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犯人在法场行刑,为何用木塞堵嘴?

古代在犯人行刑前为何用木塞堵嘴?有人说为了防止咬舌自尽,非也。我查过资料了,咬舌后人并不会立即死亡。那目的很明显了,堵嘴就是为了不让发声。

一般死刑犯吼叫两声也无妨,大骂两声也无碍,因为他们说不出什么劲爆内容。但是要处决朝廷官员就不同了,他们都是参与者,了解的内幕很多。

这都要死了,所以没什么可顾忌的。该说的不该说的一股脑全捅出来,要是有什么大不敬的话,连行刑者都要一起倒霉。

毕竟皇家还是要顾及脸面的。一旦一些见不得光的事被抖露出来,不光影响他们的形象,甚至会危及政权统治。

据说往犯人嘴里塞木塞是从武则天那开始的。武则天篡夺李唐政权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反对她的人很多。武则天为了排除异己,“广开言路”,大行告密之风,陷害了很多人。

有个叫郝象贤的大臣就因诬告而被处死,在行刑前他口出狂言,暴露了很多宫廷深处的秘密。大骂武则天是祸国殃民的妖女,是不讲伦理常纲的乱伦之辈。他是过足了嘴瘾,可把行刑者吓了个半死。这让再说下去还了得,皇家颜面何在?所以用木塞赶紧堵住其嘴。

之后这便成了惯例,凡是死刑犯都堵住嘴,不让发声。堵嘴之物,各式各样,有一种叫麻核的,就是用麻绳打上结,在浸占上麻醉物,塞入犯人口中。舌头被麻痹,口中无缝隙,只能发出呜呜声。

甚至还有比这更狠的,直接割掉舌头。咸丰时期的顾命八大臣之一肃顺,建议咸丰处死慈禧。结果却是咸丰归西后,慈禧仅用六天将八大臣全部打翻在地。

肃顺被押往刑场时,听信蛊惑的百姓还往他身上招呼了一顿污秽之物。即便如此,他一路上还是没有停止大骂,指责慈禧太后和奕䜣叔嫂勾结,大清迟早毁在她们手上,甚至连男盗女娼的话都说出来了。行刑者也是吓坏了,怕再骂下去,捅出大篓子,索性将他的舌头直接给割了。

总之给犯人口中塞木塞,就是让你有话说不出,有秘密带到坟墓里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堵住嘴算是好的,还有直接割掉舌头的。

这种一般是对政治犯,也就是被杀掉的政敌。

比如刘瑾被凌迟时,就破口大骂,说出很多皇宫内部的事情。

刽子手怕被围观群众听到,吓得急忙将他嘴巴塞住。

当时历史记载:在刘瑾嘴里塞了个大核桃,不准他再胡言乱语。谁知割了数十刀,刘瑾终于熬不住,气绝身亡。但是,按照刑律,就是犯人死了也不能放过,因此,刘瑾依然被割足了3357刀。

有人则没这么好运气。

比如肃顺被慈禧太后暗算以后,游街示众一路上,都是破口大骂。

肃顺这个人是个硬骨头,谁都不怕,也不怕死,骂人越来越大。

围观群众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大,都嘻嘻哈哈的听着。

肃顺骂的很难听,指责慈禧太后和奕䜣叔嫂勾结,大清迟早毁在你们手上。

最后,他连男盗女娼的话都骂出来了!

监斩官见肃顺骂的太厉害,直接下了毒手。

他打了个手势,两个押送的刽子手心领神会,爬上刑车,用匕首撬开肃顺的嘴巴,用铁钩子钩住肃顺的舌头,往外一拉。然后,两人手起刀落,沿着舌根把肃顺的舌头割了下来。

满口鲜血的肃顺,还是不依不饶,口里发出乌拉乌拉的声音。

到了刑场后,刽子手让肃顺下跪,以便斩首。

肃顺傲然站立,怒视刽子手,就是不跪。

刽子手无奈,用铁棍对肃顺的膝盖就是一击,当场将膝盖骨砸坏。

肃顺无法站立,这才瘫倒在地上。

最后肃顺是被几个刽子手架起来,才斩首的。




古代对处以极刑的犯人,通常会用木丸或者大核桃塞到犯人的嘴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犯人在临刑前高声叫骂或者行刑中泄露宫中禁秘。

对犯人进行堵嘴,通常出现在斩首和凌迟两种刑罚中。

用物体对犯人进行堵嘴,在唐代时比较流行,尤其是武则天时期比较常见。之前的朝代一般是现场用板子掌嘴或者直接将舌头割掉。

古代的刑罚,难免会出现冤假错案,有的犯人因为确实有冤情,会在临刑前高声叫骂或者牵连无辜。武则天时期,行刑者就发明了一个不让犯人喊叫的方法。

在行刑之前,往犯人的嘴里塞一个木丸。唐代垂拱年间,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因为反对武则天摄政,而得罪了武则天。

酷吏周兴为讨好武则天,便将郝象贤判处斩刑。郝象贤在押赴刑场的路上,高声大骂武则天,周兴便让人用木丸堵上了郝象贤的嘴。

郝象贤最后不仅被斩首,尸体还遭到肢解。至此以后,唐代法司杀人都先使用木丸将犯人的嘴堵上。唐代之后,一般死刑犯人就不再使用木丸了。

明朝的大儒方孝孺是史上有名的硬汉,他就因大骂朱棣而被割掉舌头才行刑的。

朱棣在占领南京后,让方孝孺为他草拟诏书以告天下,方孝孺不但不肯写,而且大骂燕王是乱臣贼子。朱棣先是忍耐了一阵,后来方孝孺是越骂越凶。

朱棣便令行刑者将方孝孺的舌头勾出来,用到割去,然后将他的嘴巴向两边割开,直到裂到耳朵旁边,但方孝孺并没有屈服,最终被灭十族。

在清末时,有人在南京明故宫发现了一块石头,上面呈现着殷红的篆字,据说这就是当年方孝孺被勾出舌头的地方,这块石头就叫勾舌石。

由此可见,在行刑前对犯人进行割舌也是防止其叫喊或辱骂的方法之一。有的犯人在割舌的同时还要将其牙齿打落,这是辅助的惩罚措施。

明武宗时期,太监刘瑾被判凌迟三天,共割三千三百多刀。刘瑾在押赴刑场的过程中一切正常,并未出现叫骂什么的。

第一天行刑到三百多刀时,刘瑾疼痛难耐,大喊大叫,泄露了很多宫中禁秘。在第一天结束后,行刑者就找了个大核桃,第二天一早就将刘瑾的最堵上。

结果堵上嘴的刘瑾,连几十刀都没抗住,就气绝身亡了。因此,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代防止犯人叫骂和泄密的方法主要是割舌和堵嘴。

在凌迟犯人时,有时为避免犯人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也是对其堵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防止犯人咬舌自尽,要不然凌迟就失去意义了。




古代有很多的囚犯,他们在被送上刑场等待午时三刻的时候,其口中都会有个木塞子将嘴巴给塞住,而用来堵住受刑者嘴巴的木塞,被称作是“木梨”。

都是要过奈何桥的人了,为何还要将其嘴巴给堵上,自然是因为有人害怕受刑者胡言乱语说出些什么东西来,而据说这样的规矩,最早出现在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又成为了唐高宗的昭仪与继后,高宗多病,武则天在高宗时期,逐渐掌握了朝堂大权。

当年还是皇后的时候,武则天就与高宗大量起用寒门子弟,对朝中的诸多世袭门阀进行大规模的打击,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人事实上也算是无辜被害。



为了强化手中的权柄,武则天对于前朝敌人的打击不遗余力,尤其是在她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二圣临朝的时候,她的手段愈发狠辣,越来越多的人被她送上了黄泉路。

长孙无忌、褚遂良,唐朝诸多的名门之后、前朝重臣、门阀显贵,悉数都被武则天与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唐高宗铲除,而他们在临终之前,自然也大多是悲愤交加,不禁怒斥。



所以在当时,很多人被武则天所害的时候,都会在刑场上对武则天进行攻击,武则天是个心理素质极高的人,但她构陷朝臣的时候,多少心中还是会感觉害怕的。

就像当年王皇后与萧淑妃临终说要化身为猫,咬死武则天,她便令人将二人斩去双手,将宫中所有的猫捕杀殆尽,同样的道理,武则天让人将那些喜欢口不择言者的嘴巴封住。



用木塞将行刑者的嘴巴塞住,使得他们无法在临终的时候说出任何话,这在古代也是非常常见的,而现实中还有个原因,那就是用木塞塞住那些被判凌迟的人的嘴巴。

凌迟之刑极其可怕,受刑之人自然痛苦不堪,身体已不受控制,难免说出什么或者发出什么声音,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嘴巴就可能会被用木塞给塞住,再痛苦也不能发出声音。





相传犯人斩首时口含木塞(俗称木梨),缘起于武则天时期。最初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掩人口舌,不让对方有说话的机会和权利。

也许有人纳闷,既然要杀头了,还怕犯人说话吗?说实话,怕,真怕。一般杀人放火的乡野山民倒也无所谓,因为他们就算要骂,也无非是骂害他之人,跟皇帝毫无瓜葛。而武则天下令杀的人,除了皇族贵胄,就是朝中官宦元老,这些人的嘴比刀子还厉害。

武则天的上位在历史上是有说法的,换言之,她的皇位来路不正,是从夫家手中强占来的。本来这江山是老李家的,偏偏称了老武家的,那些老李家的人跟忠心于老李的家人肯定不能善罢甘休。因为惹火了这位大周女皇,只需罗织罪名,便可押赴刑场。

各位请想,这些人死都死了,还怕个啥,有啥说啥呗,怎么难听怎么说,怎么忤逆怎么说,将个大周女皇说成牝鸡司晨之辈,是个祸害天下的妖妇。这下怎生了得,那些负责监斩的大臣吓得魂不附体。若不加以制止,该轮着自己倒霉了。于是乎,下令将人犯口舌封闭,使其有冤不能伸,有话不能说。押赴刑场之后,宣读完罪状,立马杀头,不带有片刻耽搁。自己耳根子清净,就是皇帝耳根子清净,如此一来她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后来这个方式一直延续到清朝,刽子手手中都有“木梨”,只要塞入口中,犯人便双腮鼓起,无法话说,只能发出呜呜之声。这种方式适合于凌迟之刑,因为凌迟之刑时间较长,如果犯人口出狂言或者嚎啕大哭或者语无伦次,行刑者会受影响,因此不如将其口舌闭住,让其干瞪眼而没话说。

以此来看,老祖宗发明的玩意儿虽有糟粕,但却行之有效。不过这玩意现在依旧存在,某宝、某东上面非常之多,至于什么作用,你一定懂得!




古代斩首之时,嘴里都塞着一个木塞堵住犯人的嘴,这种做法是源于武则天那个时期。

作为女性,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引发很大非议,武则天为了收拾那些对立的人,施行严峻的刑罚制度。

比如她给一个叫郝处俊的扣上了一个杀头之罪,最后拉出去斩首示众。郝处俊在被送去行刑的路上大骂武则天,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得出口,比如武则天乱伦,是李世民老婆却勾引其儿子李治,狠心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心肠歹毒,养了好多男人好色淫乱,是一个不忠不洁的女人,等等等等,反正都是一死,豁出去了。

然后武则天大发雷霆,处理了好几个有关人员,从此立下一条规矩,以后凡是处置犯人就用木塞把嘴堵住,以防他们胡言乱语。

想想武则天杀的人,除了皇室贵族,还有朝中元老,他们这些人对武则天登位的事都摸个底掉,死到临头了,还有什么不敢说的?

就算没有的事,他们也可以造假说出来蛊惑人心,还怕个啥,有啥说啥呗,怎么难听怎么说,怎么忤逆怎么说,把这个女皇帝说得大逆不道,不值一提,说她是蛇蝎心肠,是个祸害天下的妖妇,篡位得到的皇位,皇位不干净,是从自己男人和孩子的手中抢来的。

老百姓喜好热闹啊,你们知情人士不说我们也得现编现传啊,比这种皇室丑闻更具传播性的唯有“性”话题了,这种两者合一的皇室性话题简直更加无敌,皇帝听到肯定也觉得民不从心,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那些负责斩杀的臣子吓得恨不能尿裤子,必须得加以制止,若不加以制止,可能要轮到自己遭殃。

于是,他们也想办法让这些犯人不能开口说话,免得惹怒圣上,牵连到自己,所以下令将犯人的嘴巴封上,使其有冤不能伸,有话不能说,狂悖之语更不能讲,押到刑场之后,宣读完罪状,立马就砍头,没有片刻的耽搁,自己耳根子清净,皇帝的耳根子也清净,自己也一身轻松,无需担责。

刽子手手中都有“木梨”,将其塞入犯人的口中,使犯人腮帮鼓起,无法话说,最多只能发出些许呜呜之声。如果犯人口出狂言或者嚎啕大哭或者语无伦次,也会使行刑者受到影响,因此不如将其口舌闭住,这样就没有乱七八糟的事了,只能干瞪眼看着,省事的多。

这种行刑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了近代。 现在时代不同了,法律公正,有冤说冤,保证你请讼师和上诉的权利,每一个犯人都有尊严,也都有说话的权利,包括骂人的权利。




舌头中布满了血管,用木塞堵嘴是为了防止咬舌自尽吗?当然不是!咬舌真能自尽?看一看十年前卫校女生咬断“男友”舌头的故事就知道了。

咬断舌头真的会死吗?

2011年7月24日,刚从江西某卫生学校毕业的一名女生小琴来广州找工作,最后却发现裸死在一间出租屋里。事后,一名自称她“男友”的张某汉前来自首,说是他杀害小琴,而原因竟然是小琴咬断了他的舌头。

本来小琴来广州是要和一位同学联系的,不料她到达广州后,却始终联系不上这位同学。身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小琴感到万分无助。

就在这时,一个叫周某汉的陌生男子出现在他的面前,跟她搭讪起来,向她嘘寒问暖。了解到小琴的情况后,周某汉随即提议,用自行车载她到处转转,顺便带她熟悉一下广州的环境。

小琴见周某汉如此热心,见他也不像坏人,便同意了他的提议,跟着周某汉到珠江新城、花城广场等广州知名的地方闲逛。

两人一直逛到深夜2点,周某汉把小琴送回了火车站,让她在这里继续等同学, 然后自己去上夜班,分别时两人互相留了电话。

第二天深夜12点,小琴又向周某汉拨去一通电话,说自己还没有联系到同学,一个人感到非常害怕,要周某汉过来接她。随后,周某汉把小琴接到了自己上夜班的体育中心一带。

第三天早上周某汉下班后,小琴跟着他回到了出租屋中。

在出租屋里,爱情的火花在这对青年男女当中迸发出来。干柴烈火的两个人狂吻着对方,不料小琴一时用力过猛,咬断了周某汉的舌头。

据周某汉所言,他的舌头被咬断之后,掉落到了地上,他捡起来后把它含在嘴里,但后来不小心把它吞进了肚子里,所以后来舌头也没有接上。

小琴已死无对证,上述都是周某汉的一面之词,事情究竟是怎么样发生的,无人知晓。但他的舌头被咬断,而且没有给他造成任何生命危险,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2018年的一天,高二女生小红和同学一起骑自行车返回学校。路上,由于小红骑车的速度太快,她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舌头被磕断了1/3。大家吓了一跳,赶紧把她送到医院救治。接受舌头的缝合手术治疗后,小红并没有什么大碍。

古代刑场上为何用木塞塞住犯人嘴巴?

从上面两件事情可以看出,咬断舌头并不会使人死亡,起码不会立即死亡。

换言之,如果放在刑场上,就算不塞住犯人的嘴巴,他咬舌自尽的速度也远远赶不上被砍头的速度,所以又何必多此一举?

那么,既然如此,刑场上为什么还要用木塞塞住犯人的嘴巴呢?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这还得从武则天时期发生的一件事情说起。

那时候,有个叫郝象贤的大臣含冤入狱,他为自己百般争辩,却始终无济于事,最后被判死刑。

在送往刑场的路上,郝象贤一路破口大骂,说武则天是妖女,祸国殃民,人当诛之。与此同时,他还暴露了很多宫廷中的秘密。继续让他说下去,这还了得,朝廷的颜面何在?于是,审判官周兴马上令人找来木塞,塞住了他的嘴巴,郝象贤就算再想说也说不出来了。

从此之后,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塞住死刑犯的嘴巴已成为了一种惯例。不过,塞嘴巴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而不单单限于木塞,比如说用沾满麻醉物的麻绳塞住嘴巴,使其舌头麻痹而无法说话,等等。




对犯人行刑重犯才塞木塞、意思就同接生婆死了要戴副手套、道理是一样的。




首先,应该是为了堵住犯人的嘴,不让其再有言语。

真正能够完完全全认罪伏法的人应该是比较少的,这应该是剥夺犯人话语权的一种有效方式,有起到杀人灭口的作用。

其次,古代斩杀犯人应该有立威,给人警示教育的作用,如果不堵住犯人的嘴,让其随便发表言论,可能在舆论导向上会起到反作用。

最重要的是,有的犯人可能知道很多真相密闻,或者死到临头会胡说八道,如果不堵住他们的嘴,切断他们的传播途径,会不利于统治者控制舆论导向,产生不利影响。




古代对犯人在法场行刑,为何要用木塞堵嘴?当中有什么隐情呢?

其实,我给你讲,普通人根本没有这个待遇!要被木塞堵嘴的,一般都是什么高官贵族,你要普通人,还根本没有资格呢!比如说以前慈禧太后当初杀掉咸丰临死时的托孤之臣爱新觉罗·肃顺,就是这种情况!临死的时候,还被塞了玉石在嘴中!而且,理由还让人无可挑剔!

根据记载,1861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行至密云被慈禧太后给逮捕,随后被斩于菜市口。当时,在菜市口,就塞了玉蝉。当时慈禧太后的说法是,肃顺是亲王,因此,虽然要被杀头,也就要和普通人不同,要七窍塞玉石,这样才能体现他的身份。于是,可怜的肃顺,就这样被口塞木石,一命呜呼,成了慈禧太后权力的垫脚石。

当然,真实的原因,还是因为肃顺知道了太多朝中的秘密,慈禧太后等人害怕肃顺临死之前,透露了一些朝廷的秘密,于是,才采用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给人嘴中塞了东西。

至于普通的囚犯,根本没有这个资格,首先,在古代,可没有什么善待囚犯的传统,你要临刑时候咬舌自尽,那根本没有用,咬舌头根本无法短时间内死掉。而且,如果你敢乱喊乱叫,估计把反绑身后的绳子拉住,一直臭袜子就塞嘴里面了,根本就是自找其辱,因此,也就不会多此一举往普通人嘴里塞木头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犯人   咸丰   古代   法场   死刑犯   刑场   刽子手   耳根   广州   大臣   舌头   口中   嘴巴   皇帝   时期   咬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