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传入中国之前,湖南人是什么口味?

作为一个湖南人,这辈子是离不开辣椒了。每次去菜市场首先买的辣椒,无辣不欢,辣妹子,这都是对湖南人的描述。一道道因辣椒而制作出来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不管走到哪里都记得,有这样几道菜,是我们湖南的 ,我们湖南人爱吃的,也只有湖南人做的最地道的。辣椒炒肉,这个排第一是稳稳的,选自湖南本地的辣椒,这个滋味就别提了。想到它我就想回湖南老家,想吃肉,想吃辣椒炒肉。两碗不够吃,第三碗就用剩下的汤汤水水光了盘子才罢休。怎么能不吃辣的呢?我是不敢想象没有辣椒的湖南会成什么样,庆幸自己不是生在那个年代,辣椒的传入真好。




湖南人的重口味是与生俱来,天生的,在没有有辣椒的古代,花椒、姜等是中国原产的,蒜是汉朝的时候就传入中国了,有许多史书关于用花椒熬制椒油的记载。湖南人习惯用姜、蒜、花椒、茱萸等调料做菜,只是后来辣椒的传入,湖南人才有一种相见恨晚的节奏,与辣椒自此解下深厚的缘分。

辣椒是明朝时传入我国的,到现在也就几百年的历史,辣椒奠定了湘菜主基调,都说湖南人吃辣,是湖南气候决定的,湖南湿度大,为了抵抗湿热湖南人才吃辣。其实在辣椒传入中国前,湖南人已是重口味。

2000多年前的《楚辞·招魂》就有关于吃的记载“大苦咸酸,辛甘行些”大苦就是豆豉,豆类加工而成的调味品湖南至少吃了2000多年了。现在湖南人还吃豆豉的习惯,浏阳豆鼓就是地方名优特产。

现在湖南人吃辣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辣椒已经成为湖南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辣椒炒肉的湖南饭桌是没有灵魂的




只要有了辣椒,家里任何菜都可以做成送饭的菜,不一定非得什么荤菜了,即便有了荤菜只要有了辣椒便可以做菜吃饭的了,所以说辣椒是湖南人必须的菜肴。




无辣不欢,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说到湖南的第一反应都是想到辣椒,如果说“霸蛮”是湖南人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那“辣”则是湖南人饮食的主要风味。

其实湖南吃辣椒的历史并久远,清朝嘉庆年间才开始逐渐普及,与四川吃辣时间大致相当,到了道光至光绪年间,湖南吃辣椒已经相当普遍了,达到“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多则有之”。

湖南人这么爱吃辣,那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湖南人吃的是什么,又是什么口味呢?

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湖南人的饮食历史便盖世无双,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些鞋油菜肴名称的竹简,写有:牛白羹、犬肝炙、鹿脯、炙鸡、鱼脍、腊兔等,可见先秦至两汉时期湖南的口味有:苦、咸、甘、甜,喜欢吃羹汤、烤肉,而且特别喜欢吃卤味,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重口味”。

在没有辣椒的时候,湖南人用酱、鼓、曲、糖、蜜、韭、梅、桂皮、花椒、茱萸等调料创造了最下饭的湘菜,坚持重口味的道路千年如一日,并坚定不移的走到现在。




作为一位美食爱好者,本头条号“骑着蜗牛追蜻蜓”曾对辣椒传入中国的路径进行过深入研究。据史料记载,辣椒于明末从海路传入中国,到清嘉庆年间,辣椒逐渐在湖南境内普及。由于湖南所处地理环境古称“卑湿之地”,再加之潮湿多雨,湖南人民为御寒祛湿、提振食欲,逐渐养成了“无辣不欢”的饮食习惯,所谓“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

那么,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湖南人的口味是什么样的呢?

按照《楚辞》等文献记载,湖南地区的口味“大苦咸酸,辛甘行些”,总的一句话就是口味比较重,苦、咸、酸、辛、甘是主流口味。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记载了当时湖南一些食物名称,如:鱼脍、腊兔、炙鸡、鹿脯、犬肝炙、牛白羹等,可见当时湖南地区的饮食口味有:苦、咸、酸、辛、甘、甜等。

从《楚辞》到马王堆竹简的记载,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苦、咸、酸、辛、甘是湖南地区人民的主流口味。那么,没有辣椒时,作为与“辣”最接近的“辛”味的来源是什么呢?据考证,聪慧的湖南先民们用茱萸、花椒、胡椒、姜、葱、蒜等,用来调制“辛”味。辣椒传入湖南后,成为湖南人餐桌上“辛辣”味的调味主角,茱萸等慢慢淡出了湖南人调味的舞台。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湖南人   中国   辣椒   口味   马王堆   茱萸   楚辞   竹简   荤菜   豆豉   湘菜   先秦   花椒   湖南   年间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