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就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曾经有位四年级的学生说:“老师,我真的很累,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学习,周末还要去各种辅导班,加上家庭作业,周末比平时还要忙,而且学的内容太难了,尤其是奥数,让我很痛苦,我不想上辅导班!”


这也许是当下许多学生的心声,很多家长也都在纠结这个问题:给孩子报班吧,孩子的压力太大了;不报吧,我家孩子在学校会不会被别人家孩子拉开太大的差距?

由此,许多家长看到别人给孩子报班,就给自己的孩子也报班,还抱怨:“凭什么他家孩子能拿第一名,我家孩子就不行?”


有的家长甚至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够优秀,不能接受不同的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也并不知道孩子适合学习什么、缺乏什么能力,就盲目地给孩子报班,认为课外辅导班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尽早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就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诺‬德‬•格塞尔博士,他认为儿童发展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成熟才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他‬‬通过‬研究——双‬生‬子‬爬‬梯‬实验‬,就‬证实明‬了这一观点‬。

格塞尔通过一对未满12个月的同卵双胞胎兄弟,作了一项学习爬梯的实验。

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梯。每天训练15分钟。在训练过程中,哥哥经历了多次跌掉、哭闹、爬起的过程,艰苦练习了6周时间,到了出生后的第54周的时候,终于能够独立爬梯了。

对弟弟的训练方式跟哥哥完全一样,只是弟弟开始学习爬梯的时间比哥哥晚4周,是在出生后的第52周开始,此时,弟弟走路的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

实验结果:哥哥从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了6周,到出生后第54周时才学会爬梯;弟弟从出生后的第52周开始,练习了2周,也是在出生后第54周时学会爬同样的梯子。

弟弟不仅学习用时短,学习效果好,还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


格塞尔还以其他同卵双胞胎,作玩积木、玩球、学习词语、数学记忆等实验,发现受训儿童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得超过未受训练的儿童,但当未受训练的儿童,达到某个年龄后再受训练,就会赶上或超过先受训练的儿童。

据此,格塞尔指出,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没有足够的生理成熟度,就谈不上真正的心理与能力发展,而学习在这当中只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格塞尔的研究,那些所谓提高孩子智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还会极大地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消磨孩子的学习动力,甚至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现在很多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不惜昂贵的培训课程费,让孩子学习那些远超过他们认知能力的课程,究竟是为了孩子好,还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或是满足自己内心曾经的缺失呢?

有的家长可能自认为是为了孩子好,为孩子选兴趣班并不是看孩子的意愿,其实,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无论是放养他们、任他们自由玩耍,还是报兴趣班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基础,前提是让他们觉得那是一样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意愿。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燕子明颖

会持续与您分享好书内容,欢迎关注评论!




只能说重视教育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必要条件,不能说上了辅导班就一定能赢在起跑线上,因为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以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个学习的料,老师又合格,这个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孩子如果条件太差,根本不是学习的料,无论上什么班,都是白搭,这个话听起来不太顺耳,属于话糙理不糙。另外还得看辅导班老师的质量,如果老师不合格,上他的课,不仅没有好处,还可能有很多副作用,所以只有在考虑了上面的条件之后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能起一定作用 关键是靠自己 毛主席说过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不是了




报班要看孩子的兴趣爱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辅导班   爬梯   孩子   双胞胎   意愿   认知   生理   弟弟   哥哥   成熟   家长   兴趣   能力   老师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