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侯都有哪些好吃的?

我小时候,还是一个吃不饱肚子的年代,只有盼着过年才能吃点好的。

肉喳。猪肥油炼过后剩下的喳子,拿一块放到嘴里吃着,那叫一个香。

麻食。把红薯煮熟,和面和在一起,加糖,切成小条,用油炸过,甜甜的,软软的,爽口。

干干,面和好,赶成片,切成夌形,加上芝麻,用油炸过,脆,香。

红烧肉。把肉皮一面,涂上柿子,用油炸过,好吃不腻。

蒸肉。把肉切块,把粉条用开水过一下,加上各种佐料,蒸熟。这是全国洛阳的唯一名吃。

卤猪肉。猪头,猪蹄,猪尾巴,加在一起做成的冻肉。

以上名吃,基本上全国各地都不多,是中国洛阳的本地名吃。







小时候都有哪些好吃的,在我小的时候,正是63年发大水闹灾荒的时期,那时也有了记忆,当时吃什么都好吃。

炒面拌槐树芽,炒面是用烂柿子加谷糠,捏成糠疙瘩烘干,粉碎成的面就叫炒面。

槐树芽是从槐树上采下的嫩叶子,用开水煮一下,炒面和槐树芽两样拌在一起就可以顶主食。

到现在已经有58年了,还记忆犹新,没有忘记它的美味,它有当时充饥救命的功劳,现在想吃也吃不到了。

当时还有国家共赢的红高粱面,把山东的萝卜,四川的菜包在高粱面里面,蒸出来的高粱面菜包子,那可是几辈子的人,也都没有吃过的美食。

当时留传的民谣是:

六三年,闹水灾,

山东萝卜,四川菜,

火车拉,汽车带,

社员买,公家卖,

救济款,随后来。

想到此时泪水来,

两眼模糊难下载,

感恩国家真符好,

救命之恩难忘怀。

当时80岁的老奶奶非常感动,告诉我们以后好年轻景了,别忘了帮助受灾的人。











谢谢邀请:小时候家里很穷,在我的记忆里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想吃肉必须过年母亲才能去集市买一斤肉,好年30包饺子吃,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平时主食是玉米面饼子和地瓜为主食!

记的有一年夏天和小伙伴上山玩打死一条蛇,和小伙伴一起用火烧吃了,真香呀!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是也老了,吃不动了!






太多了,都是纯天然的!

那个时候物质不丰富,是什么都香。现在物质丰富了,吃什么都没有特别满足的感觉。真是应了那句话: “饿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

现在想起来小时候的那些吃的,还是常常流口水的。比如甜杆儿,也叫甜高粱,比甘蔗还甜。再如野姑娘,熟透了就落在地上,十几颗,几十颗,立刻捡起来,捧回家去,一起分享,金黄色的,那叫个香甜。……不胜枚举呀,小伙伴儿们,老伙伴儿们!如果能回到童年,哈哈,哈哈哈!




记得小时的零食有好多呢,有玉米饼子切开中间夹点猪油可香了,有冬天生炉子时烙的红薯干和土豆干,还有去生产对草垛捡点玉米杆回家生火把玉米粒放锅里翻炒也是香香的味道,更有大萝卜、红薯切了当水果吃,那个时候吃啥都是香香的味道……




小时候最爱吃小豆儿冰棍儿,红果儿冰棍儿,奶油冰棍儿,鱼皮花生,酸三色,黄油球儿,巧克力威化,果子面包,维生素面包,糖葫芦,爆米花,大力山楂丸。




我小时候的记忆比较模糊了。记得小时候吃的东西,指零食类,很少。不像现在,各种大礼包,小孩的零食可以说,估计上千种。我们那时,水果糖,是黑黑的,硬硬的,我们叫它山芋糖。

没有什么营养品,我是独子,父母都是老师,应该条件还可以。只记得,每天早上吃“冲蛋花”,真的吃了不少年,印象很深的。偶尔吃“葡萄糖”冲水,青蒿气味,难闻。糖水就是很好的饮料。

零食就是,饼干,加工粗糙。还有就是麻饼,桃酥。京枣我认为在当时是最好的零食了。有一种,类似京枣,大而松,里面是空的,我们叫它“大头罐”(方言)。现在超市也见不到它。

对小孩来说,就是吃粥饭,没有哪个家庭会买零食给小孩。上面说的几种零食,都是亲戚朋友来,送的。何况小时候,零食品种不多,很少。真的想不出还有哪几种。

我小时候的玩具,只有两样,积木,还有“万花筒”,就是三块玻璃组成三角,里面放入多种颜色的碎片,碎花石头,等。一头有圆孔,转一下组成一个图案。后来,打碎了,哭了好多天。

这积木,万花筒,估计是托人在外地买的,本地根本没有卖。我退休后,在一摊点,见到积木与万花筒,童心发作,便买了回来。孙子他们觉得不好玩,不屑一顾,因为现在的玩具品种太多。

与父母一道吃早点,就是油条,草鞋底(长长的,在炉子里烤的)。包子,我小时就不喜欢吃它。就喜欢吃馄饨,不喜欢吃面。一碗馄饨就将我打发了。后来,点过馄饨,始终吃不出小时的味儿来。




小时候吃的好吃的,拿到现在真不叫好吃的,说出来还可能让人笑掉大牙。不过,那时候吃起来真叫一个美妙幸福,那是从心里觉得好吃,以致现在吃了这么多年的饭,好东西也吃过见过一些,但回味起来,味蕾中有记忆的,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龙抓珠珠。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其实就是面条里煮饺子,饭是母亲做的,名字是父亲起的,面条里面带饺子,二者混合,是我家的自创。那时候,家里穷,粮食数着粒吃,白面更是解馋待客的美食。这算是我们家的美食,只有特殊日子才吃,比如很长时间没改善生活了,到了什么节日了,或者姑姑来给爷爷奶奶上坟烧纸了,母亲就会和一块硬点的面,擀面条,然后再和一块软点的面,包十几个饺子,馅随季节走,过年时熬的猪油肯定放点,要是姑姑来烧纸,猪油里面埋着的一方熟猪肉,肯定切上点,那就是肉馅饺子了。少许油,葱花炝锅,烧水,水开下饺子,饺子快熟时下面条,一锅让人流口水的龙抓珠珠就上桌了。那种味道美极了,放学走到家门口,我就闻到了我家的龙抓珠珠,书包一甩,饿虎扑食。

银包金。名字更高端大气,其实就是在玉米面外面包上一块白面,烙成饼或者擀成面条。也是由于家里穷,糊弄嘴的。母亲过日子很仔细,把苦哈哈的生活调剂的很有滋味,银包金是母亲的拿手好戏,每次做的时候,白面一小块,玉米面一大块,但每次做出来只看到银,金藏的好好的,糊弄了眼睛,但糊弄不了牙齿,但白面的细腻,玉米面的清香,一股脑儿的冲击着味蕾,让人觉得玉米面不在粗糙,只剩下一股甜丝丝的味道滑下喉咙,唇齿留香。粗粮细作,太好吃了。

这是我小时候的饭食,可能它的味道先入为主,在脑子里形成一种定势,无法改变无法代替,其他的美味永远排在它之外。




饺子,妈妈包的饺子,妈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一天在外边忙完工作,回到家会用不同的食材做各种馅饺子,好吃好吃。




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银包   冰棍儿   好吃   玉米面   炒面   猪油   白面   槐树   高粱   面条   饺子   零食   小时候   味道   母亲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