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到底是谁的功劳?是学校、是学生、还是家长?

为了防止有人喷我信口开河,先说明一下基本情况:我曾在省重点高中任教多年,学校每一年考入清华、北大两所名校的有三四十人,985院校每年四五百人。所以,好学生我见的算是比较多,教过的也不少。——应该算是有资格来回答这一问题。

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很难说只是一个人的功劳,如果要衡量学校、学生、家长三者,我觉得首先是三者所占的因素依次应该为:学生、家长、学校。

首先,功劳最大的肯定是学生自己。

能够考上清北名校,自身一定有过硬的实力。学生的智商不能低于普通人,得有稳定的心态,有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不弱的自控能力,能够对自己对未来有比较清晰的规划,有时候还需要你具备很强的抗挫能力和耐得住寂寞的能力。

就我们学校那些考上清北的学生来看,天赋异禀者极少,态度端正懂得埋头苦学的占多数。他们身上大都具备某种特质,你只要和他们一接触,就能轻易感受到人家的学习热情。这些个人的特质是他们能够考上清北的关键。

其次,家长的功劳远大于人们的想象。

我们学校是一个月休一天,其实家长和孩子能接触的极少。但据我所了解的情况看,基本上每一个能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都坦言受家长的影响深刻。

这种影响并不是在高中才开始起作用,更多的是作用于他们学习的初期阶段。他们往往家庭环境比较宽松和谐,死板的在家逼迫孩子每一分钟都在学习的家长基本没有,他们的家长不管学历高低,工作好坏,似乎都对孩子有一种信任和宽容。因为很早的时候,他们已经或有意或无意的培养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他们在孩子中学阶段其实相当轻松。按我的理解,最近热播的《小欢喜》电视剧中,考上清北的学生家长很少有宋倩那样对孩子苛责的,反倒是更像方圆和那位区长夫人,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

最后,才轮到学校和老师的功劳。

当然,实话说,学校和老师的功劳如果分开的话,应该是学校的功劳大于老师的功劳。

学校的功劳,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容易考入清北的大环境,以及主动给学生创造一些考入清北的便利条件,比如之前我们学校的自主招生,比如我们是所有985院校的优质生源基地,清北等名校的招生办每年都会在高考前和我们学校联系,初步接触那些特别优秀的学生,用各种条件吸引他们报考各自的院校。这些是学校独有的资源,你换一所差些的学校,资源就没了。

最后的最后,才轮到老师来邀赏。

虽然我的学生里出过不少清北的学生,但我一直坚定的认为:没有我,换成其他老师,他们一样会是清北。一个老师对准清北的学生帮助并没有多大,老师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工具的作用。老师能给他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题,能让他们提振信心,能给他们能力的提高提供各种便利,仅此而已。

一个最现实的假想,我一个考进北大的学生如果跑去其他学校,他进北大不能说十拿九稳,但几率不会小;但如果把我扔进隔壁学校,我一定教不出北大来,毕竟,隔壁学校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北大......




这个必须分阶段来说。按10分制来解释一下:幼儿园到小升初阶段家长4分、学校4分、孩子2分。初中学校4分、孩子4分、家长2分。高中孩子5分、学校4分、家长1分。所以第一:孩子在小学时期家长非常重要,必须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必须牺牲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培孩子!只要孩子有了学习的方法和观念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算成功了一半!第二:学校从始至终都很重要,学习环境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说句大实话,你去那些烂学校旁边的公园、快餐店、麦当劳看看都是一对一对的小鸳鸯,穿着校服亲亲我我。再给大家说个真事:我们孩子初中时,其他烂学校的孩子来他们名校参观交流,结果半天时间,孩子学校丢好多校服和东西!这就是差距,要说学校不重要那是绝对瞎话!第三:孩子自己的努力和对学习的认知程度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倍,这期间孩子还要经历青春期的心里生理的变化,所以说家长必须在孩子小时候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孩子才能在这12年的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偶尔迷航也会在老师和家长的助力下快速的回归正轨。总之,家长孩子学校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梦想!最后祝福所有努力的家长师生都圆梦985!




我儿子那个高中,2019有12个同学考上了清北。

我觉得,一个孩子能考上清北,孩子的天赋占80%,老师跟家长各占10%。

学霸分两类,顶级学霸和瘸腿学霸。

顶级学霸就是高考六门功课都很出色,没短腿。瘸腿学霸是,总有一门瘸腿。如果考五门,很多顶级学霸还干不过瘸腿学霸。能考上清北的,就是门门功课都出色的顶级学霸。

普通学生,再努力,方法再好,也不可能成为顶级学霸,天赋就是一条鸿沟。

家长就是土壤。顶级学霸这个大树,从“家”这块土地成长起来。爸妈给了他天赋,给了他成长的环境。从小还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培养他良好的道德情操。

对于顶级学霸,爸妈就是基础材料提供者。

老师就是基础材料的打造者了。一块好材料,家长粗加工,交给学校。学校根据这块材料精工细雕。

对于老师来说,平庸的学生,她也得尽心尽力的教。但如果捡到一块好材料,老师会教的很舒服。

总结吧。

考上清北的孩子,孩子自己首先就是一块好材料。爸妈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供粗加工产品给学校。老师就是工匠。

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但材料本身最重要。




对于清北这样的大学,相信每个学生都非常向往,但是最终能够如愿考上的人却只是极少数。一般来说,一所重点中学里能够考上清北大学的学生寥寥无几,即使是在重点中学里面,其实老师们也清楚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也是有限的,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更多的好像是野生的鸡枞,出在谁的班级里,并不一定是这个班级的老师优秀,而是这个班级的老师更加“幸运”。那么能考上清比的学生到底是老师、家长、学生那个方面影响要大一点呢?功劳大一点,谁也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答案,你说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好学生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那些顶尖的好学生,而是自己主动学出来的,可能有一点道理,但是也不能忽视老师引导作用老师存在的意义,老师应可能让绝大多数不是那么优秀的学生慢慢变得更好,在应试教育标准下的好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基础知识,再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熟练程度,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的人认为只能算顺水推舟;而对于那些资质平平的学生而言,老师存在的意义就是带着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温习那些最基础、最寻常的知识点,让他们逐渐达到一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高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才是最让老师有成就感的,真是这样的吗?

实际上, 想要考上清华北大,学生每一门科目的成绩都应该非常优秀,如果有一门瘸腿科目的话,想考上名校是比较难的。更何况老师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听课的学习效果。不然为何学历越高能力强的老师才有资格在重点学校教重点班。他们考上名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在智商的基础上,自己的努力、老师优秀引导、家庭、高效学习方法、还有运气的辅助,任何事情的成功、任何名校的考取,凭靠的并非是单一优秀,都需要多方面的影响最终汇集成坚固的优秀光环。学生是学习和受教育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学校则为学生的学习和受教育提供平台,提供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学生共同享有学习成长的公平机会;家长就更不用说了,要为孩子的学习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和积极引导。可以说,学生、学校的老师、家长互为犄角,缺少了哪一方,学生连健康成长都成问题,更别说想要考取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这项活动最主要的实施者,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最首先决定的条件是学生,学生的努力学习,是最重要。虽然老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说,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自己。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如果自己想要好好学习,自然能够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并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差。为什么同样是名师执教,但班上的同学最后考取的大学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因永远起决定性作用。学生的资质天分怎么样、学习兴趣怎么样、学习态度怎么样、学习能力怎么样、学习习惯怎么样、学习方法怎么样等等,这些都是在学习上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哪一个因素出现了问题,都会带来学习成绩上的差别。

老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能够考上清华和北大的孩子必然有着独特的闪光点。这些孩子的智商往往高于其他孩子,再加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加成,自然能够考上名牌大学。所以说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除了需要靠孩子自身之外,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老师的栽培。名师和高徒其实是互相成就的结果。名师肯定具有很强的本领才被成为名师,而学生肯定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才有希望成为高徒。倘若只有学子天资聪明,而教师资质平平引导方面不够,也是不行的。所以,只有教师高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甚至提供学习方法,也许能够帮助这位学子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不单单只是学生老师也分层次和等级的。而倘若学子智商超群,学习天赋极高,可却始终没有名师指引,那么这位学子的上限也会很快到达,从而难以拥有高徒所有的地位和待遇。

很多人往往忽略了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养成几乎都是受父母影响的,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要大于老师。因此,各位家长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不要认为把孩子扔给老师就完事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出生那一刻起,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受到来自父母的影响,前,来源于后天生活的培养,而家庭和家长无疑是影响分量最重的所在。很多尖子生在学习上都有着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节奏,他们在学习上或许并不会像其他的学生一样完全按照老师的进度来,而老师的教学安排对于他们来说或许也并不是很适用。这样的学生或许是从小就在父母的帮助或者引导之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有着自己的方法和独到的见解,学习效率比很多人都要高。

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只有充分调动三方的积极性,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学习保驾护航。孩子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这既是孩子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更有家长这个强大的后盾。所以,很难说究竟是哪一方的功劳,或者说是哪一方的功劳更大一些。这是一个相互成就的三方缘份,学校和家长成就了孩子。




对于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其成功因素离不开家庭(家长)、学校(老师)和学生(自身)这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中,如果任何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都将是“失败"这个结局!

无论是成功后的“功劳”,还是失败后的“责任",如果用数字(比例)来体现的话,我认为,家长和学校各占30%,学生(自身)占40%

结论:

任何人要想取得成功(即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至少得有80%以上的因素起作用。(80分通常被认定为“优秀")因此,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优秀,获得成功。(任何两项相加,都小于80。)



家长因素:

首先是无可否认的先天因素。不可否认,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是有关的。现实中,学习成绩好与不好,往往是“全家"性的:有些家庭几个孩子都考上名校,而有些家庭几个孩子都是学习很糟,这肯定与父母遗传因子有关。先天条件欠缺的孩子,老师再努力,自身再刻苦,虽有进步,但要想优秀,实在太难!这种先天因素被“迷信者"说成是:祖坟不冒青烟,再努力也不成才。

因此,"三味"比较认同这个观点:清华北大生不是补课补出来的,也不是刷题刷出来的

其次,家长文化素质及其影响下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学习成绩离不开家庭早期和平时的习惯养成教育。这也正是城乡教育差距较大的一大主因。

学校因素:

现在家长和学生都十分崇尚"名校",为了上名校,几乎拼了"血本"。而″名校"自身也过份夸大自己的作用。在″三味"看来,名校的作用肯定也很关键,但再有名的学校,最多也就起30%的作用而已

学生因素:

自身因素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这点没错!但如果认为,只要学生自己勤奋刻苦,就一定能学习优秀并考上清华北大,这不过是一句安慰话。

曾经有个问题:你认为教育中最大的一句谎言是什么?不少网友的回答是:

“老师对学生说: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会考出优异成绩。”

虽然,这个说法也有片面性,但也不是毫无道理。

综上所述,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耗时长,而且涉及的因素也方方面面。一个孩子,要想实现考清华北大等名校梦,需要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协同努力。三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

我是“三味聊教育",感谢您的阅读、关注和点赞,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教育需要的是合力,学生成绩来自家长、老师和学生本人的化学反应。所以,考上清华、北大或是其它名校,不是单方面的功劳,而是各个方面共同协作的结果。

首先,学生应该有冲击名校的素质。这个素质不仅仅是分数,甚至不仅仅是智商,而应该是全面优秀的综合素质。因为学习路上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素质差或素质偏差,都很难战胜这些艰难险阻。

其次,家长也应该具备相对优秀的素质。学历高,综合素质全面当然好。如果学历不高,其它素质也不强,那么这时候需要的最优秀的素质就是紧密配合老师,按老师的要求实施家庭教育。

最后谈谈教师的作用。不管你承不承认,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绝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名师出高徒”嘛。

第一,必须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班主任。其次要有一个优秀的科任教师组合。我们学校出了一个考上清华的学霸,看这个班的师资结构,年龄结构:三个五十岁以上的老教师,两个四十岁以上的中年教师,一个四十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性格结构:活泼、稳重、严厉各占两人。这个团队的教师,业务要精,教育教学理念要新,特别是每个教师都必须不功利,能够以大局为重。

优秀的生源最重要,可遇而不可求。有了优秀的生源,家长和学校老师要会发现,会珍惜,会引导,最后能把主客观因素发挥到极致,那么孩子的发展可能才会是最优的结果。






(图片来自平台免费图库)




如果一定要在孩子、家庭、学校三者之间划一个比重的话,那比较合理的比重应该是7:2:1。

学习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其他因素都是外部条件。

只有孩子自身才是核心因素。

能够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一定不能够否认他们的天赋和智力。较高的天赋和良好的智力这是必须要承认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备这样的天赋和智力条件。有较高的天赋和良好的治理,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奋努力,最终才能成为真正的学霸。因此上说,在考到北大清华这些孩子之中,孩子自身的因素占到70%。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综合性、多维度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情感价值方面的影响。而情感价值方面的影响恰恰与智力发展又密不可分。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培育孩子情感价值的沃土,也是孩子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精神之源和基础。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庭越和谐越幸福,孩子就越聪明,父母越恩爱孩子就越聪明。所以说,家庭因素在孩子成人成才的过程中占到了20%。

良好的学校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家长想尽办法给孩子择校的根本原因。但学校因素说到底终归还是外部因素。如果孩子自身条件不好,再加上家庭环境不好,即便学校教育再好也很难实现但是考上北大清华的目标。所以说学校教育,在孩子成人成才的比例中占到10%左右。



总之,孩子自身因素是“核”家庭教育是“基”,学校教育是“辅”。三者教育密切配合,密不可分,协调发展,最终才能实现孩子较高的目标,使孩子能够考进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




有一句名言,完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那就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己经是明确地诠释了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于成功考上清北等名校所发挥的不可或缺的意义。
一般来说,学生考高分,学校,家长是外因。
外部的催化,推动作用很重要。
学校秉承的科学先进教育理念,良好的学习氛围,完善的教学没施,以及教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习惯的形成,成绩的提高,作用巨大。
同样,父母是儿女最早,也可能是好的教师,一个什么的家庭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
但一切外部条件的效能高低取决于学生本人内因的接受,内化,潜以默化。
即使同处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但也有一些学生对其教育则无动于衷,甚至抗拒,逆反,其功效大打折扣。
所以,一个成功优秀的学生,既需要外部条件的介之,更需要自身的觉悟,自强自励。




第一家长,第二学生,第三老师。

第一为什么是家长。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是天生的,是父母给了他的基因是最关键的。个人观点,985以上的孩子高考前经儿基本全用完了,而且初中前的基础、学习方法这些条件都基本满足。剩下的就拼智商了。

第二,学生肯定是主角,要勤奋、自律、自信、好的学习方法等,都靠学生自己。

第三,才是老师。再好的老师,生源不行他绝对没办法。你把市里最好的一班老师配好调到县里最差高中,跟班走三年,结果不可能有奇迹。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呵呵。




全靠家长出资力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清华   功劳   名校   北大   家长   学校   学生   天赋   因素   作用   老师   优秀   孩子   教师   家庭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