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铁路枢纽城市在中卫,你怎么看?

《西北锁钥→→中卫》:

@中国大陆的几何中心。中国地图南北对折,东西对折,交汇点就是中卫!东经105度和北纬37度交汇点就是中卫!

@中国西部最大的铁路编组站→→迎水桥特大编组站。二十年前,曾说是亚洲最大编组站。距离中卫老城鼓楼9公里,迎水桥站有33道轨,就是说可以同时停靠33列货运列车,进行编组,向包兰线,干武线,宝中线,太中线,包兰(银川方向)线五个方向编组分流!

@上面说了,五个方向的铁路在中卫交汇,其交汇点就是迎水桥站(货流)和中卫站(客流)。因此,中卫是大西北仅次于兰州和宝鸡的第三大铁路交通枢纽!(西安只是大客运中心)。请看《中国地图册》上地级城市附图“中卫"的简介,该书25元,简装本。

@五个方向的高铁动车又在中卫筹划并如火如茶地建设。中卫→兰州高铁在2017年就开了工。中卫→吴忠城际高铁,高架铁轨都已铺好,开车的朋友你在京藏高速公路上向东边瞅一眼就见端倪!中宝,中太线上也已筹划提速动车!

@天然气大动脉在中卫分流!西气东输1.2.3.4.5.线从土库曼,哈萨克及新疆而来,五线并行,到中卫后开始管道分路,五个方向(上海,香港,南宁,长沙,贵阳,重庆,北京等地)。

@古今以来,《十龙交汇在中卫》!古代丝绸之路,今天的一带一路,万里长城,黄河,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旧社会的盐商驼道,几条铁路,几条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县道,中卫机场等等,超过“十龙交汇”!

@中卫发展不可小觑!!!




符合事实,完全赞同!

事实上,早在2015年宁夏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院牛国元就指出:银川最大的问题是,宁夏的铁路枢纽型城市在中卫,距离银川有很大的距离,但是中卫却不是宁夏的经济中心。

地理位置:中卫位于欧亚大陆桥节点,包兰、宝中、甘武、太中银四条条路在宁夏中卫交汇,中欧国际班列通道中的中通道北线和北通道西线均经过中卫,是东、中部地区进入河西走廊、新疆,通往中亚、西亚、欧洲的重要枢纽。


中卫鼓楼上的字也许有人知道:其东曰"锁扼青铜";南曰"对峙香岩";西曰"爽挹沙山";北匾原为"控制边夷"。可见古人对于中卫的地理位置是十分看重的。

1.包兰线

包兰线,沿着贺兰山走势,为了省钱选择不过黄河,所以第一条铁路从中宁黄河北边而过,通过中卫。(中宁城在南边,包兰线路过中宁黄河北边,这样就把铁路枢纽错失了)

2.宝中线

宝中线其实可以通过中宁直接到达银川,但是为了钱,也选择绕路。宝中线沿着清水河修,如果向东修到中宁就意味着要更大的投入,搭桥烧钱。

3.太中线

4.干武线

5.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

个人看法:从全国看中卫是天然的西北交通枢纽,但是从未来看,银川未来的势头也很猛,而且是自治区首府,能否做到铁路枢纽中心的位置或许已经指日可待。

从未来看:银川——宁夏客运枢纽

中卫——宁夏货运枢纽

您有什么看法,欢迎一起分享探讨?

了解宁夏故事,关心宁夏事情,敬请关注头条号。




首先,这对于中卫的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卫致力于打造旅游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在中卫,可以为中卫带来巨大的客源,也会带动中卫的城市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中卫市位于宁夏的中西部,可以像南北两侧辐射,北走银川和南走固原的路程差不多,这样也兼顾了宁夏所以地区的经济发展。

至于银川以后能不能取代中卫成为客运交通枢纽城市,还要看高铁的建设和发展程度如何了。




宁夏弹丸之地,不及大省一个县面积。中卫是宁夏铁路的枢纽本身就更没有实际意义的命题。我们还是认清现实,以走出宁夏的眼光看宁夏发展,才有希望脱贫。




在普铁时代,在宁夏境内是比较重要的枢纽站

这里引用一篇文章的观点

在以后逐渐向客专、高铁过渡的进程中,是否能保住枢纽站还需要观察

等宝中铁路中宁南至平凉扩能改造、平庆铁路修通后,不用再绕行到中卫站,而是直接经由联络线从中宁南站到中宁东站,随后通过既有客专线路到达吴忠、银川。




中卫,过去是一个黄沙满天,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近些年来,随着禁牧蓄草及退耕、退田还林政策的深入落实,中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自然环境发生巨变



二是城市面貌换新颜



三是旅游资源得到了深度开发




中宁守在十字路口不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中卫   宁夏   中宁   银包   固原   枢纽   编组站   银川   铁路   交汇点   黄河   城市   兰州   中线   交通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