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哪些怪异姿势家长须谨防脑瘫风险?

脑瘫是由脑损伤造成的大脑发育障碍,必然会导致姿势发育的异常,所以小儿脑瘫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姿势异常,也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孩子姿势异常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有的患儿静卧时的异常姿势特别明显,有的孩子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异样的姿势,那么该怎么判断小儿脑瘫呢?

1足尖着地

  一般是足尖着地,脚跟不着地,总是爱跳,足尖向内翻,下肢肌张力高,脚从脚趾开始肿到整只脚形状如萝卜很痛无法站立。对以后的走路有很大的影响。

2剪刀步、马蹄内翻足

剪刀步、内翻足畸形症状:走路呈剪刀步,其关节弯曲,不能像正常孩子行走。剪刀步大多是脑发育不全导致的,是脑瘫的症状之一,是痉挛性脑瘫的一种表现。

  小儿马蹄内翻足是临床较常见的小儿足部畸形,其特点是足的前半部内收、内翻,跟骨内翻、跖屈、跟腱挛缩呈马蹄畸形等。新生儿发病率为1‰~4.5‰,男女之比为2:1,单侧多于双侧。

3踮脚尖、不能自主下蹲

走路会踮起脚,用脚尖走,不能独立自己蹲下或站立,必须靠人搀扶,不能自理,会走但是停不稳,孩子有肌张力增高、异常姿势、肌力弱、平衡差。

4单侧畸形、右足跟不能着地

单侧畸形跟正常人不一样,走路右脚后跟不能着地,脚尖走路,姿势比较难看,不能有效站立,走路时跛行。

5内翻足交叉畸形

两脚相交成内翻足,不能走路,非常的困难。典型的症状是足内侧软组织紧张,前不能外展,足跟紧不能背伸。

6左手垂腕畸形

左手畸形跟正常人不一样,不能拿东西,也不能用力,伸指头比较的困难,左手基本不能用了,有很多小孩子都是先天性的。

7扭转痉挛手脚及头向后扭转、不自主抖动

扭转痉挛主要是躯干和四肢的不自主痉挛和扭转,但这种动作形状又是奇异和多变的。起病缓慢,往往先起于一脚或双脚,有痉挛性跖屈。一旦四肢受累,近端肌肉重于远端肌肉,颈肌受侵出现痉挛性斜颈。

8内翻足畸形

小儿马蹄内翻足前足宽而厚,伴有内收畸形,患足1-5趾短缩,跟骨内翻,足跟窄小,足下垂或伴有空凹畸形,患足外侧缘向外成明显弧形改变,患肢肌肉萎缩,足部活动功能障碍,站立时足背中外部着地负重。

9行走不稳、下蹲时两脚跟不能同时着地

小孩走路不稳,容易倒,脚后跟不着地,足尖向里撇。走路总一只脚垫着,下蹲时脚掌不能有效着地,只有脚趾部着地。

小儿脑瘫的诊断过程中大多数孩子主要表现还是以姿势异常为主,脑瘫的类型分为很多种,通过患者异常的姿势可以进行区分。所以说家长们发现孩子有姿势异常现象很可能孩子患上了脑瘫,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治疗。

怎样预防脑瘫的发生?

预防为主”被列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首。从社会医学角度出发,预防对于脑瘫的防治而言格外重要,应大力宣传,并给予有力的科学指导。

怎样才能防止发生脑瘫呢?这必须首先从发生脑瘫的原因着手,做好以下诸项工作:

 1 

做好孕期保健

从母亲怀孕到分娩这一段时期内,胎儿依赖母体生存。孕妇的健康、营养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母体健康的不良因素均可直接危害到胎儿。

怀孕的头3个月是胎儿各器官分化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神经器官的形成与分化。在此期间,如果母体遭受病毒感染、中毒、X线照射、外伤、吸烟或酗酒等,均可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造成脑瘫或其它畸形。

另外,分娩过程中某些情况,例如难产、窒息等也可能导致脑瘫。因此,做好孕期保健保证孕妇身体健康、防止疾病,合理营养、控制妊娠次数、不吸烟、不喝酒、做好孕妇产前检查、排除难产因素确保顺产是预防脑瘫重要而有力的措施。

 2 

做好新生儿保健

出生1个月内(即新生儿阶段),婴儿离开母体到自然环境中生活,其各方面的生长发育都很快。然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却比较差,极易得病、感染而导致脑瘫。

如果能做好新生儿的保健工作,采用一套科学的新生儿筛查措施,也就是抓好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图1~3)的保健工作,是可以防止相当多数量的脑瘫儿童、畸形儿童和智力低下儿童的发生。

总之,只要条件许可,生下的婴儿都一定要到附近的保健所接受定期的体格检查。

必要的免疫接种

对孕妇作必要的计划免疫接种,如注射风疹疫苗可防止孕妇风疹病毒的感染,从而预防由此导致的胎儿脑瘫。

最好是住院分娩

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胎儿监护、复苏或手术分娩等,以尽量避免分娩过程中的胎儿脑损伤。

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脑瘫

婴儿出生后要立即到医院作定期检查,特别是母亲怀孕过程中不顺利,或有难产、早产、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者更应接受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小儿表现不正常,就该马上到医院作全面检查。如能对脑瘫作出正确的早期诊断,并加以尽早的合理治疗和综合的康复措施,是有可能使部分脑瘫儿童基本恢复正常。

济南小儿推拿李波2019.10.5




1、足尖着地:一半是足尖着地,脚跟不着地,总是足尖向内翻,下肢肌张力高。

2、剪刀步、马蹄内翻足:走路呈剪刀步,其关节弯曲,不能像正常孩子行走;马蹄内翻足特点是足的前半部内收、内翻,跟骨内翻跖屈、跟腱挛缩呈马蹄畸形。

3、踮脚尖、不能自主下蹲:走路会踮起脚,用脚尖走,不能独立自己蹲下或站立,必须靠人搀扶,不能自理,会走但是停不稳,孩子有肌张力增高、肌力弱、平衡差。

4、角弓反张:头、颈、躯干均出现过度伸展、背屈,形似弓状。

5、单侧手垂腕畸形:单侧手畸形,跟正常人不一样,不能拿东西,也不能用力,伸指头比较困难,拇指内扣。

6、舞蹈样手足徐动:宝宝表现为不自主的动作,其运动常以舞蹈的形式或扭动的形式,不间断的出现。

7、醉汉步态:不能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当站立时为维持站立姿势,必须不停地进行调节。

8、W坐姿:两膝过度屈曲,但小腿分的很开,臀部坐落在屈曲、内旋的两小腿之间。




有些宝妈过于紧张了,这些是针对有问题的孩子做的一些评估检查。像拇指内扣这个问题,有些孩子大拇指一直是紧扣的状态不能时常打开,触摸的时候手指屈曲且伸展困难,那这个就需要家长注意一下了,有些孩子虽然是扣着但是能时时打开,这种情况家长就无需过度担心了。




  宝宝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而宝宝脑瘫就是一个家庭的恶梦,挥之不去,梦魇一生。脑瘫又叫脑性瘫痪,一般而言,脑瘫是产前、孕期多种因素作用神经中枢导致的。

  脑瘫早期特殊表现有:不明原因哭闹、喂养困难、易激惹、易呛奶、难入睡等,还会伴有感觉迟钝、性格怪异、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症状,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运动发育落后。

  尤其是当宝宝有以下这些怪异姿势时,家长要警惕孩子脑瘫的风险。

  一、角弓反张姿势,宝宝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头背屈。

  二、共济失调步态,宝宝呈醉汉步态,常不能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当站立时为维持站立姿势,必须不停地进行调节。

  三、偏瘫姿势,宝宝常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而另一侧肢体废用,左右肢体有明显的不对称。

  四、舞蹈样手足徐动姿势,宝宝表现为不自主的动作,其运动常以舞蹈的形式或扭动的形式不间断出现。

  五、2个月后的小儿仍有手紧握拳现象,患儿上肢内旋位,双下肢呈硬性伸展、交叉,尖足位。

  六、有的患儿安静时无明显的姿势异常,而当检查者突然扶患儿腋下,使其足底着床时,可见患儿下肢内收、交叉,同时双上肢内收、内旋。

  七、超过6个月的小儿仍不能呈现正常的坐位姿势,表现出特殊的异常坐位姿势,如前倾坐位、后倾坐位等。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一、手足徐动型: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患者,其患病部位集中在锥体外系,常见的表现有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癫痫安静时减轻,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患者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

二、痉挛性小儿脑瘫: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小儿脑瘫患者都属于这类情况,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脑瘫疾病。痉挛性小儿脑瘫患者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腿部内收肌群尤为显著。小人脑瘫患者的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腿部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会出现剪刀状。

三、共济失调型:这种类型的小儿脑瘫患者比较少,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这也是一种脑瘫的种类。




1、家长用手逗正在仰卧的宝宝,正常宝宝举起双手时,仍然可以保持平卧的姿势,当家长抓住脑瘫宝宝的手之后,一般患儿会紧抓不放,甚至还可以旋起上身

2、脑瘫的宝宝在俯卧的时候不能用双臂支撑起上身,但正常的宝宝可以支撑起上身

3、如果家长用单手握住仰卧宝宝的单侧膝部时,脑瘫宝宝一般会用另一侧腿去踢手,但是正常宝宝不会

4、脑瘫宝宝在仰卧时经常会屈起一条腿或一条手臂,但正常宝宝会展开四肢,比较放松








用心观察宝宝的很多行为都很怪,但是如果用她的视角就正常了。注意行为的成因。




1. 双手握拳,拇指内收
2. 眼神发直
3.容易紧张,肌张力高
4.剪刀脚
……




我伢脑后仰就大于40度呀,有时喜欢那样望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姿势   宝宝   屈曲   足尖   步态   新生儿   胎儿   马蹄   畸形   剪刀   小儿   怪异   患者   异常   家长   自主   风险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