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面有哪些角色是因为偏离了原著改编,而被观众们误会很久的?

说点新鲜的,好玩的。

1.被绿的小白龙



86版《西游记》中,小白龙有个未婚妻,叫做万圣公主,是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之女。

这位万圣公主虽然花容月貌,眼光却有问题,背叛英俊潇洒的未婚夫,勾搭上了相貌丑陋的九头虫。



很多人对此难以理解,这就像潘金莲和西门庆是一对夫妻,但潘金莲却出轨武大郎一样。

其实,这段剧情是86版《西游记》中的原创内容。原著中小白龙和万圣公主压根就不认识,更没有过什么婚约。

至于央视为什么这么改,据说是小白龙太久没露面,导演让他出来打个酱油。



2,蜘蛛精

蜘蛛精一难中,孙悟空请来昴日星官的老娘毗蓝婆菩萨,破了蜈蚣精的千目金光。

孙悟空打死蜈蚣精后,菩萨带走了七只蜘蛛精。



但在原著小说中,正好相反。被孙悟空打死的是蜘蛛精,而蜈蚣精被毗蓝婆菩萨带回去看门护院。

电视剧之所以这么改,可能是怕影响不好。

毕竟一个单身老太太,往家里带一个单身老头,容易让人想歪。还会被别有用心者恶意针对、举报。



3,黄狮精

电视剧中的黄狮精,是个跟凡人交易,都知道付钱的主。

因此,很多观众觉得黄狮精很可爱,是个善良的妖怪。



原著小说中的黄狮精,虽然买东西知道付钱,但他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除了偷窃外,他还强抢民女。

原著中,借用小妖之口说出这段恶行——

我大王连日侥幸。前月里得了一个美人儿,在洞内盘桓,十分快乐。

盘桓在这里的意思不是逗留、徘徊;而是玩弄。

4,被黑的龙女



《西游记》续集中,孙悟空请来四木星君对付青龙山玄英洞的三只犀牛精。

其中两只逃到西海水晶宫,忽悠的西海龙女庇护他们。

这段情节也是原创的,原著中并没有。

原著中,三只犀牛精逃到西海。

西海龙王听闻此事,立刻命太子敖摩昂点齐兵马,协助孙悟空降妖。

至于电视剧为什么要改成龙女庇护犀牛精?我猜想,大概是拍摄大场面太费钱,剧组经费有限。

5,善良的杏仙



电视剧把杏仙塑造成一个爱慕唐僧的善良妖精。

但在原著小说中,杏仙可不是什么好鸟。

杏仙一伙人中的十八公,先是变成土地,骗唐僧师徒吃面饼。被孙悟空识破后,直接抓走了唐僧。

抓走唐僧后,为了安唐僧的心,就说自己并非歹人,抓他来只是为了会友谈诗。

如此的会友谈诗,也只有唐僧那样的傻子才会信。

果然,谈着谈着,他们就开始逼迫唐僧娶杏仙。



唐僧这才识破他们的面目:“汝等皆是一类邪物,以美人局来骗害贫僧!”

这伙人中的鬼使叫道:“你不听从,我们叫你做不成和尚,也娶不上老婆,枉为一世人。”

为了逼迫唐僧就范,这群人可以说威逼利诱,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他们这做法和蝎子精、老鼠精、玉兔精有区别吗?

所以,杏仙不是什么善良之辈,她的目的也是骗取唐僧元阳,修成太乙天仙。

6,唐僧是个胖和尚

取经路上,各种小妖精哭着喊着要嫁给唐僧。所以人们认为唐僧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总之,是个让妖精一见误终身的美男子。

但原著中多次提到唐僧的形象,是一个白胖和尚,还酷爱吃芋头粘糖,这种高热量的食物。

所以,唐僧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


一个长相不错的,胖子。


小结

暂时就想到这些。

至于什么玉帝没有钻桌底,孙悟空身高之类的老生常谈,说的人太多了,老黑我就不拾人牙慧了。




  

  央视版《西游记》对西游原著演绎,既可以说忠于原著,又可以说大大背离了原著。对于《西游记》这部文学名著来说,央视版电视剧的演绎有功也有过,当然,是功大于过。

  有功,很好理解。那为何说是有过呢?

  央视版《西游记》对于原著最大的改编,就是上至导演、编剧,下至演员,都错误的认为佛高于道。

  央视版《西游记》中,对于佛教大大推崇,对于道教大大贬抑。

  在原著中,西方佛门只是人间西牛贺洲一方势力。如来佛祖只是五方五老之一,是明确的玉皇大帝的臣子,是奉玉皇大帝宣召,前来救驾。

  可是在央视版电视剧中,玉皇大帝变得十分窝囊,天庭众生全都是垃圾,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皇大帝竟然吓得钻桌子,并且只知道高喊:“快去请如来佛祖……”

  类似贬斥道教,推崇佛教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原著中,太上老君地位尊崇,如来佛祖对其也十分忌惮。可是,孙悟空对其百般调戏,反之,即便是对灵山一个寻常菩萨,比如另计菩萨,孙悟空都十分尊敬。这也是大大违背原著的。

  央视版《西游记》影响力巨大,在大多数老百姓没有看原著的情况下,使得很多人误以为《西游记》原著就是这么写的,并且进而影响到之后二三十年中国的影视剧创作,包括民间对于佛教、道教的态度。

  在现在流行的各种神话剧中,佛祖、菩萨都是至高至上的,至少是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甚至出现玉皇大帝沦为如来佛祖下属——比如在《西游记》后传中,玉帝就更加窝囊,如来佛祖的一个魔念(无天佛祖)就可以横扫世界。孙悟空摇身一变,成了拯救世界的唯一救星。

  事实上,从明朝到清朝、到民国,道教因为是中国本土宗教,在古典文学中地位一直极高。玉皇大帝是三界之主。无论是在《封神演义》还是在《济公传》《白蛇传》中,如来、观音,都是低于玉帝、王母的。

  另外一点,央视版将《西游记》原著的深刻性、批判性选择性忽略,导致大众眼中的《西游记》沦为童话。

  《西游记》本身批判性极强,内容深刻,结构宏大,无论是人物还是结构,都禁得起反复推敲。可是,在央视版《西游记》中,将许多人物脸谱化,矛盾简单化,导致一切都是非黑即白。

  就像唐僧与女儿国王的恋情,在央视版电视剧中演绎很生动,很感人。确实有它可取的一面。不过,原著中女儿国的狠毒,女王的霸道与自私明显更具有社会性与评判性。

  好好的一部经典名著,硬生生被拍成了儿童剧。如果严格按照原著来拍,那绝对是碾压什么哈利波特,什么魔戒,甚至是冰与火之歌的!




1.玉帝没那么窝囊,恰恰相反,玉帝强得很,更不存在钻到桌子进去;

2.如来没有那么厉害,地位也没那么高。如来作为五方五老之首,其上头还有三清、四御;

3.太上老君没那么平庸,作为三清,无论是实力还是地位都是绝顶的,但是在电视版里头完全沦为类似于张天师、太白金星一类的酱油级别;

4.孙悟空没那么强,孙悟空大闹天宫只打到通明殿而已,重点是一个王灵官就拦住了他的去路。

5.唐僧没那么高尚,电视版的西游记,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虽说有些小打小闹,但是总体上还是和谐的。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唐僧其实是非常没有担当的人,孙悟空闯下了大祸他就撇得很清;

6.猪八戒和沙和尚心机很深,并不是电视剧里那样一个可爱憨厚一个任劳任怨。




记得学生时代,寒暑假基本绕不开的两部电视剧,一个还珠,另一个就是86版《西游记》了,那个受欢迎程度绝对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部电视剧,它的道具布景十分简陋,打斗也是三招两式很少特效,情节也没有多么离奇。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这部老电视剧依然那么有吸引力,依然可以要做到老少皆宜,除了老一辈演员精彩的演绎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导演编剧的整体呈现。看《西游记》电视剧剧情,会有一种格外温馨安心的情感在里面,看了以后觉得十分舒服。

当然,《西游记》原著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其描写的情节人物要比电视剧表达的复杂的多,也深刻的多,但是在那个年代符合原著不一定就适合做成电视剧,一个温馨的师徒四人合力取经的电视剧要远比展现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要有用的多。可以举一个例子,曾经有一老版89版的《封神榜》就因为太过接近原著,充斥了大量怪异暴露的镜头而鲜有人知晓,里面的人物形象倒是尽量按照书中来,可是太还原书籍的电视剧真的不一定适宜电视这种大众传媒,毕竟电视剧的视觉冲击力要比文字大太多,而且书籍往往少部分人越多,电视却是老少都看的,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可以这么说,如果当年《西游记》不改编,一定不会达到后面如此经典的高度,顶多也就跟傅艺伟98版《封神榜》一个水平。

《西游记》电视剧主要展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候的威风,另一个是师徒四人齐心合力取得真经,原著中那些复杂的人心和勾心斗角都略掉了,所以在人物角色设置上做出了很多改变。基本变化不大的主要人物有观音菩萨,太白金星,四海龙王等,观音是一样的救急就难,太白金星是一样的啰嗦而圆滑,龙王也是一如既往的窝囊。而变化很大的有玉皇大帝,唐僧师徒五个,嫦娥等等。

首先说玉皇大帝,在原著中玉皇大帝是十分有威严的,孙悟空只是在南天门外威风了一下,根本都近不了玉帝之身,作为整个天庭的话事人,玉帝无论是对太上老君还是如来佛祖,都没有显得多么客气,可以说尽是帝王派头。当然了,太上老君,如来也未必真的怕玉帝,但是玉帝绝非电视里面钻桌子底下那样的窝囊形象。

唐僧师徒五个每一个形象都变了,首先说孙悟空,那是真的丑,简单一个词那就是龇牙咧嘴,绝对吓人。孙悟空外貌丑陋,脾气也格外暴躁,做猴妖的时候,是人也吃过,男女之事也做过,跟一般的妖魔无异。而他是一个千年老石猴,本事也不小,懂得人情世故也很多,跟唐僧脾气也不对付,可以说自始至终他对唐僧是有轻视的。只不过后期孙悟空逐渐明白了,这场取经之事,唐僧才是主角,跟他做太多计较没有意义这才收敛。这些跟电视剧里对师父毕恭毕敬的形象都是有出入的。

唐僧的形象也很不一样,书中的唐僧格外的自私小气有软弱,而且十分无情。他确实可以做到面对女色毫不动心,比如女儿国的时候,他一点男女之情的想法也没有,这里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心冷。孙悟空多次救他,但是一旦他觉得孙悟空错了,立马就紧箍咒罚他,甚至要把孙悟空赶走。唐僧唯一可取的地方就是一心向佛,尘世的诱惑对他没有丝毫的作用。电视剧里的唐僧则要比书里宽容的多,甚至有了男女之情。观众会觉得他除了迂腐点,整体还不错,这个唐僧形象也容易让人接受。

猪八戒和沙和尚也是不同,首先工作职能就变了,原著里猪八戒挑担,沙僧负责牵马,好像沙僧就是吃苦耐劳,猪八戒就是好吃懒做。实际上,猪八戒做的比沙僧多。不过他俩以前都在天庭混过,两个人都是处事很久的老油子了。两个人在原著里除了外形丑陋,个性也不讨人喜欢。猪八戒远非电视里那种可爱的形象,沙僧也不是那么木讷老实。如果按照原著来拍,他俩将没有任何观众缘。

当然了,还有一个角色,那就是白龙马小白龙,他的确是犯了死罪,本来要死的,得到观音菩萨点化。但是小白龙感情生活原著没有提及,根本没有跟九头虫因为一个女龙就结怨。原著里的小白龙,自打跟了唐僧以后,也就遇到奎木狼那一次化身为人,其他时候都是白龙马。电视剧为了效果突出,愣是在九头虫时让他再次现身,还给了他个绿帽子。

嫦娥忍不住也要说一下,猪八戒酒后调戏的是一个宫娥不假,但并非电视剧上演的那个独住广寒宫的嫦娥,而是可能宫娥中的任何一个。特别是玉兔精那一集,下来的是太阴真君,是连孙悟空都忌惮的存在,而不是我们一般印象中认为的嫦娥。

除了这些角色,很多角色都进行了艺术再加工,尽管脱离了原著,却仍不失为经典。




这些年,由《西游记》原著而出的改编影视剧确有不少。一些改编,是让原著更趋于人性化;还有一些改编,堪称“惊吓”。受篇幅所限,仅以最经典的86版电视剧举例吧!其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太多了。1、取经队伍里挑担的是八戒而不是沙僧这应该是《西游记》改编成影视剧里最大的一个误区了。不光是86版的电视剧里这么演,好像自此以后,所有和西游有关系的影视剧里也都这么演。但其实,原著里挑担的是猪八戒,牵马的才是沙僧。这一点,原著里有多处文字为证。第23回,唐僧刚收了沙僧——猪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第54回,女儿国国王赐米——女王见他不受,教:“取御米三升,在路权为一饭。”八戒听说个饭字,便就接了,捎在包袱之间。行者道:“兄弟,行李见今沉重,且倒有气力挑米?”八戒笑道:“你那里知道,米好的是个日消货,只消一顿饭,就了帐也。”遂此合掌谢恩。第100回,五圣成真。如来分封时所言——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由此可见,猪八戒这副行李担子,是从头挑到尾的。

2、小白龙与万圣公主并无瓜葛原著中,万圣公主招赘了九头虫做驸马不假;九头虫也确实是和孙悟空、猪八戒交战过。但……这个故事里没有小白龙哎!86版电视剧里说万圣公主给小白龙戴了绿帽子,是不对的!小白龙表示很委屈!宝宝头上没有青草绿!万圣公主也很委屈!我根本不认识小白龙哎!

九头虫一脸懵逼!我这个驸马什么时候成了插足龙族联姻的“第三者”了呢?

3、九头虫最后并没有死86版电视剧里,九头虫是被二郎神用眼神给杀死的。可是在原著里面,九头虫是被孙悟空给放生了的!猪八戒想追,孙悟空还拦着不让追!

第63回——那怪物负痛逃生,径投北海而去。八戒便要赶去,行者止住道:“且莫赶他,正是穷寇勿追,他被细犬咬了头,必定是多死少生……”

4、二郎神不是杨戬,他也没有第三只眼二郎神有三只眼,主要来自于民间传说。但是,在《西游记》原著里,通篇都没有提过二郎神有三只眼的事。不光《西游记》里没写,就连与《西游记》极为相似的《封神演义》里面,肉身成圣的杨戬也不是三只眼。可是电视剧里一直这么演啊,还总说《西游记》里的二郎神就是《封神演义》里的杨戬。也难怪观众们会串戏。但其实这分明就是两本书好嘛!两个作者根据一个原型创作出来两个比较相似的角色。仅此而已。




这里被误解最惨的就是玉皇大帝了,原著中说,猴子打到凌霄宝殿门口,打扰到玉帝睡觉了,玉帝随口说了句:命如来佛祖前来降妖。大家注意!!!是“命”而不是“请”还有,玉帝只不过是被吵醒,而不是被打到桌子底下。我们再来看一下玉帝的成神之路:(玉帝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修行了两亿两千万年,也就是说,三叠纪还是个恐龙的时候,玉皇大帝就在修行了,玄奘经历八十一难就可成佛,可想玉帝是多无敌了,所以……还用我多说吗





1:《西游记》原著里的孙悟空一开始也没像电视剧里那样伟光正,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妖魔,烧杀抢掠吃人的事他都干过,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了”里写到【行者笑道:“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由此可见孙悟空被压五行山是罪有应得,佛祖超度他取经成佛对猴子来说是烧了高香了。

2:唐僧不可能时时刻刻穿着袈裟戴着毗卢帽晃悠,那套行头只是在庄重场合才穿的“礼服”,其实西天取经唐僧扮演的是一个苦行僧的角色,平时非常朴素甚至破旧才对。

3:孙悟空的武力在电视剧里被夸大了,通过原著对孙悟空与猪八戒的打斗,孙悟空与奎木狼的打斗,与黑熊怪的打斗来看,猴子只是稍胜一筹而已,并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完全碾压。猴子也从来没打上过凌霄宝殿,只是在南天门外闹了一阵。

4:唐僧没有电视剧里那样见了女儿国国王就紧张出汗,脸红心跳,人家是高僧,四大皆空。编导用凡人的标准来衡量高僧是不对的。




86西游记很好看,也很耐看。里面的音乐,表演水平都很高,几十年过去了,仍然回味无穷。但要说尊重原著,就完全谈不上了。它只是一部可以完全独立于原著的优秀影视作品。所以,章老师,说别人的作品恶搞原著,这话真不该你说




几乎所有角色。

孙悟空很丑。美猴王称号可以说是反讽。而且孙悟空没事吹牛逼的时候,自称在花果山上偶尔馋了就捉几个人来吃。

唐僧渣男。天天就会骂孙悟空。绝不是电视剧里那副好人样子。甩锅骂人哭鼻子,啥都会。

猪八戒有大智慧,不是单纯电视剧里好吃懒做的猪。最苦最重的活都是猪八戒干的,包括挑担,不是沙僧。看看最后佛祖册封猪八戒时候说的是啥。

所以沙僧也不是老实人,他在团队里什么活都没干,他就是团队里面打酱油的。就像公司里面啥也不干跟着你蹭团队绩效的。挑担化缘他不干,降妖伏魔也没几次。

玉皇大帝也没被打到桌子底下,他只是睡觉被吵醒了,命如来佛祖降妖。是命,不是请。

所谓大闹天空,原著里面孙悟空好像被当天值班的一个保安队长率领雷部36神就困住了。根本连玉皇大帝的面都没见到。




86版西游记三个改编偏离原著,被观众误会三十年。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程程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华,风云雷电,任叱诧,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一番番春秋冬夏,一程程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一首动人的旋律,三十年无可超越的经典,1982年开拍的由杨洁执导,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马德华、闫怀礼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主演的西游记1986年春节一经播出,轰动全国,万人空巷,获得了极高评价,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迄今为止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依然深受观众喜爱,可谓百看不厌。

但是,正如再完美的宝玉也有瑕疵一样,再经典的影视作品也有缺陷,86版西游记就有三大缺陷,虽然瑕不掩瑜,但却影响了国人三十年认知,至今人们的概念中都没有改正这一错误。小编愚鲁,兹举如下。

第一,沙僧挑担子。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谁挑着担究竟,不是沙僧,是八戒。唐僧三人遇到乌巢禅师,禅师临行赠言,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悟空大怒,动武未果,说道,他说野猪挑担子,是骂的八戒;多年老石猴,是骂的老孙。挑担的是八戒。

或曰,这时候还没有收沙僧,后来收了沙僧,出门苦小弟,沙僧把这脏活累活干了。其实不然,最后如来论功行赏,是这么说的:猪悟能,汝本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看到了吧,老猪这副担子一直从头挑到尾,沙僧的功劳才是牵马。因此是八戒挑着担,沙僧牵着马。我不清楚为何悟空成了牵马人,老沙挑了担子,八戒倒是啥都不干。难道剧组也是看老沙为人老实,好欺负啊。还是唐僧收了八戒什么好处,给他减轻了负担。

第二,八戒沙僧戴箍子。在老版西游记中,不仅悟空戴了紧箍,连带八戒沙僧也戴上了。八戒沙僧这是得罪哪位大神了不明白。当年如来让观音组建取经团,让观音物色三个妖怪保护唐僧取经,如果三个妖怪听话则罢,不听话就给戴箍儿。金紧禁三个。结果就猴子不听话,戴了,八戒沙僧听话的很,没用戴,两个箍被观音挪用,给黑熊精和红孩儿戴上了。也不知道剧组给八戒沙僧戴的箍从哪儿弄来的。

还有一层意思,我在前文写过,孙悟空是行者,没有正式剃度,属于带发修行,是个头陀,所以需要戴箍把头发扎住,水浒传里面的武松就是头陀,头上戴一箍。而八戒沙僧都剃度出家了,没有头发了,戴箍干啥,难道还怕两光头头上长虱子抓不住啊。

第三,玉帝钻桌子。说实话我看西游记时候还在读小学,当时还是黑白电视,但是玉帝那副钻到桌子底下的怂样和快去请如来佛祖的哀嚎至今难忘。当时就想这玉帝也太怂了,猴子再怎么厉害也没有过来干你一棒子,再说了大殿这么多地方哪儿不能藏啊非要钻到桌子底下。如果不是如来瞬间赶到,就被猴子进来一棒子连桌子带人打成肉酱了,艾玛太悬了。当时还担心如果玉帝被打死了过年该供谁。说实话想得有点多。

长大了一看书那是这么回事。玉帝不仅没钻桌子,连椅子都没挪。当时众神把大圣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弈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看到没,多么从容淡定,多么好整以暇。照说他们这个段位的神仙都有千里传音之术,情况实在危机直接跟如来对话不就得了,这派人去请得耽误多少功夫啊。猴子都打到门口了。

电视剧演的就是玉帝用了千里传音之术,一声快去请如来佛祖,如来马上现身。所以玉帝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都被86版电视剧给毁了。他几乎成为窝囊和懦弱的代名词,怕老婆,怕猴子,钻桌子。怎么说都是天庭大当家,有这么差劲么。

欢迎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西游记   蜘蛛精   原著   玉帝   西海   道教   唐僧   玉皇大帝   如来   佛祖   悟空   猴子   误会   桌子   观众   角色   电视剧   电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