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一定要打扫战场吗?

打扫战场,也就是处理死尸和收集丢弃的武器,听起来似乎是个发财的差事,但是老兵知道打扫战场的过程其实是很痛苦的。首先是你要面对重返战场后的恐惧,打仗的时候杀红了眼还不觉得,现在在安静的情况下站在尸体中间,无论如何也让人高兴不起来。完整的尸体还好处理些,最麻烦的是那些东一块西一块的散尸,拼都拼不起来,还有成了肉泥的,就只能随地挖个坑推进去,然后铲几铲子土撒在上面,也算是一个坟头。再次,是有未死的敌方伤病打冷枪的情况,在日本对外作战战场上经常出现日本伤病打冷枪袭伤对方战场打扫人员的情况出现,所以打扫战场还要考虑到冷枪的突袭和救治受伤士兵的考虑。回到苏联二战中为什么没有打扫战场这个问题,实际上苏联并不是全部不打扫战场,很多战场苏联还是打扫的,但有时候限于战争的突然性和未完成性,及人手不够,无法全面清理战场,所以苏联有些战场未来得及打扫就进入下一场战争。

而就收集战场散落的武器来说,苏联当时已经是一个初步工业化的强国了,缴获或收集战场散落武器对其来说补充自己武备的意义相对就不那么明显,所以苏联也不是太重视收集战场散落武器。

其三,有些战役发生在冬天,苏联的寒冬是十分寒冷的,在莫斯科战役,列宁格勒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候,有时候战争发生在冬天,相对户外的零下几十度,尸体不会腐烂,这也不会造成疫病扩散,再者冻僵的尸体在冬天不便的情况下也不容易搬运,这也是苏联有时候不会打扫战争的原因之一。

再者,卫国战争时期,往往是下场战争连接着上一场战争,连续不断作战,后卫打扫部队也来不及跟上,这也是没有打扫战场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二战中苏联有条件的话,基本是打扫战场的,但没有条件或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也只能放弃打扫咯!End!




战争中一定要打扫战场吗?

战争中一定得打扫战场,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因为忽视打扫战场,牺牲了无数的高级将士。



比如著名战斗英雄,时任冀东抗联特务大队队长节振国同志,就是牺牲在一名假死的日军小队长手下。当时节振国带领着特务大队全歼了坚守阵地的日军后,没有注重打扫战场,就急忙撤离战场,结果当节振国刚走过日军一片尸体后,就被假死的日军小队长用手枪向他连射两枪,造成他当场牺牲,多么可惜。



因此我军从此对打扫战场特别重视,并且在打扫战场时注重保护首长的安全,有一次粟裕大将在打扫战场上,得益于前后两名警卫员的保护,当时一名假死敌人想从粟裕身后向其射击,被粟裕身后的警卫员迅速出枪击毙,可想而知有多么危险。



所以每次战斗结束后,我军必须严格认真的打扫战场,每个尸体认真检查,看是否有呼吸和脉动,确认敌人真正死亡后,再收缴了敌人的枪支弹药和贵重物品。

综合上述战斗结束后必须注重打扫战场。





当然需要打扫战场,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战争不是打完就完事儿了,还有许多善后的工作要做。如何对两军作战过的战场进行处置,就是俗称的“打扫战场”。

与许多人通常观念里“摸尸体、捡装备、发洋财”的做法不一样,系统的打扫战场有许多工作需要做,西方军队甚至很早就已经进行了标准化管理。

打扫战场的首要任务并非摸尸体,而是处理和搜寻仍活着的人,战场上会遗留下很多双方重伤的人员,他们需要人道主义的对待。如果拖延时间过长,会有相当多的人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还有藏匿的敌军人员,有些人可能会继续抵抗,必须通过打扫战场将其清除掉。我军平型关战役时,就是因为打扫战场的方式错误,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当然,处理尸体也是打扫战场的重头戏,己方尸体需要尽快收殓、清查身份和下葬,敌方尸体也需要快速处理并掩埋,避免造成疫病流行。

以美军为例,他们有专门的负责收尸的队伍,负责在战场上进行阵亡人员的登记、墓地的选址和遗物的清查工作。美军二战时在欧洲的部队自西西里开始留下了许多临时的墓地和大型的集合墓地,有些在战后被迁移回去,有些则留了下来。

一般他们会对应的安排一些敌军葬进美军墓地,这招很狡猾,一方面可以进行政治宣传,二来可以阻止防线丢失时敌军故意来破坏墓地。

美军认为,尸体不能太多的让活着的士兵看到,他们会因此士气大跌和诞生恐惧、厌战情绪。所以一半情况下连入殓都不会让同部队的来完成,而是另行征调部队、俘虏以及雇佣当地人解决问题,大多数安葬时间还会选在晚上。

此外还有专门负责枪炮弹药收拾的人马,残破的战场上会有很多意外,比如大量的未爆弹或危险物质,这需要尽快安排处置,避免对己方部队造成非战斗损伤。打扫出来的敌军武器也可以作为部队的补充或拿去卖钱,己方的武器经过维修调试后可以继续分发部队。

盟军很多部队都在战后大包出售过大量的缴获物资,或者直接将其回炉炼钢。战争时期德军、苏军也通过缴获和打扫战场获得了相当多的对方武器,他们被大规模的补充到了部队之中。

至于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基本上打扫战场就是主要的武器获得方式了,没枪没炮敌人造嘛。

流散在战场上的武器是必须尽早回收的,除了上面说的装备和利益问题,还需要避免这些武器流落民间,造成混乱。

不过,有时候受战场条件和形势影响,人们实际上做不到精细化的打扫战场,比如战事紧急,就仅仅只能做到收拾部分伤员,拿着搜上来的装备赶紧转移,甚至什么都不能拿,放弃掉打扫战场。




当然了,必须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战场上,你趴在地上装死,还是使劲朝前冲,哪一个胜算更大?装死能逃过一劫吗?

答案是,如果你使劲儿朝前冲,说不定还可以躲过子弹得以存活,将来甚至建功立业。如果你趴着装死,被自己的长官发现了,说不定当场毙命。

如果对方占领了阵地,胜利之后的第一件事,敌人就是打扫战场,收缴物资,查看有没有活着的俘虏,特别是那些装死的敌人,不是捅你一刺刀,就是给你补上一枪,到时候叫出声来,或者是被敌方发现了,换来的是更残酷的折磨。

因为谁都知道,要是收缴的阵地上有活口留着,说不定还在背后放冷枪,或者是潜伏下来搞敌特活动。

为什么要打扫战场?

以前的战争打的就是信息和物资,胜利的一方接管了阵地,首先要确保这一块是安全的,要把自己的伤员转移,要把牺牲的战士登记造册,就地掩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战争的胶着状,在掩埋对方死者的过程中,绝对要做好甄别工作,就算你逃过了第一关,这一关也忽悠不过去。

其次,集中收集战场上散落的枪支弹药,看看对方阵营里有没有机密文件,有没有关键的人员,有没有活着的俘虏,无论是哪一样,在战场上都属于立功行为,为后来的战事提供帮助,战机讯息万变,说不定还可以逮到大鱼,直接扭转战争的局面。所以,打扫战场是必须的,而且还得打扫彻底,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

感谢支持




古代是没有热武器的,那时候一旦发生战争就是肉搏战,俗话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交战双方零伤亡的可能性太小了。古人有几种处理尸体的方法,最后一种很让人恶心。

古代肉搏战

一、尸体暴尸荒野

这种是比较常见的,失败的一方要么被杀光,要么被俘虏,要么就是急着逃跑,活着的都自身难保了,哪里还会有人去管尸体。而胜利的一方可能也会损失惨重,他们能收拾己方的尸体就不错了,敌方的尸体就要看心情了,一般为了泄愤,只会将他们弃之荒野喂野兽。

尸横遍野

二、就地掩埋

为了不让尸体腐烂,滋生病毒引发瘟疫,他们会挖一个很大的坑,将所有的尸体都抛入坑中掩埋。后来有狠心的将军把俘虏也这样处理,就是坑杀活人,杀神白起就这样干过。

挖坑掩埋

三、火化

这也是为了怕尸体腐烂后滋生病毒引发瘟疫,而且省了挖坑的功夫,尸体堆积起来,一把火就完事了。

焚烧尸体

四、充当军粮

这就是恶心的处理方法了,还需要士兵有强大的心里承受能力。因为打仗时往往物资不足,而且战事可能持续事件很长,总不能让士兵饿这肚子上战场,战后为了补充物资准备下一次的战斗,将领会下令将战死的马匹当作肉食储备,甚至将尸体当作军粮。




战后打扫战场虽然是必选项,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最重要的条件是确认掌握了“战场控制权”,否则一切免谈。比如抗日战争在敌后打伏击战时,如果日军增援部队已接近战场,那么八路军就将失去打扫战场的时间和权利,总不能为了弄些装备而被敌人咬住,那就得不偿失了。



也有故意不打扫战场的例子,比如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长沙城周边日军尸体和装备横七竖八,按例第十军是要认真打扫战场的,毕竟日军已彻底败退。但李玉堂接到薛岳的命令是:“战场不动”,因为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重庆的中外记者要来长沙采访,薛伯陵故意要保持战场原状用于宣传,也算煞费苦心。

当然,这只是延缓打扫而已,而非不扫。



打扫战场的目的无外有四,清理本方牺牲官兵的尸体、统计歼敌数字、缴获战利品和防止有战场上装死的“漏网之鱼”。一般来说,除认真收殓已方战死者尸体同时祭奠之外,也会集体掩埋敌人尸体,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人道,一方面是非此容易造成瘟疫流行,那吃亏的就是本方军队了。

打扫战场是个专业活,并且还充斥着一定危险性,保不齐哪个伤兵就会打黑枪,所以没有经验的部队经常吃亏。在太平洋战场的冲绳之役中,一个装死的日军伤兵摇摇晃晃引爆了手雷,炸死了美军的巴克纳将军,损失可谓惨重;平型关战役结束后,缺乏对日作战经验的115时打扫战场时也有意外伤亡,还像在国内战场上一样对日军残兵和伤兵喊“老俵,缴枪啦”,结果鬼子回答的是子弹和手雷。

(陈赓将军在战后)

亮剑里丁伟不是跟老战友吹嘘自己的军是“铁扫把”嘛,其实就是战场打扫既干净、同时又经验丰富的意思。

实事求是地说,侵华日军的战场打扫更为认真,这也是小日本的民族特点决定的,日本兵不管死的活的基本都要用刺刀“补刀”。由于国民党军队败多胜少,战场控制权大多为日军掌握,所以造成两个恶果:第一是伤亡远超过日军,因为伤兵和俘虏都被日军残杀了,而日军伤兵却可以及时得到救治,轻伤员隔段时间又是拎枪上阵的“鬼子”;第二是武器装备损失严重,带不走的东西都被日本人所获,重建部队时就需要大批武器补充,也是抗日战争里中国军队最吃亏的环节之一。



打扫战场统计歼敌数字也很重要,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华野发现毙伤俘敌的数字与整编74师的编制有较大出入,立即派兵搜剿,果然在一条大沟里发现了弹尽粮绝的第51旅大部约7000人,如果匆忙撤离漏掉这股国军,那整编74师就不算被全歼,重建的资本更多。

所以在解放战争中我军追求的就是歼灭战而非“击溃战”,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因为这样敌人的部队就失去了重建的基础,部队的“魂”没了。彻底打扫战场后解放军也能得到较大补充,在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后,战场上好东西漫山遍野,仅155美式榴弹炮就缴获了十几门,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首次成立了“重炮团”,整个辽沈战役期间,缴获各种炮6000余门,东野进关时真正的兵强马壮。



所以都挖苦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其实蒋介石也委屈,好东西部队用不好怪谁。

而侵华日军就比较顽固,弹尽援绝的情况一旦出现,他们经常会在自杀前毁坏武器,以免落入我军手中。同时一部被围周边部队增援比较迅速,像王近山将军消灭日军“战地观摩团”的韩略村战斗,打扫战场的时间非常有限,冈村宁次都快气疯了,再不火速撤离就麻烦了,哪有李云龙般的闲情逸致,还有空跟鬼子白刃单挑呢。




首先,战争中,无论是侵略者还是卫国英雄,他们都是某个母亲的儿子,而任何一位母亲,都有把儿子接回家的权利,正是这一点对别人母亲的尊重,这点儿人道,这份宽容,才让我们和禽兽有所区别;俄罗斯有自己的人道主义战场后事处理组织。


打扫战场,是一定要在停火之后

在工兵排雷排险之后,在交战双方给与书面安全保证之后,有交战双方派出的代表参与的前提之下进行的,有时候,红十字会组织或者其他国际组织(比如OSCE)没有条件派专员参与,但这不是必须的条件。


很多时候,打扫战场是在战斗结束几天之后才可以安全展开的,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月之后


除了遗体和残骸之外,军服是最重要的:军装上面的姓名和部队标识,对辨别阵亡者有极大的帮助,此外,对死者军装的研究,还能判断出死者是正常阵亡,还是被俘后杀害的


双方将士在战斗之后第一次清扫战场的时候,都会把敌军的伤员(已经算是俘虏了)送往医院救治,而阵亡者的尸体就地掩埋起来,这样可以避免野狗对亡者遗体的骚扰


弹药爆炸后残留下来的士兵身份牌,往往给不了什么有效的信息


打扫战场,也是对是否存在了战争罪行的第一取证

照片,视频,物证,周边民众的口供...这都是打扫战场的同时必须要收集保存的珍贵信息。

这个临时墓地里埋葬的有参战双方的将士遗体


临时的墓牌上只写有死亡日期和“无名”的字样,这就要先起墓,再开棺验尸


埋得不深,在尸体完全腐烂之前,更容易辨别亡者谁家母亲的儿子,否则,只能靠DNA来鉴别了


开棺的时候,允许战友和亲属在场


打扫战场,是不分敌我的

人道主义组织的行动都是交战双方共同参与的,因为谁也不知道今天找到的士兵残骸,是你的弟兄,还是我的战友。

双方的“战斗记事图”都非常重要,上面标有战斗期间谁在哪个阵地击毁了什么车辆或者装甲


坦克在燃烧的那几个小时里,谁也不会去找阵亡者的残骸,但是往往战斗结束后,作战部队就撤出了这一地区,阵亡在车内的坦克兵,是最惨的


这三名俄军坦克兵,在被烧毁的坦克中等了一个月,才又重见天日


这样把敌人尸体草草浅埋了的,已经算是比较人道了


这样散放在战场上一个月的士兵遗体,也不稀奇


最后,关于武器装备,打扫战场的时候,一般都不拿敌人的武器装备,战争中双方士兵手里不缺这些沉甸甸的家伙,第一次打扫战场的时候,除了抓俘虏和救伤员,其它时间都是在收集战利品(现金和其它贵重物品);有时候也补充一下自己的弹药。




在朝鲜战场上,有一场战斗打得极其惨烈,部队伤亡惨重,指挥官受到撤退的指令之后,仓促之间匆匆撤离,没有来得及掩埋牺牲战友的遗体。

作战间隙的分析分析会上,志司领导大光奇火,拍着桌子骂娘,把带头儿当官儿的狠狠骂了一顿,当场把那人骂哭了。受批评的除了撤退不及时,耽误了作战时机之外,我们国家不管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有及时打扫战场,就地掩埋牺牲的战友,救治伤员的优良传统。

战争中为什么一定要打扫战场?

大家还记得《亮剑》这部电视剧吗?片子有两个瞬间,一个是清理战场的时候,俘获了一个日本的俘虏,最后听说此人具有皇家血统,在部队有很高的军衔。片子的后半部分,俘获了日本的一个炮弹专家,虽说是敌方,但只要经过思想改造,可以被我们所用。

激烈的战事之后,敌我双方都得迅速的清理自己的战场,看一看阵地需不需要加固?排查一下人员的伤亡情况,转移伤员,就地掩埋牺牲者。如果是新扩充的地盘,战场清理更加仔细,任何角落都不会放过,害怕有活着的敌方潜伏下来,会掩埋敌方战死的人员防止瘟疫传染,会集中收集武器和弹药,补充到自己的队伍里,顺便仔细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可利用的重要情报。

战争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内部混有内奸,然后里应外合,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战斗之后仔细打扫战场,就连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起码夜晚可以睡一个好觉,不会被别人全锅端了。感谢支持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理论上来说,一场血战结束后,双方士兵都会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打扫战场,这样可以缴获战后可利用的武器或者物资,其次还得掩埋战友和敌人的尸体,如果这些尸体不加以处理,其腐烂后会影响环境,爆发瘟疫。

所以说,战争中打扫战场是非常必要的,但前提是要掌握战场控制权,保证自身不受敌人袭击。抗战时期我军经常用游击战袭扰敌人,在消灭敌人后,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在战场上逗留,因为此时敌人的增援部队已经接近战场,如果不赶紧撤退,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军在缴获日军的武器和物资后,将收尸这种事让给日军做,这也是无奈之举。

一般在大的战役中,特别是打了胜仗,打扫战场就更为重要了,这样即可以缴获大批物资,还可以统计歼敌数,好报到上级去邀功,特别是经媒体报道,战果很容易被扩大化,这是国军一些高级将领惯用的伎俩。其实打扫战场也是一门技术活,还得防止有“漏网之鱼”打黑枪和防诡雷等,一些没有经验的士兵经常因为这样丢掉了性命。

在苏德战争中,我们很少看见苏德双方士兵认真打扫战场,那是因为他们是大规模机械化作战,战后根本没有精力来打扫战场,而且双方也不缺武器装备,缴获的敌人武器反而成为一种累赘,再加上苏联天寒地冻,尸体也不易腐烂,所以双方就养成了不打扫战场的习惯。




肯定是要打扫战场的

战争是一种人类独有的群体性对抗事件,其中死伤肯定是避免不了的,而在战后胜利者一般是要打扫战场掩埋尸体的。

打扫战场首先是可以捡拾战利品,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防止瘟疫的爆发。

古人对于瘟疫的的防范十分无助,依照古代的医疗水平,一旦爆发大规模瘟疫是很难遏制的,只能将疫区隔离起来,等着疫区的人都死光了瘟疫才能彻底结束。

而在战争后大量的尸体暴露于荒野之中,腐败的尸体会滋生大量的病菌,若是不及时打扫则会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瘟疫。在13世纪蒙古人西征之时曾经在乌克兰就用死尸来制造瘟疫,以此致使敌方丧失战斗能力。

所以死人的尸体是一定要及时掩埋或者焚烧的,否则后果极为严重。要是再恰巧碰上大雨,大量的病菌就会随着雨水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源,进一步加速瘟疫的扩散。这对于胜利者来说也是非常恐怖的,所以在战争结束后胜利的一方都会迅速的打扫战场。

(蒙古大军西征曾给西欧带来了恐怖的黑死病)

当然这种体力活一般是交给战俘去干的,毕竟搬运和掩埋尸体是一项非常劳神的体力活。

而在中国有些时候打扫战场的事情也交给僧侣去干,因为僧侣普遍没有什么威胁。比如在明末清初,清兵就是不杀僧侣的,在战后则将掩埋尸体的工作交给这些佛门弟子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战场   苏联   伤员   作战   敌方   瘟疫   我军   日军   战后   士兵   尸体   部队   敌人   武器   战争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