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出路就是民众要正视差距奋起直追,不再沉浸于从前的辉煌,更不要为自身的落后找各种莫须有的理由。

在80年代初期,大连还是五大计划单列市之首,GDP高居全国第八,位列杭州、南京、青岛、深圳、武汉之前,实例不可谓不强。

也就是那几年时间, 大连的城建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规划超前而且高楼耸立、路面整洁宽阔,也接连承办了众多类似国际时装周的盛会,俨然一副国际大都市的派头,一度吸引了众多南方强市来此参观学习。

但是到了21世纪,大连的竞争力一路走弱,虽然一直保持着东三省GDP最高,但毕竟整个东三省都已经随着传统工业的滞后而滞后,因此大连在五大计划单列市当中也从榜首跌至如今的第四。

在这十几年的快速衰落期间,很多大连人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大连自从设市以来直至90年代都是北方仅次于京津的城市,只是因为某人的遗留原因导致大连被针对。其实这都是坊间的无脑揣测而已,但凡动动脑子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否则重庆这几年的定位不会一再提升。

事实上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南方沿海地区众多城市快速崛起,大连就一度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滑坡,在1981年就被青岛反超GDP,其间名次一度落至全国17名,高低落差多达十个位次。所以即使上世纪的大连也并非一直持续高光,也有过大起大落。

90年代的大连是国内最早大规模开发基建的城市,房地产对GDP贡献比值曾一度高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深圳。但与之不同的是,上海深圳在此期间诞生了大量的实业公司和科技企业,而大连并没有。仅基建开发和石化产业就占了全市近三分之二的GDP,可见90年代大连鼎盛期的优势并非来自于实体行业。

既然实体行业没有那么大的优势,那么在其他沿海地区的民营产业进入井喷期之后,更多依仗传统工业的大连在产业结构方面处于劣势是预料之中,经济被反超并不奇怪。

可奇怪的是大连人似乎对于大连经济发展的低迷都喜欢在外力找原因,并且总是沉浸在曾经的光环中,不愿意正视现在的境地与差距,很少有从自身产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找原因的人。

事实上东三省作为我国工业开展最早的地区,普遍都存在传统产业规模过大,转型不及时的情况,所以像大连这样工业变革不及时而被民营产业取代的城市并不少,东北以外地区的成都、武汉、西安都是在90年沿海崛起时代掉队的,但近十年都找到方向和思路,所以一路高速崛起。你去成都武汉没人会提及过去的辉煌,都在谈论未来能否成为一线城市,而大连还沉浸在90年代的那种优越感中醒不过来。直到前两年去大连坐出租车,司机还在显摆大连的城建只有上海深圳能媲美,即使停滞多少年也是全国一流,想当初大连比深圳风头更胜,豪车比北京还多……

什么时候大连人全都把目光向前看,正视其他城市经济的高速崛起,亲眼看看其他城市的城建发展速度,不再沉浸于想象,不再把数据想当然,大连才能重新崛起。




近年来,我国充分重视湾区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宁波等城市也提出发展湾区经济的战略构想,湾区经济已然成为我国沿海城市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与路径。辽宁沿海经济带,这一振兴东北的基本国策与空间载体,自去年党的十八大明确“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后,再次成为焦点,是李克强总理口中“辽宁,转身向海”的战略抓手。

事实上,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已经颇具规模,形成了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盘锦、葫芦岛五点一线的核心格局,其中大连无疑是龙头核心,而大连湾则是核心中的核心,现已被正式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早在2017年11月,辽宁省就发布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打造沿海经济带升级版,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就是这一计划最耀眼的成果。3年以来,中国一重35亿元的大型石化容器制造基地项目顺利投产、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完工发运、大连船舶重工全球首艘8.5万立方米气体运输船顺利交付使用……去年人民日报、人民网高调点赞大连湾,坚定将其打造为世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目前来看,大连湾的城市界面尚待升级,但在骨子里的产业基础已经发生巨变,在国家意志的支持下,我相信2020年不但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收获之年,更将是大连湾全面发轫之年。

在这个以城市群论发展的大时代,大连湾的价值远出大连城市本身。

这是由大连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城市内部来看,大连湾地处大连城市的中点,是连接主城与开发区的咽喉,也是老大连人心目中的一条“过道”,站在环渤海经济圈的格局上,大连作为中国东北亚唯一的国际航运中心,正在大连湾及腹地得到切实的落实——

首先,金州湾国际机场

很多大连人并不知道,新机场其实不止服务大连。抛开规模、建筑、资金这些高大上指标不谈,《大连市航空运输业发展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新机场将通过资金扶持的办法,积极拓展日韩航线,增开洲际航线如中西部-大连-北美、大连-中西部-欧洲等,这意味着这里将成为北中国的窗口、东北亚地区的核心枢纽机场之一。

其次,大连北站综合枢纽工程

作为东北最大的陆上综合交通枢纽,它的出现不是因为大连缺乏一座高铁站,而是为了填补大连市域范围内一直缺乏一座陆上枢纽的空白,未来的北站,将会是集城市公交、出租车、港口联运、机场值机、社会停车等出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大连连接东三省的客运中心。

最后,大连湾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

在大连港逐步向货运港口转型的大趋势下,未来这里是大连唯一的客运海港枢纽。它的建设完成,一方面作为提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辐射能力的关键举措,满足大连对辽东半岛以及山东半岛的旅客候船需求;另一方面兼顾长途客运、住宿购物、国际免税物流配送和信息服务等功能。

这三大枢纽并不孤立存在,而是有着联运功能,举例来说,未来,在高铁站可以值机,可以买船票,反过来也是如此,加上发达的路网,这样将会以交通交通将联结成一个具有国际客流能量场的巨大三角形区域,形成当代国际化城市最高标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这样完备的枢纽,无疑是整个大连亮丽的名片,引领大连、乃至整个东北向前。

海底隧道即是这个百年契机。

经过上一个十年大发展,主城土地基本趋于饱和,这些年从中山到华南到体育新城,从星海湾到东港到钻石,两条城市发展脉络都指向同一个枢纽——大连湾。而海底隧道的建设,则为大连湾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未来这里约15分钟到东港,约20分钟到开发区中心,机场开通以后整个东北亚都在3个小时的交通辐射范围内,大连湾将从原来的地理位置中心,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新一代城市中心。

凭借国家战略的支持,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枢纽设施密布,雄厚的产业基础,一系列的区位及利好规划叠加板块的发展红利,这里是大连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也是承载东北振兴梦想的地方、更是中国迈向高度国际化的地方。

目前来看,大连湾虽只是初具规模,大部分还在如火如荼建中,但不少房企敏锐洞察到这里的区域价值,华润、金地、恒大等品牌房企纷纷强势进驻大连湾,使得板块吸附力逐渐增强,其中华润的进驻更是给大连湾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出去;在海洋发展还是在海洋滴啊 ? 别处没有啥出路可走滴啊 ? 因为它是一个死角地区滴啊没办法的
















? ? ? …… [作揖][作揖][作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大连   东港   未来   大连人   东北亚   辽宁   枢纽   深圳   出路   核心   年代   战略   交通   产业   社会   沿海经济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