专业了,基本上一流大学都在一线城市。之所以后去三线城市读211,还是一线城市上普通大学,是针对处于中流水平的同学,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是很明确的那种。

我的理由是,国内绝大多数大学都没有自己的特色,与其说有多好的教学氛围,教学质量,还不如考虑自己如何在大学有所学。现在技术变化太快,社会变化快,工种也变化大。

之前我们上大学时,了解外部信息的渠道很少,现在不一样了,四五线城市也一样连接全球了,这时实地的体验,跟同学老师的互动来得更重要,所谓的线下场景吧。

选一线城市,也不是说在本校要有什么作为,而是到更优秀的大学去学习,去社交,暑假寒假时去找公司实习,尽早了解和适应社会。

而二三线城市的211大学呢,我认为也是极普通的,大家都集中在更大的城市更好的大学里了。

要么我们足够优秀,好大学任你选,要么我们足够专注,去哪都能认定自己的需求,一步步积累直至有所成,排除这两方面因素的话,要靠外部环境影响,那么好的城市估计向上、向善的范围会好些。

所以,我会认为所在地更重要些。至于专业,大学里的专业好乱呀,话说80%的人未来从事的工作都跟自己的专业无关。这可能与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有关,我们没有培养出懂得选择自己喜好的学生,都是随大溜型,害得多少学生到大学里也找不到东西南北。

你说,国内除了排名前20的那些大学,其他所谓的211、985又有很大区别吗?反正我认为老师区别不出来,学生更区别不出来。




去一线城市读普通大学,还是去三线城市读211大学好?

就我填报志愿的基本经验来说,我觉得有以下原则值得考虑:

第一,尽量考虑大城市,而且是高校资源比较丰富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北武汉等地。我觉得,读大学首要的是城市,城市承载的是教育、文化,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万里,不只是路程之遥远,还在路上之厚重。就中国的城市来看,越是大的城市,越是有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术、科研、活动等等各个方面,一般小城市是无法比拟的。

第二,在考虑大城市的同时,尽量先考虑211。在一些大城市,211以上的学校本身就会比较多,只是可能存在一些差别,但如果同时兼顾了大城市与211两个因素,这样的学校也算是不错的,可能还会比有些偏远地方的985不会差。

当然,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分数上不了211,但也可以退其次,选择一些没有名号的高校。而这样一些大城市的普通高校,虽然没有211名号,但可能并不比一些偏远地区的211差,甚至还要强。

第三,一些偏远地区或三线城市的211,很大程度上是吃照顾的。从当年985、211的评选来看,并不完全按照学校实力来选择的,而是加入了一些平衡因素,尤其是偏远地区,并不比大城市的普通高校要强。

第四,如果能够在大城市的普通高校中选到好的专业,我认为还是要舍得抛弃一些偏远地区的211。因为有些优势专业,恰恰可能就在一些一线城市的普通高校里。

所以我的志愿填报总原则是:先城市,再大学,最后是专业。




毋庸置疑,到三线城市读211大学好。

这是因为211大学与普通大学相比,具有很多的优势。

首先,在就业和考研保研方面更具有优势

一些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更关注你是不是985、211学校,而不是你在那个城市读书。985、211就是一个门槛,没有985、211的学历,你的简历都递不进去,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对于校招,985、211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普通大学相对来说吸引力就不够。我有个同事的孩子去年被深圳的一家央企校招了,据说,当年该企业招聘了1000多人,全部是985,211都没有。普通大学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在一线城市读普通大学,如果你想留在该城市,四年大学可以让你对这个城市了解更多,而且,有很多同学可能会留在这个城市,可以积累一定的人脉,这也是很大的优势。

在保研和考研方面,985、211和普通大学相比,也是很有优势的。研究生院更青睐来自985、211的考生,因为这些重点大学的学生素质相对来说会更高一些。同样成绩的211和普通大学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211的考生或许机会更大。

第二,教风和学风会更好

985、211大学的教授的入职门槛高,大部分是清华北大的博士或者海归博士,学识渊博,见的世面大,眼界开阔,而且有较好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我家孩子在一所211大学读书,暑假和寒假都是一个月,早早就开学了,平时的课安得满满当当的,有些选修的课都排到了星期天,学生感觉学习比高三还累。这在普通大学里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前些日子不是曝光南方某三本大学教授出的《毛概》的考题都是一些颠覆三观的低级庸俗的无关的题吗?这在重点大学里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的。

在一些重点大学里,学生考虑的是留学、保研、考研,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图书馆,或者去图书馆的路上。当你还为考四六级苦恼的时候,人家的目标是雅思之类的成绩。所以,重点大学里,教风或学风一定是比普通大学会好的。

第三,教授的水平会更高

重点大学的教授本身水平就高,而且经常参加国内或者国际的学术研究,所以站位更高,对学生更具有指导意义,你从这些教授身上学到的东西自然就多了。

所以,有机会的话,我更建议大家去重点大学就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位次   城市   大学   南京   上海   北京   大城市   重点大学   分数   院校   高校   孩子   学校   社会   学生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