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国产摩托不好?

为什么有些人总认为国产摩托不好?和日本摩托车一对比,差距太明显!

目前的国内摩托车市场,分为三类车型,进口摩托车,质量最好价格也最高,合资摩托车,价格和质量居中,最后就是国产摩托车,价格最低,质量也最差。无论是否承认,国产摩托车的品质确实不如合资和进口车型。

目前国内主要的合资摩托车品牌,有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建设雅马哈、轻骑铃木、豪爵铃木、常州光阳、厦杏三阳、宗申比亚乔、轻骑标致、钱江贝纳利。很多人以为的国产摩托车,其实也是国外摩托车品牌的技术。

为什么说国产摩托车和国外品牌的摩托车差距很大,说几个很简单的例子:

1、国产摩托车目前连一台摩托车用的四缸发动机都造不出来,钱江黄龙600用的四缸发动机,来自贝纳利,而且就算这个四缸发动机还是个伪四缸,是两个两缸发动机组合而成,以国产车自身的技术水平来说完全还没有能力制造四缸动力总成。

2、本田的CG125是一款非常经典的车型,让国人开始有了骑不烂的本田这个印象,至今为止,国产摩托车品牌还在制造CG125的衍生车款,对于这款车的技术还没有完全吃透,但是这款车的设计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25cc的单缸风冷发动机,至今已经四十年的历史了。

3、国产摩托车的质量稳定性,完全没法和日系摩托车相比,除了极少数像豪爵这样的品牌,吸收了铃木的技术以外,大部分的国产摩托车,在使用周期以内,总是故障不断,上了年限的国产摩托车经常打不着火,而日系摩托车基本都是一脚着。

4、在MotoGP等摩托车赛事中,更是难以见到国产摩托车的身影,而本田、雅马哈是MotoGP赛事的霸主,国产摩托车连登场都很难,在高端赛车领域,国产摩托和日本摩托车的差距更是巨大。

5、东南亚市场,中国摩托车已经基本退市,当地人提到中国摩托车直摆手,曾经的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价格比日本摩托车低得多,最低只要500美元,但是因为2-3年就坏,被当地居民抛弃,日本摩托车重新夺回市场,如今日系摩托车占比达到95%,而中国摩托车占比已经不到1%。

有人说,你看看现在的摩托车,不也造的挺好的,你说的是双缸发动机的CF吗?还是外形很唬人的网红摩托MG?核心技术方面,国产摩托车有什么突破?造出四缸发动机了吗?登上国际赛事了吗?质量稳定性需要时间证明,现在就能看出来了

就算国产摩托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以前欠下来的债太多了,留给老一辈的人印象太差了。什么时候把债还完了,国产摩托车才有资格谈站起来了。国产摩托车,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客观公正地看待国产摩托车,要比盲目乐观更重要。




国产摩托车质量确实有待提升,除了外在因素最主要的还是自身原因,不是做不好而是不想做好,但近几年随着企业意识形态的转变,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过有点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因为在用户心里廉价,劣质已经根深蒂固,尤其是在60后,70后的心里更是如此。

国产摩托车造成这种窘迫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拿来主义,国产摩托车因为技术匮乏,加之研发投入的成本又比较庞大只能进行仿造而这种行为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来钱快,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快不需要前期投入制作出来就能换钱,这也是大多数国内制造业的普遍行为。

2.恶性竞争,因为各个企业之间都没有核心技术,只能通过打价格战取胜,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就是产品质量差,用户满意度低。

3.售后服务不到位,因为企业意识形态还停留在产品卖出去就不管不顾的阶段,所以根本就不注重售后服务,甚至于很多摩托车厂家都没有售后服务。

主要就是以上三点内在因素造成了国产摩托车口碑差,产品没有核心技术,恶性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不注重产品售后服务你让消费者如何爱你?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仿冒可以理解,那么你可以把产品做好一点,产品既然做不好售后服务好一点也可以。但这三点中要啥没啥你让消费者如何对你抱有信心,所以只要国产摩托车做好其中的两点,还是很有市场的毕竟某些产品还是很出色的。车友们,你们是如何看待国产摩托车的?




对于国产摩托车,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感觉质量会比较一般,而且由于禁摩的缘故,国产摩托车产业在技术层面也一直以来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但是说到耐久和质量的话,其实也有不少个别的国产摩托车是比较出色的,一起来看下!

1、06年的钱江125-7第一代电喷,冬天一次点火不热车,机油一年换一次,水泥路,土路,烂泥水路,上坡下岭,人到哪里车到哪里,十多年了,只换了牙盘链条内外胎,车头罩仪表盒买来就摔坏进水。现在还是好好的,只不过加了几次劣质汽油车的动力和声音不好了。

2、春风设计小缺陷较多,懂车的人骑上10000公里,就能找出毛病,并改进,国产车热处理不行,一根轴有硬端还要又软端,耐磨才行。比如春风150小链轮比副轴硬度高,轴先磨坏,悲剧。

3、我的豪江,2004年买的跑了10多万公里,换过两条8层正新后胎,2015年换过一个火花塞(不是新的从旧车上拆的)。前胎只换过一次,发动机没修过,现在还能跑上100多码,价钱不贵2014年的摩托车是白菜价3180买的,你们说这车质量好不好???

4、我02年买一款杂牌摩托车,当初我也不懂什么车好、发动机好,只是喜欢摩托车就买个杂牌摩托车,众星金钱豹100型,现在还在骑呢,上网查一下据说质量不好,这款车可还是在骑几乎一脚着火!

5、国产发动机隆鑫采用镁合金技术,质量不错,我就有一辆车子,在4万多公里时换了活塞环,期间换了两次离合器片,换过传动大链条,链轮,刹车片,现在都6万多了,车子杠杠的。




因为有国家限制进口好车,他们不需要思进取,不需要进步,因为没有什么竞争,举个例子,看看国内的踏板车,最近发布的车型都好像15年前的样子,还卖的不便宜,如果像本田pcx150,nmax,nvx,smax这类好吃不贵的车进来还会有人买他们吗?那时候他们是不是就要加大研发新技术,新造型了,不然只能等死。但是zf好像不希望摩托车有什么发展,所以一直限制摩托车的引进,当然,我们作为地球上唯一一个禁摩限摩的国家这种事也正常。




买国产车,不光怕质量材料,更怕工人的责任心,不要说合资也是国人造的,其实做合资产品和国内产品的态度和技术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所谓的爱国喷子滚远点,我比你们都有发言权,因为我买的摩托车,汽车都是国产车。汽车头一个月发动机盖渗油。摩托车,刚买回发动机里面有螺丝是松的。




大神们从技术角度答了很多,我说点和技术无关的,现实的问题是摩托车有强制报废政策,不管你是五十万的摩托还是五千块的摩托,到了时间都要送去几十块卖给报废公司,过去,汽车摩托车都是奔着让你开一辈子来造,现在哪家厂按这个要求设计制造一定是二傻子……




回答这个觉得有点尴尬,就像目前国产品牌的销量一样。

我是这么看待的,任何一个摩托公司都能够造出好的产品来,但问题是造出来的性价比谁又会买?又可以轻松的卖给谁?

之前国产摩托当道的时候,大家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那会儿的卖方市场造就了中国无数品牌的崛起。国三的时候,合资板块注重国内市场,首先举起了价格的屠龙刀,铃木系和本田系价格下降,国内品牌不得不继续降价,而销量不大的公司在于配套公司谈判时更具不利因素。这时候销量越大的公司利润越高,更容易在市场杀价。而国产品牌为了应对降价只有降低质量标准,用更便宜的配套体系来对应,譬如钱江,国二时的顶杆机真的很好,国三价格一降质量真不好!

国四,估计是强者逾强,弱者越来越弱。




题主的这个问题很有趣,骠骑府就这件事情也发表一下意见。

为什么有些国产车型不好看?

其实关于审美,是个争议颇大的话题,文化差异,素养品位,个人阅历,教育层次都能构成对同一件事物完全相反的看法。

就比如地平线吧,买它的人肯定觉得外观拉风漂亮,讨厌它的人认为奇丑无比,但是实话说,地平线生存下来有它的道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地平线销量还不错。

再拿文化差异来说事儿吧,例如鑫源推出的一款由意大利设计外观的银瓶SV440,骠骑府发现很大一部分人群都觉得奇丑无比,尤其是那个线条诡异的油箱。

然而这款车在国外却颇受好评,再看鑫源推出的另一款所谓攀爬的车型。

这款车的外观大多数人并没有觉得很突兀,油箱也是属于中国消费者习惯的那种圆润的造型,很有复古的感觉,但是在国外,这款车恶评不少,被称为最丑的中国制造,说实话,骠骑府没觉得有那么丑,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异导致的看法不同。

其实国外也有很多丑出新高度的车型,看下外媒评选出来的几款所谓最丑车型吧。

看出这是款什么车型了吗?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这就是一直以摩界法拉利自居的杜卡迪揽途的早期车型,后来因为造型实在太让人难过,早早停产了事。

再看看一直以颜值取胜的奥古斯塔F4Z,性能出色,然而这个造型你实在是无法不把它和一头怀孕的老母猪联系在一起。那个车灯猥琐的隐藏在脖子里面,就像一个独眼的蒙着头巾的修道士。

杜卡迪的荒唐事儿还没完,再看看这个,也入选了最丑车型。

过于讲究实用导致了这款车市场接受程度很低,销量惨淡。

最后就是摩界老大本田的奇葩车型了-----Rebel 500.

设计师本来是想汲取一些Choppe的风格,但是又考虑到Choppe过长的车架对于操控上的影响,因此不得不向实用妥协,结果就造出来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怪物,车架过于紧凑,前叉角度过于收缩,反正骠骑府是觉得丑出新高度,不仅没有Choppe的风韵,反而画虎类犬,奇怪的是,这款在海外恶评如潮的车型在国内却卖得还不错,只能说中外审美差异太大。

好了,就介绍到这里吧,欢迎关注骠骑府!多家摩托车媒体特约撰稿人!为你带来深度摩评!




国产摩托我曾经骑过,起先是买的台湾中裕摩托,车跑起来有劲,稳当,省油,120的跨骑,五档循环,大约1.8个油每百公里,尤其冬天下雪,路面全是雪,就没感觉到打滑,冬天相当好发动,放置六天,一下就着,07年左右换了一个大洋125那个真是一个天上又一个地下,让我见识了什么是国产,不到一个月,开始无故熄火,就是跑十五公里左右,然后停一下大约二分钟左右就好了,油耗在2.3左右每百公里,最奇葩的是整个车子骑起来感觉甩尾,好几次无故摔倒,后轮打滑,下雪天没法骑,然后就是发动机,国三的,没那个能力,非要整国三,冬天发动开以后,需要热车十分钟,就是封门一直打着才行,要么一加油直接熄火,我是真的无语呀,早知道打死也买合资呀,豪爵或铃木,雅马哈或本田,至于国产,买了一次,就再也不敢买了,至于钱江或力帆没用过不清楚,国产呀,导致我买汽车直接合资,国产呢不考虑。




不可否认,中国制造近几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比较大,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像一些领域,比如家具,家电和手机这些制造业,国产品牌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这个也证明中国人可以把产品制造好,对比以上那些产业,中国摩托车的国内品牌的确口碑不是太理想,国产品牌摩托车的整体质量不如人意,技术相对落后,这个也是事实,整体不如合资品牌,进口的当然就更加比不上了,我们要诚心承认差距,面对现实,并不是有些摩友“居心不良”或者“不爱国”,我们的摩托车企业应该通过努力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来赢得市场,而不是把问题推诿给消费者,请关注:容济点火器

从制造的流程来看,摩托车主机工厂只是一个组装工厂,这个和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配件工厂生产各种配件,摩托车主机工厂拿来贴牌装配,测试了就可以发货了。看起来,就是拧拧螺丝的事情,按道理合资品牌的配件,目前也基本上国内生产了,很多也是国内的供应商,甚至都是一款机床加工出来的,为什么换了一个牌子,就有差异了呢?

品牌效应和市场定位

中国摩托车虽然建国不久就有研发生产了,但是一直没有形成规模,真正开始形成摩托车产业,还是改革开放以后,从日本引荐人家的技术和生产线算起的。国外的摩托车,已经发展100多年了,和汽车一样源远流长,日本也在二战后开始发力,形成了四大摩托车家族,本田,铃木,雅马哈和川崎,全球的知名度都很高。进口或者合资牌子,可以说一直都带着光环在中国开拓市场,自然而然的占领了摩托车市场的中高端位置,攫取了大部分的产业链利润。

作为后来者的中国摩托车,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通过一些国企合资的方式来引进人家的技术,开始打造自己品牌的,比如嘉陵,建设和五羊等这些老牌子,国企本身就有自身的问题和缺欠,在利用市场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外来的牌子已经牢牢的把握了消费者心中的高大尚形象,完成了渠道的建设,国企摩托车牌子反而在市场中衰落了。

中后期兴起的一些民营牌子,虽然也投资和很多钱进去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通过一些电视等媒体来打造自身形象,但是因为时间短,很快已经步入了汽车年代了,摩托车的高端形象无法打造出来,只可以在低端产品里边打转,无法获得利润来推广高端产品。而中国的杂牌摩托车太多了,生命力相当顽强,通过价格战把处于中端的民营牌子的形象全部拖下去了。这样整体的国内摩托车品牌都处于中低端,在产业形象上只可以生产"便宜货“,即使有另类的厂家能开发出某种高端产品,消费者也无法认同,最终大家全部跑到价格上来争夺市场。

失去品牌制高点,意味着失去了行业的利润,没有利润何来好产品,所以国产品牌在大家眼里就是低端的东西。

技不如人

国产摩托车以山寨起家,这个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日本人也是从山寨欧美开始的,关键是人家能完成产业升级,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研发体系,而我们国内的品牌基本上可以说升级失败了。

比如市场上生产的大部分摩托车骑士车型,都是CG顶杆机,这是人家本田开发出来使用了几十年的车型,目前本田公司都基本上不生产这款车型了,我们山寨过来了,目前还在主要生产这款发动机,绝大部分的摩托车工厂,都没有什么研发能力的。偶尔有一些工厂有些开发能力,但是因为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去做后续的测试和推广,即使开发出来了,也局限于一个小圈子里边,得不到主流消费者的认同。

国内的工厂,往往都是跟风的,看看日系三大品牌今年推出什么车型了,然后大家几个人一起买了一款新上市的摩托车回去,直接拆解了,分工,A模仿A配件,B模仿B配件,C可能会调整一下某个尺寸,最终拼凑起来,就是所谓一款新车了。至于人家的车型为什么这样设计,无法说出所以然来。这样永远跟在别人的屁股后边,毕竟自己不明白人家的思路,也无法形成自己的研发体系。

技不如人,往往就是在外表上做点文章,这样花钱少。比如一个发动机,里边使用CG的,外边可能换个GS的缸头盖,用个YBR的边盖,这样做出一个不伦不类的发动机,申请一个外观专利,但是发动机的燃烧效果,并没有什么本质的进步,这样的所谓发明创新,和忽悠没有什么两样,消费者不是傻子,买了一次,就不会再买第二次了。

目光短浅

做研发是很累的,时间也非常长,要砸入太多钱,没有几个老板原因做这种“傻事”,反正摩托车工厂能运转起来,忽悠一大帮供应商供货过来,相当于“融资”了,可以拿去贷款做点别的生意,毕竟国内的市场越来越小,骑摩托车的不多了,有钱的买了小车,想骑的国内很多地方也禁摩了,不给你骑,谁能保证你的产品做好了,一定就有人买了,还不如今天能赚100赶紧装口袋里边,明天再考虑做点别的了。

装配时候,当然是考虑使用最便宜的配件了,只要外形长得像,能装起来,价格比得过隔壁家的,一定是可以卖得出去的。摩托车装配都是靠手工,没有人愿意投钱做什么自动化生产线,什么智能制造只能是天方夜谭,找的人也给低工资,能省多多少算多少。这种心态下,恐怕是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了。

一部摩托车理论上能骑13年,现在要6年一审了,相信也没有几个人能骑到6年的,往往骑个两三年,就丢掉了,修也不用修了,直接卖给二手市场,所以不会有几个厂家会操心质量和售后问题了,服务都是中间商再弄了。

而中间商的心态,牌子不是我的,市场这么多牌子,消费者都喜欢便宜的东西,今天卖这个,这个牌子倒了,明天再卖别的牌子就是了。

这样一种氛围下,做摩托车就是一种“投机”,谁愿意考虑什么百年品牌之类,更加没有人愿意做什么研发,整个行业里边,进去的年轻人都不多的,都是一大帮中老年人在维持着,谁知道能做多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铃木   本田   摩托   骠骑   中国   牌子   发动机   车型   摩托车   不好   质量   品牌   国内   汽车   市场   产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