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哪座城市最有希望成为「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座一线城市?

第五座一线城市——天津

虽然天津这几年表现不如杭州、成都抢眼,人均经济数据还不如南京、武汉。

但是别忘了,四大一线城市有一个共同点是GDP总量和人均GDP都很高。如果单看区域经济,厦门和珠海也很强,但为什么厦门珠海一个在二线一个在三线?就是因为地盘小、人口少、经济总量低,规模达不到要求。

换做其他城市也是同一道理,一线当中经济最弱的广州,GDP总量都在2.1万亿以上。所以不论成都、武汉、杭州、南京,从经济规模来说距离一线都有很大差距。

单从经济总量来说,重庆是最接近一线的,不过重庆名为市,实际不论面积还是人口都是省级规模,人均经济数据勉强高于全国平均值,但连一线平均值的50%都不到,和一线差太远,所以也不可能。

天津人均经济数据虽不及宁杭出众,但并不比京沪差多少。总量则高居全国第六,GDP破2万亿近在咫尺,是距离一线最近的城市。同时天津的人口规模吻合一线标准,并且城市化率远超同等规模的成都。从城区人口规模来说,天津在全国仅次于北上广深。

在2018-2019年城市综合排名当中,天津以总分第六的成绩位居北上广深以及武汉之后,由此可见,天津不论GDP还是综合实力,最差也是全国排名第六。但是GDP第五的重庆人均值差一线太多,综合第五的武汉GDP差一线太多,唯独天津GDP和综合实力都最接近一线。

综上所述,能不能成为一线,不仅要看自己城市多强,更要看和一线的差距,纵使经济已经非常繁荣,但如果和一线有很大差距,那就不可能成为一线。之所以叫一线,就是因为这些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代表着一个高度的门槛。故而想做一线就必须成为主要参数最接近一线的那一个。至少从目前看来,GDP总量、人均GDP、城镇人口、综合实力这四要素最接近一线的只有天津。




谢谢邀请!

中国大陆哪座城市最有希望成为「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座一线城市?这个问题回答过很多次,也曾在专栏中以数据分析过。

去年,第一财经公布了最新15个新一线城市榜单,分别是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重庆市、南京市、天津市、苏州市、西安市、长沙市、沈阳市、青岛市、郑州市、大连市、东莞市、宁波市。

所谓的新一线城市,其实就是强二线城市,距离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还是有较大距离。但从这份榜单的排序来看,可以看到,成都与杭州排在最前面。以目前的经济实力而言,成都与杭州也是距离一线城市最近的两个城市。

那么接下来,就变成了成都与杭州的较量,这两个城市谁最有可能率先晋级为一线?个人以为是杭州。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17年独角兽企业榜单,其中可以看到杭州坐拥17家,超越了深圳、广州,排在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而成都仅1家。

所谓的独角兽企业,是估值10亿美元以上,创立时间较短还未上市的企业,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新生力量,既证明了城市目前的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潜力。所以,在这一回合上,杭州几乎可以碾压成都。

再来看经济,我们来看两组比GDP更为关键的数据,2016年杭州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386亿元,这个指标称为资金总量,反映的是城市的吸金能力,或者说金融能力。同期的成都为31434亿元。

金融与科创是反映城市发展的两个重要指标,再来看看科创能力。

目前,科创能力最强的是深圳与北京,根据2015年PCT国际专利数量排名可以看到,排在前十的地区分别是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台湾、杭州、香港、武汉、青岛、成都。

杭州又胜成都一筹。

所以,结果很显然了!

(作者:子非鱼)




中国有且仅有四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这四座一线城市,不仅经济总量全国领先,综合实力更是不可撼动,处于城市体系的最顶层。

除此之外,综合实力最强的二线城市,包括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与经济排名基本吻合。

(2018全部城市GDP尚未公布,但前十名与2017年完全相同)

其中,重庆和天津是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区,总是按照城市排名并不合理。而且重庆的人均GDP很低,发展质量并不高。近几年天津的经济增速也在持续下滑,明年将被苏州反超,远期可能跌出全国前十。

武汉和成都均属于省内独大的省会城市,综合实力并不弱,但总体上属于“大而不强”,距离一线城市还有不少差距。苏州只是普通地级市,虽然是中国最发达的地级市,而且人均GDP全国第二,但综合实力还称不上一线水准。

南京和杭州都是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虽然经济排名不是特别高,但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医疗教育、交通建设等等基本没有短板,属于发展质量极高的顶级二线城市。

(所谓新一线城市,仍然只是较发达的二线城市)
但南京和杭州与四大一线城市仍有不小差距,吸引力和可持续竞争力都要更弱。所以客观来说,尚未出现第五座一线城市。总而言之,一线城市不是靠自封,当自身的综合实力跻身顶尖水平,自然就是城市体系中的“一线水平”。




现在看来最有希望成为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座一线城市 应该是重庆。原因如下:

1.重庆的地理位置

重庆位于西部大开发非常重要的枢纽位置,从1997年被设为直辖市以来,就可以看到国家对这座城市重视程度,他肩负着带动中国西部地区的重任。

2.经济

重庆直辖市以来,各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17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9500.27亿元,也充分说明了这点。

3.旅游业

重庆目前正在积极打造旅游城市,在各项指标上也是排在全国前茅,瓷器口,武隆等景点受到许多游客喜爱。还有山城夜景,"不览夜景,未到重庆",如果来重庆没有领略过重庆的夜景绝对是一大遗憾。重庆独特的山城起伏风貌,你不论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欣赏到错落层叠的城市灯火,同时倒映在江水里,感觉别有一番情趣。

4.美食

一说到重庆市美食 可能所有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火锅,没有错,这已经成为重庆的一张名片。重庆火锅麻辣为主,又多味并存,搭配随心所欲。

一线城市 不但是经济上上领先 还有多元的文化 加油 4D城市 大重庆。




感性上来说,我一直认为杭州、南京、天津这三个城市是最接近“北上广深”后的第五座城市,但是一查数据,感性和理性毕竟还是有差距的。

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首先经济总量是排在一线的,至今未被超越,而且这四座城市都是人口超大的城市,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深圳登记的常住人口是1300万左右,但是实际管理人口是超过2000万的(深圳的常住人口和实际管理人口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我也不知道啊),广州也存在这个情况,2018年常住人口是1500万,但是据说实际管理人口也超过了2000万(这个差距也是让我一脸懵逼啊)。

不管如何,这两个城市首先是经济重镇,经济总量是排名前4的,那么第五位城市至少在经济总量上要排在第五。另外就是人口上,人口是经济的基础,人口数量小,想要登上一线城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人口就决定了这个城市发展的上限。

2018年经济总量排名前10的城市有哪些?

上海高居第一位,GDP高达3.3万亿,北京也达到了3万亿,深圳和广州分别是2.5万亿和2.3万亿,也就是一线城市的门槛已经上升到2.3万亿了,而最接近这个经济体量的城市是重庆,但是重庆一方面这两年经济在放缓,2018年增长只有6%;另一方面重庆作为西部的一个大城市,但是整个城市在全国的影响力距离一线城市的差距要远大于经济的差距。

天津,天津的GDP是1.9万亿,紧随其后,但是天津作为直辖市,曾经发展很快也抱有希望,但是这几年通过经济挤泡沫,经济增速也在放缓,2018年经济增速不到4%,已经连续2年是这样了。


苏州,苏州经济体量是1.8万亿,属于制造重镇,作为上海的后花园,在经济的均衡性方面不足,武汉、成都作为中西部城市的龙头,经济体量明显比其他城市大,但是也同样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全国影响力不够;

杭州和南京,在全国的影响力是足够,但是经济体量偏小,核心原因是人口不足,杭州2018年常住人口是980万,南京2018年常住人口是840万,这个人口体量和一线城市拥有较大差距。

重庆的人口和经济体量足够,尤其是有3000万的人口(城区人口也不过1000万),但是全国影响力不够,产业结构就更加不具备这个条件。

总结:北上广深之后恐怕不会有第五个一线城市了,没有一个城市在综合实力方面能够赶超北上广深。城市的赶超是需要时间窗口的,最大的窗口就是宏观经济较快的增长,城市自身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比如天津,之前大力引进投资,利用重资产投资,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宏观经济放缓,在宏观方面已经不具备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在这种 客观环境下达到一线城市的水平是非常困难的。

好就好在,我们的二线城市足够的多,不同区域的人都可选择距离比较近的城市进行安家工作生活。

主做股权设计、并购,业余股民,爱好搏击

欢迎点赞和关注




个人看好杭州这个城市。杭州的历史悠久,一直都是富庶之地和人间天堂的代名词,去年杭州的GDP已经冲过了1万亿的大关,达到了11050.49亿元,人均也达到了121394元,G20峰会会场都能选择这里,可见地位之高,实力之强大。

目前,科创能力最强的前十大城市分别是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台湾、杭州、香港、武汉、青岛、成都。杭州有很多深具潜力的科技型大公司,比如阿里系各公司、蚂蚁金服、华数传媒、华为(研发、开发)、网易(目前主要在杭州)、老板、方太、吉利、苏泊尔、哇哈哈、农夫山泉、万向、绿城、滨江、纳爱斯、贝因美、斯达康、华三科技、大华股份、广厦、蘑菇街、天天快递等等,再加上数以万计的阿里系中小公司,整个城市很具有发展性,另外杭州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都是全国前五名。

科技部公布了2017年独角兽企业榜单,其中可以看到杭州坐拥17家,超越了深圳、广州,排在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而成都仅1家。所谓的独角兽企业是估值10亿美元以上,创立时间较短还未上市的企业,他们既证明了城市目前的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潜力,而杭州电商和跨境电商优势巨大,未来将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产业代表城市,非常有可能代替广州的传统商业模式地位,成为新的单极。




总体上来说,具备第五座一线城市实力的城市很多,诸如重庆、天津、武汉、成都、杭州等等,这些城市都有可能成为第五城。但实际上,个人最看好的是重庆。

重庆地域广大,作为城市建制的超大型城市,比一般的省少了整整一个地级市建制,“市—区(县)”的二级结构相对于省级行政区而言行政效率更高,而相对于一般的市而言,土地资源极为丰富,这对于拓展城市规模,方便城市管理特别重要。例如,成都为了修建第二机场,便只能吞并简阳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而济南为了进一步发展,也要吞并莱芜,而重庆基本就没有这个隐患。土地资源是很重要的,网友们一般会忽略这个。

其次,在经济方面,重庆2018 年经济增长无疑减速了,只有百分之六,但总量却首次超过两万亿,GDP总量上无疑位列上北深广之后,为名副其实的第五城。当然,部分网友也喜欢说重庆是靠地盘大,人口多堆起来的,这点的确不假,但如果考虑重庆的富裕程度,则不能将全重庆地域考虑进去,而应当将“重庆市主城区”这一概念提到前台,重庆市主城区面积5000多平方千米,人口接近900万,gdp超过一万亿,从面积、人口、gdo各个数据来看,单独把重庆市主城区提出来都已经是一座大城市了,这还没有把璧山、江津等“老重庆”(九区十二县规模的直辖前重庆)算在内。因此,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加大农村”的叠加态城市,集发达与潜力于一身,这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可谓绝无仅有,大约类似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最后,重庆也有自己的短板,在科技与高等教育方面,重庆无疑短板明显,正因为如此,重庆才奋力举办智博会,引入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期望将互联网经济发展起来。同时,重庆旅游业异军突起,第三产业也获得了十足的发展,应该说重庆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各方面来看,重庆很有可能成为第五座一线城市。








郑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郑州是一座屹立在中原的城市;郑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郑州是一座发展很快的城市,郑州近几年各方面都赶超了很多大城市,我认为郑州最有希望成为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座一线城市。

1、郑州是我国的铁路枢纽,郑州有米字型高铁,郑州高铁2个小时经济圈,能覆盖我国4亿人口,是中国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高铁快速通往全国各大城市,有利于物资的快速运输,有利于经济快速的发展。

2、郑州是国际航空大都市,已开通220条国内外客货运航线,开辟了空中丝绸之路,航空2小时经济圈,覆盖了我国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百分之九十五的经济总量。郑州航空港是我国一带一路的桥头堡,有利于郑州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商品快速销往世界各地。

3、郑州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近年来街道两边随处可见绿化带,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变,河流湖泊众多,公园游园连成片,郑州是中国又一个环境优美,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

4、郑汴一体化,郑州往东发展,开封往西发展,很快就能连到一起,两个城市合并共同发展,郑州将会成为国际大都市,一定有希望成为北上广深之后第五个一线城市。

5、郑新一体化发展,郑州往北跨过黄河发展已经在进行中,黄河北边已经建了很多小区,居住了很多市民。郑州跨河发展有利于两地经济快速发展, 能培育发展新动力,能加强生态环境共同治理。

6、郑许一体化发展,郑州航空港区距离许昌很近,郑州和许昌共同发展,有利于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郑州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是有目共睹的,郑州有富士康、有宇通客车、有思念、有三全等知名企业,有入驻的世界500强企业,有风景美如画的居住环境,我相信郑州最有希望成为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个一线城市!




有希望成「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座一线城市是近几年的一个热议话题。客观而现实的说:这个话题五年内会争论不休,五年后会更改话题。


  • 五年内争论的焦点城市:杭州.武汉.成都.重庆.南京.苏州。

以上六城各有优势,经济发展强劲,GDP均排在内陆前十名内。以2020年现在的GDP来排重庆已超越广州,苏州已接近广州,悬念已经揭晓。问题是①GDP是不是恒量城市排名的唯一标准呢?②城市的真正定义是什么呢?③怎样客观理性的给城市排名呢?梳理好以上三点,就能很清晰的认识一座城市了。从传统意义上讲:重庆.苏州的体量计算值得商讨。那么焦点就集中在: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四座城市上了。


一座城的发展离不开以下三点①国家定位。国家定位分两个方面:1.区域经济,2.中心城市。这一点上,成都.武汉两者兼备。②人口红利。我国人口红利先后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四川省,产生的结果是重庆直辖;第二次是山东省,产生的结果是青岛长期碾压济南,山东GDP地位被江苏取代;第三次(正在进行中)是河南省.广东省,目前发展趋势:郑州成北方省会城市老大;广州快淹没在珠三角城市群了,广州GDP地位已被重庆取代。人口红利可带来短期的迅速发展,但容易形成不便于长期发展的产业结构。这一点上,成都存在隐患。③原有产业结构转型风险和现在主流产业的发展空间。武汉.南京国有大型产业比例重,转型风险较小;杭州的互联网,武汉的光纤通信,成都的电子信息,南京的数字化,发展空间都是巨大的。就根基而言武汉.杭州略胜一筹。综上所述:武汉未来的期待值稍微好一些。


  • 五年后为什么会更改话题。

五年之后,城市群的格局基本形成。各城市的主要功能也基本形成,人口与人才的流动基本平缓。城市的排名,不会影响人们选择工作.生活的城市。所以对城市排名毫无意义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城市群而不是城市。

本回答属我个人意见。期待网友们的关注、评论!




在2017年公布的新一线城市有15个,除了杭州之外还有成都、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在这15个城市中,唯一能与北上广深比肩的无疑只有杭州。

产业

产业兴,则城市兴,从一个城市的产业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成都、南京、武汉等城市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杭州则是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主导型的城市。根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杭州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35%、63%。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原因在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而杭州被称为“互联网之都”。杭州的互联网氛围和创业氛围非常发达,走在路上都能听到人们在讨论互联网。2017年中国互联网排名前五的企业依次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百度、蚂蚁金服、小米科技,五个中就有2个位于杭州,分别是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除此之外,在布局新兴产业方面,杭州的人工智能产业企业数量全国排名第四,区块链产业也位居全国前列,与北京、上海、深圳不相伯仲。在上市公司数量上,杭州以151家名列第四,超越广州,仅次于北上深。

杭州作为一座创新之城,其他14个新一线城市与杭州的差距不是量的多少而是质的区别。

人才

人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活力,人才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根据招聘网站统计,在2017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人才净流入率排名中,杭州以11.21%的人才净流入率位居榜首,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城市。2017年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946.8万,比2016年增加了28万。年轻人作为思想开放、精力充沛的劳动力,他们的加入必将进一步促进杭州的发展,同时也能看出杭州的实力。

城市基础建设

为打通主城区与新并入的富阳、临安等新区的交通,杭州计划新增10条地铁线,到2020年杭州市内地铁通车总里程达250公里。地铁的建设将加快杭州对新区的消化,扩张杭州的城市版图和发展空间。

在对外交通上杭州将在2030年扩增到11条高铁线、6个客运站,到时杭州将成为通达全国9个方向的放射性大型铁路枢纽辐射全国。

国际地位

随着2016年的G20峰会,2020年的亚运会和阿里巴巴等杭州企业走向世界(2017年阿里18周年年会68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员工代表齐聚杭州)杭州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由“长江杭”迈向“国际杭”。

有人说杭州旁边有个上海注定了杭州只能当个陪衬,现在都什么时代了,地理位置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在逐渐削弱,人才、创新和科技的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广州旁边还有个深圳呢!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社会文明形态的更迭都会导致经济中心的变迁,杭州很好地抓住了这次机遇。


古今中外,历史杂谈。欢迎喜欢历史的朋友点击左上角的头像关注历史观!

每个人对历史都有不一样的解读,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在评论区展示,互相讨论,互相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体量   城市   郑州   成都   南京   武汉   天津   杭州   重庆   中国大陆   广州   深圳   上海   人口   社会   经济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