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儿子弘曕当皇帝?

为何甄嬛选择了养子弘历,而不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曕来做皇帝呢?甄嬛曾经对乌拉那拉氏说:“做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今天@月半小二 来解读这个话题。

父母之爱子女必为之计长远:做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的事

父母之爱子女必为之计长远,正因为弘曕是甄嬛亲生的,甄嬛才不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选择让儿子做个富贵王爷,正如她对皇后说的“做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的事情”。


甄嬛为弘曕思虑长远,除了安逸的人生,更重要的是保命

以甄嬛的睿智她为弘曕选择的是保命且安逸的人生,凡事必有因,甄嬛不让弘曕做皇帝,并非糊涂,也并非更爱四阿哥弘历,理由如下:

理由一:甄嬛是为了保全弘曕的性命

四阿哥弘历像极了雍正,生性多疑,而且弘历有做帝王之心,更有帝王之智。弘曕的血统问题本就吵的满宫里沸沸扬扬,如果甄嬛一意让自己的亲儿子弘曕做皇帝,弘历必然会拿弘曕的血统大做文章,毕竟弘曕是果郡王的儿子,是经不住检验的,到时候甄嬛母子哪里还能活命。

即使弘历登基后,依然对弘曕不放心,以“郑伯克段于焉”中宠爱幼子的文段试探甄嬛的心意,还问道“亲子尚且如此,不知如果是养子又会怎样”?为了让弘历彻底放心,甄嬛跟皇帝说“希望皇帝同意,让弘曕入果郡王一脉”。甄嬛明白弘历的试探,立刻打消他的疑虑,从而保全弘曕的余生,其实也是在保全自己、保全甄氏满门的性命。

最懂甄嬛的人还是她身边的槿汐,在皇帝走后,槿汐默默地对甄嬛说:“太后,这是要保全六贝勒(弘曕)”

理由二:甄嬛有意让弘曕成为果郡王名正言顺的儿子

弘曕毕竟是果郡王的亲儿子,甄嬛本也有意让弘曕成为果郡王名正言顺的儿子,入果郡王一脉,果郡王生前,没有认的儿子,甄嬛也算是完成果郡王的心愿,让弘曕入果郡王一脉,好让儿子生生世世能陪伴着自己的阿玛。

理由三:是甄嬛打破了果郡王原本平安闲逸的人生,那就让弘曕做个富贵王爷,拥有平安闲逸的人生

果郡王在爱上甄嬛之前事事谨小慎微,以防止雍正对自己起疑心,尽管皇帝时有试探之心,凭着果郡王的睿智也足以应对,所以本也可以是平安、喜乐、闲适的一生。但是奈何他爱上了甄嬛,两人还在凌云峰上有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爱情。后来甄嬛回宫,皇帝发现了两人的私情,有意试探,奈何果郡王到底是太爱甄嬛了,为了甄嬛不惜出兵,正中皇帝的圈套,从那时候起,皇帝就再也容不下他了。

是的,果郡王爱了甄嬛一辈子,甄嬛也辜负了他一辈子,打破了果郡王原本平安闲逸的人生。果郡王没有享受的富贵王爷,那就让他的儿子弘曕拥有一个平安闲逸的人生吧。

理由四:做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包括爱情也由不得自己

甄嬛一生看透了帝王的爱情,哪有什么真心,不过是平衡前朝的工具罢了,皇帝算计嫔妃,嫔妃又算计帝王,如果最初有些许的爱,也被皇权政治抵消了。所以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做个富贵王爷,娶一个自己爱的人,过上曾经甄嬛与果郡王期许的“琴瑟和鸣,岁月静好”的日子。

总结:

甄嬛对弘曕的期许不是掌握天下的至高皇权,而是过上帝王家最难得的安稳人生。果郡王没有的平安闲逸人生,就让儿子弘曕替他实现吧,其实甄嬛对儿子的期许像极了当今的很多父母,父母一辈子没有实现的期望,希望子女能够实现,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心都是一样的,借用甄嬛的那句话结束今天的解答:“父母之爱子女,必为之计长远”。

我是@月半小二 ,关注我,走进雍正王朝,看前朝和后宫故事。




谢邀

虽然本人不太喜欢看宫斗剧,但这部剧当年火遍大街小巷,受周围亲朋好友的影响,还是或多或少的看了一点,对题主这个问题虽然一知半解,但与朋友探讨之后,还是能回答一二,有不足之处,望各位朋友指教,海涵。

那回到主题,我认为甄嬛最终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甄嬛所有黑化的根源在于父亲蒙冤,皇帝见死不救,自己心爱的男人果郡王惨死,一入宫门深似海,她深深体会到了何谓世态炎凉,这深宫高墙之内,处处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稍不留神便会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弘曕是她和果郡王爱情的结晶,是甄嬛内心中还尚存的那一丝善良与温情,是她的希望,她希望弘曕能远离权力斗争的漩涡,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生活,我想这是她作为母亲最企盼的事情吧。

二,四阿哥弘历是一个充满政治权谋的人,他为了皇位可以设计陷害三阿哥,可以说他城府极深,心狠手辣,而宫中传言弘曕不是皇帝亲生,想必弘历也会有所耳闻,这样一来,如果不立弘历而立弘曕,弘历定不会善罢甘休,甄嬛了解弘曕更了解弘历,与其立弘曕,为以后的兄弟相残埋下祸根,倒不如立弘历为帝,并顺手将弘曕过继给果郡王,既实现了甄嬛的愿望,也卖了弘历一个人情,日后弘历也会对弘曕倍加恩赏,保障了弘曕日后的荣华富贵。如此岂不是皆大欢喜?

三,雍正死前基本确定了弘曕不是他亲生的,所以疑心甚重的他绝对不会在立储问题上草率行事,他临死前质问甄嬛,弘曕是不是他的儿子,这就已经表明,雍正已经不会立弘曕为帝了,而且也定安排了皇位继承人等一切死后事宜,聪明的甄嬛自然知道,虽然甄嬛此时已经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并且把政权操控在自己手里,但她这一切都是出于对皇帝个人的恨,在国家大事上,她还是很清楚很明白的,弘曕确实不具备当皇帝的条件。

其实从雍正后期到雍正驾崩,甄嬛已经掌握了后宫大权,毫无疑问的是,在雍正死后,她可以为所欲为的立她想立的任何一个人为皇帝,当所有人都认为她会立自己的儿子弘曕为皇帝时,她出乎意料的宣布,先帝遗诏立四阿哥弘历为帝,可以说是她自己主动放弃立弘曕为帝的,正如在第一条中我所说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安安稳稳的生活,不要再陷入权力的轻轧之中,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甄嬛一路从青葱少女到腹黑开挂复仇,最后成为皇太后。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为什么没有像先太后一样把争得荣耀保留住,让自己亲生儿子继位,而是不扶持自己的养子——四阿哥弘历成为皇上呢?这不是甄嬛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

1.身为母亲,儿子的平安喜乐大于一切。

甄嬛的一生起起伏伏,经历了三荣两衰。看到了后宫最污浊的一面,对于后宫的争斗厌恶至极。她深知先帝是怎样被后宫嫔妃算计的死,先帝的子嗣又是怎么被算计没的。作为一名母亲,经历了其中的痛苦,必然不愿自己的儿子身陷囹圄,皇位皇权终究都是一场空,只有平安喜乐才不负走这一生!

2.认祖归宗,各归其位。

都知道弘曕其实是果郡王的孩子,并不是皇上的孩子。当年甄嬛欺骗皇上,带着身孕回宫已是大逆不道了,她还是知道皇位传承的重要性。不让弘曕当皇帝一来把皇位还回先帝真正儿子的手中,减轻自己内心的罪责;二来可以名正言顺让弘曕过继给果亲王一脉,也算是弘曕认祖归宗了,生前不能喊允礼一声阿玛,死后能好好孝顺他也算是减轻自己心里的愧疚

3.弘历确实堪当大任。

弘历虽然身母身份地位,年少时不得皇上宠爱,一直被养在圆明园。但是她自从回宫后,勤奋刻苦,加之甄嬛从中教导,无论才学还是人品,他已然成为皇子中最出色的一位了,继承大统也是理所应当的。历史也证明了,他就是一代贤帝——乾隆皇帝,开创了清朝的又一个盛世。

4.主少国疑,国本不稳。

先帝驾崩时,四阿哥弘历已成年,而弘曕才六岁。如果让弘曕当皇帝,他还只是一个少不经事的孩童,怎能承担起大任。主少国疑,到时必是另一场争夺皇位的血雨腥风,那时国家动荡,百姓遭殃,自己岂不是成了历史的罪人

综上考虑,四阿哥弘历:人品贵重,历练有成,宜承继大统!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的,其实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就会明白甄嬛的苦衷了。

首先,皇上一直疑心六阿哥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暗中也派人调查此事。皇上多疑,但没有确切的证据。虽是如此他也是有了忌惮,有了防备。毕竟一国之君是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最终继位圣旨上写的是四阿哥的名字。甄嬛若是强行让六阿哥登基,必会引起群臣的极力反对,其结果可想而知。

其次,四阿哥是甄嬛的义子,是甄嬛看着长大的。四阿哥完美的继承了雍正的一些习性,敏感、多疑、腹黑。为接近皇上主动投靠甄嬛,掩其锋芒,投其所好。年纪小小便毒死自己贴身嬷嬷(我个人认为)。几句话便搞掉了三阿哥这块绊脚石。四阿哥的心机只在雍正之上。甄嬛如此聪明怎会看不出来?若是六阿哥登基,便会是四阿哥的算计对象。



再者,知道甄嬛双生子秘密的人宫中就有一位,就是我们的端妃娘娘。端妃始终爱着皇上,甄嬛设计气死皇上后,端妃便称病不再见甄嬛,这足以说明端妃对甄嬛是有怨恨的。若是六阿哥登基,估计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端妃,到时候六阿哥皇位不但上不去,性命都是个问题。

最后,雍正的一生就是个前车之鉴,甄嬛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和雍正一样算计别人和被别人算计?为打消四阿哥的疑虑,她将六阿哥过继到果郡王名下,算是堂堂正正的认祖归宗了。




甄嬛之所以不让弘曕当皇帝,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弘曕是甄嬛和果郡王的孩子,甄嬛想守住这个秘密!更是为了她们的自身安全着想,一旦弘曕的身世之谜被公开,她们母子性命堪忧!所以,在雍正有意立弘曕为太子时,甄嬛说弘曕资质平庸,还是四阿哥更合适。

第二,四阿哥弘历是个很聪明的人,心肠又歹毒,为争夺皇位不惜怂恿三阿哥为八叔求情,以致皇帝废了三阿哥!连自己的手足也不放过!登基后又怕弘曕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让甄嬛自己将亲生儿子弘曕入了果郡王府,从此便可高枕无忧!甄嬛也是为了保护弘曕!


第三,甄嬛在这后宫经历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她只想让自己的儿子的一生平安度过,她不想让他参与这里面的腥风血雨。她宁愿弘曕成为像他爹果郡王那样的人,过得逍遥自在,一生无忧!

你认为还有其他原因吗?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因为历史不让。

虽然《甄嬛传》是扯淡的架空小说,但是因为设在清朝,又不能胡乱改动历史进程,所以弘历成为乾隆这个结果是无法改动的。



如果甄嬛传把背景改为唐朝,那么我们可爱可恨的嬛嬛完全可以把皇帝废了,自己当女皇,自号则天。

只要是历史类的东西,虽然过程可以胡编乱造,但是有的结果是不能改变的,不过,有时候过程的改编也让人恶心。

比方说,有的电视剧,把齐文宣帝高洋写的深情款款,是个暖男,但现实中这哥们杀人不眨眼,地地道道的是个变态,他的一个宠妃,前一刻还喜欢的不要不要的,忽然想起宠妃和自己手下某个大将谈过俩拿去,于是很生气,然后他就将自己的这位爱妃肢解了。

那谁说的,这位哥们非人也。

架空历史小说,金庸写的时候是把武林人物插进历史中,力图真实还原当时的情景,但是不逾矩。到了黄易这就比较奔放了,项少龙可以把秦始皇狸猫换太子,寇仲可以和李世民争夺天下,故事人物可以和历史人物互动,不过不改变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历史进程。

到了现代,很多人写历史就比价随心所欲了,大的历史框架不变,但是很多历史人物却已经变形的不成样子了。

《甄嬛传》既然是部宫斗戏,那么就要把甄嬛无线拔高,给她设了很多障碍,但是奖励其实更加丰厚,嬛嬛每过一关都有大奖。

但是曾经在历史风评中是个血腥刽子手,在近十几年的历史剧中又变的英明神武的四爷雍正皇帝,却变得面目模糊毫无主见起来,被嬛嬛玩弄而不知。

有时候会想一个场景,唐国强老师的雍正看见陈建斌老师的雍正,忍不住冲上前去指着他的鼻子说:

你是不是个撒子……


薛白袍 /文

(欢迎关注,谢谢点赞,谢谢评论)




唉……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甄嬛传》不过就是把网络小说里主人公的名字换成了清朝人而已,如果把名字换成明朝人,那很可能就是《万贵妃传》《郑贵妃传》,亦或是《孙太后传》《李太后传》……真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把《甄嬛传》当真事儿,居然还煞有介事提出这样的问题。

弘曕其人

无论《清实录》《清史稿》还是清王朝的《玉牒》,对果恭郡王弘曕的身世记录都是非常明确的!他既不是清世宗雍正帝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所生,也不是钮祜禄氏与果毅亲王允礼的私生子!弘曕之所以承袭了果郡王爵位,是因为允礼的儿子夭折了,没有子嗣承袭果亲王爵位,清高宗乾隆帝这才“肥水不流外人田”、把已故十七叔的留下的爵位送给了自己这位年龄最小的弟弟。

弘曕,雍正帝第十子、序齿皇六子,是雍正帝的谦嫔刘氏所生,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没有半毛钱关系!乾隆帝即位之时,弘曕的生母刘氏还活着,而且被乾隆帝尊为了皇考谦妃、还升了一级。直到乾隆三十二年,谦妃刘氏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因为年龄最小,雍正帝去世时弘曕只有虚三岁,弘曕对乾隆帝而言,比和恭亲王弘昼还要“无公害”。所以,乾隆帝自幼便对这位弟弟十分放纵、比对弘昼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也养成了弘曕的“玻璃心”,受不得半点委屈。乾隆二十八年,乾隆帝准备对这位过分放纵的幼弟小惩大诫,让他长点记性、懂点规矩,借着一些小事将弘曕由郡王贬为了贝勒并免去了他的所有差使。由郡王变贝勒、就降了这么一级而已,这位自幼被四哥过分放纵的皇子便受不了了,终日闭门谢客、郁郁寡欢,仅仅两年之后便去世了。

临终前,乾隆帝亲自跑去探望并下旨恢复了弘曕的郡王爵位,而且还特地向这位最小的弟弟表示:“哥就是想磨磨你的性子而已,压根儿没想把你怎么地,你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如果是乾隆帝害死了弘曕,他大可不必如此。更何况,弘曕已经过继给小宗旁支了,对乾隆帝的皇位够不成任何威胁,有弘昼在,怎么着也轮不上他“顶雷”……因此,乾隆帝的痛心应该不是装出来的,更加不是他害死了弘曕。

总而言之,果恭郡王弘曕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更加不是什么她与果毅亲王允礼的私生子!早在雍正元年、弘時还活着的时候,潜邸时期的乾隆帝就被雍正帝密立为了皇太子,之后十二年多的时间里,一直也没有改变过。试想,连弘時那样年龄比乾隆帝长、出身比乾隆帝高(弘時的生母齐妃李氏是雍邸侧福晋,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彼时的身份只是格格,也就是低等侍妾),连他都威胁不到乾隆帝,弘曕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小娃儿,怎么跟当了十二年多密立皇太子的乾隆帝争皇位?要知道,乾隆帝可不是母凭子贵,雍正十三年乾隆帝即位时,钮钴禄氏的身份不过就是熹贵妃而已,不是皇后、连皇贵妃都不是!她凭什么让谁来当皇帝,不让谁来当皇帝?

清王朝的秘密立储制度是非常狠的,虽然没有明立,但只要有秘密立储诏书在,乾隆帝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他继承皇位是理所当然,不需要任何人指定。嘉庆二十五年,清仁宗嘉庆帝去世,因为嘉庆帝随身携带的秘密立储诏书一时间没有找到,群臣请彼时的皇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指定皇位继承人。这位皇后自己有两个亲生儿子,终究也没敢指定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指定了彼时的密立皇太子、智亲王绵宁,即后来的清宣宗道光帝。为什么?是孝和睿皇后大公无私吗?非也非也,因为还有一份秘密立储诏书放在紫禁城里,只是取来需要时间。她一旦宣布立自己的儿子,那就是“谋逆”!

乾隆帝和他孙子道光帝的情况很类似,一直被作为皇位继承人培养,在群臣中早已是心照不宣、公开的秘密了。这二位虽然还没有即位,但私下里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派势力,他们的地位不是谁想撼动就能撼动得了的。别说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彼时只是熹贵妃,就算雍正帝的原配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彼时还活着,她恐怕也决定不了由谁来当皇帝。《甄嬛传》不过就是一部电视剧而已,当不得真。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能有拿出铁证说乾隆帝不是孝圣宪皇后所生。从乾隆帝即位之后对这位皇太后的态度来看,孝圣宪皇后是乾隆帝亲妈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如果不是亲妈,乾隆帝真心没必要如此对待她。

既然提问者提到了,那么我们就根据电视剧《甄嬛传》的剧情本身来分析一下,甄嬛为何要放弃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曕而选择弘曆?

一切已成定局,做个顺水人情而已

电视剧《甄嬛传》中,雍正帝死后,弘曆是彼时最年长的皇子,而且身边已经聚集了自己的一派势力。即便没有所谓秘密立储诏书存在,群臣如何站队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甄嬛这个时候想要换人,弘曆背后的那帮“政治投机商”能同意吗?要知道,甄嬛手里可没有军队!真要是针尖对麦芒干起来,她自己能不能善终恐怕都是一个未知之数。一个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一个是想要更换皇帝的前贵妃,如果您是掌握军队的大臣,您会投资给谁?不言而喻……一个不担任何风险便可以获得丰厚回报,一个虽然预期回报率也不低,但风险太高、随时有可能亏得血本无归,如何投资,不言而喻。说白了,电视剧里的甄嬛和真实历史上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一样,不过就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而已。

为自己和亲生儿子“买平安”

真实历史上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为何要选择智亲王绵宁?原因很简单,她无法改变现实,如果选择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旦绵宁即位,她和他的儿子只有死路一条。即便碍于继母的身份,道光帝不能把她怎么样,她的两个儿子恐怕很难得以善终。电视剧《甄嬛传》里的甄嬛面临着与真实历史上孝和睿皇后同样的抉择,既然无法改变事实,倒不如为自己和亲生儿子争取一个利益最大化。甄嬛的情况比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还要糟糕,孝和睿皇后好歹还是嘉庆帝的继后、道光帝的继母,道光帝出于政治需要,也不能把她怎么样。可甄嬛只是弘曆的庶母而已,如果她想要立弘曕,结果弘曆成了皇帝,等待她和弘曕的将是什么,不言而喻……语气如此,倒不如用皇位换取自己的皇太后身份和儿子的终生富贵。




六阿哥是允礼的儿子。甄嬛和允礼相知相爱,自然皇家富贵和权力入不了他们的眼,他们更喜欢随心的日子。他们的儿子并不需要成为天下的君主,甄嬛希望儿子和父亲一样,站在合欢花下诵读,像父亲一样足智多谋,也能有机会过闲云野鹤的日子,远离是非争斗。


允礼生前没有人叫他阿玛,甄嬛自然是计划着以后让六阿哥归入果郡王一脉,所以新帝登基,皇帝稍微一提,甄嬛就答应让六阿哥永远的远离王位,大概是早就想好的,所以也不能让他当皇帝。

甄嬛自己深处后宫,见识了帝王的艰辛和伪装,皇帝活的如此辛苦,甄嬛爱子,必将让他远离这样的生活。并且六阿哥年幼,如果幼子继位,恐怕朝政会有动荡,自己生为生母,可能也不能保全。




甄嬛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儿子弘曕当皇帝

甄嬛做为宫斗的胜利者,她没有让弘曕当皇帝,自然是经过了反复的思量的。

一、弘历比弘曕更适合当皇帝!

甄嬛回宫,产下了双生子,皇上对这两个孩子格外的疼爱,所以一度产生了立弘曕为太子的念头,但每一次皇上提起,都被甄嬛用别的事搪塞过去,并在皇上面前夸赞四阿哥,以此引起皇上对四阿哥的注意。

而四阿哥弘历,第一次在圆明园见到甄嬛,就能一眼看出甄嬛的身份,并与之亲近,可见他孩童时就有了自保、渴望靠自己改变命运的意识,成为甄嬛的儿子后,他先是提醒甄嬛用祺嫔立威,又蛊惑三阿哥在皇上面前为八叔十四叔求情,断了三阿哥的太子之路,这些都让甄嬛看出了弘历的心机和城府。

而弘曕年纪尚小,虽然甄嬛恨皇上害死了果郡王,但她并不想成为国之祸水,所以她自然会推举年龄、性格、为人处事更适合的四阿哥当皇帝。

二、弘曕的身世是他一生所累!

甄嬛经历滴血验亲,知道了一朝不慎就会万劫不复,所以她不会再冒险,而弘曕一旦当上皇上,便会成为众矢之的,所有的目光、心思都会集中在他的身上,而弘曕还是婴儿时,就被皇上怀疑是温实初的孩子,成为了被人诟病的把柄 。

这样的把柄,会时时刻刻威胁到弘曕的安危,所以甄嬛不会为了皇权,就将自己的儿子置于炭火之上。

三、甄嬛希望弘曕替果郡王过完安逸的一生

果郡王淡薄名利,在没有遇到甄嬛之前,生活过的潇洒自在,每日与诗书为伴,闲来就游山玩水,何其逍遥。

而他在宫中与甄嬛相遇,就爱上了甄嬛,从此屡屡犯禁,最终被皇上秘密处死,甄嬛对果郡王的死一直很是内疚,她知道如果不是因为她,果郡王还会是那个自由自在,明哲保身的富贵王爷。

所以,弘曕做为果郡王的儿子,甄嬛选择让弘曕最终归于果郡王一脉,就是希望弘曕能像从前的果郡王一样,过上安逸的一生。




由流潋紫同名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甄嬛传》是一部难得的良心好剧。服化道和台词都非常的精美考究,演员的演技都在线,再加上剧情紧凑有张力,值得大家一品再品。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后期甄嬛不扶持自己的亲儿子上位,而要扶持仅仅是养子的四阿哥弘历呢?

在我看来,甄嬛是不想、不敢、也是不能扶持六阿哥弘曕上位,下面我来为大家一一细说。

一.六阿哥太过年少。

不得不说六阿哥年纪太小了,以他的年纪和智商,实在不适宜掺和朝堂争斗,另外他在朝堂上没有根基,没有势力。

看过史书的都知道西汉武帝驾甭前才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为了防止儿少母壮,外戚专权,特意杀母留子,永绝后患。如果六阿哥硬要不知死活去上位,得到的结果未必比昭帝好。

二、六阿哥不是皇帝亲子。

上帝视角的我们知道,六阿哥并不是皇帝的亲生儿子,而是和果郡王的私生子,当然甄嬛也知道六阿哥的身世,以甄嬛的聪明理智,她更不可能感情用事,让六阿哥的身世大白于天下。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六阿哥,保护自己,她连果郡王都隐瞒着,如果让六阿哥上位,六阿哥的身世很大可能就瞒不住了,如果被有心人拿去做文章,到时候等待他们母子的,只有死亡。

三.雍正心中已有太子人选

在雍正心中,已经有属意的太子人选。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立六阿哥为太子,一方面他很清楚甄嬛的能力,六阿哥上位,她有绝对的实力去干涉朝政。到时候六阿哥会成为真正的傀儡皇帝;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九子夺嫡的惨剧重新上演,作为一个帝王自保的本能,他不允许自己的儿子觊觎皇位,对帝位虎视眈眈。

做帝王,首先要考虑的是江山稳固社稷安稳,不能感情用事,雍正是经历过九子夺嫡而胜出的人,比谁都清楚帝位之争有多么残酷,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为了四阿哥上位,他可以为四阿哥铺好路。做尽一切不仁之事。

后来雍正还特意试探了甄嬛对于太子之位的想法,还好甄嬛应对妥当。如果她在这方面显露出哪怕一点点的贪心和野心,雍正肯定会毫不留情的解决掉甄嬛。



四.六阿哥上位是一损俱损。

六阿哥上位,她需要解决四阿哥。

四阿哥是比她更狠而无情的人,并且在朝堂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势力和根基,四阿哥是有帝王素养的人,虽然还没有坐上皇位,但是已经有了一个继位者的必备素质。

他没有显贵的母家,没有外戚专权的后患,仅有的养母甄嬛和他关系也并不亲厚,是一个合适的太子人选。

如果扶持六阿哥上位,她首先要面对的敌人是四阿哥,因为四阿哥对皇位志在必夺,不管从哪一方面,年幼的六阿哥都不是韬光养晦、隐忍的四阿哥的对手。他一定会成为这场朝堂之争的牺牲品。

四阿哥即位后,最后为了让疑心更重的弘历相信自己,她把六阿哥过继到了果郡王膝下,彻底绝了六阿哥夺位的可能。这样也好,六阿哥以这样的方式归于自己的亲父脉下。

结论: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和六阿哥,六阿哥不能上位。

正是出于政治家的敏感,对于危险的天然警觉,甄嬛才聪明的看清楚了:不夺位,才是对六阿哥,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四阿哥上位,是一种双赢的结果,也是最好的结果。


对于她来说,四阿哥上位,对她来说,并不是坏事。怎么说她对四阿哥也有养育教导之恩,也曾悉心栽培扶持。真心提点他。四阿哥即位后,无论于公于私,都要对甄嬛礼遇有加。她自始之终,求的不过是太后之位,其它的,什么都可以不计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先帝   雍正   皇帝   儿子   富贵   郡王   阿哥   皇位   平安   上位   后宫   皇上   帝王   太子   皇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