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岁的孩子不会说话,是错过了教育的敏感期吗?还能补救吗?

不用担心,从现在开始培养来得及。关于孩子语言能力培养的问题也是很多爸爸妈妈都比较关心的。虽然孩子的说话有早晚,表达能力也有差异,但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说的早,说的好,能言善辩。语言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的确非常重要。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学习的基础。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语言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孩子从小听到丰富多彩的词汇和句子

语言是一种模仿的听力,表达是输出,要想让孩子说的好,先得让他听到过好的词句,要有源源不断的输入。


《朗读手册》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是通过听来学习说的,如果这个词你没有听过,那你一定不会说。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一书中写道: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丰富的词汇。


我们上学时老师常说的“听说读写”,就隐藏着学习语言的秘密。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基础都是听。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听到丰富多彩的词汇和语言

分享两个爸爸妈妈很容易做到,对孩子的成长却意义非凡的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说话交流,从出生开始。

很多家长都会忽视和小宝宝的交流,总觉得孩子听不懂又不会说,即使我们说给他听,也没什么用。然而并非如此,不管孩子是否能听懂,他都能听到,听到我们说的话,他就能积累词汇。


从儿子出生开始,我们就喜欢跟他聊天。只要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会跟他说很多话,特别喜欢跟他聊天,小时候他不会说话,我就说给他听,关于生活,关于工作,关于我的喜怒哀乐,我小时候的故事……,彷佛对着一个朋友一样。


我总觉得他能听懂,不过这不重要。慢慢的他开始用他表情回应我,我们的沟通依然很快乐,慢慢的他会说话了,他开始说给我听,我们互相分享,互相倾听。一直到现在,他已经上小学了,交流,聊天依然是我们俩特别喜欢的事情。

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一点,就是爸爸妈妈们不要总觉得孩子听不懂,然后刻意的去转化语言,用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去和孩子交流,刻意简化语言,减少生僻词汇。例如不说吃饭,说饭饭,而且过来过去就那么几句话,就那么几个词。这怎么能让孩子听到丰富多彩的语言呢?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家长要有意识的去和孩子交流,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怎么说,尽量把丰富的词汇放到有意义的句子中,说给孩子听。而且要有感情,带着平和的情绪,满满的爱,和孩子交流。孩子听到的就会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语言。

2、坚持读故事给孩子听

我们跟孩子的日常交流,即使每天说很多话,但能涉及到的词汇,我们自己所掌握的词汇量毕竟是有限的。并不能随着时间的增加让孩子增加更多的听力词汇。那怎么办呢?读故事给孩子听。绘本故事里有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是经过作者精雕细琢的,而且是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的,孩子们很喜欢听故事。


从儿子出生开始,我们就买各种各样的书给他玩,就像玩具一样,从孩子3岁开始每天坚持读故事给他听。在幼儿园的三年中,我们一起读过的书大概有一千多本。直到现在上小学了,我们仍然每天读给他听。

这不仅让他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而且能够在正确的语境中应用。即使他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这就是神奇之处,正应了那句话,听的多了,自然就会说了。


就是这么两件看上去很容易做到的事坚持下来,让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要比很多同龄孩子好。虽然是个男孩,但在这方面并不比女孩差。


从现在来看,惊喜远不止语言能力的提升,对孩子的逻辑思维,人际关系处理,好奇心想象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建立等各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让我们彼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爸爸妈妈们,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在成长中收获更多的惊喜,那就从现在开始多多跟孩子交流,每天读故事给他听,从出生开始,越早开始越好。




孩子在6岁前都处在语言敏感期,2周岁没有错过语言敏感区。

题中说孩子2周岁还不会说话,首先排除一下是否是生理上的问题,比如听力等是否正常,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如果生理上没啥问题,再看看孩子能否正常发音,能否说出简单的词汇,比如,“妈妈”,“爸爸”等,如果能正常发音,但是还不能说出稍长点的句子,那说明这孩子只是开口说话比较晚点而已。孩子开口说话晚,多半是因为之前家长跟孩子话说的少,交流的少。孩子语言潜能没有被有效刺激和激发,想说话的欲望没有被调动。

孩子2周岁及时进行补救完全来得及的。平时陪伴,任何时候都可以跟他说话,表情可以丰富些,再加上一些肢体动作,这样有助于孩子理解大人要表达的意思。用词尽量简单,多用叠词,比如,吃饭时,说“吃饭饭”,“用勺勺”等;因为我们学习任何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孩子更是如此,叠词更容易模仿。如果孩子能够说出这些简单词汇了,就是个巨大进步,之后马上开始训练鼓励他说出一些较完整的句子。毕竟这个孩子比大部分孩子开口说话晚了近一年左右,家长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更多。

家长忙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播放一些简单的儿歌,吐词清晰的那种最好;有空多带孩子出去玩玩,看到什么都可以跟他说出来,花草树木,小狗小猫,各种汽车,自行车等等,凡是能看到的东西都可以跟孩子说说,他听得词汇量多了,看到的东西多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会有想表达的强烈欲望。

如果孩子尝试着说出一些平时没说过的话,家长要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一旦尝到说话的“甜头”,会更愿意多说话,孩子的“小宇宙”就会爆发!

孩子目前2周岁,补救不晚!家长多陪伴,多交流,更需要足够的耐心,要相信孩子!




不会说话,这个判断需要家长明确。

①是否 会说爸爸妈妈,是否会说我,是否知道自己的名字并能说出正名/小名/昵称或自己给自己起名字。

②是否在家长启示下能问候他人,用动作或1-2个字表示。

③是否自己在玩的时候嘟嘟囔囔有声音表示

④是否会学小动物叫声:汪汪,喵喵,呜呜,哇哇,啊啊

如果以上能表示1-2种,那么孩子不愿意说3个字以上的词,不愿意说句子,大部分因为心理原因。

包括并不限于:

家长陪护时间短,大部分时间由老人照顾,老人喜欢听戏曲或看戏曲、新闻联播等;

家长陪护时间短,大部分老人照顾的时候,老人说话少,带孩子出去玩少,孩子与同龄小童互动少;

家长周一到周五极少与孩子互动,只在周六日互动。

孩子不在家陪护。

如果以上有1-2种情况,需要家长与老人共同商讨语言能力发展计划,包括并不限于

①购买语言学习、思维学习儿童读物

②每天最好能有1小时专门语言玩耍时间

③不要对孩子生气

④不要和老人怄气




两周岁处于语言敏感期阶段,要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我家两个孩子语言发展都比较早,两周岁左右几乎达到了高峰期。妙语连珠,有样学样就是这个阶段。

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开口说话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平时家长与孩子交流地少,让孩子没有讲话的欲望。有些孩子如果经常看电视,这个阶段就会显得寡言。

我觉得刺激孩子语言发展的途径最好的莫过于亲子绘本阅读,也就是和孩子一起看绘本,讲故事。

我家女儿很喜欢看绘本,两周岁左右我给她买了将近二十来本,讲过几次之后,我会鼓励她自己讲,慢慢地她就能把框架都讲到。

二、有些孩子语言发育就比较迟缓,可能过段时间就会大段大段讲了,这种情况身边朋友的孩子也有发生。

三、自闭。有些孩子可能有自闭症,会导致语言发育不佳。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带去就诊,及早干预。





你好,感谢邀约,我是今日头条的一名育儿作者,针对您的这个问题,回复如下:

关于孩子说话的问题,的确是有一定的周期的,但每个孩子生长发育,或者说开窍的时间是不同的,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一定有他的天赋和优点,如果孩子发育晚,也许是他父母优良的基因在他的身体里沉睡了,需要家长来唤醒!

虽然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是三岁前,但如果家长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做引导,训练得好,还是可以达到普通孩子状态的!


目前很多说法,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某某问题如果不早解决,达不到的就没戏了,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压力,关于孩子说话,的确应该早引导,我发布了很多关于提升孩子语言的文章,关注我的头条号:8爪妈妈,可以搜索相关内容。

对孩子语言的引导,我们最好是融入在生活中,自然场景里,我在前面发布的文章里也曾说过:训练即生活,生活即训练,我们理解了训练的理论,那么在和孩子玩的时候,就要融入训练的内容,把人在此刻环境中的角色以及要表达的语言,通过示范让孩子加深理解,还要用动作思维去将概念具体化,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词汇和语句。

低水平的教学,只教概念,不教社会关系和思维,还有就是脱离现实,忽视了孩子在六岁前学习的特点是感知觉的学习,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不能生硬识记,重要的是加深孩子的理解。如果大人教的抽象,孩子自然也是学得糊涂。

台湾知名脑神经科学家洪兰教授指出,大脑是基因和环境持续互动的产物,即使二十岁的人,训练某些技能,大脑神经结依然形成相应的回路,比如我们开车,从开始的战战兢兢,到自动化的反应,就是这个回路形成。只要我们和孩子多做互动,正确地引导,就能对他的大脑产生刺激,形成更多的神经结,改变他的大脑,提升他的智力和思维。

关于孩子的语言问题,家长的确要高度重视,不但会影响将来融入社会交往,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孩子心理,以及自信心的建立!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有高山也有低谷,重要的是我们要永不放弃!对待孩子,尤其是语言训练的过程,不但是辛苦,更是对耐心的煎熬,但我们所做的,终有一天会得到反馈,也许不一定按照我们期盼的时间点,或早或晚,但我们要相信所做的任何干预和互动,都不会白做,都会影响和改变孩子!




首先要看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到底达到了什么标准,2周岁孩子不会说话,肯定不正常,即使说话也要看发音还有词汇量。孩子的语言发育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出生到5岁左右才能基本完成语言发育过程,当然有的孩子发育快一点,有的孩子发育慢一点,单从发音上来说,正常情况下儿童一般可以在三四岁的时候达到准确清晰,发育慢点的也可以在5岁左右达到常人的发音水平,并且在理解表达上五岁也一般都能完善了。

话说敏感期这个感念,经常被延伸细化分类,从本职业角度出发,我们更愿意称呼成长敏感期教育。

比如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根据孩子在三岁时的所作所为,就可以推断出一个孩子长大后的行为情况;根据孩子在七岁时的所作所为,就可以推断出一个孩子到老时的行为状况。所以孩子在早期教育上,应该从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开始,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胎教。今天我们来谈谈孩子的成长关键期的一些问题,说到成长关键期,孩子的成长关键期是由出生后很多个敏感期碎片有序的组成。以下让我们来分析各个成长关键期,让孩子在各个成长关键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快更好的掌握行为技能,给孩子的人生有个良好的开端。如果孩子错过了成长关键期,孩子没有掌握这时期的一些行为技能,如果以后再想学习这些技能,就得需要孩子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孩子成长关键期值得各位家长的思考和学习哦!

语言发展关键期

一般孩子在出生几个月后就会出现,孩子对语言比较敏感的,哎哎呀呀也会跟着学一些简单的语言,说不清楚,但加强声带的锻炼。

到了1岁半左右,慢慢地说话就变的越来越清晰了,孩子也会越来越掌握更得语言,这时家长就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些粗俗的话,影响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关系;孩子在慢慢长大,家长多给孩子读一些国学著作,讲一些经典故事,多跟孩子说话,问一些励志问题,鼓励孩子多说多听,促进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

0-6个月哭闹敏感期;

3-6个月咿呀学语敏感期;

7-9个月认物敏感期;

8-11个月称呼敏感期;

1-2岁说话敏感期;

2-3岁儿歌敏感期;

3-5岁诅咒敏感期

如题主描述,孩子的语言发育有些迟缓,需要进一步检测评估。

在幼儿发育期,各种敏感期教育需要遵循几个满足:生理满足、安全满足、爱的满足。除了语言敏感期,还需要关注感官发育、行为动作发展、思维智力发育等方面,靠单一表象来判断是有些片面的。




老话讲,“贵人语话迟”。只要孩子不是听力有问题,慢慢都会开口说话。不用过分焦虑。




2周岁不会说话是指说话不利索?还是完全不开说说话呢?一般来说,2周岁左右还有一次语言敏感期。而且,每个孩子的发育阶段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的语言敏感期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只要孩子不是声带什么的有问题,平时会叫爸爸妈妈,就还能补救。多跟孩子沟通,多引导孩子说话,慢慢就会好了。




首先要排查一下是否有病理因素,如果没有病理因素,那么有可能有以下几原因,可以对照自查一下:

1、大人是否平时跟孩子沟通较少?

2、大人跟孩子沟通时,是否常常采用婴语交流?(婴语即叠词,比如吃肉肉、睡觉觉之类)

3、家庭中带孩子的家长平时在家里是否常说方言?

4、平时家里大人之间是否不常进行语言沟通?

5、是不是不经常带孩子出去接触人群?

6、对于孩子不能说整句话这个问题,家长是否过于焦虑,并且在孩子面前表现明显?

对照以上几点之后,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这样做:

1.把宝宝当作小大人,郑重其事地给宝宝介绍一些日常琐碎。

吃喝拉撒时都可以和孩子有模有样地说一说。当给孩子介绍颜色、形状、用途等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且伴有动作和象声词。

如,给孩子倒热水喝时,看到热气腾腾,家长就可以夸张地表演烫、热、喝、吹、飘……同时大声地发音,撩拨宝宝说的欲望。

但切忌,觉得好玩就跟着宝宝用叠词、发不清晰的,甚至是错误的音等,这种误导会使孩子说话更滞后。

2.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给孩子播放并一起唱儿歌、朗诵诗词,或声情并茂地通过带孩子一起读绘本讲故事;抑或多带孩子去那些能说会道的大孩子堆里玩,积极参与活动带动对话;或者适度通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孩子耳濡目染,见样学样。

这种浸染式的引导会使孩子在不知觉中就开始模仿发更多的音了。

3.家长要学会因势利导。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兴趣点及某些情绪高昂的时段,家长要绘声绘色,用更丰富的语言和孩子互动。

注意,和孩子说话时,一方面控制语速、发音要标准和清晰(切勿用方言或者一家几种方言教孩子,使孩子无所适从)、注重声调、适度夸张口型等;另一方面,每次沟通都要注意词汇量的复习和适度扩展。

这样,潜移默化中就丰富了孩子的表达方式。

4.多带孩子多外出,身临其境地去感受。

孩子虽小,但也会有有感而发的欲望。

譬如,带孩子公园看到竞相绽放的娇艳的花朵,就可以引导孩子说美丽、漂亮、俊俏、好看、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也可以朗诵应景的儿歌、古诗等。

让孩子尝试一种“直抒胸臆”的快感,孩子自会蠢蠢欲动,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

5.制造机会,让孩子急中生智,脱口而出。

其实,孩子平时生活中已经接受了大量的语言信息,大脑中也有一定的存储量,只是缺乏迸发的时机。

所以,家长可以时不时地去激发孩子。

譬如,孩子非常强烈地想要某个东西,家长就故意装作听不懂,故意弄错,孩子一着急就会唤醒大脑中隐藏的词汇量。

即便孩子最终没能正确表达,接着家长认真地教孩子,这时孩子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记忆会更深刻。

6.家长要有信心,相信宝宝的语言能力,不要急于求成。

孩子由于个体差异,没那么快就学会能说会道很正常。切莫看到亲朋好友的孩子说得好,就强逼孩子。

如此一来,往往会适得其反。要么,怯懦恐慌不敢说,甚至结巴;要么,就反其道行之,更不说、更内向。反倒逼出新的问题就麻烦了。

再者,就是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一次教孩子太多;或者一上来就教很长的语句等。这样不切实际,结果家长有挫败感,同时也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助到您!




不要焦虑,有些孩子说话是比较晚一些,但还是要关注以下几种情况:

一、听力是否有问题,如无往下。

二、声带是否有问题,如无往下。

三、平时有人跟孩子对话吗?如有往下。

四、有无自闭症,需要专业医生看一下。

五、最不想说的话题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如何?可以请专业医生看一下(别误会,我是一片好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1

标签:敏感   说话   孩子   关键期   词汇量   发音   词汇   平时   爸爸   家长   能力   语言   妈妈   时间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