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说茅台酒是稀缺资源呢?

这个问题,茅台酒厂比任何人都急。别说再建一百个,巴不得全国布局都建满,让茅台酒随便买到,想要多少有多少。

实话实说,按茅台的经济实力,再结合这些年红遍全社会的资金、资本各种腾挪大法,完全有能力把酒厂建满全国。可是不能这样做,只能想想而已。

茅台酒的生产能力已经到了极限,主要受着三个条件的制约:①地理资源用尽,能产茅台酒的地方就那么大块;②物产资源用尽,本地高粱产量就那么多;③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喝茅台酒,更多的还是喝不起。

⒈先说说茅台酒为什么只能用本地红高粱。茅台酒酒厂缘起于解放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当地政府把“成义烧坊”、“荣和烧坊”和“恒兴烧坊”三家私人酒厂改造而成一个国营酒厂,初期年产量在三百吨左右徘徊,十几年上不去。据当时的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回忆,在1958年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就当面要求周林,把茅台酒产量搞到一万吨。回去落实中,最大问题是红高粱严重不够。于是政府下文调动来全省的红高粱。即便这样,到1960年才勉强到一千吨,而且质量大大降低,用户投诉强烈,很快就降回到初期的产量。事实证明,茅台酒不能用外地高粱。

⒉再说说茅台酒外地建厂的情况。茅台酒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建国至今,靠的是中央政府的一力扶持。为了落实毛主席要把茅台发展到年产万吨的指示,周总理亲自抓,于1975年由方毅副总理主持了“茅台易地实验”,列入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选址距茅台镇约200公里,同属赤水河流域的遵义市郊区,克隆一个茅台酒厂。经过十年努力,1985年10月,“易地茅台酒”通过国家科委鉴定,并根据该项目负责人方毅副总理的题词,定名为“珍酒”,酒厂定名为“贵州珍酒厂”。但是很快被行业否认,认定该酒与茅台酒相差甚远。该厂也破产重组,跟茅台彻底脱离血缘关系。

⒊最后说说茅台酒真的都用来喝了不是。茅台酒今年产量计划在4.6万吨,相当于建厂前期的150倍。这么多的酒,按着喜欢酱香酒又喝得起的群体,不仅足够喝,确定喝不完。但是市场确实短缺,一瓶难求,加价也不好买到。这种现象,人人心里都清楚,茅台酒不是用来喝了,三大原因造成这个局面:①个人收藏;②商家囤积;③出口。

总的评价,当下的茅台酒,基本脱离了商品的属性,不再是买来喝的,是买来放着增值的,成了可增值的资产。这样的大环境,别说年产四万多吨,再加十倍也是不够。可是如果让茅台回归了商品性,买来只是为了喝,价格肯定不会到千元。




感谢系统推荐邀请!

为何总有人说茅台酒是稀缺资源?我认为主要是个别利益集团的人说的,其他人并不这么认为。

那些人说茅台酒是稀缺资源的理由主要有两点:1、宣扬离开茅台镇所谓的”核心酿造区”就生产不出茅台酒。2、“本地糯高粱”不够,甚至有更荒唐的说法“赤水河的水不够”。实际上这两个理由都是难脱伪科学伪命题色彩,在这个伟大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很难立足了。

别说茅台酒厂再建100个酒厂,再建几个,就会立即走下神坛。

茅台酒厂现在的年产量约5万吨,2019年营收854.3亿元,净利润412.06亿元。如果把产量再扩大到10万吨、20万吨,你认为其年利润也会翻番吗?我认为绝对不会,甚至有可能会降低一半甚至更惨。为什么?茅台酒这么高的价位,你想想会有几个人舍得买来自己喝的?都是送礼收藏了。一旦产量过大,市场囤积居奇捂盘惜售满仓,迟早要走下神坛。这肯定是茅台酒厂不愿意看到的。

茅台酒厂之所以没有建一百个酒厂,绝对不是某些人说的原材料有限的问题,也不是受环境气候水土条件限制的问题。主要还是为了捂盘惜售饥饿营销。

原材料及环境气候水土实际上根本不能决定酒的香型,任何一种白酒的香味物质是由糖化发酵剂即酒曲决定的。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想,他们不这样说,怎么会有人来听故事呢?没人听故事又怎么有人来接盘呢?没人接盘,他们又怎么获取暴利?人不贪利何必起早?很多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生意都是你打我的主意,我打你的算盘,最后一个只有自认倒霉了。从冬虫夏草到君子兰,从普洱茶到黄花梨,从和田玉到藏獒……古往今来,凡是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生意,最终都是以最后一拨人倾家荡产而终。

过度刻意吹嘘地理环境对酿酒的作用,都是企图垄断市场地位,企图牟取暴利的一部分人。酱香酒的成因实际上并不是地域环境,而是靠高温大曲高温堆积发酵。关于这方面的常识,我发表了很多文章视频等,大家可以在我的头条号主页里面找来看。

茅台酒当年的易地试验生产真的失败了吗?实际上并不是很多人传说的那样。真实的内幕是“圆满成功”,这是有史料记载的。只不过为了配合当时的政治气候历史背景,当时没有公之于众,以至于被某些人断章取义了。

据查证大部分网络报道,贵州省科委于1985年10月20日,组织对当年茅台酒易地试验酒进行鉴定。鉴定会成员有:时任中科院副院长、化学部委员严东生(函评),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方心芳(函评),当时全国白酒界泰斗、全国评酒委员考评组负责人周恒刚,全国评酒委员考评组成员曹述舜,著名酿造专家熊子书,时为贵州茅台酒厂工程师季克良,以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沈怡方,当时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特聘专家、茅台易地试验质检科长冯小宁等28位领导、专家。

最终,鉴定委员会给予了易地试验酒“色清,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酒体较醇厚,细腻,入口酱香明显,后味较长,略带苦涩,空杯留香幽雅较持久,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的评语;做出了“鉴定酒质量接近市售茅台酒水平“,同时并有大量可靠的试验数据及资料,予以说明。

同年11月 ,根据鉴定会结论,贵州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行文“同意鉴定意见”。至此,“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中试)”圆满成功。

从这些史料,不难看出,茅台酒实际上是可以在很多地方大规模生产出来的。之所以有人说生产不出来,有的是出于自身的利益,有的是不懂装懂盲目跟风。我作为一个酿酒人,我认为茅台酒独特的风格口感一点都不奇怪,任何一家酒厂的酒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口感,任何白酒的风格口感主要还是由酒曲的配方工艺及后期勾调决定的。其他的环境气候水土等都是说给行外人听的。

我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老黄历似的理论,其实这些都是片面性的认知,随着时代进步,这些认知已经很不合时代节拍了。

古往今来,我们人类都是从娘肚子里面受孕经过十月怀胎生出来的,现在的试管婴儿技术早已改写了孕育复杂生命体的千古不变的定律,而且同样可以孕育漂亮可爱,聪明伶俐的后代。还拿茅台镇的环境气候吓唬人,未免也太藐视这个伟大的时代了哈。

大家都公认为新疆的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以瓜果特别甜。但是,实际上全国各地都可以种得出很甜的西瓜,甚至可以比新疆的还甜。我在广西就可以种出比新疆甜的西瓜,你信不?选择好的品种是关键,再选择含一定沙质的泥土,追加花生麸及猪粪牛粪等农家肥,这个西瓜的甜度,沙质口感等秒杀新疆的西瓜。这说明了什么?种子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土质,肥料,人工等各方面因素来优化,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再拿我们广西赫赫有名的“荔浦芋”来说吧,几乎百分之百的外行人外地人都认为只有广西荔浦县的芋头才是最好最正宗的。实际上荔浦县里面也有很多芋头是很不好的,我母亲就是荔浦县青山镇的人,我就发现过非常不好吃的荔浦芋头。为什么?土质及种子的问题。此外,实际上广西很多县份的芋头都是很好的,甚至比荔浦芋头好得多的都比比皆是,这些很多县份的芋头都源源不断大规模汇集荔浦,再从荔浦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过去的农作物都是要依赖环境气候水土条件的,一年四季时令不同水果蔬菜也不同。但是现在一年四季全国各地都有反季节蔬菜水果了,甚至不需要泥土就可以种植出很好的瓜果蔬菜了。

所以,种植瓜果蔬菜也好,酿酒微生物也好,继续固步自封用老眼光看问题,你就会被陷入泥潭,钻进死胡同永远也出不来。有的人是故意出不来,而行外人及消费者是被忽悠了。

基于此,我说高手在民间,民间有佳酿,好酒绝不是某一个地区的硬核,只不过很多人不懂行罢了。

真的是本地糯高粱?再来说说茅台镇的糯高粱产量不足的问题。

实际上,据我的一位山西省晋中市的学员老板亲自对我说,他父亲在上世纪70年代是地方供销社主任,一直以来每年都在为茅台镇某大型酒厂采购山西省的高粱,源源不断的运往茅台镇。

此外,头条上面也有众多网友公开说茅台镇某大型酒厂的高粱是从他们的家乡采购的。之所以很多人在宣扬“本地糯高粱”,其目的还不是为了掩人耳目,掩耳盗铃吗?

下面这个屏幕截图就是头条网友的公开评价: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与你一起读懂中国的酒文化。#头条酒馆##民间评酒交流会#




谢谢邀请!

茅台酒这个名词太过敏感,既无需做宣传,也无需做广告,也无需讲他的规模历史,为什么呢?因为国酒茅台这个品牌太响了,应了真正的一句古活酒香不怕巷子深,现代还不怕价格高,买的人大有人在,物以稀为贵呀!

悟空邀答说可以多建几个茅台酒厂这个话就不能恭维了,谁都知道茅台酒的出名来自于茅台镇独特的地下水源才地道,就像美国的西洋参,我国东北长白山的野山参,西藏的藏红花等等,在别的地方生长的就不叫地道了,也长不出那个质量和味道,这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一个道理。

茅台酒至所以这样经久不衰,受国内外广大爱好者的热捧,主要的是有他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精选高梁等原料,严格把关,还需要一定年代的封藏才能出厂,始终保证它约质量,国酒二字并不是随便就叫的。

茅台镇周边的酒厂不少,如茅台酒厂都把它收购打上茅台的招牌,那还能叫茅台吗?也就是讲一个好的品牌来之不易,茅台酒厂即使要扩建也是根据原材料的来源,有计划的布局,绝不会为了产量来损害一个优秀的品牌而乱扩建,再见!





说茅台酒之前,先讲一个邮票的故事,曾经英国一个富商在一个拍卖会上得到了两张稀世邮票,随后当着众人面,烧掉一张,世界仅此一枚邮票,这个富商就可以随便定价这一枚邮票了。

那么回到话题,曾经贵为国酒的茅台,现在随便可以建造一百个酒厂,可能很多当地酒厂削尖了脑袋都想加盟,并洗白自身的茅台镇的烙印。但是可能吗?

供求才能决定价格,品牌才有溢价,继而形成市场无形价值,稀缺资源才是自己的那张唯一的孤品邮票,一百个酒厂那就是烂大街!

茅台酒,就是土特产品,发展至今早就突破了饮食的属性,是名副其实的硬通货。它集中了茅台镇酱酒最优质的资源,市值也是贵州最牛逼的。

之所以是稀缺资源,从酒本身属性来看,就在于凡是土特产品势必是稀缺资源,地方就那么大,微型气候就那么个范围,想开一百个酒厂,也得有这些资源平均分配,关键是没有那么多分配的,如果分配了,那就太水了,太水了,大家一喝便知道了。

现在不说茅台了,就说茅台镇酱酒,凡是茅台镇酱酒,都说自己来自茅台核心产区,到底是不是的,谁也不知道,甚至酒盒子上面都没有明确的生产地址和马路门牌。因为找不到。

现在的珍酒,尊称为二茅台,茅台的异地复制品,那么你们有了茅台血统的珍酒好喝吗?确实不错,远离茅台的金沙回沙也不错,但是茅台就是茅台,来自于茅台镇,是微型气候和优质资源铸就的天时地利,离开了这个地方那就不是茅台酒了。

就像乌苏啤酒再内地的生产线,青岛和雪花在各地的生产基地,你们觉得这种大市场的扩张和其本土的啤酒有没有变化呢?啤酒就不说了,兰州拉面和兰州牛肉面,离开了本土之后其味道有没有变化呢?茅台完全可以再建设一百个酒厂!但茅台就算酿造茅台啤酒,也不会再开一百个厂。

稀缺资源,就是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值钱了,烂大街的东西一定是掉价的东西。再说酿酒这种东西,尤其是白酒,现在虽然说是食品轻工业,但是保持血统纯粹,一定是急不来的事情,也是土特产品的属性。

如果开一百个厂,遍地开花,唾手可得,随处可见,那么一定自掉身价,稀缺变成了大众,古往今来,好东西都不太天下共赏,只会让人心痒啊,茅台也一样。




首先别说一百个,再建一个都建不了,已经用实践证明了!

在1958年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就当面要求周林,把茅台酒产量搞到一万吨。为了落实毛主席要把茅台发展到年产万吨的指示,周总理亲自抓,于1975年由方毅副总理主持了“茅台易地实验”,列入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选址距茅台镇约200公里,同属赤水河流域的遵义市郊区,克隆一个茅台酒厂。经过十年努力,1985年10月,“易地茅台酒”通过国家科委鉴定,并根据该项目负责人方毅副总理的题词,定名为“珍酒”,酒厂定名为“贵州珍酒厂”。将原茅台酒厂的生产技术人员、原套设备、甚至还把原酒厂的灰尘都带了几包过去。但仍然很快被行业否认,认定该酒与茅台酒相差甚远。该厂也破产重组,跟茅台彻底脱离血缘关系。

茅台酒的生产能力已经到了极限,主要受着三个条件的制约:①地理资源用尽,能产茅台酒的地方就那么大块;②物产资源用尽,本地高粱产量就那么多;③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喝茅台酒,更多的还是喝不起。

茅台酒的稀缺是因为大家热炒导致的,因为它具备了金融属性,大家都将它藏起来了,真正拿来喝的并没有多少。如果大家都不去热炒,不去囤货,都拿来开瓶喝的话,茅台并不稀缺,它的年产量比五粮液等任何一个高档名酒都更大。




1.茅台镇所处的位置并不是很宽阔,不可能大力开发,政策也不允许

2.茅台有能力把所有小酒厂搞定,但是如果没有其他酱香的衬托,只有茅台一家酱香,肯定得完蛋

3.因为稀缺才能够成为白酒中的黄金液体,如果大量生产,并不能成为众宾的佳品

4.茅台以前是官方用酒,而且茅台的口感众多酒厂都在模仿,但是从来未被超越,而且世界只有一个茅台酒,所有稀缺就不说了,看看市面上多少假茅台,就知道茅台酒的火热程度,有时候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真茅台,如果真有1499的茅台,肯定秒光,这也注定了茅台老大的位置不可撼动,同时证明了稀缺性强

茅台是国有资源,现在已经很了不起了,不能一下子扩张的很大,只能慢慢的扩大,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宏伟,但是目前还不行,因为酱香是这3年开始火的,后面可能还要持续10年左右

十年以后到底是清香,酱香还是浓香或者是其他香型做主导?咱们拭目以待




笔者做过几年商贸生意,其中以白酒为主。就今年所见所悟所想来说,茅台在整个白酒行业,乃至世界酒水行业,都是“独一份”。

而这种“独一份”,并非单纯的是酒,而是所有影响因素的集中才造成茅台酒的“独一份”性质。我们在这里需要了解几个问题,才能更好的为题主解答:

1、市场类似茅台口感、品质的酱香酒也有很多,但唯独却只有茅台突出。最开始,茅台酒厂并非是茅台,茅台的前身随着历史演变,也有很多,在成立贵州茅台酒厂之前,是当地三家比较大的烧房,分别是成义、荣和、恒兴。虽说,后来这三家烧房后来又被子女回购的,酿造的也是酱香型的酒,按道理来讲,也是正宗茅台才对,但产品的名气远低于茅台。

市场中类似茅台口感的酱香型的白酒,也是不少,但唯独茅台却是白酒市场的“独一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知名度。茅台这个名字早就成为了高端酒、品牌酒的代名词,家喻户晓后再想让其他品牌替代,是极其困难的,哪怕是酒水一样,但牌子不一样,茅台的认知度都是排在“第一”。

2、认知度,便是底气!笔者做过几年商贸生意,其中以白酒为主。在白酒市场有“铺货”的营销方式,也就是将酒先放到餐馆、超市、烟酒店里,然后卖了以后再结账。在如今白酒泛滥的背景下,如果一款不知名的白酒,拿去营销,100家店面能让酒水摆在上面的有20家就不错了。前几年做的时候,好一点的营销员能达到50%-60%,放到这几年,可能就20%。当然,如果有另外福利措施,那需要另算。

但是,茅台呢?如果你拿着真茅台去烟酒店去,人家会十分的欢迎你。为什么?因为茅台的供货体系很特殊,属于“好卖的,搭上不好卖的”,也就是说,你想在经销商那里订购茅台,你给搭配一些其他系列的酒,才能完成订购,要不然单订购好卖的酒,价格会高出不少,或者没有资格订购。为什么现在市场茅台价格贵?原因就在这里。

3、白酒厂家有种手段是“控量挺价”。在普通人眼里,东西价格涨了就是好事,东西价格跌了就是坏事,他们看待白酒也是这个道理。如果真如题主所言,建一百个酒厂,茅台酒的意义也就不大了,毕竟市场中类似茅台酒口感的白酒也有很多,茅台酒厂不缺资金,有能力扩建。但,后果可能比现在“控量挺价”要消极得多。虽说,市场总说与水有关,也只能说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决定因素,更多的还是维持茅台的健康体系。




我先想下这几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市面上的假茅台那么多,是茅台不作为吗,还是售假,制假的人的手段太高明,防不胜防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想都不是,茅台之所以市场认可度这么高,老百姓争着去收藏,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因为物以稀为贵呀,奇货可居,你一年1亿吨的产量和一年10亿吨的产量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玩意就更通货膨胀一样,东西多了价值自然就低了。

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是有这个道理在里面的,茅台酒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和茅台镇这个地方的水质,粮食,空气,稻子的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说是玄学但是也有一定道理在里面的。

3.相对来说茅台酒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已经成贵州省的支柱产业,而茅台镇仅仅是一个小镇,但是在茅台酒厂的周围有大大小小几百个厂子,也就是我们总能见到的茅台镇酒,这些酒厂借着茅台酒的牌子一年也要赚到不少钱,也能增加贵州省的税收,怎么可能叫你再建分厂呢。

我是食味四季,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个关注,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收藏。




自去年以来,飞天茅台新酒价格一直处于缓慢上涨的走势,散瓶价格基本处于2400元左右的高位,整箱价格在3000元之上。即使这样的高价,在市场上还不容易买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源于飞天茅台的稀缺性。茅台酒的稀缺性体现在哪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1、生产周期长

别的香型的白酒两三个月甚至半个月就可以生产出来,而茅台酒却需要五年时间。茅台今年卖的每一瓶酒都是五年前生产的,即使市场再怎么热销,也需要五年的时间。

2、庞大的消费和稀缺的供应量

像茅台这样的公司,归根结底还是需求端太大,供应端太小了。茅台酒的可供给量是非常有限的,茅台酒自建厂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根据贵州茅台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茅台酒产量约5.02万吨,销量约3.43万吨。如果按3.43万吨计算,每年也只能出品七千万多瓶。面对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中国富裕人口的逐渐增多,茅台酒的供应量远远满足不了购买量,造成市场上一瓶难求。

3、白酒是快消品

白酒是一次性消费,每年生产的数量是固定的,可以说是喝一瓶少一瓶,而且不可再生,喝完了也就没有了。

4、茅台酒有强大的金融属性

长久以来,贵州茅台酒在每个时期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无论何时买,假以时日都会收获巨大,而且放的时间越长越值钱。以至于在民间无论有钱没钱大家只要有机会都喜欢买几瓶存放在家中。

5、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卓越的品质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对于喜欢酱酒的人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没有重大专利技术,也没有什么国密级配方,不像董酒属于国家永久绝密配方,它的秘密在于品质、在于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于不同年份的优质老酒间的勾兑,更在于拥有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茅台酒的酿造顺应自然规律,采用一年一个生产周期,“端午踩曲,重阳下沙投料”,历经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复杂生产过程。从新酒入库到盘勾,至少要陈酿3年以上,还要用贮存时间更长的老酒勾调。

5、与其他香型白酒相比,酱香型茅台酒更有利于健康

研究表明,茅台酒中微量成分高达1400多种,丰富的香气香味成分,决定了茅台酒的勾兑从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而是纯粮固态酿制的不同轮次酒、不同典型体酒、不同浓度酒、不同酒龄酒进行勾兑。是所有蒸馏酒中香味物质最多、最丰富、最协调、最有层次感的。迄今为止,在中国白酒行业,茅台酒是唯一具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原产地保护的国家三项认证于一身的产品。

6、难以复制的传奇色彩

茅台酒拥有其他白酒所不具备的传奇经历,茅台酒深受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和邓小平的喜爱,在国宴宴请中招待过无数的外国领导人,比如像尼克松这样的重要人物,这在白酒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7、商务宴请和重要场合的首选用酒

如果从商务宴请和重要场合的用酒来说,茅台酒是中国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8、喜欢酱香酒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味觉变化渐渐衰退,酱酒的口味比较重,更容易刺激中老年人的味蕾,是很多白酒爱好者对于酱酒的依赖会越来越重。

9、茅台酒更适合长期存放

酱香酒的酒精度数高,更适合长期存放,而且放的时间越长酒质越好。

10、现代人更喜欢收藏白酒

民间有种说法叫:存钱不如存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酒质的追求也逐渐提升。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家中收藏一些白酒,为了以后获得更好的口感体验或者获得一些财富上的增值,茅台酒无疑是最好的收藏品。我身边很多人都想为自己的孩子或者孙子留几瓶,传承给后人。大家也都认为家中有几瓶茅台酒而感到有面子。

中国白酒千千万,但是茅台只有一个,任何复制茅台都是徒劳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如此。

中国白酒市场一共有十二香型,这几年最热的香型应该是酱香型白酒,随着越来越多的喜欢上酱香酒,未来茅台酒的稀缺性会愈演愈烈。




茅台被称为水黄金,目前一瓶飞天茅台可以卖到3000块钱以上,而且有钱你也未必能够买到。

正因为供不应求,茅台业绩一直以来都好到爆棚,2019年茅台酒实现销量3.46万吨,实现营收758.02亿元,同比增长15.75%,另外茅台酱香系列酒实现销量3万吨,实现营收95.42亿元,同比增长18.14%,全年茅台共实现营收854.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净利润412.06亿元,净利润率超过超过48%。

看到这很多人都挺纳闷,既然茅台这么赚钱,为什么他不多开几个厂呢?如果在全国各地扩建个100个工厂,那么它的营收岂不是可以翻几十倍,这样不是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了吗?

实际上茅台之所以不扩建,这里面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一些人为的因素。

先来说一下客观的原因。

茅台酒之所以能够位居全国白酒行业第1名,因为它的生产条件是比较特殊的,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水源。

茅台酿造所使用的是赤水河上的水,而赤水河酿造出来的酒是公认的比较好的水源,这意味着用其他地方的水酿造出来的酒还真没有茅台这种味道。

当然在交通非常发达的今天,水源已经不是制约茅台生产的主要因素,毕竟赤水河上的水是可以搬运的,比如目前市场上的很多矿泉水不都是从其他地方搬运过来的吗?

2、原材料。

酒的品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原材料决定的,茅台的主要原料是红樱子糯高粱,这种高粱其实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可以种植,但因为土质不一样,种出来的糯高粱品质跟茅台当地种植的高粱是有差别的。

3、土质。

茅台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有一道工序就是无氧发酵,在这个工序当中需要用到窖泥,这个窖泥主要用于封窖和制作窑窖底的粘土。

而窖泥所含的微生物对于糟醅发酵非常关键,茅台生产所使用的窖泥是当地的一种紫红泥,这种紫红泥所包含的微生物只有在茅台当地环境才拥有,移到别的地方之后要么就消失,要么含量就下降,这也是为什么茅台不能在其他地方复制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4、工艺

除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之外,茅台的品质还跟它的工艺息息相关。

因为白酒的风格口感跟酒曲的配方工艺及后期勾调息息相关,而茅台的口感之所以能够做到顶级,这里面跟他的酿造工艺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对于以上4点理由,很多人都可能不认同,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伪科学,就是茅台为了人为的制造“稀缺”刻意编造出来的故事而已。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看一下。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根本没有什么市场经济,当时茅台很多人都不知道,而且当时因为产量非常少,所以茅台基本上都是特供,茅台当时根本就没有编造故事的动力。

在这种背景之下,当时茅台也想扩大产能,而且这是国家要求的,并不是茅台自己的行为。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国家就要求茅台扩大产能,要求茅台将产量从1960年的1000吨提高到1万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时贵州做了两个事情:

一个是将贵州省其他地方的高粱运过来到茅台进行酿造,但是结果酿造出来的品质跟当地酿出来的茅台品质差距很大;

二是当时国家还组织了科研攻关团队,想要复制另一个茅台,但结果并不太理想。

那为什么这两个举措没有能够成功复制出茅台酒呢?简单来说茅台生产原料所用的糯高粱、生产环境和窖泥你可以模仿,但没法做到一模一样,因为每个地方的土质,气候环境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产品里面的元素品质是不一样的,这就所谓的橘生南为橘,生北则为枳的重要原因。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不服气,说今天农业技术这么发达,想要模仿茅台镇糯高粱、土质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甚至有人提议可以把茅台当地的土移植到其他地方去种植,这样不就可以种植出一模一样的糯高粱了吗?

大家不要把事情想的那么的简单,要不然法国的葡萄酒早就可以推广到全球各地去了。毕竟市场是逐利的,只要有利润的空间,肯定会有市场动力,而对茅台这种高利润酒类来说,如果茅台可以复制,肯定会有很多商家想方设法把它复制出去,但为什么离开了茅台镇之后没有人能够复制成功呢?

我们再来看一下主观上的原因。

虽然茅台不能异地复制,但是在当地复制,我认为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要不然茅台不可能从1960年的1000吨发展到现在的3.5万吨左右。

而且从过去几十年茅台的产量来看,它是一年比一年产量高的,说明茅台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那为什么茅台不扩大产能呢?我觉得这里面是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在干预的。

所谓物以稀为贵,茅台之所以受到大家的追捧,一瓶动不动就是几千块钱,因为它的产量非常少,假如茅台扩大产能了,市场供应量增加了,那么它就不再那么稀缺了,对应它的价格就会降下来,利润空间也没有那么高了。

因此为了维持较高的利润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茅台也有刻意控制产能的内因,在这种背景之下,真正能够喝得起茅台的人很少,茅台目前已经脱离了酒的属性,完全成为了一种具有金融属性的产品,目前很多人买茅台并不是为了喝,而是为了投资坐等茅台升值然后转手获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茅台酒   荔浦   土质   香型   贵州   茅台   高粱   水土   酒厂   口感   白酒   产量   环境   美食   价格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