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的茶怎么样?

黄山毛峰茶,产自于安徽省黄山一带,有38个乡村都属于原产地域,主要是集中在黄山风景区,徽州区,歙【she四省】县,祁门这几个地方,那歙县的产量是最大的,大约占到总量的45%左右,祁门能占到25%左右。

成品茶是分成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这么四个等级,如果仔细分,特级可以分成上中下三等,一级,二级,三级每一级别里都可以各分出两个档次来。

歙县产的黄山毛峰,干茶普遍会更绿一些,相对的品质一般,而黄山风景区徽州区产的口感是最好的,当然目前最被公认的品质最佳的多半还是出在富溪乡,另外太平猴魁的那个产区新明乡一带也有出产,品质都是拔尖的。

这里我想先吐槽一下这个茶,黄山毛峰有几个在生活中经常中遭人恨的地方:

一个是它的茶体偏轻,下沉得慢,如果水温偏低,浸泡的时间短,它往往都浮在水面上,用来招待客人的时候容易短时间的聚会,这话都说完了,人要走了,茶还没下沉,给人的感觉像是没泡好的样子,容易造成双方的尴尬。


第二个就是它的成品茶,这个芽叶太过得舒展,占空间,一个包装盒里装不了多少,那么销售保管中也自然会造成了成本偏高。

第三个黄山毛峰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始终是这个不温不火平白直叙的销售人,没有什么明星效应,没有什么光环炒作噱头,就造成了这款茶在经销中的利润偏低,同时大众对于这款茶的心理接受价位也偏低,很多茶不如黄山毛峰的品质口感,但是价格可以卖到数千上万元,而黄山毛峰它的品质非常好,性价比很高,可是总是卖不好价格,尤其是一些作坊式的生产厂家,包括一些卖散茶的经销商,因为没有品牌效应,一斤茶挣个几十块钱还,还不够费用成本,但由因为各种原因还不得不经销它。

黄山茶其实在400多年前就已经出名了,被称为“徽茶之首”。

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黄山志》里面也有这样的描述,说"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

这个黄山云雾茶,根据史书记载,就相当于是黄山毛峰的祖宗。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据《歙县志》记载,朱元璋起义的时候,就已经喝到过炒青散茶了,因为它本来就是安徽凤阳人,所以很可能在他小的时候已经接触习惯了安徽散茶,这也造就了他得天下之后,不喜欢前朝的一些精细的龙团凤饼茶,所以改天下以散芽叶茶进贡,进而形成了绵延至今的韵法的兴起。

黄山在更早一时期被称为黟山,明清时期黄山属于徽州府的管辖,这里山多地少,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古徽州出行商的传统,当地有首民谣,叫“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古徽州出了大量行走天下的商人,自然有把茶带动天下,我们中国的10大名茶里在安徽占了4个,除了六安瓜片不在这一区域,祁门红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都是黄山这一带皖南茶区的。

清朝光绪年间,歙县人谢正安创立了黄山毛峰茶,他1838年出生于茶叶世家里,从小就熟悉茶叶的种植加工商贸等方面,在咸丰年间,因为太平天国进徽州把家给毁了,所以只好是从低做起,1860年左右,上海顶替了广州,成为清政府最大的茶叶外销口岸,当时徽州茶主要是出口,也没有什么品牌,品质也是参差不齐。

为了提高竞争力,38岁的谢正安于是决定创立新茶。先是找好的原料再改进工艺,主要工艺,它是改变了杀青的温度,把它变成了细炒慢炒仔细地炒透,然后在阴凉的石板上反复揉捏,最后再加上一个二次烘焙。这个第2次烘焙很重要,是用一个竹筐,竹篮子,就像盖一样的扣在烘焙中的茶叶上面,这个方法,使得茶香聚集饱满,在当时算得上是独门秘技独创的,而且还不外传,具体什么时候扣,扣多长时间,这个别人都不知道。

1875年春天的时候,谢正安正式地成立了谢裕大茶行,将黄山毛峰推向了市场,一运到上海就大获成功,成名之后的谢正安在家乡修桥铺路,保靖安民,注意培养人才,所以当地人称他为谢伯乐,后来还被清政府封为“凤镇大夫”等一些官衔,成了黄山地区唯一的红顶商人。

安徽茶的上市时间普遍是比江浙长晚一周到10天左右,基本上是在清明节到立夏之间都是茶季,我们主要看到的都是清明到谷雨之间。

黄山一带气候冷,也就造成了茶树抗寒性强,要不江北辖区山东一带在早期一开始引种茶树的时候,优先就选用黄山种。我们所说的黄山种,主要指的是黄山大叶品种,它发芽整齐芽头壮实,绒毛也多,叶底柔软,氨基酸的总量和水浸出物的含量都很高,采用这一树种制作的黄山毛峰,是最地道,最正宗品级最高的。

近些年来黄山地区还普遍地种植一些新的树种,这些树种很乱,什么都有,早期连乌牛早都有种植, 安徽3号,7号,皖农95,杨树林783,红旗1号,等等好多说不上来的树种,他们在清明前就会上市,但是这种血统的纯粹性上差一些,如果单论口感,鲜爽度,包括叶形,他们有一些是比土种的更受欢迎,更好看。




我国特种烘青主要有:马边云雾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汀溪兰香、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中国名茶,清香可口,回味无穷,上乘佳品。




黄山毛峰产于著名的旅游胜地安徽皖南的黄山。

黄山毛峰不但是中国的历史名茶,而且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据考证,黄山云雾茶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创制于清代光绪年间。

黄山毛峰品质优良,是全国各地大大小小茶馆或是茶叶店的常必备的茶叶,茶馆的常规产品,主要是因为黄山毛峰生态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优良,采制工艺讲究,炒制工艺精湛。

才会形成黄山毛峰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冲泡后更是汤色清澈,清香扑鼻,香高持久,滋味鲜浓,醇厚甘甜,沉于杯底时芽叶成朵,呈嫩黄色。

识别特级黄山毛峰只要抓住两大特点就可以:一是金黄片的鱼叶,二是象牙色。

最后是茶叶的保存,少量可以放入常温下无异味和干燥,无污染的环境就可以。量多可以放入无异味,无污染的冷冻柜即可。

我是荼荼姐,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不错!




黄山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我个人觉得性价比非常高的一款茶。名气很大,但价格是真的不贵。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祁门县,为历史名茶,创制于清光绪年间。

特级黄山毛峰堪称我国毛峰之极品,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爽、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金黄片和象牙色是不同于其他毛峰的两大明显特征。

而且因为其在省内消费量太大,价格也一直很稳定,与安徽其他茶叶相比,价格确实算是较低的了。基本上三四百一斤的黄山毛峰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我是茶人小赵,专注安徽茶,用心做好茶。




黄山毛峰得益于黄山的知名度,和安吉白茶比较类似,黄山毛峰沉底速度快,茶叶芽头壮且偏暗,不似安吉白茶的白绿色,个人比较看好黄山毛峰的市场前景




对茶叶稍微有点考究的人都知道,“黄山毛峰”价格不菲。为什么同样是茶叶,有的茶叶卖的如此之贵,而有的茶叶却相当便宜呢?其实,茶叶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区别,在于它的采摘、制作流程,这道工序的繁杂程度,就直接决定了茶叶的品质,所以说茶叶的价值,除了受茶叶本身的品质影响之外,跟茶叶的制作工序,同样也是离不开的。那么,怎样才能够从这些制作工序中,了解“黄山毛峰”的特别之处呢?其实,当大家对“黄山毛峰”的制作工序了解以后,就不会觉得它贵了。

1.如何采摘“黄山毛峰”?

根据它的采摘时节不同,“黄山毛峰”又可以细分为好几个等级。比如说,当一叶出展,对其进行采摘,这样的“黄山毛峰”可以被定义为一级茶叶。如果是一芽,二三叶出展,则属于三级“黄山毛峰”。所以,由此不难看出,同样属于毛尖,但是根据它散叶的数量不同,决定了它的等级也就不同了。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大的区别,是因为毛尖的生长速度很快,越是早期的毛尖,所含的营养价值就越高,等到它真的长成了叶子以后,其本身的营养价值,就会被叶子吸收掉,这样真正成为茶叶,能够给人体带来的营养价值,也就少之又少了。所以,在采摘的时候,大家也需要对其进行甄别,看看属于哪一级,也就决定了它可以卖出什么样的价钱。

2.如何制作“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的制作工序,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包括了三个步骤,即杀青、揉捻和烘焙。这三个步骤看似不难,但是要把握每一步骤,需要把握的条件,还是没有那么轻松的。比如说,在杀青的时候,温度要把握适当,一般是从高温再转入低温,切忌一直使用高温去杀青,这样就会因为温度太高,从而破坏了茶叶的营养成分,甚至还会将茶叶直接破坏掉。对于揉捻这道工序,很多人其实不容易去拿捏,毕竟力度不同,最终得出来的茶叶品质,就会不一样。揉捻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杀青刚刚结束以后,等到热气快要散尽的时候,对其轻柔的捻1至2分钟,这样就可以保证茶叶真正的被匀在一起。接下来的烘焙,温度把握又有讲究,一般是三个温度控制段,即从刚开始的90摄氏度,到后期的60摄氏度,这样进行温度的梯度下降,是为了将茶叶里面多余的水分给烘干,从而易于存储。

3.如何品鉴“黄山毛峰”?

对于已经制作好的“黄山毛峰”,大家在品鉴的时候,对于水温的控制,尤其要注意,低于80摄氏度的水,可能泡不出茶叶应有的鲜味出来。正常情况下,“黄山毛峰”会随着水温的入侵,散发出茶叶的清香,入口之后还会有甜中带苦,慢慢的随着冲泡次数增加,甜味会慢慢消失。一般来说,“黄山毛峰”的冲泡次数,不宜超过3次。过了,就没有再继续冲泡的价值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黄山   祁门   歙县   徽州   光绪   象牙色   太平   名茶   树种   安徽   工序   中国   清香   茶叶   品质   美食   毛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