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中“高俅发迹”这件事,我们能悟出哪些人生道理?

高俅只是东京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算得上街头的一个小混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大众眼中的不成气的人,最后却做到殿帅府太尉的高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从“高俅发迹”这件事,我认为可以悟出以下一些人生的道理:

一、人还是要学会一二门精通的技艺

高俅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他好“刺枪使棒”,说明他会一定的武功。尤其“踢得好脚气毬”,踢“气毬”也就是古代的“蹴鞠”(古人以脚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而高俅的球踢的是炉火纯青,按现在的标准,他可以成为足球明星。他的这一门绝活,可不仅仅完全靠天赋,背后肯定也是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试看现在成名的球星,除了过人的天赋外,后天的努力更关键。高俅的这一门绝技成为了他日后发家的本钱,因为在宋代“蹴鞠”在贵族中可是比较流行的娱乐游戏。高俅的这门绝技可以说是迎时代而练就的。

二、人生还是会面临很多次机会的

高俅在发迹的过程中,实际上遇上了一连串的机会或机遇。他是在当时天子大赦回到京都,被一连串的推荐而最后进入当今驸马小王都太尉处的,这个推荐过程,都因为很多是推荐人看不上高俅的人品怕“沾包”,不愿意收留而推荐的,这种情况反而成为了高俅的机会,最后层层推荐反而使高俅一下子接触到当时的高层人物、贵族人物,这为他日后发迹埋下了基础。所以说,不管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面临着很多次走向成功或者富贵的机会。

三、善于把握住机会的人才是成功的人生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不缺乏成功的机会,可能成功的机会还不止一两次。可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不能很好地把握住,错失机会或者让机会白白地流失。同时,也有一些人,当机会一出现时,能及时出手抓住,人生从此“青云直上”。高俅就属于后者,当小王都太尉派他给当时皇帝御弟端王送礼时,这时使他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一次机会来到他面前。当看到端王在踢球时,作为一个外来的下人,如果当时没有胆量在端王面前展示他的球技时,可能高俅的人生又是另外一回事。可是,高俅比常人有胆气,该出手时果断出手,这次机会让他适时抓住,从此他的人生迎来一片新天地。




《水浒传》中的高俅,上演了一幕华丽的“屌丝逆袭”,由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摇身一变成为朝廷正二品大员——殿帅府太尉,这番转变实在是让人亮瞎了眼。高俅发迹,有他的机遇,也有他自身的努力,更有他此前积累下来的过硬素质,其实,自古以来,坏透了的这些大名鼎鼎的反派人物往往一身才学,尤其在某些方面有着过人的本领。我们要从高俅身上学习的大概就是:如何通过磨砺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创造机会,如何凭风借势把握机会,这些就是我们能从“高俅发迹”中悟出来的人生道理。

其一,刻苦磨砺,修炼自身过硬的本领。

高俅颇有些才学。书中说他并非不学无术之辈,喜欢吹弹歌舞、使弄枪棒、相扑玩耍,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有一定的诗书词赋功底。应该说他身上的才艺细胞挺发达的,在玩的方面涉猎面广,而且都能达到较高的造诣,其中最绝妙的技艺莫过于球技了。他身上有的这些才学,是他能接近和吸引上层人士的主要原因。自古知音难觅,所以,当他与王都尉、端王接触时,共同的爱好和素养能够引起双方共鸣,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关系一下子就变得亲近起来。

其二,根据现有条件,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

高俅极善于利用现有条件为自己创造机会。他几经辗转到了小王都太尉府上,这给他接近端王(后来的宋徽宗赵佶)提供了条件。某一日,高俅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端王赵佶的府上,恰逢端王与众人踢球取乐,高俅一时技痒,在众人面前露了一手,一下子就把端王等人给镇住了,端王见到有如此人才,岂肯罢手?便从王都尉手里把高俅要了过去,从此,高俅得以日夜侍奉端王,寸步不离。随着端王时来运转登基为帝,是为宋徽宗,高俅也跟着鸡犬升天,不久就做到了殿帅府的太尉一职,完美实现“屌丝逆袭”。

其三,要善于凭风借势,准确把握机会。

高俅善于凭风借势。他依傍的主人从柳大郎直至端王,高俅这一路走来,这些人可以说都是他的贵人,而且一个比一个层次更高。最后到了端王赵佶身边,已经可以预见得到,凭高俅的本事,他这一生的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了。但高俅的运气实在好到爆棚,一向坐冷板凳的端王,恐怕连端王自己都想不到有一天竟然阴差阳错被推上了帝位。善于凭风借势的高俅,总能把这种好运带来的机会发挥到极致,要知道,若不是善于借势的人,多少大好机会都给白白浪费掉了!于是乎,“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底层的小混混由此逆袭成了殿帅府的太尉大人。

“高球发迹”让我们悟出来的这三条道理,其实完全可以借鉴,为我所用,或许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是有益的。




在《水浒传》中,高俅本是东京汴梁一浮浪破落户,却因为会陪别人玩耍,会一手好毬,最终攀爬成正二品殿帅府太尉,确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掩卷沉思,从高俅的成功中,却也能让我们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来。



自身要有某方面的特长。李白曾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水浒传》中记述:“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名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从这里可见,高俅之所以以后能发迹,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会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又胡乱会些诗书词赋,更有一门善长那就是踢毬。他在东京城的职业就是帮闲。什么是帮闲呢?那就是陪着别人玩。要想把别人陪好玩好,各方面都要会一些,因此高俅能适应帮闲这一职业。但这一职业决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接受的。高俅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的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王员外因担心高俅把自己的儿子帮坏了,就一纸文状,告到开封府。开封府尹就断了高俅二十脊杖,将其流放出京,不容许有人再收留他。高俅没办法,只好去了淮西临淮州。但高俅身负的才能,为他以后发迹却也打下了基础。要在生命里能遇到赏识自己的贵人。人的一生,有贵人相助,却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只会给人帮闲的高俅,一般的家庭都不敢收留。高俅投到临淮州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柳世权家,二人臭味相投,赌坊也是帮闲的好地方,因此高俅在柳世权家一住就是三年。正好遇上天子大赦天下,高俅得赦。因不能总是住在柳大郎家吃喝,高俅就想再回东京发展。这柳世权还挺热情,不但给了高俅一些盘缠,还将他介绍给了东京一个开生药铺的亲戚董将士家。董将士是个做小买卖的人,靠勤奋发家,自然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学好,怎敢收留高俅这样的败家人,但又不好驳了柳世权的面子,就将高俅推荐到小苏学士家。小苏学士看了推荐信,知道高俅原是帮闲浮浪人,也不愿收留高俅。但小苏学士毕竟是大见识人,知道哪里需要高俅这样的人,就将高俅推荐给了人称“小王都太尉”的驸马王晋卿府里。正是下层嫌弃上层抢手。喜爱风流人物的小王都太尉,看了荐书和高俅,就很高兴地收留了高俅,并让高俅在府内做了他的亲随。就这样高俅经常出入王都尉府,如同家人一般。更让高俅幸运的是,高俅遇到了自己生命中既欣赏自己又能让自己发迹的大贵人尚是端王的赵佶。赵佶也走狗屎运,本来与皇帝无缘的他,后来因宋哲宗无嗣,阴使阳差,竟让酷爱琴棋书画,又爱踢毬的他接继了皇位,是为宋徽宗,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艺术皇帝。端王本来就爱琴棋书画,爱踢毬玩耍,看到会帮闲又特会踢毬的高俅,还能放过?自然要从小王都太尉那儿将高俅要回来,陪自己整日开心玩耍了。面临机遇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并果断地展示自己。高俅受小王都太尉之托,到端王府去送端王喜欢的东西,正碰上端王和三四个小黄门相伴着在院子里玩踢毬。书中写道:高俅不敢过去冲撞,立在从人背后伺候。也是高俅合当发迹,时来运转,那个气球腾地起来,端王接个不着,向人丛里直滚到高俅身边。那高俅见气球来,也是一时的胆量,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端王大喜,便问道:“你是甚人?”高俅跪下道:“小的是王都尉亲随,受东人使令,赍送两般玉玩器来,进献大王,有书呈上。”端王听罢,笑道:“姐夫直如此挂心。”高俅取出书呈进上。端王开盒看了玩器,都递与堂候官收了去。那端王且不理珍玉玩器下落,却先问高俅道:“你原来会踢气球!你唤作甚么?”高俅叉手跪复道:“小的叫作高俅,胡乱踢得几脚。”端王道:“好!你便下场来踢一回耍。”高俅拜道:“小的何等样人,敢与恩王下脚!”端王定要他踢,高俅只得叩头谢罪,解膝下场。才踢了几脚,端王喝采。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那身份模样,这气球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端王大喜,哪里肯放高俅回府去。就这样,高俅就又从小王都太尉府,进了端王府。每日跟随,寸步不离,陪端王踢毬玩耍,把个端王哄得开心爽快。过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宋哲宗晏驾,无有太子,文武百官就推端王继承了皇位,就是宋徽宗。徽宗登基之后,一向无事,忽一日,对高俅说:“朕欲要抬举你,但有边功,方可升迁,先教枢密院与你入名,只是做随驾迁转的人。”后来没半年时间,直抬举高俅做到殿帅府太尉之职。就这样本为东京浮浪破落户,人人躲避看不起的高俅,因一手高毬,从此发迹,一跃成为了大宋正二品的殿帅府太尉,让那些浴血疆场的将士,怎能不负戟长叹!让那些才能卓绝者,怎能不望峰息心!让那些守规蹈距者,怎能不悲世不公。



其实,高俅的发迹,就当时的情况看,也有一定的必然性。有社会需求很重要。帮闲踢毬,在当时一般的社会层面,的确很少有需求,为生计而奔波的人们,对这些都是惧而远之。但对当时最上层的社会层面来说,他们不为生计发愁,寻欢作乐自然成了他们的业余爱好。高俅的这些特殊擅长也就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一但有接触上层社会的机会,高俅的特殊擅长也就为上层社会的纨绔子弟所欣赏,如果再遇到像端王这样走狗屎运的人,发迹富贵也就在所难免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悟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的含义了。因此我们要想“发迹”,所掌握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上也应有需要才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历史上的高俅,同小说中差不多。

高俅本来是苏轼手下一个小秘书,后来才成为宋徽宗贴身仆人。

高俅此人并不是完全草包,他颇有一些才艺。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踢球以外,高俅的武功不错,擅长相扑。

当年相扑是一种格斗技术,不是日本那种单纯比力气的角力,而类似于中国式摔跤,还可以拳打脚踢。

自然,相扑对于军事作战是没什么用的,却也可以证明高俅是个武人。

高俅也曾经读过几年书,虽没什么文学才能,却写的一手好字,是个不错的秘书,也会诗词歌赋。

其实,高俅的才艺都是华而不实的,江湖上的各种不入流才艺。

这种才艺本来顶多让高俅混口饭吃。

然而,他运气很好,因为踢球能力突出,深受还没有成为皇帝的宋徽宗宠爱。

在宋徽宗成为皇帝以后,由于对高俅非常信任,当他成为殿帅府负责人,至少也是上将军衔,负责拱卫首都和统率北宋主要武装力量禁军。


然而,高俅确实不学无术之人,甚至不如有一些战功的童贯,后者浇灭了方腊。

高俅上任以后,没有打赢过一次战役,反而贪污腐败、卖官卖爵,无所不为。

到金国大举入侵时,高俅负责训练的禁军战斗力极低,几乎不堪一击,最终导致了金宋第一次战争的惨败。


可以说,高俅并没有治理国家、统帅大军的能力,只是有些小聪明和无关紧要的才艺。

但是,高俅却能成为国家高官几十年,也是颇有些本事的。

这个本事就是,他能巴结主子宋徽宗,得到完全的信任。

要知道,殿帅府负责人掌握禁军,是唯一可能政变杀死皇帝篡位的人。

宋代皇帝一般任命多人一同管理殿帅府,不会将权力集中给一个人。

而宋徽宗却让高俅一个人负责殿帅府,可见对高俅的信任程度。

能够将自己身家性命都交给高俅负责保证,也足可见高俅是个极为会当官,但不会做事的。

其实,高俅应该是官场斗争的胜利者,也是从古至今仕途的榜样人物。

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他祸国殃民的人渣本质。

做人不能像高俅一样。




高俅发迹只适合权力寻租严重的封建社会国家,由于古代官员权力监督缺乏科学,只靠自律,所以皇帝也好、官员也罢,都喜欢溜须拍马之徒,所以就利用权力把高俅类人物提拔起来。

当代社会,重视踏实肯干、掌握科技的人,重视平等、公平、民主、科学、廉洁、富强,以人为本。所以阿谀奉承之徒没有了市场。当代已经不需要裙带、家族式、拍马式蠢材了,否则让踏实肯干的人也不想干了,让搞科研的人也没心了。

所以,从高俅身上悟出:拍马已是过去式。






从《水浒传》中“高俅发迹”这件,我们能悟出哪些人生道理?

高俅何许人也,据有关资料查证,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也是宋徽宗时期的官员,今河南开封市人,因写得一手好字,曾在苏东坡手下干过相当于现代的“文书”,帮苏东坡抄抄写写。文能诗词歌赋,武能使枪弄棒,因此深得苏东坡器重喜爱。发迹后,对苏东坡全家也有厚报,应该说现实中的高俅并非《水浒传》中的高毬,是一个比较讲情义,知恩必报,并非小人。

《水浒传》中的高俅显然是有意贬低现实中的高俅,经艺术加工,做为一个反面人物,而闻名世人。高毬因喜欢“足球”并有一身踢球的功夫,加之对书法的喜爱,又善巴结奉迎权势,因此博得后来当上皇帝宋徽宗厚爱。(宋徽宗赵佶的书法艺术独创的“瘦金体”流传至今。)俗话说“一着鲜,吃遍天”,出名后也就把名改,求毛变成求人,这是高俅“俅”字的由来。

《水浒传》中高俅虽是小人,缺德害人,得到多数人厌恶,但有高超球艺而发迹为当時名人。就是放到现在,仅凭高超球艺,缺点德并无所谓,大概也能成为体育界名人,最低也是足球教练,说不定世界杯上中国队著名足球教练、并非外教而是国人,就是亚洲杯出线也可随手拈来。

如果说从“高俅发迹”我们能悟出什么道理,应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德才兼备固然好,有才缺德也能发迹、而出名,如今演艺界大概也能找出这样的人。实事证明,不论中外,还是古今,“一着鲜,吃遍天”“物以稀为贵”永远存在。因此人活于世,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最好能熟练掌握一手,或一门“绝活”,




从水浒传中高俅发迹悟出,机遇和能力重要。有机遇无能力,有能力无机遇都将大事难成。虽然高俅是一名万人憎恨的奸臣,但不得不承认高俅的本事和能力,又有机会碰上情投意合的端王。只是没用于正道而矣。




“高俅发迹”是作者施耐庵写水浒传的真实目的意愿,然而,世人和明统治阶级多“高毬”而抛弃“高俅”,所以作者不得不用“高毬发迹”而暗暗地使“高俅发迹”。由此可知,“高俅”文化由于高毬发迹而遭受重大创伤挫折。

“俅”,立人之求,指的是人类或中华民族的重大追求,也即探索未知自然要获得新发现并以此创新出前所未有新技术新制造的追求,只有这样的不懈追求,才能推动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不断进步提升,看重和重视高仰这样的追求的文化理念或文化风尚就是“高俅”。造字鼻祖仓颉天人合一,“一人为大”的文化理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追求,也即道生一的追求就是“高俅”;同样,“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的屈原也是这样的追求。

“毬”,即“毛求”,“毛”附于皮,因此,作者将那些不追求探索未知自然,不追求人类技术人类制造创新的文化理念形容为外在追求,即“毛求”或“皮求”。追求仁义、礼义、情义及唯心唯口虚文化的追求就是“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唯书唯口唯演技同样是“毛求”。

中华文化不就是由于毛求文化的发迹泛滥而冲淡冷漠了探索未知创新技术的人类内在文化吗?作者写水浒传的目的就是要重新唤醒遗失无考无迹的高俅文化理念重新发迹而发挥强大生命力,正是要戳穿儒学文化高毬、“高太尉(看重官位,轻视技术和做工制造)”、高外在贬内在害中华的邪恶淫人本质。这就是水浒传开篇先写高俅的道理。




从高俅发绩史,看出两点,第一要有一项技能,一项别人无法替代而又出力拔萃的技能。第二就是要敢于出手。当然,你的平台也很重要,更要投其所好。

高俅自己也许都无法想象,自己的一身球技会有如此大的‘’力量‘’自己无意中的一脚踢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踢出了自己的富贵荣华。而大宋也想不到,两个踢球的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世间之奇妙莫过于此吧。

高俅首先就是命好,狗屎运。一个泼皮无赖的发迹史说明了大宋的腐败,却是他个人的成功。一个就会玩蹴鞠,遇上了喜爱蹴鞠的端王,端王后来又登基为帝,他则水涨船高官至太尉。天地不以万物为刍狗在高俅的身上是最好的体现。

高俅仅仅是球技好吗,恐怕未必,社会底层身的高俅,他最大能力是见风使舵。投其所好,这是他生存的本能。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他的目的。这样的人是没有底线可言。为了个人的利益,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前提是去坑害他人。高俅发迹史就是他个人人性丑恶的表现与他的生存技能。

高俅混混到大文豪苏轼的秘书到驸马的帮闲,再到王爷的球友,最后成为太尉。就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但谁也没有想到居然进球了。他成功了。厚黑是封建时代必有的手段,而高俅深谙此道,似乎是天生的和手段,金庸说过,妓院和朝堂都一样。都是不讲廉耻的地方。所以韦小宝混到风声水起。同样社会底层与官场政治也是一样。都需要 观言察色,识人好恶,正视己长。高俅的成功和韦小宝一样。透过他们影射官场的黑暗。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高俅,不过是一破落户子弟,因长于踢气毬(就是蹴鞠、类似现代的足球)并善于钻营而爬上了殿帅府太尉的高位。从破落户到位列三公,从一个小混混到权倾朝野,其经历不可谓不复杂,其事迹不可谓不传奇。尽管高俅与蔡京、童贯、杨戬并称北宋四贼而遭世人唾弃,但他的发迹史却足够让人发人深省。

高俅

别看高俅是个破落户出身,不懂仁、义、礼、智、信为何物,却生性喜欢歌舞弹唱,又胡乱学得些诗、书、词、赋,更兼踢得一手好气毬,在一众混混中也算鹤立鸡群,大神一般的存在。

不光如此,此人机遇、运气也是异乎寻常的好,仅仅凭借在端王赵佶面前的一番即兴踢毬表演,就获得了瑞王的赏识,从此将其招致麾下作为贴身亲随。

这个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此人也是喜爱踢毬,且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其“瘦金体”书法更是独步天下,在历届帝王中也独一号的存在。

粗通文墨又毬艺高超的高俅,遇到了满是文艺范的端王赵佶自然是如鱼得水。后来,在端王赵佶承接了帝位后,只半年时间,高俅就被其抬举到了殿帅府太尉之位,简直可说是平步青云。

从高俅的发迹史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机遇重要、会一门独门绝技更加重要。试问:如果高俅不是踢毬技艺炉火纯青,纵然随侍宋徽宗左右又能如何?又何德何能可以获得主子的高度青睐?

同时,在高俅的发迹史中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出:走什么路固然非常重要,但跟对人才真的最重要。试想,如果高俅不是跟的宋徽宗,而是留在小苏学士府中行走打杂,或依然在驸马府甘作亲随,顶多只是一个伶俐而受人礼敬的下人而已,何来后来如火箭般的发迹?

高俅的发迹,也是北宋王朝衰败的开始。宋徽宗将不学无术只善踢毬的高俅扶上太尉的宝座,将用人唯亲不唯才的拙劣管理法则展示得淋漓尽致。君昏如此,也难怪后来被金人俘虏北去,也算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从高俅的发迹,我们更可以悟出一个人生道理:人生欲想成功,在跟对人的同时,必须怀有一些超越旁人技艺。成功后轮到自己用人,必须的要用德才兼备之士才能让自己的事业如虎添翼、长盛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水浒传   玩器   小王   破落户   帮闲   道理   人生   相扑   太尉   东京   才艺   机遇   皇帝   机会   体育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