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皇上去皇后宫中用膳,为什么皇上想多喝碗汤都不行,最后气得拂袖而去?

在雍正来皇后这里前,太后让雍正选秀,宫里需要些人气,雍正也答应了。太后临走前,又嘱托他,不要忘了皇后。



这不,周宁海又来请皇上去华妃那儿,但雍正还是去找皇后了。此时的他或许心情不错,鸭子汤连喝两碗,还称赞这汤好。皇后听后,那个心情啊……啧啧!

可是皇帝还想喝第三碗,皇后连忙说“老祖宗的规矩,食不过三。”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有人下毒,什么菜都不过三,你知道皇帝今天打算吃哪个菜吗?如果皇帝吃了三次,那这道菜半个月不在上桌。

行嘛,既然是老祖宗的规矩,也就不在吃第三碗了。但是偏偏这时,皇后说“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的话。

皇帝心里就有点不高兴了,难道我做错了吗?我做点什么事,还要你说吗?挨着面子,笑着说“饮食如此,人亦如此”。

可没想到,雍正起身离开……

原来,自己说错了话!

皇后的意思是饮食,但雍正把它过度到人身上,你说不偏爱方能长久,我就要偏爱华妃,跟刚才的食不过三类似,皇后估计半个月不受宠爱了。




皇上的一个动作,将他心里对皇后的厌恶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嘴里说着“朕去瞅瞅华妃”,转身时随手一丢,把手帕扔到了地上。

这个厌恶的微表情,陈建斌演绎得很经典!

《甄嬛传》开篇伊始,其实就埋下了很多伏笔。皇上和皇后远不是表现出来的这般恩爱,琴瑟和鸣,而不让皇上喝汤的桥段就出现在《甄嬛传》的第一集。

皇上想再喝一碗鸭子汤,皇后阻拦,这本是夫妻之间再平常不过的日常,但皇上偏偏就怒了。

玄机和伏笔都在皇上和皇后的对话中。所以说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何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窝里?这真是沟通的大学问。


这里先说下背景。皇上已经10几天没有到皇后宫里吃饭了,大臣张廷玉向皇上告发年羹尧专横跋扈,所以皇上心里对去华妃宫里吃饭是有些抵触的,便来到皇后处用膳。

皇上夸皇后饭做得好,又说宜修贵为皇后,做饭这种小事就让下人做,省得自己辛苦。其实这是皇上和皇后客气,属于没话找话,礼节性质的赞美和表示关心。


皇后顺杆答话:“臣妾虽为皇后,也是皇上的妻子,身为人妻,侍奉夫君,怎么会觉得累呢?”

这时看皇上的表情,本来喝汤的时候眉头是舒展的,听到这个话,将碗放下时,眉头已经紧锁了。皇上心里已经开始不痛快。

皇上心想:夸你两句,心里就没数了,你是妻子吗?别闹了,皇后只是你的身份而已,妻子这个名分永远属于纯元皇后的好不好?

于是皇上岔开话题,说:“这汤炖的入味。”然后让剪秋再盛一碗。这其实是给皇后下台阶。

而皇后显然没有意识到皇上已经不满意了,她伸手阻止剪秋盛汤:“老祖宗的规矩食不过三。皇上再吃第三碗,这道菜十天半月就不能上桌了。”

皇上接着说:“幸亏皇后提醒。”

“食不过三”,这个宫中的规矩是真实存在的,“吃菜不许过三匙”是清朝开始的传统,说白了,就是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是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不能让人掌握皇上膳食的规律,这主要是防止有人谋害皇上。


话说到这儿,本来挺好,皇后温婉贤淑,皇上从善如流。可能是这顿饭氛围太好了吧,皇后接着说的话就很有敲打人的意味了。皇后说:“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

皇上说:“饮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想说这个吧?”

皇后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赶紧给皇上夹菜来弥补,而且夹的恰恰是自己刚吃过的茄子。她说:“皇上喜欢这道菜,再尝些吧。”这个时候,皇后怎么不提“食不过三”了?

皇上脸拉的好长,眼皮都没抬:“食不言,寝不语”。皇上这话说得很重了,这是指责皇后失礼了。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表面意思是嘴里吃东西时不要说话,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就按时睡觉,不要弄出声音吵到别人。这是孔子举止言谈时的某些规矩或者习惯,行不逾礼,其实就是日常行为必须依照礼的原则。

皇上说的这句话其实影射的是皇后关于自诩“妻子”的话。

在皇上的心目中,只有宜修的姐姐纯元皇后才是妻子,其他女人都是妾侍,无论华妃、甄嬛,还是皇后,这在后面的剧情第66集里,皇上看上了甄嬛妹妹玉娆的时候,他亲口说,甄嬛是最重要的人。

但不是妻子,妻子只有一个。

皇后说得“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再结合上面说的关于“妻子”的话,皇上就认为这是影射纯元皇后了,而纯元皇后是皇上心中的“白月光和朱砂痣”,他不许任何人亵渎,所以皇上怒了。

皇上生气是皇后僭越了。


皇后这是嘴欠吗?从后来的剧情得知,皇后是一个深谋远虑,老谋深算的宫斗高手,她哪里会平白无故说这个话,还惹皇上不高兴?

皇后是故意的!皇后先是斗华妃,后来是甄嬛,其实她心中最痛恨的就是抢去她正妻身份的姐姐纯元皇后。

所以,皇后既是试探,也是提醒皇上,姐姐已经死了这么多年,你还一直念念不忘,老公啊,你太偏心眼了。

而皇上呢,没有点破这一层,这两口子之间啊,也是勾心斗角,潜流暗涌。所以皇上刺激皇后说:“朕去瞅瞅华妃。”然后把手帕扔在地上。这是告诉皇后,老实点,你和华妃是一个级别的,其实都是侧福晋,别没事老和你姐姐比。

皇后啊,不好好聊天,成功的用一碗鸭汤把自己从皇后降到了侧福晋!




这一“老鸭汤”的场戏当真是大咖飙戏,华妃失落夹不起菜花儿、皇后失落茄子无力倒下、皇上没喝够老鸭汤佛手离去。@月半小二

皇上气的并不是皇后阻拦再饮老鸭汤,而是生气皇后话外音,让皇上不要过分宠爱华妃。

@月半小二

一碗老鸭汤博得皇帝龙颜大悦

此时的皇帝心情:开心~喝汤的皇帝心情美丽(✪ω✪)

皇上许久不去皇后宫中,这一日难得去一次景仁宫,皇后喜不自胜,亲自下厨精心烹制了一桌美味佳肴,其中一道老鸭汤炖得十分入味,让皇帝连饮三碗。

皇上:“嗯~皇后的手艺又精进了”。

皇后:“哈~皇上喜欢就好”。

皇上:“哎~如今你贵为皇后,后厨的事就让下人去做吧,省得辛苦”。

皇后:“臣妾虽为皇后,也是皇上的妻子,身为人妻,侍奉夫君怎么会觉得累呢”?(皇后嘚啵嘚的时候,皇上吨~吨~吨~干了手里的一碗汤)

皇上:“这汤炖的入味儿,(说罢,将碗递给剪秋,示意再来一碗),剪秋”

听闻皇上要再饮一碗,皇后却伸手示意阻拦剪秋再添汤。

@月半小二

@月半小二

皇后劝谏皇上“食不过三”,皇上欣然接受

此时的皇帝心情:不爽,尚可o(╥﹏╥)o

皇后:“皇上,老祖宗的规矩,事不过三。这道鸭子汤虽然好,可已经是第三碗了,若再动筷,恐怕这菜,十天半个月也上不了桌了”。

皇上听闻皇后的劝谏,欣然接受:“幸亏皇后提醒”。

@月半小二

皇后得寸进尺,自作聪明开始话里有话,玄外有音

此时的皇帝心情:怒气值飙升!!!∑(゚Д゚ノ)

皇后:“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

皇上秒懂皇后的画外音:“饮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想说这个吧”。(皇后闻言,脸都长了,空气变得突然静止、尴尬)

皇后尴尬道:“皇上圣明”。



皇后赶忙转移话题夹起一道茄子:“皇上喜欢这道菜,再尝些吧”。

皇帝反怼道:“食不言,寝不语”。(敢教我规矩,我也教教你吃饭的规矩)话毕,皇上拿起手帕,俨然是不打算吃了。

皇后急了,赶忙讨好地说:“今日沏的茶极好,皇上尝尝”?

皇上起身道:“不了,朕去瞅瞅华妃”。

@月半小二

皇上走了,茄子也无力倒了下去,剧情加身的茄子

皇上佛手而去,皇后后悔口不择言,盘中“茄子”演得真到位

因为皇后自作聪明的劝谏,皇上兴趣全无,佛手而去,皇后来不及挽回,呆呆地望着皇上离去的背影。

此时导演给了桌上茄子一个食物近景:皇上用过的餐具中,那枚茄子从立着的状态,无力倒了下去,映射此时皇后的失落心情。

@月半小二

清朝“事不过三”的祖宗规矩是真

溥仪曾将清朝皇帝的饮食规矩总结为:“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无论佳肴如何美味,皇帝都不能连食用三口,叫作“吃菜不许过三匙”。是担心别有用心的人知道皇帝的爱好,有意讨好之,更甚至下毒害之,所以有意将自己的饮食喜好隐瞒。

我是@月半小二,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作为皇上,想多喝碗汤都不行?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因为祖上定下了规矩。

某日晚膳,皇帝到皇后景仁宫用饭。皇后娘娘精心准备了晚餐,皇上吃得正好,还夸皇后手艺又精进了。有道鸭汤炖得入味,皇上喝着挺对口,正欢欢喜喜地想让剪秋再盛一碗,被皇后给制止了。

因为老祖宗有规矩,“食不过三”,皇后适时地提醒了皇帝,“这鸭汤虽好,若再动筷,恐怕十天半个月就不能再上桌了”。确实,清朝皇帝用膳有一套规矩,讲究颇多;也确实有“吃同一道菜不许过三匙”的规定。

对于皇后的提醒,皇帝虚心接受了。但紧接着,皇后又不缓不慢地补了一句“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暗示皇帝不要专宠华妃。这才是皇上不高兴的关键,皇上听出了皇后的话里有话,直接道出了皇后这话的意图,“饮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想说这个吧”。

皇后见皇上似有不悦,赶紧补救,给皇帝夹了一筷子菜,还殷勤地要奉上新茶,可人皇帝已经怒了,“食不言,寝不语”,嫌弃皇后话太多了。就这样, 好好的一顿饭,搞得不欢而散。

皇后宜修表面上端庄得体,说话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的,但皇帝是天子,她这么明示暗示的,皇帝根本不吃这一套。可见皇后虽为中宫之主,但却不是一个好的爱人。 皇帝本来十天半个月才来一次,喝汤喝得也高兴,她却没有把握好时机,只能说“话不投机半句多“。

如果皇后知道,皇上这一趟,还是太后给皇帝送绿豆百合汤,顺带“说教”了一番才来的景仁宫,恐怕后悔得很。

皇上为何拂袖而去?因为吃饭总被太后、皇后碎碎念,天子怎么高兴得起来?太后是长辈,皇帝不能把气撒在她身上;皇后只是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皇上这气得出啊,自然甩下擦手布,转身去找华妃了。





在甄嬛传前半段,华妃都可以说是无法超越的风头,哪怕皇后正位中宫,甄嬛新宠上位,再怎样,也没有压制住华妃的风头。华妃为什么得宠,除了皇帝确实喜欢她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皇帝不得不宠爱华妃,这种不得不一部分来源于后宫势力平衡,一部分来源于讨好前朝的年家势力。

这种表现在每次华妃做错事失宠后尤其明显,每次华妃做错事,皇帝会冷落她一段时间,但是有的时候,就会莫名其妙的开始宠爱她,并不是华妃改正了,或者皇帝不生气了,而是时机到了,又到了用人的时候,需要前朝年家为他平定江山。

在对待华妃的事情上,皇后和甄嬛的做法就不同,这倒鸭子汤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皇后的做风。皇后不喜欢华妃是肯定的,皇后表面上对华妃还比较客气,但是只要揪到华妃的错处,只要有证据,不会轻饶,比如当时火速发落了华妃远亲黄规全,华妃被皇帝处罚的时候一般也不会去求情,巴不得华妃失宠。

这次也是皇帝突然宠爱华妃,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天天陪着华妃。皇后就开始那菜说事,一碗菜根据祖宗规矩,不能吃超过三口,那么人也一样,要节制。指桑骂槐,皇帝不是听不出来。

其实皇后表面还是贤德的,皇帝有什么错处,她也会提醒,但是这种提醒是得顾全大局的,比如当时甄嬛没侍寝就封贵人,直接等颂芝为答应,这些都不符合规矩,皇后也没说什么。而这次,却借菜说人,暗示皇后过于宠爱华妃。可是皇帝对华妃,不得不宠。身为皇后,不懂皇帝的无奈,看不清大局,皇帝自然不高兴。

相比之下,甄嬛就懂大局,经常劝皇帝去看华妃啥的,也不会拦着皇帝,自己的宠爱也是在顾全大局以后才争的,所以甄嬛是皇帝的解语花。皇后是皇帝没有情趣,又不懂得丈夫的糟糠之妻。皇帝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皇上也许从来没有真心喜欢过宜修,如果宜修不是太后家族的人,皇上无论如何也不会封她为后。皇后在皇上心中的位子甚至不能与端妃敬妃相比,皇上对端妃敬妃起码礼敬有加。

皇后虽然也是百般讨好皇上,但总不讨皇上喜欢。比如她煞费苦心安排安陵容泛舟唱歌,皇上甚是高兴,本来还拉着她的手说了一句“皇后费尽苦心,朕有你是朕的福气”,可是皇后马上就表功“臣妾见皇上终日苦闷,所以才出此下策,希望皇上能日日舒心福寿安康”,皇上哪有心思听她唠叨,早已拉着安陵容走了,皇后还兀自往下说。

皇后的表功唠叨总让她出了力不讨好,你对别人好,人家心里有数,若是你自己说出来就变了味,以心机自负的皇后在皇上面前始终没学会,'只可意会'!

皇上在她宫中喝老鸭汤也是如此,本来费时费力亲力亲为为皇上炖的老鸭汤,皇上也甚是喜欢,偏偏皇上要多喝一碗,你就搬出祖宗的规矩“食不过三”,还要补充说,皇上已经喝了三碗了,若再动筷,这菜恐怕十天半月都上不了桌了!

搬出规矩也没错,皇上也接受了,还说:幸好皇后提醒。

但皇后接下来的说教,马上让皇上反感的恨不能把刚喝的老鸭汤都吐了,皇后说:懂节制,不偏爱,方得长久!

皇后借喝汤说事儿,就是劝皇上不可独宠华妃!

皇上烦透了,吃个饭心情也不能舒畅,马上黑着脸说:饮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想说这个吧?

皇后见皇上面有愠色,只有轻声说:皇上圣明!

为了缓解紧张空气,皇后又挟起另一样皇上爱吃的菜,让皇上尝尝,皇上才不买她的帐,站起身说:食不言,寝不语。然后拿起手帕擦嘴不吃了。

你刚才不是搬出祖宗规矩吗,那我现在说圣人说过的话,来堵你的嘴!

皇后讪讪地说,才沏好的茶,皇上尝尝!

皇上把擦嘴的帕子扔到地上:不用了,朕去看看华妃!拂袖而走!

皇后每次补充说明总是那么的臭!




生活在后宫那种波诡云谲的地方,谁真的动了情,后果就是真心会被践踏。要么就是不堪忍受,最后香消玉殒;要么扔掉真心,变成一个心狠、腹黑的深宫妇人。

这就是每一个后宫女子,残忍的人生之路,没有人逃得出,更没有人能躲得过。

皇后亦不过如此。

别看表面上,她母仪天下,仿佛就是最尊贵的女人。

可实际上呢?

同样是皇帝为平衡各种利益,选出的一颗闪耀的棋子罢了。

皇帝要的先是江山社稷;然后是解语花,至于与他平起平坐的妻子,皇帝从未打算给皇后那个地位……

一.后宫中的平衡

没有任何人比皇帝更注重后宫中的平衡,因为那直接关系到他的江山社稷。

倘或后宫不稳,将直接会影响到朝堂动荡。

皇帝在成为皇帝之前,是平凡皇子的时候,他未必会注意皇后的身份。

可当他成为九五之尊之后,皇后的身份就会成为他心中的一颗刺。

皇后是什么人?

《甄嬛传》中的皇后,出自皇太后的母族,这足以意味,着皇太后与皇后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这两位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一定会紧密地联系,延续自己母族的荣耀!

可这正是皇帝最怕看到的事情。

皇帝要以孝治天下,所以必须要以天下供养皇太后。

而皇后是后宫之尊,有治理后宫的资格。

这两个女人本应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可由于亲情,这种制约形同虚设。

那么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后宫干政!

皇帝必须要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所以另一个女人入局平衡后宫,在所难免。

帝后之间天然的矛盾早已生成,当经过一定条件的发酵之后,这种矛盾就会迸发出来。

鸭子汤,不过就是一个表面现象罢了。

皇后为什么要做这碗鸭子汤?

因为她明白,当天皇帝一定会来她的宫中。

而皇后为什么能如此笃定?

因为选秀马上就要进行,皇帝不可能绕过皇后这位后宫之尊,有一些事情一定要与皇后商量。

而在皇帝来皇后宫中之前,太后就已经把一根刺深深的扎在皇帝的喉咙中了……

为了选秀一事,太后曾经有皇帝做了一次深谈。太后把选秀一事,拔高到子嗣、孝道的高度,让皇帝不得不答应。

皇太后又有着这样的言论:

华妃能干、漂亮,但是选了新人总比一枝独秀的好。还有皇后,再怎么说都是中宫啊!

①别看皇帝是皇太后的亲生儿子,皇族是一个最不讲亲情的地方。

就算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皇帝也不会允许皇太后把手插入到自己的后宫之中

此时皇太后的话中已经能看到对华妃的成见,太后的这一份成见从何而来,皇帝一定能从中读出是皇后在抱怨。

②因为皇太后在提到华妃之后,马上就把话题转移到皇后身上。

一句皇后,再怎么说都是中宫啊!

这句话让皇帝会怎么想?

他已经给了皇后尊荣、位分,怎么这个女人还不满足吗?

千万不要试图同皇帝讲夫妻之情,皇帝全都唯我独尊,不会允许任何人与他平起平坐,就是皇后也绝不可以!

皇帝对皇后的不满在那一刻已经种下,他来皇后宫中与皇后商量选秀一事,更多的是因为他要给皇后面子,不能引起后宫猜忌。

不然的话,皇帝完全可以不来。

而皇后猜人心思的本领还没有到家,她猜到了皇帝一定会来,却没有猜到他为什么来。

皇后为了一碗鸭子汤,精心准备亲自下厨。可是她不曾料到,其实皇帝并不在乎这些。

皇帝来皇后宫中用膳,就是给皇后面子,走一个程序的过场。

如果这个时候皇后给了皇帝温暖和宁静,不多言不多语,皇帝也会给皇后十分的面子,比如留宿在皇后宫中。

可惜,皇后在乎的是夫妻之情,而皇帝呢?只想给皇后君臣之义。

于是,哪能没有矛盾!

皇帝很喜欢喝这鸭子汤,连喝两碗之后,还准备要第三碗。

这时候皇后更多地,是想起的是自己皇后的职责。作为一个皇后,作为皇帝的妻子,她必须时刻提醒皇帝遵守祖制。

而宫廷的祖制是:

时不过三,任何食物不可以去吃第三口,否则的话,很长时间,这个食物就不能再上皇帝的膳桌了。

而皇帝呢?

作为统治者,他绝不可以不守祖制;但是作为帝王,他可以甩脸色给皇后。

而皇后似乎没有捕捉到皇帝不悦的表情,反而继续说:

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

而这已经彻底激怒了,想要在后宫中放松的皇帝。对于皇后,他必须给面子不能直接发怒。可他可以用脚做出自己的选择,他选择去了华妃宫中留宿……

一切都只是华妃得宠那么简单吗?

后宫的生活,绝不会有那么简单

这本就是皇帝的布局……

二.后宫中的布局

谁也不会比皇帝,更在乎后宫中的布局,因为那实实在在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

后宫中嫔妃众多,很多嫔妃矛盾是由皇帝直接制造出来的。

比如敬嫔,就是为了制衡华妃,才能在后宫有一席生存之地。

皇帝为平衡,不会允许皇后同皇太后在后宫一家独大。

所以他布局,会人为的制造出矛盾,扶持某位嫔妃与皇后抗衡。

在那个时间段里,华妃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当时华妃的哥哥手握重兵,在华妃的哥哥领兵打仗,战事未平的日子中,皇帝必须稳住这对兄妹。

给华妃地位、同时给她恩宠,是皇帝可以一毛不拔,就能稳住这对兄妹的最佳方式。

其实那碗鸭子汤不过就是皇帝的一个借口,他不想听皇后的说教,大可直接讲出来,其实在皇帝说完食不言、寝不语这句话后,皇后已经可以看出皇帝对她不满,她的说教已经停止。

可皇帝,还是选择离开了皇后宫中。

如果皇帝想给皇后几分颜面,他完全可以不必这么做得这么绝,皇帝可以回自己的寝宫,也可以去其他嫔妃处。

可皇帝呢?

皇帝偏当着皇后的面,就直接说出要去华妃宫中。

这只能说明,一切都是计划好的。

在选秀前,皇帝已经按程序来到皇后宫中,这时无论是选秀的程序,还是皇后的尊严都已经保住。

那么接下来皇帝要做的,就是用女人的嫉妒心,毫无成本地,来完成他对后宫的布局。

皇帝已经在皇后宫中用膳,那么之后留宿皇后宫中理所当然。

可皇帝偏偏来了华妃宫中,这对华妃来说意味着什么?

足以意味着圣宠呀!

这份荣耀,能让华妃这个小女人,可以骄傲地炫耀一阵。

但是她不明白,另一场漩涡正等着她呢。

其实皇太后力主选秀为了什么?

为皇帝子嗣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皇太后怕华妃上位,威胁到皇后的地位。

所以皇太后让新人入宫,这样后宫就会有了一个全新的布局。

皇后已经是后宫之尊,毫无去争宠的必要。

无论新选入的秀女谁得宠,势必分的都是华妃的恩宠。

这样皇后直接就躺赢。

而皇帝呢?

就是要扶持华妃去抗衡皇后,所以他力主选秀事宜由华妃去操办;更是在选秀之前给皇后没脸,给了华妃一个大大的惊喜。

皇后与华妃的拉锯战,苦了后宫的嫔妃。可却实实在在,是皇帝布局的一部分。

牺牲一些不得宠的嫔妃,皇帝根本不在乎。他要的是后宫平衡,江山稳定。

当皇帝需要华妃这个棋子时,就给华妃支撑、给她恩宠去对抗皇后;

当皇帝不需要华妃这颗棋子时,就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嫔妃去布另一场局,让华妃消失在这后宫之中。

然后呢?再抬举甄嬛……后宫的斗争,就会这样进行下去,永无休止。

而那些被裹挟在其中的可怜女人,她们的生命又有谁来怜惜。




《甄嬛传》的开篇,皇上刚登基,日理万机巩固政权。另一边太后却急着抱孙子,催繁衍皇室,绵延子嗣,于是一场清宫选秀即将拉开帷幕。

选秀前夜,太后特意给皇上送莲子百合粥,又叮嘱皇上不要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要多去关心皇后。第二天的早朝上,张廷玉又旁敲侧击的对皇上说不能过于宠爱年氏一族,以防恃宠而骄,忘乎所以,要多多关注一国之母皇后。皇后到底是皇后,实力强大,哪怕被华妃压制多年,也自然有那么多人去助她。

这是皇后和华妃同时差人去请皇上来自己宫里用晚膳。刚好太后和张廷玉的一番警醒说辞,皇上打定主意推了华妃的邀请,去了皇后的景仁宫。惹得华妃很是不悦地抱怨:“今天又不是十五。”


而一边的皇后早有准备,亲自下厨为皇上熬制了可口的老鸭汤。席间,皇上与皇后寒暄几句,夸赞皇后手艺更好了,又关怀她不用如此辛苦亲自动手,让下人做就好,说得皇后心花怒放。

一桌子的美味佳肴,皇上也是特别看中那道老鸭汤,已经喝了两碗,准备喝第三碗,此时皇后出手拦住了皇上说:“老祖宗说食不过三,否则这道菜怕是十天半个月也上不了桌了。”表面上是提醒皇上不要坏了老祖宗的规矩,也是提醒皇上注意均衡营养。实际上是为下面的话做铺垫的:“其实做人和吃饭一样,不偏爱,懂节制,方能长久。”这话的真实用意是在对皇上说:后宫妃嫔众多,皇上不要只宠着华妃一人,要雨露均沾,才能后宫和睦。

皇后的话虽然说的隐晦婉转,皇上也不傻立刻就听出了弦外之音。但是皇后在皇上面前一贯是端庄贤惠,不善妒,识大理的形象,这话一出就是暴露了她嫉妒不能容人的一面。况且华妃确实比皇后有情调的多,皇上就是喜欢她。从另一个角度讲,皇上目前需要年羹尧帮忙巩固江山,多宠点华妃怎么了,怎么这样不顾大局?

皇上听后也是很不悦,怼了皇后一句:“食不言,寝不语。”放下碗筷,拂袖而去,直奔华妃的翊坤宫去了。只留下皇后一人无奈落寞的坐着……

欢迎关注我,带你跟着甄嬛走进雍正王朝,看尽后宫的纷繁复杂、尔虞我诈!




雍正说,老子好歹也是皇帝和三碗汤都不行!

没错,就是不行!

雍正听了太后的话,来慰问久旱未逢甘霖的皇后,没想到皇后做了很好吃的饭,尤其是这个汤,哎呦,那才真叫好喝呀,话说每个人遇到好吃的饭都想多吃几口,但是万万没想到的事,雍正虽然是皇上,想多喝两口汤都不行。

皇后说,食不过三是老祖宗的规矩。

为什么会有食不过三的规矩呢?

原因可能是为了皇上的健康着想,因为我们都知道,人体需要摄入各种各样的营养,才能保持健康。各种影视剧中也发现,很多美味的东西,长期吃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甚至产生毒性。

雍正说,好吧,食不过三是老祖宗的规矩,那咱听老祖宗的,咱就不喝了,就喝两碗。

万万没想到,皇后后面还有话——你吃饭是这样,睡女人也是这样。

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皇上不要一个劲宠幸华妃,也要重新一下其他妃子,尤其是要宠幸一下臣妾我。

雍正可不想做那拉氏的孝子贤孙,雍正是一个典型的直男,我想吃啥就吃啥,我想睡谁就睡谁!

被惹毛的雍正拂袖而去,留下宜修皇后凌乱在风中——皇上,臣妾做不到啊!




皇后就跟那块茄子一样戏太足,才会惹皇帝生气拂袖而去。皇后名义上拿祖宗礼法劝谏皇帝,实际上是因为皇帝独宠华妃自己吃醋,皇帝已经给了太后面子同意选秀,准备雨露均沾,然皇后仍不依不饶、得寸进尺,皇帝气的不是那碗汤,他讨厌的是皇后的控制欲。

(一个茄子还要等着皇帝走后才敢趴下)

01清朝祖制“吃菜不许过三匙”

清朝皇帝是高危职业,随时有可能遭遇反清复明的暗杀或兄弟子侄的谋朝篡位,古人又最喜欢用下毒这招,所以皇帝的饮食喜好是天大的秘密,更不许登记在册。

皇帝日常用膳,桌上一般摆放二十四道不同的菜品,倘若他对哪道菜感兴趣会示意身边的服侍太监,太监就会用银筷子把菜夹到皇帝的碗里,同时把这道菜往皇帝跟前推一推。如果皇帝满意太监紧接着会夹第二次,但会把这道菜往远处推送。如果皇帝要求吃第三口,那么这道菜就会被撤换掉且一段时间内都不许上桌。

02皇后意有所指,皇帝不胜其扰

皇帝每日政务繁忙很少踏足后宫,且大多数都是去看望华妃见皇后的次数少之又少,皇后心理有怨言,面上也表现出来了。他提醒皇帝遵守祖制本没有错,但她紧接着又说了一句「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这话说的有失分寸,皇帝才是一国之君他想要重用谁、宠信谁自有他的打算,皇后说这话有干政之嫌。

而且太后是皇帝的母亲,古人重孝,有些话太后说得别人说不得,别人若说就是犯了皇帝的大忌。

清朝的皇帝都极为重视皇后的品行,要求皇后识大体。皇后自以为的劝谏在皇帝看来就是不识大体,前朝和后宫盘根错节,皇后不但不体谅还因为自己的醋意一再干涉皇帝,这才惹得皇帝拂袖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宫中   皇上   雍正   皇后   嫔妃   拂袖而去   皇太后   月半   老祖宗   后宫   太后   茄子   鸭子   规矩   皇帝   妻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