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八大盖可以打1000多米,而有些现代的突击步枪只能打400米?

“三八式歩兵铳”的标尺,最远为2400米!

“三八式歩兵铳”研制年代久远,它是在“明治三十年式步枪”(1897年)的基础上安装了防尘盖后的改进型步枪,1907年装备部队参加过“日俄战争”...20世纪初的陆军武器装备非常单调,那时间“马克沁”也才问世不久,并且价格昂贵、子弹消耗量太大也没有多少国家装备,所以那个年代步兵手里的武器就是步枪,为了远距离毙伤敌人,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步枪射程都超过2000米,比如:里·恩菲尔德步枪、莫辛纳甘步枪、春田步枪...等等世界名枪,当时的步枪都使用7.62×54毫米R、7.92×57毫米(德军)、7.7×56毫米R...大威力子弹,大威力子弹发射药量多推力大,子弹才能打得远,目的就是要在较远的距离射杀敌人,而且那个年代步枪的枪管也很长,比如:“三八式歩兵铳”枪管长797毫米,枪管长会让子弹多停留一点时间更能利用发射药的推力,所以老式步枪的枪口初速都很大而且弹道平直、子弹飞行稳定。

“三八式歩兵铳”使用的是6.5×50毫米

尖头子弹,在飞行时空气阻力会更小,所以它才有了2400米的射程,但是2400米不是有效射程,“三八式歩兵铳”的有效射程在400米之内,有射击经验的老兵可以在500米之内射杀目标,800米外则是射击技能优异的个别人,1500米外根本看不到目标了,2400米打击单个目标就是在瞎胡闹浪费弹药!

《亮剑》

当中赵刚500米狙杀敌军迫击炮手,就连李云龙这样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感到吃惊,这说明“三八枪”的通常射击距离也就是300米之内,过来这个距离子弹初速下降,受横风的影响子弹散布误差很大了,很难击中目标。

二战结束,1950年代之后突击步枪

大规模装备到了部队,这个时候步兵连队的武器装备已经多样化了,不但有轻重机枪,还有狙击步枪、火箭筒、连属迫击炮...等射击距离不等的装备,步兵的火力打击层次已经很细化了,不在需要普通步枪打击400米之外的目标,因为400米之外有轻机枪,2000米外是60毫米迫击炮的射击距离!步枪守好200米内的距离就可以了,而且突击步枪是自动武器,也不需要进行单发精准射击,狙杀敌人有性能更好的狙击步枪。

总之,步枪的射击距离由远到近,是因为武器装备已经多样化了,不再是一杆步枪打天下的时代。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一千米?你快拉倒吧!你太小瞧三八大盖了,您要是往那标尺上瞅,这货可以一家伙打到两千四百米。

咋说呢?其实不光是三八大盖,其他的传统栓动步枪,标尺至少都在两千米,所以这些个传统栓动步枪打个一千米都是没多大问题的。

咱看电视剧的时候,总是说三八大盖的穿透力强呢?一穿俩眼,只要不致命,拿一棉花球粘点酒精来回这么掏几下,这就没事,回头就能愈合了,毕竟这射击距离就给你摆在那了。

说真格的,以现在人的眼光,一支步枪打出这么远的距离,压根就是浪费中的浪费,感觉就是没事干吃饱了撑的表现,搁在军事术语当中,这就叫威力过剩。

那么为嘛这三八大盖这类步枪要整这么远的距离呢?

这事您还得往远了说。

话说最开始的时候,有了火器,这玩意和弓箭比,那就太菜了,要精度没精度,要速度没速度,射击距离他也近。

所以大家伙都是排排站,玩的是排枪,你放一排火枪,咱再放一排,双方蹲下来装子弹,后一排跟上接着射。

这要是没啥大问题,也就这样了,但随着膛线的发明,后装子弹的出现,步枪的射击距离那是越来越远。

那么在这种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把双方的进攻距离给拉大。

这也就算了,这事发展到一战那会,马克沁重机枪跑出来凑热闹,一挺马克沁比一个步兵连输出的伤害还要猛,您这要再来个排排射,这家伙纯粹是找死。

别的不说,当年德国人给英国人打出了个凡尔登绞肉机来,那重机枪用的,把个英国人心疼坏了。

打这里起,英国贵族们,一说打仗再也不像之前那么积极了,怕了都!

所以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双方的对峙距离。

您这距离加大了,这步枪的威力,可不就要上去了吗?

你要知道机枪所能控制的范围,他差不多就是一千米的样子了,也就是说一战那会战场上的无人区就可以达到一千米。

你看,在射击强度上,你一支破步枪和重机枪比,压根就不是一个量级的,那么咋整?

这也就是在射击距离上找补回来点存在感。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快拉倒吧!一千米?一个人瞅起来就是一颗小绿豆。你就算是打这么远,能打的着吗?”

您这说的也在理,毕竟人人不可能都是狙击手的材料,怎么看都不搭。

但您要记住了,发起冲锋的时候,就算是乱枪往出揍,他杀不了人,但也有个威慑力在里头呢?

所以栓动步枪的射击距离就必须得大一点才成,不然这就亏大发了。

而且一战那会,他就算是不冲锋,双方蹲在战壕里头,时不时还得放一枪耍耍。

那么双方的无人区差不多就得一千米,您这枪射击距离要是短了的话,这是不是就尴尬了?只能让对方揍你,而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那么在这种发展势头下,大家伙就发现,这步兵在冲锋的时候,就缺少一种类似于机枪这种可以连射的武器进行压制,当然这枪的重量就得比重机枪要轻上一些,抱着就能跑,开枪的时候,不至于把开枪的人给顶翻了。

至少一个马步下去,人能站的住,但这种枪的出现,那意味着他的后坐力得小点,这就把射击距离给拉短了。

那么在这种思维的创导下,冲锋枪,轻机枪这一类的东西就慢慢的出现了。

咋说呢?其实在二战前期,大家伙还蹲在战壕里头拉呀拉大栓的打仗,到了后期这就大量出现了可以连射的武器。

这武器好啊!压制对方火力,冲到战壕里你就是打扫个战壕他也比栓动步枪要利索多了,毕竟枪体的长度就摆在哪里。

而且在这个过程 中,随着坦克这种移动堡垒在前头扛着,加上火炮给你来个覆盖或者定点清除啥的,让这种冲锋的距离在逐渐的缩小。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您感觉一千米的射击距离有用吗?这就没多大用处了,大家伙的冲锋距离都拉到了五百米,甚至是三百米的距离。

所以到了二战后期大家伙都打算把这栓动步枪给踢出局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那么小鬼子为嘛一支三八大从二战开始用到了二战结束呢?”

二战开始?你快拉倒吧,日本人的三八大盖打日俄战争就开始使用了。

其实这也说的过去,因为日本人在整个二战面对的是咱,咱的武器装备比日本人差太多了,你别说机枪了,咱能造出栓动步枪这就不错了。

而且造出的栓动步枪,也不见的就比日本人的三八大盖要好多少。

日本人压根就没有发展武器的动力,毕竟就他们家搁在地图上就指头大小的一个地方,他能有多少资源给他们糟蹋的。

所以日本人造个野鸡脖子出来,那都是扣扣索索的整个漏斗,往里头塞子弹,至于持续射击啥的,只要比三八大盖好一点就成了。

至于日本人那百式冲锋枪,那也是在领教了咱的冲锋枪之后,才后知后觉的要造这么个玩意。

可他就算是造出来了,也仅仅装备了一丢丢而已。

太浪费了!这估计就是日本人给出的答案。毕竟那会日本人的思维还在步枪比冲锋枪打的准上呢?在他们看来那么多的子弹给冲锋枪,突突一阵子就完了,这要是给一个拿这三八大盖的日本小队,打一个小战斗都有富余。

咱别的不说,就说苏联,到了二战后期,冲锋枪那生产的到处都是,前线的步兵都配上了,栓动步枪基本上就被丢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苏联打关东军的时候,关东军一泻千里的一个原因。

双方武器这都存在着代差呢?打不死你,还能撵着他们的屁股跑,接着漫山遍野的抓俘虏,抓的高兴了,直接整几个车皮,哐当哐当的拉倒了西伯利亚给苏联人服务去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直被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三八大盖的有效射程最高为460米,1000米只是它的最大射程。

那么现代突击步枪可以打多远?

现代没有一个明确定义,不过能称为现代的,当然不是一战和二战,而是二战之后,至少从60年代开始。

俄罗斯伊兹玛什公司推出的最新突击步枪、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AK-100,它的标尺射程,也就是最大射程是1000米,有效射程是400米。

而70年代问世的AK-74突击步枪,最大射程也是1500米,有效射程是400米。

这两种突击步枪堪称“现代”了,它们的最大射程都是1000米左右,一点也不比三八大盖低,只是有效射程比三八大盖低了将近三分之一。

为什么现代突击步枪射程没有三八大盖远?主要是因为子弹口径和装药量不同。

步枪子弹口径大,装药量大,威力大,所以射程远。

三八大盖步枪子弹口径为6.5×50mm有坂步枪弹,装药量在3克左右。

加兰德M1步枪子弹使用是7.62毫米X43mm规格的子弹装药量更多,有效射程更远,达到750米。

突击步枪子弹口径小,装药量小,威力相对较小,所以射程近。突击步枪使用的子弹一般为5.45X39mm和5.45×mm枪弹,装药量在1.6克左右,比三八大盖子弹装药量少了一半。

这样一来,子弹威力和射程就会有明显差异。

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威力大射程远不是更好吗?

首先,枪支的用途不同

步枪是用来进行远距离作战的,打击的目标相对较远,也就是尽量在敌人还没有来到的时候,就对其进行杀伤。

因为现代战争武器多样化,火力配置多元化,远距离的敌人不再需要步枪消灭。

所以突击步枪追求在较近的距离对敌人进行打击,性能介于传统步枪和冲锋枪之间。性能不同,对枪支的射击距离要求也不一样,射击距离也就不同。

其次,是为了稳定性考虑

子弹的质量和装药量是子弹动能的主要因素,口径越大,装药量就越多。但这时候枪械的后坐力也就越大,枪口上挑幅度也就相对加大,人对武器的操控力也就减弱,射击精度也会降低。

三八大盖步枪是单发的,打一发拉一下枪栓,后坐力对操控影响不大,精确度也不受太大影响。

而突击步枪既用于点射,也用于连发,连发的时候,后坐力相对就大了许多,枪械不好操控,精确度就受到影响。

因此突击步枪在设计的时候,不但采用了小口径子弹,使用的弹药也是中间威力弹药,目的就是减小子弹动能。

而小口径子弹虽然射程没有大口径子弹动能高,但是质量轻,子弹初速高,(突击步枪枪口初速:每秒900 米,三八大盖初速为每秒700米左右。)杀伤力也不低。

所以突击步枪的设计思路就是轻弹头、高初速,以达到高精确度,高杀伤力的目的。

设计师们还把穿甲弹的材料用到了突击步枪子弹上,把软钢芯换成淬火硬化钢芯。

这样一来,现代突击步枪的小口径弹,在近距离上对目标的杀伤效果比AK47发射的M43弹还要给力,三八大盖步枪子弹威力更是不能相比,即使是较薄的钢板也会穿透。

而且这种子弹击中人体后,不像步枪子弹那样还可以继续前行一段,而是翻滚、破碎,对目标造成最大程度杀伤。

在此情况下,突击步枪子弹远距离速度衰减就加快,有效射程也就降低许多。

因为现代战争,步兵近战较多,不像二战时那样武器单一,步枪唱主角。

现代战争中,敌人在远距离的时候,杀敌任务自然由坦克、飞机上的导弹、火炮和其它牵引火炮、迫击炮来完成。

突击步枪对付的,只是近距离(500米左右)的敌人,这个距离杀伤效果也最好。

因此无论是从实战角度还是成本角度,都没有必要将有效射程设计那么远。




并没有,三八大盖的有效射程是450米,而M16有效射程则是550米,三八大盖最大射程能达到2.3公里,M16最大射程则是能达到3公里,并不是说现代突击步枪射程就一定补不上老式的栓动步枪了。

不过,那些栓动步枪加了瞄准镜,有效射程往往能达到800米,现代的突击步枪很多都做不到。这点可以从子弹来看一下,老式的栓动步枪使用的是全威力弹,而现代的突击步枪使用的则是中间威力弹,简单理解就是,装药量多少的问题,全威力弹装药多,中间威力弹装药少。

如上图,左侧的7.62*39mm弹是AK47的,而右边的7.62*54mmR是莫辛纳甘所使用的。两把枪的有效射程一个是350m,一个是550米。这就能说明问题了,与传统的栓动步枪相比,突击步枪的射程会短一些。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叫做威力过剩,这个问题是在突击步枪出现以前一直存在的问题。

这个威力过剩呢,简单理解就是,步枪实际打的射程,远远超过所需要的射程,多出来这一部分,就是过剩。这个过剩,所导致的问题就是装药浪费。使用全威力弹,导致射速会变慢。往往栓动步枪有个七八百米的有效射程,但是交火距离往往在二三百米,你多出来那五六百米,是不是没啥意义呢?看都看不清,怎么瞄呢?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战模式的变化,三八大盖是一战前的步枪,定型于1905年。这个时候作战的方式是堑壕战,两伙人趴在战壕里对射,谁打的远打得准,谁有优势。而到了二战时期就不一样了,飞机坦克的广泛应用,直接改变了作战方式,也将作战距离拉近了,拉到了三四百米。二战前,各国也截短了枪管,缩短了射程。士兵们不需要对射半年那样的堑壕战了,而是运动战了。

这会儿还有个问题,交火越来越近了,射程是不是就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不是就是火力了?这个时候广泛应用的是冲锋枪,比如波波沙、汤姆逊、司登这类。冲锋枪火力足够用,但是呢,还有一点问题很重要,射程太短,往往就一百米,你一百五十米和敌人交火,子弹指不定飞到哪里了。这就造成,在冲锋枪和栓动步枪射程中间,有一片火力不足的地方。栓动步枪能打五六百米的有效射程,冲锋枪一百米,中间这一百到五百米的距离,火力不足。

而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德国人推出的方案就是突击步枪,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就是那把大名鼎鼎的STG44。有效射程300米,中远距离火力足够用,当时推出的时候,装备德军之后,给苏军吓了一跳,以为德国人每个人都一把机枪呢,火力这么强大。

这也就是后来的突击步枪的使用了,有效射程不需要太长,不需要像以往栓动步枪那样随随便便打八九百米了,三百到五百米的有效射程足够用了,再远的距离,你也看不清,那个距离该用炮轰了,而不是费劲巴力瞄准射击了。




三八大盖可以打2000米远,在1000米有效射程内可以打死人。有事实为证,抗日时期,我家乡正好处于曰军和国军对抗的前线,我家乡村庄后面有几座小山,家乡对面有一条小溪河和一片稻田,小溪河后边又是几座小山,日军驻我村后山上并修建了四个炮楼,家乡对面小溪河后面山上也驻有国军一个保安团,两军相距大约五里路2500米左右。小时候听爷爷辈份的人讲,村里有好几个人和好几只牛被曰军在炮楼上用三八大盖打死了,位置都是在靠近小溪河边上的稻田中(都是在耕田时打死的)。距离离日军炮楼有1500米远以上。可见三八步枪的威力巨大。




一寸长、一寸强。就因为三八大盖的枪管长度够长,所以能打得更远。而现代突击步枪主要任务是以火力压制三百米以内的目标,对精准远射要求没有二战时期那样高,所以有效射程普遍为400米左右。

开篇前,先聊聊当年侵华日军的枪法。

传说日军个个枪法如神,能隔着一里地外将人一枪撂倒。这是五百米外用肉眼瞄准一枪毙敌,如果当年的“鬼子兵”人人如此本事,那确实是非常恐怖的存在。

实际,若是日军千里挑一的神枪手,或许真能五百米外、或更远处目视瞄准一枪命中。但决不会每个鬼子都有这本事!


当年的国人会感觉日军素质普遍超强。是因为当年的日军,早已经是一支实现正规体系化建设训练几十年的新式军队了。

而中国军队大多数仍然是兵源靠抓壮丁补充,当兵只为吃一口饭、打枪只是听个响,训练走过场、作风普遍稀稀拉拉,这就是装备着近现代武器,思想还停留在晚清时代的旧军队。

响应号召积极从军与被迫强拉壮丁充军,这二者,是没有可比性的。

所以在当年国人看来,鬼子兵就个个成了神枪手。实际鬼子兵,就是近现代国家的一支正规化建设下的军队。而以美英法德等老牌帝国标准去衡量日军,鬼子兵的战斗力也是较弱的。

所以,实乃当年我们太弱,而非敌人太强!

三八大盖能打一千米,但决不代表普通鬼子兵,人人都能在五百米外一枪命中!

只是二三百米上的射击技术,当年日军普遍高于中国士兵,这也是事实。但这也不是日军天生强,而是他们训练更充分。

与鬼子能一枪命中一里地外目标的传说并行的,是当年的老土匪,能双枪打飞鸟不用瞄准,又甩手一枪,能打灭烛火而蜡烛不倒。由此可见,训练决定一切。


三八大盖的设计,射程远,射击精度高。

  • 枪管长,弹道稳,射程就远。所以狙击步枪与机枪的枪管长度,就比突击步枪的枪管要长出很多。

日军三八步枪长度近1.3米,比现代的班用轻机枪还要长,所以射程远,实际它的表尺射程还不止一千米,更达到了2600米。

  • 但没有瞄准镜,这射程是毫无意义的,据资料,三八大盖真正有效射程为460米。

而现代突击步枪,有效射程400米的很多。

  • 须注意的是,有效射程,是指能有效命中目标并产生最佳杀伤效果的距离,而并不是说,它只能打400米。

要论最大射程,现代突击步枪的子弹,照样也能飞一二千米。在400米外咬到了人,照样入肉透骨。

二战以来的大量战斗实践证明,目视瞄准射击,只能精确命中二百米以内目标。且所有步兵战斗,都是在二百米内才展开的。


所以步兵技术,又有个名称,叫作:二百米内硬功夫。

二百米外,基本靠蒙,三百米外能一枪命中,属千里挑一。

要凭肉眼命中五百一千米目标的,那是十万分之一的真正神射手。

所以,地方的民兵打靶场,一般就只有100米、200米、300米三个射击位置,就没有再设400500米等等的射击阵位。

例如大名鼎鼎的AK47突击步枪。

全枪长870毫米,枪管度415毫米。而根据资料它的有效射程只有300米。

而全长近1.3米的三八枪,枪管长度却达到了797毫米。与AK47比,三八枪管长了将近一倍。

极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因此,目视精确射击三百米之外目标的训练,根本毫无意义,也没有必要。

当然,如果上了瞄准镜,或者连发扫射、压制射击,那就又是俩码事。


人们通常把二战之后的军队,称之为现代军队。

而现代军队与近代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现代军队主要靠炮火与自动武器扫射杀伤敌人,步枪精准射击不再是杀伤敌军的主要手段。

实际二战时期,美苏英法德等军事大国,作战中的面积打击杀伤已经取代了步枪的精准射击。

而随着可以连发扫射的突击步枪大规模装备军队,步兵班战斗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单发步枪时代的步兵班接敌后,先瞄准、再射击,以力求每发子弹毙敌一人。

突击步枪时代的步兵班,一旦接敌、或与敌遭遇,就力争先敌开火,首先用突击步枪向敌军方向扫射,倾泄弹雨先压制住敌人,然再尽量瞄准射击。


阿富汗战争期间的苏军步兵班战斗。利用AK47在接敌瞬间先敌开火,用火力扫射压制敌人,是步兵武器实现自动化之后的主要战斗方式。

所以,在瞄准镜没有普及到步兵班之前,突击步枪有效射程在400米以内,已经足够了,实际300米也够了。

  • 而瞄准镜普及到了步兵班单兵之后,例如美军的M4突击步枪,根据资料,它的有效射程却达到了600米。

当年的日本,为何要把三八大盖的长度弄得如此之长,上了刺刀就像一杆短矛似的?


  • 三八式步枪重3.73公斤,加上30年式刺刀为4.1公斤。枪身全长1.276米,上刺刀后全长1.663米,该枪一大特征就是它的长度。

因为三八步枪时代的日军,他的步兵技术突出了两大特点,就是射击与刺杀。

一是追求精确远射与一枪毙敌;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然而军国主义的野心却异常蓬勃。他既要疯狂的扩军备战,又因为资源短缺,一切东西要省着点用。

所以,他的步兵注重射击,最好是远距离射击每发也都能命中。

二是尤其重视刺杀。

鬼子的拼刺术,那就不用多说了,确是无双的。

以上二点,就决定了三八式步枪的设计,肯定是以长为第一特征的。

把枪管设计的长一点,子弹就能打得更远更准,这是规律。

而当年日军这一思想,实际是仍有延续的。

从今天的日本自卫队的两型现役主力步枪发展看,从64式到89式的外形,很显眼的共同点,就是枪管长、自动步枪安装两脚架,还有不追求射速却注重射击精度。

下图为日本64式突击步枪。


89式比64式略短,全枪长仍然达到0.92米。这在现代突击步枪中,算是最长的了!

这是自卫队的89式步枪。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光是比较枪支的最大射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三八大盖最远能打3公里远,但你肉眼能看见物体并瞄准的也就400米的距离内,而一般双方的的交战距离都在200米左右,且距离超过400米基本就没啥精度可言了。而决定枪支射程的无非也就枪管长度和子弹的装药量,所以光是从两者的步枪的长度和子弹的长度看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三八大盖的射程会比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打得远了。

而正是因为全威力步枪弹在普通士兵手上存在威力过剩的问题,德国直接将98K使用的7.92X57子弹直接截短了将近一半搞出了7.92X33的中间威力弹,现代突击步枪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所以现在的突击步枪的使用的中间威力和射程就是处于手枪弹和全威力步枪弹的中间,所以也就有了“中间威力”这个说法。

根据二战的单兵作战过程中发现,在400米的交战距离呢都是交给单兵携带的火炮,在200米的交战距离上,日本所采用的战术就是前100米卧倒匍匐前进,这时交由已方的炮兵进行火力压制,等匍匐的步兵前进到距离敌方阵地100米的距离上资源的炮火也接近了尾声,这时候在发动冲锋,这样的战术在中国战场以及在太平洋战场上都卓有成效,特别是在重武器缺乏的中国战场上更是屡试不爽。而这样的镜头就出现过在中国拍摄的一些抗日剧当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那就是由王宝强和张国强主演的《我的兄弟叫顺溜》。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远距离射击基本上是交给机枪进行火力压制的,步兵携带的步枪其实对射程并没有太远的要求,毕竟远了你也打不准,所以光说步枪的最大射程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




谢邀,题主你那啥,说近了啊!直接看下三八大盖的标尺距离吧

1000米的射程仅仅是中段,网上其实可以推到2400米的距离上。

这就有一个步枪的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的区别了。当年的日本人很实诚,能打多远就标记了多远。

按日本三八大盖的资料来查询,这把枪的最大射程是2.37公里,也就是2370米。很多的资料也就直接取整写成了2400米。


但是话说回来,这些资料里还写着三八大盖的最佳射击距离是366–457米之间,在这个距离上三八大盖有最大的杀伤力和最准确的射程。


同时,三八大盖所使用的弹药 6.5mm有阪弹:


大家如果熟悉子弹的话,会发现这种子弹和别的弹药的区别——长径比特别突出。这是因为当初设计这个子弹的时候日军给出了一个相对于苛刻的要求,要求这种子弹可以在200米距离上穿透8mm的钢板。

于是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矛型的长弹。


这种弹药本身在飞行过程中就相对稳定,也因此它的飞行就就很远了。


但过远的射程没啥意义,在400米以上基本上就已经达到了大多数士兵利用机械瞄准镜的极限了。

而正常的交火距离又通常仅仅是在300米以内,因此枪支也就根本没有必要一定要打得那么远。所以从轻量化和小口径化的路子上考虑,现代步枪基本上都只优化300-400米以内的弹道设计。


子弹在300-400米以内能保持相对平直的弹道就够了,再远没啥大用,所以目前的突击步枪的有效射程也就是400-500米了。多出去的那些射程对普通士兵来说意义不大。如果需要再远的射程,那就是狙击枪和精确步枪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了。




你不能这么比,枪支光看射程不看精度吗!其实三八大盖射程不仅仅能打一千米,两千米都不在话下,但为何现在的士兵不用它而改用突击步枪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三八式步枪性能分析

三八式步枪是日本仿制德国的毛瑟步枪而来的,相较于毛瑟步枪,三八大盖在射程、命中率上要提升不少。据了解三八大盖最大射程不止1000米,它最远可以打到2400米,这个距离跟狙击步枪有的一比。但需要指出的是,三八大盖有效射程也就460米,后面那截不敢保证命中率,杀伤力也比较低。

说实话对于步枪来说,射程超过500米都没多大意义。像三八大盖这种没有瞄准镜的步枪,光靠人眼瞄准想要看清五百米以外的目标,基本很难做到。所以既然瞄不准,何必要这么大射程呢!

在战斗中双方士兵交战的距离基本都在三四百米之间,除非你是狙击手,不然也不用配几千米射程的枪支。所以三八大盖即便拥有超远射程,但实际使用起来还不如机枪好。机枪一梭子弹打过去,虽然精度也无法保证,但命中率还是比三八大盖高点。

三八大盖有个称号叫“打不死人的枪”,三八大盖射击距离够远,穿透力极强,但也就只有老兵能发挥其作用,新兵蛋子很难打死人。因为该枪口径只有6.5毫米,子弹威力不够,如果瞄不准没打中要害,基本也是对眼穿,对身体伤害较小。

这样看三八大盖除了射程还能拿出来说点事外,其他性能好像也不咋地。但为何人家日本还一用就是几十年呢?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三八大盖成本低。这款步枪制造简单,不是很复杂。二战开始后,战争对日本国力的消耗极大,本来他们的体量就不是很大,加之战争后期节节败退,资源极为紧张。所以即便后来造出更先进的步枪,他们也无力大规模替换三八大盖。

其次在战时药品比命更重要。三八大盖威力小打不死人,但打伤人后作战人员短期内无法战斗,而且需要更多补给、药品去照顾伤员,这消耗相当大。在当时医药物质十分珍贵,所以很多受伤士兵因为没有药物治疗,最终也是死掉了。日本人估计也是看到了这点,所以后来也不愿换威力更大的枪支来。

突击步枪为何射程只有几百米?

对于现代突击步枪来说有效射程只有几百米,注意这是有效射程,命中精度是有保证的。如果你不管枪支的精准度,让子弹飞一会,人家也能打到上千米距离。所以题目就是拿最大射程跟人家有效射程比较,偷换概念没多大意义!

世界主流突击步枪的有效射程基本都在400-600米之间。像我国的95式步枪,它的有效射程为600米,这一射程在各国陆军的主流步枪中排名第一。而美国的M16步枪有效射程为500米,是美国出口最多的突击步枪。俄罗斯著名的Ak47步枪有效射程为550米,其生产数量超过了1200万支。

而各国定位突击步枪射程在几百米左右,原因之前也说了,就是更贴近实战需求。士兵间的作战基本都是几百米范围内进行的,所以突击步枪有效射程设计为几百米范围,是可以满足作战需要的。

突击步枪发展方向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突击步枪的发展更倾向于轻量化、模块化。而对于射程上的要求并不是十分迫切,这些年设计出的新型突击步枪有效射程也都是四五百米左右。

现在突击步枪发展的重点有几个:第一就是杀伤力,如何提升命中率、子弹威力、射速等是研发重点。第二是多功能性,步枪除了能对付作战人员外,还要求能对装甲作战。比如加挂榴弹发射器,能发射反坦克榴弹和杀伤榴弹。第三就是新概念步枪,区别于传统子弹设计,采用无弹壳设计,比如激光步枪这类型的。第四人性化考虑,采用新型材料,把枪支设计得更轻便化。优化枪支结构,使射击起来更舒畅。第五智能化,未来枪支不仅仅只是射击工具,还会承载更多信息交流上的东西,在战场上更高效作战。

综述

枪的射击距离只是枪支性能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一把枪的真正实力。每个时期枪支的发展方向不同,也决定了使用情况。三八大盖代表过去,而现在是突击步枪的时代,所以一味的比较射程,没有什么可比性!




大人,时代变了,这会儿跟过去还真不一样。

主要的问题出在弹药上,三八式使用的是全威力弹药,现代突击步枪用的叫中间威力弹,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被减装和截短的子弹,它们后坐力更小,连发操作性更好,但射程是绝对比不上老式栓动步枪的。

其实这是个时代问题,不同的武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定位;三八大盖咱先放在一边,先简单看看人类武器与战争是怎样个关系。

人类的火器战争大体可以分为几大阶段,用粗俗的语言形容就是:

火门怼脸时代——排队枪毙时代——挖沟对狙时代——瞎JB乱撸时代。

三八大盖的时代可以从排队枪毙时代的末尾延伸到瞎JB乱撸时代早期。

三八大盖研制于1903年,诞生于1905年,总体上是日本之前30式步枪的技术总结,是一支相当早的20世纪初武器。

这意味着它的军事思维概念来自于19世纪末期的战争,是无烟火药和后膛式步枪刚刚发扬光大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军事思维正在由排队枪毙往大规模的阵地战上转,定装弹药的成熟和后膛步枪的大规模列装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战争形态。人们需要步枪部队能尽可能的顶住对方,然后让骑兵、大炮去撕碎对手,然后再快速发动突击。

因为交火距离较长以及大量的轻武器战争需求,一支步枪的精度和射程非常重要,人们需要它们能在长距离上保持良好的弹道性能。

后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以远距离射击为目的的枪械变得如鱼得水,它们成了堑壕战中的冷枪王者,全威力弹药能在极远的距离一枪打掉对方整个血条。

但战争尾声的栓动式步枪却遭遇了一些尴尬,这主要来自于作战方式的进步,德军的风暴突击队采用了精兵小队渗透加近距离高火力驳火的打法,大量运用了冲锋枪、自动手枪甚至轻量化的重机枪。

不过,因为战争的快速结束,当时的栓动步枪并未感到太大的危机,许多执拗的老牌帝国甚至还拒绝冲锋枪的发展,将其一禁了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机械化战争改写了很多东西,大规模阵地战被废掉了,人们需要的不再是隔着老远放枪的烧火棍,而是能坐在装甲车里,跟在坦克后面不间断发挥火力和快速突破的自动化武器,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被大量装备,世界进入了现代化战争时代。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毕竟是个分水岭,存在过渡阶段,因此三八式步枪如同期那些98k、莫辛纳甘、李恩菲尔德一样,依旧表现出色,成为那个时代的战争记忆。

二战过后世界就彻底翻天了,已经认识到“火力”因素的人们淘汰了全部的栓动步枪和大部分半自动步枪,然后装备上新研发的自动步枪,以适应现代化的战争需求。

但60年代的越南战争却再次引发了骚动,北约和美国使用的7.62mm全威力弹自动步枪,因为恶劣的连发特性,很难适应丛林作战,被采用了7.62mm中间威力枪弹的AK47步枪踩在了脚下。

全威力弹药与突击步枪非常难以相容,它们威力虽大却很难维持有效的连发射击,因此美军很快用5.56mm的M16步枪替换了不靠谱的M14,北约也纷纷统一了5.56mm的弹径,在70-80年代开始装备了各种以M193SS109弹为基准的小口径中间威力弹药的步枪。

上图.AK的7.62x39和北约的7.62x51

实际上,现代的突击步枪更强调的是高度机械化情况下的通用性和火力有效性,它们与当年三八式那种单纯讲求远距离弹道的武器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威力过剩”的概念被反复的提及,人们不需要步枪打远,它们只需要维持一个属于步兵的有效火力范围就行了。

上图.AK的7.62x39和北约的5.56

那么更远的地方怎么办呢?很显然,现代的士兵早已不是曾经那些在堑壕里抱头蹲防的可怜人了,战场也早不是靠轻武器主宰的时代了,在火力立体化的今天,战场上有多到数不完的远程打击手段,他们只需轻敲耳麦,要一个火力支援就行了。

所以,哪怕三八式步枪能在这个年代复活,它们能胜任的角色也不过是充当一把精确步枪而已,然而人们已经有性能更好的狙击枪了,这些狙击枪继承了全威力弹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步枪   枪管   药量   冲锋枪   枪支   作战   射程   威力   弹药   步兵   千米   日军   火力   子弹   距离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