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突围》中的中福集团,是哪家央企的原型?

白羽居士,为你答疑解惑。电视剧《突围》正在持续热播,在第一集中就回顾了中福集团的80年创办历史。根据电视剧提到的一些历史细节和人物特征,应该是以香港华润集团为原型创作的。在真实的历史上,它究竟有哪些先进事迹与电视剧相吻合,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红心商人杨廉安

电视剧中,林满江介绍得很清楚,当年华润集团就是以五根金条起家的。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于香港湾仔港湾道26号,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对外贸易机构,它的历史要追溯到1938年在香港悄然成立的一家名为“联和行”的贸易商号。这家仅有3个人小商号,第一任老板叫杨廉安。

当时斗争形势非常困难,为了将廖承志、宋庆龄等领导人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捐赠的各种物资和慰劳品及时运抵根据地,并适时采购根据地急需的物资,党中央决定增派懂得经济工作的干部去香港。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立刻想到老部下,有过从商经验的杨廉安。

杨廉安原名秦邦礼,是原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秦邦宪(博古)的胞弟。他曾经在苏俄留学,长相斯文,举止儒雅,早年又有从商的经历,这些都是他隐蔽经商的绝好条件。

1938年7月,杨廉安携带中共长江局提供的资金,(电视剧中显示的五根金条)只身来到香港。他在当时并不显眼的湾仔商业区,创办了一间经营南北货的贸易商号联和行。

联和行最初的规模很小,明面上经营的是香港、广东潮汕地区的土产,实际上秘密采购革命根据地所急需的无线电器材、西药、汽车配件等紧缺物资。杨廉安最初用“保卫中国同盟”作为掩护,把采购来的物品重新打包,混在捐赠的物品中一起发运。

1938年,廖承志经营的公司被港英当局查封,国民党特务在周围出没严密监视。为党筹措和转移经费的任务就交给了杨廉安,为了增加保密性以及减轻他的工作负担。何香凝女士介绍黄美娴给他当助手,后来他们双双入党并结为夫妇。电视剧中说的共产党朱昌平、谢英子夫妇就是以他们二位为原型。不久,上级又派来共产党员张唯一担任会计,这就是联合行最初的所有员工。

二、暗藏万金的粗布马甲

根据上级指示,杨廉安以侨商身份为掩护,多点办公,先后办起5家商号。联合行成立之后,为苏区和抗日前线提供了电台、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120多吨,资金500万美元。

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陷香港。联合行区去了与上级组织的一切联系,为了保护联合行的大笔资金,杨廉安将让妻子带着不满一岁的儿子和带着年迈失明的婆婆逃离香港,从此失散多年。

杨廉安亲手缝制了一件特制的马甲,他把所有资金卷成小卷,塞进一个个小口袋里,将沉重的马甲穿在身上,保护着联行的大额资金和党的经费,一路撤退到广州,然后穿着它穿越8千里战火,在党最苦难的时候,将这笔抗日资金送到了周副主席的面前。在电视剧镜头中,志行大千的匾额就是在讲述这段光荣的历史。

电视剧黑白交叉的叙事中,镜头定格在了“上海福纪中西贸易公司香港分号”的匾额上。这段历史显示的是,1947年2月,中央指示杨廉安回到香港,重新建立一个对外贸易联络站。于是,杨廉安化名为“杨琳”,在香港德辅道中交易行大楼的二层,挂出了“联和进出口公司”的招牌,继续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

此次归港,杨琳凭借多年在香港做生意的经验,积极接触海外市场,并开拓了远洋贸易,为联和公司赢得了良好的信誉。随着生意越做做大,联和公司原来的小阁楼就远远跟不上办公需求。

为了扩大影响,拓展市场空间,杨琳便主动提出将“联和公司”更名为“华润公司”。他还当场作了解释:“华”代表中华民族,“润”取毛润之名字的中间一个字,意思就是我们的公司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全体员工热烈鼓掌赞成。随后,杨琳向中共香港工委书记方方作了汇报。1948年12月18日,华润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500万港元。

三、海上突围

电视剧的名字叫做《突围》,是依据2013年原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贪污案件改编的。电视剧男主在腐败分子的重重阻挠下实现了国有企业的“突围”,其实华润公司在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曾经实现过“海上突围”。

随着蒋介石兵败如山倒,国统区的迫害日益严重。国民党特务对民主人士采取盯梢、监视甚至暗杀等手段。1949年,中央领导指示,华大商行与华润公司合并购买船只到香港出口农副产品、采购物资的名义,秘密接送民主党派领袖和著名爱国人士去解放区。

从1948年底到1949年3月,把沈钧儒、谭平山、蔡廷锴、章伯钧、郭沫若、马叙伦、沙千里、李济深、章乃器、柳亚子、马寅初、黄炎培、茅盾等一大批民主人士安全地送到北平,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解放战争中,我军攻打海南岛时,中央了解到那里粮食奇缺。为了帮助海南人民,巩固新生政权,要求华润公司想法解决粮食问题。华润公司排除万难,从泰国买到5万吨粮食,装船运往海南。当运粮船驶进刚解放的海口码头时,沿岸群众含泪高呼:“共产党万岁!”场面热烈感人。

新中国成立后,华润公司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担负着赚取外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促进国内建设;密切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沟通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等重任。

为了突破西方贸易封锁,1953年至1956年,华润公司受外贸部委托,穿针引线,并接待了许多从香港到北京的欧洲大商人组成的贸易代表团。大家通过宴请、会谈等方式加强了彼此的了解,既宣传了中国的政策,也摸清了他们的意图,为外贸部的工作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西方的贸易封锁日益加重。华润公司领导人立即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大家认为“封锁禁运”也会损害帝国主义本身的利益。西方国家并不是铁板一块,它们之间的利害冲突,彼此之间政策既不可能统一,也不可能长久。华润公司充分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寻找缝隙,区别对待,积极做工作,宣传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的商贸政策,广交天下朋友,扩大了中国的海外影响。

同时,在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买到大批橡胶、棉花、石油等禁运物资,冲破重重阻碍运回国内,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整个抗美援朝期间,这条水路一直保持着畅通无阻的状态。华润公司甚至还替苏联从西方代购代运货物,为增进中苏友谊做了许多工作。




1、单看历史,应该是华润集团或者招商局集团,华润的前身是1938年在香港成立的“联和行“,是我们党为抗日筹集资金而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招商局的前身是1873年在上海开业的“轮船招商局”;电视剧《突围》中说了,中福集团是在上海成立的,又说是有80年历史的老企业了,比较契合这两家吧;


2、要从业务上看,应该是神华集团了,剧中明显就是家能源企业嘛。现实中最大的央企就是这家后来与国电集团合并重组后成立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了。电视剧头几集看来,中福集团的主营业务就是煤炭采掘、能源开发;这样看来,说是神华集团还相似一点,一些大煤矿、老煤矿也是很有年头的,也在香港、上海有买办机构或者是地下党筹资的办事机构的;


3、改革开放前,华润集团、招商局集团、神华集团都还不怎么出名的,有的其实就是那时管工业的什么部、委下面的一个二级单位;四届人大时,国务院有7个机械工业部,与工矿、通讯行业相关的主管部委有8个的,那时候,大的矿务局比如大同、阳泉、平顶山、开滦这几家都是在煤炭工业部旗下的;


4、从几个主角的师徒传承、一日为师、终生为尊的关系看,还真像那个年代老国企或者国营煤炭矿务局的样子;但是,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突围》的作者周梅森估计就是想从特大央企这个角度来写国企改革的艰辛历程的,中福集团应该是个虚构的央企,各种有历史的相关企业的影子都有的,是合成起来编写的,我们不一定非要固定那一家央企做为原型的,所以,我们观众也就不必太纠结了。




中福集团的原型是华润集团华润是国企,华润即华润集团,是一家中央企业。华润的前身是于1938年在香港成立的“联和行”。1948年联和行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1983年改组成立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华润的业务格局和经营规模涵盖大消费、大健康、城市建设与运营、能源服务、科技与金融五大业务领域。




可惜编剧瞎编乱造。这么大的国企最高管理层三个来自同一车工老太婆门下(靳东说他是从小车工一步步成长长的,说明奚美娟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普通工人)三个老总学历应该是电大生或者委培生。或者党校生。




《突围》中的中福集团应属大型央企。

能和其相对应的应该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由国家电力和神华重组合并组建,世界500强企业。




华润




我感觉是中粮集团,中粮 福临门 中福集团[大笑]




华润,香港成立




华润




热播职场大戏《突围》中,中福集团的原型,应该可以推算出,是某润央企。电视剧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我们不能对号入座。《突围》最大的看点,是把央企、国企、民企、私企与地方政府“融会贯通”了,涉及面比较广,细节比较多,比较接地气儿。但是,如果与“原型”相比,电视剧也有许多不符合实际的细节。

第一,职务体系,有点不切合实际。

林满江是中福集团的董事长、党组书记、总经理,三个正职职位一人兼任。根据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国企实行了董事长、党组(党委)书记一肩挑,是班子里的班长。总经理是二把手,是执行层的主要负责人。林满江一人兼三职,难怪他一个人说了算。他自己对老婆说,整个集团对我都唯唯诺诺的,只有齐本安不听我的。

电视屏幕上显示:张继英,中福集团党组副书记、纪委书记。这个职务表述有误。中福集团是设立党组的央企,不是设置党委的央企。应该是国资委派驻的纪检组长。张继英的职务是,中福集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电视剧里,把张继英的角色演得弱化了,实际上,纪检组长非常有实力、非常有分量的。

干部任免的机制问题。任命齐本安为中福集团下属二级省级公司的职务,本来就是央企自己内部的任用问题,国资委是不会管理的,也不符合当下的干部管理层级和权限。

宣布齐本安、陆建设的任职大会,中福集团只派了一名人事部主任来的。央企的宣布干部,涉及到正职的,一般会来一名央企的副职领导。在宣布大会上,齐本安喧宾夺主,显得很没有规矩,把人事部主任晾在一边。按道理,人事部主任的职位与齐本安平级,但职权分量要高于齐本安的。

越级提拔的问题。林满江一句话就把皮丹(京州能源董事长,正处级干部)提任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相当于连升两级,从正处级一步到位到正局级。没有酝酿、动议、考察、任命等程序,这是相当儿戏的,编剧可能把林满江当私企老板了?

民主生活会的问题。按照规定,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一次,每年都是由上一级党组织下发文件,明确主题,下一级进行准备,准备合格后,经上级批准才能召开。当然了,临时性的民主生活会由书记发起,也是可以召开的。京州中福的民主生活会,林满江主持,开成了一个训人的大会,这是不符合程序的。民主生活会是指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参加人员主要是班子成员,少量中层可以列席。京州中福的民主生活会开成了中层干部大会,不符合程序。

京州市委的民主生活会,虽然比京州中福的规范一点,但也不符合程序。事前,没有明确主题,没有进行谈心谈话,互相征求意见,没有准备发言材料,按照程序班子副职的发言材料要经党委书记审核的,市长的也要书记把关的。市委书记吕德光突然在会上发放棚户区改造材料,也是不符合组织程序的,一定要提前酝酿沟通的,否则,等着在大会上吵架。

第二,微观层面,鸡毛蒜皮的事情太多。

林满江的架子,还是十足的,像一位央企一把手,威严、稳重、形象、做派、讲话的水平、办事的手腕,演技给9分。尤其是今天刚刚播出的20集,怎么套住张继英的话术,让张继英目瞪口呆。比如,林满江说,京州中福要加强某某建设。张继英惊讶地问,不让齐本安兼任党委书记了。林满江马上套出了她,你跟我想到一块儿了。张继英急忙摆手,这不是我的意思。林满江施压,你是协助我分管人事的副职,要和我保持一致。张继英建议林满江征求其他班子成员的意见,林满江非常霸道地说,你是协助我分管干部的副书记,我没有必要征求高董的意见。没有林满江办不成的事儿。

石红杏作为主持工作的总经理,实际上的一把手,正局级干部,大型国企的领头人,一天到晚就是斗嘴皮子、打小报告、耍女子的小性子。泼辣是泼辣,女人也是真女人,哪里像一个大国企总经理?就这水平,不知道她怎么当上总经理的?难怪她不知道那五个亿干嘛去了?作为总经理,财务一支笔,难道不关心五个亿资金的安全吗?

她可以崇拜林满江,把画像都挂在自己的家里,但是这种没脑子的总经理,给林满江当了白手套,浑然不知道,被人卖了还替人家数钱。这种水平的总经理不把企业败光了,才叫奇怪呢?石红杏就是一个追星的无脑女孩,天天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像一个叱咤风云的国企老总。

第三,家庭戏的分量太重,也不符合实际。

企业高管,是不会把公务或商务上的事情跟老婆说的。这部大戏,老婆们个个都是参谋。林满江有事跟老婆说,老婆出主意。石红杏有事跟老公说。齐本安作为主角儿,遇到啥事儿也跟老婆说,连范佳慧都嫌弃齐本安没智慧,劝他要注意斗争策略。

尤其是范佳慧,作为京州时报的社长,按道理至少是副处级干部,甚至是正处级干部。带着整个报社上演“过家家”吗?

第四,林满江暴露得太早了。

我从第一集就看出中福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林满江是大反派。第一集有一个镜头,是林满江下飞机,一辆豪车开到飞机前接他。央企高管走个贵宾通道还可以,坐公务专机,太高调了,得有多大的胆子,得有多大的利益输送,一看就是大反派。这可能是电视剧的放大效应,现实中,企业高管不敢有这种高调的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原型   人事部   华润   电视剧   集团   商号   招商局   党组   香港   国企   民主生活会   总经理   干部   资金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