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十年代或者是七十年代贫困的岁月里,你还记得第一次喝啤酒的经历吗?

本人第一次喝啤酒距离现在已经过去整整四十五年了。那还是早在上世纪的1976年的3月下旬,也就是清明节前夕,个人利用在大哥家过春节的机会,搭乘他们单位所组织的部分工作人员,到清华大学参观的便车去的北京。

车到北京西单停了下来,司机让车上的人们下车方便,本人也就此下了车。经事先询问找到邻近的地铁站,花一角钱乘地铁到了五棵松出站上到地面。然后边走边打听永定路X号院的位置,那里有本博同村的发小在此当兵。

北京永定路X号院是原七机部下属的某科研机构,部队负责警戒任务,该单位所有职工出入大门全部有值勤的战士查验证件。给人的感觉是保卫、保密的要求是非严格的。由于本人所找的发小是部队的连队文书,值勤站岗的战士都认识他,所以也就免去了登记手续,由另一战士直接就将我带入部队营区。

第二天,发小领着我直奔天安门广场,先去广场内所设立的固定照相点背靠天安门城楼,照了一张像留作进京的纪念。然后穿越天安门进入到故宫博物院,开始观赏这座明清两个朝代的封建王朝的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待游览到故宫后花园时已经是下午十三时左右,也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发小从旁边的卖食品的小卖部买了两小碟菜肴,两个大面包,两小碗啤酒端了过来。那是本博第一次喝啤酒,感觉比白酒的味道有点苦,不太好喝。

本人偏僻农村出生、长大的人,高中毕业半年之后第一次去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大哥家过春节。借此机会又去了北京,由发小带着逛了北京城。并且品尝了之前从未听说过、从未见过,当然也没有喝过的啤酒,也算是土八路开了洋荤,小庙神吃了个大供香。

人的这一生经过了多少第一次的事情值得回味、回忆?当然是个人之前从没有见过、听说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民间有四大喜,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喜除了久旱逢甘霖之外,这一久字也说明时间够长了。那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不都是人生第一次感到可喜可贺的人生大事吗?

所以说,凡是个人第一次所经历过的事,留在个人的记忆深处是很难被磨灭的。古人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以上就是本博上世纪的七十年代第一次喝啤酒的经过,怎么样?对于当今的年轻人们是否感到不可思议吧。(原创于:2021/09/28)




七十年代我还在当兵,没听说有啤氿,只知道白酒,红酒!八一年退伍回地方才知道有啤酒买,退伍进厂后,经常出差,和同事一起在宁波有名的缸阿狗饭店,就歺,同事和我各人买了一碗叫散装啤酒的,那时价格是二毛左右吧!月工资是四十二元一个月,也是第一次喝啤酒,感到很入味,喝是氿花飞淺,味特好,并点上肉包子,吃得真有味,自从这次后,出差就会往饭店跑,喝上清香,麻辣可口,喜爱的散装啤酒过把瘾!




美好的回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南方市场上根本没卖啤酒。记得六十年代中期,读中专的表哥作为帆船运动员,去青岛集训,

他回来时带两瓶青岛啤酒,邀亲朋品尝。那瓶盖一开,随着呯地一声,泡沫飞溅,年幼的表妹吓得惊叫一声,躲在桌下。大家惊愕中,一瓶啤酒飞溅了半瓶。

表哥哈哈笑。赶忙拿杯子每人倒半杯。品尝完评价不一。爱喝白酒的姨父咂咂唇说:太淡,有马尿味。

姨妈说:不呛喉,不辣口,好喝。

性急的表姐,一口喝光,然后打个嗝说:好!打个嗝浑身舒畅。

我同意表姐观点,比喝汽水好,打嗝更好。

那躲在桌下,回过神来的小表妹,见啤酒被大家分光了,喝光了,急得流泪一一一

现在,想起忍不住笑。不过,听说,白酒和啤酒混合吃,易醉。不知属实否?




六几年度荒市场上没有啤酒卖,因为啤酒生产需要粮食。过春节凭副食本一人给三两梨酒。六三年饭店有散装啤酒。第一 次和同事去喝,感觉不好喝。

1998年去青岛旅游 ,正赶上青岛啤酒节。晚上饭店白送崂山散装啤酒。开始只想喝点解渴,没想到真的好喝。连女同志都抢着喝,饭店服务员打了两桶过来都喝光了。




我大致记得第一次喝啤酒的时间,应该是七十年代末。

那一回骑自行车到了荆州古城。在城里转悠一会儿,不知不觉就是中午了。乡里人上城总爱到小酒馆去坐坐。那时候哪怕吃一碗酱油葱花面,也算是上了个馆子。如果再舍得花钱,就可以来碗荤面,或牛肉杂碎,或瘦肉丝面。回去别人要问,今天在城里干啥了?那就可以自豪的说,今天上了馆子,吃了一碗荤面。


话说那天中午我就转到了城中央一个叫“聚珍园”的地方。早就听人家说,“聚珍园”的八宝饭特别有名气,据说都是宫廷御食。我就把自行车停在那家店门前。进门买了八宝饭,再一看,旁边有个大水缸,缸里装着的是透明发亮的东西。我看一些人拿碗就去舀来喝上了,那液体淡黄的东西,表面有些泡泡,看那些人舀起来咕咚咕咚喝得有味极了,我也去舀了一碗。人家告诉我,这是啤酒,夏天喝了特别凉爽解暑。


其实,我那天第一次喝啤酒的感受并不是很好。觉得有点苦涩,好像有点“潲水”的味道。喝下去了,又打嗝。后来,啤酒就慢慢在广大城乡普及开了。不管平时还是家里办事,啤酒都是必不可少的饮料。人们也慢慢从开始的不太接受到后来男女老少都开怀畅饮。

你知道我那天第一次喝那一大碗啤酒才多少钱吗?说出来,今天的孩子们根本不相信,一碗才两毛钱。

时代的发展变化真是太快了。如今的啤酒,包装精美,价格也不菲,喝得一些人浑身膘肥,好事坏事就难说了。





60年代,70年代哪里有什么啤酒,只有70年末到80年初,当时最先盛行的,唯一有的就是百乐啤酒,有点甜味。虽然只卖八毛至一块钱左右一瓶,但很多农村人是喝不起,也不会去买,再者农村小卖部也不会进这种酒拿来卖。除非你是干部子女,才有机会尝一尝。我不知道出问题的人是哪个年代出生的人?




那个年代,我们山区农村没有啤酒。就有小烧和色酒(果酒,葡萄酒),不过第一次喝色酒,就把我喝高了。

大哥结婚,自然非常热闹。七大姑八大姨,提前几天就来祝贺。那时没有旅店,都借助在左邻右舍家里。

院子里,早就搭起了大棚。里面砌起了两个炉灶,上面放着大铁锅。

提前一个礼拜,就乌烟瘴气。招待宾朋,农村办喜事,就图个热闹。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亲接回来了,仪式一完。开席了,突然有人跑到妈妈面前,说有个小孩没下车。

妈妈一拍脑门子,唉!给忙活忘了。压车钱,说着就拿出十元钱。我屁颠屁颠的送去了,嘿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大杯   小卖部   色酒   啤酒   青岛   好喝   嫂子   白酒   北京   贫困   大哥   夏天   饭店   农村   妈妈   感觉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